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再冰:我对母亲林徽因的去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E
Etherealutur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 妈妈亲手为我的孩子缝制衣物
无论妈妈病得多么重,我从来没有想到她会离开我们。虽然我知道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她的一个负担。抗战时期,她的病基本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李庄既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没有条件做透视检查,也没有肺病的特效药。那时候家里很穷,物价天天上涨,爹爹营造学社经费没有来源,几乎都活不下去了,更没有办法吃营养品——我记得曾经有一位朋友送给她一罐奶粉,小小的一罐,简直就像金粉一样珍贵。抗战胜利初期,妈妈虽然因做了肾切除手术,稍有所好转,但是毕竟已经病得太厉害了。
1943年,在李庄重病的林徽因
解放初期,因为清华的教工住宅没有暖气,冬天要靠烧煤炉来度过,病弱的妈妈又格外怕冷,家中必须要生三四个约半人多高的大炉子,全靠爹爹添火管理。繁重的工作和家务劳动,让爹爹的身体也渐渐扛不住了,后来组织上便安排他们搬到城里,在西单附近一处小院住,条件稍好一些。整个小院虽然有暖气,但是烧起来非常热,不烧又非常冷,很难控制,结果住在那个小院里,妈妈的感冒和病状反而更严重了。
1950年代初,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新林院
1953年夏天,我结婚了。1954年,爹爹妈妈住在这个小院子,那时我刚刚怀孕。一天,我去小院看他们,妈妈忽然从床下拖出一只白瓷大盆,说是她给我的孩子准备的,里面有一大摞她亲手缝制的婴儿小被子和小衣服,她拉着我的手气喘吁吁地说,希望我能喜欢她的手艺。母亲为我准备的这些,我一直用到了第三个孩子出生。
1955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儿子)即将出生时,妈妈住进了同仁医院。因照顾病重的妈妈,爹爹的身体也垮了,同时也住在这个医院。两人的病房相邻,爹爹可以直接穿过一扇门走进妈妈的病房。妈妈住院前一再叮嘱我产后要搬回我们的新家——清华胜因院12号去度产假。她说外婆还在清华,家里还有保姆,可以给我做些饭,这样她才能放心。
 林徽因与女儿在颐和园
■ 从没见过爹爹如此流泪 我在孩子满月后立即赶到医院去看她。一个多月未见,我一见到妈妈,立即从她的脸色上感到,她快要离开我们了。虽然我一直知道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她的负担,但她是这样一个“活跳跳”的人,我始终无法将她同“死”联系起来,直到那一刻。
 1949年3月,梁再冰南下前与父母合影
这种感觉使我战栗。深深的自责与后悔情绪顿时笼罩在我的心头:为什么我没有早点注意到她的病情?事情怎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为什么我这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医生向我详细介绍了妈妈的病情后,我的这种想法更强烈了。来到病床前,妈妈见到生产后的我却是一副极为欣慰的样子,她高兴地对周围的护士说:“你们快看我的女儿,她的身体和脸色多好啊!”
1950年,带病工作的林徽因与同事讨论图稿
这时,她似乎忘了自己的病痛。我记得她当时还问我,她想坐起来梳头,可不可以。其实她已经没有力气可以坐起来了,但我仍故作愉快地答应了:我不想让她看到我伤心的样子。我还想把孩子抱去给她看一看,可是她是肺病,医院说婴儿无论如何不能进病房。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我同爱人抱着孩子赶紧去西单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我想至少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她看一看外孙。但可惜的是,当时洗相片的速度很慢。终究还是没有赶上。
1955年3月31日晚上,同仁医院打电话到新华社通知我:妈妈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但她此时已经昏迷不醒,她的嘴唇、指甲都在渐渐失去血色。
我来到她的病床前时,护士问我要不要叫住在隔壁病室的爹爹过来。我像疯了似地喊道:“要!要啊!快叫他过来呀!”护士把爹爹搀过来时,他坐在妈妈床前,拉着妈妈的手放声痛哭。我一生从没有见过爹爹如此流泪,此时他一边哭一边喃喃不断地说:“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
病中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那一刻我觉得,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在他们生离死别的这一刻,任何“外人”,哪怕是我,也不能打扰他们的诀别。 死是安慰 个个连环 永打不开 生是个结 又是个结 死的实在 一朵云彩 长条旅程,永在中途 生是串脚步 泥般沉重 死是尽头 不再辛苦 一曲溪涧 日夜流水 生是奔逝 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 它是安慰 节选自林徽因诗作《死是安慰》
我对母亲的去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看到她走时安详的样子,我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神志都有些不清楚,恍恍惚惚地,只知道听从长辈们的吩咐。他们先是要我回清华为母亲找一件衣服,弟弟则跟着他们去。从城里回清华的班车很慢,我便坐了一辆小轿车回去。外婆有些迷信,坚持要找丝质的衣服,不许穿毛的。等我带着衣服回医院时,母亲的身体已经冷硬,衣服穿得很是艰难。父亲则同张奚若、金岳霖伯伯商量,是不是要在香山买一块地。母亲的丧事办得很隆重。她的灵柩到殡仪馆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们送了很多挽联。我浑浑噩噩地跟在后面,从天安门到八宝山,不住地想,母亲这是要葬到什么地方去,她这样一个热情、健谈的人,如果去了一个很阴暗的地方,该多难过呀。到了八宝山,我才发现这里环境优美,有树,有草,仍有活力,并不是个阴冷的地方。我这才体会到什么叫作“入土为安”。母亲安睡在这样的地方,我心里好像没有那么害怕了。等我回到家里,内心终于有了一丝踏实的感觉。
林徽因墓
■ 爹爹在极度思念妈妈时写的信 当时,对爹爹“复古主义”和“鼓吹大屋顶”等的批判虽然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妈妈对此也并非全无感觉和担忧,但她毕竟不知道那将是怎样的一场批判。我后来每每回忆想念母亲之时,虽遗憾她过早地离去,不过也常常会想,此时离去,对妈妈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相比爹爹后来所经受的磨难,很难想像妈妈如果还活着的情形,如此对她来说,也算是种福分了。
妈妈去世四个多月后,在我生日那一天,我收到爹爹这样一封信:“宝宝,今天我又这样叫你,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特别是今年,我没有忘记今天。二十六年前的今天二时一分,我初次认识了你,初次听见你的声音,虽然很久了,记忆还不太模糊。由医院回家后,在旧照片里我还发现一张你还是大约二十几天的时候,妈咪抱着你照的照片,背面还有她写的一首诗,‘滴溜溜圆的脸……’
1955年再冰生日,梁思成致梁再冰信(一)
我记得去年今天,你打了一个电话回家,妈咪接的,当时她忘记了,后来她想起,心里懊悔,难过了半天 1955年再冰生日,梁思成致梁再冰信(二)  下午杨廷宝来看我,并在此画了一张水彩画,小弟昨天给我送来了纸笔和颜料。但我还没有鼓起勇气鼓起劲儿去画画。今天杨伯伯来给我开了个头。我倒是可以把这些年已经生疏的手艺重试一下。 …… 宝宝,今天我特别想念你。告诉你,爹爹永远是那样疼爱他的好女儿的。今天不仅在此祝贺你的生日,并且向中干祝贺,并祝你做一个好妈妈。”我知道,这是爹爹在极度思念妈妈时写的。
1
180maidenlane
somehow, 我对她妈是没有丝毫同情的。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写得很感人
b
bluecrab
照片里认真工作的女人的神情,想想冰心和梁思成后面那个女人要把她说成交际花,呵呵,女人的妒忌真是可怕。
s
shannabian
somehow, 我对她妈是没有丝毫同情的。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3-12-09 10:06

搞笑吗?她有才有貌,有德有品,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你打算同情她啥?
b
baoermm
somehow, 我对她妈是没有丝毫同情的。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3-12-09 10:06

为啥? 现在的随便一个阿狗阿猫都是私生活极其混乱。 林还是很可以了, 也没事实出轨
明朗少女
■ 妈妈亲手为我的孩子缝制衣物
无论妈妈病得多么重,我从来没有想到她会离开我们。虽然我知道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她的一个负担。抗战时期,她的病基本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李庄既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没有条件做透视检查,也没有肺病的特效药。那时候家里很穷,物价天天上涨,爹爹营造学社经费没有来源,几乎都活不下去了,更没有办法吃营养品——我记得曾经有一位朋友送给她一罐奶粉,小小的一罐,简直就像金粉一样珍贵。抗战胜利初期,妈妈虽然因做了肾切除手术,稍有所好转,但是毕竟已经病得太厉害了。
1943年,在李庄重病的林徽因
解放初期,因为清华的教工住宅没有暖气,冬天要靠烧煤炉来度过,病弱的妈妈又格外怕冷,家中必须要生三四个约半人多高的大炉子,全靠爹爹添火管理。繁重的工作和家务劳动,让爹爹的身体也渐渐扛不住了,后来组织上便安排他们搬到城里,在西单附近一处小院住,条件稍好一些。整个小院虽然有暖气,但是烧起来非常热,不烧又非常冷,很难控制,结果住在那个小院里,妈妈的感冒和病状反而更严重了。
1950年代初,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新林院
1953年夏天,我结婚了。1954年,爹爹妈妈住在这个小院子,那时我刚刚怀孕。一天,我去小院看他们,妈妈忽然从床下拖出一只白瓷大盆,说是她给我的孩子准备的,里面有一大摞她亲手缝制的婴儿小被子和小衣服,她拉着我的手气喘吁吁地说,希望我能喜欢她的手艺。母亲为我准备的这些,我一直用到了第三个孩子出生。
1955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儿子)即将出生时,妈妈住进了同仁医院。因照顾病重的妈妈,爹爹的身体也垮了,同时也住在这个医院。两人的病房相邻,爹爹可以直接穿过一扇门走进妈妈的病房。妈妈住院前一再叮嘱我产后要搬回我们的新家——清华胜因院12号去度产假。她说外婆还在清华,家里还有保姆,可以给我做些饭,这样她才能放心。
 林徽因与女儿在颐和园
■ 从没见过爹爹如此流泪 我在孩子满月后立即赶到医院去看她。一个多月未见,我一见到妈妈,立即从她的脸色上感到,她快要离开我们了。虽然我一直知道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她的负担,但她是这样一个“活跳跳”的人,我始终无法将她同“死”联系起来,直到那一刻。
 1949年3月,梁再冰南下前与父母合影
这种感觉使我战栗。深深的自责与后悔情绪顿时笼罩在我的心头:为什么我没有早点注意到她的病情?事情怎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为什么我这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医生向我详细介绍了妈妈的病情后,我的这种想法更强烈了。来到病床前,妈妈见到生产后的我却是一副极为欣慰的样子,她高兴地对周围的护士说:“你们快看我的女儿,她的身体和脸色多好啊!”
1950年,带病工作的林徽因与同事讨论图稿
这时,她似乎忘了自己的病痛。我记得她当时还问我,她想坐起来梳头,可不可以。其实她已经没有力气可以坐起来了,但我仍故作愉快地答应了:我不想让她看到我伤心的样子。我还想把孩子抱去给她看一看,可是她是肺病,医院说婴儿无论如何不能进病房。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我同爱人抱着孩子赶紧去西单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我想至少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她看一看外孙。但可惜的是,当时洗相片的速度很慢。终究还是没有赶上。
1955年3月31日晚上,同仁医院打电话到新华社通知我:妈妈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但她此时已经昏迷不醒,她的嘴唇、指甲都在渐渐失去血色。
我来到她的病床前时,护士问我要不要叫住在隔壁病室的爹爹过来。我像疯了似地喊道:“要!要啊!快叫他过来呀!”护士把爹爹搀过来时,他坐在妈妈床前,拉着妈妈的手放声痛哭。我一生从没有见过爹爹如此流泪,此时他一边哭一边喃喃不断地说:“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
病中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那一刻我觉得,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在他们生离死别的这一刻,任何“外人”,哪怕是我,也不能打扰他们的诀别。 死是安慰 个个连环 永打不开 生是个结 又是个结 死的实在 一朵云彩 长条旅程,永在中途 生是串脚步 泥般沉重 死是尽头 不再辛苦 一曲溪涧 日夜流水 生是奔逝 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 它是安慰 节选自林徽因诗作《死是安慰》
我对母亲的去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看到她走时安详的样子,我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神志都有些不清楚,恍恍惚惚地,只知道听从长辈们的吩咐。他们先是要我回清华为母亲找一件衣服,弟弟则跟着他们去。从城里回清华的班车很慢,我便坐了一辆小轿车回去。外婆有些迷信,坚持要找丝质的衣服,不许穿毛的。等我带着衣服回医院时,母亲的身体已经冷硬,衣服穿得很是艰难。父亲则同张奚若、金岳霖伯伯商量,是不是要在香山买一块地。母亲的丧事办得很隆重。她的灵柩到殡仪馆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们送了很多挽联。我浑浑噩噩地跟在后面,从天安门到八宝山,不住地想,母亲这是要葬到什么地方去,她这样一个热情、健谈的人,如果去了一个很阴暗的地方,该多难过呀。到了八宝山,我才发现这里环境优美,有树,有草,仍有活力,并不是个阴冷的地方。我这才体会到什么叫作“入土为安”。母亲安睡在这样的地方,我心里好像没有那么害怕了。等我回到家里,内心终于有了一丝踏实的感觉。
林徽因墓
■ 爹爹在极度思念妈妈时写的信 当时,对爹爹“复古主义”和“鼓吹大屋顶”等的批判虽然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妈妈对此也并非全无感觉和担忧,但她毕竟不知道那将是怎样的一场批判。我后来每每回忆想念母亲之时,虽遗憾她过早地离去,不过也常常会想,此时离去,对妈妈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相比爹爹后来所经受的磨难,很难想像妈妈如果还活着的情形,如此对她来说,也算是种福分了。
妈妈去世四个多月后,在我生日那一天,我收到爹爹这样一封信:“宝宝,今天我又这样叫你,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特别是今年,我没有忘记今天。二十六年前的今天二时一分,我初次认识了你,初次听见你的声音,虽然很久了,记忆还不太模糊。由医院回家后,在旧照片里我还发现一张你还是大约二十几天的时候,妈咪抱着你照的照片,背面还有她写的一首诗,‘滴溜溜圆的脸……’
1955年再冰生日,梁思成致梁再冰信(一)
我记得去年今天,你打了一个电话回家,妈咪接的,当时她忘记了,后来她想起,心里懊悔,难过了半天 1955年再冰生日,梁思成致梁再冰信(二)  下午杨廷宝来看我,并在此画了一张水彩画,小弟昨天给我送来了纸笔和颜料。但我还没有鼓起勇气鼓起劲儿去画画。今天杨伯伯来给我开了个头。我倒是可以把这些年已经生疏的手艺重试一下。 …… 宝宝,今天我特别想念你。告诉你,爹爹永远是那样疼爱他的好女儿的。今天不仅在此祝贺你的生日,并且向中干祝贺,并祝你做一个好妈妈。”我知道,这是爹爹在极度思念妈妈时写的。
Etherealuture 发表于 2023-12-09 10:04

要是生活在暖和的地方就好了 那时候北方也没有暖气啊
b
baoermm
要是生活在暖和的地方就好了 那时候北方也没有暖气啊
明朗少女 发表于 2023-12-09 11:01

她是肺结核, 暖和的地方会好很多, 但是主要是结核菌的蚕食。 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没有抗生素, 照理有抗生素是不是可以完全治好?
q
qingcongsuiyue
这个版上单周林徽因双周张爱玲……
左蹄猪猪
梁的再婚,生活的现实
学谦为小家
■ 妈妈亲手为我的孩子缝制衣物
无论妈妈病得多么重,我从来没有想到她会离开我们。虽然我知道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她的一个负担。抗战时期,她的病基本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李庄既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没有条件做透视检查,也没有肺病的特效药。那时候家里很穷,物价天天上涨,爹爹营造学社经费没有来源,几乎都活不下去了,更没有办法吃营养品——我记得曾经有一位朋友送给她一罐奶粉,小小的一罐,简直就像金粉一样珍贵。抗战胜利初期,妈妈虽然因做了肾切除手术,稍有所好转,但是毕竟已经病得太厉害了。
1943年,在李庄重病的林徽因
解放初期,因为清华的教工住宅没有暖气,冬天要靠烧煤炉来度过,病弱的妈妈又格外怕冷,家中必须要生三四个约半人多高的大炉子,全靠爹爹添火管理。繁重的工作和家务劳动,让爹爹的身体也渐渐扛不住了,后来组织上便安排他们搬到城里,在西单附近一处小院住,条件稍好一些。整个小院虽然有暖气,但是烧起来非常热,不烧又非常冷,很难控制,结果住在那个小院里,妈妈的感冒和病状反而更严重了。
1950年代初,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新林院
1953年夏天,我结婚了。1954年,爹爹妈妈住在这个小院子,那时我刚刚怀孕。一天,我去小院看他们,妈妈忽然从床下拖出一只白瓷大盆,说是她给我的孩子准备的,里面有一大摞她亲手缝制的婴儿小被子和小衣服,她拉着我的手气喘吁吁地说,希望我能喜欢她的手艺。母亲为我准备的这些,我一直用到了第三个孩子出生。
1955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儿子)即将出生时,妈妈住进了同仁医院。因照顾病重的妈妈,爹爹的身体也垮了,同时也住在这个医院。两人的病房相邻,爹爹可以直接穿过一扇门走进妈妈的病房。妈妈住院前一再叮嘱我产后要搬回我们的新家——清华胜因院12号去度产假。她说外婆还在清华,家里还有保姆,可以给我做些饭,这样她才能放心。
 林徽因与女儿在颐和园
■ 从没见过爹爹如此流泪 我在孩子满月后立即赶到医院去看她。一个多月未见,我一见到妈妈,立即从她的脸色上感到,她快要离开我们了。虽然我一直知道她的身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她的负担,但她是这样一个“活跳跳”的人,我始终无法将她同“死”联系起来,直到那一刻。
 1949年3月,梁再冰南下前与父母合影
这种感觉使我战栗。深深的自责与后悔情绪顿时笼罩在我的心头:为什么我没有早点注意到她的病情?事情怎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为什么我这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医生向我详细介绍了妈妈的病情后,我的这种想法更强烈了。来到病床前,妈妈见到生产后的我却是一副极为欣慰的样子,她高兴地对周围的护士说:“你们快看我的女儿,她的身体和脸色多好啊!”
1950年,带病工作的林徽因与同事讨论图稿
这时,她似乎忘了自己的病痛。我记得她当时还问我,她想坐起来梳头,可不可以。其实她已经没有力气可以坐起来了,但我仍故作愉快地答应了:我不想让她看到我伤心的样子。我还想把孩子抱去给她看一看,可是她是肺病,医院说婴儿无论如何不能进病房。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我同爱人抱着孩子赶紧去西单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我想至少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她看一看外孙。但可惜的是,当时洗相片的速度很慢。终究还是没有赶上。
1955年3月31日晚上,同仁医院打电话到新华社通知我:妈妈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但她此时已经昏迷不醒,她的嘴唇、指甲都在渐渐失去血色。
我来到她的病床前时,护士问我要不要叫住在隔壁病室的爹爹过来。我像疯了似地喊道:“要!要啊!快叫他过来呀!”护士把爹爹搀过来时,他坐在妈妈床前,拉着妈妈的手放声痛哭。我一生从没有见过爹爹如此流泪,此时他一边哭一边喃喃不断地说:“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
病中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那一刻我觉得,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在他们生离死别的这一刻,任何“外人”,哪怕是我,也不能打扰他们的诀别。 死是安慰 个个连环 永打不开 生是个结 又是个结 死的实在 一朵云彩 长条旅程,永在中途 生是串脚步 泥般沉重 死是尽头 不再辛苦 一曲溪涧 日夜流水 生是奔逝 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 它是安慰 节选自林徽因诗作《死是安慰》
我对母亲的去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看到她走时安详的样子,我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神志都有些不清楚,恍恍惚惚地,只知道听从长辈们的吩咐。他们先是要我回清华为母亲找一件衣服,弟弟则跟着他们去。从城里回清华的班车很慢,我便坐了一辆小轿车回去。外婆有些迷信,坚持要找丝质的衣服,不许穿毛的。等我带着衣服回医院时,母亲的身体已经冷硬,衣服穿得很是艰难。父亲则同张奚若、金岳霖伯伯商量,是不是要在香山买一块地。母亲的丧事办得很隆重。她的灵柩到殡仪馆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们送了很多挽联。我浑浑噩噩地跟在后面,从天安门到八宝山,不住地想,母亲这是要葬到什么地方去,她这样一个热情、健谈的人,如果去了一个很阴暗的地方,该多难过呀。到了八宝山,我才发现这里环境优美,有树,有草,仍有活力,并不是个阴冷的地方。我这才体会到什么叫作“入土为安”。母亲安睡在这样的地方,我心里好像没有那么害怕了。等我回到家里,内心终于有了一丝踏实的感觉。
林徽因墓
■ 爹爹在极度思念妈妈时写的信 当时,对爹爹“复古主义”和“鼓吹大屋顶”等的批判虽然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妈妈对此也并非全无感觉和担忧,但她毕竟不知道那将是怎样的一场批判。我后来每每回忆想念母亲之时,虽遗憾她过早地离去,不过也常常会想,此时离去,对妈妈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相比爹爹后来所经受的磨难,很难想像妈妈如果还活着的情形,如此对她来说,也算是种福分了。
妈妈去世四个多月后,在我生日那一天,我收到爹爹这样一封信:“宝宝,今天我又这样叫你,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特别是今年,我没有忘记今天。二十六年前的今天二时一分,我初次认识了你,初次听见你的声音,虽然很久了,记忆还不太模糊。由医院回家后,在旧照片里我还发现一张你还是大约二十几天的时候,妈咪抱着你照的照片,背面还有她写的一首诗,‘滴溜溜圆的脸……’
1955年再冰生日,梁思成致梁再冰信(一)
我记得去年今天,你打了一个电话回家,妈咪接的,当时她忘记了,后来她想起,心里懊悔,难过了半天 1955年再冰生日,梁思成致梁再冰信(二)  下午杨廷宝来看我,并在此画了一张水彩画,小弟昨天给我送来了纸笔和颜料。但我还没有鼓起勇气鼓起劲儿去画画。今天杨伯伯来给我开了个头。我倒是可以把这些年已经生疏的手艺重试一下。 …… 宝宝,今天我特别想念你。告诉你,爹爹永远是那样疼爱他的好女儿的。今天不仅在此祝贺你的生日,并且向中干祝贺,并祝你做一个好妈妈。”我知道,这是爹爹在极度思念妈妈时写的。
Etherealuture 发表于 2023-12-09 10:04

喜欢林徽因的这首诗:
死是安慰 个个连环 永打不开 生是个结 又是个结 死的实在 一朵云彩 长条旅程,永在中途 生是串脚步 泥般沉重 死是尽头 不再辛苦 一曲溪涧 日夜流水 生是奔逝 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 它是安慰
节选自林徽因诗作《死是安慰》
m
mélanie
林徽因长相非常端庄,没有邪气
吃鸡蛋
又来了,烦死了
林病了很久的,有什么没准备的,又不是车祸死了
e
eaterlin
她是肺结核, 暖和的地方会好很多, 但是主要是结核菌的蚕食。 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没有抗生素, 照理有抗生素是不是可以完全治好?
baoermm 发表于 2023-12-09 11:16

肺结核这么可怕嘛
s
shengshengman
喜欢林徽因的这首诗:
死是安慰 个个连环 永打不开 生是个结 又是个结 死的实在 一朵云彩 长条旅程,永在中途 生是串脚步 泥般沉重 死是尽头 不再辛苦 一曲溪涧 日夜流水 生是奔逝 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 它是安慰
节选自林徽因诗作《死是安慰》
学谦为小家 发表于 2023-12-09 11:21

看这首诗,她竟是个悲观主义者
左蹄猪猪
又来了,烦死了
林病了很久的,有什么没准备的,又不是车祸死了
吃鸡蛋 发表于 2023-12-09 11:35

对孩子来说,再久病的妈妈,“死”都是心里准备不足的。病是常态,死是永远。
H
Heiniu
看哭了 诗很美,悲沧 情真意切, 母女情,父女情,夫妻情 我不知道林徽因还会缝被子,做被褥给自己的孙孙,这个细节特别感人 我知道专心事业的比如吴健雄非常不喜家务
H
Heiniu
肺结核这么可怕嘛
eaterlin 发表于 2023-12-09 11:46

肺结核非常可怕,以前应该就是绝症
k
kinston
他估计也没想到他残疾的老爸以后会把小护士肚子搞大 让清华来收拾烂摊子吧
H
Heiniu
看这首诗,她竟是个悲观主义者
shengshengman 发表于 2023-12-09 11:47

啊,中年人,有不是悲观主义者的吗?还是就是我?
左蹄猪猪
看哭了 诗很美,悲沧 情真意切, 母女情,父女情,夫妻情 我不知道林徽因还会缝被子,做被褥给自己的孙孙,这个细节特别感人 我知道专心事业的比如吴健雄非常不喜家务
Heiniu 发表于 2023-12-09 12:05

那个年代,哪有不会缝被子的。我中学住校的时候,就只能自己缝被套了。
r
rindo
对孩子来说,再久病的妈妈,“死”都是心里准备不足的。病是常态,死是永远。
左蹄猪猪 发表于 2023-12-09 12:01

所以啊,每个人对父母的死亡都是没有准备的,除了那些杀父母的
f
facet
somehow, 我对她妈是没有丝毫同情的。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3-12-09 10:06

“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显然你的不同情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是不能大声说出来的那种
y
yimiyangguang
somehow, 我对她妈是没有丝毫同情的。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3-12-09 10:06

这世界有资格对她同情的人没几个,而这其中不包括你
浅笑深颦
somehow, 我对她妈是没有丝毫同情的。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3-12-09 10:06

说的好像有人在意你的意见一样🤷
学谦为小家
看这首诗,她竟是个悲观主义者
shengshengman 发表于 2023-12-09 11:47

嗯,身体有病痛很难乐观吧。
学谦为小家
对孩子来说,再久病的妈妈,“死”都是心里准备不足的。病是常态,死是永远。
左蹄猪猪 发表于 2023-12-09 12:01

是啊。我有的时候想起将来某一天会有失去父母的那一刻,都会哭一会儿,觉得自己平时的乐观都是假的。
w
wudadan
回复 1楼Etherealuture的帖子
他们梁家这是准备要世世代代吃林徽因的网红利息了?
c
commander
每次看都很感动。这世间曾经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璀璨夺目的大师,致敬
D
Dida123
回复 1楼Etherealuture的帖子
他们梁家这是准备要世世代代吃林徽因的网红利息了?

wudadan 发表于 2023-12-09 12:35

到底她的个人成就是啥,除了
保护文物 参与设计了。。。 和梁思成一起。。。 为梁思成某著作作序。。。
怎么就成了大师了? 又是对比张爱玲吴健雄人家这些单打独斗的

k
kinston
到底她的个人成就是啥,除了
保护文物 参与设计了。。。 和梁思成一起。。。 为梁思成某著作作序。。。
怎么就成了大师了? 又是对比张爱玲吴健雄人家这些单打独斗的


Dida123 发表于 2023-12-09 12:53

林徽因本身就是炒作出来的网红
主要成就就是对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
虽然冰心也不算什么大师,但至少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
林对建筑设计没什么理论成果
估计作为交际花在不同男人身边周旋方面更有成就
y
yangbuhui
喜欢林徽因的这首诗:
死是安慰 个个连环 永打不开 生是个结 又是个结 死的实在 一朵云彩 长条旅程,永在中途 生是串脚步 泥般沉重 死是尽头 不再辛苦 一曲溪涧 日夜流水 生是奔逝 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 它是安慰
节选自林徽因诗作《死是安慰》
学谦为小家 发表于 2023-12-09 11:21

也是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最近家里亲人过世,对这诗感同身受,林的个性美貌不时招来非议,但什么都掩盖不了她的聪慧
m
m口罩sk
到底她的个人成就是啥,除了
保护文物 参与设计了。。。 和梁思成一起。。。 为梁思成某著作作序。。。
怎么就成了大师了? 又是对比张爱玲吴健雄人家这些单打独斗的


Dida123 发表于 2023-12-09 12:53

她确实不如键盘侠大师,噼里啪啦之间可以question天下可以鄙视古今人士。
w
wonaiwangerxiao
照片里认真工作的女人的神情,想想冰心和梁思成后面那个女人要把她说成交际花,呵呵,女人的妒忌真是可怕。
bluecrab 发表于 2023-12-09 10:50

是啊。
为什么人们的心性不能如同头发皮肤颜色一样一眼可见、不给他人留下任何臆测歪曲的空间呢?
心性、品德,可以说是比容貌更重要的定义人的特征了,却只能任凭别人的嘴揣度。
p
poppyjasper
好像只有姓梁的有妈妈
呵呵
p
poppyjasper

同龄人,当时绝大多数活得猪狗不如
她的钱哪里来的?
别再吹了,恶心
G
Glentower
好像只有姓梁的有妈妈
呵呵

poppyjasper 发表于 2023-12-09 13:23

人家没说你无父无母,人家纪念一下母亲怎么了?
豆腐脑和豆腐乳
照片里认真工作的女人的神情,想想冰心和梁思成后面那个女人要把她说成交际花,呵呵,女人的妒忌真是可怕。
bluecrab 发表于 2023-12-09 10:50

后老伴儿嫉妒丈夫的前妻,似乎挺常见的,要心胸宽广的接受前妻是个女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难。 估计梁思成和林洙有孩子的话,孩子也觉得自己父母才是正儿八经的爱情,值得纪念那种。
左蹄猪猪
后老伴儿嫉妒丈夫的前妻,似乎挺常见的,要心胸宽广的接受前妻是个女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难。 估计梁思成和林洙有孩子的话,孩子也觉得自己父母才是正儿八经的爱情,值得纪念那种。
豆腐脑和豆腐乳 发表于 2023-12-09 15:46

这个林洙,续弦杀伤性太大了。她所做的,伤了林徽音的孩子的心。
s
sunnyday555
林徽因就因为是个女的,总是被question成就是什么,沾了梁思成多少光。如果她是个男的,她的成就当之无愧是梁思成肩并肩的partner,没有任何质疑。
左蹄猪猪
她确实不如键盘侠大师,噼里啪啦之间可以question天下可以鄙视古今人士。
m口罩sk 发表于 2023-12-09 13:14

同意👍
左蹄猪猪
林徽因就因为是个女的,总是被question成就是什么,沾了梁思成多少光。如果她是个男的,她的成就当之无愧是梁思成肩并肩的partner,没有任何质疑。
sunnyday555 发表于 2023-12-09 16:58

是的,👍
尔尔尔
林不管怎样都是有才有华,后面的那个但凡做的好点, 林的子女也不会这样对她! 后面的那个 根本无法同林相比。。。
M
MissWW
以前看到说费慰梅回忆,说和林通信,林提到生活困苦,家务繁琐都需要她打点,梁思成对家务完全没有概念。在我看来,她代表了那时候中国的一批女知识分子,有知识有能力,眼界开阔,爱国,经历各种国难家仇仍然坚强不息,自己有能力做事业,同时仍然承担传统女性的角色,全力支持丈夫事业和照顾子女。
.
.Cheers.
林徽因本身就是炒作出来的网红
主要成就就是对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
虽然冰心也不算什么大师,但至少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
林对建筑设计没什么理论成果
估计作为交际花在不同男人身边周旋方面更有成就
kinston 发表于 2023-12-09 12:57

思想启蒙以来,沙龙主人有理解和赞助科学和艺术的传统,林梁应该是想做那样的主人。冰心是大基督教士的背景,理解不了吧。
又要吵架了,这次说点别的吧。林生病以后就开始像她父亲,南方人的瘦方脸。少女时照片几乎是圆脸,怎么会变化那么大?是少女时的照片景深太平了?
z
zz99
somehow, 我对她妈是没有丝毫同情的。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3-12-09 10:06

这存在感刷的 难道她需要你的同情?
m
m口罩sk
林徽因就因为是个女的,总是被question成就是什么,沾了梁思成多少光。如果她是个男的,她的成就当之无愧是梁思成肩并肩的partner,没有任何质疑。
sunnyday555 发表于 2023-12-09 16:58

那个年代的女的,能读这样的工程专业还愿意一辈子搭进去干的有几个,光说她家有钱,那年代几个有钱人家的小姐愿意出门干这种活?站在今天笑她当时啥也没做只能说这些人眼皮浅。
.
.Cheers.
后老伴儿嫉妒丈夫的前妻,似乎挺常见的,要心胸宽广的接受前妻是个女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难。 估计梁思成和林洙有孩子的话,孩子也觉得自己父母才是正儿八经的爱情,值得纪念那种。
豆腐脑和豆腐乳 发表于 2023-12-09 15:46

主楼梁再冰的一些话好像是在争辩她父亲真爱林,其实这和梁后来也爱林洙不矛盾,甚至在享受了林洙的崇拜和照顾以后更爱林洙,反思了和林徽因的婚姻也是可能的。林的诗不就不太像夫妻情深的样子吗?梁再冰有些骂林洙的话也是过分的,教养并不好。
m
mt.everest
我总有感觉就是,梁启超从公车上书开始,他家是一代不如一代。
梁启超是一代大拿,可以说是宗师级别了的。梁思成也算是术业有专攻,著作等身。
等他和林徽因再生了孩子,梁再冰,梁从诫,两人生活在这么好的学术氛围中,遗传学来说,也是书香门第好几代传人了,可是俩人到底干成了一点什么事情没有?
T
TianX
以前看到说费慰梅回忆,说和林通信,林提到生活困苦,家务繁琐都需要她打点,梁思成对家务完全没有概念。在我看来,她代表了那时候中国的一批女知识分子,有知识有能力,眼界开阔,爱国,经历各种国难家仇仍然坚强不息,自己有能力做事业,同时仍然承担传统女性的角色,全力支持丈夫事业和照顾子女。
MissWW 发表于 2023-12-09 17:24

赞。只是内外两头耗,难免死的早,把老公捧上高位然后让后来人占了便宜
人真的不能太要强

h
hellenhyy
我总有感觉就是,梁启超从公车上书开始,他家是一代不如一代。
梁启超是一代大拿,可以说是宗师级别了的。梁思成也算是术业有专攻,著作等身。
等他和林徽因再生了孩子,梁再冰,梁从诫,两人生活在这么好的学术氛围中,遗传学来说,也是书香门第好几代传人了,可是俩人到底干成了一点什么事情没有?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12-09 17:48

梁从诫创办了自然之友吧?发展还是不错的。梁再冰好像是不太行。
大队书记
林徽因设计的吉林火车站, 完完全全抄袭了济南火车站, 按照现在的标准绝对是学术不端
靠山屯
回复 8楼baoermm的帖子
结核杆菌很好色,专门纠缠美女才女,比如:两个林妹妹,红颜薄命说的就是这回事。 对付结核杆菌的特效药异烟肼直到1952年才问世,之前对付肺痨就是靠养,补充营养跟结核杆菌打消耗战,直到自身免疫力提高到消灭它,其实也只是抑制住它,钙化包裹进一个围城,不再出来喝血。中国的情况就更糟糕一些,直到20年之后的1972年甚至30年之后的1982年还是有很多患者得不到规范的住院治疗,被肺痨夺命了。看着自己如花似玉的闺女日渐枯萎,父母的心天天都在滴血。
靠山屯
回复 44楼MissWW的帖子
是这么回事。
b
bluecrab
林徽因本身就是炒作出来的网红
主要成就就是对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
虽然冰心也不算什么大师,但至少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
林对建筑设计没什么理论成果
估计作为交际花在不同男人身边周旋方面更有成就
kinston 发表于 2023-12-09 12:57

她没有自己炒作自己,只是美到别人看了忘不掉。 结果意外人家还是认真学习认真工作的美女 。 要说炒作,网上查炒作的不是都是她的绯闻吗? 结果还是继任炒出来的,她只是没法坟墓里爬出来送瓶醋罢了。
你还好意思说冰心写出点东西,写出来的都是些啥玩意啊,建国初这批文学家,注水的真不少,冰心是水最多的一个。张爱林说,你要拿我和冰心比,那就是侮辱我。鲁迅好像也瞧不起她说这人人品不行。你觉得她哪一篇拿得出手?贴出来大家帮你看看。最后看看她自己养的孩子,我只能说一个人如果好嫉妒狭隘,报应都在养出来的孩子身上。


w
westcampus
不要说其他的,林徽因的文字功底都比冰心这个专业作家要打动人。
i
iloveGelato
后老伴儿嫉妒丈夫的前妻,似乎挺常见的,要心胸宽广的接受前妻是个女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难。 估计梁思成和林洙有孩子的话,孩子也觉得自己父母才是正儿八经的爱情,值得纪念那种。
豆腐脑和豆腐乳 发表于 2023-12-09 15:46

所以男的哪有几个恋爱脑的, 再怎样爱也很快move on了,而且吸取教训再找一个绝不找让自己伺候的了,而是找一个伺候自己的享享福。
i
iloveGelato
不要说其他的,林徽因的文字功底都比冰心这个专业作家要打动人。
westcampus 发表于 2023-12-09 19:46

起码很真诚,不像冰心,照苏青和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做作和卖弄女性美,何况本人还丑。
百香果柠檬
一家病秧子。
百香果柠檬
回复 1楼Etherealuture的帖子
他们梁家这是准备要世世代代吃林徽因的网红利息了?

wudadan 发表于 2023-12-09 12:35

还要羞辱下人家徐志摩和金XX
百香果柠檬
主楼梁再冰的一些话好像是在争辩她父亲真爱林,其实这和梁后来也爱林洙不矛盾,甚至在享受了林洙的崇拜和照顾以后更爱林洙,反思了和林徽因的婚姻也是可能的。林的诗不就不太像夫妻情深的样子吗?梁再冰有些骂林洙的话也是过分的,教养并不好。
.Cheers. 发表于 2023-12-09 17:36

文革培养的人才,能有什么教养。林徽因要是活着得气得打她女儿。林对冰心也只是送醋而已。
百香果柠檬
我总有感觉就是,梁启超从公车上书开始,他家是一代不如一代。
梁启超是一代大拿,可以说是宗师级别了的。梁思成也算是术业有专攻,著作等身。
等他和林徽因再生了孩子,梁再冰,梁从诫,两人生活在这么好的学术氛围中,遗传学来说,也是书香门第好几代传人了,可是俩人到底干成了一点什么事情没有?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12-09 17:48

富不过三代。
h
hive
我总有感觉就是,梁启超从公车上书开始,他家是一代不如一代。
梁启超是一代大拿,可以说是宗师级别了的。梁思成也算是术业有专攻,著作等身。
等他和林徽因再生了孩子,梁再冰,梁从诫,两人生活在这么好的学术氛围中,遗传学来说,也是书香门第好几代传人了,可是俩人到底干成了一点什么事情没有?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12-09 17:48

主要还是大环境的问题,整个中国文化都断代了,以前所谓知识分子的脊梁也被打断了
t
tinystar01
一堆校友里, 如果有夫妻都是同学同事的自然共同话题多些, 这样的聚会多些也很正常, 而且这两夫妇长大好看, 家世好, 谈吐肯定不错, 我想正常人谁不想去这样的聚会, 这就让冰心嫉妒到发狂。可叹人性。
浮云散
觉得很多人看多了网上八卦炒作,自以为就是全部,却对林的真实贡献缺乏了解基本了解就能当键盘侠挥斥方遒了。林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和梁一起创建了清华建筑系也是中国建筑领域的开创者,尤其为古建筑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工科学科奠基人可不是随便写写诗浪漫绯闻能成就的,在条件那么艰苦时到处勘测古建筑,能明白古建勘测是什么意思吗?古建筑的每一块砖每一个斗都要如实测出精确数据并绘制出图,梁的腿有残疾,很多时候都是林爬到高处如屋顶去量。战乱年代条件那么艰苦还在不断为营造社保存绘制资料。她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居然有人把林和攀附日伪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相比,辱林了。林代表的是战乱年代国破家亡的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气节,她自己弟弟就当飞行员死于抗战。张自己最后选择放逐海外,就是因为她也明白无论大陆香港还是台湾那个时候都是不能容忍她在日伪时期的做法。
P
Purified
somehow, 我对她妈是没有丝毫同情的。不管她对保护建筑文物做出了多大贡献。
180maidenlane 发表于 2023-12-09 10:06

您哪位?
螂臂挡车
主楼梁再冰的一些话好像是在争辩她父亲真爱林,其实这和梁后来也爱林洙不矛盾,甚至在享受了林洙的崇拜和照顾以后更爱林洙,反思了和林徽因的婚姻也是可能的。林的诗不就不太像夫妻情深的样子吗?梁再冰有些骂林洙的话也是过分的,教养并不好。
.Cheers. 发表于 2023-12-09 17:36

梁过了7年再婚,林洙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到外婆家了好像,就为了专心照顾梁。梁再冰好像还打了林一次。 这个女人嫁梁的时候才30多,梁已经60了。结婚十年后梁死,最近看的是林好像拍卖遗产赚了很多钱,还写了本书又赚了很多钱。现实版本的金锁记,为了钱和名声,自己这辈子过的很不容易。
B
Bugwifeddj
不说别的,林徽因还是很有才华的
c
commander
以前看到说费慰梅回忆,说和林通信,林提到生活困苦,家务繁琐都需要她打点,梁思成对家务完全没有概念。在我看来,她代表了那时候中国的一批女知识分子,有知识有能力,眼界开阔,爱国,经历各种国难家仇仍然坚强不息,自己有能力做事业,同时仍然承担传统女性的角色,全力支持丈夫事业和照顾子女。
MissWW 发表于 2023-12-09 17:24

是的是的说到我心里,眼镜泛酸
e
eragshs
貌似在版上看到的,好像是她有一次说她们林家满门忠烈,所以她不肯逃之类,大为佩服啊!
i
iloveGelato
觉得很多人看多了网上八卦炒作,自以为就是全部,却对林的真实贡献缺乏了解基本了解就能当键盘侠挥斥方遒了。林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和梁一起创建了清华建筑系也是中国建筑领域的开创者,尤其为古建筑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工科学科奠基人可不是随便写写诗浪漫绯闻能成就的,在条件那么艰苦时到处勘测古建筑,能明白古建勘测是什么意思吗?古建筑的每一块砖每一个斗都要如实测出精确数据并绘制出图,梁的腿有残疾,很多时候都是林爬到高处如屋顶去量。战乱年代条件那么艰苦还在不断为营造社保存绘制资料。她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居然有人把林和攀附日伪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相比,辱林了。林代表的是战乱年代国破家亡的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气节,她自己弟弟就当飞行员死于抗战。张自己最后选择放逐海外,就是因为她也明白无论大陆香港还是台湾那个时候都是不能容忍她在日伪时期的做法。
浮云散 发表于 2023-12-09 21:50

你夸林就好了,干嘛还要踩人家张爱玲一脚?张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她谈恋爱的时候根本不关心政治立场,胡兰成只是恰巧是汉奸而已。要照这么说她后来嫁的美国老公赖雅还是美国共产党员左翼作家呢,那能说张爱玲是弃暗投明追求共产主义吗?
芷若魔头
你夸林就好了,干嘛还要踩人家张爱玲一脚?张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她谈恋爱的时候根本不关心政治立场,胡兰成只是恰巧是汉奸而已。要照这么说她后来嫁的美国老公赖雅还是美国共产党员左翼作家呢,那能说张爱玲是弃暗投明追求共产主义吗?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3-12-10 20:40

这个浮云散逮着机会就“讽张”,就像张爱玲害过她,导致她很恨她一样
c
cable
回复 43楼尔尔尔的帖子
1948年,林洙经其父极力撮合得以与程应铨交往,程应铨前往清华大学营建系(后改为建筑系)任教,林洙随同前往北京考大学,经程应铨引荐,拜见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林徽因曾辅导其英语。但林洙并未考取任何一所大学。 1950年代初,在林洙父亲的催促下两人完婚,得到林徽因的资助得以在北京安家。二人结婚时,主婚人是梁思成。 1950年代中,因为程应铨的缘故,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林洙“受照顾”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名系办秘书。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1955年林徽因逝世,林洙未曾悼念。 1958年,程应铨被划为右派,林洙受牵连调职到图书馆当管理员,立即与程应铨离婚,带走两个孩子改姓林,不准程与孩子见面,并对程落井下石。林洙告诉程应铨:两年之内摘去右派帽子,可以复婚。由于林洙工资很低,养两个孩子很艰难。 1962年4月底清华校庆,林洙再次见到梁思成,毛遂自荐要帮助梁思成整理资料,此时梁思成子女均已结婚成家,梁思成独居,林洙经常找借口在梁思成家待至深夜,很快与梁思成发生肉体关系。仅一个多月后林洙与梁思成结婚。林洙嫁梁思成前,系里找程应铨谈话,问两人有无复婚可能,程应铨坚决否认,拒绝与林洙复婚。当时梁思成子女不反对其再婚,但梁的家人、朋友、其他学者、学生等众人皆坚决反对他林洙再婚,认为林洙人品卑鄙低劣,行径无耻。沈从文将林洙离开程应铨和再嫁梁思成统统归结为“本性上的脆弱”,并说“:“林洙就是爱钱。” 张奚若公开对梁思成表示,如果梁思成执意与林洙结婚,便与之绝交,张奚若言出必行,果然从此不与梁思成来往。刘敦桢在梁思成再婚之前给梁思成写了一封信,只有四个字「多此一举」。 1963年,清华图书馆贪污案爆发,林洙涉嫌借着学校图书室进书的过程贪污公款,调查组与梁思成沟通情况后。梁思成表示:“系里对林洙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有很多证据,如果林洙坦白贪污我可以帮林洙赔偿,如果林洙不承认但最终调查结果证明其贪污,那么我跟林洙就完了”。后来清华顾及梁思成面子,宣布中止对林洙调查,结论是:“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林洙一定贪污”。林洙后来单方面声称是她一位同事贪污,她被连累,但始终无法提供这位同事的姓名等一切相关信息,此案至今没有销案。 1968年前夫程应铨被批斗后自杀。 林洙与程应铨的儿子非常顽劣,女儿也非常平庸,梁思成表示无力管教,要求他们响应号召下乡离开梁家
c
claireliu
回复 73楼cable的帖子
这个林洙的爸爸很厉害啊。林洙就是一个普通人,凡夫俗子,和林徽因这种不世出的大家无从比较,也不必过高的要求。
a
autum
主楼梁再冰的一些话好像是在争辩她父亲真爱林,其实这和梁后来也爱林洙不矛盾,甚至在享受了林洙的崇拜和照顾以后更爱林洙,反思了和林徽因的婚姻也是可能的。林的诗不就不太像夫妻情深的样子吗?梁再冰有些骂林洙的话也是过分的,教养并不好。
.Cheers. 发表于 2023-12-09 17:36

谈教养?那个女的配吗?
m
maggiccat
主楼梁再冰的一些话好像是在争辩她父亲真爱林,其实这和梁后来也爱林洙不矛盾,甚至在享受了林洙的崇拜和照顾以后更爱林洙,反思了和林徽因的婚姻也是可能的。林的诗不就不太像夫妻情深的样子吗?梁再冰有些骂林洙的话也是过分的,教养并不好。
.Cheers. 发表于 2023-12-09 17:36

林洙或者站在林洙角度的人,也配谈“教养”?此人不论公德私德,工作还是人缘,对前夫对后夫,对自己孩子对家人,有一样能站得住脚指责别人的?
华人上讨论过林洙其人,别的就先放放,贴一遍林洙的百科:
林洙(1928年—),福建省福州市人,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当时称营建系)秘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员工。知名学者程应铨的前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 生平 1940年代中期,林洙随家人躲避战争搬至昆明,就读于昆明天祥中学,中学老师为移居昆明的历史学家程应镠。抗战胜利后,林洙全家决定返乡,与此同时程应镠之弟,曾任远征军翻译的青年学者程应铨准备返回上海,程应镠遂将其弟介绍给林洙一家,望他们在路上相互照应。林洙之父极为欣赏程应铨。 1948年,林洙经其父极力撮合得以与程应铨交往,程应铨前往清华大学营建系(后改为建筑系)任教,林洙随同前往北京考大学,经程应铨引荐,拜见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林徽因曾辅导其英语。但林洙并未考取任何一所大学。 1950年代初,在林洙父亲的催促下两人完婚,得到林徽因的资助得以在北京安家。二人结婚时,主婚人是梁思成。 1950年代中,因为程应铨的缘故,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林洙“受照顾”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名系办秘书。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1955年林徽因逝世,林洙未曾悼念。 1958年,程应铨被划为右派,林洙受牵连调职到图书馆当管理员,立即与程应铨离婚,带走两个孩子改姓林,不准程与孩子见面,并对程落井下石。林洙告诉程应铨:两年之内摘去右派帽子,可以复婚。由于林洙工资很低,养两个孩子很艰难。 1962年4月底清华校庆,林洙再次见到梁思成,毛遂自荐要帮助梁思成整理资料,此时梁思成子女均已结婚成家,梁思成独居,林洙经常找借口在梁思成家待至深夜,很快与梁思成发生肉体关系。仅一个多月后林洙与梁思成结婚。林洙嫁梁思成前,系里找程应铨谈话,问两人有无复婚可能,程应铨坚决否认,拒绝与林洙复婚。当时梁思成子女不反对其再婚,但梁的家人、朋友、其他学者、学生等众人皆坚决反对他林洙再婚,认为林洙人品卑鄙低劣,行径无耻。沈从文将林洙离开程应铨和再嫁梁思成统统归结为“本性上的脆弱”,并说“:“林洙就是爱钱。” 张奚若公开对梁思成表示,如果梁思成执意与林洙结婚,便与之绝交,张奚若言出必行,果然从此不与梁思成来往。刘敦桢在梁思成再婚之前给梁思成写了一封信,只有四个字“多此一举”。 1963年,清华图书馆贪污案爆发,林洙涉嫌借着学校图书室进书的过程贪污公款,调查组与梁思成沟通情况后。梁思成表示:“系里对林洙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有很多证据,如果林洙坦白贪污我可以帮林洙赔偿,如果林洙不承认但最终调查结果证明其贪污,那么我跟林洙就完了”。后来清华顾及梁思成面子,宣布中止对林洙调查,结论是:“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林洙一定贪污”。林洙后来单方面声称是她一位同事贪污,她被连累,但始终无法提供这位同事的姓名等一切相关信息,此案至今没有销案。 1968年前夫程应铨被批斗后自杀。 林洙与程应铨的儿子非常顽劣,女儿也非常平庸,梁思成表示无力管教,要求他们响应号召下乡离开梁家。 1972年梁思成去世后林洙拿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日记手稿等重要文献,用梁思成的存款将其子女办回城,儿子成为机关领导的司机,女儿成为梁思成纪念馆的工作人员。1987年,梁思成林徽因因为对国家古建筑保护的功绩,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当时的奖金3万多元,被林洙拿走。 林洙在此后多年发表一系列极具争议的关于已经去世的林徽因和林洙前夫程应铨的负面言论,以及她与梁思成“爱情”的种种前后矛盾的文章和言论,被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子女,程应铨的家人朋友,以及梁思成的家人朋友学生予以驳斥。2012年5月,梁启超送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营造法式》被林洙拍卖,这部古代建筑界的天书,成交价218.5万元。营造学社汇刊,封面梁思成亲笔写下"林徽因珍藏,恕不外借",也被林洙高价卖出。 林洙著有《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M
MissWW
我有个老教授,写过自己父母的传记。和梁林的经历差不多,早年都在美国留学,学成工作几年,带着孩子回国了,成为某个行业的泰斗。母亲也是才华横溢,有自己的成就,和林徽因一样,很多精力放在支持丈夫和养育儿女,也是得了重病年纪不大先走了,非常坚强的女性即使重病也不麻烦别人。后来丈夫再娶。丈夫同样在文革被批。三个子女都挺有成就的,但两个都出国定居了。只不过他们不是诗人没有被后人八卦而已。
e
echomom
林徽因,别的不说,就凭她一个女子跟着梁思成做野外考察,当时的年代,条件那么艰苦,就很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