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个乐子,问ChatGPT "Is cancer immunotherapy fake or real?" ChatGPT 回答: “Cancer immunotherapy is a real and scientifically validated approach to treating cancer. It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cancer treatment, and several immunotherapeutic drugs have been approved by regulatory agencies for various types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harnesses the body's own immune system to recognize and destroy cancer cells. Traditional cancer treatments such as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aim to directly kill or damage cancer cells, but they can also affect healthy cells in the process. Immunotherapy, on the other hand, enhances the body's natural defenses to target and eliminate cancer cells while minimizing damage to normal cells.” 鉴于ChatGPT也会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我就一笑了之了。
有小部分病人,用了Ketruda 标准剂量,联合化疗,肿瘤急剧缩小,但是同时重要器官去,比如肝脏,肾脏,也被狠狠攻击。
这些病人,是不是可以试试减少剂量? 美国医生图省事,直接让停,符合protocol就行了。
具体病例具体分析,你这么笼统而言没有什么意义。
完全不同意这种消极的观念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 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感染 就是因为医学的进步发展 人才能活到容易得癌症容易得心血管疾病的年龄 sooner or later 癌症会被攻克 心血管疾病会被攻克 老年痴呆症会被攻克 人类当然还是会变老死亡 但是希望面对死亡不会像现在的癌症晚期患者那么痛苦
握手,我就喜欢这样乐观的!
临床的时候做dose escalation 药量是一点一点上去的 只是这个时候人数不多 只能说在那个有限的数据里达到最优的dose 会允许医生可以根据个体安全性调低剂量
假设乳房癌症病人接受免疫治疗,但被突然注射某种强烈抗生素,假设抗生素的副作用也能照成肝细胞损伤,大量杀死肝细胞,按照上述原理,抗生素会不会也导致免疫风暴?多谢
并且化疗会大量杀死生长速度快的上皮细胞,免疫治疗怎么识别和避免上皮细胞的免疫风暴呢?
药物临床试验还有审批的时候 针对每一个出现的副作用会有相对应的protocol 可能是停 也会是减量 这些都是基于实验数据给出来的 follow protocol是正确的
写的真好!喜欢听楼主讲的故事 这么复杂的事情讲的这么清楚 我上学时候最头大的就是免疫学🤣 这个理解清楚真的很难
晕倒,抗生素不是杀细菌的吗?咋能杀死大量肝细胞?
谢谢表扬,摇着尾巴说
不好意思,没说清楚,“抗生素的副作用照成肝细胞受损,大量伤死肝细胞”
你的问题太多假设,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国内医院说的靶向治疗是什么来的?
国内的大医院应该都有这个选择,有很多免疫疗法在中国也批准了。 靶向治疗是targeted therapy,是针对肿瘤细胞上的一些特定突变设计的疗法。
不是癌细胞太厉害了,而是人体的自我防护能力太厉害了!
改基因?纯属胡扯
是的,过去十年这个领域的进展日新月异,振奋人心。我还记得十年前我刚接触到这个领域的时候,看到临床试验结果时备受鼓舞的感觉。
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弄清楚,有的研究,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太多,据说只有 1/30的幸运者,能够被治愈。
听一个Dana Farber做了6年博士后的朋友说,PD-1这种理论都不能说清楚,更像是Hypothesis, 通过临床结果猜测大概应该这么个工作的。 不知他说的是否对。
首先要搞懂免疫治疗的对象是谁。接受免疫治疗的大部分是恶性肿瘤患者,只要副作用比让肿瘤扩散的后果轻,那就应该上。
你说的这两点都不准确。
首先,癌症没有治愈率一说。使用的衡量方法是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 , 就是有多少比例的病人使用之后病情有好转。如果在用药以后肿瘤完全消失,这也不叫治愈,这叫完全缓解 complete remission, 也叫complete response。之所以在癌症中不提治愈率,是因为没有办法预测癌症会不会复发。如果癌症在若干年后复发,那当年下"治愈”的结论就是错误的。有时候在complete remission长达五年以后,医生可能会告诉病人,你已经被cured了, 意思是说复发的几率很小了。就算这样,在科学论文中也从来没有使用过cancer cure rate 这个词。离治愈率概念最接近的是五年生存率,five-year survival rate,就是有多大比例的患者在发现病情五年后还存活着。
说回checkpoint inhibitor, 我前面引用了论文,PD-1 inhibitors 的 ORR 是21.65%, PD-L1 inhibitors 的 ORR 是17.69%。 何来1/30 的说法。 “The ORR of PD-1 inhibitors (21.65% [95%CI: 18.88–24.4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D-L1 inhibitors (17.60% [95%CI: 10.05–25.14]).”
论文的链接在这里: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oncology/articles/10.3389/fonc.2021.562315/full#:~:text=By%20Therapeutic%20Regimen,CI%3A%2010.05%E2%80%9325.14%5D).
第二,PD-1/PD-L1通路的机理固然不能说100%清楚,大部分假设还是得到试验支持的,理论框架还是十分坚固的。
这些理论都是经过很多科学家和临床试验反复论证的,不是靠某一个业内人士的个人认识就可以轻易否定的。
谢谢科普,大概能看懂
多傻的人才会说癌症没有治愈率一说!?
直接拉黑了哈 我辛辛苦苦码的帖子,不高兴别人在这儿胡搅蛮缠。就这样。
科技的发展,肯定有曲折有反复,眼下的数据支持,也有可能被将来的数据证伪。但从大的趋势来说,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直在进步的。我是乐观派的,相信总体的进展,也相信科学的力量。最简单的,是不是有癌症患者因为这些科技进展而受益,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就值得我写这些字。
ChatGPT 回答:
“Cancer immunotherapy is a real and scientifically validated approach to treating cancer. It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cancer treatment, and several immunotherapeutic drugs have been approved by regulatory agencies for various types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harnesses the body's own immune system to recognize and destroy cancer cells. Traditional cancer treatments such as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aim to directly kill or damage cancer cells, but they can also affect healthy cells in the process. Immunotherapy, on the other hand, enhances the body's natural defenses to target and eliminate cancer cells while minimizing damage to normal cells.”
鉴于ChatGPT也会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我就一笑了之了。
多谢多谢,我还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要大部分人一遍就能看懂才算达标。
多谢多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对别人有所帮助我也很开心。
checkpoint inhibitor 在临床的进展是过去十年的事儿,ADC(antibody drug conjugate)研发的其实时间更长,第一个ADC的抗癌药早在2000年就被批准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对癌症治疗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年大药厂确实纷纷出手收购有ADC asset 的biotech。 我得说自己对ADC的了解不太多,等我去研究一下。
看你的ID,是drug development的专业人士吧?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DMPK)
第一个ADC 在临床上并不太成功,回来又不断改进,现在早已今非昔比。可以说是pdx1 以后的新的突破。
可以先看看这个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EDBK_390094
哈哈哈,我刚找出这篇文献要看,你就给我推荐这篇
这个自我要求太高了!我觉得科普虽然是“普”,但是还是需要科学的精神来看。再此感谢
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我也就是想想而已。不过我一向认为,信息没有准确传递出去,责任不在接受的一方,而在表达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