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idn't know it was for kids like me. I thought kids like me would never get it". 我说“ kids like you?" 他说this is for good kids who listen. Now I am a good kid. Can you believe it? 艾玛我好端端看了这个也差点哭了。 邻居家小孩也是轻微ADHD,明显的没有什么同理心,非常容易钻进自己的死胡同。他家爹妈真的是用了1000%的耐心教导,非常佩服。我娃非常喜欢跟他家的娃玩,虽然经常不欢而散。。第二天又好的像兄弟。
“I didn't know it was for kids like me. I thought kids like me would never get it". 我说“ kids like you?" 他说this is for good kids who listen. Now I am a good kid. Can you believe it? 艾玛我好端端看了这个也差点哭了。 邻居家小孩也是轻微ADHD,明显的没有什么同理心,非常容易钻进自己的死胡同。他家爹妈真的是用了1000%的耐心教导,非常佩服。我娃非常喜欢跟他家的娃玩,虽然经常不欢而散。。第二天又好的像兄弟。 rebeccaxuyi 发表于 2023-11-14 18:42
儿子刚刚满9岁了。 7岁确诊为ADHD,和曾被疑似ASD(有诊断认为他在ASD谱系上刚刚过可以被诊断为ASD的门槛:另一个医生认为他在谱系中处于临界点上,但她觉得属于还差一点到诊断为ASD)。曾经的小朋友是在学校有专人老师贴身看管,天天带条子回家,被多个夏令营劝退,经常打人没有朋友,1年级上学期末评测阅读below K, 26个字母也认不全,数数还不能数到20。现在作为三年级小学生的儿子,是个蓬勃发展,开心活泼的自立小孩。每天自己装书包,上下学。还会做简单的食品。非常喜欢数学,每天自学BA。上的是公立双语immersion school,三年级第一个9 weeks 结束测试,英语和外语都首次达到了level 5。朋友也渐渐多起来,每周跟固定两个小朋友一定会约playdate,还有一些不固定的小朋友的playdates和生日会。 关键是我现在感觉无事一身轻。除了早晨叫他起床稍微有点费劲,其他感觉都没有什么费劲的什么事儿了。虽然按照版上很多父母的标准,这孩子远不能达到优秀的标准;但在我看来,我对现状是一百个满意和欣喜,对孩子充满了接纳和欣赏。我自己也从崩溃的边缘得以解脱,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去。所以我也想把这两三年间的摸索总结分享,提供一些思路给同样困境中的父母,也是一种自我储备,为以后遇到新的情况提供一个库存。 首先要声明的是分享不易,写着么多东西真的是很费劲儿,不喜欢的就绕道别看。第二是ADHD这个事情真的是非常复杂,在加上大家的认知真的是非常不同,每个人选择的陪伴道路也会非常不同。我尊重每个父母的选择,也不要指责我的任何选择。我选的道路是结合我自己认知,我家庭的情况,我孩子的状况的选择。我只提供一种思路,贡献一个数据点。 1)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ADHD? 知道小孩有没有ADHD,有且只有一种方法:医生诊断,并且是多个,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儿童心理医生)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每一个字都是干货,是我和其他认识的家长的经验和教训组成的。包含的意思是不要自己诊断,不要问朋友网友,不是只找一个医生,不是随便找个一般医生,不是做诸如“是不是多动症”“是不是自闭症”之类的单项目检查,而是找起码两个以上,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ests 做全面检查。 诊断之前我们是一头雾水的,根本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考虑去做诊断的时候又恰逢疫情,根本不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医生,做什么样的检查。走了很多弯路。我们先找了儿医,儿医给推荐了一个clinic看他是不是有统感的问题。自己又找了一个儿童心理医生,结果她是看孩子创伤性恢复的,她也发现我们来错地方了,评估以后推荐我们去看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现在回头看,路径完全走错了。一开始就应该找两个以上pediatric psychologist, 他们是全面诊断儿童一系列心理问题,学习障碍的真正专业人士。虽然有一些儿医也可以做诊断,pediatric psychologist属于是深耕这一块的。为什么要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而不是去做ADHD evaluation呢?因为除非家长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根本就无法在一系列心理问题中准确的找出该做什么单项检查(自闭,多动,焦虑, 儿童抑郁,阿斯伯格等等)。并且80%的ADHD儿童都有其他伴生问题,所以必须全面检查。 还有一个经验就是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都是排队很久的。排上诊断至少小半年。所以最好你在犹豫要不要去看医生的时候,就挂上2个医生的号。如果临近诊断的时候孩子情况好了,不需要去了,一个电话取消就好。排队的人太多一分钟之内你这个位子就会被下一个人顶上了。如果不先排队,等了半年发现情况更糟了,才想起去挂号又得等半年。而且同时就排两个医生的。因为不管医生的诊断是什么,家长都会想有一个second opion,等你看了第一个医生想起要second opion了,又得挂号等半年。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全面评估的第三个原因,你一项一项查下去,查出一项不符合,又约下一项,一项等半年,查完得多久? 评估分为几个大部分:1)首先医生会给家长和孩子的老师发网上问卷,老师和家长分别在网上作答 2)医生会和家长面谈,详细询问各种情况 3)医生会和孩子1对1 评估,会通过观察,做测试(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执行功能测验、感觉统合测评等等),玩游戏来评估孩子 4)大部分医生会做QBtest。 整个评估会分成几天进行。 2)什么是ADHD? 我非常非常非常推荐不管家长选择什么道路陪伴ADHD孩子,都一定要看一看Dr. Russell Berkley的这个关于ADHD的讲座录像。对我真是醍醐灌顶。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多动症,症状,危害,对策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hbAK1pdPM&list=PLzBixSjmbc8eFl6UX5_wWGP8i0mAs-cvY 虽然说出来比较伤感情,但是华人社区对于ADHD的认知真的是非常非常低。不光是接受度低,而且真的是误解偏见重重。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之中,华人父母真的是很难帮助到自己孩子。所以适当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屏蔽掉华人社区一些对于ADHD的说法和理解。更需要自己去广泛的了解研究ADHD的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了解多了,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找到适合自己的家的道路。我把我们这边图书馆里,barnes nobles 能买到的ADHD书全都读完了。别人介绍的书我也看过很多。还有很多育儿的,脑科学的,家庭关系的,自闭症的。也在逐步的打击中完全放弃了跟华人朋友谈论孩子有多动症的想法。根本就理解不了。如果我起我孩子有多动症,有人会说都是现在乱诊断的,有人会说我们小时候没有多动症这回事,有人会给我育儿建议不要惯孩子。 我本来想写一下对于多动症我现在的理解,但是实在是太复杂了。需要的可以先看看上面的youtube。总之ADHD多动症这个名字就非常误导。其实主要问题不是多动,也不是注意力,而是执行功能的缺失,大脑不能通过暂停,处理信息,自我调控情绪,自我激励来完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注意力缺失,多动,都只是执行功能缺失的一个表现。大脑在完成自我控制的各个步骤都有障碍。 多动动是小,ADHD的最大危害是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对家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很多童年没有被诊断过的孩子在青少年时被诊断多动症的原因是因为抑郁,焦虑症等被发现其实有多动症。因为长时间因为多动症无法自我实现,长期被否定,自我否定,最终产生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 我跟一个孩子已经读高中的妈妈请教作为ADHD家长的经验,她说虽然她家一直都鼓励支持他的孩子,从来都没有在他的学业问题上为难他(他家也不是华人,压根就是躺平),有一天四年级的小朋友哭着从学校回来,一直哭,并说他已经非常努力了,可以就是无法focus. 一直哭着问她"what's wrong with me mommy? what's wrong with me mommy". 我家小朋友学校体育课有一个“金靴奖”,每节体育课结束的时候发给守纪律的小朋友, 下一节体育课又带回去发给另外一个小朋友。这事儿我根本就没听儿子提过,他从来就没得过。后来他ADHD被控制住之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就把金靴奖拿回来了。他把奖杯从书包里拿出来,给我看,然后说了一句话我当场泪崩了。他难以置信的说“I didn't know it was for kids like me. I thought kids like me would never get it". 我说“ kids like you?" 他说this is for good kids who listen. Now I am a good kid. Can you believe it? 除了对自我认知的影响,50-70%的ADHD小朋友在二年级的时候是没有朋友的,青少年时期ADHD少年的车祸率是非ADHD的8倍,teen pregnancy是10倍... 不断对于自己的生活有重大影响,ADHD小朋友妈妈的抑郁症比例是非ADHD孩子妈妈的好几倍,10岁前ADHD小朋友父母离婚的比例是非ADHD的两倍。 先写到这里。明天接着写 3)在美国,要不要让学校知道自己孩子有多动症。会不会被贴标签 4)养育ADHD孩子的基本思路 a. 要以组建,带领一个团队的方式 be an executive parent b. 放下执念和接受 c. 先救自己 d. 改变解决注意力缺失的角度 5) 我家选择的道路: 6)做好孩子贴身社交辅导 7) 推荐阅读 “Taking Charge of ADHD - The complete authoritative guide for parents" by Russell Berkley PhD "The Conscious Parent's Guide to ADHD" by Rebecca Branstetter, PhD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by Dr. Thomas Gordon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Families" by Stephen R. Covey calmlemon 发表于 2023-11-14 18:33
儿子刚刚满9岁了。 7岁确诊为ADHD,和曾被疑似ASD(有诊断认为他在ASD谱系上刚刚过可以被诊断为ASD的门槛:另一个医生认为他在谱系中处于临界点上,但她觉得属于还差一点到诊断为ASD)。曾经的小朋友是在学校有专人老师贴身看管,天天带条子回家,被多个夏令营劝退,经常打人没有朋友,1年级上学期末评测阅读below K, 26个字母也认不全,数数还不能数到20。现在作为三年级小学生的儿子,是个蓬勃发展,开心活泼的自立小孩。每天自己装书包,上下学。还会做简单的食品。非常喜欢数学,每天自学BA。上的是公立双语immersion school,三年级第一个9 weeks 结束测试,英语和外语都首次达到了level 5。朋友也渐渐多起来,每周跟固定两个小朋友一定会约playdate,还有一些不固定的小朋友的playdates和生日会。 关键是我现在感觉无事一身轻。除了早晨叫他起床稍微有点费劲,其他感觉都没有什么费劲的什么事儿了。虽然按照版上很多父母的标准,这孩子远不能达到优秀的标准;但在我看来,我对现状是一百个满意和欣喜,对孩子充满了接纳和欣赏。我自己也从崩溃的边缘得以解脱,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去。所以我也想把这两三年间的摸索总结分享,提供一些思路给同样困境中的父母,也是一种自我储备,为以后遇到新的情况提供一个库存。 首先要声明的是分享不易,写着么多东西真的是很费劲儿,不喜欢的就绕道别看。第二是ADHD这个事情真的是非常复杂,在加上大家的认知真的是非常不同,每个人选择的陪伴道路也会非常不同。我尊重每个父母的选择,也不要指责我的任何选择。我选的道路是结合我自己认知,我家庭的情况,我孩子的状况的选择。我只提供一种思路,贡献一个数据点。 1)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ADHD (也同样适用于自闭症,阿斯伯格等一些列儿童认知障碍,精神情绪障碍) 知道小孩有没有ADHD,有且只有一种方法:医生诊断,并且是多个,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儿童心理医生)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每一个字都是干货,是我和其他认识的家长的经验和教训组成的。包含的意思是不要自己诊断,不要问朋友网友,不是只找一个医生,不是随便找个一般医生,不是做诸如“是不是多动症”“是不是自闭症”之类的单项目检查,而是找起码两个以上,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ests 做全面检查。 诊断之前我们是一头雾水的,根本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考虑去做诊断的时候又恰逢疫情,根本不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医生,做什么样的检查。走了很多弯路。我们先找了儿医,儿医给推荐了一个clinic看他是不是有统感的问题。自己又找了一个儿童心理医生,结果她是看孩子创伤性恢复的,她也发现我们来错地方了,评估以后推荐我们去看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现在回头看,路径完全走错了。一开始就应该找两个以上pediatric psychologist, 他们是全面诊断儿童一系列心理问题,学习障碍的真正专业人士。虽然有一些儿医也可以做诊断,pediatric psychologist属于是深耕这一块的。为什么要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而不是去做ADHD evaluation呢?因为除非家长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根本就无法在一系列心理问题中准确的找出该做什么单项检查(自闭,多动,焦虑, 儿童抑郁,阿斯伯格等等)。并且80%的ADHD儿童都有其他伴生问题,所以必须全面检查。 还有一个经验就是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都是排队很久的。排上诊断至少小半年。所以最好你在犹豫要不要去看医生的时候,就挂上2个医生的号。如果临近诊断的时候孩子情况好了,不需要去了,一个电话取消就好。排队的人太多一分钟之内你这个位子就会被下一个人顶上了。如果不先排队,等了半年发现情况更糟了,才想起去挂号又得等半年。而且同时就排两个医生的。因为不管医生的诊断是什么,家长都会想有一个second opion,等你看了第一个医生想起要second opion了,又得挂号等半年。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全面评估的第三个原因,你一项一项查下去,查出一项不符合,又约下一项,一项等半年,查完得多久? 评估分为几个大部分:1)首先医生会给家长和孩子的老师发网上问卷,老师和家长分别在网上作答 2)医生会和家长面谈,详细询问各种情况 3)医生会和孩子1对1 评估,会通过观察,做测试(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执行功能测验、感觉统合测评等等),玩游戏来评估孩子 4)大部分医生会做QBtest。 整个评估会分成几天进行。 2)什么是ADHD? 我非常非常非常推荐不管家长选择什么道路陪伴ADHD孩子,都一定要看一看Dr. Russell Berkley的这个关于ADHD的讲座录像。对我真是醍醐灌顶。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多动症,症状,危害,对策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hbAK1pdPM&list=PLzBixSjmbc8eFl6UX5_wWGP8i0mAs-cvY (谢谢39楼回复提供的连续的视频链接:https://youtu.be/YSfCdBBqNXY?si=5JidgNMpO3_zV7Qn。全长2小时50分钟) 虽然说出来比较伤感情,但是华人社区对于ADHD的认知真的是非常非常低。不光是接受度低,而且真的是误解偏见重重。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之中,华人父母真的是很难帮助到自己孩子。所以适当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屏蔽掉华人社区一些对于ADHD的说法和理解。更需要自己去广泛的了解研究ADHD的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了解多了,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找到适合自己的家的道路。我把我们这边图书馆里,barnes nobles 能买到的ADHD书全都读完了。别人介绍的书我也看过很多。还有很多育儿的,脑科学的,家庭关系的,自闭症的。也在逐步的打击中完全放弃了跟华人朋友谈论孩子有多动症的想法。根本就理解不了。如果我起我孩子有多动症,有人会说都是现在乱诊断的,有人会说我们小时候没有多动症这回事,有人会给我育儿建议不要惯孩子。 我本来想写一下对于多动症我现在的理解,但是实在是太复杂了。需要的可以先看看上面的youtube。总之ADHD多动症这个名字就非常误导。其实主要问题不是多动,也不是注意力,而是执行功能的缺失,大脑不能通过暂停,处理信息,自我调控情绪,自我激励来完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注意力缺失,多动,都只是执行功能缺失的一个表现。大脑在完成自我控制的各个步骤都有障碍。 多动动是小事,ADHD的最大危害是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对家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很多童年没有被诊断过的孩子在青少年时被诊断多动症的原因是因为抑郁症,焦虑症,自杀倾向等原因就医,被发现其实根源是多动症。长时期因为多动症无法自我实现,长期被否定,自我否定,最终产生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 我跟一个孩子已经读高中的妈妈请教作为ADHD家长的经验,她说虽然她家一直都鼓励支持他的孩子,从来都没有在他的学业问题上为难他(他家也不是华人,压根就是躺平),有一天四年级的小朋友哭着从学校回来,一直哭,并说他已经非常努力了,可以就是无法focus. 一直哭着问她"what''''''''s wrong with me mommy? what''''''''s wrong with me mommy". 我家小朋友学校体育课有一个“金靴奖”,每节体育课结束的时候发给守纪律的小朋友, 下一节体育课又带回去发给另外一个小朋友。这事儿我根本就没听儿子提过,他从来就没得过。后来他ADHD被控制住之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就把金靴奖拿回来了。他把奖杯从书包里拿出来,给我看,然后说了一句话我当场泪崩了。他难以置信的说“I didn''''''''t know it was for kids like me. I thought kids like me would never get it". 我说“ kids like you?" 他说this is for good kids who listen. Now I am a good kid. Can you believe it? 可想而之长期以往,对孩子自身心理造成的压力和限制。更不要说如果家长不了解ADHD,或者不承认ADHD或者其他学习障碍,错把孩子的“不能”当成“不想”,对孩子长期批评否定可能产生的后果。 除了对自我认知的影响,50-70%的ADHD小朋友在二年级的时候是没有朋友的,青少年时期ADHD少年的车祸率是非ADHD的8倍,teen pregnancy是10倍... 不但对于自己的生活有重大影响,ADHD小朋友妈妈的抑郁症比例是非ADHD孩子妈妈的好几倍,10岁前ADHD小朋友父母离婚的比例是非ADHD的两倍。 3)在美国,要不要让学校知道自己孩子有多动症。会不会被贴标签 我知道这是一个困扰ADHD家长,特别是华人家长的一个问题。会不会让孩子贴上标签,被区别对待,甚至有传言会把有学习障碍的小朋友分到专门的班,失去在正常班上课的资格。我先要声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我的结论是基于公立学校,三年级及以下的经验得出的结论。 我的观点是低龄家长应该毫不犹豫的,毫无顾虑的,越早越好的,强烈要求学校给孩子做评估。如果学区给孩子确诊,毫不犹豫的要求学校上IEP。至于三年级以后,我还没经历过,所以不好说。主要的顾虑是同班同学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些事情了,可能最好的办法是仍然要求学区评估,如果确诊采取什么方法在综合考虑。如果孩子情况很严重,没有方案同班同学也早就注意到孩子的“另类”,那么就不用考虑方案会暴露孩子有ADHD。如果孩子情况不是很外露,通过一些隐性方案(比如调座位,多关注,多跟家长定期沟通)等到必要的帮助。同时在校外进行评估,考虑医疗方面的其他措施。 我先说一下公立学校的大概流程。首先家长给学校提出要求因为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等,要求学区给学生做全面精神状态评估。然后学区会安排评估。评估会分几天,每天见不同的人完成观察和测试。学区的心理医生也会给老师和家长发问卷,也会去教室观察。然后作出评估,是否确诊,是否需要制定方案来帮助学生。这个方案叫做IEP(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 个人定制教学计划)。如果确诊需要IEP,学校会跟家长开会,逐条讨论IEP里的每一个方案。然后每年一个会跟家长开ARD meeting (Admission, Review and Dismissal Meeting), 讨论上一年制定的各种目标有没有达到,方案里的每一项是保留,还是替换,取消,有没有新的方案加进来。 方案可能有几十条。举几个例子,比如把学生安排到最靠近老师,增加老师查看的频率,比如派陪护老师一起上课,比如给学生提供社交技能课,语音纠正课,写字训练课,比如提供降噪耳机,能坐在上面动来动去的坐垫,绷在课桌腿上的粗橡皮筋(有这些东西学生更可能坐下听课,而不是满教室乱跑。各种事无巨细,只有想不到。我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对每一条建议都有法律保护的,绝对的否定权。比如如果家长觉得让孩子去上social skills 辅导课会耽误孩子上课,那么就可以一票否决这条建议。学校可以劝说,但你不干,学校就不能执行。 我认为这个学校的评估绝对不能代替我在上面说到的找多个,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儿童心理医生)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学区的评估是作为接受公立学校系统IEP服务的entry point。目的是在学校系统得到帮助。在外面做的评估是为医疗目的,得到可信的医疗断定。以前也有妈妈问我是先做学校的还是先做外面的,我觉得是同时约!或者先约外面,有问题再找学区。千万不要等到学区做完了,才想起去约外面的!!因为从向学区提出申请到出评估结果就要小半年。等学区出结果在约外面,又要小半年,这么一折腾一学年都结束了。 另外我要说一个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的事情,就是在很多州学区是不能诊断ADHD的。是不是懵了。学区不能诊断ADHD还找学区折腾个啥。我的观点是如果孩子有严重的行为问题,学区具体诊断个什么完全没有关系,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比如我儿子学区就诊断的是ASD自闭症,我当时把几十页的诊断书读了N多遍,为啥结论是自闭症呀,自闭症只能解释部分行为呀,怎么读怎么像多动症呀(其实在这个时候读了学区的评估报告,我才明白过来我儿子好像有多动症)。问了N多人,最后问到一个退休的特教老师,她说你们学区不能诊断ADHD吧,好像现在把ADHD也归类到ASD谱系里了,说是什么问题不重要,在学校得到关注,得到理解,得到帮助才是重要的。 我这里贴两张图,是去年2022年和今年2023年的ARD meeting,大家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公立小学对ADHD儿童的重视(当然我相信并不是所有公立小学都有这样的条件,我们的小学是一个较为富裕的suburb 非华人区9分小学)。每次开会都一个多小时,每一条每一条的讨论方案,解释问题,决定是否执行,如何执行。
我家收到的服务 2500补助 进GT班的经历 校长帮我们做的学习决定 4) 我家选择的道路: 5)养育ADHD孩子的基本思路 a. 要以组建,带领一个团队的方式 be an executive parent b. 放下执念和接受 c. 先救自己 d. 改变解决注意力缺失的角度 6)做好孩子贴身社交辅导 7) 推荐阅读 “Taking Charge of ADHD - The complete authoritative guide for parents" by Russell Berkley PhD "The Conscious Parent''''''''s Guide to ADHD" by Rebecca Branstetter, PhD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by Dr. Thomas Gordon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Families" by Stephen R. Covey calmlemon 发表于 2023-11-14 18:33
“I didn't know it was for kids like me. I thought kids like me would never get it". 我说“ kids like you?" 他说this is for good kids who listen. Now I am a good kid. Can you believe it? 艾玛我好端端看了这个也差点哭了。 邻居家小孩也是轻微ADHD,明显的没有什么同理心,非常容易钻进自己的死胡同。他家爹妈真的是用了1000%的耐心教导,非常佩服。我娃非常喜欢跟他家的娃玩,虽然经常不欢而散。。第二天又好的像兄弟。 rebeccaxuyi 发表于 2023-11-14 18:42
楼主分享的好!好的学区公立学校,三岁就可以帮助确诊,开始及早干预。 ASD, ADHD等等问题,越早干预效果越好,这是有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的。政府和学区投入资源,给与干预,对孩子有长久的帮助。早发现早干预,三年级以前是个分水岭。治疗干预的有效果,四年级之后,孩子理解了自己的障碍在哪里,自己也会主动克服,养成好的习惯。 千万不要讳疾忌医,问题如果存在,就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不会随便Grow out of it, 家长不要当鸵鸟!
谢谢分享,看到你孩子说“I didn't know it was for kids like me. I thought kids like me would never get it". 我说“ kids like you?" 他说this is for good kids who listen. Now I am a good kid. Can you believe it?” 我也泪崩了
儿子刚刚满9岁了。 7岁确诊为ADHD,和曾被疑似ASD(有诊断认为他在ASD谱系上刚刚过可以被诊断为ASD的门槛:另一个医生认为他在谱系中处于临界点上,但她觉得属于还差一点到诊断为ASD)。曾经的小朋友是在学校有专人老师贴身看管,天天带条子回家,被多个夏令营劝退,经常打人没有朋友,1年级上学期末评测阅读below K, 26个字母也认不全,数数还不能数到20。现在作为三年级小学生的儿子,是个蓬勃发展,开心活泼的自立小孩。每天自己装书包,上下学。还会做简单的食品。非常喜欢数学,每天自学BA。上的是公立双语immersion school,三年级第一个9 weeks 结束测试,英语和外语都首次达到了level 5。朋友也渐渐多起来,每周跟固定两个小朋友一定会约playdate,还有一些不固定的小朋友的playdates和生日会。 关键是我现在感觉无事一身轻。除了早晨叫他起床稍微有点费劲,其他感觉都没有什么费劲的什么事儿了。虽然按照版上很多父母的标准,这孩子远不能达到优秀的标准;但在我看来,我对现状是一百个满意和欣喜,对孩子充满了接纳和欣赏。我自己也从崩溃的边缘得以解脱,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去。所以我也想把这两三年间的摸索总结分享,提供一些思路给同样困境中的父母,也是一种自我储备,为以后遇到新的情况提供一个库存。 首先要声明的是分享不易,写着么多东西真的是很费劲儿,不喜欢的就绕道别看。第二是ADHD这个事情真的是非常复杂,在加上大家的认知真的是非常不同,每个人选择的陪伴道路也会非常不同。我尊重每个父母的选择,也不要指责我的任何选择。我选的道路是结合我自己认知,我家庭的情况,我孩子的状况的选择。我只提供一种思路,贡献一个数据点。 1)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ADHD (也同样适用于自闭症,阿斯伯格等一些列儿童认知障碍,精神情绪障碍) 知道小孩有没有ADHD,有且只有一种方法:医生诊断,并且是多个,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儿童心理医生)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每一个字都是干货,是我和其他认识的家长的经验和教训组成的。包含的意思是不要自己诊断,不要问朋友网友,不是只找一个医生,不是随便找个一般医生,不是做诸如“是不是多动症”“是不是自闭症”之类的单项目检查,而是找起码两个以上,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ests 做全面检查。 诊断之前我们是一头雾水的,根本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考虑去做诊断的时候又恰逢疫情,根本不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医生,做什么样的检查。走了很多弯路。我们先找了儿医,儿医给推荐了一个clinic看他是不是有统感的问题。自己又找了一个儿童心理医生,结果她是看孩子创伤性恢复的,她也发现我们来错地方了,评估以后推荐我们去看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现在回头看,路径完全走错了。一开始就应该找两个以上pediatric psychologist, 他们是全面诊断儿童一系列心理问题,学习障碍的真正专业人士。虽然有一些儿医也可以做诊断,pediatric psychologist属于是深耕这一块的。为什么要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而不是去做ADHD evaluation呢?因为除非家长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根本就无法在一系列心理问题中准确的找出该做什么单项检查(自闭,多动,焦虑, 儿童抑郁,阿斯伯格等等)。并且80%的ADHD儿童都有其他伴生问题,所以必须全面检查。 还有一个经验就是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都是排队很久的。排上诊断至少小半年。所以最好你在犹豫要不要去看医生的时候,就挂上2个医生的号。如果临近诊断的时候孩子情况好了,不需要去了,一个电话取消就好。排队的人太多一分钟之内你这个位子就会被下一个人顶上了。如果不先排队,等了半年发现情况更糟了,才想起去挂号又得等半年。而且同时就排两个医生的。因为不管医生的诊断是什么,家长都会想有一个second opion,等你看了第一个医生想起要second opion了,又得挂号等半年。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全面评估的第三个原因,你一项一项查下去,查出一项不符合,又约下一项,一项等半年,查完得多久? 评估分为几个大部分:1)首先医生会给家长和孩子的老师发网上问卷,老师和家长分别在网上作答 2)医生会和家长面谈,详细询问各种情况 3)医生会和孩子1对1 评估,会通过观察,做测试(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执行功能测验、感觉统合测评等等),玩游戏来评估孩子 4)大部分医生会做QBtest。 整个评估会分成几天进行。 2)什么是ADHD? 我非常非常非常推荐不管家长选择什么道路陪伴ADHD孩子,都一定要看一看Dr. Russell Berkley的这个关于ADHD的讲座录像。对我真是醍醐灌顶。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多动症,症状,危害,对策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hbAK1pdPM&list=PLzBixSjmbc8eFl6UX5_wWGP8i0mAs-cvY (谢谢39楼回复提供的连续的视频链接:https://youtu.be/YSfCdBBqNXY?si=5JidgNMpO3_zV7Qn。全长2小时50分钟) 虽然说出来比较伤感情,但是华人社区对于ADHD的认知真的是非常非常低。不光是接受度低,而且真的是误解偏见重重。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之中,华人父母真的是很难帮助到自己孩子。所以适当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屏蔽掉华人社区一些对于ADHD的说法和理解。更需要自己去广泛的了解研究ADHD的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了解多了,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找到适合自己的家的道路。我把我们这边图书馆里,barnes nobles 能买到的ADHD书全都读完了。别人介绍的书我也看过很多。还有很多育儿的,脑科学的,家庭关系的,自闭症的。也在逐步的打击中完全放弃了跟华人朋友谈论孩子有多动症的想法。根本就理解不了。如果我起我孩子有多动症,有人会说都是现在乱诊断的,有人会说我们小时候没有多动症这回事,有人会给我育儿建议不要惯孩子。 我本来想写一下对于多动症我现在的理解,但是实在是太复杂了。需要的可以先看看上面的youtube。总之ADHD多动症这个名字就非常误导。其实主要问题不是多动,也不是注意力,而是执行功能的缺失,大脑不能通过暂停,处理信息,自我调控情绪,自我激励来完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注意力缺失,多动,都只是执行功能缺失的一个表现。大脑在完成自我控制的各个步骤都有障碍。 多动动是小事,ADHD的最大危害是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对家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很多童年没有被诊断过的孩子在青少年时被诊断多动症的原因是因为抑郁症,焦虑症,自杀倾向等原因就医,被发现其实根源是多动症。长时期因为多动症无法自我实现,长期被否定,自我否定,最终产生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 我跟一个孩子已经读高中的妈妈请教作为ADHD家长的经验,她说虽然她家一直都鼓励支持他的孩子,从来都没有在他的学业问题上为难他(他家也不是华人,压根就是躺平),有一天四年级的小朋友哭着从学校回来,一直哭,并说他已经非常努力了,可以就是无法focus. 一直哭着问她"what''''''''s wrong with me mommy? what''''''''s wrong with me mommy". 我家小朋友学校体育课有一个“金靴奖”,每节体育课结束的时候发给守纪律的小朋友, 下一节体育课又带回去发给另外一个小朋友。这事儿我根本就没听儿子提过,他从来就没得过。后来他ADHD被控制住之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就把金靴奖拿回来了。他把奖杯从书包里拿出来,给我看,然后说了一句话我当场泪崩了。他难以置信的说“I didn''''''''t know it was for kids like me. I thought kids like me would never get it". 我说“ kids like you?" 他说this is for good kids who listen. Now I am a good kid. Can you believe it? 可想而之长期以往,对孩子自身心理造成的压力和限制。更不要说如果家长不了解ADHD,或者不承认ADHD或者其他学习障碍,错把孩子的“不能”当成“不想”,对孩子长期批评否定可能产生的后果。 除了对自我认知的影响,50-70%的ADHD小朋友在二年级的时候是没有朋友的,青少年时期ADHD少年的车祸率是非ADHD的8倍,teen pregnancy是10倍... 不但对于自己的生活有重大影响,ADHD小朋友妈妈的抑郁症比例是非ADHD孩子妈妈的好几倍,10岁前ADHD小朋友父母离婚的比例是非ADHD的两倍。 3)在美国,要不要让学校知道自己孩子有多动症。会不会被贴标签 我知道这是一个困扰ADHD家长,特别是华人家长的一个问题。会不会让孩子贴上标签,被区别对待,甚至有传言会把有学习障碍的小朋友分到专门的班,失去在正常班上课的资格。我先要声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我的结论是基于公立学校,三年级及以下的经验得出的结论。 我的观点是低龄家长应该毫不犹豫的,毫无顾虑的,越早越好的,强烈要求学校给孩子做评估。如果学区给孩子确诊,毫不犹豫的要求学校上IEP。至于三年级以后,我还没经历过,所以不好说。主要的顾虑是同班同学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些事情了,可能最好的办法是仍然要求学区评估,如果确诊采取什么方法在综合考虑。如果孩子情况很严重,没有方案同班同学也早就注意到孩子的“另类”,那么就不用考虑方案会暴露孩子有ADHD。如果孩子情况不是很外露,通过一些隐性方案(比如调座位,多关注,多跟家长定期沟通)等到必要的帮助。同时在校外进行评估,考虑医疗方面的其他措施。 我先说一下公立学校的大概流程。首先家长给学校提出要求因为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等,要求学区给学生做全面精神状态评估。然后学区会安排评估。评估会分几天,每天见不同的人完成观察和测试。学区的心理医生也会给老师和家长发问卷,也会去教室观察。然后作出评估,是否确诊,是否需要制定方案来帮助学生。这个方案叫做IEP(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 个人定制教学计划)。如果确诊需要IEP,学校会跟家长开会,逐条讨论IEP里的每一个方案。然后每年一个会跟家长开ARD meeting (Admission, Review and Dismissal Meeting), 讨论上一年制定的各种目标有没有达到,方案里的每一项是保留,还是替换,取消,有没有新的方案加进来。 方案可能有几十条。举几个例子,比如把学生安排到最靠近老师,增加老师查看的频率,比如派陪护老师一起上课,比如给学生提供社交技能课,语音纠正课,写字训练课,比如提供降噪耳机,能坐在上面动来动去的坐垫,绷在课桌腿上的粗橡皮筋(有这些东西学生更可能坐下听课,而不是满教室乱跑。各种事无巨细,只有想不到。我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对每一条建议都有法律保护的,绝对的否定权。比如如果家长觉得让孩子去上social skills 辅导课会耽误孩子上课,那么就可以一票否决这条建议。学校可以劝说,但你不干,学校就不能执行。 我认为这个学校的评估绝对不能代替我在上面说到的找多个,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儿童心理医生)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学区的评估是作为接受公立学校系统IEP服务的entry point。目的是在学校系统得到帮助。在外面做的评估是为医疗目的,得到可信的医疗断定。以前也有妈妈问我是先做学校的还是先做外面的,我觉得是同时约!或者先约外面,有问题再找学区。千万不要等到学区做完了,才想起去约外面的!!因为从向学区提出申请到出评估结果就要小半年。等学区出结果在约外面,又要小半年,这么一折腾一学年都结束了。 另外我要说一个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的事情,就是在很多州学区是不能诊断ADHD的。是不是懵了。学区不能诊断ADHD还找学区折腾个啥。我的观点是如果孩子有严重的行为问题,学区具体诊断个什么完全没有关系,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比如我儿子学区就诊断的是ASD自闭症,我当时把几十页的诊断书读了N多遍,为啥结论是自闭症呀,自闭症只能解释部分行为呀,怎么读怎么像多动症呀(其实在这个时候读了学区的评估报告,我才明白过来我儿子好像有多动症)。问了N多人,最后问到一个退休的特教老师,她说你们学区不能诊断ADHD吧,好像现在把ADHD也归类到ASD谱系里了,说是什么问题不重要,在学校得到关注,得到理解,得到帮助才是重要的。 我这里贴两张图,是去年2022年和今年2023年的ARD meeting,大家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公立小学对ADHD儿童的重视(当然我相信并不是所有公立小学都有这样的条件,我们的小学是一个较为富裕的suburb 非华人区9分小学)。每次开会都一个多小时,每一条每一条的讨论方案,解释问题,决定是否执行,如何执行。
我家收到的服务 2500补助 进GT班的经历 校长帮我们做的学习决定 4) 我家选择的道路: 5)养育ADHD孩子的基本思路 a. 要以组建,带领一个团队的方式 be an executive parent b. 放下执念和接受 c. 先救自己 d. 改变解决注意力缺失的角度 6)做好孩子贴身社交辅导 7) 推荐阅读 “Taking Charge of ADHD - The complete authoritative guide for parents" by Russell Berkley PhD "The Conscious Parent''''''''s Guide to ADHD" by Rebecca Branstetter, PhD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by Dr. Thomas Gordon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Families" by Stephen R. Covey calmlemon 发表于 2023-11-14 18:33
儿子刚刚满9岁了。 7岁确诊为ADHD,和曾被疑似ASD(有诊断认为他在ASD谱系上刚刚过可以被诊断为ASD的门槛:另一个医生认为他在谱系中处于临界点上,但她觉得属于还差一点到诊断为ASD)。曾经的小朋友是在学校有专人老师贴身看管,天天带条子回家,被多个夏令营劝退,经常打人没有朋友,1年级上学期末评测阅读below K, 26个字母也认不全,数数还不能数到20。现在作为三年级小学生的儿子,是个蓬勃发展,开心活泼的自立小孩。每天自己装书包,上下学。还会做简单的食品。非常喜欢数学,每天自学BA。上的是公立双语immersion school,三年级第一个9 weeks 结束测试,英语和外语都首次达到了level 5。朋友也渐渐多起来,每周跟固定两个小朋友一定会约playdate,还有一些不固定的小朋友的playdates和生日会。 关键是我现在感觉无事一身轻。除了早晨叫他起床稍微有点费劲,其他感觉都没有什么费劲的什么事儿了。虽然按照版上很多父母的标准,这孩子远不能达到优秀的标准;但在我看来,我对现状是一百个满意和欣喜,对孩子充满了接纳和欣赏。我自己也从崩溃的边缘得以解脱,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去。所以我也想把这两三年间的摸索总结分享,提供一些思路给同样困境中的父母,也是一种自我储备,为以后遇到新的情况提供一个库存。
首先要声明的是分享不易,写着么多东西真的是很费劲儿,不喜欢的就绕道别看。第二是ADHD这个事情真的是非常复杂,在加上大家的认知真的是非常不同,每个人选择的陪伴道路也会非常不同。我尊重每个父母的选择,也不要指责我的任何选择。我选的道路是结合我自己认知,我家庭的情况,我孩子的状况的选择。我只提供一种思路,贡献一个数据点。
1)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ADHD (也同样适用于自闭症,阿斯伯格等一些列儿童认知障碍,精神情绪障碍)
知道小孩有没有ADHD,有且只有一种方法:医生诊断,并且是多个,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儿童心理医生)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每一个字都是干货,是我和其他认识的家长的经验和教训组成的。包含的意思是不要自己诊断,不要问朋友网友,不是只找一个医生,不是随便找个一般医生,不是做诸如“是不是多动症”“是不是自闭症”之类的单项目检查,而是找起码两个以上,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ests 做全面检查。
诊断之前我们是一头雾水的,根本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考虑去做诊断的时候又恰逢疫情,根本不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医生,做什么样的检查。走了很多弯路。我们先找了儿医,儿医给推荐了一个clinic看他是不是有统感的问题。自己又找了一个儿童心理医生,结果她是看孩子创伤性恢复的,她也发现我们来错地方了,评估以后推荐我们去看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现在回头看,路径完全走错了。一开始就应该找两个以上pediatric psychologist, 他们是全面诊断儿童一系列心理问题,学习障碍的真正专业人士。虽然有一些儿医也可以做诊断,pediatric psychologist属于是深耕这一块的。为什么要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而不是去做ADHD evaluation呢?因为除非家长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根本就无法在一系列心理问题中准确的找出该做什么单项检查(自闭,多动,焦虑, 儿童抑郁,阿斯伯格等等)。并且80%的ADHD儿童都有其他伴生问题,所以必须全面检查。
还有一个经验就是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都是排队很久的。排上诊断至少小半年。所以最好你在犹豫要不要去看医生的时候,就挂上2个医生的号。如果临近诊断的时候孩子情况好了,不需要去了,一个电话取消就好。排队的人太多一分钟之内你这个位子就会被下一个人顶上了。如果不先排队,等了半年发现情况更糟了,才想起去挂号又得等半年。而且同时就排两个医生的。因为不管医生的诊断是什么,家长都会想有一个second opion,等你看了第一个医生想起要second opion了,又得挂号等半年。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全面评估的第三个原因,你一项一项查下去,查出一项不符合,又约下一项,一项等半年,查完得多久?
评估分为几个大部分:1)首先医生会给家长和孩子的老师发网上问卷,老师和家长分别在网上作答 2)医生会和家长面谈,详细询问各种情况 3)医生会和孩子1对1 评估,会通过观察,做测试(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执行功能测验、感觉统合测评等等),玩游戏来评估孩子 4)大部分医生会做QBtest。 整个评估会分成几天进行。
2)什么是ADHD?
我非常非常非常推荐不管家长选择什么道路陪伴ADHD孩子,都一定要看一看Dr. Russell Berkley的这个关于ADHD的讲座录像。对我真是醍醐灌顶。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多动症,症状,危害,对策等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hbAK1pdPM&list=PLzBixSjmbc8eFl6UX5_wWGP8i0mAs-cvY (谢谢39楼回复提供的连续的视频链接:https://youtu.be/YSfCdBBqNXY?si=5JidgNMpO3_zV7Qn。全长2小时50分钟)
虽然说出来比较伤感情,但是华人社区对于ADHD的认知真的是非常非常低。不光是接受度低,而且真的是误解偏见重重。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之中,华人父母真的是很难帮助到自己孩子。所以适当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屏蔽掉华人社区一些对于ADHD的说法和理解。更需要自己去广泛的了解研究ADHD的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了解多了,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找到适合自己的家的道路。我把我们这边图书馆里,barnes nobles 能买到的ADHD书全都读完了。别人介绍的书我也看过很多。还有很多育儿的,脑科学的,家庭关系的,自闭症的。也在逐步的打击中完全放弃了跟华人朋友谈论孩子有多动症的想法。根本就理解不了。如果我起我孩子有多动症,有人会说都是现在乱诊断的,有人会说我们小时候或者没有多动症这回事,有人会给我育儿建议不要惯孩子。
我本来想写一下对于多动症我现在的理解,但是实在是太复杂了。需要的可以先看看上面的youtube。总之ADHD多动症这个名字就非常误导。其实主要问题不是多动,也不是注意力,而是执行功能的缺失,大脑不能通过暂停,处理信息,自我调控情绪,自我激励来完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注意力缺失,多动,都只是执行功能缺失的一个表现。大脑在完成自我控制的各个步骤都有障碍。
多动动是小事,ADHD的最大危害是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对家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很多童年没有被诊断过的孩子在青少年时被诊断多动症的原因是因为抑郁症,焦虑症,自杀倾向等原因就医,被发现其实根源是多动症。长时期因为多动症无法自我实现,长期被否定,自我否定,最终产生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 我跟一个孩子已经读高中的妈妈请教作为ADHD家长的经验,她说虽然她家一直都鼓励支持他的孩子,从来都没有在他的学业问题上为难他(他家也不是华人,压根就是躺平),有一天四年级的小朋友哭着从学校回来,一直哭,并说他已经非常努力了,可以就是无法focus. 一直哭着问她"whats wrong with me mommy? whats wrong with me mommy".
我家小朋友学校体育课有一个“金靴奖”,每节体育课结束的时候发给守纪律的小朋友, 下一节体育课又带回去发给另外一个小朋友。这事儿我根本就没听儿子提过,他从来就没得过。后来他ADHD被控制住之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就把金靴奖拿回来了。他把奖杯从书包里拿出来,给我看,然后说了一句话我当场泪崩了。他难以置信的说“I didnt know it was for kids like me. I thought kids like me would never get it". 我说“ kids like you?" 他说this is for good kids who listen. Now I am a good kid. Can you believe it?
可想而之长期以往,对孩子自身心理造成的压力和限制。更不要说如果家长不了解ADHD,或者不承认ADHD或者其他学习障碍,错把孩子的“不能”当成“不想”,对孩子长期批评否定可能产生的后果。
除了对自我认知的影响,50-70%的ADHD小朋友在二年级的时候是没有朋友的,青少年时期ADHD少年的车祸率是非ADHD的8倍,teen pregnancy是10倍... 不但对于自己的生活有重大影响,ADHD小朋友妈妈的抑郁症比例是非ADHD孩子妈妈的好几倍,10岁前ADHD小朋友父母离婚的比例是非ADHD的两倍。
3)在美国,要不要让学校知道自己孩子有多动症。会不会被贴标签
我知道这是一个困扰ADHD家长,特别是华人家长的一个问题。会不会让孩子贴上标签,被区别对待,甚至有传言会把有学习障碍的小朋友分到专门的班,失去在正常班上课的资格。我先要声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我的结论是基于公立学校,三年级及以下的经验得出的结论。 我的观点是低龄家长应该毫不犹豫的,毫无顾虑的,越早越好的,强烈要求学校给孩子做评估。如果学区给孩子确诊,毫不犹豫的要求学校上IEP。至于三年级以后,我还没经历过,所以不好说。主要的顾虑是同班同学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些事情了,可能最好的办法是仍然要求学区评估,如果确诊采取什么方法在综合考虑。如果孩子情况很严重,没有方案同班同学也早就注意到孩子的“另类”,那么就不用考虑方案会暴露孩子有ADHD。如果孩子情况不是很外露,通过一些隐性方案(比如调座位,多关注,多跟家长定期沟通)等到必要的帮助。同时在校外进行评估,考虑医疗方面的其他措施。
我先说一下公立学校的大概流程。首先家长给学校提出要求因为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等,要求学区给学生做全面精神状态评估。然后学区会安排评估。评估会分几天,每天见不同的人完成观察和测试。学区的心理医生也会给老师和家长发问卷,也会去教室观察。然后作出评估,是否确诊,是否需要制定方案来帮助学生。这个方案叫做IEP(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 个人定制教学计划)。如果确诊需要IEP,学校会跟家长开会,逐条讨论IEP里的每一个方案。然后每年一个会跟家长开ARD meeting (Admission, Review and Dismissal Meeting), 讨论上一年制定的各种目标有没有达到,方案里的每一项是保留,还是替换,取消,有没有新的方案加进来。 方案可能有几十条。举几个例子,比如把学生安排到最靠近老师,增加老师查看的频率,比如派陪护老师一起上课,比如给学生提供社交技能课,语音纠正课,写字训练课,比如提供降噪耳机,能坐在上面动来动去的坐垫,绷在课桌腿上的粗橡皮筋(有这些东西学生更可能坐下听课,而不是满教室乱跑。各种事无巨细,只有想不到。我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对每一条建议都有法律保护的,绝对的否定权。比如如果家长觉得让孩子去上social skills 辅导课会耽误孩子上课,那么就可以一票否决这条建议。学校可以劝说,但你不干,学校就不能执行。
我认为这个学校的评估绝对不能代替我在上面说到的找多个,优秀的pediatric psychologists (儿童心理医生)做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全面精神状况评估)!!学区的评估是作为接受公立学校系统IEP服务的entry point。目的是在学校系统得到帮助。在外面做的评估是为医疗目的,得到可信的医疗断定。以前也有妈妈问我是先做学校的还是先做外面的,我觉得是同时约!或者先约外面,有问题再找学区。千万不要等到学区做完了,才想起去约外面的!!因为从向学区提出申请到出评估结果就要小半年。等学区出结果在约外面,又要小半年,这么一折腾一学年都结束了。 另外我要说一个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的事情,就是在很多州学区是不能诊断ADHD的。是不是懵了。学区不能诊断ADHD还找学区折腾个啥。我的观点是如果孩子有严重的行为问题,学区具体诊断个什么完全没有关系,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比如我儿子学区就诊断的是ASD自闭症,我当时把几十页的诊断书读了N多遍,为啥结论是自闭症呀,自闭症只能解释部分行为呀,怎么读怎么像多动症呀(其实在这个时候读了学区的评估报告,我才明白过来我儿子好像有多动症)。问了N多人,最后问到一个退休的特教老师,她说你们学区不能诊断ADHD吧,好像现在把ADHD也归类到ASD谱系里了,说是什么问题不重要,在学校得到关注,得到理解,得到帮助才是重要的。
我这里贴两张图,是去年2022年和今年2023年的ARD meeting,大家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公立小学对ADHD儿童的重视(当然我相信并不是所有公立小学都有这样的条件,我们的小学是一个较为富裕的suburb 非华人区9分小学)。每次开会都一个多小时,每一条每一条的讨论方案,解释问题,决定是否执行,如何执行。
我们家是K学年下期完成了学区的评估,K学年之后的夏天一年级开学完成了校外两个不同的儿童心理医生的评估。一年级开学从学区得到的帮助。下面是一些帮助的大的方面,还有很多更小的细节我就不罗列了,也记不清楚了。 一年级主要有:开始时每周三天有陪护老师(这个陪护老师也是儿子情况的主要负责人。联络家长和其他老师)每天到教室里坐在旁边陪他上课,不来的两天跟班主任交流了解课堂情况。每周一次25分钟social skills class, 每周一次25分钟speech therapy, 每周一次25分钟 occupational therapy。就近老师安排座位,座椅上安了wiggle cushion, 课桌脚上绑了bouncy band, 提供了降噪耳机。 二年级主要有:陪护减少成每周半天,陪护老师每周和班主任交流情况。每周一次25分钟social skills class, 每月三次25分钟speech therapy(三周上,一周休), 每月三次25分钟occupational therapy(三周上,一周休),就近老师安排座位,座椅上安了wiggle cushion, 课桌脚上绑了bouncy band, 提供了降噪耳机。 三年级主要有:不再需要陪护。陪护老师两周和老师交流一次。每周一次25分钟social skills class, 每月三次25分钟speech therapy(三周上,一周休), occupational therapy 不再需要。就近老师安排座位,座椅上安了wiggle cushion, 课桌脚上绑了bouncy band。 四年级的目标是:只保留老师的关注和常联络。其他的都在现在的goals 完成的前提下全都逐步取消。
今年刚开完的ARD上还收到通知现在州里给IEP家庭拨款,可以通过申请程序报销$2500在教育和医疗上的花费。
我对学区提供的IEP的理解:学校提供的服务对于幼龄小学生来说太重要了。它起到的是一个安全网的作用。学校的IEP并不能作为改善ADHD症状的手段,因为它的目的并不是治疗,而是减少ADHD儿童症状对于学习,社交,和长久心理健康的影响。尽可能的提供一个理解,关注的环境作为其他渠道改善ADHD症状的基础。
4) 我家选择的道路
先说一下我事后回看总结,觉得的ADHD最佳应对时间表。当然这个是一个最最最理想的状态,我当年一头雾水什么也搞不清楚,浪费了很多时间,又加上疫情爆发,相信很多家庭也无法真正按照这个时间表,贴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参考
5岁以前:5岁以前ADHD是很难被确诊的,很多医生都不给5岁以前的孩子做诊断,西医上的治疗手段更不会给学龄前的孩子用。ADHD的小朋友2,3岁行为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家长可能意识到孩子有什么问题,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正常孩子的行为,不知道是不是长大就会好些。最大的难处是完全不知道孩子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我一直到孩子一年级确诊以后才明白是多动症,之前从3岁到1年级都处在到底有没有问题,到底什么问题,该怎么办的困惑迷茫之中。 如果这个阶段孩子有严重的行为问题,一定要跟儿医提起,看需不需要排除自闭症ASD。ASD跟多动症不同,是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千万不要等。 如果不是自闭症的话,这个时期因为还没有上学,有充足的时间家长可以试试各种各样的偏方,比如食疗呀,维生素呀,只要不把自己搞的太崩溃,不要被坑,别吃来路不明的“药”,这个时候有充分的试错时间。而且我相信确实有的小朋友可能就是因为食物呀,发育阶段呀,身体状况呀出现跟多动症相似的行为问题。可能真的可以通过调节缓解。至于调节好的到底是不是ADHD是另外一回事,反正不管怎么样,如果小朋友能调节好了就是一切都好。
还有一个原因,等孩子大一些一旦选择了西医,就会有无数的人跟你说,哎呀你家这个情况食疗就好了,哎呀你家这个情况吃维生素就好了,没完没了。作为一个ADHD的妈妈,很多时候都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之中,非常有害身心健康,是非常迷茫和无助的。如果你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排除了孩子是因为食品,缺乏维生素等等的可能,这样比较thorough, 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特别有效。
5岁:小朋友上小学前和上小学后对于ADHD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5岁最好开始考虑医生的预约。我们家从孩子上K寒假前我开始真正着手找医生和练习学校评估,一直到一年级开学前才完成校内校外的评估。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前面说过评估预约就得等小半年,预约之前还得找到好医生也是得花时间的。如果有保险公司介入的话,还要加上保险公司审批的时间。评估完了还要等结果。所以如果觉得可能需要看医生的话,尽早开始找好医生和预约。
1-4年级:如果仍然有需要,尽早完成评估,确诊的话学校上IEP,在校外开始寻找减轻症状的方案。当然如果情况没那么严重,属于可控范围就在学校IEP也可以的。总之在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前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案。
我们家也做了很多尝试,最后的路径是 用药(效果的60%)+ 改善父母和孩子的相处和沟通(效果的30%)+ 改变学习方式 (10%)。这个模式肯定不是对所有人有效,对我们家来说现阶段最好的方式。我拆开说一下这几部分
用药 -60%效果 a.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药 用药这个事情比较有争议。我看到一本书上总结的比较好1)是否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 2)是否对孩子的社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是否对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妈妈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家参考了这个标准,在其他方法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问了好些孩子已经大了的ADHD妈妈,决定给他吃药。 b. dosage! doasage! dosage! 我们家对于吃药最大的经验就是dosage 非常非常重要。用药以前我问过的一个孩子已经读高中的ADHD妈妈跟我说,即使吃对了药,dosage对不对产生的影响是day and night。她告诉我要找到好医生非常耐心的调药。 有认识的接触过很多ADHD 小孩的人给我推荐了一个我们这边的据说很会调药的专科医生,但是要等5个月才能看到。我挂上号等待期间有约了一个很受推荐的儿科医生,他也可以开药。这个儿科医生也要等,只是少等一个多月。我的想法是先吃上,开始调药的过程,然后再转去据说调药很好的医生。 这个儿科感觉也是个非常好的医生,很细致。医生先给我们开了最低计量,为了说明dosage 的影响,我就说这个药量是10mg. 具体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吃了10mg没有什么效果。一周之后调成20mg。 20mg吃下去注意力显著提高,但是同时产生了很明显的,以前没有的mood swing。告知医生以后,医生减药到15mg. 15mg 注意力的提高不太明显了,但比不吃药强点,mood swing也几乎没有了。然后医生调药到17.5, 注意力提升, mood swing又出现了。所以我们就在15和17.5之间调来调去。这个时候终于到了等到了推荐的开药专科医生。 跟专科医生讲了我们在10到20之间的尝试,专科医生马上就说20的时候专注力显著提升说明这种药是跟我家情况对路的,但mood swing 说明吃少了!因为吃少了引起过早的失去药效crash,产生明显的mood swing. 立刻建议加到30. 我当时一听真是吓到了。因为20的时候mood swing 是非常严重的,我都不敢再给他吃20, 而且儿科医生也是听到20有mood swing就往回调药了。 但是专科医生说这是非常长见的情况,很有信心加上去会长生很好的效果。这个药我感觉我是喂不下去的。但是我老公跟医生交流以后觉得有道理,值得一试,由他来喂药。 喂30mg 前一天我联系好班主任和小朋友的陪课老师,告诉他们我们要调整药量,请他们注意观察,如果有什么强烈的情绪问题,或者反常马上通知我去接。吃药第一天中午老师打来电话,说小朋友情绪如同没有吃药一样开开心心,非常平稳,注意力空前集中,第一次顺利的自主在课堂上完成了课堂练习(以前大半时候不写,在陪课老师的帮助下会开始写一些,但一般都完不成)。下午情绪饱满的回到家,要求做写字练习。当时因为他26个字母还不能写全,我试图每天让他练习描字,写字5-10分钟。这5-10分钟大半时间都是在桌子下面,或者在椅子上滚动,能写个3分钟就不错了。当天回家打开写字册,自己把他的绒毛玩具在桌子上摆了一排看他写,坐姿端正的擦了写,写了擦,拉到大步走的连写30分钟,最后被我强行拉走了。不然还会写下去。 可以给大家看一下他的这个写字本。A是吃对药量之前一两天写的,E是吃对药量第一天,R是一周以后
看到这个写字的变化,本来是应该感到惊喜才对,但是我当的感受更多是一种悲凉的感觉。在吃药之前,我是花了无数的心血和陪伴,他也是做了很大的努力,才达到了A字的水平。短短几天之内,我什么也没做,他就自动达到了R的水平。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小朋友是不愿做,其实真的是不能做到。我们的努力到底有多局限。反正是很复杂的感觉,即感受到很悲凉,也同时感觉到对孩子的接纳突然膨胀了。人真是不容易,顶着无数的已知的,未知的缺陷在生活,很多事情真的是强求不来的。作为妈妈真的应该对他在宽容一点,也不单是说ADHD这方面。
c. 效果 吃药的第一周小朋友的变化真的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从打人的小朋友,无缝转变成了制止别人打人的小朋友;从拼读三个字母的单词都有困难,直接拿了本chapter book开始读。 当然这只是第一周,感觉他好像突然发现自己有超能力,用的有点过狠。后来chapter book不再读了,只读dog man; 字也没有第一个星期写的那么工整了,回归凌乱但是不抗拒写字了。 从一年级下期吃药开始到现在三年级上期,已经有一年多了,注意力方面完全跟正常孩子一样了。他很喜欢数学,在喜欢的东西上,注意力我觉得超过小朋友们的平均水平。自学数学难以自拔,每天晚上我都是强行关Ipad才能从数学中拉出来去睡觉。这一年多一次条子都没有带过了。情绪非常稳定,很喜欢在室外活动,有几项酱油运动轮流进行。
d. 副作用/缺点 ADHD药物的最大缺点在我看来是停药就没有效果,吃药就有效果。 我家的最大副作用是吃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撕指甲。开始的时候我和专科的开药医生反反复复想通过调药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能解决。不过大概大半年以后,这个问题自己消失了。 另外我家没有出现,但是很多吃药的小孩的最大问题是食欲不振。我问过孩子已经成年的ADHD家长,似乎他们中间找到的最后的解决方法就是喝蛋白饮料。不想吃饭就喝进去。
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和相处-30%效果
孩子调药成功以后,我感觉是突然解脱了。突然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就去学习了《父母效能训练》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PET. 先看了书,在喜马拉雅上也有免费听书的。然后又去上了课。 我其实以前也有陆陆续续的看一些父母训练的书,比如正面管教之类的。但是我觉得PET真的是YYDS。有兴趣的可以免费在喜马拉雅上听,开车做饭的时候都可以听。 我本来是想写一下,但是发现几句话真的很难说清楚。如果我写的不好反而耽误大家正确的理解里面的精髓,但是不写呢大家读到这里可能就自动忽略了。
我就写一下大概,如果大家读到觉得可能对自己有帮助,就去图书馆借一本或者网上听书一下。我能短短几段说清楚的实在是不可能。
首先是一个问题归属的问题。 如果我问各位,大家一路出国,读书,找工作,换工作,办身份,结婚,找房子,买房子,生子,育儿这里面肯定遇到过成千上万的问题吧。还有平时生活里买什么菜,怎么回客户电话,怎么和领导对应,那么这么多的人生里面的问题都是谁处理的呢?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处理的自己的问题吧?这些事你们父母的问题吗?应该他们来解决吗?他们的解决方案能替代你自己的解决方案吗?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孩子的一生,他们也是他们问题的拥有者和最佳解决者。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问题,他们有他们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是要帮助他们发展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归属的划分,并不是说我们不关心他们的问题,不等于说是我们什么也不能说(归属会决定怎么说),不等于说谁做错了。我们基于亲密的关系会关心在乎彼此的问题,但是孩子的问题仍然属于孩子,我们的问题仍然属于我们。
当是孩子的问题的时候,比如跟小朋友吵架了,在学校不高兴了,考试没考好等等,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并不是说我们不关心他们的问题,不等于说是我们什么也不能做)。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的公式是 描述客观的事实和行为+(描述猜测)孩子的感受 这个时候不要反驳,提建议,试图帮助,批评,着急,讲经验... 以“无我”的,不高于孩子第一孩子的姿态听他说。这个时候孩子情绪高涨根本是没法理性思考的。就是听他说。我开始觉得听了有什么用。但是后来发现,如果我真心听他讲,很多时候问题说完就自己解决了,根本不需要我做什么。还有的时候我以为他是因为什么事情怎么样,其实是完全不相关的时候。最惊喜的是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自己说完以后,解决方案马上就出来了,比我能想到的方案那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当是我的问题的时候:比如东西乱扔我收拾起来很麻烦。这个是我很烦的事情,把东西搞乱的人一点都没有不开心。这个时候的沟通方法是发送我信息。 我信息的格式是 我的真实感受+给我带来的具体影响(一定要是能落在实处的,比如组织了我做某事,华人了时间精力金钱,引起了身体不适,伤害了我和他人的关系,引起了财产损失) 比如我以前看见刚收好的东西又满地了会发飙,以指责孩子你你你为主。但是我信息是 我地上这么多玩具真的感觉很难过+我得弯腰一个一个的捡,每弯一下腰就会痛,很累。
这些真的是很皮毛的总结,如果这两句话就能说清楚,也不用写一本书了。希望没有误导大家。有需要可以去看书。
改变学习方式-10%效果 --挖坑待填--
5)养育ADHD孩子的基本思路 --挖坑待填-- a. 要以组建,带领一个团队的方式 be an executive parent b. 放下执念和接受 c. 先救自己 d. 改变解决注意力缺失的角度
6)做好孩子贴身社交辅导 --挖坑待填--
7) 推荐阅读 “Taking Charge of ADHD - The complete authoritative guide for parents" by Russell Berkley PhD "The Conscious Parents Guide to ADHD" by Rebecca Branstetter, PhD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by Dr. Thomas Gordon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Families" by Stephen R. Covey
🔥 最新回帖
为啥芬太尼可以治ADHD?
学校里老师没抱怨过,公立学校成绩不差(初中简单,大部分为A,偶尔B),在家里集中不了精神,屁股底下好似长了钉子坐不住,很难集中心思专注的小teen男娃,ADHD的可能性有多大啊?
小时候混过特殊教育,被放在ASD大箩筐里(那个时候加州据授课教授说, 21% 娃在18岁前带过这个A SD帽子),不过3岁多,在低功能班,高功能班混过,先后只混了两个多月,被特殊教育老师认为不该进来混,快速🦶出去了。
感谢楼主分享👍
写得太好了!
楼主的选择没有问题。我在这里提一嘴只是in case 有些家长可能不知道用药的成分。
🛋️ 沙发板凳
艾玛我好端端看了这个也差点哭了。 邻居家小孩也是轻微ADHD,明显的没有什么同理心,非常容易钻进自己的死胡同。他家爹妈真的是用了1000%的耐心教导,非常佩服。我娃非常喜欢跟他家的娃玩,虽然经常不欢而散。。第二天又好的像兄弟。
这么讲不合适,现在对于adhd的成因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大脑是极其复杂的系统。
没有文化可以多读点书。
即使我没怎么做过ADHD的研究也觉得你说的不对!
ADHD基本是遗传因素导致。
统计上认为1/10左右的娃都有程度不一的ADHD。
ADHD娃的家长遇到的很多困难、尴尬和痛苦都来自对ADHD不了解的人群关于“ADHD娃的问题来自家庭教育”的随意评判。
“ADHD娃欠缺家庭教育/欠缺陪伴”、“没有教育不好的娃,只有不会带娃教育娃的家长”、“从孩子的表现就能看出家长XXX”、“有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XXX”。
家里没有ADHD娃的家长们,恭喜你们没有遇到这样的痛苦。
让我想起了Differently Wired这本书的开头。ADHD的小朋友很容易low self esteem,因为行为控制的问题,外界会不停给与负反馈,慢慢就会觉得自己不deserve正面褒奖。这也是我为小孩最心痛的点之一。
虽然觉得层主没有恶意,但还是很想说wtf
感谢分享总结!楼主一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力。mark仔细看
我也期待这个问题,我觉得一定要
这种效果肯定需要吃药 吃药虽然要承担吃药的潜在副作用 不吃药就要每天承担adhd的负面作用
这个无知的程度简直令人震惊。
好贴!进来学习!等着看楼主的更多分享!
你感觉个屁。
很弱的一个帖子 没有看懂啥是adhd 父母有没有教育引导 小时候咋过
就开始指责所有华人了
又蠢又坏。
这个帖子里若干回复,简直是现身说法出来佐证这个观察。
谢谢分享!
心有戚戚
您看一下,ADHD的问题,是很多人的饭碗和利益的问题, 说句不地道的话,你病情越惨,医生和学校系统里面的某些人,能拿到的就越多。 不要看人家对你表面nice,给你钱,但实际上…… 是不是要让你好,还是需要思考一下的。
这是个很微妙的问题。不是非黑即白。就像医院医生有吃回扣一样。病看了吗?看了。有可能推荐过度治疗吗?有。医生口袋鼓了吗?鼓了。
不是说双赢。但是还是要按自己家庭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说这行业有人赚了钱了,有部分人可能还想多赚。那肯定就坏,只是说我们要多留个心眼。这也是楼主说一定要找好的医生多几个意见这个就很好。得看看对自己孩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再次感谢楼主分享干货。
就是个骗子,没有一个字是真的。看看正经父母们写的,都很细节,互动如何效果都有
曾经的小朋友是在学校有专人老师贴身看管,天天带条子回家,被多个夏令营劝退,经常打人没有朋友,1年级上学期末评测阅读below K, 26个字母也认不全,数数还不能数到20。
比你自己给自己诊断遗传代谢病如何?你就是嫉妒。
千万不要讳疾忌医,问题如果存在,就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不会随便Grow out of it, 家长不要当鸵鸟!
看了一下 主要是后续分享如何应对,不知道方便不方便分享一下如何识别?
天哪,你这个ID已经废掉了,所有人都知道你的愚蠢了。如果你不觉得自己愚蠢,那就是故意使坏了。哎,你只能在蠢和坏里选一个了。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满篇还带着莫名的洋洋自得……
thank you for sharing. so happy for you and your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