因为事业单位工资一刀切,是有统一规定的。 人均多少不代表你有个很完美的生态分布。很简单的道理。 你就说你家人82年一百多多少吧。 teabucket 发表于 2024-01-03 22:56
我回的是前面那个说只有30几块的。我前面也贴了,82年全国人均年收入是790多,那也60多一个月了,那上海的话100的人肯定不少的呀。 rindo 发表于 2024-01-03 22:53
你家人为什么82年月工资上百,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但是这里有国家普调工资的官方声明,如果你家人82年就是教授也许接近100元。 下面的规定是89年执行的 国务院批转人事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一九八九年 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1989〕82号 将教授及相当职务人员的起点工资标准由一百六十元调整为一百八十元 将讲师及相当职务人员的起点工资标准由九十七元调整为一百一十三元 teabucket 发表于 2024-01-03 22:48
就看懂蚝油牛肉: ¥78.40,不知道第一道是啥¥840 82年的1K,相当现在的10K? pupper 发表于 2024-01-02 20:54
82年一般工资只有几十,吃1066绝对是顶级富人了 蚝油牛肉这么贵啊。。。 fallfall 发表于 2024-01-02 20:53
这是医生写的账单吗?看不出来写的什么呀……huxiaomao 发表于 2024-01-02 20:50
最左边是数量?这是结婚酒席吗?14桌酒席840都包括啥?下面几个是额外点的?肉啥汤面?肉丝?黄酒?桔冰?最后一个不知道啥 像上门。habibi 发表于 2024-01-02 20:59
几十块是70年代,82年正经工作100块还是有的吧 rindo 发表于 2024-01-02 20:58
82年绝对没有100。应该还是32-36块左右。 月工资过100应该是90年代初的事情了。那时候通货膨胀开始起飞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1-02 21:02
14桌酒席 60块一桌 14份蚝油牛肉 5块6一份 14份肉丝汤面 2.88一份 10瓶黄酒 1.18一瓶 178瓶桔子水 2毛5分一瓶 74瓶啤酒 7毛一瓶 28斤饭 当年一千多块相当于现在毛十万块钱 临时工 发表于 2024-01-02 21:03
最后一行是什么? vsfan 发表于 2024-01-02 21:00
所以阿宝一天之内借到一万块,开玩笑了,啥地方借得着~~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2 21:10
你说的是学徒工的。你去看繁花书里,正经工作78年都不止这个数了。 rindo 发表于 2024-01-02 21:04
什么学徒工,就是普通工人工资。 问了一下家里长辈,1982年就是不到40,37.88,还有零有整的。明星比如刘晓庆李谷一的死工资也就是几十块。那时候全国贫富差距工种差距都非常小,上海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军区司令什么的也许能上百而且平时啥都不花钱算是巨富了。85年以后高一点。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1-02 21:13
就是文革参加工作的那个工资呀,文革前又不是的。反正我家除了几个文革后没上学的,其他没这种工资的。70年代都不止这个数了。 rindo 发表于 2024-01-02 21:21
70年代到80年代初工资基本没有涨过。 你说的上学是什么学?大学?那时候全国上大学的才多少人。说的是普通正式工人工资。 要说别的工种,我爷爷从解放前开始就70多块工资,这种是非常少数的情况。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1-02 21:25
90年我同学姐姐工作外贸的有上千了,合资的。汪小姐93年1500,但她是国企。 rindo 发表于 2024-01-02 21:07
这个饭也太贵了,我觉得是烟 rindo 发表于 2024-01-02 21:09
你这个是对的,我知道的82年研究生毕业进国家xxx研究院,月工资119元,在北京。。。 hijklmn 发表于 2024-01-02 21:36
同意,82年绝对没有,绝大多数人一个月就几十块。 80年代后期有可能已经开始涨了,具体哪年记不清了。 chop2004 发表于 2024-01-02 21:43
我家长辈文革前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正好文革开始,被分配到小城市的工厂当工人,月工资40多元。。。 hijklmn 发表于 2024-01-02 21:39
记得大概就是82,83年左右辰光,我妈出差带我一道,单位报销乘的软卧,到餐车吃饭,每张桌子上摆一瓶桔子水。我硬劲要吃桔子水,我妈只好买给我,但是平常是舍不得的。 临时工 发表于 2024-01-02 21:52
确实。我问了一下家里人,说85年往后开始慢慢涨工资了,之后就是三级跳似地涨。之前很多年工资没有怎么变化过。我这个80后印象比较深的是粮票换鸡蛋,从十斤粮票换10个鸡蛋,到换两个,到粮票彻底退出时代舞台也就是没几年的事儿。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1-02 21:46
得一两毛钱吧 oqo 发表于 2024-01-02 22:32
这属于运气不好吧,那年毕业的高中生还都插队了呢。看繁花的书发现那个年代特别乱,难怪亲戚里那几年高中毕业的都乱七八糟事特别多呢,小青年整天没事干在社会上晃…… rindo 发表于 2024-01-02 22:13
90年代初我都没实现橘子水自由。那时候貌似出现了健力宝,比橘子水好喝一点。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1-02 22:29
绝对没有。工资就是小几十, 二十多,三十多的都有。 lovejames 发表于 2024-01-02 22:43
82年工资不可能过百。90年过100的都算高工资了,还的是很好的单位,各种补贴加上。 dragonfire 发表于 2024-01-02 23:41
90年工资过百很正常。 mingm 发表于 2024-01-02 23:42
什么叫不可能,50年代都有过百的 rindo 发表于 2024-01-02 23:52
顺手去红薯po个最近的,这价格怎么样 Esacpe 发表于 2024-01-02 21:12
我是那个时候过来的。90年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也就80左右吧,我工作的单位补贴多,才能拿到100多。 88年到90年,并没有多少变化。93~97年涨了不少,97年开始过千了。 dragonfire 发表于 2024-01-02 23:54
记得我表姐大学毕业时候80年代末了,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 SmileOrange 发表于 2024-01-02 21:26
Esacpe 发表于 2024-01-02 20:45
所以这40年人民币贬值100到150倍?zhuhei 发表于 2024-01-03 08:17
🔥 最新回帖
你有病吧,凭什么要告诉你,这口气你谁啊。 那个时候事业单位确实是没什么人要去的,因为清水。以前都是企业好,因为有各种补贴。
老爷叔的家乡话:“若要盘驳,性命交脱~~”
因为事业单位工资一刀切,是有统一规定的。 人均多少不代表你有个很完美的生态分布。很简单的道理。
你就说你家人82年一百多多少吧。怀疑你胡说八道,自己瞎编的
我回的是前面那个说只有30几块的。我前面也贴了,82年全国人均年收入是790多,那也60多一个月了,那上海的话100的人肯定不少的呀。
🛋️ 沙发板凳
第一个是14桌酒席 840 感觉那时候一个普通教师家庭一年才一千。。。应该相当于现在10万吧
还有肉丝汤面,黄酒,桔子水,哈哈,看不出的都90后吧
14桌酒席840。另外有加了几个菜。14盘蚝油牛肉 78.4, 平均一盘5块6。 请14桌花1000多真的是大户了吧。那时候普通人月工资差不多30多。我妈经常说那时候刘晓庆月工资是50还是多少来着
几十块是70年代,82年正经工作100块还是有的吧
笑死,医生写字真的好潦草,根本看不懂
相当于100k 吧
估计是烟
82年绝对没有100。应该还是32-36块左右。 月工资过100应该是90年代初的事情了。那时候通货膨胀开始起飞
当年一千多块相当于现在毛十万块钱
你说的是学徒工的。你去看繁花书里,正经工作78年都不止这个数了。
赞翻译!蚝油牛肉这么贵啊!哈哈,560一个,相当于日本和牛了
28斤饭
主食?
你真牛。后面的字我都没认出来了。 100倍还可以,150倍15万也不算多。那时候月工资30多,现在普通人工资一般能有5000吧
这个饭也太贵了,我觉得是烟
那是87年了,那几年物价涨的可快了
脑袋里换算了一下,这张账单的价放在80年代末的上海也是很高档的餐厅才能开出的价了,何况80年代早期
确实是上档次的一次宴席
什么学徒工,就是普通工人工资。
问了一下家里长辈,1982年就是不到40,37.88,还有零有整的。明星比如刘晓庆李谷一的死工资也就是几十块。那时候全国贫富差距工种差距都非常小,上海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军区司令什么的也许能上百而且平时啥都不花钱算是巨富了。85年以后高一点。
赞层主总结。。 最后28斤应该是收了28斤粮票,当年吃饭得交粮票。。
贵
就是文革参加工作的那个工资呀,文革前又不是的。反正我家除了几个文革后没上学的,其他没这种工资的。70年代都不止这个数了。
70年代到80年代初工资基本没有涨过。 你说的上学是什么学?大学?那时候全国上大学的才多少人。说的是普通正式工人工资。 要说别的工种,我爷爷从解放前开始就70多块工资,这种是非常少数的情况。
差不多。
那也不是全国都文革时候参加工作的呀,你要加个前提是普通青年工人,那差不多
你这个是对的,我知道的82年研究生毕业进国家xxx研究院,月工资119元,在北京。。。
90年代初和82年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了。中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我爸92-93年出去做生意月收入也1000多了(不是上班工资),但这也不算普遍,那时候我们家算小富裕。
我家长辈文革前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正好文革开始,被分配到小城市的工厂当工人,月工资40多元。。。
饭没收钞票,免费,但是应该收了粮票
同意,82年绝对没有,绝大多数人一个月就几十块。 80年代后期有可能已经开始涨了,具体哪年记不清了。
这个应该是北京几个特殊的部委,工资待遇不一样。特殊行业64年大学毕业生就有拿100多的,但是不是在北京。在那时是天文数字
确实。我问了一下家里人,说85年往后开始慢慢涨工资了,之后就是三级跳似地涨。之前很多年工资没有怎么变化过。我这个80后印象比较深的是粮票换鸡蛋,从十斤粮票换10个鸡蛋,到换两个,到粮票彻底退出时代舞台也就是没几年的事儿。
去和平饭店看看婚宴14桌最便宜多少不就知道了。
现在一桌至少1w吧。
太厉害了,我只认出了蚝油牛肉和下面的肉,桔二字
我也想说
这属于运气不好吧,那年毕业的高中生还都插队了呢。看繁花的书发现那个年代特别乱,难怪亲戚里那几年高中毕业的都乱七八糟事特别多呢,小青年整天没事干在社会上晃……
90年代初我都没实现橘子水自由。那时候貌似出现了健力宝,比橘子水好喝一点。
82年月工资一般小几十块 过年前在菜市场看到八毛一斤的大青椒 觉得是天价 因为白菜萝卜都是几分钱一斤 不过那时候北方冬天是没有青椒的 估计是赶过年前从南方空运来的
得一两毛钱吧
两毛五,五毛俩~~
这就是普通吧,那个时候知识分子都去进行劳动改造。。。我觉得没去上山下乡/插队已经很好了。。。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有两波很大的通货膨胀 前者是赵紫阳强闯价格关失败,后者是92南巡后重启改革开放/开闸放水放多了。。
绝对没有。工资就是小几十, 二十多,三十多的都有。
还好我从来不喜欢桔子水,天生挑食,半瓶都喝不下去。那时候只喜欢盐水棒冰,赤豆棒冰,不喜欢雪糕
好吧,估计我家长辈在这里属于比较老的
88年我妈单位发了两箱健力宝。那时已经有冰箱了,每天中午吃饭时从冰箱里拿一罐健力宝出来,不要太爽。 我当时就在饭桌上立下宏愿,长大以后一定要过上每顿饭甚至随时可以从冰箱里拿冰镇饮料喝的生活。
到现在每次开冰箱拿饮料啥的都要感慨一下。而且我现在还常常在买芬达来喝虽然知道全是色素不健康:)
82年工资不可能过百。90年过100的都算高工资了,还的是很好的单位,各种补贴加上。
90年工资过百很正常。
外资是另外一个频道。个体户也是不同频道的。这里大家说的都是普通国营企事业单位工厂
我父母工资80年左右也就40而已,还是工作20年左右
什么叫不可能,50年代都有过百的
我是那个时候过来的。90年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也就80左右吧,我工作的单位补贴多,才能拿到100多。 88年到90年,并没有多少变化。93~97年涨了不少,97年开始过千了。
不说特例。说的是普通人。
这价格是其他饭馆平均价格的10倍吧,看来这个饭店是给顶级阶层吃的。80年代1千多块钱,在别的饭馆可能也就需要100块钱
—
九十年代初,假如是国营单位的话,正经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是58块一个月。加上七七八八的补贴之类的勉强能拿到手一百。人事部的还像是给了你老大的面子,因为大学生,按照职称是初级工程师。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那段经历真的是想起来都觉得离奇,我怎么活下来的。然后老板天天和你谈理想。我不得不在暗地里再去兼职去一家私人计算机公司,做技术咨询,实际上是苦力,搬机器,拉网线,居然一个月可以拿五百。很快就把兼职做成了正职,把正职变成了兼职。也是那段经历让我真正认识了社会,跟着形形色色的人混,确实涨本事。
自己穷酸吃不起就别羡慕了
(⊙o⊙)…这回复
用上海话默读帖子
非常准确的数据
看流水线工人收入,差不多有100倍吧。 购买力,就要分了,比如电器肯定没差那么多。那时一台进口索尼14寸彩电,1000出头。我记得我家弄到一张18寸的票,我爸舍不得买,他同事搞到一张14寸,同事家一个孩子,手头松一点,想大的,就对换了买的,后来我爸心里又不舒服,换出去的18寸票子是松下的,人家买了我爸去看,都住一个院,回来说松下画质色彩不如索尼。那台彩电我爸妈看了15年+啊,长途搬家都带着,后来台多了,换台很麻烦,因为只能预设4个还是8个台,超过的就要现调,才换掉,其实还能用。 那时普通盐水冰棍2分,红豆绿豆3分,奶油冰棍5分,光明冰砖5毛。我姨为了给我吃奶油冰棍,自行车打气不用人家店里电动的,借打气筒自己手动打,我爸听我说了很感动,托人从一个厂里买了打气筒送到外婆家,那时打气筒都不是有车的人都舍得备的,去修车铺借用是常事,修车铺的,有些单位也备给大家用,都用链条拴着。 普通大米1毛4,好大米1毛4分7,猪肉7毛多,也应该没有涨100倍? 大闸蟹那时也就7毛上下,还有一些后来捕捞到绝种的海鲜河鲜,比如大黄鱼,一般人家当然不能天天吃,当季/当汛的时候还是时不长可以吃,恐怕比现在还容易点好负担一点。 说到票,我忘了工业用品的票什么时候取消的了,好像不同种类时间不同,有些比粮票早好几年。我妈一直想学缝纫,我爸舍不得买缝纫机,觉得她也不能做正经衣服,缝缝改改不值得买,某年夏天,一个啥局的朋友又打电话到我爸办公室,叫他一定去取缝纫机票,之前他给几次我爸都拒绝的,我跟着去的,叔叔说,赶紧买,下个月取消票子,随便买,价格会暴涨,我爸就买了,果然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