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被嘉庆处决,他淡定地拿出乾隆给的保命书,结果里面就3个字

s
sscdz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曾经就当皇帝治国一事,向贤才苏绰讨教。苏绰当时的回答是:用贪官,杀贪官。
虽然只有简简单单六个字,但其中的智慧却不简单。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千里为官只为财,你要人办事,那必须让他得到好处,不然肯定会撂挑子。
故而用贪官来培植自己的死党给自己办事,进而充实自己的实力;除贪官是用来排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天下民心,这才是皇帝权谋的最高境界。

大贪官和珅是贪官,但首先是乾隆的贪官,所以乾隆心里非常清楚他贪,也一直在保护他、用他,所以他能够权倾朝野。
嘉庆皇帝亲政后,要收民心,要更好地掌控权力,所以他要杀贪官和珅。
只是和珅被嘉庆处决时,他内心还认为自己会没事,非常淡定地拿出乾隆留给的保命书,结果当他看到里面的3个字时,顿时瘫倒在地,很快就被诛杀了。
诏书里乾隆到底说了什么,让位高权重的和珅如此害怕,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提到和珅,很多人会非常自然的代入《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老师扮演的角色,但真实历史上的和珅比这要强势、厉害的多。

和珅,正红旗人,父亲曾被任为副都统,随乾隆下江南到了福建,在福建生下了和珅。
和珅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九岁时父亲又去世了,双亲去世的他和兄弟一度被赶出家门。
他的童年其实比较惨,这也许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的最初原因吧。当时天下承平,要想改变命运,和珅非常清楚读书是最好途径。
他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卖掉了祖产,进入了咸安宫读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
1769年,和珅19岁,他满怀信心参加科举,可惜落第,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因为有生员这个身份,所以他得到了去宫中任职的机会,当了御前的仪仗队。
这是一个能够在皇帝面前的差事,和珅在混了几年,终于凭借自己圆滑性格和聪敏才智,成功让乾隆注意到了。
和珅了解乾隆的喜好,懂得迎合皇帝的心意,而且还会办事,他的仕途因此青云直上,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成任了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等职位。

和珅因进入社会比较早,对商业财务上的事非常擅长,所以他户部任职时最为得心应手。
乾隆在统治前期虽然勤于政事,让清朝进入了“康乾盛世”,但中后期志得意满,生活越来越豪奢,越来越享受。
而和珅把诺大一个清朝的财政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还能让乾隆自己的小金库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滋润,所以让乾隆用起来得心应手,越来越离不开他。
乾隆也把自己能够给的几乎都给和珅,高官厚禄、圣眷信任,甚至双方还结亲,把自己最疼爱的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让两人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
有了皇帝的袒护,久而久之和珅免不了滋生了野心,走上了贪腐的道路。
当时一个国家的钱就那么多,皇帝的钱多了,那肯定朝廷的钱少了,百姓的钱少了,加上上行下效,乾隆和和珅都开始贪了,所以官场越来越糜烂,天下越来越不安。
乾隆皇帝聪明,他当然知道朝廷的情况,也知道和珅贪,但自己这么大年纪了,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为自己享受,他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和珅的所作所为,一直有个人在盯着,而且内心十分不满,他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永琰。
永琰非常清楚朝政的糜烂,和珅的贪婪,全盛之局下的千疮百孔,他有心改变,却现在没有实力,所以只能装孙子隐忍,以待来日。
1796年,乾隆将自己的皇帝宝座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太上煌。
永琰当了皇帝,也就是嘉庆帝,但只有皇帝之名没有皇帝之实,大部分权力还在乾隆的手中。1799年,乾隆因为感冒出现了器官衰竭的征兆,最终药石无用,当了60年的皇帝,三年太老爷的乾隆离开了人世。
乾隆的离去也预示着嘉庆头上的紧箍咒被拿掉了,有了裁断朝政的大权,隐忍多年的他再也不想多忍。
乾隆去世次日,嘉庆帝就下了罢免和珅官职的旨意,没过几天,举报和珅贪赃枉法,意图不轨的奏章就如同潮水般蜂拥而至。
嘉庆便直接宣布和珅触犯了二十条大罪,要将其抄家,以正典型。
这一切发生太快了,和珅一下子被打懵了,但他纵横了官场几十年,曾经也预料到自己的下场,所以就此事之前求了乾隆,乾隆也给了他一道圣旨保命,因此他对自己的性命并不是很担忧。
当嘉庆要处决和珅的时候,企图改变自己死亡的命运的和珅,非常淡定的请出圣旨。只是当保命诏书被打开,众人屏息凝神,看清楚圣旨的内容时,嘉庆笑了,和珅傻了,因为上面就三个字:留全尸。
“用贪官,杀贪官”,乾隆当了60年的皇帝如何不知,生前贪官和珅还能帮自己办事,但要是百年之后继任者肯定容不下他,会杀这个大贪官以儆效尤,到那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才下了这道圣旨。
乾隆死后半个月后,嘉庆就赐来一条白绫,让和珅自尽,得以留了个全尸。
相传和珅死后,嘉庆从和珅的家中抄出了8亿至11亿白银,黄金古玩珍宝更是不计其数,所有财产了甚至超过了清王朝那个年代将近10年国家财政的收入。
只是那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了。
来源:长风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