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s enrolled a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full-time Undergraduate programs are most commonly Asian Female (19.7%), followed by Asian Male (13.4%) and White Male (12.4%). 据说小中男申请MIT数量是小中女的好几倍,作为升学食物链最底层的小中男,应该没有多少学校是公平的
Students enrolled a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full-time Undergraduate programs are most commonly Asian Female (19.7%), followed by Asian Male (13.4%) and White Male (12.4%). 据说小中男申请MIT数量是小中女的好几倍,作为升学食物链最底层的小中男,应该没有多少学校是公平的 xiaohaot 发表于 2023-12-19 12:00
我觉得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吧。咱们成长环境optimized for a particular set of qualities,他们的成长环境optimized for another set of qualities,聪明的孩子自然会慢慢搞清楚。你已经用你的聪明智慧完成了资产积累,成功的给孩子打开了门。一个聪明上进的孩子,看到不同阶层的运作,自然也会学习有用的处事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社会资源积累。不过那就是他自己的课题了,毕竟他站的角度和咱们不一样,需要根据形势做出判断调整,你就放手安享退休生活吧:)
我N年前就在论坛讲过这事了。 我同事的儿子 Princeton High School 各种奖外加跟着Princeton老师做了两三年的research,都没有被P录取,去了John Hopkins (连带他做的P大老师都大呼不可思议)。学校里公认的第一强人无论成绩比赛还是领导船都牛X得不行,也没有被P录取,去了MIT。他们那年十几个P的,都是关系户,成绩和课外都是平平。我同事特地以此教育我,别以为在 Princeton High 拔尖能帮你进P。
有钱人的社区真的不能小看,父母都路铺的好好的,小孩就只是上学就可以了,知道的例子里白人亚裔都有。当然那些成绩非常好的,很well rounded,也有spikes的学生应该比那些学生更deserve去都给deferred,甚至有rejected的。社会的不公平性现在在十二年级里的小孩都赤裸裸的展露了出来。
我们高中每个藤校和难进的学校department名额每年都差不太多,所以给关系户占了,其他人就没法进了,非常残酷!
小孩学校往年的录取我小孩也没有在圈里,所以这些事情也不知道,可是到了他这一届,同学大家互相都非常了解,而且知道的也是内部信息,所以小孩和我到现在才知道。报纸上曝光的那些都是冰山一角,其实各种关系入校的现在感觉太普遍了。
现在再看这张图才真正的感觉和震撼到了,真不是吹的。虽然好高中里不是非常有钱的在社会里还是算有钱人,可是好高中里有钱人都把茅坑都占了,怪不得好高中里其他人录取率那么低!!!
🔥 最新回帖
06 年跟08年后不能比了,属于特别疯狂的时候。我ld第一年analyst 是201X年,base 8万+一万signon+60% 的 bonus。
是的,这里的私高也是如此,我娃也特别八卦的给我讲过很多,最惨的是还得反过来给娃打气。
这次我回国同学说孩子本来考上某大学,但是那个专业是牙科和生物联合(我记不太清)她家怕孩子被分到不是牙科,就换到另外一个没这所大学好的读医了。我说你老公都顶尖医院大主任了还怕分不到牙科?她说现在很透明,做不了什么。求稳去了某医学院。
节衣缩食让娃读顶私真的不敢苟同。
这个道理不是第一代移民不明白,而是很难啊。所以家长能做的就是给孩子读私立,家长尽量找个好工作或者做个好生意,多认识一些人,再不济,起码财产上有保障,孩子能过一辈子舒心的日子也是不错的。在美国晒资源,第一代移民很难的,你想你国内的资源哪里来的,还不是祖祖辈辈好几代人各种积累来的,美国你没有啊。
🛋️ 沙发板凳
恭喜聪明妈有聪明娃,以你的资产积累,将来两代以后也能进入特权阶层
没想到被引用还被骂了,可是事实就是高考并不是真正公平的 举个例子就是一个学校录取线620,有考了540的进了啊
中国的高考已经算是相对最公平的大学入学方式之一了。如果还进不了好学校,可以反省下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
不要开玩笑了
相对公平吧,北京学生进北大比别的省的少一百分也是现实
我们这里学区好多父母包括亚裔华裔都是名校legacy,这个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很多人在名校里还有各种connection,因为和学校有工作方面的合作或者经常有回学校参加活动扩大关系网,不能说更多了。
怪不得T5每年alumni回校活动参于率那么高,我现在感觉像白痴。工作方面完全靠自己感觉还好,小孩考大学发现那么不公平一下子觉得自己幼稚了。
好好得教育小孩,没办法,这规则别人用那我小孩也得用啊。以前一直教育小孩靠自己本事现在到时间让小孩换思路了。
NM, 几千年了, 公道过几年?
中国高考招生那是赤裸裸的权力或者给招生办个人的私利。
我当年进了理想的大学没进理想的专业,那个专业在我们省只招2人,本来觉得自己排名在招的人里不是top 2没进也认了。后来发现那个专业在我们省招了3个人,第三个是所有招的人里最低分,擦边进去的,但是人家爸爸厉害。
前几年跟个二代高中同学聊天,她告诉我说当年她爸就跟她说只要她考到某大的最低调档线,专业随便选。结果她还是没考上。
所以说在🇨🇳那样的环境下,高考分数还是个硬指标,挡了不少人的门路。🇺🇸现在搞取消标准化考试,美其名曰照顾弱势群体,其实是在给权势群体开绿灯。
那这么说的话,奴隶制都可以rationalized了。
居然才知道这个?
以前很天真的以为只是个案,离我非常远,今年小孩早申才发现原来身旁的都是,太普遍了。有亲身体会和读到感觉完全不一样啊。早申的那些一般学生把每年给的藤校名额都拿了七七八八的了,现在才感觉到入藤给玩坏的严重性。
入藤非常难进因为关系户占了一大比,你读到的那些只是冰山一角,很多都不在stat里,也有可以我们学校不是穷人住的。
在搞笑呢, 这种所谓的公平只是因为特权人数相对当届高考的普通人数数量上少一个级别而已, 看起来公平.
所以说种姓制度才是最优秀公平的社会制度,充分肯定祖祖辈辈业绩。
你这个例子还好了, 第三个人算是额外的名额,并没有影响你。
哈佛的招生策略决定了哈佛今天的地位,靠成绩招生哈佛不是成州大了?
我们这里的好高中的房子非常贵,起码70%以上的才买的起,可能更高吧。所以去烂高中就没有关系户和你小孩竞争了,可是就怕小孩变坏。
藤校的最大优势就是进花街。花街本来就是讲究人脉,connection,藤校这么招,也是顺应花街的需求。本来就是富人俱乐部,富人为了固化阶层用的,想通这一点就行了。
但是美国私校就是这样的啊,人家也没掖着藏着,就是明说了有legacy要network。 咱们觉得孩子的成绩能力是学校招生质量的体现,人家觉得孩子家庭家长的能力财力给学校的wellbeing带来优势。
其实说不公平,EC也不公平,哪项运动或者乐器最后特别牛的话,不是家长的钱和时间精力堆出来的。那些真是特别穷的家长没这种资源的,看我们也觉得我们的孩子privilege 不公平呢。
看开点就是了,上大学只是孩子成年阶段的开始,不是终点。有能力的孩子,如果家庭背景相同,藤校和大公校毕业,事业成就在十年之后能有多大。
只要不盯着藤校,就没那么多别扭的了。至少普通人家的聪明孩子可以走好公校这条路子,有能力的一样能事业有成。
啥?这不就是connection吗?在美国这种事情只多不少。。。
正是因为不公平,所以才给黑莫穷人特殊照顾,然后照顾穷人的时候大家也觉得不公平。
感觉就是必须得自己得到了益处才公平,自己吃亏就是不公平,很双标。
就是好奇啊,上海学生进复旦交大,或者南京学生进南大。。。是不是也比其他的地方考生需要的分数少?
没错。 我有朋友(普通华人中产)女儿进了藤校,很努力的进了一个绝大部分都是legacy学生的club, 因为这个club找到了很好的实习和工作(花街)。但是进了花街之后发现这些投行招藤校生,主要是因为藤校生因为network (家庭朋友)能带来的客户,她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进去之后因为没有家庭背景也带不来什么资源,特别受冷落不被待见,干得很不开心。后来辞职跳到另一个大城市的投行了,说那里的同事大多是跟她相同家庭背景的,大公校出来的,都是只能凭自己能力工作,干得高兴多了。
所以咱们普通人家真没必要去挤legacy的圈子。
恭喜LZ,孩子如愿以偿。
国内银行也一样呀,业绩指标也是拉自己所有关系的存款,没有背景的,进去干的也辛苦还不业绩达标。
你下一代不就是关系户了吗?你不高兴啥
前者是,后者不是,因为江苏是高空卷省。当然相比山东啥得,江苏算不错得,大学多本地经济好出路不错
最后占便宜的都是富裕黑人移民。比如哈佛大学校长,出生上中产,高中上顶私,因为肤色性别一路上哈佛,虽然学术造假,一样当校长
其实前几天大家纷纷晒资产的时候我就想说几句。。后来觉得算了别扫大家兴。 华人focus的还是资产。但是账面上的数字,跟你实际上能调动的社会资源,完全两码事。
我观察到的,周围藤校毕业的家长,随便聊天,不是有目的那种社交哈,就是纯聊天,都在聊什么呢? 吃喝玩乐休闲读书健身甚至家长里短,但让我叹为观止的共性就是重视“人”的作用。 比如说吧,聊附近某家restaurant,主要谈的是chef是什么背景,室内设计师是谁,菜品怎么样反而没怎么提。 再比如,跟另一个爸爸提起我常去的健身房,他说你知道那里的某某trainer曾经是某职业橄榄球员的personal trainer/ physical therapist吗?该球员后来转队去了西海岸,还特别fly him over twice a week,现在他老婆生孩子没办法来回飞了,才全职驻扎在这个gym。说实话,我去那个gym那么久,虽然知道是elite gym,但从来没想过去了解每个trainer什么背景,网站介绍也没提。后来我受伤第一个找PT就是这个人,专业水平没得说,给我妈和我老公也安排上了。如果不是那个爸爸跟我说,我也是抓瞎,普通人找PT都找不对路子的。 再比如,一个爸爸说父母最近退休了,正在选择去搬哪儿,他跟他弟弟都希望父母离自己近一些。结果父母选择了苦寒的波士顿,因为弟弟(波士顿某医院某科主任,没明说,我通过context理解的)认识的专家多,有啥事立刻能给安排上。。。 组织孩子们去看球赛,看演出,某个爸爸总能买到非常便宜位置又特别好的票,不知道他是怎么搞到的。 长周末,短途旅行,我们是花钱自己租房子,他们经常被邀请去family&friends的度假屋,湖景房海景房,出海钓鱼etc。 这些都是我们没有的资源,有形的无形的。无论你个人资产多少,没有一个强大的network,关键时刻帮不上忙借不上力。
黑人不反对就没有问题。反复说过了,AA本来就是肤色,因为这是黑人反种族主义斗争得来的,就是按肤色的照顾,其他因素不重要
就是的啊,为什么大妈们支持legacy呢?
好么,看球买个便宜票,这藤爬的。
你说的非常对啊。所以我小孩不能像我,一定要改变处事的方式,前几楼我都写了娶一个白女当老婆要比华女当老婆在上层社会里优势的多。哎,我一直想要华女做媳妇的,很多地方会比较接近。可是现实好残酷,我老妈子的preference在小孩以后的立足面前显得毫无轻重。可能还要鼓励小孩在大学多交白女,可是想到白女父母可能失望,感觉双方家庭关系不是太融洽的情况,真得好难啊。
我小时候楼上的邻居叔叔是一个大学管招生的,一到每年招生时期,我家带着礼物拜访的客人就络绎不绝,都是让我爸帮忙递条子的,好像大部分递的条子都管用了,我爸和邻居叔叔也就一般的同事邻里关系而已。估计其他同事朋友找他帮忙的也不少。中国大学录取走后门的不要太多,但至于比例有多少,不好估计。毕竟有高考分数这个硬性指标摆在哪儿,相当一部分录取还是公平的。美国这边相比之下确实太不透明更不公平。
是的,这个现象在私高更普遍,学校里默默无闻的孩子,早申进了藤,妈妈就只说我们运气好而已,后面真相就是你提到的,所以我一直和孩子说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走稳,我们没有捷径的,你也不用羡慕,人生来就不是平等的
得看基金里面干什么吧。基金sale肯定不适合中产娃。基金矿凭legacy 干得了吗。
优秀中产娃还包括很多不错的白娃,未必是做题家
白娃也有做题家啊
上次看到发言说 legacy的孩子就是比普通孩子聪明能干 快吐了
取白女当老婆,杂交后代很容易有精神分裂症或者其他各种怪病。比如赌王的前妻和其子女;费翔和他姐姐;前两年那个好莱坞混血二代 杀了中国留学生; 孔祥溪最后全家绝户,也是孙子娶了白女,最后真的一家子断子绝孙啦。 所以混血娃就是掷硬币,弊多于利!
并不呀,上海的估计不一定,因为大多数上海人不愿意去别的地方,所以相对来说上海的大学对他们自己课能也不那么好考
而外省完全是另一个故事,我同学进本省985被随机分配专业的分数,在北京足可以进北大普通专业,不是北大压录取线的收底专业哦
哈佛申请人里面有八千人有完美的GPA,申请人里有四千人以上在各自高中排名第一,你和我说那些走legacy ,不走legacy 也一样大部分都能进去,你是认真的吗
Students enrolled a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full-time Undergraduate programs are most commonly Asian Female (19.7%), followed by Asian Male (13.4%) and White Male (12.4%).
据说小中男申请MIT数量是小中女的好几倍,作为升学食物链最底层的小中男,应该没有多少学校是公平的
大Donor, 有IT新贵, 也有老钱, 在藤校捐个楼之类的, legacy, 这几年被哈佛录取的都是有很强的Legacy 运动员, 每年都有藤校录取, 划船, 击剑, Lacrosse之类的。
这里面, Legacy的孩子其实都还不错的, 有一年一个亚裔男生, 祖父母和父母辈有一堆哈佛legacy, 人家娃早申哈佛保底, 最后以学校第一名录了普林斯顿。
还有一个, 很多藤喜欢招siblings, 多鼓励老大吧。
多少年前也没多公平~~~所谓相对公平可能就是一个班自己的,但是一个班里也有家里有门路的给搞个 top2的保送名额
那是自然,其实到了孩子考高中的时候,家长也对升学有点概念了 最吐血的就是娃还小,送娃读那种PREK-12的私立,家长自己又是一代移民不知道怎么选学校,就看那学校高中升大学年年很多大藤,3岁就把娃送进去占好位置 然后那私立我恰好有点了解,我老公的老板一家子几代人都是那家私立毕业的,人老爷子跟拜登是同学,名头唬人得很,年年都给学校各种捐钱,家里的孩子读大学也基本都是读同一所,给大学捐了个基金会 私立一年学费4万多,到了高中阶段招几个肤色优势的成绩好的优秀孩子,再招几个运动员,加上这帮LEGACY,可不是年年升学成绩漂亮死了 跟咱们普通一代移民有一毛钱关系,还3岁读到18岁,几十万的学费花进去了
白人为主的顶私不能去 就是陪跑 湾区那种估计还行
女孩,估计usaco silver, 一个aime qualifier 就足可以进买买提了 男娃这种就是泯然众人
是的。我知道这样的例子,中产娃在顶私被legacy和URM两头压,明明成绩好,counselor也不让申请T5,说别人更合适,否则就不给写推荐信
URM是什么啊?
我觉得小睿睿开始飘了。
下面有统计,而且别忘了全美国有2万个高中,非9/10分的高中几乎没有legacy那些学生更有进藤校优势。我们华人如果读的是好学区学校或者好的私校,个人感觉录取率还不如那些非9/10分的高中。
哎,小孩既然已经进藤了,就要好好利用吧,否则读出来还是做一般工作,对小孩打击也是很大啊。我又想了一下,小孩可以娶华女,然后去亚洲譬如新加坡那里发展,感觉那里上层人士亚洲人比较多,更加容易融入和发展?
早申拿到了不是必须去吗?怎么还能选择不去?
Under represented minority
我觉得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吧。咱们成长环境optimized for a particular set of qualities,他们的成长环境optimized for another set of qualities,聪明的孩子自然会慢慢搞清楚。你已经用你的聪明智慧完成了资产积累,成功的给孩子打开了门。一个聪明上进的孩子,看到不同阶层的运作,自然也会学习有用的处事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社会资源积累。不过那就是他自己的课题了,毕竟他站的角度和咱们不一样,需要根据形势做出判断调整,你就放手安享退休生活吧:)
天哪,这个大妈每个帖子都要黑小中女。有病吧。你见过哪个小中女凭这俩进t5的?!估计你这人生活中比较讨厌,人家的stat也不会跟你分享。
进的到底是哪个藤啊?
你说这都是老黄历了,大概15年前关系户就很难进985-211了,要进也必须过线,再之前进大学确实有不少各种高官的孩子。现在高考绝对是对本省内竞争石最公平的,省间的竞争就没有必要比了,有很多政治和全国公平性的考虑。
跟我们学校里的情况完全相反。
多年见过一大妈发帖, 说女儿进了 AIME, 终于放心了, 可以有 MIT 保底了, 下面也就是看女儿 对哈佛 耶鲁 有没有兴趣
哦 明白了 谢谢
同意
顶私的高中康嫂们都是定向培养学生的,她们为了保证学校的藤校录取率,都是早就制定好推哪个学生去哪个学校,你家娃要是被定了去U Penn,她们是绝不会给他写去哈佛或者斯坦福的推荐信的。因为那样会引起本校内竞争,最后会影响学校的藤校整体录取率的。所以除非你确定可以在随便扔块砖头能砸死一堆老钱新贵的私校中能搞定康嫂,你家娃去大藤的机会反倒是比公校更低。因为很可能你家娃是被放在第二梯队里面的。
家里有亲戚就是招生办主任,你说的这种招生办个人私利,完全是臆想,他们整个招生期间都是完全封闭的状态,就是真的有能走后门的,一个学校也就是能有1,2个名额,还得到分数线。
在考大学这一块儿,国内的绝对是相对公平的,即使找人,也总是有提档线卡着,起码普通人有往上翻的机会。
美国这边升大学,搞的花样太多,这里面道道也就更多,legacy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觉得公平,只是,猫腻不知道而已。
感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更赤裸裸的不公平,小孩子早看到也好
老钱多的地方怎么会URM 多?这俩个类别是互相矛盾的存在, 你对URM 还真是有执念。
很多Rich URM也是住老钱的地方。
我黑的是小中女么,我们这里一个白女就是用这样的成绩前年进了MIT, 而比她竞赛成绩牛的别说小中男,就是小白男,MIT都没要
你才烦人且讨厌,就事论事少攻击别人,难怪你是个臭名昭著的ID呢
尔湾的私校哪家强?
我认识的中国有点权利的阶层都送孩子去国外读书。根本不敢打高考主意。有人举报就能扯出一串人。你家邻居这种我都觉得不现实,哪敢这么明目张胆,连邻居们都知道了。
我也想,比如你在国内认识北大招生办的,但是孩子分数勉强一本,招生办的想帮你也没辙,根本看不着档案。 美国这么多大学,和哪个招生官是亲朋好友,那不是一句话的事儿。sat 考到1500 就顺理成章了。
我同学都是top2的系主任了,孩子连985都够不着,还有孩子即使大学毕业考上了top2的phd,据说好的工作还要看本科是不是985的
大城市里的富区老钱多,穷区urm多,中产区内卷严重,小中在哪个区念高中都是hard模式,很难理解吗?
没看懂,最后到底有没有亮点?
国内有一定公平性。 美国的话,系主任先给孩子弄两片文章发发,考试不行可以选不送成绩,本校职工还有优惠,还不轻轻松松进。
我N年前就在论坛讲过这事了。
我同事的儿子 Princeton High School 各种奖外加跟着Princeton老师做了两三年的research,都没有被P录取,去了John Hopkins (连带他做的P大老师都大呼不可思议)。学校里公认的第一强人无论成绩比赛还是领导船都牛X得不行,也没有被P录取,去了MIT。他们那年十几个P的,都是关系户,成绩和课外都是平平。我同事特地以此教育我,别以为在 Princeton High 拔尖能帮你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