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是王家卫这种一拍好多年的导演,真不担心拍一半老爷子身体出问题? 真心胆子大。。。 Namama 发表于 2024-01-01 18:43
《布达佩斯大饭店》 因你倒胃口的假模假式 的艺术感,获得Oscar 最佳制作设计成就奖,和其它8 项奥斯卡奖和提名。 minren 发表于 2023-12-31 14:36
游本昌我还以为就客串一下,没想到戏份这么重呀。90+岁好累的 剧组也真敢。 和那个搞笑的范总对接的张总是谁演的?蛮帅的。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31 13:37
挺好看的。就是背景色调太像民国了。sagegreen 发表于 2023-12-27 22:29
看了一集,感觉有点 2013版 The Great Gatsby 的味道。 LKJ 发表于 2023-12-27 22:41
是的,看那个电话亭一点不像90年代,是不是王家卫对内地不熟?倒是像他一惯的手法,光线昏暗,镜头夸张,不知道算现实呢还是传奇? 看了半集,没看下去 vvl 发表于 2023-12-27 22:39
嗯,他典型的拍摄手法,背景华美,人物近景,四周昏暗,中间强光,大镜头, 前些年这种小资调调会吸引人,但这两年已经觉得老式了,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小资调调不一样了。我看剧主要看剧情,目前觉得第一集太直白太平铺了。 飞袖 发表于 2023-12-27 22:47
胡歌三年专心拍这一部剧 很投入了 abh 发表于 2023-12-27 22:45
都是上世纪的手法,浮夸得很,真是过时了,故事情节琐碎拉沓,看不下去。 焱焱 发表于 2023-12-27 22:50
是吗? 耐着性子看了两集半,除了配合王家卫装酷耍腔调,真没看出演得多好。 焱焱 发表于 2023-12-27 22:57
你不觉得大家都配合的挺好的吗,装逼都装到我需要努力的在回想90年代上海的真实的样子。 飞袖 发表于 2023-12-27 23:01
我看到的怎么是说节奏缓慢,缺乏故事主线,时空错乱,明明90年代,时不时就给人民国感觉。很怀疑王家卫能讲好一个几十个小时的故事。 anning1941 发表于 2023-12-27 23:00
我看两次没看下去,再等等吧。感觉太装了 Apple49 发表于 2023-12-27 23:00
光看楼主分享的,感觉就是每个人都好装 m口罩sk 发表于 2023-12-27 22:56
央视的底盘高,看看画眉的收视率。我等几天再看 YouChangJin 发表于 2023-12-27 22:50
开篇是1992年 看着像1932,进饭店的人还穿旗袍 greenh1212 发表于 2023-12-27 23:23
九七九八年的时候我倒是穿一些改良旗袍,上海也许会早一点?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2-27 23:33
那个时候穿旗袍最多的是饭店服务员。。。 hijklmn 发表于 2023-12-27 23:34
9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瑞丽风流行的年代。 飞袖 发表于 2023-12-27 23:36
我看楼主贴的动图以为是民国片。原来是90年…笑死人。王家卫的电影都神叨叨的,电视剧神叨叨几十集这难度太大了吧渔非凡 发表于 2023-12-27 23:36
啊啊啊啊?这个90年代?!我看了一点片花 以为百分百是民国 而且像香港 竟然是90年代的上海 太装逼了 whisperer 发表于 2023-12-27 23:33
这部剧的节奏非常快,有过去港剧的风格。毕竟王家卫以前是tVB的导演。 第一二集,节奏飞快,可能太快了,主要为了介绍阿宝经商的开头,拜师,第一桶金原始积累,经历了一次股市风波,背了黑锅,被车撞,然后,第三集才真正进入故事,节奏正常起来。非常精彩。目前几集,完全没有废镜头。第一二集虽然节奏过快,出场人物目不暇接,但是没有到看不懂的地步。有点杜琪峰电影的风格,各种情节拼凑,就能明白人物关系。非常有意思。 说民国的,主要是和平饭店给人的感觉,加上打光,给人的错觉。但其实2000前,上海最时髦高档的饭店仍然是锦江,和平等。2000年后,新的饭店,大厦才越来越多。尤其浦东都是2000年以后开始发展的,慢慢有了规模。 很多人估计对上海的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民国。如果是民国,拍的就应该是大世界,百乐门。 上海解放以后没有大兴过土木,一直到90末,2000开始,才大变样。故事从1993开始叙说,当时上海外滩,黄浦区那一带确实就跟解放前差不太多。黄河路当时崛起,昙花一现。2000后就被各种涌入的资本取代了。 扶苏 发表于 2023-12-27 23:47
因为你不了解当时的上海。现在的上海跟当时上海完全不一样。90年代的上海基本保持了解放前上海的样子。2000年以后,上海开始变得越来越满目全非了。 扶苏 发表于 2023-12-27 23:52
你真的在乱说啊,老外滩万国建筑这里不需要动,东方明珠就是91年开建94年完工的啊,对岸那块每天一个变化, 飞袖 发表于 2023-12-27 23:54
那个时候是流行港风,但是就算广州那边,离香港那么近,也不会是完全的港风,肯定会有本地的演变 上海当时的时髦圈算是广州的二道贩子,港味更加淡,会是接点地气的鲜格格 我不知道当年的上海富豪圈是什么样子,但是当年和平饭店里进出的人,不是这个味道 whatever. 发表于 2023-12-27 23:58
面目全非…所以你对现在的上海不满意? 而且我看这里很多上海人,应该都知道90年代上海啥样子。大家来说说? 渔非凡 发表于 2023-12-28 00:00
电视里就有东方明珠啊。你没看吗?故事说到阿宝车祸以后在和平饭店里,就有东方明珠在建设的镜头。当时的上海就是刚刚开始有建设,比如开始建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开始拆迁,地铁1号是93年还是94开始通车。正是慢慢进入大基建的时代。我家就住在那里附近,我当然知道啦。 至于浦东那是要等到2000年才到你说的每天一个变化。至少1997年的浦东,还没有世纪大道,地铁2号线还没影呢。 扶苏 发表于 2023-12-28 00:16
说实话90年代的上海是苏州河的那个样子。真的不是这种民国的上海滩。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3-12-28 00:03
不是上海流行港风(上海在香港影响全盛时期都没有真正流行过港风)。是繁花拍的有港剧的节奏和风格。 扶苏 发表于 2023-12-28 00:17
上海90年代苏州河什么样子?不就是老样子,又没有变过,河也是臭的。我以前经常走那条路,骑自行车上桥还要下来推几步。 什么叫做民国的上海滩?你是上海人吗?上海就是这个样子啊。跟北京1949开始大兴土木把老城给拆了不同,上海一直没怎么变。93开始慢慢有太平洋之类的百货开始在徐家汇那里,然后各个地方慢慢开始有拆迁。商品房也是从96,97开始慢慢有这概念。 股市倒是80年代末,国库券之类的已经开始有了。我家就有买,买的很少很少,没赚什么钱。当时就有潘虹拍的一个电影股疯还是什么的,跟刘青云合作的。当时上海炒股确实非常红红火火。黄河路估计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兴旺。 我家虽然在附近,但是没怎么去过黄河路。毕竟不是我们能消费得起的地方。 扶苏 发表于 2023-12-28 00:27
90年代就是上海已经开始大兴土木的时候,很多大型新建筑都在90-99间年代完成的,比如东方明珠,经贸大厦,上海博物馆新馆,还有上海大剧院, 地铁那个时候就很新很好用了,整个城市已经外观挺新潮的了,绝对不是你说的大兴土木是在2000年之后。2000年之后只不过是继续在快速 发展而已。。我只是指出你前面那段说的不对而已。 飞袖 发表于 2023-12-28 00:26
行吧,满大街的大波浪卷和连衣裙,裁缝店里老阿姨推荐样板都会说这是港版 whatever. 发表于 2023-12-28 00:28
这是90年代大陆??? 连香港都不是这样的。 hr717 发表于 2023-12-28 00:36
我说的是电影苏州河。 你说来说去,说个建筑。这都是最最浅显的。 这部剧里面人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对。 就算你说建筑,90年代初的上海,根本也没有这种霓虹灯闪烁的花花世界的上海滩的模样,而是一直偷偷摸摸开放,表面上还要社会主义的样子。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3-12-28 00:30
没看过。不要意思。我没觉得有拍上海拍的特别有感觉的导演。倒是王家卫我觉得还行。花样年华有上海那个味道。 扶苏 发表于 2023-12-28 00:41
上海过去受租界影响,一直是比较走欧洲路线的。 影视上来说,因为当时上海有日剧,台湾剧(包括过去的琼瑶电影),香港当然也有,但是很难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各种文化选择很多。 你看繁花就知道了,还是欧洲那套对当时上海文化的影响最大。你要说衣服,发型流行,这就不清楚了,毕竟当时我还在上学,不太关心这个。虽然香港电影电视挺红的,我也是四大天王的饭,但是这些就是表面的流行,经常换来换去的。那个时候日剧也是最辉煌的时候。也有很多日剧同款风衣流行过。 扶苏 发表于 2023-12-28 00:40
esprit88 发表于 2023-12-27 23:02
挺好看的 大材小用了,拍个电视剧这么认真的人不多了。本来王拍的电影多是意识流,担心这个剧的情节,但看到第四集时情节戏剧冲突都有了。有些场景是有点太满和吵了,但相比中国一大堆烂剧显得太有良心了。演员选的好演技都过关,腔调都不错,上海人是中国最难表现的一群人,几个主演从外貌到气质都撑住了,比那些流量好太多了,济公老爷子演的最棒 happyforever22 发表于 2023-12-28 01:13
如果真的是游济昌演得最好,那说明这片子腔调真的差点 换成王志文或者林栋甫就对了 whatever. 发表于 2023-12-28 01:27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ezggAIIzjUI
🔥 最新回帖
这个哎呦。我网上看看片子都觉得抖霍。戏份很重的 ,演的非常好,真的非常不容易。 王是蛮装的,但是没他名头,也攒不了这个项目,也没有这么多老牌配角,包括取景啥都会降级。
啥爱情神话我没看过。不过真的,现在这么多网剧啥的,做点事真不容易,还是支持一下吧。
作为上影精品内容战略的重要项目,《爱情神话》《繁花》将成为上影“海派盛宴计划”的起点,《爱情神话2》《拼桌》等一系列海派影视作品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之中。
就是啊。哪怕得奖无数的花样年华,在这里很多人眼中也是假的不能再假。。
那个年代那个阶层的人,在普通生活中会穿那种档次那种质地和手工的旗袍?而且还是几十件?明显不可能啊。。
但这重要吗?不重要啊。。 因为王家卫要的就是张曼玉穿着精致的旗袍,在昏暗的光影下的样子。。要的就是那种感觉。。 最后观众在几十年后记住的,也是那几个画面。。 想看普通人穿着的张曼玉,可以去看甜蜜蜜,也是好片子,但那就不是王家卫的风格了。。 而且你想象一下甜蜜蜜里普通打工人穿着的张曼玉,去演花样年华。。这啥感觉?人都直接崩溃了好不好?
所以我觉得这里很多人拿繁花里几个人物穿着上的略许浮夸,来喷这作品,完全无意义。
而且还是王家卫这种一拍好多年的导演,真不担心拍一半老爷子身体出问题? 真心胆子大。。。
🛋️ 沙发板凳
是的,看那个电话亭一点不像90年代,是不是王家卫对内地不熟?倒是像他一惯的手法,光线昏暗,镜头夸张,不知道算现实呢还是传奇? 看了半集,没看下去
请问在哪里看
嗯,他典型的拍摄手法,背景华美,人物近景,四周昏暗,中间强光,大镜头, 前些年这种小资调调会吸引人,但这两年已经觉得老式了,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小资调调不一样了。我看剧主要看剧情,目前觉得第一集太直白太平铺了。
都是上世纪的手法,浮夸得很,真是过时了,故事情节琐碎拉沓,看不下去。
不是吧,这部剧拍拍停停,主演都有别的工作
没事,还有批他当年的粉丝奶奶团们,觉得老有腔调了。我想看看剧情能吸引住我几集。
是吗? 耐着性子看了两集半,除了配合王家卫装酷耍腔调,真没看出演得多好。
你不觉得大家都配合的挺好的吗,装逼都装到我需要努力的在回想90年代上海的真实的样子。
独播库
你九十年代属于富豪圈子的?
如果能用好90年代和民国两个元素也不错吧,毕竟上海有老建筑,可惜里面有时又有70-80年代的感觉混杂。我觉得是王家卫对90年代上海不熟悉的缘故。
我觉得还好,换黄晓明我可能看不下去
王家卫看上去就是很能zhuangbility,他是不是盲人呀?不分昼夜地老戴个墨镜……
这画眉更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编剧导演小学毕业没……
啊啊啊啊?这个90年代?!我看了一点片花 以为百分百是民国 而且像香港 竟然是90年代的上海 太装逼了
九七九八年的时候我倒是穿一些改良旗袍,上海也许会早一点?
那个时候穿旗袍最多的是饭店服务员。。。
我觉得王家卫完全不懂90年代的上海。也没虚心学习。拍得不伦不类的。
9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瑞丽风流行的年代。
是的,服务员一般穿织锦缎大红旗袍,我穿的改良版,棉布的灯芯绒的居多,杭州当时西溪路有一条时装街,有不少小众设计师自己打版做这些改良中装卖,一件三百多左右
在看。确实有点故弄玄虚。色调调得像旧社会,不像1990年代上海,倒像是1890年代。我对王家卫没有滤镜,一直觉得他除了几部作品其他都是烂片。但演员还不错,为了这浓浓的上海腔会继续追。我也是为了我爸爸看。我爸爸老股民了。
遥远的回忆。。
哈哈,我现在回去还会买本瑞丽来看看。
第一二集,节奏飞快,可能太快了,主要为了介绍阿宝经商的开头,拜师,第一桶金原始积累,经历了一次股市风波,背了黑锅,被车撞,然后,第三集才真正进入故事,节奏正常起来。非常精彩。目前几集,完全没有废镜头。第一二集虽然节奏过快,出场人物目不暇接,但是没有到看不懂的地步。有点杜琪峰电影的风格,各种情节拼凑,就能明白人物关系。非常有意思。
说民国的,主要是和平饭店给人的感觉,加上打光,给人的错觉。但其实2000前,上海最时髦高档的饭店仍然是锦江,和平等。2000年后,新的饭店,大厦才越来越多。尤其浦东都是2000年以后开始发展的,慢慢有了规模。
很多人估计对上海的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民国。如果是民国,拍的就应该是大世界,百乐门。
上海解放以后没有大兴过土木,一直到90末,2000开始,才大变样。故事从1993开始叙说,当时上海外滩,黄浦区那一带确实就跟解放前差不太多。黄河路当时崛起,昙花一现。2000后就被各种涌入的资本取代了。
哈哈哈哈,原著小说还不错,上海的风貌描写很细腻。还没看,不知道能还原几分。
因为你不了解当时的上海。现在的上海跟当时上海完全不一样。90年代的上海基本保持了解放前上海的样子。2000年以后,上海开始变得越来越满目全非了。
你真的在乱说啊,老外滩万国建筑这里不需要动,东方明珠就是91年开建94年完工的啊,对岸那块每天一个变化,
瞄了几眼,没有看进去。 故事不吸引我。 近年来,貌似制作班底越强大,就越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相反,小制作的网剧出了不少良心剧。
那个时候是流行港风,但是就算广州那边,离香港那么近,也不会是完全的港风,肯定会有本地的演变
上海当时的时髦圈算是广州的二道贩子,港味更加淡,会是接点地气的鲜格格
我不知道当年的上海富豪圈是什么样子,但是当年和平饭店里进出的人,不是这个味道
面目全非…所以你对现在的上海不满意? 而且我看这里很多上海人,应该都知道90年代上海啥样子。大家来说说?
说实话90年代的上海是苏州河的那个样子。真的不是这种民国的上海滩。
电视里就有东方明珠啊。你没看吗?故事说到阿宝车祸以后在和平饭店里,就有东方明珠在建设的镜头。当时的上海就是刚刚开始有建设,比如开始建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开始拆迁,地铁1号是93年还是94开始通车。正是慢慢进入大基建的时代。我家就住在那里附近,我当然知道啦。
至于浦东那是要等到2000年才到你说的每天一个变化。至少1997年的浦东,还没有世纪大道,地铁2号线还没影呢。
不是上海流行港风(上海在香港影响全盛时期都没有真正流行过港风)。是繁花拍的有港剧的节奏和风格。
没什么满意不满意的。就是以前上海是一种感觉,现在的上海是另一种感觉。很多人只认识后来的上海,所以看繁花还觉得那是民国时期。上海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尤其解放后到2000年。好像进入了一个胶囊,几乎没变过,哪怕经历过文革,上海都没怎么变。真正的变化是从2000以后开始的。过去的上海文化也渐渐消失了。
90年代就是上海已经开始大兴土木的时候,很多大型新建筑都在90-99间年代完成的,比如东方明珠,经贸大厦,上海博物馆新馆,还有上海大剧院, 地铁那个时候就很新很好用了,整个城市已经外观挺新潮的了,绝对不是你说的大兴土木是在2000年之后。2000年之后只不过是继续在快速 发展而已。。我只是指出你前面那段说的不对而已。
上海90年代苏州河什么样子?不就是老样子,又没有变过,河也是臭的。我以前经常走那条路,骑自行车上桥还要下来推几步。
什么叫做民国的上海滩?你是上海人吗?上海就是这个样子啊。跟北京1949开始大兴土木把老城给拆了不同,上海一直没怎么变。93开始慢慢有太平洋之类的百货开始在徐家汇那里,然后各个地方慢慢开始有拆迁。商品房也是从96,97开始慢慢有这概念。
股市倒是80年代末,国库券之类的已经开始有了。我家就有买,买的很少很少,没赚什么钱。当时就有潘虹拍的一个电影股疯还是什么的,跟刘青云合作的。当时上海炒股确实非常红红火火。黄河路估计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兴旺。
我家虽然在附近,但是没怎么去过黄河路。毕竟不是我们能消费得起的地方。
行吧,满大街的大波浪卷和连衣裙,裁缝店里老阿姨推荐样板都会说这是港版
我说的是电影苏州河。 你说来说去,说个建筑。这都是最最浅显的。 这部剧里面人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对。 就算你说建筑,90年代初的上海,根本也没有这种霓虹灯闪烁的花花世界的上海滩的模样,而是一直偷偷摸摸开放,表面上还要社会主义的样子。
我家走路去人民广场也就20分钟,30分钟。没你说的变化那么大。而且,人民广场也就是上海的一部分。它的改变也是一点点来的。上海区域很大,你说的那几个变化完全不足以改变上海当时的地貌变化。
1号线虽然造好了,但是跟现在发达的地铁不同,当时大部分上海人还是要挤公交车上下班的。我最近回上海,公交车都没什么人坐了。地铁太发达了。
我所谓的大兴土木就是改变格局的变化都是2000以后的事情了。老城区拆迁越来越多,原来的样貌也就慢慢消失了。那也需要过程。91-93年,上海从房地产发展来说,等于刚开了一个头。当时最热门的是股票,然后就是做生意。炒房地产,私人买卖房地产开始红火确实得2000以后了。
上海过去受租界影响,一直是比较走欧洲路线的。
影视上来说,因为当时上海有日剧,台湾剧(包括过去的琼瑶电影),香港当然也有,但是很难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各种文化选择很多。
你看繁花就知道了,还是欧洲那套对当时上海文化的影响最大。你要说衣服,发型流行,这就不清楚了,毕竟当时我还在上学,不太关心这个。虽然香港电影电视挺红的,我也是四大天王的饭,但是这些就是表面的流行,经常换来换去的。那个时候日剧也是最辉煌的时候。也有很多日剧同款风衣流行过。
可能符合某些人的梦,更像香港人心中的老上海。
没看过。不要意思。我没觉得有拍上海拍的特别有感觉的导演。倒是王家卫我觉得还行。花样年华有上海那个味道。
呃 只想说 装逼可以 但不要太入戏了
只能说你电影看的不多。
你一直说上海从解放前到2000年怎么怎么没变,之后突变。除了上海本地人,我们很多外地人也都是从八九十年代生活过来的。上海90年代咋可能会有民国感?
我虽然不是上海人,也看过一些影视作品,比如苏州河,婆婆媳妇与小姑,股疯,还有一部肖雄演的啥,都是90年代上海,我倒感觉那种生活状态和现在也差不太多,和民国差着十万八千里。
上海97年有商品房概念?97香港都回归了。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港风是日风的落地版
和平饭店刚改开的时候进出的风格,我刚仔细想了下,骨子里带着根正苗红的那种刚的
男主不是京东,胜似京东,
什么都不说,你就看穿衣打扮就知道了,当年的审美是最能反映当年的社会面貌的
民国时期到2000年,马路上的衣服流行变过多少轮
一马路人人灰色小西装外套,里面搭配浅色小立领的确良衬衫的场景,肯定不是你心目中的上海
如果真的是游济昌演得最好,那说明这片子腔调真的差点
换成王志文或者林栋甫就对了
看了几个游的镜头,完全认不出是济公的了。感觉演的挺好的。有些角度很像家里190几,一几年出生的老人。
林栋浦给我的感觉还是油腻了些。
王志文,从来没看过他演上海人,他北方话说的太好了。我还真希望他能演,演一个和他以前完全不一样的角色。
王家卫这种装的劲,几十年都欣赏不来。
现在的上海确实少了好多特色。那些个高楼在哪里不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