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顶级潇洒

b
blue777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一年明月
也有留恋的,比如: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h
hzlcyy
我特别欣赏苏轼的这种潇洒,跟李白的那种又不一样
河边垂钓
最感人的是他经历了那么多纠结依然可以回归潇洒。
渔非凡
最近刚看完长安三万里。好唏嘘。 李白潇洒狂傲的诗句背后是那样的人生
雪莲花香
苏轼官场失意是中华文化最大的幸运之一
南开阿飞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c
carrot123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雨再大 我不怕不怕啦 我神经比较大 我不怕不怕啦 哈哈)
P
Peacelife
怀念朝云的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一年明月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雨再大 我不怕不怕啦 我神经比较大 我不怕不怕啦 哈哈)
carrot123 发表于 2023-12-29 11:09

哈哈,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 (非苏轼)。
这段也是我喜欢的:
东坡居士睡足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齐入。当此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王力宏
一次偶然发现苏轼居然写过歌颂女人缠足的词。从此跌落神坛,感觉他跟潇洒不沾边儿。虽然说不能苛求古人,但是这属于审美范畴,对他的品味实在失望。同是古人,袁枚对缠足可是大骂。
F
FloppyEars
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中年人的潇洒最难得。与中年人共勉。
h
hudrum
我特别欣赏苏轼的这种潇洒,跟李白的那种又不一样
hzlcyy 发表于 2023-12-29 10:59

苏轼的人生经历比李白丰富多了,不过两种潇洒我都很喜欢, 年纪小点的时候更喜欢李白, 现在能更好地理解苏轼了。
i
iloveGelato
我喜欢的苏轼的潇洒都是这一类的: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赞美猪肉的: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最喜欢他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句,感觉可以拿来做美食文学的书名。
P
Peacelife
回复 14楼iloveGelato的帖子
哈哈还有羊脊骨,他被贬的时候买不起羊肉,只好买点羊脊骨吃吃,把羊脊骨浇上酒烤到微黄 洒上盐巴,想想就香啊~
河边垂钓
一次偶然发现苏轼居然写过歌颂女人缠足的词。从此跌落神坛,感觉他跟潇洒不沾边儿。虽然说不能苛求古人,但是这属于审美范畴,对他的品味实在失望。同是古人,袁枚对缠足可是大骂。
王力宏 发表于 2023-12-29 11:25

水至清则无鱼,苏轼这里瑕还是不能掩玉的
j
jtcjxk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教白发唱黄鸡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河边垂钓
一次偶然发现苏轼居然写过歌颂女人缠足的词。从此跌落神坛,感觉他跟潇洒不沾边儿。虽然说不能苛求古人,但是这属于审美范畴,对他的品味实在失望。同是古人,袁枚对缠足可是大骂。
王力宏 发表于 2023-12-29 11:25

你的理解和我搜到的信息不是很一样呀: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女性追求三寸金莲,是非常艰难的,为了迎合当时人的审美,女性活得很艰难。假如你把她的脚捧到掌心里看,就会知道她们有多痛苦。在那个封建年代,也只有苏轼敢这么大胆地评论女性的脚,也是第一个站出来为裹小脚鸣不平的文人。
P
Peacelife
说到潇洒的还有这句我也喜欢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说是他半夜回家家童睡着了,敲门也不应,只好倚杖听江声,顺便感慨一番。。 这首诗出来后,友人以为他真的江海寄余生去了~
P
Peacelife
回复 18楼河边垂钓的帖子
苏轼善用讽刺为民发声,大概很多人看不懂。。。
i
iloveGelato
回复 14楼iloveGelato的帖子
哈哈还有羊脊骨,他被贬的时候买不起羊肉,只好买点羊脊骨吃吃,把羊脊骨浇上酒烤到微黄 洒上盐巴,想想就香啊~
Peacelife 发表于 2023-12-29 11:57

真会吃哈哈
b
blitheapple
最近看了东兴苟十三的这个总结,感觉cover得还是很好。 https://m.huxiu.com/article/1974623.html
w
wlzh90
李白是极致的浪漫主义者,苏轼潇洒不羁中也带婉约。所处时代不一样
i
ilal
我最喜欢的是,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的座右铭, 激励我。。。
q
qlsdyxd1
回复 8楼carrot123的帖子
我最喜欢他这首 不过要加上前面那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Cheers.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雨再大 我不怕不怕啦 我神经比较大 我不怕不怕啦 哈哈)
carrot123 发表于 2023-12-29 11:09

他的定风波意境太美了。立意上,最后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最佳。
王力宏
你的理解和我搜到的信息不是很一样呀: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女性追求三寸金莲,是非常艰难的,为了迎合当时人的审美,女性活得很艰难。假如你把她的脚捧到掌心里看,就会知道她们有多痛苦。在那个封建年代,也只有苏轼敢这么大胆地评论女性的脚,也是第一个站出来为裹小脚鸣不平的文人。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2-29 12:01

但愿你的理解是对的。
深秋2020
我最喜欢的是,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的座右铭, 激励我。。。
ilal 发表于 2023-12-29 13:18

同最喜欢这句。
随心
苏轼,李白,最粉的两位古人
左蹄猪猪
他最后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S
Summer0922
他的定风波意境太美了。立意上,最后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最佳。
.Cheers. 发表于 2023-12-29 14:18

同喜欢
b
bluesmaster01
第二句感觉在描写嫖雏妓,嫖完了再送人
Y
YTD1Smore
东坡先生临终一首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其中的境界禅意,全是年轻时不可比拟的,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什么浓妆淡抹总相宜,都已不在话下了。颇似独孤大侠年老时不用重剑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明明可以成为得道的高僧,却偏偏一生都在政治漩涡中挣扎。
w
wun
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