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坐过两年的校车,那个司机真的特别好,我有时候还会给他顺便带一份早餐,节日一定会送点礼物。这些其实是真的touch your kids‘ life and bring positivity on the daily basis的人,现在的学校每天早晨一个staff负责接孩子们下车,无论冬夏都是大大的微笑,夸张搞笑的打招呼,给孩子们(甚至家长们)一个特别好的一天的开始,我经常会给他带点点心饼干,圣诞节教师节一定会给他准备礼物的。
我孩子班上room parent也组织大家一起凑钱,班上老师帮忙转发给每个家长,还转发了三次,说up to $50 per teacher/staff,买给老师和校长,点进去一个link付钱。 我自己单独送了,买了一张圣诞卡一个$30 target卡,放在娃背包里带去给老师没有什么麻烦的。校长我不打算送,一个学校八百多个学生。 有人觉得老师还要特意感谢每个家长/学生麻烦,去年送完卡年后开学娃的包里带回来一张thank you note,也不会很麻烦呀。
我孩子班上room parent也组织大家一起凑钱,班上老师帮忙转发给每个家长,还转发了三次,说up to $50 per teacher/staff,买给老师和校长,点进去一个link付钱。 我自己单独送了,买了一张圣诞卡一个$30 target卡,放在娃背包里带去给老师没有什么麻烦的。校长我不打算送,一个学校八百多个学生。 有人觉得老师还要特意感谢每个家长/学生麻烦,去年送完卡年后开学娃的包里带回来一张thank you note,也不会很麻烦呀。 hellolady 发表于 2023-12-12 10:16
我当班妈(负责parties, holiday gift, teacher appreciation gift, end of the year gift) 最大的体会是 You can never make all the parents happy, some parent just only want their way 🤣 做个好班妈 第一 有时间 第二 不差钱(fund不够自己补上也无妨) 第三 有爱心 真心喜欢和孩子们相处 愿意为班级付出 第四 内心强大 该做决定的时候别犹犹豫豫 别想please everyone 第五 有一点financial能力 给大家fund updates
我当班妈(负责parties, holiday gift, teacher appreciation gift, end of the year gift) 最大的体会是 You can never make all the parents happy, some parent just only want their way 🤣 做个好班妈 第一 有时间 第二 不差钱(fund不够自己补上也无妨) 第三 有爱心 真心喜欢和孩子们相处 愿意为班级付出 第四 内心强大 该做决定的时候别犹犹豫豫 别想please everyone 第五 有一点financial能力 给大家fund updates ameliaxue 发表于 2023-12-12 12:08
美国学校的没人组织,以前组织过都是给很奇怪的礼物,肯定不是自己想送的,还好现在没人组织了
中文学校的就是收钱给老师gift card这种可以接受
大家说的就是美国学校里的事儿呢啊
给司机送礼不是说要司机记住你家孩子以后给优厚待遇。而是真的感谢司机这一年的工作。你如果觉得司机不好可以不送。我们这里是一家给个$5-$10,我觉得几块钱让一个辛苦工作一年的人开心一下很值。
你别担心,我看到老美妈妈送GC也看到过送Donuts。 Gifting在圣诞节本身有宗教意义,简单讲就是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只要乐意,不需要利益关系也可以gifting别人。
以前我们坐过两年的校车,那个司机真的特别好,我有时候还会给他顺便带一份早餐,节日一定会送点礼物。这些其实是真的touch your kids‘ life and bring positivity on the daily basis的人,现在的学校每天早晨一个staff负责接孩子们下车,无论冬夏都是大大的微笑,夸张搞笑的打招呼,给孩子们(甚至家长们)一个特别好的一天的开始,我经常会给他带点点心饼干,圣诞节教师节一定会给他准备礼物的。
你不捐, 不就赚到了吗?
娃年级还小,老师都会回送一个thank you card,我不觉得大家送司机能做到, 以前单独送,司机是有回送感谢卡的,娃很期盼读这些感谢卡呢
另外我的确对今年的司机很不满意,所以今年的确不打算送了
虽然不是老师,我有每年收到几张15,25这种gift card,还有party抽到的。确实像你说的,不去的店不会为了花这个钱,专门去,挺鸡肋的,很多时候家里放着放着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为什么她会有全班家长的email?
学校每年会发信息的
Again,圣诞节送礼就是图个喜庆高兴一下,真有人指望这个几十块钱让老师对你家孩子另眼相看吗?seriously?
老师当然知道是班里送的。30刀不多,按版里的贫困线,你给了,能吃多大亏。班妈帮老师的地方多了,不靠这个拿功劳。单独送10刀很难看,一起给对一些美国家庭来说很有帮助
没错,完全可以选择自己送,对于老师来说,学生单独送可能收获更多,而且老师肯定不会嫌麻烦回thankyou卡,这就是文明社会的温度。但是那些主动承担这些活儿的妈妈,他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连礼物都是很用心的准备,我觉得至少值得一句感谢,而且事实就是每次都能筹到不少钱,说明大多数的人都是有教养的。
班妈组织的$30够吗,反正我娃的班妈给了一个link凑钱,要给某个老师送钩上填金额,说每个学生送给每个老师 up to $50。
我们这里班妈早就帮大家打听好老师想要那几家的卡了,已经分享给家长了
我觉得这种班妈太给力了
50/teacher,这也太高要求了吧
还staff? 还校长? 我从没考虑过他们
中式小农经济典型思维方式?啥事也要先给“中“扣个帽子再说?
给老师送礼又不是啥天经地义大家都有义务的事。就算没人组织,也没问题吧?为啥要说的好像有人组织就是帮了大伙儿忙似的?愿意让她帮忙的,那自然可以感谢她,如果还反感她,当然好像不妥。
但对她这个帮忙没啥兴趣的,反感不反感就看本心了。
这时候,如果大家不是一种人,所以有天然的疏离感,这不是很正常么?如果本来就反感这种上蹿下跳爱来事儿的人,碰到人家又出来跳,感觉反感,不行么?
可不么。然后说起娃在学校被老师歧视了忽视了怎么怎么的,去学校volunteer一下就像能要他们命,还心里阴暗觉得去volunteer的人占他们便宜了。
华人又不是一个人。。。
如果华人上有人说贫困线是五十万,就代表所有来这儿的人每年都至少能拿到这个数(天上掉下来也行),大部分人都会很高兴的。。。
岂止这些,一说起volunteer就是“我给钱了”,以为只要给了钱,那些钱就能自己跑的教室里去变现一样,以为人家爹妈去了帮忙就不给钱跟她们一样多干一样都吃了大亏——但是又惦记人家多干了!
只是那些人说不出理儿来而已。
volunteer这事,就是我想去,就去,不管是因为喜欢做,是因为功利的原因,还是因为其他啥。不想去,就不去,因为这是完全自愿的,不去也不需要理由。
别人鼓励volunteer,这毫无问题。但如果直接间接的表达出“不volunteer就不好“的意思,那么对不起了,就该被怼,因为不volunteer没有任何不好的,这本来就不是义务。
楼主说的这事,也不是泛泛的volunteer的问题,而是具体这个做法的问题。喜欢这种做法(大家一起买卡给老师)而且也参与的人,当然应该感谢组织者,这没啥好说的。
但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种做法,自己也不愿意参与这种“大家凑钱买礼物”的活动,那么对于提倡这种做法的人有反感,虽不是必然的(毕竟道不同也不代表一定是有矛盾),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这些班妈平时做了多少其他事值得感激,与这件事是不是值得感激或者会遭人反感,没有直接关系。
挑头的人除了组织捐款,平时也给老师更多的实质的帮助和支持。 不要什么都以为别人占了好处,看不到别人做的事情。
一事儿归一事儿吧。。。
平时真的“给老师更多的实质的帮助和支持”的话,那么自然应该感激。
但现在讨论的是组织捐款买礼物的问题啊。。。你如果觉得大家就该组织捐款买礼物,那么确实也应该因为这件事感谢组织者 - 这和平时她们做什么无关。
同理,你如果不认为大家就该组织捐款买礼物,或者甚至就反感“组织捐款买礼物”的行为的话,那么就没有理由因此(注意,是因此,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感谢组织者,甚至可能在这件事上反感组织者。这也和平时她们做什么无关。
做个好班妈 第一 有时间 第二 不差钱(fund不够自己补上也无妨) 第三 有爱心 真心喜欢和孩子们相处 愿意为班级付出 第四 内心强大 该做决定的时候别犹犹豫豫 别想please everyone 第五 有一点financial能力 给大家fund updates
越是做的少的人,意见越多:)
不过找大家收钱一起送礼物的事情我是不干的,因为每个人想表达感谢的方式不同,每个人的经济能力也不同。想感谢就按自己的方式感谢就好了。
收钱送礼还搞的人家反感,何必呢。
我们这里每周有什么通知,一周总结/updates都是老师发email,或者在app里面announce,在这次凑钱买礼物之前我都不知道班妈的存在。
就是呀,link里面有主老师还有体育/art等等老师,还有librarian,还有前台staff,校长。虽说每个teacher/staff 捐up to $50 ,不一定要给$50一个,但说明期待值很高呀,至少不是大家说的总共$30就可以解决的,我干脆不凑了,太少不好意思太多出不起。
re 自己不愿意付出,别人做了又要阴暗揣测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mindset,好奇这些人也是用这种价值观念去教育孩子的吗?
这就是班妈不是特别好的情况。 如果班妈透明度高,家长更愿意给钱
这咋透明,你总不能去公布谁捐款了多少啊
很容易的 给个beginning balance 就完了
这次我们收了来自几个家庭的contribution,共计xx钱。 我感觉班妈公布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是common sense。凭啥人家把钱一交就完事了?最起码得给大家最基本的一些数字。
“自己不愿意付出,别人做了又要。。。”这个行为不好,但只限于相关的事情确实是会让她也得益/或者是她应该做的。这时候,不付出,直接靠别人做得到好处,又叽叽歪歪,当然让人不齿。
但这凑钱买礼物的事,这不是啥需要做的事 - 可以不送,可以自己送,老师也绝不会说“请帮忙给我送礼物”。如果不参加,也不会因此而得益。
所以组织这种事,那就纯粹是一部分人的爱好而已。有人有这种爱好没啥错,想一起凑着做这事也没啥错。但其他人如果不想这么做,甚至觉得你这么做有点儿给人压力的感觉,那么对这种自己造个事出来做的行为表达反感,有什么不行的?
那既然选择不送或者自己送不参加集资,那为啥要反感呢?每个人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感谢老师,没必要这么judgemental吧
为什么要反感,这是反感的人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根据他们为什么反感来判断他们的反感是不是合理,而不是就因为人家“自己不愿意付出,别人做了又要。。。”,就事先觉得人家不能反感。
换而言之,就是咱可以就事论事,而不要因为人家在这事上不愿意参与这种”付出“,就说人家不能反感。
有的人一辈子就逃脱不了低端人口思维
你为什么要被那种人影响呢?我觉得孩子低年级的时候父母到学校去volunteer是很好的了解孩子的方式和及时了解学校老师情况的途径。父母在学校活动中的involvement也让孩子更自信。
对,发了消息没人回应,还得追着一个个问的感觉很不好,活动结束后也没啥发聩,有时候搞活动需要志愿者 动员大家报名 也动员不起来,那种挫败感很不爽,这也是我不想再当班妈的原因。班里中国人多,中国人不太回应,老外比较好,也许以后到了中国人少的班上,可以再试试当班妈。
不做班妈也可以做volunteer有很多机会经常去班里,明年我卸任班妈后肯定也会积极当volunteer的
参加集体送挺好的,除非你要送的礼物很特别,很有心。至于图省事送礼卡,却怕被别人做人情这些,没必要,反而显得另类不合群。
班妈的责任是帮老师张罗各种活动,发帖子征集购买班级东西,还有组织家长当志愿者,事情其实也不少的。首先她当然是为自己孩子,才辛苦张罗。但是通常老师也未必因此会太偏疼她的孩子。
第一代移民通常不做班妈,没时间或者不会做。但如果家长经常去班里当个志愿者,对自己孩子还是好的,也能增加了解孩子和班级的机会。这种好处远大与年底单独送个礼卡。
我也是班妈。这个角色真的是出钱出力,钱不够自己贴钱。更别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平时各种学校volunteers 我也都是尽可能去做。
我一直努力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如果家长都不做,光靠老师,那孩子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活动。
每年孩子给老师写的卡片。还有教室外面,墙上贴的,提到最喜欢的学校的事情,基本都是各项课外活动。
虽然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觉得只要老师上课就够了,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些课外活动,是学生生活中的high light.
华人上的好多发言,看了真的叫人呵呵。
哦,单纯为了送礼的集资这种信息我们都是收到了,但是这个数字也就是班妈说几就是几了,没法最后确认的。
但是收到的班费不公布,班费是一开学就收的,用在3次爬梯上。
100太多了,很多老师会觉得有点怪甚至不舒服。低年级还行,我听说过送高中老师100被老师还回来了。
我今年做班妈发现一个好处,就是需要自愿者的时候不需要报名,默认一定会到场的,不占报名的名额。 娃很开心每次都能见到我。
你说的这种情况真的没有遇到过,可以理解你的心情。我们马上初中了,小学6年公立私立都上过,类似的活动,Signup Genius一出来立刻抢完。不过也有特别好玩的,就是每次都是同一个人抢着带napkins:)
别理她们 我是真心感激班妈的付出的
lz就是表达不想成为分母,结果你让她去牵头怂恿别人去当分母
直接拒绝说自家已经准备了自己份的
行情涨到这一步了吗?从我家老大小的时候开始,同学们都交10-20左右,一般我跟着班妈给20刀,自己再买50刀的amazon egift card给老师。刚才对小女儿的老师也这么做的。老师一般回我电子邮件挺快的,这次到现在也没回信,是行情涨了我做错了?刚搬家半年,这个小学周围是高房价区,给老师礼物卡的行情比我原来住的地方高得多吗?头大。
对于这类班妈的行为,是要具体就事论事的。不是说因为班妈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值得感激的,那么她们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就都要感激。
具体到楼主说的这事,这个与班妈平时做的,比如,组织家长当志愿者,帮老师张罗各种活动,是有个本质的差别的。就是平时那些事,虽说是大家自愿,但学校方面的需求是现实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不做,学校甚至孩子们是会受到损失的。这种事,大家作为家长,如果自己不参与,别人做了自己得益,却还叽叽歪歪,那怎么也说不过去。
但凑钱给老师买礼物这事,是好事,但属于锦上添花的额外事情。就算不组织,也没什么,所以就是一个乐子一个爱好而已。那么你们挺高兴的做了,但如果做的方式让(不想这么做的)别人尴尬或者感到不合群,别人有些反感也是完全正常的。有的人心大,无所谓。有的人敏感一点,就会反感。有人反感,不代表这事就一定不对。只是说大家完全可以在这种事上看法不一样,有喜欢的,也有反感的,都正常而已。
就好像找朋友邻居要大家给某些慈善事业捐钱,这也是好事,但人家不捐会觉得尴尬,那么有人会反感这样的行为,不是很正常?
我说的$100是给2,3个老师的,那你也给了总共$70,不算少了吧。老师好像通常不会马上回复的,等到放假休息时才一起回复。
我的天 何必如此计较。。。
有人被人上门要求捐钱,会反感,这你认为算“计较”么?这种不是真正需要的,只是一部分人的爱好的事,那么一开始没有参与却被牵扯其中的人,有人高兴也加进来,有人无所谓,有人觉得有压力,所以反感,不都是正常的呢?
一个关键点就是,这与平时班妈帮助老师组织的那些(基本上是必要的)活动不同 - 这个就是个爱好,添个乐子的事儿而已,二者不能当一回事看。
我们这里的老师都手写卡,也许你们今年的老师也是这类的呢
2,3个老师的就合理了。 就是嘛,我觉得这么给不少了,以前都不敢在华人上嚷嚷,怕人家说美国的良好风气都让你们这些人带坏了。 这一点我很奇怪哦,要说咱美华都赚的不算少了,怎么几十块钱的份子钱还拿的不情不愿。花点儿小钱,解决麻烦,维系关系,给自己和孩子攒个人脉,不挺好嘛?
为什么一定有分母?这种zero sum game思维是小时候饿坏了吗???
有道理,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