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为什么有T 14 这个说法,T15就不行了吗? 还有非要进biglaw ?其他那么多law firm 不行吗?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3-10-28 10:41
孩子要是还打算再拼一把,考虑读个specialized llm。不是说这个学位重要,而是多一个进校园,参加on campus interview,进big law的新机会。 saynomore 发表于 2023-10-28 12:29
另外也不是完全没有了去大所的机会,让孩子尽力申请一下federal government的法律相关工作。如果能申请到,有几年经验之后,大所的对口practice还是很愿意招这样的人的。因为在政府有一些人脉,了解内部运作。这些政府机构也不容易申请,但是孩子是top law school出来的,那里的学生们大多数首选不是政府部门,所以申请也还是有一些优势。 saynomore 发表于 2023-10-28 12:34
现在legal market 不好,确实不好找工作。至少这个娃没有身份上的顾虑,我知道一些中国孩子找不到工作就得回国,特别着急。 其实也不要太说娃了,出路还是很多的,市场不好的时候很多娃都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被收回offer,或者律所破产。2008-2010年就有这么一批。 这个娃上了T14法学院,至少还能当 LSAT tutor, 我一个同学毕业后没找到好工作,就干这个,他说收入不比Big Law 差。 还有一些哈佛毕业的只是在做高中生申请藤校的顾问。收入应该是很高。 总之首要的还是要确保娃的身心健康,没有抑郁之类的,然后鼓励他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很长,一时挫败没什么的。 apple44 发表于 2023-10-28 12:46
亲戚的孩子,从中学到本科一直想冲T14法学院,本科在某文理学院读的文学专业,成绩不错,进了T14法学院的JD 结果进了法学院就放松了,当时由于疫情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都取消或者是online,所以三年JD的前两年和同学交流也不算多,对法学院在校实习和毕业出路也没多了解,再加上进学校就放松了成绩也不好,于是毕业就没进biglaw 其实第三年时孩子已经意识到成绩和实习的重要性了,也尽力补救了,但已经晚了,无缘所有biglaw 同学很多都去了biglaw,孩子很受挫,不和以前的同学来往了,也不出去找工作,毕业后天天在家里呆着 其实孩子也知道networking重要,也知道应该多和以前的同学联系,但行动上做不到 公用mj1001号 发表于 2023-10-28 09:47
补充一下,孩子喜欢艺术design方面的,所以想当IP lawyer,但没有理工科背景,不知道是不是也吃亏 公用mj1001号 发表于 2023-10-28 13:03
OCI校招只是进入big的一个最容易的路径而已,以后在中小所工作经验多了一样可以进big law啊。不过看这孩子的性格和抗压能力,就算进了大所也不见得就能干得长。显然只是被big law的名头和收入吸引而已,这种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能做到升par吗?估计连2200 billable hours的target都不一定能达到。大所里干一两年就受不了跑掉的junior associate太多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3-10-28 12:53
谢专业人士。 我是马农,没有亲身体会,三个数据点都是亲戚: 一个UM Law, 一个某大藤law, 很好的实习,学校law review 之类的,都去了大所,一个中途不干了去了硅谷中厂,应该发了点小财;一个20名左右的法学院,去了Perkins code/stoel rives 这个档次的本地中所,前几年还想着去大所,好像很难。 Sleepy3824 发表于 2023-10-28 13:10
其实想进大所的话应该是1L第一学期就狠狠拼一把的,成绩和networking以及其它课外活动都得有,尤其是这种K-JD,从K开始就没离开过学校没有工作经验的。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基本1L第二学期就把summer job落实了,这样才能法学院后两年都躺平,因为只要以后成绩不太差以后的实习都会在同一个所了。像楼主帖子里说的这种一进法学院就觉得大功告成开始躺平的真的很少,不过也多亏有几个这样的能把我们成绩给curve得高一点,不然大家卷生卷死😂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3-10-28 13:18
楼主的题目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被吸引进来,因为楼主本人,一个中年人,在因为自己的过去不努力而伤悲。我感到很好奇,因为很少有人会将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自己的不努力,一般会去去指责别人,父母伴侣孩子,或老板同事,或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或命运的不公正;总之,不太会反思自身的责任。退一步,如果一个人真得觉得现状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努力不够,他一定会想各种方法,忙着弥补修改,不会再这里伤悲了。所以,被楼主的题目所吸引。 过来后发现楼主在说别人,一个25岁左右的年轻人。我认为,这个孩子不是在“徒伤悲”,他也许有轻度的抑郁,不愿意再接着努力了,目的是避免自己情绪上受到更多的伤害。其实,这个趋势在三年前就开始了,他不和同学交流,也没有好好学习,那么,他的时间用来干什么了呢?一定是猫在房间里在网上耗着。那时,他已经在退缩了,只是还有学校安排的课程进度,他的退缩不显眼。 此刻,他的退缩显而易见:“ 同学很多都去了biglaw,孩子很受挫,不和以前的同学来往了,也不出去找工作,毕业后天天在家里呆着。其实孩子也知道networking重要,也知道应该多和以前的同学联系,但行动上做不到 ” 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如何引导这个孩子时达到的高度,决定了这个孩子多快能从这种退缩中走出来: 人生从来都不晚;再不要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鬼话弄得情绪低落了。人生是一个旅程,走慢可以看风景,感受微风,轻嗅花香;跑快可以挑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耐力;可以搭火车,可以乘飞机,可以全然休息,都是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旅程。人生从来就不是比赛,从来就不需要和别人比。关注自己生活此时此刻的美好,疗愈自己过去在“比赛”模式下受到的搓伤,休息够了,自然而然就会走,或去试试飞机。 我曾经看过几个心理咨询,第一次咨询后,咨询师都告诉我,要多感恩(be grateful)。现在,我知道了,多感恩,就是关注自己生活此时此刻的美好,就是活在当下 (mindfulness),就是放下对于将来的焦虑,就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只有这样,你才有信心去期待明天的旅程,才有动力此刻出发。 zhouan54 发表于 2023-10-28 10:42
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常规路径之所以成了常规路径是有原因的
还有非要进biglaw ?其他那么多law firm 不行吗?
楼主的题目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被吸引进来,因为楼主本人,一个中年人,在因为自己的过去不努力而伤悲。我感到很好奇,因为很少有人会将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自己的不努力,一般会去去指责别人,父母伴侣孩子,或老板同事,或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或命运的不公正;总之,不太会反思自身的责任。退一步,如果一个人真得觉得现状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努力不够,他一定会想各种方法,忙着弥补修改,不会再这里伤悲了。所以,被楼主的题目所吸引。 过来后发现楼主在说别人,一个25岁左右的年轻人。我认为,这个孩子不是在“徒伤悲”,他也许有轻度的抑郁,不愿意再接着努力了,目的是避免自己情绪上受到更多的伤害。其实,这个趋势在三年前就开始了,他不和同学交流,也没有好好学习,那么,他的时间用来干什么了呢?一定是猫在房间里在网上耗着。那时,他已经在退缩了,只是还有学校安排的课程进度,他的退缩不显眼。
此刻,他的退缩显而易见:“ 同学很多都去了biglaw,孩子很受挫,不和以前的同学来往了,也不出去找工作,毕业后天天在家里呆着。其实孩子也知道networking重要,也知道应该多和以前的同学联系,但行动上做不到 ” 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如何引导这个孩子时达到的高度,决定了这个孩子多快能从这种退缩中走出来: 人生从来都不晚;再不要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鬼话弄得情绪低落了。人生是一个旅程,走慢可以看风景,感受微风,轻嗅花香;跑快可以挑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耐力;可以搭火车,可以乘飞机,可以全然休息,都是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旅程。人生从来就不是比赛,从来就不需要和别人比。关注自己生活此时此刻的美好,疗愈自己过去在“比赛”模式下受到的搓伤,休息够了,自然而然就会走,或去试试飞机。 我曾经看过几个心理咨询,第一次咨询后,咨询师都告诉我,要多感恩(be grateful)。现在,我知道了,多感恩,就是关注自己生活此时此刻的美好,就是活在当下 (mindfulness),就是放下对于将来的焦虑,就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只有这样,你才有信心去期待明天的旅程,才有动力此刻出发。
因为大所的工资比其他高一大截。律师的平均工资其实并不高。Cravath, Skadden, L&W, 起薪都是20多万,然后Senior associate - partner 上去就很可观了。社会地位和马公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做累了中途随便换轻松一点的Corp. 。
大所基本只从T14应届找(偶然也会到UCLA, UT这样可以擦边T14的),大厂那种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 18线小厂 - 亚麻上岸 - meta 洗白这种路径大所不可能。 一旦掉出这个赛道(毕业没进大所,partner 没拿到离开大所),回去很不容易。
至于为什么是T14,历史原因吧,反正T14也够用了,这么多年学校placement office 和大所的关系,校友的关系,老师的关系,都早已深不可测了。
是,还有这个机会洗白一下。尤其华人孩子理工科功底好的,IP law 有点优势。
+1. 层主是专业人士。赞👍。
其实也不要太说娃了,出路还是很多的,市场不好的时候很多娃都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被收回offer,或者律所破产。2008-2010年就有这么一批。 这个娃上了T14法学院,至少还能当 LSAT tutor, 我一个同学毕业后没找到好工作,就干这个,他说收入不比Big Law 差。 还有一些哈佛毕业的只是在做高中生申请藤校的顾问。收入应该是很高。
总之首要的还是要确保娃的身心健康,没有抑郁之类的,然后鼓励他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很长,一时挫败没什么的。
明年LSAT的games部分就取消了,很多tutor是考靠辅导Games学生分数才有进步的,因为这部分最好提高,LR和RC部分那真是不行就是不行,神仙给辅导也没用。何况以后法学院录取准备连LSAT成绩都不要了,tutor们赶紧挣点钱想想以后干点什么别的吧。
你例子里的孩子现在还是少壮期
可见楼主贴里说的这个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什么看起来高大上、大家都追求什么,他就也去追求什么,得不到就失去了目标。
big law一般不招LLM,如果这孩子已经有本科理工科背景,有JD学位以后本来就可以直接去专门做IP的boutique所,或者中型所里面IP那部分。其实很多boutique工资不比big law差的。
IP律师一般招理工科的,艺术方面的不是没有,市场不大。
谢专业人士。
我是马农,没有亲身体会,三个数据点都是亲戚: 一个UM Law, 一个某大藤law, 很好的实习,学校law review 之类的,都去了大所,一个中途不干了去了硅谷中厂,应该发了点小财;一个20名左右的法学院,去了Perkins coie /stoel rives 这个档次的本地中所,前几年还想着去大所,好像很难。
其实想进大所的话应该是1L第一学期就狠狠拼一把的,成绩和networking以及其它课外活动都得有,尤其是这种K-JD,从K开始就没离开过学校没有工作经验的。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基本1L第二学期就把summer job落实了,这样才能法学院后两年都躺平,因为只要以后成绩不太差以后的实习都会在同一个所了。像楼主帖子里说的这种一进法学院就觉得大功告成开始躺平的真的很少,不过也多亏有几个这样的能把我们成绩给curve得高一点,不然大家卷生卷死😂
对,法学院第一年成绩最重要,拿到大所的summer intern,后面不掉链子就按部就班一路走下去了。
这孩子应该是疫情期间,完全没有跟学校和同学们联系,自己也一点功课没做,所以完全miss掉了这部分知识。
现在也不要只看大所了,local的中小所,本地政府工,non profit,都可以尝试。先走到轨道里面,慢慢再求发展。
疫情就是个托辞。
层主你真是个有智慧的人。好想跟你交个朋友哈。
说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