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孩子前,凑巧学了几门大脑发育和认知的课。新生儿到18个月,属于孩子发育的后子宫期。为什么人类的孩子,出生之后,除了哭,连脖子都抬不起来?很多低等动物,比如鹿,出生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站、跑等生存必需能力,人类的孩子,为什么需要那么久才学会翻身、爬行、站立、跑等等? 这还是肉眼可见的方面,脑部发育更是日新月异。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管好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在这最初的一年半里,孩子要根据外界刺激,内部细胞重组和肌体发育。如果我只能在孩子身上花$100,我会把$60花在新生儿的后子宫期。孩子的发育是单行线,抓住windows of opportunity, 事半功倍。 每家情况不同,我觉得尽力就好。上班的父母,下班后充分利用亲子时间,多陪陪孩子。被爱富养大的孩子,受益终身。 水蓝 发表于 2023-11-03 09:08
这个我非常同意。孩子大脑90%在6岁前发育完。越是后期砸钱上培训班私教都是杯水车薪地打水漂。要投入就应该在6岁前,甚至all in. 母亲的收入其实是最大的一笔投入,尤其是高知高收入母亲。就看自己家庭怎么考虑,是否愿意为了孩子投入。再说回保姆。其实随便找个遛娃胜地一般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是保姆哪个是妈妈。保姆一般在刷手机和别的保姆聊天,不会跟孩子有任何互动。妈妈是全心全意地陪玩陪说话。我认为对孩子影响区别很大。这是表面上看到的。私底下看不到的就不揣摩了。
我到网上去查了一下有没有相关的研究,找到这个哈佛的研究结果(虽然哈佛的研究结果已经被中文自媒体把名声搞坏了),给大家贴一下。 Learning from Mum: Cross-National Evidence Linking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Adult Children’s Outcomes - Kathleen L McGinn, Mayra Ruiz Castro, Elizabeth Long Lingo, 2019 (sagepub.com) 主要结果是: Working moms对女儿的将来的事业有正面影响,对儿子的将来的事业无影响。Working moms的女儿们将来在家务上花的时间会少一些, 但是不影响她们caring for family members的时间. Working mom的儿子们将来在家务上花的时间没有增加,但是他们分配在caring for family members的时间增加了。总体感觉就是孩子们在重复父母的路。
说说我这边吧,找可以时间all in帮忙带娃的保姆不好找,更没什么选择余地了。陆续找过保姆带娃,基本都非常不满意
我认识附近至少两家的中国妈妈,是娃自出生起就自己做全职妈妈带大的。那两家的娃确实挺不错的,读书社交都很独立,到了8,9岁以后妈妈就省心很多。我认为与妈妈的功劳很大。
当然,身边大多数都不是全职妈妈,很多娃也很不错。
以前有过来人经常说,千万别找保姆带小娃,娃小时候跟谁成长就像谁,小娃一定要自己亲自带,到了5岁小娃很多方面就定型了。
还有国外请保姆价格不菲,比如年薪税前20万,税后要请两个全职保姆是挺困难的。请一个全职保姆的话,再考虑到国外这边保姆休假等都不少,根本没法cover掉所有的带娃和家务工作。国内一个住家保姆的工作量,这边估计需要两个才够。
一早送幼儿园会不会好点 有点discipline?
没用的,小孩子生病太多,你又要请保姆又要付daycare 费用,只有某些可以work from home职业的父母能afford 这种频繁生病呆在家里。,小朋友一定要等到2岁半,三岁左右的某一天才突然生病减少的。 而且有的小朋友会哭的太厉害,daycare 不适应,也是要到快三岁的某一天才突然没事了。我家老大那时候就经历了一遍。老二送daycare 也有娃自己的情况。而且不是displine 的问题. 我家娃完全是个乖娃,没有displine 的问题,就是感觉到个方面没老大牛逼。就像楼主主楼说的,要把娃养到读书自理个方面独立自主,青春期不烦人。在娃小时候一定是要下点功夫的。否则就得听天由命看你抽到啥签了
今年,妈妈A的女儿上全天K,所以不来参加了;妈妈B的大儿子上半天K(我们学区是半天的),继续来。但是妈妈B找到了全职工作,于是开始上班,请了妈妈A做她俩儿子的babysitter, 于是那两兄弟都是妈妈A带来上课的。妈妈A带两兄弟跟带自己的女儿截然不同,完全就是sit back and relax, 不会鼓励两兄弟参与,不会一起玩游戏,三岁的弟弟捣乱啊到处跑啊也基本不管,有一次把我们一箱子教具全掀地上才帮着捡了。哥哥因为弟弟整天捣乱,坚持自己要帮着管弟弟,一半时间的注意力也不在我们教学上。
我以前一直没觉得这种情况下妈妈带和保姆带会有啥区别,以前也见过不少保姆带着上课的。直到这次亲眼见到一个妈妈作为妈妈和作为保姆行为有多大的不同,还有同一个孩子由妈妈带来还是保姆带来上课有多大的不同,还是很惊讶的。特别是这个保姆本身是个很靠谱的妈妈,带的还是朋友的孩子。
当然,肯定有特别有爱心特别靠谱的保姆,也有并不那么上心的妈妈。但是对于抓住机会让让孩子成长最优化的,肯定妈妈的动力比保姆大很多很多。
你这个观察是对的。 但我觉得in the end, it doesn’t matter. Caregiver 是不是非常engaging,对孩子的成长是minimal的。因为保姆就8-9小时,吃喝拉撒或是带着上课找小朋友做好了就可以了。父母可以做一些engaging 的事情。
对啊,尤其是住家保姆,即使不是住家保姆,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都特别长,一言一行,一教导和一约束,都非常非常重要。toddler的时候非常明显的影响。保姆一般是只要孩子不出事,其他都不方便管理的。不想弄的孩子哭叫。我们家保姆人都还不错,因为保姆自己家庭的原因中途换过,其中只有一个保姆会像我一样不厌其烦带娃做事和鼓励教训娃。
2岁前的娃,不是只有吃喝拉撒睡的。为什么孩子一出生就要抱到亲妈胸前skin to skin 接触呢?
我倒是觉得这头两年谁带娃最关键。亲妈看娃的眼神和保姆看娃的眼神能一样吗?这对孩子来说肯定是人生情感的奠基的。
但说实话我也不确定是不是亲妈带的关系,也许是天生的。
看了很心酸,抱抱mm。。。话说每个人的保护机制都不一样,我的经历有点类似,但是没学会查言观色,学会了mindful oblivious。
谢谢你!华人mm太暖了…喜欢这里
全职妈妈带的娃说实话也不一定比阿姨带的娃强。毕竟全职妈妈又要干家务又要管育儿也是很累,两头都顾不好的。真不一定比阿姨照顾生活为主,妈妈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强。我见过不少2-6年的全职妈妈,其实自己状态也不太好,和社会多多少少有点脱节,没那么自信,资讯也没有那么灵通,教的小孩有很优秀的,也有很一般的。
小娃主要是吃喝拉撒,谁带都行。 quality time是需要亲妈亲爹的,指望保姆不大行。 小娃本身醒着的时间也不长,每天睡11小时,爹妈上班加commute 9小时不在,早上拾掇出门晚上吃饭洗澡哄睡,全是hustle再来两三个小时,算下来一天真正能陪娃的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要想有目的性地开发一下心智,还得先哄开心了。万一搞不好来个tantrum,一晚上鸡飞狗跳地废了。如果大人还得加班,做不到到了家就不回消息,回家还得做饭,还得打扫卫生收拾,那估计更没心情陪娃了。 所以主要还是看爹妈,是不是保姆带是次要的
这跟保姆关系不大 前几年压根没啥记忆了。。。。
嚯 你是当事人还是我是当事人?怎么这么大脸
我很小的时候是同一个阿姨带的 (大概小小班之前,专门请了带我的)
我都不记得了 据我妈说阿姨对我挺好的 但我猜应该没有我妈说的好 因为我没有什么印象 我记得她大概长什么样子而已
但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个 我和我妈感情很淡 她不爱我 我也不怎么喜欢她的
我妈每次叽歪说她怎么辛苦 我都觉得她在放屁
我上学后就是奶奶,伯母,姑姑+不同阿姨轮流带了(我们大家庭住得近,家里小孩比较多,阿姨并不是专门带某一个小孩的,有点像帮佣的意思,就啥活都帮忙干一些)。 需要我妈亲力亲为的大概和阿姨差不多吧,对她的态度也是,觉得和阿姨差不多。区别就俩:1 阿姨老换,不是同一个,有时同时期有2-3个阿姨带我们几个小娃,精力比较分散 2 我妈毕竟生了我 关于生恩 我不大认。生恩就是我俩血缘关系吧。以后肯定会用差不多的条件侍奉她。。程度看我能力吧。 关于养恩 这个是真正的亲情链接。我感情最深的是奶奶,然后是伯母,姑姑,家里姐姐妹妹。最后我妈约等于阿姨。我也刚有能力没几年,目前比较真心实意会去回报的是我奶奶,伯母,姑姑,姐姐妹妹。对我妈有一种迷之怨恨。 我对阿姨有时候都比对我妈好些,虽然人家拿工资,但有时候有一些工资范围以外对我的关爱。出国后回去得少,每次回去又几乎是不同阿姨(目前主要是带我妹妹),也就没什么感情了。这是我妈的贱招,不能老找同一个阿姨,老找的话孩子跟阿姨会更亲。呵呵,自己给不了孩子关爱,宁愿孩子也没有其他情感链接了。
我妈因为带我太轻松了,高龄生二胎,从她对我妹的态度更印证了我对她的想法。呵呵呵呵。既然自己生了,就一定要自己带。否则感情不深,你生了个寂寞。以前发帖喷我妈,好多人都说我妈生了个叉烧。我认,那这叉烧不也是她自己培养出来的?
我童年不幸福,其实我爸也有责任的。但不知道为啥我就是怨恨我妈多。这没有道理可讲,就是事实。我爸也不是啥好东西,但我对我爸还会有一些迷之依赖,有时候盲目信任他,对我妈,毫无。
我妈也几乎从小没带过我,1岁前是外婆带,1岁一直到小学前去了她单位托儿所和幼儿园,但是她是小喽啰那些阿姨都看人下菜拍领导孙子孙女马屁,我被欺负她怕得罪单位人也从来不管。我从小就下课去外婆家吃晚饭一直到高中,周末课外班兴趣班排满也没有亲子时间,印象中和我妈去公园的次数少于10次。
她有一点跟你妈很像,她来美国看娃时候对孙辈极端宠爱,叫她不要手洗衣服都不肯,娃爱的酸奶吃完了非叫我当天必须补货等等,我也很哭笑不得从来不是个好妈妈现在反而做个极端的好外婆
你是不是傻
前几年不仅有记忆,而且如果是坏记忆和特殊时刻,会印象格外深刻。在前五年里,大脑的神经新建链接数量,也超过了之后50年里的。同时,安全感也主要是在脆弱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婴儿和toddler时期算是人一生最脆弱的阶段之一了
我是坚决不把小娃带回国让老人养的,但是身边真的不少,特别3岁之前,好多同学上上上上就退学带回国让老人养了
这和我家老二挺像的。 我家保姆是住家的,当时还有普通话考试证书。 不过我家老二去年开始自己对中文非常感兴趣。 我觉得他发音比我带大的老大好太多。 至于其他的,我觉得是性格。老大从小自推,老二10年级前随心所欲没心没肺,10年级后开始转性。
这还是肉眼可见的方面,脑部发育更是日新月异。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管好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在这最初的一年半里,孩子要根据外界刺激,内部细胞重组和肌体发育。如果我只能在孩子身上花$100,我会把$60花在新生儿的后子宫期。孩子的发育是单行线,抓住windows of opportunity, 事半功倍。
每家情况不同,我觉得尽力就好。上班的父母,下班后充分利用亲子时间,多陪陪孩子。被爱富养大的孩子,受益终身。
我娃三岁前去family care,阿姨是北方人,我娃学的一口字正腔圆北方话,然后我南方人南方口音,娃时常纠正我的发音😳现在娃中学了去中文学校,中文发音还是比我标准
这好像证明了亲人带比较好?老大两岁以前都是血缘至亲带的吧,老二估计保姆带得多?
当然同意天生个性最主要,其他都是次要影响
这个我非常同意。孩子大脑90%在6岁前发育完。越是后期砸钱上培训班私教都是杯水车薪地打水漂。要投入就应该在6岁前,甚至all in. 母亲的收入其实是最大的一笔投入,尤其是高知高收入母亲。就看自己家庭怎么考虑,是否愿意为了孩子投入。再说回保姆。其实随便找个遛娃胜地一般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是保姆哪个是妈妈。保姆一般在刷手机和别的保姆聊天,不会跟孩子有任何互动。妈妈是全心全意地陪玩陪说话。我认为对孩子影响区别很大。这是表面上看到的。私底下看不到的就不揣摩了。
这个貌似有道理,但想想身边的例子,不止一例,有些学业事业成功双商都高的认识人,竟然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在贫穷的农村由老人带大,哪有什么6岁前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教导。还是基因更重要。
脑子是什么时候发育的和发育期谁带有没有影响完全是两回事。 这个不是有很多研究吗。就是孩子智商是跟父母收入有关系但是跟是不是亲妈带没什么关系。 我觉得这很明显吧。就是一定收入有亲妈带,保姆带,daycare的选择基本是一样的。 就是你也不会请个不好的保姆放个不好的daycare. 总的来说,没什么区别。 Ps 我娃是亲妈带的。
主要结果是: Working moms对女儿的将来的事业有正面影响,对儿子的将来的事业无影响。Working moms的女儿们将来在家务上花的时间会少一些, 但是不影响她们caring for family members的时间. Working mom的儿子们将来在家务上花的时间没有增加,但是他们分配在caring for family members的时间增加了。总体感觉就是孩子们在重复父母的路。
刚生下来,就能跑能跳,见风就长,那是哪吒😄 人这辈子最脆弱的时候有两次,新生儿和老人,就是没有旁人照顾,自己无法生存和自理。选择很多,你可以自己带、送托儿所、养老院,也可以请保姆、护工。根据自家情况,做了选择,就承担后果。
留守儿童就不要羡慕了,因为我也是,自测双商也不低,有奶奶和家人的呵护,在田地里奔跑、割草、偷个花生、摘个玉米棒子……很快乐。但我自己是坚决不会让我的孩子去做留守儿童的。不少青少儿犯罪案例,提到情感错位,就是孩子小的时候是祖父母带的,等到了青春期,父母想管了,晚了。极端案例,有把一家人都杀了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育儿理论,在我家孩子身上不适用,但我还是很相信neuroscience的研究成果的,起码在孩子出生的前18个月,变化太大了。我带孩子,追求的是事半功倍。衡量孩子是否可以送出去的标准,就是能用三句话跟我完整的表述发生的事情。孩子两岁的时候达到了标准,等到春夏交季开始送托,之后就很省心了。每天接回来,先是抱着搂着亲亲闹闹,然后问问在学校做了些什么。有回孩子跟我说pinch pinch, 还来掐我的手,我第二天就找老师问了. 老师说是玩游戏,小螃蟹的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