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贴的意思是,即使当年是全国人民交税,几乎免费上大学研究生,每一年同龄人就那么万分之几(可能还不到)自费出国。一拍屁股走人,好像全国人民就因为他/她聪明,活该免费供着。 本来义务教育就是到初中,被说的理直气壮就该“精英”占便宜似的。 90年代正视货币改革通货膨胀的时候,1991年我母亲作为外企初级工程师工资210块多一点,1997年她的工资成了2000多块一个月,2003年她的合同写年薪12w扣完五险一金到手每个月6000多不到7000,期间她没跳槽过, 如此涨幅并不单纯是因为升职,而是因为通货膨胀和货币本身改革。 你不说清到底是九几年,而单纯说90年代“收入几十块到200块”,“培养费2w”如何如何发指,不是蠢就是坏 maggiccat 发表于 2023-11-13 20:39
re一个 但关于通胀我很困惑。 我妈妈告诉我我小时候一条裙子要几十元近一百元(不记事时,可能5岁往下吧,1995-2000期间),可是我记得我我记事后(2003年左右),一条普通的裙子还是一百元,一百元出头。 即使到现在(2023),还是有一二百元人民币的裙子? 就裙子而言,大概20年翻了1倍。 可是为什么工资涨了好几波? 1995-2000年, 平均工资就是一千多二千。 现在平均工作一两万人民币。 翻了10倍。 LiuX 发表于 2023-11-13 20:52
我贡献一个DP,95年硕士毕业,热门专业,北京大约在2000元/月。96年突然就4000/月。 仅仅是所在的小范围内的教研组听说的。但是也能侧面反映一下通货膨胀是很厉害的。 youyouzou 发表于 2023-11-13 20:45
更正一下,配偶陪读是不需要交培养费的,因为理论上他们是短期的探亲签证。所以那时为了省钱,有男女朋友的,很多在出国前突击结婚。一方面异国他乡可以互相照顾,另一方面,也省下一半的培养费。隔壁那个楼里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有些人实力演绎了什么是白眼狼。升米恩,斗米仇,申请美国学校,考托福GRE至少一两千,每申请一所美校,几百块的申请费,美国大使馆签证费几千,然后人家就二三十年就记恨了那一万块的培养费。 ca563 发表于 2023-11-13 20:52
re一个 但关于通胀我很困惑。 我妈妈告诉我我小时候一条裙子要几十元近一百元(不记事时,可能5岁往下吧,1995-2000期间),可是我记得我我记事后(2003年左右),一条普通的裙子还是一百元,一百元出头。 即使到现在(2023),还是有一二百元人民币的裙子? 就裙子而言,大概20年翻了1倍。 可是为什么工资涨了好几波? 1995-2000年, 平均工资就是一千多二千(我父母那辈25岁左右,大概工作两三年后)。 现在平均工作一两万人民币(我这辈普通人25岁左右,入职薪水)。 翻了10倍。 我记得我2006-2008年,一个人一顿普通的饭能吃饱大概7元人民币,这几年回国一顿饭(2020年),一顿外卖大约35元人民币。通胀就翻了5倍。 这样的薪资涨幅(10倍)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美华会觉得国内水深火热。我觉得除了房价比较离谱(最近几年降温了,喜大普奔),国内经济30年来都挺好的 LiuX 发表于 2023-11-13 20:52
我比她上学晚几年,家里也很穷,但是靠出去做促销和家教,把学费和生活费挣到了,大四给家里寄了五百块钱。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3-11-13 21:05
啥真实不真实的例子,俺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亲历人,非四大牛人。 l4528 发表于 2023-11-13 21:29
隔壁贴的意思是,即使当年是全国人民交税,几乎免费上大学研究生,每一年同龄人就那么万分之几(可能还不到)自费出国。一拍屁股走人,好像全国人民就因为他/她聪明,活该免费供着。 本来义务教育就是到初中,被说的理直气壮就该“精英”占便宜似的。 90年代是货币改革通货膨胀的时候,1991年我母亲作为外企初级工程师工资210块多一点,她同期的同事好多跳槽工资涨的特别快,但当时我还小,她为了离家很近工作相对轻松能照顾我,十几年没跳槽。1997年她的工资成了2000多块一个月,2003年她的合同写年薪12w扣完五险一金到手每个月6000多不到7000,如此涨幅并不单纯是因为升职,而是因为通货膨胀和货币本身改革。 你不说清到底是九几年,而单纯说90年代“收入几十块到200块”,“培养费2w”如何如何发指,不是蠢就是坏 maggiccat 发表于 2023-11-13 20:39
配偶陪读要交培养费的。 王小组长 发表于 2023-11-13 21:07
好衣服90年代也贵,我妈有90年代前期500块钱买的大衣,但我2003年也有不少一百块就能买的衣服,我记得我还有2003年70块买的裤子也穿了好几年 maggiccat 发表于 2023-11-13 21:09
那时候大学生不但不交学费,不交住宿费,每个月还拿生活补贴和粮票,补贴的钱比内地的工人工资高,嗯 mtwash 发表于 2023-11-13 22:25
一个数据99年,本科毕业三线省会城市2000+,两室一厅的出租300 多 skewers 发表于 2023-11-13 21:32
我2002年毕业工作,深圳第一份工作第一年起薪是8400一个月基本工资,年底大概是三个月工资左右的奖金。如果买房,公司给10万无息贷款。当时就是拿了10万去付首付买了个房,NND的这笔投资大概是人生中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前年才卖掉这房子。 2003年出国的时候,公司和深圳市管户口和护照的机构完全没有任何人问起培养费这个事,公司只把10万无息贷款要回去了,这钱还是我家里帮我出的,后来我拿奖学金还房贷。 当时刚刚兴起签证check这个新事物,我实习时候给海军干过项目,中美撞机的时候我乘的船就在现场十几海里的地方拖着声纳靶跑,当然要被审查。check超过了一年多才通过,这一年中间公司还让公司在西雅图的研究室的老美联系我录取的学校帮我保offer。简直就是希望你出去留学的意思。 现在这公司的规模是20年前的几十倍不止了,科创版几千亿市值,会这么成功的公司,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mtwash 发表于 2023-11-13 22:40
天哪,你工资太高了!我比你晚一些,在深圳的工作只有三千多一个月,要是我有八千多一个月,肯定不会出国了。你买房也买在好时候,亲戚03年在罗湖买的一套二手房两厅三房带装修才三十万。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3-11-13 22:51
最倒霉的是她老公魏斌。 很残酷,但很真实,赵庆香是穷山恶水出来的凤凰女,就她那个爹妈弟弟,赵庆香无论找谁,只要满足不了她家,她就还得遭遇不测。 魏斌纯属倒霉,如果他不跟赵庆香恋爱,他爹妈也不至于照顾几年一个凤凰女,为凤凰女多出那么多钱,他第二年也能出国留学,他也不会跟那一家子垃圾人扯上关系遭遇不测。 maggiccat 发表于 2023-11-13 23:43
所以远离凤凰男女,最好他们自己内部消化。不过一般凤凰女还有改造的可能,凤凰男没有。 赵庆香的儿子幸亏当时放在天津爷爷奶奶家了,否则也完了,不知道这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3-11-13 23:50
赵的儿子有后续,人间有情。 赵庆香读了四年,没有拿到博士,是以硕士毕业的,2001年下半年找到了一分当年年薪六万的工作,拿到了工签 魏斌2001年底计算机硕士毕业,毕业之后赶上寒冬,2002年初找到了一份离家很远的年薪只有三万六的工作,但是也拿到了工签 因此二人非常高兴,回国去接孩子,先到天津,准备带孩子一起去赵的山东老家,孩子临走时候闹不肯去,于是夫妻俩自己去赵的老家了,一去不回。 出事之后,赵在这边的老板,做了义举,他雇佣了魏斌的妹妹,为她直接申请了工签(当然了魏斌的妹妹本身在国内也是高学历,硕士以上吧),让魏斌的妹妹带着孩子来了美国,妹妹结婚了,孩子一直跟着魏斌的妹妹生活,小的时候孩子一直以为自己魏斌妹妹的孩子 maggiccat 发表于 2023-11-14 00:12
回复 42楼的帖子 这个帖子看下来,都是很真实的数据。我89上本科。后来读研工作,国内几个都是大城市。 当时家里穷,农村,家里两个人93年大学。一个大四,一个大一,觉得快要破产了。 当时🐷棺材(副?)总理上任,使劲改革让底层人要钱。🖤总理。医疗私有化试点,大学学杂费猛涨。通货膨胀高潮。 我很感恩毛时代设立的这种制度,很幸运早出生了几年,基本享受了免费的教育。教个培养费唧唧哇哇的基本上也是🖤 还有,非常感恩那一代默默付出的老师,即使乡镇级别的,也有不少水平高非常负责认真的老师。 youyouzou 发表于 2023-11-14 02:51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挺厉害,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其实就下来了,那个时候下岗工人多,外企开始大规模进入,通货膨胀很小。 以个人工资变化来反映90年代末2000年初期的通货膨胀是不对的。我97年大学毕业月薪480块,2004年月薪两万块,这里面除了个人职业发展外,也有当时外企在中国高速发展,生产率迅速提高,并不是通货膨胀的结果。事实上,当时除了房价外,物价相当稳定。物价飞涨是从2007/08年欧美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大规模刺激经济猜开始的 韭菜豆腐包 发表于 2023-11-14 03:00
长贴还不够你发言的,单独发个帖子骂人。 我举的老校友出国交培养费的例子是1990年,他当时在研究所工作。 中国不是只有北京上海,也不是人人在外企工作。有人需要砸锅卖铁到处借钱才能付得起培养费,出国手续中处处受刁难,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不代表经历过这些的人不存在。 HHW13 发表于 2023-11-14 06:17
赵庆香这么差的家境,在本科研究生阶段也没有特别多勤工俭学,还能把自己都cover了并且给家里了不少钱,足见当年的大学生研究生拿了国家多少钱 maggiccat 发表于 2023-11-13 22:36
你没见过那个时代的农村大学生很多时候不吃菜,只吃主食。我们班有一个农村郊县的男生,我同学四年,只见过他吃过一次雪糕,他吃的很享受。很让人心酸。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3-11-14 07:08
我的培养费是单位勒索的,当时我工作了4年。当时我滑旱冰摔了腿,腿像大象腿那么粗,但得一瘸一拐到各部门盖章,包括食堂。有一个部门不同意,我就走不了。食堂的外地猥琐男宣称大学生多么没良心,质问我回不回来。我低眉顺眼的说我的独生子,得回来给爸爸妈妈养老。他折磨我快一个小时,才给盖章。太屈辱了,所以我走的时候连头都没回,就是想到一个哪怕表面的把我当人看的地方。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3-11-14 06:55
这就叫鼠目寸光、一叶障目。以前在国内办事儿难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这不等于你不该交培养费呀!再说你受的这点儿刁难算什么,最后不都办成了吗?你让那些跟耶鲁等大学打官司的家长来说说,孩子那么优秀就因为是华裔而不被录取,说到这个话题你们肯定又有其它说辞了。 GoNoGo 发表于 2023-11-14 08:11
跟他同龄的没上大学的农村男生,吃饭内容很好能常吃雪糕是么? maggiccat 发表于 2023-11-14 08:07
这是针对你说的农村学生有奖学金很幸福。你难道不觉得我这个农村同学应该大学过得好一点?还是你觉得乡下人是二等公民?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3-11-14 09:08
98年外企清北本科月薪5k挺多,咨询公司之类更多。 对标现在大厂月薪50k,大概10倍? crumbs 发表于 2023-11-14 10:07
就是这样的。可能是衣服这些现在变成低附加值产业了吧。 我96年买了一双皮鞋,240元,温州货,一年多就坏了。现在也不会很贵吧? 那时候卖衣服个体户,价格看人的。 标180还价到18也卖的故事都有 youyouzou 发表于 2023-11-13 20:56
“你受的那些刁难算什么” 对一个刚刚从学校出来,或许还在学校里的学生来讲,这些或大或小的刁难大概是人生接受社会的第一顿毒打,是第一次看清大学里面曾经道貌岸然的教授的另一副面孔,第一次看到所谓国内名校里面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第一次感受人走投无路寸步难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还是很开眼界,进步三观的哈哈。 luoliluosuo 发表于 2023-11-14 09:54
回复 53楼GoNoGo的帖子 培养费不是国家收的,是单位非法勒索的。大早晨的您泼妇骂街,您的孩子能爬藤?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3-11-14 08:47
交培养费就是一段历史而己,这部分老留也值得被楼主特别拉出来骂?这种自干五不回去当个体制内的可惜了。 brookeyang 发表于 2023-11-14 11:00
我同意家长和藤校打官司。您的逻辑很差,您是怎么到美国的?我不相信您能考上大学。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3-11-14 08:49
96年高校4000硕士?也许个别?肯定不是普遍情况。 ConnieBear 发表于 2023-11-14 10:03
这个版真是见识了很多 神奇的 高老留大娘,100% 逻辑的,回答不了逻辑问题。自称open minded的,骂人还要扯⬆️娃的。自己 verbal 85%的,却说 verbal 98%阅读理解不了她 😂 还好,自己眼睛一闭,就行了。 不知道是否有马甲像hate大妈一样来偷窥?😂 youyouzou 发表于 2023-11-14 13:29
你或许逻辑好,但显然表达能力不好。你没把你的逻辑表达出来。当然你也可以说我理解能力不好。随你。 polyoma2002 发表于 2023-11-14 13:39
那个人真是胡说八道,还一堆点赞的。当时明明就是大学毕业有6年的服务期,档案没有单位了,不管什么理由出国,都是要交培养费的 rindo 发表于 2023-11-13 22:22
楼主消消气。美华好多都是精致利己。 我在教会就见过一个美华,原生家庭穷的叮当响,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免费上的,在然后国家公费送出来, 生活费来回的交通费国家出的。 自己滞留美国,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架不住人家骂的最狠。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11-13 21:50
90年代是货币改革通货膨胀的时候,1991年我母亲作为外企初级工程师工资210块多一点,她同期的同事好多跳槽工资涨的特别快,但当时我还小,她为了离家很近工作相对轻松能照顾我,十几年没跳槽。1997年她的工资成了2000多块一个月,2003年她的合同写年薪12w扣完五险一金到手每个月6000多不到7000,如此涨幅并不单纯是因为升职,而是因为通货膨胀和货币本身改革。
你不说清到底是九几年,而单纯说90年代“收入几十块到200块”,“培养费2w”如何如何发指,不是蠢就是坏
赵庆香70or72年生人(网上不同souorce说得出生年份不一致,她老公跟她是本科同学,她老公明确写了72年生人没有异议,但有的报道写赵庆香70年生人),山东农村人,父母因为生了弟弟,弟弟又有点癫痫,没空管她,她跟奶奶生活长大。
1990年考上天津南开大学,大四开始跟天津本地的同学魏斌恋爱
1994年赵庆香和魏斌一起考上南开大学的研究生。
据当年的同学等等作证,赵庆香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不仅她家没怎么花过钱,她甚至给家里寄过钱,大四跟魏斌恋爱之后,赵庆香在魏家吃饭等等,魏家父母对她很好,生活上很照顾她。由此可见赵庆香的本科研究生阶段,必然是公费,甚至发钱的,别说赵庆香出去打工挣得钱啊,当年她的同学们都没提过她怎么怎么勤工俭学。
1997年赵庆香出国,当时跟魏斌结婚,魏家父母替她出了两万二的培养费,并且给了她一笔钱路上花,当年十二月魏斌也出国陪读,应该也付了培养费,1997年为了二人出国,魏家父母支付了九万元人民币。1998年魏斌也申请到了同学校计算机系入学以及助教工作。
1997年,如果赵庆香去外企(化学专业),类似可口可乐之类,她应该能拿到最低最低2000元工资,扣税之后到手,她最多一年多就能自己支付培养费(她跟魏斌已婚,说实话住房生活费她都不需要花钱)
这就是最真实的例子
我贡献一个DP,95年硕士毕业,热门专业,北京大约在2000元/月。96年突然就4000/月。
仅仅是所在的小范围内的教研组听说的。但是也能侧面反映一下通货膨胀是很厉害的。
果然是两万二的培养费,本科四年共一万,硕士三件一万二。看来我的记忆,三年服务期满不用交两万二,还是对的。
我差不多那个点读书。本科四年花了3000多(另外抢了不到1000元奖学金)。硕士每个月发140元,60天吃饭足够了(学校的伙食有国家和北京市的补贴)。每年能省个800元,支援家里父母了。
不过,我是很节约的那种,尤其是本科。大多数会多个20%。
可是为什么工资涨了好几波? 1995-2000年, 平均工资就是一千多二千(我父母那辈25岁左右,大概工作两三年后)。 现在平均工作一两万人民币(我这辈普通人25岁左右,入职薪水)。 翻了10倍。
我记得我2006-2008年,一个人一顿普通的饭能吃饱大概7元人民币,这几年回国一顿饭(2020年),一顿外卖大约35元人民币。通胀就翻了5倍。
这样的薪资涨幅(10倍)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美华会觉得国内水深火热。我觉得除了房价比较离谱(最近几年降温了,喜大普奔),国内经济30年来都挺好的
就是这样的。可能是衣服这些现在变成低附加值产业了吧。
我96年买了一双皮鞋,240元,温州货,一年多就坏了。现在也不会很贵吧?
那时候卖衣服个体户,价格看人的。
标180还价到18也卖的故事都有
是的,97年我小学期间,我记得我妈工资2000多,我妈教育我时候说她91年时候工资才210多块,跟她同期的同事跳槽去其他大外企,涨好多,但是我当时小,她得照顾我,就一直没跳槽
赵庆香的老公魏斌也是97年研究生毕业的,他97年12月陪读出去,98年就转学生签证进入同一个大学的计算机系了而且据他们在美国这边的同学雷蕾说(也是本案的一个重要证人),魏斌有助教工作
配偶陪读要交培养费的。
好衣服90年代也贵,我妈有90年代前期500块钱买的大衣,但我2003年也有不少一百块就能买的衣服,我记得我还有2003年70块买的裤子也穿了好几年
赵庆香的大学同学也没说赵打工没打工,但他们痛惜赵,指责赵爹杀人之后接受采访说谎,出来也接受采访都没怎么强调赵本科研究生怎么艰苦得勤工俭学,所以估计赵打工也不会太多
这不奇怪。开始是食物衣服这些必须品涨,之后就是车房这些大件了。毕竟房子随便涨点儿就顶好多年的食物和衣服了。
对 我小时候听大人说九十年代十年薪水涨了5,6倍。特别震惊。
现在美帝的公司送人去读EMBA也是要回来干五年的,不想干把学费吐出来,否则告S你
所以我猜其实这里好多人跟你们不一样,并不是那个时代出国留学出来的。
楼主消消气。美华好多都是精致利己。
我在教会就见过一个美华,原生家庭穷的叮当响,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免费上的,在然后国家公费送出来, 生活费来回的交通费国家出的。 自己滞留美国,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架不住人家骂的最狠。
我百分百确定政策是不需要的,因为我同学里这么操作的实在太多了。我是所谓的天坑专业,我们专业一毕业就走了一大半,剩下的研究生期间也走了。
那个人真是胡说八道,还一堆点赞的。当时明明就是大学毕业有6年的服务期,档案没有单位了,不管什么理由出国,都是要交培养费的
94年到97年那几年,国债利率24%吧,就是算上了通胀的。曾经有个炒股很出名的杨百万,他其实就是靠倒卖国库卷攒下第一桶金的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有过两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 在1986年至1988年的通货膨胀周期中,月度CPI自1987年1月超过5%,至1989年2月达到最高值28.4%,
1992-93年,货币与财政双激进,叠加大量外汇占款投放,1993开始,连续三年中国通胀率超过两位数,通胀率最高达24.1%(1994 年12 月)
隔壁那贴,自私的人太多了。。人品堪忧。。
1.她小时候归奶奶抚养,可能奶奶对她不错
2.她家在特别穷的那种山东农村里,相对还算好,不至于吃不上饭
3.她成绩非常好,在当年当地,一个能考上本地最好初中/高中/南开的学生,应该是十里八村捧着的,即使是个农村女孩,当年考上top大学的乡镇县里都得敲锣打鼓给助学金。
4.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赵庆香的弟弟有癫痫病,是个很明确“扶不起来”的人,说难听点在赵爹心里估计那个儿子最大的功能就是传宗接代。她爹又觉得自己是村里体面人,所以女儿恰好天赋异禀,要他支持付出不可能,但他也不至于阻挠义务教育阶段的女儿上学,高中本科估计是赵庆香太出色了,他不让上估计学校村里乡里都会支持赵上学
赵庆香这么差的家境,在本科研究生阶段也没有特别多勤工俭学,还能把自己都cover了并且给家里了不少钱,足见当年的大学生研究生拿了国家多少钱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整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持续经济增长。。。
关键词:人类有史以来,速度最快,持续增长
我2002年毕业工作,深圳第一份工作第一年起薪是8400一个月基本工资,年底大概是三个月工资左右的奖金。如果买房,公司给10万无息贷款。当时就是拿了10万去付首付买了个房,NND的这笔投资大概是人生中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前年才卖掉这房子。
2003年出国的时候,公司和深圳市管户口和护照的机构完全没有任何人问起培养费这个事,公司只把10万无息贷款要回去了,这钱还是我家里帮我出的,后来我拿奖学金还房贷。
当时刚刚兴起签证check这个新事物,我实习时候给海军干过项目,中美撞机的时候我乘的船就在现场十几海里的地方拖着声纳靶跑,当然要被审查。check超过了一年多才通过,这一年中间公司还让公司在西雅图的研究室的老美联系我录取的学校帮我保offer。简直就是希望你出去留学的意思。
现在这公司的规模是20年前的几十倍不止了,科创版几千亿市值,会这么成功的公司,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天哪,你工资太高了!我比你晚一些,在深圳的工作只有三千多一个月,要是我有八千多一个月,肯定不会出国了。你买房也买在好时候,亲戚03年在罗湖买的一套二手房两厅三房带装修才三十万。
但不能只看工资。。。外企和民企单位当时在深圳的福利很低,甚至有些还打犯规的擦边球
其它比如事业单位工资低一点,但福利很好,各项社服都按照法规来的。
很残酷,但很真实,赵庆香是穷山恶水出来的凤凰女,就她那个爹妈弟弟,赵庆香无论找谁,只要满足不了她家,她就还得遭遇不测。
魏斌纯属倒霉,如果他不跟赵庆香恋爱,他爹妈也不至于照顾几年一个凤凰女,为凤凰女多出那么多钱,他第二年也能出国留学,他也不会跟那一家子垃圾人扯上关系遭遇不测。
所以远离凤凰男女,最好他们自己内部消化。不过一般凤凰女还有改造的可能,凤凰男没有。
赵庆香的儿子幸亏当时放在天津爷爷奶奶家了,否则也完了,不知道这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是,而且魏斌和赵庆香都其貌不扬,网上有俩人30岁被害前的合照,魏斌就是那个年代正常普通步入中年男子,赵庆香能看出来满脸苦出身,身材也挺像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挺壮实,而且据他俩本科以及后来在美国的同学回忆,赵庆香性格也是有点懦弱,说她生活上甚至精神上很依靠魏(可能是在国内养成的习惯)
说这个就是想说,这俩人出国前的条件,看学历俩人一样,看家庭魏比赵好N倍,且这个事件里魏的父母展示的都是高素质,联想到魏的妹妹也是高学历的人,可能魏的父母本身就是知识分子。作为异性,以赵的形象以及同学们的阐述,也没发现赵有什么亮点。
可能当年象牙塔的人还是比较单纯,魏就看上赵“自强不息”了,魏的长辈也觉得孩子自己争气就行,就没有人警告过,赵庆香这样的原生家庭,除非赵本身各方面都能独立强大到湾区贫困线以上,否则根本摆不平赵的家人,赵本身就连带着她解决不了的巨大的麻烦,就算她学习再优秀,对于魏这种比较正常家庭出来的人来说,都是巨大毒瘤
赵的儿子有后续,人间有情。
赵庆香读了四年,没有拿到博士,是以硕士毕业的,2001年下半年找到了一分当年年薪六万的工作,拿到了工签
魏斌2001年底计算机硕士毕业,毕业之后赶上寒冬,2002年初找到了一份离家很远的年薪只有三万六的工作,但是也拿到了工签
因此二人非常高兴,回国去接孩子,先到天津,准备带孩子一起去赵的山东老家,孩子临走时候闹不肯去,于是夫妻俩自己去赵的老家了,一去不回。
出事之后,赵在这边的老板,做了义举,他雇佣了魏斌的妹妹,为她直接申请了工签(当然了魏斌的妹妹本身在国内也是高学历,硕士以上吧),让魏斌的妹妹带着孩子来了美国,妹妹结婚了,孩子一直跟着魏斌的妹妹生活,小的时候孩子一直以为自己魏斌妹妹的孩子
这个是不同年代混在一起说。不交学费住宿还补贴粮票应该是80年代大学生。90年代没粮票了,也收学费住宿费了。党国收培养费的理由应该是觉得学费住宿费收少了而不是没收。
赵的老板很有爱心,估计为孩子考虑,后续故事很感人,谢谢分享
根本不需要。我老婆没交过。国内硕士毕业,半年就出来了。
这个帖子看下来,都是很真实的数据。我89上本科。后来读研工作,国内几个都是大城市。
当时家里穷,农村,家里两个人93年大学。一个大四,一个大一,觉得快要破产了。
当时🐷棺材(副?)总理上任,使劲改革让底层人要钱。🖤总理。医疗私有化试点,大学学杂费猛涨。通货膨胀高潮。
我很感恩毛时代设立的这种制度,很幸运早出生了几年,基本享受了免费的教育。教个培养费唧唧哇哇的基本上也是🖤
还有,非常感恩那一代默默付出的老师,即使乡镇级别的,也有不少水平高非常负责认真的老师。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挺厉害,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其实就下来了,那个时候下岗工人多,外企开始大规模进入,通货膨胀很小。
以个人工资变化来反映90年代末2000年初期的通货膨胀是不对的。我97年大学毕业月薪480块,2004年月薪两万块,这里面除了个人职业发展外,也有当时外企在中国高速发展,生产率迅速提高,并不是通货膨胀的结果。事实上,当时除了房价外,物价相当稳定。物价飞涨是从2007/08年欧美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大规模刺激经济猜开始的
感谢毛设立的制度?没有邓小平你们还在乡下呆着呢,根本不许考大学,一律当知青去。就算是对邓小平也没啥可感恩的,都是把人们本来就应当拥有的权利夺走,再给你还回来一点点而已。这么大岁数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还到了美国受了西方教育,还能赞美毛,真是白念书了。
房价06年以前也相对稳定
长贴还不够你发言的,单独发个帖子骂人。 我举的老校友出国交培养费的例子是1990年,他当时在研究所工作。 中国不是只有北京上海,也不是人人在外企工作。有人需要砸锅卖铁到处借钱才能付得起培养费,出国手续中处处受刁难,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不代表经历过这些的人不存在。
说得好,他们出了花样的刁难,真不要脸。九十年代上新东方,新东方老师说有人拿了奖学金单位不给盖章走不了,结果拿了砍肉大刀到党委书记家,说我今天反正不想活着出去了,吓得党委书记给签了字。都是泪呀!对中国的最后一点幻想都被他们打破了!
你没见过那个时代的农村大学生很多时候不吃菜,只吃主食。我们班有一个农村郊县的男生,我同学四年,只见过他吃过一次雪糕,他吃的很享受。很让人心酸。
很高兴这个苦命的小孩儿有人管,在美国长大了。给魏家人点赞👍
跟他同龄的没上大学的农村男生,吃饭内容很好能常吃雪糕是么?
这就叫鼠目寸光、一叶障目。以前在国内办事儿难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这不等于你不该交培养费呀!再说你受的这点儿刁难算什么,最后不都办成了吗?你让那些跟耶鲁等大学打官司的家长来说说,孩子那么优秀就因为是华裔而不被录取,说到这个话题你们肯定又有其它说辞了。
培养费不是国家收的,是单位非法勒索的。大早晨的您泼妇骂街,您的孩子能爬藤?
我同意家长和藤校打官司。您的逻辑很差,您是怎么到美国的?我不相信您能考上大学。
这是针对你说的农村学生有奖学金很幸福。你难道不觉得我这个农村同学应该大学过得好一点?还是你觉得乡下人是二等公民?
你这个农村同学可不是生活好一点,而是实现了阶级跃升,今后就是凤凰男。
比起阶级跃升,那个雪糕啥都不算,
你想歪曲没用。
事实就是你说的类似赵庆香这样出身穷山恶水上大学,学费生活费被大学包了,或者后来个人付出远远不及国家养着他们的成本的那些年,但国家给的钱不足以让他们过上城市水平生活,却比他们不上大学的生活好得多,在他们刻意节约的情况下甚至能把学校给的钱寄给家里的这些人,没资格抱怨为什么学校不能让他们在不创造价值只学习的时候过上更高水平的生活
“你受的那些刁难算什么” 对一个刚刚从学校出来,或许还在学校里的学生来讲,这些或大或小的刁难大概是人生接受社会的第一顿毒打,是第一次看清大学里面曾经道貌岸然的教授的另一副面孔,第一次看到所谓国内名校里面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第一次感受人走投无路寸步难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还是很开眼界,进步三观的哈哈。
老留现身说法一下,当年申请费是可以跟学校写信免掉的。那天收拾电脑文件还翻出来当年的申免email, 给孩子看了。 签证费考试费用是有,飞机票也贵。不过最大一笔开销还是培养费。但是负担说不上吧,当年都是全奖一般,一比八的汇率,出来几个月就能还上这笔钱了。
96年高校4000硕士?也许个别?肯定不是普遍情况。
90年代大学生没啥生活补贴和粮票吧,研究生不清楚。更早些比如70年代倒是那样。 学费住宿费类似于免费倒是真的。 当时培养费收的价格是和自费生的学费一样的。比如入学自费学费2500一年,毕业出国培养费也是2500一年。
那时候外企比国家单位工资高很多。当年毕业的时候,同学在卫生局和医药代表这两个工作之间还很犹豫。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是的,一般的服装这些没怎么涨价,我小学毕业上初中那年,我妈斥“巨资”给我买了个一百块钱的书包,质量是挺好,一直用到高中毕业。但现在好看结实的书包也不贵了
看单位。
当时工资差别巨大。
本科毕业,即使是清北,也拿不到五万一个月......
当年要是工资五千一个月,还为了四个多月工资的培养费骂到现在,那就更说明人品低劣了
办事被卡是特色国内缺陷,但是不还,拖欠,或者到现在还在骂你本就应该归还的培养费的人,那是真由内而外得坏
我孩子不爬藤,但支持其他人孩子爬藤,跟不公斗争。明白不?
网友雷蕾2002年9月11日在天下论坛发贴:我知道的魏斌和赵庆香。透露赵庆香实际上只拿了硕士学位,与丈夫在美国的经济状况也并不好。
在美国留学工作5年的赵庆香,今年回国探望亲人。不料父亲赵玉令向女儿要钱未成,痛下杀手,赵庆香与丈夫一起死于非命,赵玉令最终也被判处死刑。
海内外媒体对此悲惨事件有大量报道和讨论,一律称赵庆香为博士,并且都是根据赵玉令的一面之辞。
帖子披露,雷蕾(北京人)与赵庆香相识于1997年7月,当时他们均刚到美国德州小城Lubbock,注册于Texas Tech University。据雷蕾感觉,赵的性情比较内向柔弱,初到美国,大概经济,思想负担又都很重,97年12月便回国一次,与魏偕归。魏是赵的精神支柱,魏略有大男子作风,但绝非混不讲理之人。
雷蕾帖子说,对赵的经济情况不甚了解,但从他们日常生活看来决不宽裕,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住房食宿能省则省。魏98年申请入学转F1读化学,银行存款证明是从几个朋友处借零碎银子凑起来的。他们98年10月得子,其时魏已转读计算机,只有赵的全奖(1100/月?)和自己的助教工资支持,两人都需读书,实在没有时间精力金钱负担(魏那时对我说他们是“弹尽粮绝,人困马乏”),于是98年12月托雷蕾带回家。之所以不能亲送,因为魏是F2转成的F1,担心有去无回;赵因为产后身体不好,已多休了产假,耽误了实验进度,其导师已颇不悦。
雷蕾于99年7月硕士毕业,离开了Lubbock去Houston继续读书,其后与二人联系不太频繁。
雷蕾帖子就自己对赵庆香夫妇情况的了解和推测特别做了4方面的归纳:
⒈赵在美国是博士入学,但她后来是硕士毕业。据说赵庆香的想法是,博士之后只有博士后一途,工资比硕士还低,何况Texas Tech的化学系水平不高。
⒉两人经济状况并不好。“我自己单身一人,尚算节俭,没有内债外债,从未给家里寄过钱,在Lubbock的两年中只攒了七千余元。赵的全奖与我差不多,魏也有了计算机系助教(?)的工作,但若他们要还债,要给天津,山东寄钱,还要在自己的银行户头里存点儿救命钱的话,当学生的四年里很可能什么也剩不下。我确知他们美国四,五年,除了去Dallas办过一次事儿,顺便到Houston看看我和另一个朋友,及去New Jersey工作之外,从未外出旅游(我常笑他们白来美国一趟),遑论回国。若是稍微宽裕,早就把孩子接回来了。两人在NJ工作数月,听说仍只买了一辆旧车,因赵告诉我魏的工作地点在宾州(?),每天来回要开四个小时的车。二人经济稍微稳定,这次回去就是要接儿子回来,听说为此在附近的幼儿园排了不知多久的队,并刚刚租了一间Town house。”
⒊他们绝非什么看不起农民的高级知识分子。两人都很纯朴传统,何况二十几年在国内,生活观价值观哪是那么容易就变的,更别说他们过的是什么寒酸封闭的美国日子。
⒋相识五年,赵从未主动提到过她山东的家人。即令说起,也一笔带过。惨事发生后,雷蕾猜测“他们和山东的关系可能一直不是很好,积怨久蓄,一朝引燃。我很奇怪她跟她母亲的感情如何,女儿跟妈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她父母从未见过外孙,这事我也很觉有问题。后来听朋友说赵曾说过其父是个大孝子,我猜赵父的为人,大概极其耿直,容易偏激,眼里不能揉一粒沙,何况有自尊心/虚荣心的因素在。”
我看过的报道都是感情上偏向赵父一边,起码有以下问题:
1,全为赵父所述。尤其是争吵一段,可信度有多少。当女婿的魏斌不 像是说那种话的人。
2,两人现在经济情况到底怎样,这很重要,却一句没有。如果记者持 公允报道态度,完全可以询问魏在天津的父母。因为孩子在天津,我相 信他们与天津的联系极多,魏父母对他们在美国的情况应很知情。
3,魏赵,尤其是赵,与山东娘家的关系一向如何,孩子为何没见过外 祖父母,这也是可以采访到的,但我什么也没看到。
4,赵父到底是否了解二人的经济情况和未来打算,如果不知,是因为 什么?这样的关键问题,报道中丝毫不提,只说“缺乏了解沟通”。
这整件事我觉得与道德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两方面并没有极其不同的道 德观。大部分还是经济问题。我知道的情况是如此,对于其他内情则不 敢臆断。总的说来,我觉得他们是为了儿子牺牲。道德上,顶多可以说 夫妻俩在上下两代人之间,更为下一代考虑。只是没想到父母儿子之 间,前前后后只有不到两个月的缘分。事后朋友告我,赵上火车前对儿 子说,妈妈这次回来以后再也不离开你了。这应是魏的家人现场目睹。 我欲泪下!
这是我知道的事实。而逝者已矣。
我的朋友"博士"夫妇惨死真相
我和赵是大学4年的同窗。赵的大学是在节俭中度过的。由于家里有限的经济条件,她学习十分刻苦,每年都能争取到奖学金,同时还申请一部份助学金。
四年级时,她和我们同年级的同学魏斌相爱了,两人一起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并一起顺利的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他们举行了婚礼,结婚的一切费用都是魏的父母承担的。之后,两人又一起申请赴美留学。
赵首先拿到了奖学金。她的婆婆为了培养儿媳赴美深造,主动拿出2万2千元支付儿媳的培养费,并为她准备好行装和一笔落地花销。
出国后半年,赵又回国和丈夫一起签出来,据说那一年为他们出国,她的婆婆共支付了九万余元。转年,他们意外的有了孩子,惊喜之中搀杂了焦虑。由于魏换了专业学了计算机,他们还要自己承担学费。只靠赵一份奖学金是远远不够的。魏当助教之余还要去餐馆打工。辛辛苦苦,终于熬到将孩子生下来,可怜庆香连月子都没做满就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孩子只好托付邻居照看。
当儿子50天时,无奈的庆香夫妇由于经济上的节拘,只好忍痛将年幼的婴儿送回国。之后,每当我们通电话时,庆香都语不成声的向我诉说她对孩子的思念。好容易毕业了,他们两人都在本系拿到了硕士学位,庆香也幸运的找到了工作,搬到了东海岸。这样我们就离的更近了。事后,我才知道连他们搬家的钱也是向我们的另一个同学借的。
转眼大半年过去了,由于美国经济的一再滑坡,魏斌一直没能找到工作。就在他的实习身份即将到期之时,一个很小的计算机公司雇用了他,年薪虽然不高,也已经让他们很开心了。唯一的问题是魏斌的公司离家有两小时的车程,每天他都要花4小时往返。我曾建议庆香换工作,两人好离的近一些,但他们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庆香工作还不满一年,就这样跳槽了不好。
终于有一天,庆香打电话兴奋的告诉我他们的工作签证批下来了,他们就要回国把三岁多的儿子接回来了。她以前曾告诉我由于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好,婆婆在这三年中从没向他们要过孩子的抚养费。她很不过意。我问她,孩子的外公外婆来看过孩子没有,她说没有,但他们会带孩子回去看他们,他们一定会很高兴很高兴。
临起飞前,她又从机场打电话给我,她声音里的快乐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飞走了,我以为他们会和平常的人一样高高兴兴的走,再高高兴兴的和儿子一起回来,我们还可以象往常一样打电话,聊天,谈孩子。可怎知这一别竟成永别。
我至今仍很难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老天为什么对他们如此的不公。他们还太年轻啊,他们才刚刚苦尽甘来,生活对于他们才刚是个开始啊,他们年幼的的儿子还没能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玩,甚至还不了解他的父母是多么的爱他呢。悲剧发生之后,从魏斌母亲那得知,这一对可怜的夫妻只和儿子团聚了4天就匆匆赶回山东老家去看望庆香父母。原本计划带孩子一起回去,但临上火车之前孩子不肯,在获得庆香父母的同意后才临时改变计划,将孩子留在了爷爷奶奶家。谁知这样竟救了孩子一命。这恐怕是天意吧。谁又知道那个凶残的外祖父不会对这个他根本就不在乎的外孙下毒手呢?
早在庆香还在国内读书时,就开始向庆香的父母寄钱,出国之后寄得更多。
很快,她父母就在当地自己的旧舍旁盖了一个新的院子。之后不光是她父母,连她的亲戚们都开始不断的向他们要钱。这次回国,赵玉令再次提出,想在县城里买房给儿子结婚。赵庆香夫妇表示家里已经有两个院子的房子了,再买房未免有些奢侈,再者,他们这次要将孩子接回美国,上托儿所也会增加开销,暂时他们没有能力支付这样一个大房子。他们的拒绝惹怒了赵玉令,他趁他们夫妻二人午睡时,残忍的下了毒手。
那么多理所当然应该还钱的人,为了当年还钱过痛骂到现在,这部分老留相比体会过在美国用公司的钱培训深造之后不履行合同拍拍屁股走人得下场,这种双标佬不在这当个老赖的可惜了
仅仅是为了这样一笔钱,他们没能力支付就残遭毒手,这和遭抢劫又有什么区别? 在赵玉令的供词中,当审判员问他为什么杀人,他说,儿女养大了,满足不了我的要求,留着也没用。难道就因为他赋予了女儿生命,他就有权力在剥夺它吗?何等的愚昧无知,又何等的冷酷!女儿在他的眼里只是一棵摇钱树,摇不下来钱了就被砍掉。人性的沦丧到何等的地步!对金钱的欲望和对儿子重女儿轻的观念使得原本完整的令街坊邻里羡慕的家庭就这样的破碎了,也使得另一个无辜的家庭破碎了。
当听到电话中魏伯母痛心的悲泣声时,我的心被更深的刺痛了。可怜啊,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法院的审理之中,赵玉令的兄弟和儿子还向法院提出,死者夫妇的财产还应分给她母亲一部份。此时此刻,他们竟然还再打一个苦名的孤儿唯一一点生活费的主意。请问,不仅仅是凶手本人,他周围的人还有一点点人性没有!我曾听庆香讲过,因为她是女孩,她从小到大是奶奶带大的。有很多的人一直在大谈特谈孝道和仁义道德,可面对这样狠心的父母,又有什么仁义道德可讲?
哈哈,我本来想说你的逻辑很差呢!你当年考过逻辑题没有?
大家讨论的是做人应该感恩,不该计较当年国家收到培养费。你说你的培养费是单位勒索的,就算真的是单位勒索的,第一你的个例跟大家说的国家收的不是一回事儿;第二是不是单位勒索的要看你具体的个例,有人已经提了委培生离开单位要赔钱是天经地义的;第三你这种人在国内委屈就否定中国的一切,你在美国没受到过委屈?你没受到过委屈不等于别人没有吧?想想跟藤校打官司的家长,他们全盘否定美国了吗?明白?
首先说赵女年薪6万,就是扯淡,赵女是受聘了一家公司,年薪也是这个数目,但 是,还没上班,是探亲回美后才上班的,也就是说,那6万美元得一年后才能拿到。负 责此案的公安人员证实,赵女夫妻死后,身上除了机票,只有不到一千美元。
其次,赵女的出国留学以及大学研究生,是她婆家出钱供的,不是赵玉令。
第三,赵女在美读书期间如此拮据的生活下,已经几次寄钱给父母,在家里盖了两栋新房子,其中一栋就是赵父以“给儿子结婚”为名义盖的。所以后来再次要钱在县里买房还是为了“给儿子结婚”,对赵女来说难以接受。
第四,赵女夫妻给婆家一万美元,是给孩子的抚养费用,他们的孩子,50天就被寄 养在爷爷奶奶家,三年多没有给公婆一分钱。
第五,赵女死后,她母亲还找到女儿婆家,要求分割那一万美元,说是女儿的遗产 。结果被驳回。
这确实是亲情的淡漠,但不是女儿,是贪得无厌的父母。
这个案子,在高校伦理学的教学中,是被当经典案例用的,是非是有公论的。
北京,热门专业,研究生,这么多关键字啊。
另外,学校也不错。我留不了京,去了上海,少了100块一个月。我这个和一些好单位没发比。一个合资好单位据说是1000美元一个月,北京惠普是6000/月,直接给无锡贷款20多万买房子,这个是几个同学会卡聚会吃饭时对方亲口说的。最好的呼伦贝鞋,2万/月。当然全国也就找几个人
你或许逻辑好,但显然表达能力不好。你没把你的逻辑表达出来。当然你也可以说我理解能力不好。随你。
都可以,这个意见的东西,都是自己认为的。小时候见多了小伙伴吵架,你…你… 只不过现在搬到网上了。有多大区别吗。
你这个才是绝对的胡说,我们学校,我们专业不出国的都找不到几个。认识好多F2,没有一个交培养费的。如果你不在大城市,培养费交给你们生产大队了,那有可能
骂得好
其实没什么可气的,这些精致利己的,肯定人算,算不过命的,他们一定是loser,还是缺钱,才会这鬼德行。一般来说,穷凶才会恶极,如果现在财务自由了,几十年了,谁还记得起这笔小钱。一般恨ex的,都是现实生活很不幸的,变态了
真是老了,容易被糊。突然发现verbal 85%的 大粮逻辑 100% 比 99% 还高 😂 大家有认识 GRE 逻辑 101% 这种,比100% 逻辑还要多 1%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