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聊天风格,真的就是年底时间多了。大家就看个一乐。昨天写了我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随便聊聊生活哲学 (huaren.us) ,里面提到了中年也要文艺。我walk the talk,马上跟随自己的心灵,来上一篇。 小时候我是少年文艺的铁杆粉丝,记得8岁开始就是每月等书到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主要不是为了文笔,毕竟我从5岁开始就是看我妈从工会里借来的收获和十月长大的;而是那个新鲜的儿童视角。有趣吧,儿童看着儿童视角觉得新鲜。因为我基本是一个人长大,自己在自己的思维里待久了,尽管纵横驰骋,但也总有腻味的一天。突然有一天看到其它小孩怎么思考和生活的,简直就是一番新天地在面前,觉得自己和世界有了联系。等到后来回忆起童年,少年文艺就成了情怀中的一部分,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色彩鲜艳的一角。 很快很快,我从一个胖胖少话的小矮墩姑娘变成了一个活泼泼的中年少女。45岁,多么美丽的年龄!如果人一辈子是120岁,那么45岁就是夏至,是黄帝内经说的”万物华实,此为蕃秀“的夏三月,色彩是赩炽,是一个温暖暖的柿子色,看到它就想到双绉的细腻纹理和温柔触感,简直太漂亮不过!我的同龄人,都是眸子乌亮,心里温暖,少女的憧憬已经过去,历练了社会的各种角色,不添凌厉,反而用这些经历给心灵更多的包容和静谧,非常非常美! 可是外界看不到也不欣赏不来这些昂贵独特的精神美丽。外界欣赏的是廉价的劳动,是刻板的社会角色,是一个看不到个体的容易、实际、完全可以替代的群体。 已经结婚生子的,我们是那个妻子,“你把这个礼物包一下(其实一大堆)”,”可以叫donation的人来了”,我们是那个妈妈,“我不和你睡觉会害怕(可你都七岁了)“,所以晚上8点半洗澡刷牙,9点陪睡,早上起来都有负罪感”为什么你要先起来“然后小小一团缩在你脚边补觉。 工作的,我们是那个小头,大头的无理要求,团队的跟踪琐碎,都是我们的份内,感觉一个头需要和executive team侃侃而谈公司战略发展,另一个头必须安抚因没拿到outperformer或者premium LTI而throw tantrum的巨婴,剩两只眼盯着背里使绊子的男同事(是他们更有事业心,其实是他们更有时间)。 老板会说你的primary role是mom,回到家里老公孩子会说you love work。 下了班,小孩的课外接送开始。一年六个月的周末都要么在冰场,要么在去冰场的路上(两个hockey travel team)。和其它冰球父母随便聊聊,他们担心的是几年后小孩去大学了他们周末会 无事可做,而我疑惑的是,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儿。 我不留恋曾经光滑的皮肤,丰盈的头发,我其实觉得皱纹和白发是有意思的岁月细节。我介意的是我去了哪儿。我写的诗文,习的武术,演过的英文戏剧,细细听过的昆曲,捻过的丝线,绉绸上的刺绣和珍珠的扣子,发箍上的丝带,雕过的水仙球,日记本里的墨迹,年少时的才情,奇思妙语,女孩子特有的轻松和笑声,好像一不留神,都干干净净消散在风里了,一点印迹都没在留下,象上一辈子的事。我去了哪儿?如果这些都不是我,那我是谁? 成年后的女性好像唯一的没有社会角色的慰藉就是物质:摆盘漂亮的餐馆啊,亮晶晶的衣服啊首饰啊。可是这些本来就应该只是随手拿来消遣的小物啊。就好像学校门口的零食铺和文具店,拿点桃片,拿点粉粉少女花案的记事本和贴纸,谁也不会把这个当作追求,随手拿起也能随手放下,只是那些轻松愉悦自我的放学后时光的点缀而已,珍贵的是那个自我。 而我们现在,把那个点缀当个宝,而不去管那个点缀的主体,她孤单吗?她快乐吗? 请把你听到的来完成以下完形填空:你都是xx了(妈妈,45岁,半百了,奔5了,快退休了),你应该xx(有耐心,付出,以孩子的成就为最大骄傲)。这些话我听到出耳油,有当面说的,有隐晦暗指的。底下的逻辑就是“人生就该是尽义务的,无趣的,哪有什么都想要的,你的生命就应该是陪衬,家庭的陪衬,社会的陪衬”。 我们的生命不是陪衬。她是春天的萌芽的绿叶,是夏天锦缎的微亮,是秋天攥着红彤彤柿子吸一口的蜜意,是冬天雪地里玩得亮晶晶的眼睛。 我宣布我要做自己的中年文艺。我爱我的家庭,我的生活,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但我更是我自己,那个用收获十月给自己启蒙五岁的我,那个享受诗歌友谊的十五岁的我,那个憧憬爱情的二十岁的我,那个时时刻刻想尽自己一切力破解人生难题的我,每一步都是愉悦,每一段都是锦绣。 献给2023年尾的我和与我有共鸣的姐妹们,我们实在是太棒了,记住我们都是“万物华实蕃秀的夏三月”! xinya57 发表于 2023-12-21 12:50
谢谢你呀!对的,我们冰球9年了 xinya57 发表于 2023-12-21 13:12
小时候我是少年文艺的铁杆粉丝,记得8岁开始就是每月等书到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主要不是为了文笔,毕竟我从5岁开始就是看我妈从工会里借来的收获和十月长大的;而是那个新鲜的儿童视角。有趣吧,儿童看着儿童视角觉得新鲜。因为我基本是一个人长大,自己在自己的思维里待久了,尽管纵横驰骋,但也总有腻味的一天。突然有一天看到其它小孩怎么思考和生活的,简直就是一番新天地在面前,觉得自己和世界有了联系。等到后来回忆起童年,少年文艺就成了情怀中的一部分,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色彩鲜艳的一角。 很快很快,我从一个胖胖少话的小矮墩姑娘变成了一个活泼泼的中年少女。45岁,多么美丽的年龄!如果人一辈子是120岁,那么45岁就是夏至,是黄帝内经说的”万物华实,此为蕃秀“的夏三月,色彩是赩炽,是一个温暖暖的柿子色,看到它就想到双绉的细腻纹理和温柔触感,简直太漂亮不过!我的同龄人,都是眸子乌亮,心里温暖,少女的憧憬已经过去,历练了社会的各种角色,不添凌厉,反而用这些经历给心灵更多的包容和静谧,非常非常美! 可是外界看不到也不欣赏不来这些昂贵独特的精神美丽。外界欣赏的是廉价的劳动,是刻板的社会角色,是一个看不到个体的容易、实际、完全可以替代的群体。 已经结婚生子的,我们是那个妻子,“你把这个礼物包一下(其实一大堆)”,”可以叫donation的人来了”,我们是那个妈妈,“我不和你睡觉会害怕(可你都七岁了)“,所以晚上8点半洗澡刷牙,9点陪睡,早上起来都有负罪感”为什么你要先起来“然后小小一团缩在你脚边补觉。 工作的,我们是那个小头,大头的无理要求,团队的跟踪琐碎,都是我们的份内,感觉一个头需要和executive team侃侃而谈公司战略发展,另一个头必须安抚因没拿到outperformer或者premium LTI而throw tantrum的巨婴,剩两只眼盯着背里使绊子的男同事(是他们更有事业心,其实是他们更有时间)。 老板会说你的primary role是mom,回到家里老公孩子会说you love work。 下了班,小孩的课外接送开始。一年六个月的周末都要么在冰场,要么在去冰场的路上(两个hockey travel team)。和其它冰球父母随便聊聊,他们担心的是几年后小孩去大学了他们周末会 无事可做,而我疑惑的是,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儿。 我不留恋曾经光滑的皮肤,丰盈的头发,我其实觉得皱纹和白发是有意思的岁月细节。我介意的是我去了哪儿。我写的诗文,习的武术,演过的英文戏剧,细细听过的昆曲,捻过的丝线,绉绸上的刺绣和珍珠的扣子,发箍上的丝带,雕过的水仙球,日记本里的墨迹,年少时的才情,奇思妙语,女孩子特有的轻松和笑声,好像一不留神,都干干净净消散在风里了,一点印迹都没在留下,象上一辈子的事。我去了哪儿?如果这些都不是我,那我是谁? 成年后的女性好像唯一的没有社会角色的慰藉就是物质:摆盘漂亮的餐馆啊,亮晶晶的衣服啊首饰啊。可是这些本来就应该只是随手拿来消遣的小物啊。就好像学校门口的零食铺和文具店,拿点桃片,拿点粉粉少女花案的记事本和贴纸,谁也不会把这个当作追求,随手拿起也能随手放下,只是那些轻松愉悦自我的放学后时光的点缀而已,珍贵的是那个自我。 而我们现在,把那个点缀当个宝,而不去管那个点缀的主体,她孤单吗?她快乐吗? 请把你听到的来完成以下完形填空:你都是xx了(妈妈,45岁,半百了,奔5了,快退休了),你应该xx(有耐心,付出,以孩子的成就为最大骄傲)。这些话我听到出耳油,有当面说的,有隐晦暗指的。底下的逻辑就是“人生就该是尽义务的,无趣的,哪有什么都想要的,你的生命就应该是陪衬,家庭的陪衬,社会的陪衬”。 我们的生命不是陪衬。她是春天的萌芽的绿叶,是夏天锦缎的微亮,是秋天攥着红彤彤柿子吸一口的蜜意,是冬天雪地里玩得亮晶晶的眼睛。 我宣布我要做自己的中年文艺。我爱我的家庭,我的生活,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但我更是我自己,那个用收获十月给自己启蒙五岁的我,那个享受诗歌友谊的十五岁的我,那个憧憬爱情的二十岁的我,那个时时刻刻想尽自己一切力破解人生难题的我,每一步都是愉悦,每一段都是锦绣。 献给2023年尾的我和与我有共鸣的姐妹们,我们实在是太棒了,记住我们都是“万物华实蕃秀的夏三月”!
不错不错,写的真好,支持!
你孩子也练冰球啊,我家那个也是,刚练了一年。
你俩笑死我了。这刚要文艺中年上呢,就聊起自家孩子了。妈妈们难啊。
我们刚开始练,就一年。他六岁的时候第一次上冰,就能自己站住慢慢滑了。我一看平衡性好,孺子可教啊。
他现在也不好好练,整天跑到人家花样滑冰的场地跟女孩子们玩儿。跟人家学花滑动作。
与你年少时的喜好轨迹类似,我也是收获十月陪伴长大的。只不过在你的少年文艺之外,我还要多加一个儿童文学~~~
期待你的继续分享!节日愉快!
非常文艺、绝美、浪漫!却又承载了中年女性的岁月欢歌。美文必火啊!用华人的流行语来说,此文贡献了情感价值。
写得太好了!
写得真好👍👍
目前看起来你列举的书刊以鸡汤文和流水账居多。为了有真正的升华,你可以试着读陈寅恪的诗集以及两本以女性为题材的书,《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
端生心中于吾国当日奉为金科玉律之君父夫三纲,皆欲借此等描写以摧破之。端生此等自由及自尊即独立之思想,在当日及其后百余年间,俱足惊世骇俗,自为一般人所非议。……噫,中国当日知识界之女性,大别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专议中馈酒食之管家婆。第二类为忙于往来酬酢之交际花。至于第三类,则为端生心中之孟丽君,即其本身之写照,亦即杜少陵所谓“世人皆欲杀”者。前此二类滔滔皆是,而第三类恐止端生一人或极少数人而已。抱如是之理想,生若彼之时代,其遭逢困厄,声名湮没,又何足异哉,又何足异哉! 故此等之文,必思想自由灵活之人始得为之。非通常工于骈四俪六,而思想不离于方罫之间者,便能操笔成篇也。今观陈端生《再生缘》地一七卷中自序之文与《再生缘》续者梁楚生第二十卷中自述之文,两者之高下优劣立见。其所以至此者,鄙意以为楚生之记诵广博,岁或胜于端生,而端生之思想自由,则远过于楚生。撰述长篇之排律骈体,内容繁复,如弹词之体者,苟无灵活自由之思想,以运用贯通于其间,则千言万语,尽成堆砌之死句,即有真实情感,亦堕世俗之见矣。不独梁氏如是,其他如邱心如辈,亦莫不如是。《再生缘》一书在弹词体中,所以独胜者,实由于端生之自由活泼思想,能运用其对偶韵律之词语,有以致之也。故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举此一例,可概其余。此易见之真理,世人竟不知之,可谓愚不可及也。 (节自《论再生缘》)
写得真好,绝对是语文学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