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九十年代末上的大学,一年学费+住宿费不到2000. 出国的时候交了培养费,是补的每年到2500的差价,四年差价一共交了两千多。 我觉的还算公平...... 好伴梦去 发表于 2023-11-13 11:16
所以你上大学是交的全额学费杂费和住宿费,然后出国还要交培养费??请问哪所大学?如果证据确凿,我支持你讨回培养费。 果小小 发表于 2023-11-13 10:52
这是诋毁吗?这是对当年历史真实的回忆而已。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似农村嫁女儿要天价彩礼差不多:给钱!放人! 人在它乡 发表于 2023-11-13 11:09
我们是正好一年2000。每月学校发补助7块😢 出国已经不需要任何东西了。自己找工作。放羊了。 幸运之神 发表于 2023-11-13 11:32
7块是有点少,我们大概是70多好像,那时候有贫困生就靠补助加家里带点粮食能吃两周。 悬 发表于 2023-11-13 11:37
二三十年前万元户都是大富豪,那时的1-2万基本等于现在的100-200万,谁家能那么容易拿出来?都是东借西凑的。逼着别人交了买断费,就被还指望着人家感恩,既要又要的。 HHW13 发表于 2023-11-13 10:39
我老公95年出国,交了研究生两年的培养费,他家当年条件差一点,他自己肯定是没钱交的,是婆婆帮他交的,后来他用省下来的奖学金还给了他妈妈,我没听他抱怨过,他也说如果毕业了在国内工作就不用交的,很公平。 东明珠 发表于 2023-11-13 11:25
97年入的大学,2500一年的学费,比我们高几年的学姐们看见我们揣这么多钱去交学费都惊了。后来出国又交了2500一年的培养费。所以我们那个年代付了5000一年给国家培养,加上自己父母工作一辈子为国家做的贡献。真不觉得自己出国还欠国家什么了。 Lemm 发表于 2023-11-13 11:40
20年前1万等于100万?这不是扯蛋吗,通货膨胀哪里来的这么高 大学之前没付学费的,出国交培养费我觉得是天经地义,我自己也交了没有任何怨言 有些人说父母缴税,那个只管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好不好,高中出国的也没有交培养费啊 那个年代能进大学的几率只有5%,国家付出大量补贴在高等教育,然后刚培养出来就给别的国家做贡献了,对其他缴税的公民的确不公平,收取少量的培养费基本就是象征性质 后来高等教育产业化之后的也没有再收培养费了,政府显然不是看中这点钱,不然2000年以后出国那么多,继续收培养费不是更划算。 hearter 发表于 2023-11-13 11:40
口气大的不得了,一共就那么几个子儿还都是从父母辈工资里剥削出来的,好意思要 tshuanbanmj 发表于 2023-11-13 11:16
回复 112楼人在它乡的帖子 请问LD的性别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11-13 11:48
97年才并轨大学开始全面收费。清华北大才收700。北医才收900. 到了2002年才突然涨价,到2000-3000元 97年能收2500的都是职业大学或成人大学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11-13 11:46
我就奇怪了,五毛撒谎真是张嘴就来。就是欺负大家没时间查证。随便给一个https://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gao_deng/guan_li/shou_fei/200603/t20060323_16117.shtml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过了2000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清华大学法学院双学士严星对此深有感触:“心里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九五级的学生收费还不到600元,而当时我的学费是2300元,足足比他四倍还多”!199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广大考生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但2000年的收费标准猛涨,普遍在19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有些地区高达20%,学费涨过4000元,这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Lemm 发表于 2023-11-13 11:55
我九十年代初出国。政策是直系侨属可以走,不交钱。旁系的有交钱走的资格,每年2500. 但是前提是不能进入毕业分配。一旦进去了交钱也不行,需要服务五年。有些同学就大三申请留学,申请到后从大学退学,交三年的钱。-- 这个政策时期不长,我走之后一年就不要侨属大家都可以交钱,四年一万,也不管分配了。我的大多数同学是这样走的,大约5-6个是三年走的。 2500 一年算不算多呢? 当时我父母北京公职,工资加起来总共每月差不多200元。换算成美元一月不到70刀,(那时还是1:3的汇率哦)申请时所有的申请费都免了。 他俩现在退休工资每月加起来两万,所以这么一换算,当年的2500 对我家相当于现在25万。而且当年我家5口人,现在他们是两个人。 栀子开门 发表于 2023-11-13 11:51
没那么多。 我姐说每月35元补助,家里给生活费60每月。100块钱在天津生活的很好。 每年120块的宿舍费。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11-13 11:39
你这个父母工资比较靠谱,我当年研究生毕业好像不到60. 当时91年考托福GRE,银行根本不兑换美元,只能黑市价格:1:10 人在它乡 发表于 2023-11-13 11:58
当年出国办护照还要收身份证消户口,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着急切割 tshuanbanmj 发表于 2023-11-13 09:26
这凑凑这能凑出个大富豪,真是笑死我了。 94年去搬砖50元一天,一个暑假差不多2000元,够钱买个中文寻呼机了。 别说搬砖,就算是砸合桃,绣花随便都能20-30元一天。 这大富豪太易当了吧! ivln 发表于 2023-11-13 11:59
因为八九十年代时,中美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巨大,绿卡又非常好办,所以出国留学,基本就不会回去了。政策是,海龟回去工作,可以申请退还培养费的。 ca563 发表于 2023-11-13 12:04
回复 1楼人在它乡的帖子 说实话。是这批人欠国家的。这点钱,实在不算什么! 类似于投资你了,给你了成长的机会。之后只要了投入的钱(还只是一小部分).是美国和你自己收割了投资的收益。 华人大妈啊,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感恩。不那么猥琐! cutehail 发表于 2023-11-13 12:15
90年代初,南方城市如深圳工资很高,我们学校有人去那里干了一年,回来说是体验了高工资高消费,他当时每月800,具体不知道什么单位. 后来就回来了,不再去南方干了。 人在它乡 发表于 2023-11-13 12:05
培养费? 多谢告知。原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又长见识了。 还有什么其他国家/地区收取过出国培养费? sdf5gh 发表于 2023-11-13 11:38
既然就”那点钱“那这称霸那称霸、动不动就把世界惊呆了的老大国把这点你们根本看不上眼的小钱还给这些混的不好的人呗,给人家个机会看看你们怎么个混的好、出手大方呗。 m口罩sk 发表于 2023-11-13 11:05
忽悠谁呢?万元户是70年代产生的词。40多年前,20年前都千禧年了,还什么万元户。 wacxg 发表于 2023-11-13 12:14
我和我老公都是自己交大学学费,然后出国还要付培养费的,当时真的觉得是天价,找亲戚借的钱。而且后来很多年以后我们都回国“服务”了超过6年,也没说退培养费给我们。那一批出国的我们这种情况太多了,这一刀砍的我们都是很痛的。唯一欣慰的是,出国前让人犯难的天价赔偿费,出国以后倒是非常快就能赚到还给亲戚,所以回国头觉得咬咬牙尽早出国是个无比正确的选择,这辈子最正确的一步! 这个事情上国家就是极其短视的,不知道有什么可洗的。 doubt 发表于 2023-11-13 12:12
那可真没人给我们解释这些政策。反正就是得消户口,交培养费,盖了章了才能办护照。没人说什么以后你海龟了还你培养费。小一点的学校,那些行政人员更是有非得要你点东西才给你盖章的。现在真怨不得我们‘白眼狼”。 Lemm 发表于 2023-11-13 12:17
华妈都是精致利己主义 不过,到了美国背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贷,好像华妈都没啥怨言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11-13 12:17
有点常识好不好,改开后才有万元户的概念,怎么也是八零后了 tshuanbanmj 发表于 2023-11-13 12:22
你笑吧。 我89-93在大学,北京。当时“万元户”确实是一个传说中的词,生活中不是完全没有,但说起来都是指去深圳的或南方倒买卖的。和平常人家没什么关系。 当时说“万元户”,就像现在提“千万富豪”的感觉。 栀子开门 发表于 2023-11-13 12:09
美国州立大学都是州里贴钱的,没听过要还钱的。 tshuanbanmj 发表于 2023-11-13 12:22
LOL 美国现在学贷已经超过1.8万亿美刀了,利率超过7%。 世世代代都还不清了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11-13 12:26
我老公00年前出国前是高校老师,每月工资三百多lol,确实如班上五毛说的,穷鬼,五毛满意了? tshuanbanmj 发表于 2023-11-13 11:59
你开心就好,美国就是穷人的孩子也能有书读。 tshuanbanmj 发表于 2023-11-13 12:27
得了吧,八九十年代国内的大学教育不仅学费杂费住宿费完全免费,每个月还有几十块的补贴。食堂里的饭菜也是国家补贴的,几分几毛一个菜。我和同学们都是九十年代出国的,现实生活中从来没听过一个人抱怨的。只在华人上一遍又一遍地被挂出来。不知道是什么样的loser,三十年前交的一千美元,还买了真材实料的教育,竟然能念念不忘到今天。 ca563 发表于 2023-11-13 08:52
那时候有本事的都去了外企,00年外企一个月几千,还有的清华学生去中关村打工,一个暑假挣够了培养费。还有的去新东方教课,一节课就上千了。你自己老公不行罢了 果小小 发表于 2023-11-13 12:28
能去中关村、新东方打工的才有几个? NewBeing 发表于 2023-11-13 12:31
几年前,闺蜜的大学教务处对自费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一律只开一份成绩单,付钱也不让多开,变着花样的不让人出国留学。很多学生都是申请好多所学校,一份成绩单根本不够 爱你在每一天 发表于 2023-11-13 12:34
你们这代人孩子也到读大学的年纪了。受到美国高学费暴击,不但没感恩当年自己免费读大学外加补贴生活费,反倒耿耿于怀那点委培费。你们离开中国真是中国的福气。 番茄85 发表于 2023-11-13 12:33
是,我们家那快进入90年代了,听说谁家要是万元户,那感觉就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NewBeing 发表于 2023-11-13 12:32
万元户是邓为了否定毛的人民公社,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口号,改开的时候都是百万元户了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11-13 12:23
感觉是个烂大学。知名大学的教务开成绩单都开得可熟练了。 悬 发表于 2023-11-13 12:35
妥妥的一本大学呢 爱你在每一天 发表于 2023-11-13 12:37
这个楼里,又是生活在两个平行世界里的人鸡同鸭讲。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3-11-13 12:40
那估计出国的不多,出国这套业务还没规范起来 果小小 发表于 2023-11-13 12:39
这事二十几年前我就碰到过,后来找了朋友关系才办的多份成绩单。同一时间有学校关系硬的学生,还能篡改成绩,是把学校的历史记录都改成高分,然后办成绩单。 后来接触社会多了,感觉也不是说就不让人出国留学,其实就是具体到办事的人,看不得别人好,有机会使坏是一定会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这种小人拿着鸡毛当令箭现象,到现在也是没啥改变的,疫情期间这种小人全国上下也到处都多了去了,也不知道一直拼命各种洗白的人,是活在什么样的纯情世界中才会碰不到或者一直视而不见。 doubt 发表于 2023-11-13 12:42
看来真不是好大学。说对了。 番茄85 发表于 2023-11-13 12:38
看地方,大多数内陆省份,不发达地方,到80年代末,万元户也很少。 要是江阴,珠三角地区,那完全不一样。 youyouzou 发表于 2023-11-13 12:40
可能只有清北算好大学吧,他们开成绩单倒是没问题的,985都有一些很为难出国学生的学校 doubt 发表于 2023-11-13 12:45
只要自己没经历过没听说过,就一概不存在,不可能 whatever. 发表于 2023-11-13 12:41
几年前还这么落后? 我们几十年前的成绩单就二十份走起, 教务处和公证处都流程熟练,也没人卡着。唯一卡了的美国大使馆签证 , 全奖好学校 还是拒签了一次、第二次才给过,这个很多人经历过吧。 lovejames 发表于 2023-11-13 12:40
这个说的靠谱些,你在985碰到了小人了 youyouzou 发表于 2023-11-13 12:50
美国为难一些985学校出国吧?禁令名单学校上不少。 youyouzou 发表于 2023-11-13 12:47
刚开始是可以开很多份的,按份数和公章数交钱就行,后来不知咋滴,突然只准开一份,理由是新规定只准开一份 爱你在每一天 发表于 2023-11-13 12:44
是的。比如美国州立大学,从来没听说过要交学费。 youyouzou 发表于 2023-11-13 12:51
关系硬的肯定是可以改成绩的 朋友在省重点高中,申请出国的学生成绩单基本都是99分和100分,没有98分的 爱你在每一天 发表于 2023-11-13 12:54
刚开始是可以多开的,按份数和公章数交钱就行,后来说是规定改了,只能开一份,多交钱也不行,maybe 是教务处眼红,见不得学生哗哗出国,故意拿成绩单卡人 爱你在每一天 发表于 2023-11-13 12:52
当时开的成绩单,自己手里那份是塑封的,用来寄给美国学校的是封在信封里的,信封口是印有防伪校徽的封口贴,拆开即失效。我现在还保留了一份呢。出国这业务也给学校创收啊 果小小 发表于 2023-11-13 12:55
我们是正好一年2000。每月学校发补助7块😢 出国已经不需要任何东西了。自己找工作。放羊了。
啥叫全额?2500一年不能叫全额吧?那时候宿舍费一年才几百。2000年以后我们大学还是有补贴的,钱不多,拿到手也是美滋滋的。
还天价彩礼。不过有一点是挺像的,“女儿”确实是一刀两清,一个子不会往回拿的。
那个年代回家招的大学生,实际花费的钱,要远远大于你所交的那点费用。
我80年代末上大学,然后读研。上大学因为最后收费改革交了200元学杂费,其他全是免费,住宿条件差,但是不收钱啊。研究生没有任何收费,然后学校补贴70元/🈷️吃饭足够了,系里还有同样补贴,可以省下来补贴家庭了。不打工,没有任何经济压力。
我觉得交培养费天经地义的。唧唧哇哇的,会说我父母养活了国家。你要这么说,我也不能反驳你。可是这种免费,绝大多数人没考上大学,便宜你也占了。你估计会说,他们笨…. 😂 一路下去,总有理由。
好处占尽,都是自己努力来的,自认为聪明。就是自私心多了点。
7块是有点少,我们大概是70多好像,那时候有贫困生就靠补助加家里带点粮食能吃两周。
多谢告知。原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又长见识了。
还有什么其他国家/地区收取过出国培养费?
没那么多。 我姐说每月35元补助,家里给生活费60每月。100块钱在天津生活的很好。 每年120块的宿舍费。
20年前1万等于100万?这不是扯蛋吗,通货膨胀哪里来的这么高 大学之前没付学费的,出国交培养费我觉得是天经地义,我自己也交了没有任何怨言 有些人说父母缴税,那个只管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好不好,高中出国的也没有交培养费啊 那个年代能进大学的几率只有5%,国家付出大量补贴在高等教育,然后刚培养出来就给别的国家做贡献了,对其他缴税的公民的确不公平,收取少量的培养费基本就是象征性质 后来高等教育产业化之后的也没有再收培养费了,政府显然不是看中这点钱,不然2000年以后出国那么多,继续收培养费不是更划算。
研究生国内工作三年,拿着和别人一样的工资,出国就不用交任何培养费了。 工作一年,少交1/3。
20年前可能不行,30年前是有可能的。30年前1-2万能在北京买个小房子,你算算现在得多少钱?
97年才并轨大学开始全面收费。清华北大才收700。北医才收900. 到了2002年才突然涨价,到2000-3000元
97年能收2500的都是职业大学或成人大学
我家LD记忆好,我特地和她求证了一下: 她1987年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在大学教书,三线城市,转正前每月45元,转正后没月53元,以后每年工资会长1元。
请问LD的性别
没钱你别读大学啊,大学又不是义务教育
2500 一年算不算多呢? 当时我父母北京公职,工资加起来总共每月差不多200元。换算成美元一月不到70刀,(那时还是1:3的汇率哦)申请时所有的申请费都免了。 他俩现在退休工资每月加起来两万,所以这么一换算,当年的2500 对我家相当于现在25万。而且当年我家5口人,现在他们是两个人。
张嘴就编的。1万等于 100万。
30年前,我在物价生活费便宜的地方,一个月也要花费40元吃喝。已经很省了。 一年500,等于现在5万。
28年前,我暑期干了一个小活,完全从市场上闸来的,就是无线遥控编辑+条形LED显示屏,大约一个月,和朋友两个人挣了5000元,我拿了2500元。 能相当于现在25万(税后)/月? 老板是傻逼?会给一个只是在读的研究生暑期开这么高购买力的工资?
男
我就奇怪了,五毛撒谎真是张嘴就来。就是欺负大家没时间查证。随便给一个https://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gao_deng/guan_li/shou_fei/200603/t20060323_16117.shtml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过了2000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清华大学法学院双学士严星对此深有感触:“心里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九五级的学生收费还不到600元,而当时我的学费是2300元,足足比他四倍还多”!199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广大考生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但2000年的收费标准猛涨,普遍在19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有些地区高达20%,学费涨过4000元,这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刚搜了一下,我搜到的信息是好像你说的这个年代有种叫做收费生,不是免费也不是自费生,收费生好像只收一部分学杂费,比自费生交的少,比免费的要交的多。这种收费生好像出国还是要还回去一部分学杂费的。一般收费生是考分比较低的。不知道我搜到的是不是有错误
你阅读障碍。 97全面并轨的前几年就是每年缓涨,2002年后暴涨。
你这个父母工资比较靠谱,我当年研究生毕业好像不到60. 当时91年考托福GRE,银行根本不兑换美元,只能黑市价格:1:10
我们就是那么多啊,可能天津消费低,补助少。
这凑凑这能凑出个大富豪,真是笑死我了。 94年去搬砖50元一天,一个暑假差不多2000元,够钱买个中文寻呼机了。 别说搬砖,就算是砸合桃,绣花随便都能20-30元一天。 这大富豪太易当了吧!
我老公00年前出国前是高校老师,每月工资三百多lol,确实如班上五毛说的,穷鬼,五毛满意了?
北大97年就是2500,2000的学费加500的住宿费。第一手资料
92就开始收了。我弟去上交读大一,600元一年,愁死了。那一年我开始读大四,突然也要改制,收170(200?)元一年的学杂费。
之后🐷棺材总理大吹特吹教育,医疗改革,李岚清副总理实施,开始涨学费。估计到2000年左右 5000/年,之后就几十年不涨了。
那几年的学费涨价,压垮了底层人民的家庭。🐷棺材对底层真是🐷剥皮总理。
因为八九十年代时,中美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巨大,绿卡又非常好办,所以出国留学,基本就不会回去了。政策是,海龟回去工作,可以申请退还培养费的。
你笑吧。 我89-93在大学,北京。当时“万元户”确实是一个传说中的词,生活中不是完全没有,但说起来都是指去深圳的或南方倒买卖的。和平常人家没什么关系。 当时说“万元户”,就像现在提“千万富豪”的感觉。
mm给的数字并不准确。96年开始并轨的。清北应该是算收的少的,但比700多不少。大概1500一年学费。外加住宿费几百吧。同年不少学校学费达到2500的,不是mm说的成人大学或者职业大学。
这个事情上国家就是极其短视的,不知道有什么可洗的。
忽悠谁呢?万元户是70年代产生的词。40多年前,20年前都千禧年了,还什么万元户。
说实话。是这批人欠国家的。这点钱,实在不算什么!
类似于投资你了,给你了成长的机会。之后只要了投入的钱(还只是一小部分).是美国和你自己收割了投资的收益。
华人大妈啊,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感恩。不那么猥琐!
2000年的大学本科学费就已经大幅涨价,普遍4000元起,某些专业可以到5000,5500,甚至6500,艺术类的就更贵
反正清华2000年的学费,除了一些有协议的专业,肯定超4000了
独轮运近期的反共策略是称颂所谓good old day来抨击今上 什么悼念李克强, 赞扬江胡啊 都是这种思路
你想通了就知道这些人的思路
那可真没人给我们解释这些政策。反正就是得消户口,交培养费,盖了章了才能办护照。没人说什么以后你海龟了还你培养费。小一点的学校,那些行政人员更是有非得要你点东西才给你盖章的。现在真怨不得我们‘白眼狼”。
华妈都是精致利己主义 不过,到了美国背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贷,好像华妈都没啥怨言
94 年广州工作,一个月2000. 毕业拿毕业证给大学交了4000, 因为是部属学校,跨部门分配学校放人要求交培养费5000,讲价到4000,交给一个系里的老师,没有收条。然后6年后出国就没有交培养费了。去拿一个啥章的地方都是在交费的,那个人负责盖个啥出国允许的章,同时收培养费,给一个可以兑换美元的条子,就是你可以工价兑换多少美金。反正到处跳门槛都需要交钱。
中国那时候大学收费就是便宜啊,都是国家财政支出补贴的。在90年代末 北大清华一年学费才2500左右,然后还各种发奖学金让学生赚回来。现在不知道行情了, 但在当时念大学就是基本不花钱。
你去拉横幅啊,习近平要来了,说还我血汗钱。别嘴炮。
有点常识好不好,改开后才有万元户的概念,怎么也是八零后了
可以退的 需要去找教委管这个的部门 然后要一堆证明 很慢 不过钱还是会退的
我当时经过的办事流程特别恶心,手里拿着全奖的offer,交了高额培养费之后,还被一路上各种小人陷害得差点没走成,不过年轻时被逼上的这一课其实挺好的,从小被中国教育PUA,这一课顿时让自己清醒了不少
美国州立大学都是州里贴钱的,没听过要还钱的。
不知道你啥情况,我们实打实的退了培养费的。当时手续时啥不知道,应该也没多复杂。拿了一万块钱马上就开始乱花钱的快乐很难忘啊。
万元户是邓为了否定毛的人民公社,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口号,改开的时候都是百万元户了
你自己去Google一下。都说70年代末产生的。就算80初40多年我没算错吧。20多年是千禧年没错吧?
笑死了。我89-93上大学,93-96在北京读研。
读大学是消费很低点城市,我的农村同学,内陆省份,至今还不咋样的地方,给100月/元生活。万元户,那个之后在农村是很罕见,仅此而已。北京竟然万元户罕见?
93年读研,我老师穷,系里加老师一个月只能给140/月。周围有同学在外面接软件活,暑假全职,一个月都能快一万。不过那个时候这个确实很高的收入,比大学老师工资高很多。 但侧面也说明“万元户”,在北京真的啥都不是了
万元户,只是在不发达的省份,农村,80年代,是个传说。
LOL 美国现在学贷已经超过1.8万亿美刀了,利率超过7%。
世世代代都还不清了
你开心就好,美国就是穷人的孩子也能有书读。
那时候有本事的都去了外企,00年外企一个月几千,还有的清华学生去中关村打工,一个暑假挣够了培养费。还有的去新东方教课,一节课就上千了。你自己老公不行罢了
你钱花到位了,在那都能读书。
30年前的1000美元好大一笔钱了吧! 我父母说那时候他们80年代一个月才10也不是50人民币工资, 反正很小的一个数字
能去中关村、新东方打工的才有几个?
hate大妈比你都靠谱,至少她好惊叹一下加州州立大学学费才几千刀一年。
现在能说出 美国州立大学没听说过要钱的,不懂英文听同事传的🈶️可能 😂
美国穷人点孩子能读书,不假,借钱,低收入要求减免都可以。但是州立大学没听说过要钱的,估计需要去ESL了,这个还真是免费的。
外企总能进吧?那时候没本事的在体制内,有本事的都去了外企
是,我们家那快进入90年代了,听说谁家要是万元户,那感觉就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感觉是个烂大学。知名大学的教务开成绩单都开得可熟练了。
感觉就是群又穷又没文化的(比如楼上那位说美国州立大学不交学费)老大娘,当年被苦大仇深的穷老公搬到美国,扣扣索索好容易到现在,一边给子女交着美国天价学费,一边诋毁着母国的免费大学教育。人品低劣到家了
地区差别吧,我家91年买的商品房,20多万,房子都卖得很快。
那你看看,得再去学习学习了
改革开放方针是1978年制定的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从70年代末期开始试行,然后82年到84年中央政府连续三年发文肯定提倡推广
两个时间段是重合的
专门有成绩单办公室,还给塑封好,明码标价,一套流程可熟练了
妥妥的一本大学呢
看来真不是好大学。说对了。
那估计出国的不多,出国这套业务还没规范起来
看地方,大多数内陆省份,不发达地方,到80年代末,万元户也很少。
要是江阴,珠三角地区,那完全不一样。
几年前还这么落后? 我们几十年前的成绩单就二十份走起, 教务处和公证处都流程熟练,也没人卡着。唯一卡了的美国大使馆签证 , 全奖好学校 还是拒签了一次、第二次才给过,这个很多人经历过吧。
只要自己没经历过没听说过,就一概不存在,不可能
这事二十几年前我就碰到过,后来找了朋友关系才办的多份成绩单。同一时间有学校关系硬的学生,还能篡改成绩,是把学校的历史记录都改成高分,然后办成绩单。
后来接触社会多了,感觉也不是说就不让人出国留学,其实就是具体到办事的人,看不得别人好,有机会使坏是一定会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这种小人拿着鸡毛当令箭现象,到现在也是没啥改变的,疫情期间这种小人全国上下也到处都多了去了,也不知道一直拼命各种洗白的人,是活在什么样的纯情世界中才会碰不到或者一直视而不见。
基本上确定是烂校了,呵呵
刚开始是可以开很多份的,按份数和公章数交钱就行,后来不知咋滴,突然只准开一份,理由是新规定只准开一份
不要说几十年前了,就是一年前我操作过的流程,都不敢打包票说今年还是这个样子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美国的大学学费的,还有人抱怨国内的贵?
可能只有清北算好大学吧,他们开成绩单倒是没问题的,985都有一些很为难出国学生的学校
估计 不懂英文的都有,和 91年20万买商品房的发达地区出来的 一起讨论。
这里讲的是97年大学全面收费的时候的事。
97年万元户真不算啥。 我家还是3线城市,当时房价1600一平,楼盘都是一抢而空。
农村倒是穷点,但万元户真不是那么金贵。
美国为难一些985学校出国吧?禁令名单学校上不少。
这个说的靠谱些,你在985碰到了小人了
是的。比如美国州立大学,从来没听说过要交学费。
刚开始是可以多开的,按份数和公章数交钱就行,后来说是规定改了,只能开一份,多交钱也不行,maybe 是教务处眼红,见不得学生哗哗出国,故意拿成绩单卡人
所以你觉得中国当官的不知道他手下有多少小人,事情会做到什么地步?当年丢了的民心就是丢了,别再给华人大妈扣帽子了。再扣也加不了一个🍗?
关系硬的肯定是可以改成绩的
朋友在省重点高中,申请出国的学生成绩单基本都是99分和100分,没有98分的
又不是全世界都为难,来不了美国可以去很多别的国家啊。成绩单就是国内的学校的事情,扯美国干啥?
当时开的成绩单,自己手里那份是塑封的,用来寄给美国学校的是封在信封里的,信封口是印有防伪校徽的封口贴,拆开即失效。我现在还保留了一份呢。出国这业务也给学校创收啊
不可能,肯定不可能!!!
穷人不用交,估计身边都是吃福利的。回国逢人就说美国学费全免。
高中跟大学改成绩单难度差得可大了。我知道关系很硬的家长都改不了,或者是不值得付出那么大代价去改。
那你怎么申请呢?就申请了一个学校?
是不是双一流啊?否则出国的人很少,办事人员没啥经验吧。
对对,学生还得额外买印有学校名头的信封,把成绩单和推荐信装不同的信封里,信封封口处再盖上学校公章,光盖公章就花不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