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你,我一点都不希望孩子成为那种睚眦必报,人家说点什么就怼的性格,那种看似一点亏都不吃的人其实是走不远的,比如那种上网来问个事情,结果把所有善意提建议的人都骂一遍的人,真的太可笑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性格的人太正常了,最重要的是自己强大,对中小学期间的孩子,强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朋友多,没有缺失就自信,自信的人就不会为了某个人某件事纠结,该tell them off的也不必犹豫。人和人相处是有dynamic的,强的人是没有人敢小看或者不客气的,这一点在学校里就很明显了。
看你描述的,我觉得你女儿的朋友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有点嫉妒你女儿。我觉得你教的挺好的。 因为在你举的例子里面,没看到你女儿的朋友对你女儿提什么过分的要求,但是如果有的话,我还会教娃学会拒绝。对方mean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不舒服了,就要nicely but firmly say “No!!!” 美国有很多这种句式啊,I''''d love to but..... Nice idea, but....。我跟娃说的是,对方mean或者不mean,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我们能自己搭一个无形的墙,把她mean的时候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这样还是让你不舒服的话,不跟她做朋友也完全没问题。我还在家里面定期练习,我假装那个mean的小孩,让后让娃对着我用不同的方式say no。有的时候是,用最大的声音yell “no, stop!” 有的情况是好好说“I‘d love to but’”,目的就是让娃形成条件反射,遇到事不用想就能喊出来,有个一两次,娃就很有信心了。 就你举的例子这几种情况,我不建议主动反击,因为如果她很恶劣,大家不跟她玩这件事本身就是生活给她的教训了。我跟娃说,每个人都有mean的时候,爸爸妈妈累的时候或者因为什么事情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mean,但是不一定说明这个孩子是个坏孩子。所以,在她mean的时候,你就leave her alone;等她好的时候,再跟她玩,如果发现她mean的时候太多(其实就是坏孩子的意思,但是我不想这么说),你可以不跟她玩。但是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支持你。
看你描述的,我觉得你女儿的朋友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有点嫉妒你女儿。我觉得你教的挺好的。 因为在你举的例子里面,没看到你女儿的朋友对你女儿提什么过分的要求,但是如果有的话,我还会教娃学会拒绝。对方mean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不舒服了,就要nicely but firmly say “No!!!” 美国有很多这种句式啊,I''''d love to but..... Nice idea, but....。我跟娃说的是,对方mean或者不mean,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我们能自己搭一个无形的墙,把她mean的时候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这样还是让你不舒服的话,不跟她做朋友也完全没问题。我还在家里面定期练习,我假装那个mean的小孩,让后让娃对着我用不同的方式say no。有的时候是,用最大的声音yell “no, stop!” 有的情况是好好说“I‘d love to but’”,目的就是让娃形成条件反射,遇到事不用想就能喊出来,有个一两次,娃就很有信心了。 就你举的例子这几种情况,我不建议主动反击,因为如果她很恶劣,大家不跟她玩这件事本身就是生活给她的教训了。我跟娃说,每个人都有mean的时候,爸爸妈妈累的时候或者因为什么事情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mean,但是不一定说明这个孩子是个坏孩子。所以,在她mean的时候,你就leave her alone;等她好的时候,再跟她玩,如果发现她mean的时候太多(其实就是坏孩子的意思,但是我不想这么说),你可以不跟她玩。但是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支持你。 水仙小T 发表于 2023-11-02 09:02
没必要纠结这些,我女儿性格大条不细腻,没有很多女孩的小心思也体察不出别的女孩的小心思,班级里很多朋友但是之外挺难维持长期的女孩朋友关系。我觉得挺好啊,反而交朋友广度更深,到哪里一样有人说话,女孩男孩都玩得来,又不需要deal with 很多女孩间的drama。她之前好朋友不理她也失落过,不过很快也想开了,反正总有别的人可以玩,过了一阵以前的朋友又找她玩她们也一样的玩,虽然不再是最好的朋友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性格的人太正常了,最重要的是自己强大,对中小学期间的孩子,强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朋友多,没有缺失就自信,自信的人就不会为了某个人某件事纠结,该tell them off的也不必犹豫。人和人相处是有dynamic的,强的人是没有人敢小看或者不客气的,这一点在学校里就很明显了。
对方是跟我女儿从小玩到大的,以前一直很好,算是best friend。但今年不知道为什么有些针对我女儿,比如说孩子多的时候就把我女儿当空气,或者是share她的玩具给其他孩子但是不给我女儿,还有就是有时候无缘无故发脾气不理我女儿。但是两人一对一的时候又玩得不错。 我女儿人缘挺好的,但是之前一直是把对方当成最好的朋友,可能有点情感依赖了。只跟她一起玩呢,跟其他小朋友玩得比较少。现在她逐渐跟其他小朋友玩,每天也挺高兴的。我让女儿带一些小玩具在书包里,如果对方不给你玩玩具的时候你就玩自己的玩具。但是我没有教女儿用同样的方式去针对对方。 但是不管对方怎么看不惯我孩子,她也没有办法让其他孩子都不跟我孩子玩,反而人多的时候我孩子跟其他人玩得很好,因为我孩子性格比较开朗,情绪稳定,这时候对方可能觉得达不到孤立我孩子的目的,就会生气一个人坐到边上去,我孩子问她怎么了,她就会用grumpy的口气说,没事。然后我孩子就会不理她了,继续跟其他人玩。
你女儿挺好的。对方想排挤也没有做到,不用担心了。 不用想着把谁当最好的朋友,朋友能玩得来就玩,玩不来就不玩。
我第一反应也是这样,我就想要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对方,让对方体会一下你的感受,然后让她以后不要这么对你了。因为我女儿向对方表达过自己的不满,但是对方没有任何改变。 但是我老公反对我的方法,说如果女儿做了同样的事情,那么就变成对方一样的人了,这样不好。我想了想觉得也是有道理的。
好的👌你说的很对。
因为在你举的例子里面,没看到你女儿的朋友对你女儿提什么过分的要求,但是如果有的话,我还会教娃学会拒绝。对方mean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不舒服了,就要nicely but firmly say “No!!!” 美国有很多这种句式啊,I''''d love to but..... Nice idea, but....。我跟娃说的是,对方mean或者不mean,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我们能自己搭一个无形的墙,把她mean的时候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这样还是让你不舒服的话,不跟她做朋友也完全没问题。我还在家里面定期练习,我假装那个mean的小孩,让后让娃对着我用不同的方式say no。有的时候是,用最大的声音yell “no, stop!” 有的情况是好好说“I‘d love to but’”,目的就是让娃形成条件反射,遇到事不用想就能喊出来,有个一两次,娃就很有信心了。
就你举的例子这几种情况,我不建议主动反击,因为如果她很恶劣,大家不跟她玩这件事本身就是生活给她的教训了。我跟娃说,每个人都有mean的时候,爸爸妈妈累的时候或者因为什么事情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mean,但是不一定说明这个孩子是个坏孩子。所以,在她mean的时候,你就leave her alone;等她好的时候,再跟她玩,如果发现她mean的时候太多(其实就是坏孩子的意思,但是我不想这么说),你可以不跟她玩。但是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支持你。
是不是你女儿比较优秀,那个孩子如果是中国父母可能在家里整天拿你女儿比较,也会这样
有这个可能。因为对方父母经常夸奖我女儿。 我女儿一直很乖巧懂事,学校老师们都很喜欢她,跟她接触过的家长们都跟我夸奖她。 以前我还很自豪的,没想到这也给孩子带来了一些负担了。
我女儿也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但是多年来发生几件事情后,我建议我女儿跟她当一般朋友就行了,那个小女孩嫉妒心重和口无遮拦,高兴的时候对我女儿很好,不高兴就非常mean, 什么难听的话都敢说,我跟我女儿说虽然知道她心不坏,但是不希望我女儿这样被对待,以至于将来交往男朋友万一遇到这样的,也觉得正常,这是不正常的,情绪平和,遇事讲道理的relationship才能长久。
谢谢你的建议。
对的,这个思路挺好的。不理的话也不理她。但是她要是联合别人孤立了自己至少要明确告诉对方这是不对的。你这是bully。同时也找老师和心理老师讨论对策。
看孩子多大,如果大年级的,估计只能换班,因为大孩子如果和老师告状啥的,被其他孩子排斥,所以孩子最好在班里有一两个好朋友
睿智姐人生好完美。
挺好的。不过你这个id和你的内容真是不太搭调啊😄
但是这种人你也不想太委屈自己. 做朋友是双向的选择和互相努力和包容.
都没用。我还是根据自己的节奏在做人。有的时候突然关系好了,我又屁颠屁颠一起玩。关系不好了,各种生气。反正就是突然某一天,各种累积,心智成熟一点了,把握自己的能力强大了,慢慢就知道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情绪了。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其实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接纳和包容。意见这个东西,在不需要的时候,父母的意见有点压力。
我的意思不是说委屈自己,要迎合这种拉帮结派,排挤你的人。而是说,不能只是一味儿地光自己离开。不屑于fight,自己离开,就是自己没有争取剩下的其他朋友,你跟这个朋友圈其他不错的朋友一起玩的机会也变少。实际上就是帮那个mean的人排挤自己了一样。 前面有人说要自己朋友多。操作起来,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直接离开算了。也不可能人人都是气场强大,你自己没有争取,不稀罕争取这些玩伴,而对方又拉拢她们的时候,那些人选择跟你做朋友。
最后最后,还是要小朋友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有些娃是不喜欢冲突的,宁愿吃亏一点息事宁人也是一种相处之道。最终自己OK是最重要的。家长表示支持就好。
楼主非常棒,这种引导方式是对的。不能因为别人的阴暗,也把自己变成一样阴暗的人。所谓包子不包子的都1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不被bother,自己不会觉得心有不甘,包子就包子了。看了这么多人这么多年,还就是“包子”身边的真心朋友最多。
这情况我也遇到过。后来我觉得是因为对方孩子出于有意无意的嫉妒。
我孩子性格比我好,情绪也比我稳定。可能是因为我童年时候比较缺爱,而她童年则比较幸福,收到父母很多的爱,尤其是我老公陪伴她比较多,所以她性格很好很大气。
你说得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