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也可以这么说,其实也不是我说的,斯坦福的研究还有好多类似的研究结果都是,相对于small fish in a big pond来说,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往往都更有自信,自驱力更强,成人之后事业发展动力更强。那些college admission的书里也经常说到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在申学中的优势。他们会觉得small fish in a big pond的成绩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家长有能力把你放到big pond, 是个priviledge(录取率低需要考的私校不算); 而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属于逆境中脱颖而出那种。 当然,不是说small fish in a big pond到了small pond里就肯定会变成big fish, 也不是说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到了big pond里肯定会降级到small fish. 每个孩子不一样,如果到哪里都是big fish的话,那私校的高度应该能达到更高,如果到哪里都是small fish的话,那私校的资源也比公校好。但是如果觉得自己孩子在好的私校成为big fish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公校做big fish的可能性非常大,那就跳去可以做bigger fish的池塘。
我在考虑要不要换回公校,目的是让娃的性格更加open一些。家门口的公校7,8分,亚裔没有那么多。现在的学校有点压抑天性。但公校真的能让娃性格改变吗?比如公校的师生比就要差一些
楼主是指公校更好因为可以提供更多自闭症儿童的资源,还是公校更好因为能改变性格?
对内向孩子肯定公校比平民私立好 精英私立的问题是pool比较小,但一旦有朋友肯定会很close
看了好几遍也没看出来楼主说孩子有自闭症啊
“现在的学校有点压抑天性” Why? 为什么平民私利就压抑天性?
我自己总结公立学校对我们家的几点优势: 人多:慢热内向的一般不属于追求popularity的性格,更喜欢有几个志同道合性格相投的深交。公校人多,遇到特别投缘的可能性就大。我们家的小学阶段都没有特别铁的朋友,是到了初中(两个小学feed进去的),才找到那几个特别铁的朋友的(那几个之前是另外一个小学的)。人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各种各样的人都见过了,也学会了怎么应对那些跟自己合不来的人,或者有些虽然不是朋友但也需要一起做事的人,应该怎么沟通。 活动选择多:体育音乐还有各种club 资源多,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有喜欢的活动才会投入,才会愿意为兴趣迈出自己的舒适圈,就这么慢慢练出来的。 学业竞争小,容易拔尖:成绩好的话,是特别能提升自信的,觉得自己很聪明啊很厉害啊,就会有信心去追求那些不100%确定能成功的事儿,也愿意帮同学,帮着帮着就越来越多人听他的认可他说的,就慢慢变成领导力了。
你也可以说差学区培养善良公正有同理心的人格,送好学区都是培养自私虚伪目中无人的特色:)
看你这中文忘的——公立=公正,私立=自私?
事实是大多数公立老师在混日子过,公立bully高出独立好几倍,脏话、早恋、偷窃、吸大麻,公立学生
另外加州学校分数大洗牌,你能参考了,七八分公校可能是最好的学校就是diversity低也可能是最差的学校就是diversity高,要看口碑。
你这种, 一般来说是私校好。
好公立老师还是挺认真的 品行不正的孩子很少 一般内向慢热娃朋友不见得特别多但是不会跟坏孩子有啥交集 至于bully多少真不是一定的 大麻问题更是私校有钱的孩子多更严重
其实内向的孩子不见得不擅长社交,最麻烦的是不太sensitive或者没有social skills的孩子,对这些孩子来说,这样的公校就特别友好,对性格发展很有帮助!
别的问题不敢说,大麻问题和bully问题,好私校绝对比好公立好太多。 私校可以通过选择学生,开除学生来实现真正的zero tolerance。在公立,zero tolerance只是一种修辞,一种态度。
你的专业和工作的性质基本决定你进入社会后接触的人。同事公司帮你选了。而公立中学是不能拒绝孩子的。大家选好学区的公校其实也是选择自己孩子接触的人。
这个正相反吧。 私校能接触到更多理解社会规则,知道怎么navigate的人。跟着抄作业。 公校更多雾里看花。接触了,被毒打了,不代表看懂看透啊。
父母陪再多也教不了孩子怎么和其他孩子相处,而这个是孩子必须自己琢磨出来的。家长的工作是给予及时的鼓励开导和安慰。
社会为什么是jungle?我觉得越大生活的环境越bubble呢?反而是小学初中什么人都见过
公校也不是jungle,绝大多数公校都是非常类似家庭的同温层。
所以我觉得社会是jungle需要早日历练的想法乍看对,但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究竟对不对得上号都不好说。
说次罢了,没人为了孩子早点入jungle去2分学区吧
有的学校比较push academics,纪律什么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偏亚洲文化。
公立私立什么的都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还是要考察一下。公校师生比有好的也有差的,有抓学习的也有不抓的,有学生家庭背景diverse的也有都差不多的。具体碰上哪个老师,对待不同性格小朋友的理念也不同。
不过我个人觉得喜欢足球课已经很好了,毕竟是个集体运动。网球是个人活动,直接找私教进步更快。篮球说实话这个年纪开始小了点。慢热的话和现在的老师多沟通一下。但是从课后班引申到换学校,这个差的也有点远。
小孩选学校一定 得是 孟母三迁 的模式
师生比高是个双刃剑,孩子比较温室花朵,独立意识容易受影响,什么都等着老师发命令
另外最终这些选择可能都没什么差别,孩子以后可能该什么样还什么样。
这里公校私校不是关键吧,重点是有没有固定的长期的朋友圈。 我们家小时候上私校,但是一起玩的朋友经常就转走了,孩子很伤心。 后来换到公校,朋友圈一下就固定下来了。小孩子是不是自信,关键是有没有一圈子朋友。 当然每个私校情况不一样,也不能一概而论
私校的一个好处是小学时候学的多,容易有学霸的感觉。但其实小学的内容简单,容易伪学霸。 真正的学霸要到初中高年级,或者高中才能显出来。
看最后一段意思就是做鸡头容易提高自信?
不至于吧,现在湾区7,8分以前10分的公立不要太多
很难说,有的私校从小给小孩洗脑要有自主性。 不过我看公校娃也差不多。
哈哈,你也可以这么说,其实也不是我说的,斯坦福的研究还有好多类似的研究结果都是,相对于small fish in a big pond来说,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往往都更有自信,自驱力更强,成人之后事业发展动力更强。那些college admission的书里也经常说到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在申学中的优势。他们会觉得small fish in a big pond的成绩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家长有能力把你放到big pond, 是个priviledge(录取率低需要考的私校不算); 而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属于逆境中脱颖而出那种。
当然,不是说small fish in a big pond到了small pond里就肯定会变成big fish, 也不是说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到了big pond里肯定会降级到small fish. 每个孩子不一样,如果到哪里都是big fish的话,那私校的高度应该能达到更高,如果到哪里都是small fish的话,那私校的资源也比公校好。但是如果觉得自己孩子在好的私校成为big fish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公校做big fish的可能性非常大,那就跳去可以做bigger fish的池塘。
不是那个意思,私校很多时候老师已经安排好了,follow就好。公校要混出头肯定需要孩子有规划能力的,干什么不干什么,有个计划。 举个例子,私校作文写得好,问了娃因为老师已经有个结构的模版,往里面套。 后来到公校就不知道怎么写,因为老师没有给模版。如果还要写的好,就得主动去想用什么结构好。 当然也看娃的性格了,总体感觉公校厉害的娃,首先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说得太好了。到了工作岗位如何同同事导师沟通,打破玻璃天花板,并避免成为拿枪biubiubiu的那个,很重要。
我感觉是这样的。我孩子工校,每过一段时间都能感觉孩子自己很明白要干啥。校内校外club,volunteer啥的都自己安排好。Google calendar上注的清清楚楚。
太棒啦!
能知道是哪所学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