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要太“懂事”。

L
LiuX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看到隔壁妈给娃挑衣服。 本来想讨论一下“穷养”or“富养”,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 后来写着写着,觉得更像是讨论对孩子“情绪勒索”的话题,通俗地说,讨论父母要求孩子懂事这件事。
因为本来要写“穷养“,“富养”嘛,有一次有人问我是不是“富养”长大的,我都呆了。因为我觉得,我好像又“穷”(精神上)又“富”(物质上,也许吧)的。
物质上,我父母没有太限制我。觉得我算“富养”的论据是父母送我去学一些当时比较昂贵的运动,花钱让我留学。吃喝用度在差不多经济条件的人里也没有短缺。 只是,我父母经常会有一些类似“我为你做了什么什么,你应该怎么怎么报答我”,类似索取的言语。即使我当时只有六七岁。
我家人从小就要求我“要懂事”,这是我认为精神上的“穷养”的依据。 结果呢,我好像是挺“懂事”,习惯性讨好家人,父母都很省心。一路上,升学,找对象,安家立业,父母都不需要太多参与,几乎在他们想到要做这些事之前,我就先交了还不错的答卷。 从小,“懂事”,“省心”,“有出息”,“有决断”就是长辈对我的评价。但这都是因为“利他”,而得到的评价。我的家人不需要操心我,反而我好像很不合时宜地在操心他们。总有点“早当家”的意味。(说一个我家人津津乐道的我的牛逼事迹,我19岁就开始给人发工资了。我挺骄傲,但又有一种“早当家”的凄凉感,我好像没有其他年轻人的“任性”,总是老气横秋,版上常认为我是中年猥琐男😂,我的发言确实也是。)
好像外人看着觉得还不错吧,甚至有人觉得我父母教育算是成功?(其实我觉得他们也没干啥,真是。。),他俩自己虽然有点心虚,但也很愉快接受了别人的恭维。
其实对我自己而言,因为“懂事”,很多毛病没有机会在家里暴露,因此也没有人指导。早早离家求学,大多数的事情靠自己内耗,慢慢摔跟斗学习。 在家人那,可能因为我有点自尊心强,觉得自己要维护家人心里的“人设”,自己卷自己,也挺疲惫的。
其实我完全过得顺遂时还挺膨胀的,就是不那么顺或者遇到瓶颈的时候,会甩锅原生家庭。
一会儿再写。
我有一位忘年交大姐,原生家庭情况和我差不多,现在事业很成功,算是我的榜样。但她离婚了到现在也没有再婚。好像感受不大到家庭的幸福。有几次,她说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会抹眼泪。因为类似的家庭情况,我很理解她的伤痛,但也不免暗暗怀疑,她说这些童年的苦难,是不是也是她建立人设,博得他人好感的一种“表演”呢?毕竟那些伤痛和她现在的成功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但也许她获得成功后,会很遗憾自己几乎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包括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可看客会觉得她太贪心。
我相信,我慢慢也会有大姐一样的韧性,把这些伤痛变成激励我前进的动力。但想起来,还是会暗暗心酸。
因为被要求“懂事”,好像我们存在的意义是满足父母的期望,或者世俗上社会的期望,要优秀,要成功,但未必需要幸福。 也可能这么说更贴切,因为没有幸福(至少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只能追逐在其他方面受认可,必须装作永远激情澎湃,永远勇往直前。 而我们的需求,并不是重点,自己调解吧。
总之,觉得要求孩子“太懂事”,不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做饭,孩子就该有个孩子的样子。 我觉得我就像长在岩石上的松,也没人给我浇水施肥矫正形状。。只能自己拼命扎根,长得怪畸形的。。
明朗少女
就不能按照自己家经济情况正常养吗?
菱角
穷和富取决于父母的认知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