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I was in graduate school, one homeless man came to our building at night, he ate people's meals in the fridge, and slept on the sofa. He got caught finally when too many people reported their food missing.. Our building requires ID card to enter, but the homeless man followed students to enter.
【1】“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 九派新闻在知乎上找到了一篇名为《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的文章,作者为李植,该用户没有身份认证。
到下午离开学校时,保安又要他刷脸,否则不打开闸机。他照例问:“出门还要这么麻烦?”对方回答:“怎么进的就怎么出。” “我要的就是这句话,一抬腿就出去了,同时告诉他‘我就是这么进来的’。”李植在文中写道。 文章最后,李植称,北大的这种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造成了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尤其是连出门也要管,毫无必要。这种刷脸出入校的闸机,什么时候拆除呢?” 在北京大学的官网上,确实有一名副教授名为李植,官方信息显示其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副教授、流体力学学科点副主任,于1999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 12月17日,九派新闻尝试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联系,询问该文章的真实性,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有媒体联系北京大学多部门求证此事,也未获回应。 【2】高校开放问题并非首次引发讨论 李植的文章引发了大众对“大学是否应该开放”的思考和讨论。有不少人支持李植,认为高校不同于小学和中学,应该打开大门,还有不少网友在相关报道下讲述自己因为大学设置闸机或人脸识别带来的不便。“我们这里的郑大也一样,春天我想去郑大看樱花,结果带了个郑大毕业的老师也混不进去。以至于后来当我去哈佛参观的时候听说可以随便进都不敢相信,进去发现连导游都可以随便进。”
还有过这历史 我回忆下 是34楼A和34楼B吧 和33楼围成马蹄形
top5?又要挖坑了
我去逛斯坦福感觉连校园都没有,里面的街道红绿灯我都晕头转向
那年去哈佛,人来人往,感觉不少游客
说的好像北大有校门所以实验室就对外开放了一样...
每个楼都有楼长,宿舍楼还有宿管阿姨守着大门,男生不让进
when I was in graduate school, one homeless man came to our building at night, he ate people's meals in the fridge, and slept on the sofa. He got caught finally when too many people reported their food missing.. Our building requires ID card to enter, but the homeless man followed students to enter.
那也挡不住围墙里一堆对学生性骚扰的教授啊。
不是限流,纯粹疫情后遗症,当时关起来好管理,现在开放了却懒得回到以前的校园开放了,疫情中的有些种种限制都偷偷摸摸以各种方式保留下来了。这玩意儿让我想到美国人这个也不肯那个也不肯,号称政府以各种理由拿走了你的一部分权利和自由后就会进而拿走更多,好像挺有道理
他选择了不授权刷脸
以前去澡堂洗澡还会被问你哪个楼的
中国现在治安好的很,半夜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都没问题。大学里就更安全了。
一对尚可,一队这种的确可以不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