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金剛經》法句探索 10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3年12月9日 2点47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a
appletea2345
一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德山大師的「點心」 唐朝德山大師通達諸經,尤精《金剛經》。因俗姓周,故有「周金剛」之譽。德山大師不認同禪宗所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決定親往糾正。 途中頗感飢餓,恰遇一位賣燒餅的老婆婆。老婆婆得知德山大師專精《金剛經》,就提出一個考題,如果大師答得出,就以燒餅供養大師;如果大師答不出,就請大師立刻離開。 題目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 德山大師聽此一問,選擇無語離去,此後再不敢自詡精通《金剛經》。放下傲慢心之後,大師至誠參謁龍潭祖師,從此勇猛精進,終於大徹大悟。
老婆婆問得當機,因為《金剛經》的智慧不在會讀、會說,而在於用之生活。 德山大師的無語不是不懂,而是真明白。先前讀的、說的、寫的原來只是皮毛,真正的功夫就在平常啊! 老婆婆問得是什麼?德山大師悟得是什麼?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動念即乖」。 凡事有因有果,絕非偶然,所以任憑修行再怎麼高,若有一絲絲雜念,就不對了,也不好了,因為心就不清淨了。心有染污,焉能見道!更別說行道、悟道了。 ◎ 斷惡修善 → 心寬念純 《華嚴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修行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會喜歡、會討厭、會開心、會傷心,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答案,可知好惡悲喜非由外來,而是自找的。如果能放下所有的妄想、執著,就能恢復本具的智慧德相,這也是「眾生皆是未來佛」的真義。 多數大眾無數世以來受到了太多的染汙,要想一念盡掃塵垢並非易事。如能時時精進,漸漸提升,已是難能可貴! 唐代詩人白居易請益鳥巢禪師:「佛法大義為何?」 鳥巢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簡單來說,「斷惡修善」就是去除染汙的基本功,要想成就一定由此開始。 何謂「惡」?只為自己即是惡。 何謂「善」?廣利眾生即是善。 如何「斷惡」?斷絕一切惡事,乃至不生絲毫惡念。 如何「修善」?幫助一切眾生,終至行善而不自矜。 「斷惡修善」就是「所行皆利益大眾,所存無善惡分別」。 佛菩薩如何斷惡修善? 為眾生降伏邪魔,現忿怒相,無忿怒心。 為眾生拔苦與樂,現慈悲身,無我慢心。 斷惡修善,念念眾生,千江有水千江月,哪裡需要哪裡去。 隨緣圓滿,無掛無礙,心寬因為能放下,念純乃生大智慧。 ◎ 三心不可得 → 應無所住 過去:緣已滅,心既止。 現在:緣方起,心難停。 未來:緣未遇,心不生。 聚也因緣,散也因緣。 如何可得?執著何用? 「三心」無非「妄念」,「不可得」就是「放下」,「放下妄念」即是道! 放下、放下,愈說愈放不下,一切平常,就放下了。 平常、平常,如何平如何常?該做就做,其餘隨緣。 這就是「應無所住」,也是聖嚴法師開示:「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老婆婆問得當機,因為《金剛經》的智慧不在會讀、會說,而在於用之生活。 德山大師的無語不是不懂,而是真明白。先前讀的、說的、寫的原來只是皮毛,真正的功夫就在平常啊! 老婆婆問得是什麼?德山大師悟得是什麼?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動念即乖」。 凡事有因有果,絕非偶然,所以任憑修行再怎麼高,若有一絲絲雜念,就不對了,也不好了,因為心就不清淨了。心有染污,焉能見道!更別說行道、悟道了。 ◎ 斷惡修善 → 心寬念純 《華嚴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修行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會喜歡、會討厭、會開心、會傷心,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答案,可知好惡悲喜非由外來,而是自找的。如果能放下所有的妄想、執著,就能恢復本具的智慧德相,這也是「眾生皆是未來佛」的真義。 多數大眾無數世以來受到了太多的染汙,要想一念盡掃塵垢並非易事。如能時時精進,漸漸提升,已是難能可貴! 唐代詩人白居易請益鳥巢禪師:「佛法大義為何?」 鳥巢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簡單來說,「斷惡修善」就是去除染汙的基本功,要想成就一定由此開始。 何謂「惡」?只為自己即是惡。 何謂「善」?廣利眾生即是善。 如何「斷惡」?斷絕一切惡事,乃至不生絲毫惡念。 如何「修善」?幫助一切眾生,終至行善而不自矜。 「斷惡修善」就是「所行皆利益大眾,所存無善惡分別」。 佛菩薩如何斷惡修善? 為眾生降伏邪魔,現忿怒相,無忿怒心。 為眾生拔苦與樂,現慈悲身,無我慢心。 斷惡修善,念念眾生,千江有水千江月,哪裡需要哪裡去。 隨緣圓滿,無掛無礙,心寬因為能放下,念純乃生大智慧。 ◎ 三心不可得 → 應無所住 過去:緣已滅,心既止。 現在:緣方起,心難停。 未來:緣未遇,心不生。 聚也因緣,散也因緣。 如何可得?執著何用? 「三心」無非「妄念」,「不可得」就是「放下」,「放下妄念」即是道! 放下、放下,愈說愈放不下,一切平常,就放下了。 平常、平常,如何平如何常?該做就做,其餘隨緣。 這就是「應無所住」,也是聖嚴法師開示:「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