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搜到挺有意思的对孝道的解读,是中国某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写的,贴一点在这里。“从感恩范畴的角度看,儒家孝道可看作是一种带有普适价值的感恩文化,其感恩精神有三个突出特色:一是既重形式更重内容的感恩,二是主张父慈子孝、反对愚孝的双向感恩,三是推己及人、“修齐治平”的感恩”。 我觉得如果是父母单方面地强调孩子要孝顺,的确经不起推敲。但是如果是从父慈子孝的角度来看,这和西方文化中培养亲子之间双向的爱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原则性的不同吧。 还有楼上说西方文化中没有悲天悯人的思想,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西方文化中尊重每个个人的life,liberty,pursuit of happiness,这其实就是最大的悲天悯人。或者换句话说,你如果从制度上尊重这些,然后人人有选票,那为啥还需要指望别人的悲悯?
我在网上搜到挺有意思的对孝道的解读,是中国某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写的,贴一点在这里。“从感恩范畴的角度看,儒家孝道可看作是一种带有普适价值的感恩文化,其感恩精神有三个突出特色:一是既重形式更重内容的感恩,二是主张父慈子孝、反对愚孝的双向感恩,三是推己及人、“修齐治平”的感恩”。 我觉得如果是父母单方面地强调孩子要孝顺,的确经不起推敲。但是如果是从父慈子孝的角度来看,这和西方文化中培养亲子之间双向的爱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原则性的不同吧。 还有楼上说西方文化中没有悲天悯人的思想,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西方文化中尊重每个个人的life,liberty,pursuit of happiness,这其实就是最大的悲天悯人。或者换句话说,你如果从制度上尊重这些,然后人人有选票,那为啥还需要指望别人的悲悯?
bible里也有啊,你推荐他看,全英文。 https://www.bible.com/bible/compare/EPH.6.1-3 Children, obey your parents as the Lord wants, because this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The command says, “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This is the first command that has a promise with it— “Then everything will be well with you, and you will have a long life on the earth.”
為什麼歷代君王都喜歡儒家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每個都要在自己的位置 舉止合乎"禮" 裡面很多東西以現代眼光都很不合時宜。像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較符合現代思想的就沒出現在論語裡面
你不想吃,老人不知界限一定要你吃,你只好硬着头皮吃,那叫顺。
过度地强调和胁迫 是中国文化里的糟粕
在有皇帝的社会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强调等级和阶层观念,用这种思维来束缚百姓,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种极端的,随着时代发展大可不必
但最开始向往的是老人儿童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抚养,中国文化里是有抚养老人传统的,对老人尽照顾也算孝,尤其推翻帝制后不强调顺了。比如之前礼记里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当然现在西方文化在上面这句里只养幼,不予置评
中国文化里有悲悯天下的情怀,这是西方文化所没有的。(虽然有时候比如大学申请也会强调一下社会责任感,但感觉更像个蛋糕上的糖霜装饰一下而已)
我觉得理解孝顺不能只看字面的顺从,要从文化根底来理解
美国这边的教育是正常人教育,
还好 Abc 不会太多沾染所谓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这些糟粕,
当然,ABC的家长们,如果中毒太深,还不愿意放弃的,可以加把劲,折腾ABC也无妨
不过,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徒劳的
一样的感受,这个的教育不强调孝顺,但有服从boss的概念。父母在家里是boss,制定规则,子女要follow,有反抗意识的子女会challenge家庭里的各种规则,同时爱和理解是在规则之上的。在中国可能父母有钱有地位比别的更重要,在美国的文化里对父母的个人素质要求更高,需要了解各种知识、在家庭里有美式领导意识,还要有各种说话的艺术,真的是要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我觉得如果是父母单方面地强调孩子要孝顺,的确经不起推敲。但是如果是从父慈子孝的角度来看,这和西方文化中培养亲子之间双向的爱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原则性的不同吧。
还有楼上说西方文化中没有悲天悯人的思想,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西方文化中尊重每个个人的life,liberty,pursuit of happiness,这其实就是最大的悲天悯人。或者换句话说,你如果从制度上尊重这些,然后人人有选票,那为啥还需要指望别人的悲悯?
爱有的时候是不得不妥协,如果子女已经造成了对父母的困扰或者威胁,那么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美国很多杀人犯的父母在儿子进监狱后还在为儿子开脱是很难理解的。
我看到一个案例,一个白男在教会里认识一个特别漂亮善良的年轻女孩,结婚后贷款买房,生活的很幸福。没想到,有一天早上,这个男的一枪把老婆轰了,报案说家里进了贼,杀了他老婆。过了十多年,这个男的才被陪审团送进监狱。这对夫妻其实非常相爱,但是花钱没计划,财政出来状况,但这个男的很难在老婆面前坦诚第二天他们的房子要被银行收走了,所以把老婆杀了。后来陪审团审判的时候,这个男的父母还有钱给儿子请最好的律师辩护,拖了特别久才判刑。这个男的父母在当地经营一个小business,儿子在这个business里打工,赚的不多。我看有评论说,这对父母在案发前不给儿子钱、改善财政状况,因为那个房子是个很破很便宜的小房子,在案发后倒是舍得钱给儿子请律师。
论语是孟子写的?
生活中谁说“孝”这个词 你笑而不语就行了 词典里有“孝” 和没“孝”的人 认知水平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鸡同鸭讲
我也觉得中国文化里有很好的感恩文化,类似于从来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和好处,接受了要记得有感谢有回报。但是在中国文化里也很容易变成勒索,类似于我在某某方便帮了你,你要在某某方便帮我,类似于愚孝的相处模式。
中国文化里,还有一种特别好的对陌生人友好、帮助弱者的文化,类似于good samaritan的故事。中国人家里来客人,一般会拿出来好吃的、甚至平时不吃的好东西来招待客人,很热情。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千年的传统,也算是一种帮助弱者的文化。我的感觉,西方文化里这部分是很弱的,西方强调竞争、幕强,小孩子从小就不能弱。
没办法,人类有自私的基因,杀人犯恶魔也喜欢把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所以,我常常跟孩子讲,将来要和善良聪明漂亮的人组织家庭生孩子。如果生了psychopath的后代,父母真的要付出很多,也不一定干的过先天programmed基因。
"孝顺"一词是主要是在帝王专制后才出现的,所以一定要读原典: (https://youtu.be/zgFgh_RtWaY) 我们把查找时间限制在“先秦两汉”,输入“孝顺”一词查找古代文献,先秦两汉文献中"孝顺" 一词共出现了35次。只有一次出现在先秦,其余34次都出现在两汉时期。最早出处是《国语·楚语上》,原文是“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也就是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意思。
虽然“孝顺”一词与孔孟无关,那孔夫子是否说过与孩子一切“顺”父母意志意思相近的“从”父之命呢? 我们同样把查找时间限制在“先秦两汉”,出入“子从父”一词查找古代文献,在先秦时期有三篇文献中出现了"子从父" 一词共7次。分别是《孝经》、《孔子家语》和《荀子》。 那么孔子到底如何看待忠孝?在《孝经》和《孔子家语》中各有一段孔子教育弟子曾参和子贡的话语,谈的就是忠孝。 以下是原文: 1.《孝经》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2.《孔子家语》 三恕: 子贡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奚疑焉?”孔子曰:“鄙哉赐!汝不识也。昔者明王万乘之国,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争臣三人,则禄位不替;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不义。故子从父命,奚讵为孝?臣从君命,奚讵为贞?夫能审其所从、之谓孝、之谓贞矣。” 3.《荀子》 子道: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那些说你不愿意被他们害就是对他们不好的,都是坏人。
自学的吗?还是有老师?
如果自学,你给好好解释。如果有老师,换。
我家找中文老师,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能输出生硬的价值观
本来就没要平等,三纲五常又不是为了平等
西方福利社会把养老社会化,制度化,年轻人缴税的一部分养老人,medicare, 401k, 等等就是这个作用。这样万一碰到不孝子孙,或者后代混的太差,也不至于老无所依。年轻人也可以负担轻些,专心工作养下一代。
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啊,西方福利社会也养儿童呢,但有几个系统里的孩子过得好?有谁愿意让自家孩子进系统?都是爹妈尽心尽力亲自养,结果养父母老人就开始谈论社会化减轻年轻人负担?
https://www.bible.com/bible/compare/EPH.6.1-3
Children, obey your parents as the Lord wants, because this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The command says, “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This is the first command that has a promise with it— “Then everything will be well with you, and you will have a long life on the earth.”
bible里有obedience啊,怎么就是亚洲特别有的了。
Colossians 3:20 “Children, obey your parents in everything, for this pleases the Lord.”
直接说明这本书在扯jb蛋呗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打破知识垄断、兴办私学、开启民智的人,难道只是统治者愚民教育的帮凶吗?”
帝王术就是外儒内法
所以 鲁迅才说,中国的仁义道德 都是吃人的
给你一个很高仁义道德的标准,你做不到就是你不对你不好,PUA你
这个总结好到位
那奇怪了。没看到信上帝的人对父母有任何obey啊
同理, 老人找不到人浪,你找人给他浪是孝。
你不想看他浪,老人不知界限一定要让你看他浪,你只好硬着头皮看他浪到飞起,那叫顺。
按照西方人的观点,父母生儿育女对子女的抚养是应尽的法律责任。孩子18岁成年后就让他们独立的生活。孩子独立后,父母对他们经济上的支持,以及子女对父母的好是家人之间是基于亲情上的关爱,没有法律义务。
所以,在东方,如中国,人们仍然有孝顺这个义务。但是在西方,所谓孝顺被认为是情绪勒索,是道义的绑架。
你得孝和顺分别查。
能做到孝的,哪怕在今天都不多。本人远游十数年,父母就在中国。因为稀少,所以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