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中华有文字记录的历史真的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看这些一千多年前的信息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crystal22 发表于 2023-12-14 11:24
当时,吐蕃控制的青藏地区,没有纳入唐朝版图,高适蒋军参与过击败吐蕃的战争,从这点唐朝并不算很强大,还有新疆没有完全控制,只是有驻军,并不一定设置郡县 还有一点,东北地区,秦汉代固有的基本盘辽东郡,辽西郡以外的地区,唐朝是否设置郡县,这未知,只是驻军,不算有效的行政管辖,当时东北方向可有个渤海国,都城是上京龙泉府 元代疆域是很大,但官方语言不是说汉语,清代是变通的,设置满官和汉官两套官僚,满官负责决策,汉官负责执行,通行满汉两套官方语言,算是比元代进步 明朝后期,东北辽东以外的地盘丢了,新疆也不是完整的控制 论有效行政管辖权,汉语文化的普及地位,属当朝 tgaa 发表于 2023-12-14 11:33
回复 11楼驫龘麤靐的帖子 宋代棉花就从西域引进,但没普及,当然你视角比较独特是真的,冷兵器时代,农耕民族打不过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是真的 tgaa 发表于 2023-12-14 11:39
回复 13楼驫龘麤靐的帖子 多尔衮想入关,皇太极只是想做个东北的王,没有雄心壮志入主中原 1860年以前,东北只有300万人,明末,女真那波人只有几十万人口,军队数量有限 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向江南富商征税,措施是正确的,可崇祯把它杀了,民间只知道魏公公,不知有崇祯,收不上来税,就向穷苦农民征税,这内战的李自成等军阀就够明朝镇压了,多尔衮看中了时机下手而已 近代中国也是,民国军阀内战不断,日本看中机会下手入侵中国 tgaa 发表于 2023-12-14 11:54
敦煌出土的唐代《放妻书》模板,也就相当于离婚协议,古人的胸襟还是相当可以的 “某李甲谨立放妻书。 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 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稻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于时年月日谨立除书。”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3-12-14 11:29
这胸襟,比现在很多男人都man哎,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crystal22 发表于 2023-12-14 12:49
为什么广西那么多州,比最富庶的河北还要密集。 Newface_2020 发表于 2023-12-14 05:00
看起来这件文物在日本? chongyang 发表于 2023-12-14 13:07
这么看来,如果没有蛮夷异族的入侵,一千多年前的汉文化可以一直持续发展的。感觉当年上万的宋人跟随背着小皇帝的陆秀夫一同跳进了大海,这璀璨的汉文明也基本上就终结了,后来的就是各种文化大杂烩了。 crystal22 发表于 2023-12-14 13:18
很有可能,敦煌文书流散的太厉害了。日本就有好多。当年那个电影《敦煌》,就是井上靖从一个虚构的敦煌遗书展开的故事,后人以为是真实存在的,还被附会成最美情书。 “维时景祐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3-12-14 13:19
《敦煌》 就记得里面那 公主挺漂亮的。 和李元昊那句: 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绝不是你! shanggj 发表于 2023-12-14 13:35
真正伟大的文化一定是兼容并蓄的,唐太宗称天可汗,三夷教在长安都有教堂,胡人可以为官为将,所以才是盛唐。盛唐其实也是在五胡乱华以后,吸取其他文化元素,浴火重生的汉文化。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3-12-14 13:26
唐朝包容是成也萧何败萧何,盛唐转折点也是杂胡叛乱造成的,之后几乎算是一蹶不振。 爱慕忘机 发表于 2023-12-14 14:23
依然是迄今无人复刻的盛唐,堪比罗马帝国的存在,光这点就够了。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3-12-14 14:26
敦煌出土的唐代《放妻书》模板,也就相当于离婚协议,古人的胸襟还是相当可以的
“某李甲谨立放妻书。 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 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稻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于时年月日谨立除书。”
还有一点,东北地区,秦汉代固有的基本盘辽东郡,辽西郡以外的地区,唐朝是否设置郡县,这未知,只是驻军,不算有效的行政管辖,当时东北方向可有个渤海国,都城是上京龙泉府
唐朝虽然是鲜卑血统的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但国家官方语言是说汉语,算是被同化
元代疆域是很大,但官方语言不是说汉语,清代是变通的,设置满官和汉官两套官僚,满官负责决策,汉官负责执行,通行满汉两套官方语言,算是比元代进步
明朝后期,东北辽东以外的地盘丢了,新疆也不是完整的控制
论有效行政管辖权,汉语文化的普及地位,属当朝
在棉花普及之前,农耕民族很难控制北方土地,元朝从西域引入棉种以后,明朝才真正开始移民东北。
宋代棉花就从西域引进,但没普及,当然你视角比较独特是真的,冷兵器时代,农耕民族打不过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是真的
其实农耕帝国靠组织优势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士兵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北方蛮族兵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活着不用军饷,死了不用抚恤,单兵战斗力普遍就那样。但是一旦建立起组织优势,就很难办了。不管是成吉思汗蒙古还是野猪皮的后金,都是建立起有效组织结构才牛逼的。明朝后期,卫所制崩坏,组织优势丢了,工部生产的军品质量堪忧,科技优势只能靠红衣大炮这种奇技淫巧提升,最后没办法,就死命征辽饷,想用经济优势碾压后金,如果野猪皮多活10年,没准昏招迭出,就给灭了,结果他死了,牛逼的皇太极接位,明又赶上崇祯这么个二愣子,就完蛋了。
多尔衮想入关,皇太极只是想做个东北的王,没有雄心壮志入主中原
1860年以前,东北只有300万人,明末,女真那波人只有几十万人口,军队数量有限
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向江南富商征税,措施是正确的,可崇祯把它杀了,民间只知道魏公公,不知有崇祯,收不上来税,就向穷苦农民征税,这内战的李自成等军阀就够明朝镇压了,多尔衮看中了时机下手而已
近代中国也是,民国军阀内战不断,日本看中机会下手入侵中国
后金崛起最牛逼的是牛录制度。皇太极也很厉害,把袁崇焕给玩的,几次入口把华北山东整的民不聊生,最后他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明会被李邮递员给灭了,然后还让他们收编了东江军和关宁军,最后靠汉奸军打下了中原。
这胸襟,比现在很多男人都man哎,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看起来这件文物在日本?
肯能老婆娘家太厉害,他敢怒不敢言
山地太多,交通不方便,面积大了没法管 除非你搞地方自治的羁縻
河北是大平原
很有可能,敦煌文书流散的太厉害了。日本就有好多。当年那个电影《敦煌》,就是井上靖从一个虚构的敦煌遗书展开的故事,后人以为是真实存在的,还被附会成最美情书。
“维时景祐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真正伟大的文化一定是兼容并蓄的,唐太宗称天可汗,三夷教在长安都有教堂,胡人可以为官为将,所以才是盛唐。盛唐其实也是在五胡乱华以后,吸取其他文化元素,浴火重生的汉文化。
十万百姓崖山跳海殉国这种属于编故事,历史真相是宋朝官兵为了防止军心损坏,搞铁锁连船,把船只连在一起防止老百姓跑路,妥妥的human shield 策略,绑架老百姓,被攻破以后,老百姓无路可逃只能跳海。
《敦煌》 就记得里面那 公主挺漂亮的。 和李元昊那句: 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绝不是你!
那个甘州小娘子的演员是个德日混血,所以很适合演回鹘人,可惜前几年很年轻就去世了,sigh 。。。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我靠,随手查了一下,我当年在华人发的有关《敦煌》的长篇,居然被人全篇盗去发表了。妈的
唐朝包容是成也萧何败萧何,盛唐转折点也是杂胡叛乱造成的,之后几乎算是一蹶不振。
汉文明怎么会终结呢?一直绵延至今啊,你看看央视多少关于历史文化的节目,算得上是为往圣继绝学了。
依然是迄今无人复刻的盛唐,堪比罗马帝国的存在,光这点就够了。
为什么说“堪比", 挺烦这样的,什么东方威尼斯,东方las Vegas。。。。。。罗马应该对应两汉吧。 其实我最近越来越觉得,中华文明从来都不缺包容、进取和革新,唐朝也不是个例了。孔夫子明明是商人后裔却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汉化的北魏孝文帝在历史上都是明君形象出现,北齐高家那个匈奴华的汉人王朝倒是被称为禽兽王朝。
上面写着斯xxxx号,应该是斯坦因拿走的那一批,应该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有意思,原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