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59楼anitatang2015的帖子 他爸应该也有。多大的心能在女儿毁了别人一生的前提下,还开个公众号写自驾游的开心事儿。 LLeee 发表于 2023-12-26 08:58
话说案发的当年,我就住在她们一栋楼的楼上,但当时对那些风雨,全部无知无觉。 出了国好几年之后才知道那些事。 清华同宿舍的女生关系差,互相不服气,互不说话,简直太普遍了。但是能够投毒谋害,还是outlier。当然也要感谢我的平庸保全了自己。 要是只是靠substantial证据,我是不太相信孙维一定是凶手。当年到了大三大四,不要说北京本地生基本不住宿舍,就是外地生家里条件好的也很多在外面租房,宿舍实在太挤了相互影响没有隐私。学校根本不管。要孙维真是天之骄女,眼不见心不烦,真犯不着一定要死磕。再说朱宁整天都不在,就是晚回来影响别人(ps,宿舍10:45熄灯关楼门,不存在能翻窗进楼的选项),她再晚归也晚不到半夜去,要多扭曲非常人所能理解的的心理,才能一定要去害这个物理上在宿舍没存在感的人啊。 但这个案子里特别奇怪的点,就是其他同学凭什么背书孙,要是我宿舍里一个人被投毒了,我无论如何也没胆子去背书其他人,甚至其它宿舍的人。哪怕关系再好,你怎么知道她最阴暗的心理角落。同班男生背书孙就更奇怪了,你们都知道啥呀,就平时一起上过两年课而已,根本不熟。只能是同盟或者利益相关了。 公用马甲40 发表于 2023-12-24 20:19
94-95年学生可以不去住宿舍出去租房?不大可能吧?那会大学宿舍管的应该挺严的,而且那个年代也应该没啥租房市场。你说的外地学生租房那个是20年以后的事。 mayce 发表于 2023-12-24 22:05
哎 这个我相信,所以集体失语。难怪。 她家这么多年,势力还在? SmileOrange 发表于 2023-12-26 14:19
我想投毒的人。。估计平时没欺负过人。。 不然把对方揍一顿都比这强。。 父母也别压抑小孩太死。。 要教一些合理的出气方式。 选择投毒,大概率平时是一受气包。。 LiuX 发表于 2023-12-24 08:15
现实中最漫长的季节 比电视更残忍。 RIP。 希望恶魔会有伏法的一天。 mfc 发表于 2023-12-24 04:12
微博上看来的,出处不知真假,但对物化二班集体失语这件事情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木牛流马 发表于 2023-12-24 11:13
根据类似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理论,如果涉案嫌疑人都互相cover形成一个闭包系统,那么可能是所有嫌疑人集体作案. yechengyu 发表于 2023-12-24 11:23
看一次难过一次,孙维你还有脸活下去吗? Salzburg 发表于 2023-12-24 14:39
人死后会有审判的,那些凶手和帮凶,是要在地狱里灭亡的。 SCABBARD 发表于 2023-12-24 14:13
onbty123 发表于 2023-12-24 14:12
回复 5楼baabunny的帖子 顶锅。不懂就问,有什么确凿证据证明谁是杀人凶手了吗? 我觉得这个案子还挺难破的。 几十年前基本上没有监控。 然后大家都住宿舍,进进出出的人挺多的。想放毒不是个很大的难事。 唯一难点是哪个地方去搞铊。 能接触铊的人也不少。 这种刑事犯罪基本上要靠近乎100%的概率来判定。如果能想出别的可能性,就不能判定。 在美国的话,民事犯罪定罪要求会低点。 jogging66 发表于 2023-12-24 17:19
神烦这种喜欢把“不懂就问”挂嘴上的。有打这么大一段的功夫,自己动动手查查资料。 lvmaomao 发表于 2023-12-24 17:25
投毒的人应该被心魔折磨至今吧。 在学校发生的事,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作恶的时候应该没想到后果是这么可怕。 复旦投毒案是我年纪比较大的时候发生的,其实我某种意义上理解。 可能当时就是被对方某种程度上bully了,就想报复,比如身体不舒服啊什么的。没想到对方会残会死。其实我觉得残比死更残忍。 然后读书读疯魔了,以为自己能精准控制用量。其实高估了自己。又要偷偷摸摸,又是个第一次投毒的人。。真的不如去投点泻药撒气算了。。投毒药。。 我觉得就这方面教育太薄弱了。可能投毒的人就以为和在洗发水里下脱毛膏一个程度的恶。没想到人残了差点死了。复旦那个好像是怕同学真死了出来认了,但也无济于事。也有心一横死不承认了,比如朱令这个。。 反正就挺悲剧的。 LiuX 发表于 2023-12-24 08:13
一声叹息,看着如此青春美丽的脸。希望朱令父母可以平安度过余生。 不信这个案件真相会大白天下,但如果有鬼神,可否夜夜出现在凶手的梦里。 doudoudou 发表于 2023-12-24 04:41
朱令的告别仪式定在了12月24日中午12点,这是一天中相对温暖的时段。而她离开的那天恰逢冬至,有着北半球最漫长的黑夜。
我们记录下了家人和朋友们与朱令告别的几个瞬间——爸爸用自己的额头贴了贴她的额头,脸上带着笑容;妈妈穿着毛衣和塑料拖鞋,在寒夜里目送女儿远去。
对于朱令案,我们会继续关注。和所有关注朱令案的网友一样,我们希望终有一日看到真相,以慰朱令的短暂人生。
朱令的告别仪式上,我们编辑部集体给朱令送了花圈和挽联:
“朱颜逢劫,令人扼腕,当年谜案留追忆;
才女香消,举世悲叹,此生命运意难平”。
再见,朱令,人生中最艰难的仗你已经打过。
文图丨高敏 编辑丨雪梨王
管子是一根根从朱令身上撤掉的,最后拿掉的是连着脖子和呼吸机的那根。她的气管自2011年切开后就没再合上,她因此没再说过话,伤口长期发炎。这是清华学妹赵婷(化名)第一次见到这根管子离开朱令的身体,“觉得她在那一刻终于得到了自由,不用再劳苦了。”
告别仪式定在了12月24日中午12时,八宝山。朱令的父亲吴承之解释说,更早的时段没能排上,只好定在了12点,“也挺好的,冬天了,12点蛮暖和的。”
这是一个80多人参加的小范围送别。发送邀请时,为了顺利、平静地送朱令最后一程,朱令家人特地加了一句,“恳请不要将此消息对外传播”。
哀乐选择了《广陵散》——1994年,朱令在北京音乐厅演奏过这首曲子。彼时,她已经中毒。遗像则是一张20岁左右时的照片。经过修复的黑白照片上,留着短发的朱令露齿笑着。原本有两张备选,另一张是头发长一些的侧脸照。最后大家选了短发这张,因为照片里的她“笑得开怀,满是青春活力”。赵婷觉得,“这张更像现在的她,笑起来脸上的肉会收起来,颧骨鼓得高高的。”
最后的告别
虽然早已做好准备,但最后的告别还是来得突然。
12月22日一早,赵婷接到护工电话,“昨晚就说可能不行了,应该就是这一两天了。”
12月21日中午,朱令出了各种状况——酸中毒,高压低到七八十上不去,体内二氧化碳含量超标,血抽不出来,脸色由红变成了红黑色……医生开始找家属谈话,“估计很快了,大概就在20-48小时之内”。
22日下午,亲友们陆续赶往医院,准备做最后的告别。那天是冬至,朱令父母先招呼大家吃了饺子,是朱令最爱的茴香馅。
情况真正紧张是在当天晚上八九点后。先是母亲朱明新从里屋跑出来,急着说夹在手指上的血氧仪测不出来数了。“没事,一会儿就能测出来。”一向乐观的父亲吴承之是大家的主心骨。赵婷和护工一起揉了揉朱令的手,搓热一些后,血氧仪出现了数字。
九点半左右,高压突然降到40多,医生和护士赶来推了一针,升上去一些。医生说,大家可以准备跟她说说话了,然后把病房留给了亲属。
接近11点时,被老人催着去休息的众人又被叫回朱令病房时,她已经平静地离开了,医院记录时间为22时59分。仪器显示屏出现了一条直线,医生拔掉了她身上的管子。
朱明新取下蒙在朱令眼睛和嘴巴上的纱布,帮她把脸擦干净,大家再一起小心地用纱布清理最近生出的褥疮,给她擦洗身体和穿衣服。自从9月插上大呼吸机急救后,朱令就没穿过衣服,“其实会觉得没有尊严,也总担心她冷”。这次大家给她从头到脚穿上了粉色、蓝色的新衣服,拉得平平的,一点褶子都没有,还戴了一顶蓝色毛线帽,暖暖和和、漂漂亮亮。
吴承之走进来,笑眯眯地看着穿戴好的朱令,说了句“还不错”,接着低下头,用自己的额头贴了贴朱令的额头,脸上带着笑容。在场的人全部屏住呼吸,看着这对父女额头贴在一起。“这种亲昵的动作他以前也做过。”在华霖救助基金会志愿者徐柏看来,这算是父亲对女儿的告别。
后来,吴承之告诉赵婷,自己当天血压一直不高,也没难受,但回房间休息时,突然有一瞬间觉得心脏不舒服,接着护工就进来说“令令不行了”。老人觉得“有感应”,赵婷说,也许这是女儿在跟他打招呼说,爸爸我走了。
整个晚上,朱明新的世界里仿佛只有朱令,一直跟着她、看着她。赵婷记得,晚上10点多,朱明新斜躺在朱令旁边的小床上,大家劝她躺平。“不行,躺平我就看不见了。”老人说。赵婷意识到,她必须要全程看着女儿才能安心。
23日凌晨1点左右,殡仪馆的车来接朱令,原本在里间的朱明新突然出现在棺木旁边,伸出两只手捧着朱令的脸颊,静静看了好一会儿。徐柏注意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这个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里,她穿着一件蓝色毛衣,站在门口,一句话没说,也没掉一滴泪,眼看着棺木抬上车。赵婷脱下羽绒服裹在她身上。“车上冷吗?”朱明新突然问了一句。大家这才发现她穿的还是塑料拖鞋,却只想着女儿在车上会不会冷。
凌晨两点左右,朱令被送到了八宝山殡仪馆。一直睡在朱令旁边小床的朱明新搬到了吴承之的病房,两位老人相伴度过了朱令离开后的第一个夜晚。
“朱令打完了她的仗”
“医院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我们也没有放弃。”12月23日,吴承之在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更疲惫也更沙哑了。自从朱令上次病危后,他的话就变少了,不说话的时候,时常闭着眼睛。
最后这段时间,家人和朋友们一直想办法医治她的脑瘤,寄希望于她能醒过来。但另一方面,处于深度昏迷中的朱令,随时状况不断。最近的状况始于12月20日前后。她突然胃出血,医生停掉了通过胃管输送的营养液,此后各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
其实,自11月18日朱令因脑瘤发作陷入重度昏迷后,就“随时都有可能走”。“她的身体各方面已经破败不堪了,无法预料哪里会突然出现危机。”朱令的清华校友张黎利说。
而在此之前,她从9月底开始,就因为感冒引发的肺部感染,一直卧床,靠呼吸机维持。2013年以前,她因肺部感染,几乎每年都要被下一次病危通知,身体总是刚有起色,便又被打回原地。
朱明新一直心疼女儿。尤其是9月份以来,她看到朱令躺在床上不能动,任由大家折腾来折腾去,却还是乐呵呵的,她总觉得女儿太懂事了,也心疼这种懂事,“虽然是大家在照顾令令,但其实不能动的、疼的都是她,是她在受苦”。
也因为如此,赵婷觉得,最后在家人和朋友爱的怀抱里,朱令挣脱了各种管子的束缚,脱离了寄居的这具躯壳,像跳芭蕾一样,一个跨步跃出去,自由自在地去新的生命里撒欢去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赵婷说,“朱令真是把她当打的仗都打完了,是好顽强的一个勇士。”
“让历史记录下来”
大家也从未遗忘朱令。
《朱令,人生五十》发出后,一些曾经和朱令有过交集的人主动找来,想要讲讲他们记忆中的朱令。
其中包括朱令早期的古琴老师李蓬蓬。朱令从16岁开始,跟她学了三四年古琴。这个学生在她眼里,会留很短的短发,简单善良,问一句说一句,对人情世故不太敏感,但很认真,进步也很快。上世纪90年代初,知道古琴的人极少,李蓬蓬觉得,一个16岁的少女愿意每周花时间去学习,还学得有模有样,本身就很难得。
还有朱令在汇文中学的同学陈杰浩,他和朱令做过一年同桌。他记忆中的朱令,短发,开朗,下课后会趴在书桌上跟同学开玩笑,聊当年大家沉迷的金庸小说。
他也还记得,初三那年夏天,快期末考试时,老师把朱令从课堂上喊了出去。等她再回来时,一句话没说,低头收好东西就走了,脸上明显有哭过的痕迹。
后来,大家得知是她的姐姐出了事。等到朱令再回来时,沉默寡言了好一阵,还把自己的名字从“朱令令”改成了“朱令”。同学们私下推测原因,有种说法是,这是为了跟姐姐吴今的笔划一样,都是11划。陈杰浩记得,朱令在学校主楼北边的彭雪枫像下,种下了一棵小小的桂花树苗,后来长到了半米高。
他再听到朱令的消息,是她中毒后。1999年左右,陈杰浩打听到朱令一家在方庄的住处,特地去探望了一次,当时朱令的智力已经受到影响,能讲一些话,但声音很小,基本听不清,需要靠父母翻译;视力也变得模糊,非说一只棕色的玩具熊是黄色的。
2023年11月朱令病危后,陈杰浩在朋友圈转发了相关的视频和文章,转发语是,“貌似俏黄蓉,又似王靖雯。王靖雯有盘磁带的封面简直就是我记忆里的朱令。”
陈杰浩说,朱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他的梦,直到梦碎了。
此前的采访中,朱明新告诉我们,“她(指朱令)在这儿,我们能照顾她,也等于生活全部的寄托都在这儿了。”这一家三口也总被外界评价为牢固的“铁三角”,现在属于朱令的那条边被拿走了。
朋友们则努力想要代替她成为那一条边,帮老人重新建立平衡。几乎每次通话,张黎利都会说起对两位老人的担忧,据他透露,老人希望在朱令走后继续住在疗养院,基金会的志愿者每个月会去探望4次。赵婷则说,“我们什么时候都是一家人,不会因为一个人离开就走散。”
两位老人已年过八旬。“朱令熬了将近30年,都没等到铊中毒案在法律上的真相,也没等来一句道歉,叔叔阿姨能不能等到?大家也不知道。但我觉得我能等来(道歉)。”张黎利说。
朱令50岁生日前,他说,“只要朱令活着,我们每年还能祝她生日快乐,就非常有意义。”现在朱令离开了,他觉得,“我们还在世的人,也不能遗忘。不光是为了朱令,也为了自己和后代。”
张黎利管理的“朱令我们在一起”公众号,在12月23日发了朱令离世的消息,连发了数十次“悲愤交集”。他决定,以后每年朱令的生日和忌日,都要继续记录,“没有证据了,法律上已经没办法了,只能让历史将这件事完全记录下来。”
🔥 最新回帖
什么反社会人格啊,人家根本就不care. 孙维自己当年在天涯的小号都已经自称红色公主了,朱令见了她得下跪 江山都是他们红色权贵的,毒S个屁民又怎样
你想的太复杂,当时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 top2的更是心高气傲,一点点小事都可能是投毒的诱因。 回头看看13年复旦的投毒案,不也是一点芝麻绿豆的事?
是可以的呀。宿舍不管谁回寝室
现在应该没啥大势力了,她爸也就那样,精明点的亲戚比如当过副市长的那个伯父也不愿再趟浑水吧
🛋️ 沙发板凳
RIP。愿天堂里没有痛苦。
真的很难过,过了这么多年。当年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投毒?
看哭了,没有看完,太难受了
在学校发生的事,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作恶的时候应该没想到后果是这么可怕。
复旦投毒案是我年纪比较大的时候发生的,其实我某种意义上理解。 可能当时就是被对方某种程度上bully了,就想报复,比如身体不舒服啊什么的。没想到对方会残会死。其实我觉得残比死更残忍。 然后读书读疯魔了,以为自己能精准控制用量。其实高估了自己。又要偷偷摸摸,又是个第一次投毒的人。。真的不如去投点泻药撒气算了。。投毒药。。
我觉得就这方面教育太薄弱了。可能投毒的人就以为和在洗发水里下脱毛膏一个程度的恶。没想到人残了差点死了。复旦那个好像是怕同学真死了出来认了,但也无济于事。也有心一横死不承认了,比如朱令这个。。
反正就挺悲剧的。
父母也别压抑小孩太死。。 要教一些合理的出气方式。 选择投毒,大概率平时是一受气包。。
你指物极必反吗?我觉得你忘记了还有另一个原因让人生出杀念,就是嫉妒。
不会伏法的,只能寄希望于她厄运缠身
选择投毒,本身就是坏的恶人,恶在骨子里的坏人。作恶做坏这种人不需要理由的
微博上看来的,出处不知真假,但对物化二班集体失语这件事情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根据类似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理论,如果涉案嫌疑人都互相cover形成一个闭包系统,那么可能是所有嫌疑人集体作案.
全班集体作案不太可能啊,也没必要
方舟子老板也是拿钱办事的人,这说明国内的孙萎实力还很强大,只要没有高级别政治对手想搞这个国民党叛逃家庭,国民党叛将后代只要不去从政不去跟高级别对手对抗就不会得罪大人物,所以朱令事件这一辈子都无法翻案了。
某些人上人,妒忌杀人也没有后果,依旧活得逍遥自在!很多时候是没有天理得,要远离这个群体。
作为父母 真的不敢去想 这三十年他们是怎么一天一天走到现在 司法界的至暗时刻
这一家人太可怜了。希望老天开眼,让恶人一直有恶报。也祝福朱令父母,老人家们操劳伤心了一世,太不容易了……
毒王孙维 天理不容
金庸先生,您笔下的西毒 名字不叫欧阳锋,请叫西毒孙维
有的
这只不过是韭菜阿Q式的自我安慰罢了
只有打倒邓挫子裆封建门阀,推翻它们的反动统治,才能将孙铊和它背后的反动家族都绳之以法
朱令安息。
清华还送花圈,好大的脸啊
顶锅。不懂就问,有什么确凿证据证明谁是杀人凶手了吗? 我觉得这个案子还挺难破的。 几十年前基本上没有监控。 然后大家都住宿舍,进进出出的人挺多的。想放毒不是个很大的难事。 唯一难点是哪个地方去搞铊。 能接触铊的人也不少。 这种刑事犯罪基本上要靠近乎100%的概率来判定。如果能想出别的可能性,就不能判定。 在美国的话,民事犯罪定罪要求会低点。
神烦这种喜欢把“不懂就问”挂嘴上的。有打这么大一段的功夫,自己动动手查查资料。
对不起。是有些懒了。 多年前看过一些。 后来就没有跟踪了。想知道那些比较确定的网友是怎么认为可以确凿定罪的。 网上资料太多,以前就看过一些,没得出结论。所以偷懒想,也许那些比较确定的网友看了不同的资料。 网络交流嘛;打扰您了。
从国内以前的天涯,水木,一塌糊涂,追到这里的华人,我们未曾忘记过你,一直关注着你,一直希望能有凶手伏法的一天,可惜你还有你的父母看不到这一天。
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个案子,把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的下一代,希望终有一天,沉冤得雪。
这个不认为真的不懂 很可能就是故意搅浑水的
打个比方,某一场足球比赛过后,看过球的人都说那是一场假球,但是裁判以及监察都没有承认这是一场假球。而你正好错过了却又兴趣满满。如果你真想搞清楚,最好的办法是回头自己看录像。别人说的再多,你也不一定会信。我相信你等稍微了解一下十几年来网上有关这件事的讨论,特别是双方零六年在天涯上的交锋,你也会基本认定谁是凶手。
你是不是断网28年?
别人我不知道,但是给朱令投毒的人,明显并不只是要她残/生病。不然第一次投完毒,气出了就算了,何必投毒第二次? 有人说也许朱令性格不好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再不好的性格,也罪不至死。害人的人真是心肠太毒了。
是真的不懂。 我没有必要故意搅混水。没有动机,没有背景。
听心理学家说, 孙维是反社会型人格,就跟白银连环杀手一样, 她没有我们正常人所拥有的内疚、忏悔和良知, 所以鬼怪夜夜入梦,恐怕也奈何不了她。
谢谢! 你说的对,如果我真的想知道证据确凿与否,不能看华人上的二手资料(基本上我所有的了解就是从华人论坛上看的),需要认真做调研,看原始资料。 但是我的确也没有你这么说的兴趣满满。我估计不会去查这些原始资料了。
这种反社会型人格,说不定还会犯案。据说这种没有什么大仇便要置人于死地的,很有可能还有其它案件在身。活的越长,案件越多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