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圈,是看山头的。一派是本土派,例如饶毅多次打假的裴刚等人。这些人师承派别源自解放前,人数众多,抱团成为帮派,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再一派是留洋派。这主要是八十年代以来留学欧美日的。这些人其实是源自本土派,但近些年势力逐渐坐大,已经和本土派有决裂倾向,甚至要取本土派而代之。 屠呦呦很不巧,既不是本土派,也不是留洋派。屠呦呦其实是建国后中国自己培养的本土知识分子。她不是出身解放前的知识分子群体,也没有留过洋。其实屠呦呦这样的本土知识分子很多,都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往往会被本土派和留洋派排挤。 当年选院士的时候,屠呦呦是实至名归。上面领导,下面群众,都觉得屠呦呦肯定会被选上。但最后的结果证明,学阀们真的很蛮横,毫无理由的把屠呦呦拒之门外。学术圈现在就有点黑社会的意思,独立王国。里面就是谁人多谁狠谁说了算。 当然,现在的屠呦呦已经不需要院士头衔。院士头衔对她也不见得是荣誉。反而是院士缺少了屠呦呦,显得名不副实,丑态百出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1470001/answer/3320779124 这就像前几年,那个研究所辞职走人的研究员;他技术过硬,但是就是在刚进所的最基层的位置上呆了十年,一级都进不了,和他一起的,后来的,都进了。他辞职去了私营企业,工资基本翻了十倍。这时候,航空航天连出两次重大事故。原单位,又说,他是掌握了核心保密技术的科研人员,想逼他回去。可惜,他看透了,不回去了。 就像三甲医院评选,没有协和医院一样, 第一次评三甲,协和不满足指标落选,专家蒙B了。 duon 发表于 2023-12-22 21:46
LZ说的好像美国没有拉帮结派?你混混学术圈以后再论。 有了诺贝尔奖,院不院士还重要吗? mouton 发表于 2023-12-22 23:57
应该是没phd degree吧?她有吗?发paper数量够吗🧐带出来什么名学生了? 一项发明可能还不够分量。miaka 发表于 2023-12-22 22:31
她学术水平挺低的,集体工作她一个人拿奖 strawberrykiwi 发表于 2023-12-23 14:04
因为屠呦呦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很有争议。最早筛出青蒿并用乙醇萃取的其实是余亚纲,屠呦呦算是组长但当时另有公干。屠的主要贡献是后来回组后提出用乙醚萃取。而后结晶提纯的则另有其他研究组。屠之后的种种作为说是学术不端也差不多了。而且她也没有什么其他主要成果。评不上院士正常。 能拿国外奖是因为外人不知道里面的细节。 snaps 发表于 2023-12-22 23:18
你当诺贝尔奖的评委们都是傻瓜呀,给奖之前都不调查一下? 我听一个搞生物的学长说,评诺奖之前好几年吧,欧美要给青蒿素一个奖,特意去调查了当时研发组的每一个人,当时青蒿素研发组已经撕破脸很多年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屠呦呦在其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就是屠呦呦虽然只有20%的贡献,但其他人的贡献都最多只有10%。 mysrrx 发表于 2023-12-23 18:23
是诺奖评委给青蒿素研发人员名单上的每个人打电话问谁的贡献最大,结果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贡献最大,应该拿诺奖。然后诺奖评委又问除了你之外你觉得谁的贡献最大,结果大家都说是屠呦呦,然后诺奖就发给屠呦呦了。 littlebc 发表于 2023-12-23 19:23
是集体的工作,但最关键的 那一道 乙醚萃取 是她提出来的 诺贝尔奖 最多报 3个人吧,你也 不可能 报名几十个的 jack54321 发表于 2023-12-23 17:45
国内学术圈,是看山头的。一派是本土派,例如饶毅多次打假的裴刚等人。这些人师承派别源自解放前,人数众多,抱团成为帮派,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再一派是留洋派。这主要是八十年代以来留学欧美日的。这些人其实是源自本土派,但近些年势力逐渐坐大,已经和本土派有决裂倾向,甚至要取本土派而代之。
屠呦呦很不巧,既不是本土派,也不是留洋派。屠呦呦其实是建国后中国自己培养的本土知识分子。她不是出身解放前的知识分子群体,也没有留过洋。其实屠呦呦这样的本土知识分子很多,都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往往会被本土派和留洋派排挤。
当年选院士的时候,屠呦呦是实至名归。上面领导,下面群众,都觉得屠呦呦肯定会被选上。但最后的结果证明,学阀们真的很蛮横,毫无理由的把屠呦呦拒之门外。学术圈现在就有点黑社会的意思,独立王国。里面就是谁人多谁狠谁说了算。
当然,现在的屠呦呦已经不需要院士头衔。院士头衔对她也不见得是荣誉。反而是院士缺少了屠呦呦,显得名不副实,丑态百出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1470001/answer/3320779124
这就像前几年,那个研究所辞职走人的研究员;他技术过硬,但是就是在刚进所的最基层的位置上呆了十年,一级都进不了,和他一起的,后来的,都进了。他辞职去了私营企业,工资基本翻了十倍。这时候,航空航天连出两次重大事故。原单位,又说,他是掌握了核心保密技术的科研人员,想逼他回去。可惜,他看透了,不回去了。
就像三甲医院评选,没有协和医院一样, 第一次评三甲,协和不满足指标落选,专家蒙B了。
她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也不奇怪。有本事不如有权有关系。 现代中国有了私营经济,有能力的人还是多了很多选择
你说的情况也许有。 个人妄议:把青蒿选作原材料,从中提取有效成分治疗疟疾,是集体做出的决定。前辈的贡献是在青蒿素的提取工艺上。这样一来,如果把集体创造的成果归功于个人,可能会引起争议,所以就搁置了。前辈自己未必拿院士头衔当回事。
有了诺贝尔奖,院不院士还重要吗?
非常同意。美国院士也只有在前specific family trees 上的才能得
2023年,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他中专毕业当了15年医生。 1999年,夏宁邵团队在国内率先突破艾滋病毒生物活性原料的难题,彻底解决艾滋病诊断试剂的“无芯”问题,研制出国内首个第三代艾滋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因在艾滋病毒抗原和第三代诊断试剂上取得的突破,夏宁邵团队获得了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夏宁邵团队同步启动了国产HPV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的研究工作。历时18年,研制出的首个国产HPV疫苗于2019年底获批上市,成功打破进口疫苗的垄断。
2008年,研制上市的第四代艾滋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再次引领了国内艾滋病诊断试剂的更新迭代。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3/12/10/125314548.html
任何一个科学成就都是集体合作的结果。就凭屠呦呦80多岁了还在科研一线,你们那些30多岁300多篇sci都是solo做的写的发表的,骗tmd傻逼啊,;你自己就是个大傻逼
这大概就是中国诺贝尔奖难产的原因吧,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集体工作呢,美国那么多诺贝尔奖,都是老板自己做出来的吗?
是集体的工作,但最关键的 那一道 乙醚萃取 是她提出来的
诺贝尔奖 最多报 3个人吧,你也 不可能 报名几十个的
你当诺贝尔奖的评委们都是傻瓜呀,给奖之前都不调查一下? 我听一个搞生物的学长说,评诺奖之前好几年吧,欧美要给青蒿素一个奖,特意去调查了当时研发组的每一个人,当时青蒿素研发组已经撕破脸很多年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屠呦呦在其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就是屠呦呦虽然只有20%的贡献,但其他人的贡献都最多只有10%。
是诺奖评委给青蒿素研发人员名单上的每个人打电话问谁的贡献最大,结果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贡献最大,应该拿诺奖。然后诺奖评委又问除了你之外你觉得谁的贡献最大,结果大家都说是屠呦呦,然后诺奖就发给屠呦呦了。
还有这种事
她人缘最好,可能不是贡献最大。当年在国内工作时我有个下属人缘最好,能力却不是最强的,如果让我挑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可能也会选他。
问题是文革时期情况特殊,时隔几十年很多当事人都死了 西方人不理解文革 那个时期的工作个根本不该发奖 她自己都心虚,得奖只感谢毛主席,同事的名字都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