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ager 男孩有礼貌贴心,也不见得是好事。。 吴谢宇中学直至大学的时候,在家在学校都很有礼貌贴心。。。 zhangxx818 发表于 2023-11-02 19:57
我也有青少年女儿对我大喊大叫,踢门,那时候我拒绝做饭给她吃,毕竟我也心凉了大截。她开始想硬看看,后来就意识到我对她的付出,我也原谅了她。我觉得首先要让小孩知道你是爱他们的。 10011 发表于 2023-11-03 00:09
You have to call police. 不然会愈演愈烈,更不好收拾。 wenaa 发表于 2023-11-02 10:40
不知道具体的。要是我的话,任何人敢于对我这样,不管他高矮胖瘦,我会让他怀疑人生。谁怕谁,大不了当没这个人,一刀两断从此不往来。 珠箔飘灯 发表于 2023-11-02 10:49
跟单亲没什么关系。我身边的双亲的青春期小伙子也直接把门踹掉,在墙上直接拳头砸个洞这种。砸完了修呗。荷尔蒙到了那个样子没办法。。。不过过一两年孩子又正常了。问问儿医看看怎么整吧。比如找个心理医生聊天发泄。或者男孩子需要play competitive sports或者有什么创业啊打工啊这种事情。谈恋爱滚床单也有帮助。。。反正就是需要找到其他出口。 iheartglass 发表于 2023-11-02 11:03
几年前离了。 没有想过找第二个,是真的感觉走不下双方看在孩子和过往的感情上算是友好的分手了。 娃爸周末3天过来陪孩子或带孩子出去,那年孩子11岁。 这几年间孩子哗啦啦的长大了一下子就比我 高大比我力气大,伴着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一个家里只有矮小瘦弱的我和忽然间成为个1米八体重几乎 双倍于我的懵懂小伙子,这期间和孩子的关系也变成很难掌控,主要是在权力争斗上-现在我似乎在家里 无法做主做决定。只要孩子不同意不愿意的事情或者他有的要求我不答应, 他会各种方式闹到目的。最 近这2年渐渐升级到暴力行为, 先是拳头砸门砸墙大声叫喊到后来的肢体行为。 刚开始时候孩子还会为 此感到内疚, 渐渐的尝到甜头后就更频繁发生。 最近的一次是因为他上课玩游戏不交功课家里家务没做 我停了他回家后的几小时网络。 他3点回到家发现游戏机上不去但学校的电脑还能上,他发了我一大堆 的短信我忙着没回应, 他就把家里能推翻的弄乱的都砸了我下班后家里一片狼藉。 家里的生活秩序是 无法维持的。事情难以商量, 我开始变得害怕孩子 - 他提出要买什么若我不同意,或者我没有做好一些 事情,会被逼得在墙角里面对他长时间怒目质问还伴随着他忍不住的脾气带来的肢体行为- 为此我感到很 生气惊慌难过伤害及羞耻,更多时候也自责没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和教养。 曾经要求孩子跟我一起 去看家庭心理医生遭到拒绝。 叫警察或报告家庭暴力都不是我敢做想做的。 还有一年多看着能上大学就赶快送走吧。 不知道这段时间还能怎度过,以后还能有好的亲子关系不。 也求他以后不要赖在家里,能独立就独立。 走到这一步,还能做什么。 单亲有儿子妈妈们,你们是如何跟teen以后的孩子相处的? 公用马甲24 发表于 2023-11-02 10:37
以暴制暴不可取。我以前一个同事,她儿子也是,比妈妈高,比妈妈力气大,对她大喊大叫,像个angry animal, 她叫过几次警察。不过她儿子还有些精神问题,更糟糕。我觉得楼主儿子说不准因为父母离婚,对父母也有些怨恨,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这个当口你就不该再采取什么强硬惩罚措施了,你需要好好讲道理,掰开揉碎讲道理,关键让孩子明白你还爱他,关心他,支持他,成绩什么的心理没那么多疙瘩了,慢慢也会好,中国人的孩子都不笨,这是他需要的,慢慢和缓改善亲子关系 Bigridge 发表于 2023-11-02 10:51
首先,我从LZ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对孩子有一种guilt。那么,你从小相处中是否会过度补偿孩子? 第二,你家规矩有点混乱啊。比如孩子上课看手机,你罚断网。但是孩子好像根本没意识到。也就是他不expect这个惩罚。你们家规矩是不讲清楚的吗?你的惩罚是想怎样就怎样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规矩必须讲清楚,遇到什么情况有什么措施。而且,你不应该在没跟孩子沟通好的情况直接断网。先问清楚孩子做了什么,和老师说的是否符合。然后告诉对方,错在哪里,会有什么惩罚措施。这些都要沟通啊。你不能想怎样就怎样,完全不沟通。这样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怒气。 第三,你完全没必要害怕孩子。你要学会做家长。不要因为过度补偿的心态,不管孩子。但是一管孩子就不沟通,直接下手。 学习做一个管理者。制定好基本的rule。involve孩子参与指定rule。然后stick to it。你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坚持。任何规矩稍微遇到点挫折就立刻放弃。然后把责任归给孩子。孩子脾气大,孩子有问题。我想孩子一定有他的问题。但是你首先得看看自己的parenting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扶苏 发表于 2023-11-02 11:46
teenager 男孩的确有一部分是这样,昨天还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家是是夫妻和美的,,就是儿子成绩一般,上个普通大学没问题的程度,儿子也是不如意就要施暴的样子,但还算控制的住自己, 就是家里的墙经常被擂出洞来。 另一家男娃teen成绩很好,但听说也是要占掉家里一间厕所独用,谁都不能碰。 还有一家就很幸运,两个teen 男孩很有礼貌,还会做菜,很壮实,成绩好,也不drama。 不知是运气还是教养的好的问题。 cigna 发表于 2023-11-02 11:12
回复 44楼河边垂钓的帖子 例子还行,虽然读起来有些刻意强调温柔语气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一环这个例子还没触碰到,也就是“母亲”和例子里的“父亲”的后续对话,这个才是基于例子里提供的信息所推定出来的crucial conversation。我个人的感触是解决问题不光要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要靠critical thinking。 MajiaLove 发表于 2023-11-02 12:51
对了,我最近抱佛脚在读李崇健老师的一本叫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书,也很有启发。后悔没有早点看了。语言的力量太强大了,能载舟,亦能覆舟。微信读书上上有,楼主也可以先看看。李老师的书里有很多关于孩子暴力暴怒时的好奇对话例子,摘录一则,仅供楼主参考: 瑄坐在后座,困在情绪旋涡中。她气得跺地板、捶车门、头撞座椅。车后座如同载了暴雨、龙卷风,我感到不耐烦,怒火也被搅动。 过去,她这样的哭闹行为,我是绝不容许的,肯定会对此大发雷霆。 她哭泣声不断,更嘶吼着:“为什么那样规定?!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吗?”她哭吼的声音,像一把锋利的剑,狠狠地刺进我的心中。我意识到孩子愤怒,我自己也非常恼火。 觉察自己,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抓稳方向盘,进行了三个深呼吸,停顿了好几秒,然后和缓地跟女儿说:“瑄瑄……我知道你着急……也知道你生气……知道你很为难……我都知道。” 我继续缓缓地跟女儿表达:“你可以哭,也可以生气,但你不能跺脚捶车,那样会让我分心,我们会很危险。你可以试试深呼吸,让自己缓和一下吗?现在我需要专心开车,等我忙完工作,再陪你一起想办法。” 我觉知自己的恼火,深呼吸后进行停顿,试着回到当下。我接着专注地开车,后座的“暴风雨”渐渐地转变成“细雨”。 见完客户之后,我关怀瑄瑄。她刚刚气急败坏,陷入矛盾与无助之中。 “瑄瑄,谢谢你陪我出来工作。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去散散步好吗?” 瑄点头答应了。 以好奇关心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将车子开到公园。过几天就是圣诞节,公园已布置好了温馨的灯饰。 我们俩牵着手,在花园小径上散步,我右手搂着她的肩,缓缓地问她:“瑄瑄,现在,你还好吗?” 瑄瑄点点头说:“嗯。” 我停顿了一下,缓缓地问她:“刚刚来的路上,你看起来很生气,是吗?” 瑄瑄点点头,立刻红了眼眶,带着一股委屈说:“对呀!” 冬季的空气冷冽,公园仅有的几处翠绿的草皮,被路灯照得发亮。 我们坐在草皮上,我专注地问她:“发生什么事了?你愿意说给我听吗?” 瑄瑄娓娓道来:“我感觉超级矛盾,而且好不公平。父亲的规定,根本没有道理。为什么一定照父亲的规定来?不照他的规定做,还要被处罚。我好像走在迷宫,根本走不出去。” 瑄瑄的眼泪掉了下来。 “你很为难吧?” 瑄瑄啜泣着,说:“嗯。对啊。” “会觉得委屈吗?” 瑄瑄点点头,说:“嗯,会啊,而且很生气。” 瑄瑄的眼泪再次大量地涌出。 “你的生气我看到了,你的委屈我也听到了,你的想法我也懂了。谢谢你愿意说,让我更了解你。你希望父亲也这样,像母亲听你说,然后了解你吗?” 瑄瑄摇摇头,说:“不想!没用的!放弃治疗!” 我被“放弃治疗”逗笑,问道:“放弃治疗?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放弃跟父亲聊呢?” 瑄瑄说:“父亲又不会听,如果能聊,刚刚就不会吵了!”我问:“父亲以前也都不听吗?” 瑄瑄说:“父亲就是那样啊。只会一直管我们,没照他的意思做就处罚。我们有自己喜欢的、自己想做的,但是只要跟他想法不一样,他就直接用规定要求我们,要我们遵守,算了啦……”瑄瑄声量提高,表情有点气愤。 “算了?所以,你放弃治疗的意思,暂时不想跟父亲聊,是吗?” 瑄瑄点头说:“嗯!” “那父亲的规定,让你矛盾和为难,怎么办?” 瑄瑄说:“如果我能做的,我会试着做做看;如果我真的不行,我再告诉父亲我不行的原因。” 孩子说不想聊,但此刻她自己讲的方式,已经透露愿意沟通的意思了。 对孩子表达欣赏与爱 “你不喜欢父亲的规定,还愿意试着做做看,做不到再告诉父亲原因,即使他有可能接受,也有可能不接受。我觉得你很不简单。” 孩子渐渐地大了,我常常在想,要怎么教养孩子,让他们成长得美好又独特,而不是复制出另一个自己? 我学习萨提亚模式,已经将近四年了,生活中的亲子冲突并没有消失,我偶尔还是会夹在“暴风雨”中,但是这种情况在我眼中成了我修炼的机会。 我在“听话”的系统中长大,认为乖顺听从就是好孩子。过去的教养观念,让我复制那样的教养框架,常用讲道理应对孩子,还要应对打骂指责的老公,问题很少得到解决,反而引爆更大的情绪冲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感到相当纠结。对于自己的情绪,既不觉察也不接纳,也不容易接纳孩子的感受。 几年的学习之后,对自己探索多了,对自己的感受、观点、期待与渴望,是如何形成的,我有了更多理解。我逐渐能在事件中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跟自己的情绪相处,与人沟通时比较能进行和谐一致的表达,对他人的联结也更深了。这一路走来,都很不容易。 我看着身边的宝贝,她神情轻松多了。 “瑄瑄,我们这样散散步,坐着聊天,你感觉怎么样?你喜欢吗?” 瑄瑄眼神澄澈发光,像公园中的装饰灯一样亮闪闪的,她说:“很开心啊,喜欢啊。” “母亲抱一下好吗?我很爱你,以后有什么事情,你觉得开心、生气,或者难过了,只要你愿意说,我都愿意听。” 刚刚冷冽而强劲的北风,渐渐地缓和下来,但此刻气温甚低,我牵起她冻得发凉的小手,放进我的口袋:“会冷吗?” 瑄瑄说:“不会啊。手放在你的口袋里很温暖。母亲你的手好冷,我们赶快回家吧!” 我的手虽然很冷,心却是暖暖的。 本文分享者:蔡倩渼,服务于金融保险业。学以致爱·华人学习成长中心讲师。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1-02 12:29
赞。一个有效的沟通至少需要一方情绪稳定,家长相对更容易做到。 .Cheers. 发表于 2023-11-02 13:14
什么乱七八糟,就任这他胡搞?还滚床单,搞出孩子了怎么办?对方孩子就是个工具? southparkcm 发表于 2023-11-02 11:38
我亲戚双方高知,爸爸职位很高权力很大,儿子上大学了还是对妈妈很mean,对妈妈大喊大叫很不耐烦。 我们了解到可能是在养育过程中缺失了父爱。爸爸经常不在家因为工作很忙,妈妈性格不是很强硬的那种,时间久了没有纠正孩子的行为问题,脾气越来越暴躁,感觉孩子心里是有某种缺失后无处发泄的症状。 我记得他小学年纪也很乖巧爱笑。 littlecool 发表于 2023-11-02 11:46
对的,这个学员自己也有点纠结,性格没那么强大自信,但是经过学习能扛住压力内在比较稳定地处理问题本身也是很大的进步了。自我修行的角度来说很不错了。温和而坚定,而且有主心骨,是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很大的收获了。 再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阿健老师自己的一个小例子,关于暴怒的学生的简单处理: 对发怒的孩子,强调规则的同时,你真的接纳他了吗? 孩子着急地叫我,匆匆地拉着我的手,往教室的方向跑去。告知我阿利打人了,发疯一样地摔东西,还有人被打伤了。 阿利的情绪不好,常会情绪失控,一旦情绪爆炸了,其他的孩子都会躲得远远的,将他视为洪水猛兽,不想靠近他。阿利情绪越常失控,就越不被了解,情绪也就越糟糕,这样就仿佛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一天阿利发怒了,“风暴”可能太强大,教室里的人都跑出来了,教室外面有一群孩子围观,其他老师也不敢介入。孩子们见我来了,纷纷告诉我经过,叽叽喳喳地提供信息,大意是:一群人正在说闲话,背地里数落阿利,不巧被阿利听到了,阿利瞬间发狂了。 阿利如疯狂的野兽,拿椅子对着数落他的同学砸,那个同学躲在桌子下,一动也不敢动,其他同学都走了。 “阿利。”我唤了他名字,停顿了一秒。 我接着表达:“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不能丢椅子。这样你会被误解,会很委屈。我不想你被误解。” 在那一瞬间,阿利停顿了,放下手中椅子,呆站在原地,身体颤抖着,因为愤怒的能量还在他的身体里。 我走到阿利身边,只是静静地站着。桌子下的同学出来了,悄悄地站在一旁,我挥一挥手,让那个同学离开。我轻轻地拍着阿利,阿利骂了一句粗话,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一场风暴就此结束了。阿利事后跟我说,我阻止了他的“暴行”。 他觉得自己不被了解,而我是能懂他的人,此后我说的话,他特别愿意倾听,我们的关系也更近了。 事后,孩子们纷纷说,我说的那几句话,感觉很有魔力,阿利竟然“定住”了,当下就不再发怒了。 在青少年危机的处理中,如何能够让对方冷静呢?除了安稳坚定的语气,语言的表达也是关键。 和谐且坚定地呼唤他的名字 有些青少年在激动时,仿佛失去了理智,那是因为眼前发生的事件唤起他过去的记忆,而召唤记忆的大脑,又会命令身体立即做出反射动作。其实,他们也不想做出那些不理智的行为。 当他听到同学们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时,过去曾被指责、被误解、被背叛等未被妥善处理的事件,化为记忆残存于大脑之中。那些不好的记忆快速流动且翻搅,唤醒他诸多感受、负向观点、未满足的期待。冰山的各层次里消极的部分都被挑起来了,形成他处事的方式。 听到有人私语,有人说坏话,他的渴望层次发生了什么呢?他的渴望层次:自己不被接纳、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不被信任,爱当然也不联结。 让阿利回到当下,不再受过去的经验操控,呼唤他的名字是很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但是态度要和谐且坚定,而非强制与恐吓。 很多教师、家长呼唤孩子的名字,展现出太强势、过度控制的特点,或者走向另一极端,语气过于讨好。这两种语气可能都会适得其反,挑起孩子受压迫经验。 设想一个状态:当你的名字被人平稳、坚定地呼唤,渴望层次是否感到“被接纳”,有“安全感”? 大部分人会有被接纳的感觉,仅有极少数的人,会感到全身不自在。 感受他的感受,看到他的期待 “我知道你很生气”是呼应他的当下,让他意识到他的感受层次被人看见,也让他与自己联结。这句“我知道……”,就表达了我接纳他的生气。 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表达“你在生气吗?”“你是不是在生气?”等。 这样的表达,此时不恰当,因为他在生气状态,这样会挑起他更多的情绪,让他更生气。一是他在生气,你还问他是否在生气吗,已是明知故问;二是情绪奔流的时刻,对方没有空隙停顿,你的问话反而挑起他对“生气”的负面认知,又会让他联结起曾被误解的过去,可能会让他更受刺激。 “但是你不能丢椅子。”这句话是规则。 搭配前一句话,前面承认、理解与接纳他的情绪,后一句话是表达规则,这两句搭配起来,既承认并接纳了他的情绪,也明确地表达了用丢椅子发泄情绪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因为这句话是规则,所以后面的那句话也就特别重要了,因为人在盛怒之下,听到规则怒意很可能更盛。 “这样你会被误解”含有几层意义: 一是观点的层次,表示懂得他被误解。 二是“误解”具有回溯的意义,让他想到从前的经验:“误解”一词有助于被理解,解开他长久的心结。他情绪爆发并非所愿,被视为洪水猛兽,就是大家对他的“误解”。因此点出这句话,他内在感觉被接纳,事实上很多犯错的孩子:“误解”一词,都能让他们感觉被理解。 “会很委屈。”点出当下另一情绪,也是他长久以来的经验,当情绪被点出来,他又被看见了,被理解的感觉推深一层。 “我不想你被误解。”这句话是我的期待,应该也是他的期待,因为他有太多被误解的过去。 短短的语言表达,就有巨大的能量。我联结他的内在,他感觉我接纳他,他的渴望层次,与自己的联结也加深,他也能接纳自己,看见自己的价值,觉得拥有了安全感,以及被信任的感觉。 以关怀的方式表达规则,并且在观点上回溯,表达对他的理解,再加上呼唤名字,以及对情绪的关注,这就是这几句话的脉络。 敬唯说: 孩子有脾气了,情绪不好,甚至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是转化孩子情绪的最佳时间。面对生活中孩子情绪爆发失控的情况,大部分家长会去压制孩子的情绪,孩子会感觉不被理解,结果孩子的情绪更糟糕,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家长提高“青少年情绪危机处理”能力的关键契机。那如何让孩子冷静呢?家长该做的是:联结孩子的内在,让孩子感觉家长接纳他,引导孩子与自己的渴望联结,让孩子自己接纳自己,他就能看见自己的价值,就会觉得拥有了安全感,以及被信任的感觉。这个也叫情绪场赋能。 练习的小工具 1.家长先稳定自己情绪,不慌,不乱,不压,不躁,然后语言的表达是关键,用安稳坚定的语气表达。 2.呼唤名字,这很重要,语气平稳且坚定,而非强制与恐吓。 3.理解并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状态:“我知道你很生气”是呼应他的当下,让他意识到他的感受层次被人看见,也让他与自己联结;这句“我知道……”,就是接纳他的生气。 4.“但是你不能……”是表达规则。与前面一句表达理解与接纳的话搭配起来使用,既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呵护了,又让他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规则,是不被接受的。孩子常见的破坏规则的行为有大吵大闹、丢椅子、撒泼打滚等。 5.“这样你会被误解。”让孩子的“误解”被人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回溯他受伤的过去,并解开他的心结。“我不想你被误解。”这句话是对话者的期待,但也是孩子的期待;短短的语言表达,就有巨大的能量。 不妨试试,慢一点,慢一点……你有“稳定自己内在”的能力,用你安稳的内在,体会孩子情绪背后的渴望。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1-02 13:12
层主举的两个例子都有启发性,家长需要好好学学说话,体察孩子内心感受,成为孩子一生的支持力量,心里和情感上的 Bigridge 发表于 2023-11-02 13:44
想干好什么都要批判性思维,和心理学不是平行或冲突的关系。 .Cheers. 发表于 2023-11-02 13:15
当然。我只是说我读很多书里的真实有效的例子里仔细分析下去,最本质解决问题的点是依靠critical thinking找到的,而不仅仅是作为操作手段的温和情绪(或者说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温和的情绪是作为操作员必要的approach,因为不想因为自己的加入把要debug的情况变得更复杂,但debug依赖的主要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 MajiaLove 发表于 2023-11-02 13:59
你记得前些时候那个亚裔homeless还吸毒的亚男还有另一个亚女吗? 那两个的悲剧估计就是从快上大学的时期开始的。 xyzgw 发表于 2023-11-02 10:54
我们一样的,哈哈。 LZ 不要怕儿子,只要你强硬一步儿子不管多高多重不敢硬来,告诉他你会真的打电话叫警察,你要狠的下心真这么做,否则他真的以为可以对你无法无天。 另外,日常照顾孩子,表达对他的爱,表达对他的不离不弃,润物细无声,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带他出去吃个正餐,面对面坐着,吃完好好沟通,严肃较真....LZ 厉害坚强一点,抱抱。 danggui 发表于 2023-11-02 11:20
是的哈哈,抱抱。 珠箔飘灯 发表于 2023-11-02 14:18
谢谢妹妹,确实一个稳定又内心强大平和的家长对孩子是个blessing。好在这时可以通过学习来加强对。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1-02 13:20
回复 65楼河边垂钓的帖子 层主贴的这些例子似乎能帮助更好的沟通, 哪里能看到更多的? 请多贴些。 mm_auction 发表于 2023-11-02 14:40
回复 1楼公用马甲24的帖子 我有个好朋友在中国,也是离异,带一个女儿。从初三开始,女儿就先开始摔东西,砸东西,慢慢发展到动手,然后开始家里一不顺心就把妈妈打的遍体鳞伤。我朋友报警好几次,警察明说了这我们管不着。情况最坏的时候,我朋友哭着跟我说她看到有孩子把妈妈杀了的新闻就觉得自己也会是一样的下场。后来前夫出面,让女儿住校,好了一点。最近一次和朋友联系,她女儿高二了,好像好了点。 bgmay 发表于 2023-11-02 15:39
这个没有躁狂症的问题吗?是很可怕了。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1-02 15:45
我朋友说她女儿随前夫的基因,就是人坏。我觉得还是离异加青春期的问题。她离异前前夫就不管孩子。离异后前夫就是周末带女儿出去看个电影吃个饭。后来前夫又结婚有了孩子,就连周末都不见女儿一次了。 bgmay 发表于 2023-11-02 15:57
还有一年多看着能上大学就赶快送走吧。 不知道这段时间还能怎度过,以后还能有好的亲子关系不。 也求他以后不要赖在家里,能独立就独立。 走到这一步,还能做什么。
单亲有儿子妈妈们,你们是如何跟teen以后的孩子相处的?
🔥 最新回帖
其中一家女儿是大藤毕业,学业工作优秀,从不用操心。 可是这家的弟弟却是各方面让人担心。 原本朋友也是想说挨到大学,出去住就好了。申请到附近州大,可是孩子还是非常沉迷游戏,完全没有自控力。 课不上,作业不交,两年后被退学。之后又换了两所学校,还是无法继续。 后来听说就是待在家了。 也是有暴力倾向,会推打爸妈。朋友因此瘦了很多。到目前都只是得过且过,每天担心更不好的事情的发生,可是又似乎不知道该怎麼做才好。
另一个朋友是把高中的儿子转学送到外州的专们戒网癮,戒游戏癮的寄宿学校。费用不便宜,但是有用。 最后男孩顺利的应届毕业,申请到前100的大学。 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很好。看好这个男孩以后大学毕业可以顺利找到自食其力的工作。
我觉得还是一定要尽早介入,諮询专业帮助。而不是坐等孩子以后上大学就会自动好转。
这个感觉是天性,跟单亲与否,从小家庭的气氛没有太大的关係。楼主一定不要因为自己是单亲妈妈而感到内疚。 内疚会让你在该有威严的态度时却一昧讨好。这样孩子会变本加厉。
不知道神马吴谁。
难道你家是往没礼貌家暴你方面教育?
女孩还好,通常不会威胁到你生命。
男孩不同。谨慎哦,千万别叫警察。
🛋️ 沙发板凳
我理解你孩子的成长期缺少一个有爱又有power的长辈教导,导致他走歪了track,但是到现在,你能不能让孩子父亲介入教育呢?教导男孩子,母亲还是要以温柔为主,哪怕他对你软语泡磨也比暴力相逼好吧?
下回他有过分的物质需求,让他去找他爸要吧。看他什么反应。如果是欺软怕硬的主,你以后就对他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如果他混不吝,让他折磨你前夫去吧。那是他应得的。
有必要,说不定吓一次,他会有所顾忌,同时看心理医生, 话说为啥他会变成这样,他爸也不管吗? 露珠你自己要坚定,不要被他左右,你要tough一点,
你记得前些时候那个亚裔homeless还吸毒的亚男还有另一个亚女吗?
那两个的悲剧估计就是从快上大学的时期开始的。
抱抱 没经验也想不出有效的方法帮助楼主
对。我朋友很好的人。也给我讲过青春期把墙打漏了的事。后来长得很好。但是我也理解他很壮,人好但是是有脾气的
肯定有啊 至少一半一半
你这样的需要帮助,玩游戏就是伤大脑会有暴力行为。我有个表弟当年也这样,对妈妈暴力,各种办法,后来送到戒网中心两月。之后辗转反侧,也出国了,但是不求上进基本人也废了。妈妈不够strong是不行的,这和离不离婚没关系,而是看你是不是responsible 把这事解决,你的小孩需要帮助,要帮助他生活回到正轨,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把该做的事情做了。而不是一味的躲。你躲,或是说什么答应什么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对你小孩并不负责。
call police 还是要慎重,看过不止一个新闻家长叫警察导致孩子被警察打死的,有个是孩子要自杀,有个是持刀威胁
我们一样的,哈哈。 LZ 不要怕儿子,只要你强硬一步儿子不管多高多重不敢硬来,告诉他你会真的打电话叫警察,你要狠的下心真这么做,否则他真的以为可以对你无法无天。 另外,日常照顾孩子,表达对他的爱,表达对他的不离不弃,润物细无声,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带他出去吃个正餐,面对面坐着,吃完好好沟通,严肃较真....LZ 厉害坚强一点,抱抱。
有潜意识复仇的部分, 因为觉得父母离婚给自己带来了伤害。 你这有点准备晚了,如果在preteen的时候就开始洗脑和塑造行为会好一些,现在也要坚持做,尽管会难一些
另外,大孩子了,做家长的其实不建议动不动用断网这样的行为来控制孩子,这样确实容易引起反抗
和孩子好好说话,告诉他你可以放手由他自行定决一些事情,但也要讲些条件,比如完成作业啥的
这个时候,孩子的身心健康,你们的家庭和睦比学业要更重要些,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尊重,但也要强调尊重是双向的,他也必须尊重你的付出
什么乱七八糟,就任这他胡搞?还滚床单,搞出孩子了怎么办?对方孩子就是个工具?
第二,你家规矩有点混乱啊。比如孩子上课看手机,你罚断网。但是孩子好像根本没意识到。也就是他不expect这个惩罚。你们家规矩是不讲清楚的吗?你的惩罚是想怎样就怎样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规矩必须讲清楚,遇到什么情况有什么措施。而且,你不应该在没跟孩子沟通好的情况直接断网。先问清楚孩子做了什么,和老师说的是否符合。然后告诉对方,错在哪里,会有什么惩罚措施。这些都要沟通啊。你不能想怎样就怎样,完全不沟通。这样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怒气。
第三,你完全没必要害怕孩子。你要学会做家长。不要因为过度补偿的心态,不管孩子。但是一管孩子就不沟通,直接下手。
学习做一个管理者。制定好基本的rule。involve孩子参与指定rule。然后stick to it。你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坚持。任何规矩稍微遇到点挫折就立刻放弃。然后把责任归给孩子。孩子脾气大,孩子有问题。我想孩子一定有他的问题。但是你首先得看看自己的parenting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一个人不容易,抱抱楼主。孩子也不容易,孩子到底怎么想来合理化了自己的行为,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他开始有点觉得他的不顺利是你的责任,他打游戏是在派遣你对他造成的精神缺失,等等。一定要搞清楚,不然不可能上大学就完事了。他的一些暴力发泄的最大可能并不是他“尝到甜头”,孩子一般不会心机那么重,而是对你产生否定了,讲道理,公平,公正等等这一类的。假设你也有过工作不做完就上网放松放松吧?那么他就会觉得你对自己松,对他紧。
手动点个赞。说得很有条理。我相信孩子的行为表现主要还是依赖家长如何当这个领导者,而不是天生决定的。
运气好,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例子还行,虽然读起来有些刻意强调温柔语气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一环这个例子还没触碰到,也就是“母亲”和例子里的“父亲”的后续对话,这个才是基于例子里提供的信息所推定出来的crucial conversation。我个人的感触是解决问题不光要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要靠critical thinking。
1 交给他爸爸去管教 2 报满各种课后班 3 孩子需要朋友 朋友圈 4 告诉孩子 你的感受
还不行 只有饿 饿 比骂 比打 还有效果 虽然很直接 但是 很管用 人 是 动物性 和 人性
你说 你很累 很伤心 让他自己去弄吧 虽然你还爱他 但是 你没有这个力气了 注意孩子的安全即可
对的,这个学员自己也有点纠结,性格没那么强大自信,但是经过学习能扛住压力内在比较稳定地处理问题本身也是很大的进步了。自我修行的角度来说很不错了。温和而坚定,而且有主心骨,是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很大的收获了。 再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阿健老师自己的一个小例子,关于暴怒的学生的简单处理: 对发怒的孩子,强调规则的同时,你真的接纳他了吗? 孩子着急地叫我,匆匆地拉着我的手,往教室的方向跑去。告知我阿利打人了,发疯一样地摔东西,还有人被打伤了。 阿利的情绪不好,常会情绪失控,一旦情绪爆炸了,其他的孩子都会躲得远远的,将他视为洪水猛兽,不想靠近他。阿利情绪越常失控,就越不被了解,情绪也就越糟糕,这样就仿佛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一天阿利发怒了,“风暴”可能太强大,教室里的人都跑出来了,教室外面有一群孩子围观,其他老师也不敢介入。孩子们见我来了,纷纷告诉我经过,叽叽喳喳地提供信息,大意是:一群人正在说闲话,背地里数落阿利,不巧被阿利听到了,阿利瞬间发狂了。 阿利如疯狂的野兽,拿椅子对着数落他的同学砸,那个同学躲在桌子下,一动也不敢动,其他同学都走了。 “阿利。”我唤了他名字,停顿了一秒。 我接着表达:“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不能丢椅子。这样你会被误解,会很委屈。我不想你被误解。” 在那一瞬间,阿利停顿了,放下手中椅子,呆站在原地,身体颤抖着,因为愤怒的能量还在他的身体里。 我走到阿利身边,只是静静地站着。桌子下的同学出来了,悄悄地站在一旁,我挥一挥手,让那个同学离开。我轻轻地拍着阿利,阿利骂了一句粗话,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一场风暴就此结束了。阿利事后跟我说,我阻止了他的“暴行”。 他觉得自己不被了解,而我是能懂他的人,此后我说的话,他特别愿意倾听,我们的关系也更近了。 事后,孩子们纷纷说,我说的那几句话,感觉很有魔力,阿利竟然“定住”了,当下就不再发怒了。 在青少年危机的处理中,如何能够让对方冷静呢?除了安稳坚定的语气,语言的表达也是关键。 和谐且坚定地呼唤他的名字 有些青少年在激动时,仿佛失去了理智,那是因为眼前发生的事件唤起他过去的记忆,而召唤记忆的大脑,又会命令身体立即做出反射动作。其实,他们也不想做出那些不理智的行为。 当他听到同学们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时,过去曾被指责、被误解、被背叛等未被妥善处理的事件,化为记忆残存于大脑之中。那些不好的记忆快速流动且翻搅,唤醒他诸多感受、负向观点、未满足的期待。冰山的各层次里消极的部分都被挑起来了,形成他处事的方式。 听到有人私语,有人说坏话,他的渴望层次发生了什么呢?他的渴望层次:自己不被接纳、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不被信任,爱当然也不联结。 让阿利回到当下,不再受过去的经验操控,呼唤他的名字是很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但是态度要和谐且坚定,而非强制与恐吓。 很多教师、家长呼唤孩子的名字,展现出太强势、过度控制的特点,或者走向另一极端,语气过于讨好。这两种语气可能都会适得其反,挑起孩子受压迫经验。 设想一个状态:当你的名字被人平稳、坚定地呼唤,渴望层次是否感到“被接纳”,有“安全感”? 大部分人会有被接纳的感觉,仅有极少数的人,会感到全身不自在。 感受他的感受,看到他的期待 “我知道你很生气”是呼应他的当下,让他意识到他的感受层次被人看见,也让他与自己联结。这句“我知道……”,就表达了我接纳他的生气。 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表达“你在生气吗?”“你是不是在生气?”等。 这样的表达,此时不恰当,因为他在生气状态,这样会挑起他更多的情绪,让他更生气。一是他在生气,你还问他是否在生气吗,已是明知故问;二是情绪奔流的时刻,对方没有空隙停顿,你的问话反而挑起他对“生气”的负面认知,又会让他联结起曾被误解的过去,可能会让他更受刺激。 “但是你不能丢椅子。”这句话是规则。 搭配前一句话,前面承认、理解与接纳他的情绪,后一句话是表达规则,这两句搭配起来,既承认并接纳了他的情绪,也明确地表达了用丢椅子发泄情绪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因为这句话是规则,所以后面的那句话也就特别重要了,因为人在盛怒之下,听到规则怒意很可能更盛。 “这样你会被误解”含有几层意义: 一是观点的层次,表示懂得他被误解。 二是“误解”具有回溯的意义,让他想到从前的经验:“误解”一词有助于被理解,解开他长久的心结。他情绪爆发并非所愿,被视为洪水猛兽,就是大家对他的“误解”。因此点出这句话,他内在感觉被接纳,事实上很多犯错的孩子:“误解”一词,都能让他们感觉被理解。 “会很委屈。”点出当下另一情绪,也是他长久以来的经验,当情绪被点出来,他又被看见了,被理解的感觉推深一层。 “我不想你被误解。”这句话是我的期待,应该也是他的期待,因为他有太多被误解的过去。 短短的语言表达,就有巨大的能量。我联结他的内在,他感觉我接纳他,他的渴望层次,与自己的联结也加深,他也能接纳自己,看见自己的价值,觉得拥有了安全感,以及被信任的感觉。 以关怀的方式表达规则,并且在观点上回溯,表达对他的理解,再加上呼唤名字,以及对情绪的关注,这就是这几句话的脉络。 敬唯说: 孩子有脾气了,情绪不好,甚至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是转化孩子情绪的最佳时间。面对生活中孩子情绪爆发失控的情况,大部分家长会去压制孩子的情绪,孩子会感觉不被理解,结果孩子的情绪更糟糕,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家长提高“青少年情绪危机处理”能力的关键契机。那如何让孩子冷静呢?家长该做的是:联结孩子的内在,让孩子感觉家长接纳他,引导孩子与自己的渴望联结,让孩子自己接纳自己,他就能看见自己的价值,就会觉得拥有了安全感,以及被信任的感觉。这个也叫情绪场赋能。 练习的小工具 1.家长先稳定自己情绪,不慌,不乱,不压,不躁,然后语言的表达是关键,用安稳坚定的语气表达。 2.呼唤名字,这很重要,语气平稳且坚定,而非强制与恐吓。 3.理解并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状态:“我知道你很生气”是呼应他的当下,让他意识到他的感受层次被人看见,也让他与自己联结;这句“我知道……”,就是接纳他的生气。 4.“但是你不能……”是表达规则。与前面一句表达理解与接纳的话搭配起来使用,既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呵护了,又让他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规则,是不被接受的。孩子常见的破坏规则的行为有大吵大闹、丢椅子、撒泼打滚等。 5.“这样你会被误解。”让孩子的“误解”被人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回溯他受伤的过去,并解开他的心结。“我不想你被误解。”这句话是对话者的期待,但也是孩子的期待;短短的语言表达,就有巨大的能量。 不妨试试,慢一点,慢一点……你有“稳定自己内在”的能力,用你安稳的内在,体会孩子情绪背后的渴望。
赞。一个有效的沟通至少需要一方情绪稳定,家长相对更容易做到。
想干好什么都要批判性思维,和心理学不是平行或冲突的关系。
谢谢妹妹,确实一个稳定又内心强大平和的家长对孩子是个blessing。好在这时可以通过学习来加强对。
我不是任他胡搞。就是这个年纪的男孩子需要有其他精力和体力的出口。我们这边20岁结婚生娃一过一辈子的家庭一点不少见。。。没有把别人家孩子当工具的意思。
你有不胡搞的好主意也可以说嘛……
你说的例子更可能因为家里人包括爸爸对妈妈都很mean,这个儿子就像dog跟着主人学,也狂吠
层主举的两个例子都有启发性,家长需要好好学学说话,体察孩子内心感受,成为孩子一生的支持力量,心里和情感上的
谢谢MM。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当然。我只是说我读很多书里的真实有效的例子里仔细分析下去,最本质解决问题的点是依靠critical thinking找到的,而不仅仅是作为操作手段的温和情绪(或者说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温和的情绪是作为操作员必要的approach,因为不想因为自己的加入把要debug的情况变得更复杂,但debug依赖的主要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
从自我觉察到刻意练习 孩子的不耐烦让家长无能为力 一位母亲说起与孩子相处,孩子总在她询问两三句后,带着很强烈的情绪回道:“你不要再问了,很烦呀!” 孩子这样的回应,总让她词穷,不知该如何与孩子对话。 老师问她:“当时的你,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老师的问话,是让母亲觉察,进而照顾自己。 这让我想起过去的自己,当时女儿经常面无表情,或者摆明一脸的“你很烦”。即使回答我的话,通常都是“没有”“不知道”“嗯”。当然,女儿也经常完全不吭声。 我总是失控地大吼大叫:“你这是什么态度?你做错事我还不能说吗?你以为我喜欢这样吗?如果不是你每次都这样,我会发脾气吗?” 就这样,孩子渐渐地隔绝了自己,也隔绝了我这个母亲,再也不发表意见,经常是冷淡且无所谓。在人际关系方面,她却像只刺猬一样。 重新联结内心的爱 对女儿,我从生气到无力,想放弃却做不到,在混乱中拉扯着自己,悔恨、自责、懊恼……头脑中经常会出现刺痛自己的想法:你是个差劲的母亲、失败的母亲,你很糟糕…… 我开始学习自我觉察,也学习如何对话,我总是碰一鼻子灰。 我得回来面对这些挫折、失落、失望、难过与伤心,然后再带着勇气和重新挑战的意志,去敲孩子已经关上的心门。 有时候,我生一肚子气,却只能离开现场,因感觉不受尊重而受伤。我在心里呐喊:我是你母亲,你怎么可以用这种态度对我?在这种情况下,我练习面对情绪,陪伴受伤的自己,也练习对话。一段时间过去了,从生气地离开现场换成带着满满的委屈和失落离开现场。我内心有个沮丧的声音:我想关心你,你怎么总是拒绝我呢? 还有时,我是带着满满的沮丧和无限的自责离开的。我内心的声音是:我好失败啊!我原来是个糟糕的母亲…… 这些情绪与观点卡着我,让我无法继续与女儿应对,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回来陪伴自己的情绪。生气时找适合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难过时躲起来,好好地哭一场;沮丧、失望时看看自责的自己,重新去爱自己。 爱自己,才能和孩子勇敢地表达爱 一段时间渐渐地过去,我能稳住自己了,开始有了能力,能与女儿面对面地沟通了。 再次面对相同情境,我能安稳地告诉女儿:“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我想更了解你,而不是想说服你照我说的方式做事,或者想要改变你。我只是想跟你更亲近,因为我很爱你。”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通过女儿的观察与验证,她看见我的改变,相信我出自真心,这时她才愿意渐渐地打开心门。 回顾那段日子,我心中充满感谢。 感谢当时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找到了安顿自己的方式,学习觉察、静心、倾听、陪伴、感受,慢慢地找回爱的联结。 现在,我和女儿还是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也有怄气、难过,感觉无法沟通的时刻,但是我有了更多的觉察,也能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不轻易批评、不说教,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接纳她长成她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我想要的样子。如今她不再剑拔弩张地去回应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冰冷的保护色,她的世界也开始变得温暖而有色彩了…… 正因如此,我有了跟外甥对话的能力。 接纳情绪中的孩子 那天,我到妹妹家吃晚餐,外甥因为功课而嘶吼,想要他的母亲帮忙写功课。 我看了妹妹一眼,妹妹淡定地说:“这阵子只要遇到写生字、组词练习,他就会这样嘶吼,僵持两小时左右。” 我继续陪着外甥女吃饭,也听着外甥不停地哭吼着。 妹妹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不断地跟孩子说:“妈妈会陪你写,帮你翻字典也可以,但是我没办法帮你写……” 我心里满是佩服之情!想到当初的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早就噼里啪啦地骂孩子一顿了,甚至再加上棍子在旁威胁了。 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外甥的声音都沙哑了,于是我叫了外甥,说:“宝贝,过来大姨抱抱好吗?” 陪孩子学习对自己的事负责 我走过去抱起他,边拍着他的背边问着:“你现在很生气对吗?” “嗯。” “大姨知道你生气了。” “你刚刚哭了很久,你觉得很难过,是吗?” “嗯。” “大姨知道你很难过。” 过了一会儿,外甥的哭闹声渐小了。 “你难过是因为担心待会儿不能看手机,是吗?” “对。” “你希望母亲帮你写功课,很快地完成该做的事,然后去看手机,但是妈妈不帮你,所以你对妈妈很生气对吗?” “对,她不帮我,我要看手机……” “好,大姨知道了,你可以生气,可以哭,大姨会陪你。” 外甥的情绪渐渐地缓和下来,哭声也停了。 我继续问外甥:“上星期也是跟今天一样吗?” “对。” “最后妈妈有帮你写吗?” “没有。” “上星期,妈妈没有帮你写,刚刚她也说你得自己写,你觉得妈妈今天会帮你写吗?” “我就是要妈妈写。” “你想妈妈帮你写啊?” “对。” “我知道你希望妈妈帮,但是妈妈说不能帮你写了,那怎么办?”外甥没有回应。 “你最想赶快完成,然后看手机对吗?” “对。” “我陪你一起写,可能会有机会,你要吗?”“不要。” “你希望明天带着没写完的功课去学校吗?” “不要。” “宝贝希望自己完成功课,明天带到学校是吗?” “对。” “宝贝是希望自己完成功课,而且表现好的,对吗?” “嗯。” “我听到宝贝这么认真,想要完成功课,觉得认真的你好棒啊!你上星期哭很久,后来有看到手机吗?” “没有。” “今天也是哭了很久,可能也看不到手机了。这样下星期,你还要一样哭很久吗?” “要。” “我们试试看,一个新的方法好吗?” “不要。” “你当然可以继续哭,不要试别的方法,只是这样的结果,就会跟上星期,还有今天一样,看不到手机。你想要这样吗?” “不要。” “你最想要赶快完成该做的事情,可以看手机,对吗?” “嗯。” “现在用哭的方法,看来是很难达成看手机的愿望了,我们一起来想个可以达成的方法,好吗?” “好。” “我很开心宝贝愿意尝试新方法哟。” 我的妹妹接着说:“那过来,我陪你写功课吧!” 写完功课后,我说:“你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钟就完成了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孩子耸耸肩。 “是因为你刚刚很专心吗?因为我发现你只有不会组词的时候,会停下来,其余时间都是一直专心地写功课。” 外甥笑着说:“好像是。” “所以专心地写,就可以很快写完,对吗?” “对。” “我觉得专心又认真的你,好棒!那我们下星期,也用这样专心又认真的方法试试看,好吗?” “好,可是大姨你要陪我。” “大姨很想陪你,但是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写生字、组词。如果我不能来,用电话陪你可以吗?” “可以!” “好!你会记得用新方法,还是要大姨提醒你?” “要大姨提醒。” “好,你要写生字、组词的时候,请你妈妈打给我,我可以提醒你,我们用新方法,这样好吗?” “好!” 帮助孩子创造学习的新体验 一星期后的晚上,电话来了。 “大姨,我今天要写生字、组词了。” “要准备开始写了吗?你还记得我们说要用新方法吗?” “记得,我现在要开始写了,你开视频通话陪我吧。” 就这样,一次新的成功体验产生了,这次外甥稳定、开心地完成了应做的事项,当然也如愿地看到手机了。 在亲子关系触礁后,窒碍难行的过程中,我接触了萨提亚的成长模式。在学习多年之后,我找出了自己过去不曾见的资源,也看见孩子的正向力量。在积极探索自我之后,练习联结自我,接纳完整的自己,改善亲子的关系,也让我对困境中的家长有了更多的理解,可以更好地陪伴他们走过一段路。 本文分享者:洪珊如,亲子对话的特约讲师。
是的,找到debug的点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多学习多揣摩也会有所启发。见多能识广。
不记得。但我认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先放一边,做人就得遵循做人的道德准则。虽然道德可以有些因为文化不同,总的来说都得善良诚实。脾气大是态度问题,而为了达到自己未必正确的目的对瘦小的母亲使用暴力,这至少有三个问题:蛮不讲理,恃强凌弱,恩将仇报。我平生最恨恃强凌弱和恩将仇报的家伙们,如果不幸是自己的家人,那除了尽量替天行道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不过我自己恩怨分明,触犯这点的大约和我当不了家人。
是的哈哈,抱抱。
必要的底牌也可以亮一亮的,有个美国心理师讨论青少年问题的时候就说,you know, a little bit of everything …当然我自己的经验是经常有好奇心和孩子耐心讨论问题的话孩子有管道沟通表达意见就不容易忽然大爆发。
的确是,思维也是可以熟能生巧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层主贴的这些例子似乎能帮助更好的沟通, 哪里能看到更多的? 请多贴些。
这本书叫萨提亚深层沟通力,里面有很多例子。微信读书里有的,评价不错的,被评为神作。李崇健老师写了很多关于类似的书。我自己也刚开始看。不过会参加一个阿健老师在北美的工作坊,体验一把:)我也是听人推荐觉得不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因为这个流派比较小众,不是很时髦。但是我以前试过的几个朋友都觉得有效果。孩子改变了。我临时抱佛脚读了书觉得确实挺实用的。MM感兴趣可以搜搜李崇健老师的书先读一读。 我再贴一些哈:) 通过回溯,让情绪流动 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遇到孩子有情绪时,通常会跟孩子说“不要哭”“不要难过”“不可以生气”。 如此一来,情绪就会不流动,也许暂时可以压抑,但是久了便会出问题。很多心理问题都来自情绪没有流动。 如果情绪不疏解,可以记得很久、很久,我就有这么好的记忆力,我的儿子也是这样。 当时我还不懂冰山,不理解情绪的教育。 过去应对的经验 儿子在三岁左右时,因为他太吵闹,造成很不可理喻的局面,我也不想打骂他,因为经验告诉我,打骂他,会让他的反抗更激烈。于是,很苦恼的我将他关在洗衣间,他情绪还是非常激动,疯狂地拍打洗衣间的玻璃门。此后他一直记得,每年都提起好几次,我都会跟他争辩:“那是因为你不乖,所以我才处罚你。我已经很克制了,为了不打你、骂你,我才把你隔离。” 我为自己的行为找种种借口,将其合理化。我很感恩后来学了关爱教育和萨提亚模式,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旧事重提。不是因为他很会记仇,而是因为他的情绪被压抑了,心结一直都存在。这是“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 今年寒假,孩子已经九岁了,他又突然旧事重提了。我认为这是好时机,和解的机会来了。我诚挚地向他道歉,表达当时不知道如何沟通,让他受苦了。 回溯让孩子的经验重现 可能心结太久了,一开始他并不原谅,我于是关注他当时的感受。 我问:“你当时被母亲关在洗衣间里,你是不是很生气?” 孩子说:“对啊!我在里面一直拍门,你都不理我,然后我看见你还坐在书桌那里背广论!” 我问:“你希望妈妈用更好的方式对你,是吗?” 孩子说:“对啊!你学佛的人怎么可以这样?” 我说:“我当时的处理方式,让你心里很难过吧!” 孩子听到后,哭了。 我说:“对不起啊,妈妈现在知道了。你当时既生气又难过,还很失望吧!” 孩子继续哭着,但是点点头。 我说:“妈妈跟你说对不起,希望你原谅我,我很爱你。希望你快乐。” 孩子这时说:“好啦,原谅你啦!” 我说:“谢谢你!” 过了几天之后,我问孩子:“还为那件事生气吗?” 孩子说:“没有了,哪会生气那么久呢?” 我心想他都气了六年了,这还不久?六年后提这件事,他前几日还是那么生气,还是那么悲伤,不过总算有机会重新谈过,也让他的情绪健康地流动起来了。 本文分享者:赖冠颖,福智文教基金会亲职教育讲师。
“搞出孩子”固然不是家长希望的,但是也没必要以为就是世界终结了。
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现在也偶有联系。西裔,人家teen mom高中没毕业就生娃了,后来照样努力读书,工作,现在terminal degree是博士,工作也小有成就,手下管了大几十号人。她是我学生的时候,曾经带着孩子来上课,孩子那时候大概十岁出头,就坐在教室后面自己看书/写作业/玩。眨眼十几年过去了,她最近告诉我自己当祖母了。天哪,她比我要年轻!
我有个好朋友在中国,也是离异,带一个女儿。从初三开始,女儿就先开始摔东西,砸东西,慢慢发展到动手,然后开始家里一不顺心就把妈妈打的遍体鳞伤。我朋友报警好几次,警察明说了这我们管不着。情况最坏的时候,我朋友哭着跟我说她看到有孩子把妈妈杀了的新闻就觉得自己也会是一样的下场。后来前夫出面,让女儿住校,好了一点。最近一次和朋友联系,她女儿高二了,好像好了点。
这个没有躁狂症的问题吗?是很可怕了。
我朋友说她女儿随前夫的基因,就是人坏。我觉得还是离异加青春期的问题。她离异前前夫就不管孩子。离异后前夫就是周末带女儿出去看个电影吃个饭。后来前夫又结婚有了孩子,就连周末都不见女儿一次了。
要是sociopath那就没法。sociopath 是人类公敌
我想知道你断网之前都是和孩子谈好的吗? 我会先立法三章, 让孩子有预期, 知道自己不交作业的后果。 这样他回家也不会暴怒。 如果啥也没说, 就断, 换谁都毛啊。 教育方法要注意。 并且必要时和血药老师合作管教。
她这是在小时候该教育的时候没有好好教育,现在已经晚了,你说的再多都已经没用了,只能更让他烦。早干什么去了?孩子小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教育,最烦这种孩子小的时候不好好管等着以后法律会帮你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