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你们都没有刻意表现优越感,一定是别人自卑不小心衬托出了你们的优越感。继续 渔非凡 发表于 2023-12-28 13:10
笑死。没人承认你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开始人身攻击了?我家庭条件比你好多了你信不信?真可怜啊,啥都没有就靠上网一张嘴,难怪你想象中的上海是解放前那样的。 渔非凡 发表于 2023-12-28 13:26
笑。你秀你家庭呀 随便秀,大方点。 上照片,上wiki link. 。你包子女儿啊。真吧自己当跟葱。 我成就肯定比你高无数倍。 呵呵。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3:28
运镜,镜头语言,光影,色调在电视剧中都是一流,氛围感,演员的挑选和表现都好于一般的剧,上海和上海人是中国最复杂最难拍的,特别是大陆的背景,这种洋气的贵气的气质是内地演员很少拥有的,不明白那么多烂剧一大堆人捧,一个认真拍出来的却是如此挑剔和高要求,说不好就算了,骂上和攻击上了也是匪夷所思。 happyforever22 发表于 2023-12-28 11:50
我不觉得黄河路是老钱去的地方。应该都是做生意的,招待客户的。以前我们公司招待比较重要的客户才去因为位子比较难订,我们一般去富民路上保罗酒家,也小有名气。 TooTall 发表于 2023-12-28 11:51
回复 298楼渔非凡的帖子 什么脑子什么逻辑。看到北京人腿软?绝了。哪里出来的人会这么反应。 你比包子女儿厉害。 承认你家比包子家条件好。 好吗?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3:33
笑。你秀你家庭呀 随便秀,大方点。 上照片,上wiki link. 。你包子女儿啊。真吧自己当跟葱。 我成就肯定比你高无数倍。 呵呵。 自己莫名其妙开始攻击别人,觉得别人让自己自卑了。 个么 叫你列个单子出来 哪些话让你自卑,又没有。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3:28
以前华庭宾馆后面有个小华庭 静安宾馆,锦江饭店,新锦江,花园饭店那些才是上档次请客的地方。 乍浦路黄河路多是做生意的。 somuch 发表于 2023-12-28 13:34
大妈,您开心就好。没兴趣和弄堂大妈打嘴仗了。 渔非凡 发表于 2023-12-28 13:35
回复 303楼mt.everest的帖子 那她厉害呀,她不认识我也觉得自己成就高。 那叫她上wiki link 上profile 她人呐?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3:37
肯定比你年轻漂亮成就高。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3:37
然后几个优越感作祟的上海“上等人”信誓旦旦地说90年代上海就是这个样子的。别人反对?你们乡巴佬又不是上海人知道个鬼。其他上海人反对:你们普通老百姓哪里知道上流社会的事…..无言以对啊。 渔非凡 发表于 2023-12-28 13:13
王家卫就是被乱吹出来的,没有一部电影能讲清楚一个故事比如重庆森林,2046,或者就是一点破事拖个两小时唧唧歪歪比如花样年华。这人的作品就是一股旧时代的酸腐气。 hr717 发表于 2023-12-28 13:16
Re 就没有九十年代的氛围,90年代的上海已经现代化了好不好,看了剧感觉不出来。按这逻辑,郭敬明的小时代也可以说是写实了。90年代有啥上流社会?扯这个。大家都是经历过90年代的人,不符合大家的认知就是第一反应,还要给人强行洗脑也是醉了 sagegreen 发表于 2023-12-28 13:41
纪录片里的九十年代黄河路 VS 繁花里的黄河路 florence 发表于 2023-12-28 12:19
王家卫的堕落天使,阿飞正传,东邪西毒,春光乍泄,都很好看。后来老了,不断重复自己,就不行了。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3-12-28 13:42
王家卫啥时候宣称他拍的是写实了? jakon 发表于 2023-12-28 13:43
圣约翰你个鬼啊,华政么华政来。 华政根本没人考的好伐。 我高中同学们差不多就是完全没有选择了,也去浙大,不去华政啊。。。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12-28 13:23
回复 285楼渔非凡的帖子 既然不是上海人,当时也不在上海。 那么凭什么说你觉得应该怎么样呐? 再说了,看到现在,也没见你说一句两句实际的陈述性描述性的内容啊。 这么容易自卑,是因为父母没照顾好你小时候吧。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3:15
文艺片,不是历史片。如同《甄嬛传》1700年代当时的服饰哪有那么绚丽多彩。 minren 发表于 2023-12-28 13:48
回复 261楼TooTall的帖子 好多配角都很准很不错。 哈哈哈。我一直想会不会冷不丁出来个曹可凡串的。 其实电视台好多原来的主持都可以串这些。 可惜都没啥意识。天天到处混。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2:57
谁说华政了,用了原来的校园又不代表还是原来的学校。 rindo 发表于 2023-12-28 14:16
大过节的,就是看个开心,没必要吵架。我就是听听乡音,再找找小时候的回忆,比如看到了那时候的玻璃杯,看到了外滩黄浦江上的驳子,在建的东方明珠,还有很多很久不见的老戏骨熟面孔。肯定有不贴切的地方,但还好啦,本来就是娱乐片子。 cottonsugar 发表于 2023-12-28 14:27
那为啥有几个在楼里蹦跶说90年代上海就这样,导演都没强调写实。 sagegreen 发表于 2023-12-28 14:13
你不觉得这里面的派头有点香港黑社会电影的风格吗?不论是胡歌还是辛芷蕾郑恺都像,尤其是几个转身,眼神,周围人的烘托。王家卫比较熟那些。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3-12-28 14:31
出国前几个月我还在花园饭店上过班呢,哈哈哈,后来实在是受不了三班倒这个schedule,就没继续了。以前小时候能在花园饭店上班可是我的梦想。哈哈哈 hellokitty1978 发表于 2023-12-28 14:16
听说那个年代能在五星级酒店上班也不是一般人呐 somuch 发表于 2023-12-28 14:32
其实王家卫拍来拍去,都是拿香港的一套东西,放在他想象的上海上面。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12-28 14:32
老曹长得有点油,喜剧效果应该会拉满。我出国前在电视台看到他也不显年轻,过了20多年他也不太显老(除了脸更肥了一些),岁月还挺优待他的。 Emilyll 发表于 2023-12-28 14:26
比较海派的是马伊琍,唐嫣,陈龙。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3-12-28 14:35
那时候大学毕业都很难挤进去。 80年代他们拿三百多的时候我们才50啊。。 fredman 发表于 2023-12-28 14:35
他没咋变化。。 原来上海台有个 王梓 条件蛮好的,还挺适合串这样的场。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4:37
肯定不一般,90年代都是大美女去五星级上班,还有去做空姐。因为有机会接触华侨,可以拿到那个什么券来着?就是可以去买洗衣机那个券。 说起来,那个“公关小姐“大家还有印象没有? 就是五星级酒店发生的故事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12-28 14:33
80年代当空姐要查的。不是处女不要。 没听说过吧。。 后来纺织女工下岗当空姐改称空嫂。 fredman 发表于 2023-12-28 14:40
听说刚改革开放那阵,进五星级酒店工作的多是官几代红几代,因为酒店工作条件好,接触外国人。 somuch 发表于 2023-12-28 14:39
马伊利在我的前半生里面,加上她妈那个啥啥女士,都是很海派很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了。 好奇这个戏没请到孙俪哈,估计是不是孙俪上海话说的不行。黄奕也是弄堂公主,也没请。黄圣依文汇报小姐,没请。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12-28 14:38
王家卫调教演员还是很有一套的。 这个剧里马伊琍都会用身体语言演戏了, 唐嫣也挺让我惊喜的, 以前一直不太喜欢胡歌, 这剧里被拍的很帅,而且他的台词真的很不错。 但是最最最最喜欢的, 还是游本昌, 碾压所有其他人的演技。 loveinblack 发表于 2023-12-28 14:42
那个最多是80年代。90年代就都没了,外资都遍地开花了。没人在乎华侨。 第二只熊猫 发表于 2023-12-28 14:42
今天两集我最喜欢范总了,太搞笑了,算计又没见过大世面的小老板的样子活灵活现。预告下第六集有费翔! 爱吃西瓜 发表于 2023-12-28 14:54
马伊琍一直都挺好的,演上海女人又精准又不stereotype。唐嫣是个惊喜,虽然聒噪了点,但很还原。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3-12-28 14:54
顶着锅盖说, 我觉得马伊俐戏路演技都比孙俪要好, 我觉得孙俪的演技一直被高估了, 可能是我没有看过孙俪封神之作甄嬛传吧。 loveinblack 发表于 2023-12-28 14:57
范总那个洋泾浜口音好玩儿。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3-12-28 14:56
这是杭州口音吗有没有杭州mm来辨认下 爱吃西瓜 发表于 2023-12-28 15:00
我觉得不是杭州的。杭州口音很硬。有人说是江北的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3-12-28 15:03
不至于了,那个时候大学生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又学了几年二外的日语,我们宿舍三个去面试的都进了,就是站台的低等职位,另外两个都不愿意去,最后我去了,也没坚持下来。因为有时候需要早班连着中班,比如早上6:30到晚上11点,感觉也太伤身了,就没干下去。 其实后来出国读研,天天都是1,2点睡觉也没觉得啥,哈哈。 hellokitty1978 发表于 2023-12-28 14:45
有温兆伦费翔演他们自己了,王家卫可以把四大天王植入下唱个歌吗哈哈 爱吃西瓜 发表于 2023-12-28 15:10
想起还有一个脱离实际的。就是这帮做生意没有电脑。89年我第一次看到一台IBM PC。兼容机普及很快,到了93年,我看到很多做生意的地方都用起电脑打印文件,单据之类的。94年就可以拨号上网了。 这玩意儿白色大块头,很难看,王家卫肯定觉得和他的色调不搭。 第二只熊猫 发表于 2023-12-28 15:46
对,这种有时代感的物件没有得到体现也是个问题。唯一有的是砖头大哥大,那也是港风常见的。雅诗兰黛氛围感倒是拉满了。哈哈 shalalala2 发表于 2023-12-28 15:56
我说的酒店管理层 somuch 发表于 2023-12-28 15:36
其实我不太明白大家为什么那么纠结场景真实还原与否,这又不是拍记实片,那些架空剧,乱改历史的剧大家不也都看得津津有味吗?我不觉得出戏,不是有人这么说从未觉得是民国,演员的做派和上海话都让我觉得拍的是真真正正的上海,氛围感很重要。 happyforever22 发表于 2023-12-28 11:06
因为卖点是90年代的上海啊,那么作为上海人,自然对真实度有期待。结果我一看片花,完全认不出来。不要说什么拍的是顶富,我小市民没见过,当时90年代我爸单位老总住我家楼上,天天小轿车来接送,也没穿成胡歌那样啊。黄河路,家庭聚会也都去吃过,也没见到客人老板打扮成那样的。 nodoubt1981 发表于 2023-12-28 16:29
没住过民国时期,但住过90年代的中国啊。骗鬼呢 渔非凡 发表于 2023-12-28 13:09
同意。虽然我是穷人,而且那时候人小活动范围小,但真的到处都没见过这样的。剧里张嘴闭嘴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那个时候方圆百里周围有几个人万元户都是都数的着的。感觉剧里的那些富豪圈跟普通人完全两个世界,要有共鸣很难。 hellokitty1978 发表于 2023-12-28 17:25
因为你不了解当时的上海。现在的上海跟当时上海完全不一样。90年代的上海基本保持了解放前上海的样子。2000年以后,上海开始变得越来越满目全非了。 扶苏 发表于 2023-12-27 23:52
回复 376楼pxs06的帖子 因为当时是珠三角先起来的吧 好像记得是。 长三角其实是蛮后面的了。 然后和日本搭上发达的是一个人群,和台商的那种还不一样。 我们同学家里和日本挂钩的 都是靠技术靠专业的。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3-12-28 17:39
也不是,就是90年前后,上海建筑行业,就是包工头,有很多广东人。做一个工地如果能全部结算包工头大概赚上百万,当然风险就是甲方可能会扯皮赖账。那个人运气好,包了一个建xx新村的政府公房项目,钱拿到手了就随便霍霍。后来钱霍霍完了,我爸说回老家种地去了。 我们家也是90年代的时候比较有钱,我印象里小学的时候我妈特别喜欢去各个百货买时装,衣柜里还有当年买的套装,很港风那种。但是靠运气发的财会靠实力还回去,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就不行了,就好在买了房子留在了上海。我看繁花里面很多事情还是有些感触的,上海一直是那个十里洋场,一波一波的人出场退场 pxs06 发表于 2023-12-28 17:47
哈哈哈哈,反正我的上海雷达一下子就能知道,某些人啊,她的装逼时间什么时候开始了。
笑。你秀你家庭呀 随便秀,大方点。 上照片,上wiki link. 。你包子女儿啊。真吧自己当跟葱。
我成就肯定比你高无数倍。 呵呵。
自己莫名其妙开始攻击别人,觉得别人让自己自卑了。 个么 叫你列个单子出来 哪些话让你自卑,又没有。
你居然比不过包子女儿?不至于啊。你这么牛这么忍不住吹嘘那你秀呀,看看你这种自认为的上海人中的上流人啥货色?对了,包子是北京人。是不是看到北京人你就腿软了?
你怎么证明你成就比我高上无数倍?你一灌水吹牛大妈有啥成就?吹牛谁不会。我比你成就高上千倍,我家庭财产比你家十代人加起来还多。不服来战呀。
确实是,全是电影语言镜头和剪辑。 但是对于这部剧来说,王氏风格运用到这部剧里就有点过于“考究”,与小说原著调性不太符合了。
什么脑子什么逻辑。看到北京人腿软?绝了。哪里出来的人会这么反应。
你比包子女儿厉害。 承认你家比包子家条件好,你家十辈子加起来比包子家厉害无数倍。 好吗?开心了吗?还自卑吗?
以前华庭宾馆后面有个小华庭 静安宾馆,锦江饭店,新锦江,花园饭店那些才是上档次请客的地方。
乍浦路黄河路多是做生意的。
大妈,您开心就好。没兴趣和弄堂大妈打嘴仗了。
你什么成就啊? 是在伸手在浦东画了个圈嘛?
还无数倍? 你连人家有什么成就都不知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说你成就时人家的无数倍?
对对,这几个饭店是请客吃饭的地方。。。
黄河路乍浦路是炫富的地方。
那她厉害呀,她不认识我也觉得自己成就高。 那叫她上wiki link 上profile 她人呐? 人家睿啥的喜欢说这些,人家拿出点东西的,她有本事她秀呀。
肯定比你年轻漂亮成就高。
你风格高,你先来。
年轻人哪,听我的,我们大妈知道90年代啥样,你不知道。
哦,你知道啊,那你能年轻到那里去。。。。
你搞笑吧你。 别人知道不知道啥的,需要你允许,你界定???
还有 讲话逻辑理清点。 90岁也可以知道当时什么样。 几岁也可以知道当时什么样。 还霸占年龄了。
Re 就没有九十年代的氛围,90年代的上海已经现代化了好不好,看了剧感觉不出来。按这逻辑,郭敬明的小时代也可以说是写实了。90年代有啥上流社会?扯这个。大家都是经历过90年代的人,不符合大家的认知就是第一反应,还要给人强行洗脑也是醉了
王家卫的堕落天使,阿飞正传,东邪西毒,春光乍泄,都很好看。后来老了,不断重复自己,就不行了。
王家卫啥时候宣称他拍的是写实了?
这照片你说是民国也行。王导没经历过90年代的上海,只拍出了他脑子里的老上海,跟民国时期重合的多,和现代重合的少。就好像见过网红本人,再看网红PS的照片,确实是一个人呀,怎么脑子里就不能自动联系起来
对,就知道黄河路吃的蛮有名,但从来不是上档次的地方。
繁花线上看 - 独播库 (gboku.com)
阿飞正传好看。但这种片子一部两部挺新鲜,部部这样就没意思了。
那为啥有几个在楼里蹦跶说90年代上海就这样,导演都没强调写实。
出国前几个月我还在花园饭店上过班呢,哈哈哈,后来实在是受不了三班倒这个schedule,就没继续了。以前小时候能在花园饭店上班可是我的梦想。哈哈哈
谁说华政了,用了原来的校园又不代表还是原来的学校。
这种人身攻击的话说出来真的挺丢上海人份的,如果是真上海人,这种让人反感上海人的话还是少说
文艺片,也是现代片。写实还是很重要的。乾隆后宫服饰是不是那么绚丽真很难说,毕竟那个时候还是有钱的。漫长的季节就是把那几个年代拿捏透了,才会那么出彩。
老曹长得有点油,喜剧效果应该会拉满。我出国前在电视台看到他也不显年轻,过了20多年他也不太显老(除了脸更肥了一些),岁月还挺优待他的。
可是圣约翰52年就不存在了啊?
90年代的圣约翰毕业生,再怎么年轻也要60岁了,而且应该是一毕业就被打入另册了,有啥好吹嘘的?(因为是教会学校,几乎没啥地下党)
吹嘘年纪呢,还是吹嘘不得志呢?
对啊,大家看看电视剧,怀怀旧,骂骂导演,多好啊。
非要硬捧多没意思,捧到最后,要是连自己都相信了,把以前的记忆抹去了非要覆盖一层假的,那太得不偿失了。
你不觉得这里面的派头有点香港黑社会电影的风格吗?不论是胡歌还是辛芷蕾郑恺都像,尤其是几个转身,眼神,妆造,周围人的烘托。王家卫比较熟那些。
其实王家卫拍来拍去,都是拿香港的一套东西,放在他想象的上海上面。
听说那个年代能在五星级酒店上班也不是一般人呐
肯定不一般,90年代都是大美女去五星级上班,还有去做空姐。因为有机会接触华侨,可以拿到那个什么券来着?就是可以去买洗衣机那个券。
说起来,那个“公关小姐“大家还有印象没有?
就是五星级酒店发生的故事
比较海派的是马伊琍,唐嫣,陈龙。
那时候大学毕业都很难挤进去。
80年代他们拿三百多的时候我们才50啊。。
他没咋变化。。 原来上海台有个 王梓 条件蛮好的,还挺适合串这样的场。
马伊利在我的前半生里面,加上她妈那个啥啥女士,都是很海派很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了。
好奇这个戏没请到孙俪哈,估计是不是孙俪上海话说的不行。黄奕也是弄堂公主,也没请。黄圣依文汇报小姐,没请。
听说刚改革开放那阵,进五星级酒店工作的多是官几代红几代,因为酒店工作条件好,接触外国人。
王梓特别帅,这么多年了我还记得他。
但是记得是犯事了,抓起来了,所以不能演了。
”股疯“里面潘虹的老公就是王梓的爹,老帅哥王华英。我很喜欢他演的潘汉年。
说起这个来,90年代最红的几部上海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还有孽债,里面的演员全军覆没了哈,只剩一个杨昆在有风的季节里面演白族老太了。
找到链接了:王梓入狱 https://www.sohu.com/a/141242960_718984
80年代当空姐要查的。不是处女不要。
没听说过吧。。
后来纺织女工下岗当空姐改称空嫂。
这个真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们班花,长得特别漂亮,不肯读高中,非要去考空姐。那是90年代的事情了。
现在不知道,当年每个房间都有声音监控的。没例外!
我家有人在宾馆保卫部做。。
那个最多是80年代。90年代就都没了,外资都遍地开花了。没人在乎华侨。
王家卫调教演员还是很有一套的。 这个剧里马伊琍都会用身体语言演戏了, 唐嫣也挺让我惊喜的, 以前一直不太喜欢胡歌, 这剧里被拍的很帅,而且他的台词真的很不错。 但是最最最最喜欢的, 还是游本昌, 碾压所有其他人的演技。
基本都是这样的。 稍微好点舒服点就没有继续上进的动力了。
天。他条件挺好。好可惜啊。 找到链接了:王梓入狱 https://www.sohu.com/a/141242960_718984
不至于了,那个时候大学生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又学了几年二外的日语,我们宿舍三个去面试的都进了,就是站台的低等职位,另外两个都不愿意去,最后我去了,也没坚持下来。因为有时候需要早班连着中班,比如早上6:30到晚上11点,感觉也太伤身了,就没干下去。
其实后来出国读研,天天都是1,2点睡觉也没觉得啥,哈哈。
九十岁还拍蛮不容易的,应该挺累的,。而且他精气神也好。
有的。越是我们靠北边的城市,越是在乎华侨的。
90年代可能广州那边不在乎华侨了,我反正清楚记得好几件事情的。我妈的华侨同学回来了,真的是众星捧月一样的同学会。我妈的华侨亲戚回来了,我天,要回老家祭祖,那真的是大件事了哈哈哈哈!
那个时候外资确实很多了,我几个亲戚都是在外资拿高工资,我家羡慕的直流口水那种。但是华侨还是有很大光环的。
今天两集我最喜欢范总了,太搞笑了,算计又没见过大世面的小老板的样子活灵活现。预告下第六集有费翔!
马伊琍一直都挺好的,演上海女人又精准又不stereotype。唐嫣是个惊喜,虽然聒噪了点,但很还原。
还有费翔。。。
范总那个洋泾浜口音好玩儿。
顶着锅盖说, 我觉得马伊俐戏路演技都比孙俪要好, 我觉得孙俪的演技一直被高估了, 可能是我没有看过孙俪封神之作甄嬛传吧。
她俩都不错。毕竟会演戏的演员也不多。
这是杭州口音吗有没有杭州mm来辨认下
马伊琍透着上海女人的傲娇,却没有自以为是的愚蠢,把上海女人演得不讨厌了,但还是没那么好对付,隐隐还有着那么一层难以言说的脆弱感和自我保护的隔阂感。她好像还做过上戏的考官。好像金句有“你这个脸整的挺贵的”?她的上海妞儿和徐静蕾的北京妞儿都是经典
我觉得不是杭州的。杭州口音很硬。有人说是江北的
这个范总的演员,董勇是吧,老看到他演警察公安什么的,这里面的小老板太好笑了🤭
空嫂当时满轰动的,好像是上航,现在还有上航吗?
我说的酒店管理层
其实他可以植入个大家群看自己的电影,绝对不做作不违和。
对,这种有时代感的物件没有得到体现也是个问题。唯一有的是砖头大哥大,那也是港风常见的。雅诗兰黛氛围感倒是拉满了。哈哈
这点确实就是。 有的组在道具上很花心思,看起来就明显到位多了,经得住评论。 王感觉确实看着表面的东西多些。
对,这种有时代感的物件没有得到体现也是个问题。
我高中的好朋友,学习很差,没有参加高考,高三毕业直接去波特曼上班了。她就是一般家庭的,没有背景。
有的,你仔细看,第一集男主去看爷叔的时候送的礼里面有瓶雀巢咖啡。
外资酒店的管理层那个年代一般是外国人。比如花园饭店应该是日本人。
因为卖点是90年代的上海啊,那么作为上海人,自然对真实度有期待。结果我一看片花,完全认不出来。不要说什么拍的是顶富,我小市民没见过,当时90年代我爸单位老总住我家楼上,天天小轿车来接送,也没穿成胡歌那样啊。黄河路,家庭聚会也都去吃过,也没见到客人老板打扮成那样的。
可能在香港人的想象中是这样...
我在上面的链接看上海话版的。 不觉得拍出了当时的上海感觉。 但是不影响观看,看到第四集2个人开股东大会那里,蛮搞笑的
90年代人上海人穿正装也是日本那种规规矩矩的西装。政府官员接待外宾也是这种。不是胡歌这种风格。
关键是你90年底住在中国的哪里?你也不能默认全中国都一样。
就是同在上海,不同的区就天差地别。我没有优越感,因为我父母是80年代末去上海的外地人,还是住在浦东,本地人口中的“乡下人”,鄙视链底端。但是上海确实就是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毫无交集。我之前读书都是在浦东,高中去浦西读的,就从浦东到浦西都能给我很大的文化冲击。按照你的认知是不是不能想象一个班里的同学,有全家窝在一个10平米的亭子间,用公共厨房和厕所,也有住大平层的。
同意。虽然我是穷人,而且那时候人小活动范围小,但真的到处都没见过这样的。剧里张嘴闭嘴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那个时候方圆百里周围有几个人万元户都是都数的着的。感觉剧里的那些富豪圈跟普通人完全两个世界,要有共鸣很难。
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我妈一个朋友,本地人,嫁给一个在上海的台商。结婚的时候花1万租婚纱。我和我妈妈听到的时候下巴掉下来。 我妈讲过一个暴发户朋友,钱就是来得太快,随便挥霍,就是90年代初,走路10分钟的地方也要叫出租车,每天早上都要请几个朋友去新雅吃早茶(广东人)。我妈说我也跟着去吃过(我毫无记忆)。就是这样乱挥霍不懂积累资产,零几年就败光回广东老家去了
因为当时是珠三角先起来的吧 好像记得是。 长三角其实是蛮后面的了。 然后和日本搭上发达的是一个人群,和台商的那种还不一样。 我们同学家里和日本挂钩的 都是靠技术靠专业的。
了解当时的上海,反正不是电视剧里的样子,尤其是人.我老觉得胡歌在演伪装者
也不是,就是90年前后,上海建筑行业,就是包工头,有很多广东人。做一个工地如果能全部结算包工头大概赚上百万,当然风险就是甲方可能会扯皮赖账。那个人运气好,包了一个建xx新村的政府公房项目,钱拿到手了就随便霍霍。后来钱霍霍完了,我爸说回老家种地去了。
我们家也是90年代的时候比较有钱,我印象里小学的时候我妈特别喜欢去各个百货买时装,衣柜里还有当年买的套装,很港风那种。但是靠运气发的财会靠实力还回去,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就不行了,就好在买了房子留在了上海。我看繁花里面很多事情还是有些感触的,上海一直是那个十里洋场,一波一波的人出场退场
这个绝对就是非常重要的核心。 其实是很残酷的。 中国不缺人,永远有更厉害更狠更聪明更有后台的。 一定要知道收手。
上次还有个老id说,早点/民国时候,有钱就该留后路,就在上海市中心买几套洋房传下去,后代不愁了。 真的是唉。 家里真的上海的谁不知道实际是咋样。 好看的洋房,里面主人换了多少波了。 换的方式更是不好多说的。
我看繁花里面很多事情还是有些感触的,上海一直是那个十里洋场,一波一波的人出场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