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ompletely missed the point 。 能来读美本还180以上的阳光自信,那其他人呢,不应自信吗? 事实是,不到180的ABC也不用自卑,家里穷的ABC也不用自卑,读书能力不行的ABC也不用自卑,因为这都是birth lottery。(在相对平等的民主国家,以birth lottery 为豪才是无能的表现。所以政客们总喜欢downplay 自己的出身。相反,等级社会特别喜欢吹嘘出身) 只要能做个堂堂正正的citizen,就是proud Asian Americans 。
You completely missed the point 。 能来读美本还180以上的阳光自信,那其他人呢,不应自信吗? 事实是,不到180的ABC也不用自卑,家里穷的ABC也不用自卑,读书能力不行的ABC也不用自卑,因为这都是birth lottery。(在相对平等的民主国家,以birth lottery 为豪才是无能的表现。所以政客们总喜欢downplay 自己的出身。相反,等级社会特别喜欢吹嘘出身) 只要能做个堂堂正正的citizen,就是proud Asian Americans 。 Cdrama 发表于 2023-10-15 14:54
在美国就曾有这样一位华人女孩,她从8岁开始,就告诉自己: “不要当华裔……” 她的故事在互联网上获得了12万评论、38万赞,看哭了无数同样遭受歧视的海外华裔,连BBC都注意到了。 但17年后,她又哭着告诉曾经的自己: “金伯利·任,你应该庆幸你是一名华裔!“
“爸爸,我再也不想当华裔了...”
女孩Kimberly Yam,长着一张典型亚洲人的脸,却从小在美国纽约长大。 如今的她是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亚洲之声的编辑,2018年8月18日,Kimberly在Twitter上发了一条推文——
今年你8岁,就读三年级,班上订了中国菜而且是你爸爸送来的。 你一心期待在学校见到你的爸爸。他是你的英雄。可是别的小朋友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你爸爸不酷,他们嘲笑他并模仿他的口音。 于是,你不想再当华裔了。 Kimberly Yam 连推数则推文,继续诉说接下来的成长过程: 当你9岁了,你参加一个芭蕾舞夏令营,有人告诉你,有一个女孩讨厌你,因为她觉得你的眼睛的形状很丑。 你找不到词汇来描述为什么这件事令你很受伤,只是自那以后,你开始讨厌你的亚洲脸蛋。 你不想再当华裔了。 Twitter@ Kimberly Yam 当你16 岁了,万圣节那天,两位同学打扮成“亚洲观光客”走进你的班级。他们用胶带把他们的眼睛往后黏,脖子上挂着相机,这让你感到不舒服。 当老师问你,这身装扮有没有冒犯到你,你只能说没有。你不想让人觉得你很生气。你跟着其他人一起大笑。 你不想再当华裔了。
“第一次,你想做一名华裔。”
17岁那年,你上大学了。 在那里,你遇到了其他亚裔,他们身上有着你从没有过的骄傲。你认识的一个男孩问了你两个问题:为什么不说你的母语?为什么你最喜欢的食物是奶酪而不是小笼包? 你说你们家的生活的方式不是那样。 但其实你知道,从很久以前开始,你一直在抵制你的文化,你拒绝说中文,你曾经说过你妈妈做的食物“恶心”,你一直在自己欺骗自己。 你突然想通了,你想要重新找回那些曾经令你无比厌恶的东西,找回那些与你种族文化相关的东西。 第一次,你想做一名华裔。 Twitter@ Kimberly Yam 20岁那年,你已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去学习自己的文化,你将自己的中文姓氏纹在了自己的身上,它将永远存在。 再也没有人能令你产生过去那种感受,你爱上华裔这个身份。 25岁那年,你看了一部全是亚洲演员的电影(注:《疯狂的亚洲富人》),因为一些原因,你哭得不能自已。 你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好莱坞电影,里面的每一个亚裔演员都很出色。 你为自己是一名华裔而感到无比开心。
Twitter@ Kimberly Yam
Kimberly Yam 的8则推文发完后,账号瞬间就被顶上了热搜,也迎来37万网友的按赞、近12万次的分享,她从讨厌自己到爱上自己,诉说着一位华裔女性在美国成长的艰辛。
亚裔女孩,你为什么这么不自信?
从因为种族身份自我厌弃,到接受自己的血统,爱上自己的血缘,Kimberly用了17年时间来治愈自己。 但同样的故事,其实曾在不同的人身上,不断地重演… 图片来源:BuzzFeed 有学术研究表明,亚裔女性群体更容易患上形体焦虑,并感觉自己在吸引力上不如白人。 据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的调查,亚裔女生对自己的外表评价过低的比例为24%,是白人女生(12%)的两倍。 片来源:BuzzFeed 加州知名私立大学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针对美国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和UCLA的303名亚裔女性和367名白人女性的外表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相对于白人女性, 亚裔女性对自我外表的评价要低得多 这种对自身脸部、体重以及整体形象的不自信,以及对于自我吸引力的不自信,几乎贯穿了许多亚裔女性的一生,这让研究员们十分诧异。 图片来源:BuzzFeed 不知为何,亚裔女性总是趋向于遭遇关于自己身材的自卑感。 而来自美国媒体BuzzFeed的调查同样显示,相比于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女性而言,亚洲女性更不满于自己的身体。 当我们就此话题进一步讨论,形体焦虑所反映的,其实是自身评价、幸福满意度过低与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 图片来源:BuzzFeed 然而要知道,研究选取的对象都是出生在美国,或者是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很久的居民,作为同样接受西方媒体和美国文化熏陶下的群体,却产生了如此大的不同。 最初,研究人员趋向从文化因素解释这背后的原因,例如女性隔多久会考虑一次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她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和其他同胞进行比较等等。但显然这些原因好像都不是那么重要。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意识到东西方文化在集体主义上的差异。 西方文化更倾向于通过个人主义来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而东方文化则更倾向于集体主义,也就是她们更注重自己在所属群体中的角色。 “如果你对于团体规范更敏感,你就会更容易受到媒体信息以及同侪的影响。这也是亚裔女性对于自己外表的不满意程度要高于白人女性的原因之一。”教授弗雷德里克说道。 图片来源:BuzzFeed
比起白人,亚裔更加追求完美主义。这三种形态的完美主义分别包括了:来自父母的期待、来自父母的苛责、来自对犯错更为小心翼翼的态度。 相比于白人女性,亚裔女性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自我意识,弗雷德里克教授说道:“所谓相互依存的自我意识,指的是你倾向于更关注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将整个群体的要求放在优先地位,而不是个人的自我需求。” 图片来源:BuzzFeed
当人们努力剖析亚裔女性对自身的不自信现象,其根源一方面在于隐性的种族歧视,同时也存在于我们的东方文化、家庭环境和教育之中。 而跳出种族和肤色的局限,其实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如何学会爱上自己、接受自己,并且找到自己的价值,相信你我都藏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回首自己曾经刻意逃避或是否定的人与事物,如今却幻化为茁壮成长的养分。 当你可以笑着回忆起往事,表示你已经能勇敢、欣然接受真实的样子。 图片来源:BuzzFeed
怎样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像Kimberly、“麦瑟尔夫人“这样的人,最终完成了对自己身份认同的转变,并为自己的根源而骄傲。
🔥 最新回帖
顶你上去!
讲真,韩国的古装剧也是一言难尽,帅哥美女服装精致这些元素的确有,但是那剧情那台词我怎么看怎么出戏;反倒不如金秘书,再不然太阳的后裔那种剧看着抓人。
国产剧总体的剧本水平还在韩剧之下,仙侠剧里的对白时常让我尴尬到脚趾抠地。倒是现代背景,譬如阿耐的小说改编的那些电视剧我愿意看。尾鱼本来是极好的,可惜改编的电视剧基本上都在毁原著。不过对于最近的一人之下我还挺期待,徐翔回忆篇改编得相当不错啊。
那你想的也是有点多。农民工子弟学校了解一下,城中村了解一下
所以到华人多的地方被其他华人歧视会更好受一点?
🛋️ 沙发板凳
是的,我曾经问过女儿,有没有感觉过被歧视,被她嗤之以鼻,班上大部分都是亚洲人,谁歧视谁啊
我不止一次当场听到一些中国父母打算带孩子回国去忆苦思甜,要去看看穷苦的地方,然后对现在的生活感恩
我很委婉的表示了我觉得他们脑子有问题,直接找个学区不行的非裔聚集区不就行了
姓Yam,红薯。能不被人笑话吗。这些老广、东南亚台拼音真逗,比如chow yun fat。
回国又不是忆苦思甜去的,恰恰相反,就是要带孩子去点发达繁华的地方才对
是让孩子们感受一下中国人为主体民族的环境,可以极大减少作为少数民族的自卑/孤单
不想去中国的,去日本也可以,外表毕竟差不多,虽然效果可能没那么好
对啊,这就是为啥我觉得他们脑子有毛病
你推荐的美国的地方有可能太危险吧,只是去忆苦思甜,不想搭上命
确实有病 大人才需要忆苦思甜,纪念自己一路上的奋斗,孩子搞啥忆苦思甜
或者说孩子的忆苦思甜应该是翻出小时候写的乱七八糟的习题册,看看这些年通过努力学习自己进步了多少
你一定住在比较diverse 的地方,我有朋友说当年在中学就他和他cousin 是唯二的Asians ,压力真的很大。
说实话,回国好吃好住游山玩水好处很多,但是除非孩子将来回国,对培养身份认同感和自信心没有帮助,因为他们的身份是Asian Americans ,他们需要培养是作为Asian Americans 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看环境吧,我们这儿移民比例高,小孩都会互相问哪里来的,指的是父母都哪里来的,五花八门连同学在印度哪个地区讲的哪种方言都能搞清楚。所以我娃们都自称是Chinese,目前都还挺自豪 当时如果在没几个minority的地方长大老被这么问估计很受伤
我很好奇在中国能找到忆苦思甜的地方很不容易把?
当然有帮助,回中国几趟看看国内各种基建各种新鲜玩意,回来以后对身边一些小白同学的傲慢和自以为是就观感完全不同了,井底之蛙不值得一般见识
这不就是“我祖上也阔过”的阿Q精神吗?
“我cousins 很阔”。
我觉得这段是文学手法多于纪实,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把日常生活中很多让她有所思有所感的瞬间提炼到一个简洁的可以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故事里。没必要扣字眼抠细节。她笔下的两个问题更像是自己对自己内心的提问。
有次带娃去某市旅游,傻乎乎地一脚踏进不该踏的城区,又臭又脏,流浪汉遍地,好多人的形象就跟丧尸似的,一双双象老鹰,或者了无生气的那种死鱼眼盯着我们,吓死了
落荒而逃之后,俺的初中娃也确实因为震撼受到了教育,算是别样的收获了哈哈哈
并不是所有的身份自卑是跟经济有关的。 那些拼命往白区挤的,很多也不差钱。他们的孩子也有同样的压力,更多的是belonging 的压力和被other的压力。
一个韩裔明星说"I'm as American as apple pie. I'm as American as Korean BBQ." 这是belonging 的自信。
跟“祖上也阔过” ”cousins很阔”没有半毛钱关系关系好不好? 他们是Asian Americans。他们的自卑来自于缺少对这个国家的belonging ,来自于被人当作perpetual foreigners。
那些乌克兰波兰爱尔兰后裔也不自卑,难道你觉得他们很强大? 那韩裔呢,北韩后裔应该自卑,南韩后裔应该自豪, 还是反过来cousins有核弹的应该自豪?
我感觉这个层主在硬杠
我感觉这个层主不常逛ABC论坛。
这是他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什么让他们觉得自卑和自信,他们自己说得很清楚。 楼里很多人真是钻到钱眼里去了。在这里拍脑袋想当然,还觉得自己很对。
这个倒是,孩子的一个朋友,初中学校里只有两个亚裔,很焦虑自卑,高中到了亚裔占多数的学校,一下子就自信活泼起来。
其实还好,在非常少华裔的地方待过,恰恰种族问题不明显,因为其他少数族裔也很少,其他孩子还觉得很好奇,也很友好。
曾经在一个大学待过,有很多读pharmacy的越南裔,但是他们即使聚集起来也没有很大的自信。我感觉自信还是和孩子们成长的环境有关,父母如果都是知识分子,即使没有杂货店老板赚得多,但是孩子的眼界和周围交往的人是不一样的。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怕不会对中国有什么误解,真的以为全民“脱贫”成功了?
我就说忆苦思甜怎么那么怪。除非去贵州的山沟沟,带孩子回国的都是去不错的城市,基建和整洁和便利程度比美国还要好一些些。我觉觉得是母国经济条件好的移民孩子更容易自信起来。比如日韩移民孩子这方面的心理状态可能要好一些?
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小朋友面对的是什么。人性的恶不可避免,种族歧视是这种恶集中释放的最主要通道之一。说什么种族歧视不明显的人,可能就是没有什么同理心的人。
没错 很多人根本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或者有意啥都往种族歧视上引
明显是孩子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和别的文化,不是别人姓的问题。美国小孩从小就被教育不能笑话Fatma 之类的名字,为啥Yam 就活该被嘲笑?东欧俄国人有很长很难读的姓,那也不能说大家就笑话人家乱读一通。
是,我工作不忙,经常运送女儿和同学们去各种活动。她的朋友都是华裔和韩裔,时不时听到她们笑话白人同学成绩不好,不够smart 😅
没错,习近平半句英语不会,世界首富扎克伯格还不是苦心逮机会求赐名。在权势名利地位面前,种族肤色国籍都是屁。
确实是,周围亚裔是否走够多非常关键!
最讨厌这种blame victim的态度,美国人还有姓dick的呢
是的,这点我觉得南北加确实这方面不错,我家娃也是一直都说中餐最好吃,文化上也挺以中国人自豪的。不过普遍来说现在中国人也是经济地位提高了。
友好不等于接纳。
没错。如果一个孩子走到哪里都是好奇的目光,心理压力也是不小的,这个ABC们也是有详细的现身说法的。
父母的确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还是不要把对杂货店老板的不屑传给孩子了。别人会觉得他们狭隘。
所以华人什么平权到现在还搞不起来的,你们都不认为有问题,那还有什么必要?事实上哪怕今天,还是有相当大的弱势华人群体,当弱势群体的声音是不被听到的时候,这个大的ethnic group里的强势群体是应该帮他们发声,这样整个群体才能往前走。可我们这里,不但不给他们机会说自己的故事,还要否认他们面对的问题,他们一点声音还要被这些人给淹没,怕他们拉低了自己的形象。
有些人不想平权啊,三六九等的等级社会和mind set才是他们的comfort zone, 他们没有能力走出来啊。优越感是他们“幸福感”的源泉。 他们参与college admission的事件,也不过是想爬藤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平权,不让他们鄙视这个看不起那个,他们不知道怎么过日子了。
爸爸给中餐馆送外卖,除非去的是chinatown,还不是一样被人歧视? 前几天Ohio那个abc,父母明明是做professional工作的,这里还有人说人家住Ohio是低收入家庭。
我也是发现国内凭自己能力申请来读美本的孩子蛮阳光自信,而且他们还很高(平均180 cm 以上)。
不过有些孩子收拾东西的能力就一言难尽。不过我家那个也是很糟糕就是了。
替弱势群体发声,反对歧视,改善社会大环境
这和个人尽量选择亚裔/华裔多的环境,改善孩子生长环境,改善孩子生活学习的小环境,多带孩子回国/提升孩子心理建设/加强孩子自信。
这两点不矛盾啊
真是狗屁!
有钱来读美本,身高180以上的才算中国人,其他“拉低形象”的不算人,对吧?
您真会扭曲和抬杠:确实有位同学,身高176 非常优秀。可以了吗?
您从哪里读出来您刚解读出来的意思的?真是服了你。
哦哦,还忘了跟您汇报了:此同学拿的financial support, 因为爹妈加起来收入不到五万美金。人家娃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是各种奖学金一路。
满意了吗?
Chinatown 一样的 主要还是收父母的social economical status 影响
歧视有很多种,有基于种族的,基于经济的,基于外貌的的
能改善多少改善多少, 这里主要谈基于种族肤色,因为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长得不同而遭受的歧视
是的。而且他们还会问,为啥中国这么好,父母却要把他们生在美国
我两个堂妹一个90后一个00后,90后小时候90年代回国,条件尤其是公厕条件不行,很不喜欢中国。00后就很喜欢国内了,到处好吃好玩好看的。问题是一到意识形态问题,比如两人对中港问题一无所知,去都没去过香港,也积极别着黄丝带胸针使劲发facebook声援废青。父母都是老留phd,不怎么关心政治,不是家里教的。
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亚裔文化是劣等文化,中国是邪恶国家的”的社会气围,改善孩子的生长环境,人拥有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才会自豪,自己的族裔是孩子出生时就钉在孩子身上没法甩掉的东西,大环境我们难以左右,但一定要注意别自己别再给孩子身上与生俱来印记泼脏水。
You completely missed the point 。
能来读美本还180以上的阳光自信,那其他人呢,不应自信吗?
事实是,不到180的ABC也不用自卑,家里穷的ABC也不用自卑,读书能力不行的ABC也不用自卑,因为这都是birth lottery。(在相对平等的民主国家,以birth lottery 为豪才是无能的表现。所以政客们总喜欢downplay 自己的出身。相反,等级社会特别喜欢吹嘘出身) 只要能做个堂堂正正的citizen,就是proud Asian Americans 。
那是生活在华人多的社区。华人少的地方还是这样的
太多人头脑依旧生活在阶级社会,非要把ABC的“自信”和“有钱”,身高,出身等等挂钩。完全不了解ABC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还有,他们是Asian Americans, 需要的是作为Asian Americans 的归属感和自信。家长非要跟他们强调“我的母国现在如何如何阔,所以你要自信啊......" 这不正是在说他们是perpetual foreigners ,帮倒忙吗?
就跟小猫和小猫玩小狗和小狗玩,如果只有一个猫一个狗那也能玩,歧视可能不会但是小猫有别的小猫做朋友就不找小狗了
层主我绝对没有要和你抬杠的意思,一些思考仅供参考:
美国是一个打压中国人的社会(其实是打压华裔甚至是亚裔,因为你并不能把你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还是香港人写在脑门上,虽然理论上可以,但真那么做了会是此地无银地说我很自卑),作为华裔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就是会无形地受到歧视和打压,除非你在亚裔聚居区。
然后,一个少数族裔,又被无形打压,心理的出路无非是:找到自己母族,且发现它是真的强大且优秀;同时知道打压他们的那些人,和他们一样是外来的种族,大家都对这片土地拥有一样的权利和责任。虽然这种认知不能改变被打压的现实,但至少可以让孩子在内心知道这种打压是不客观的,引导得当的话孩子会宽容且自信。
假装自己做的足够好就没问题的,只是让自己孩子在社会中承受的压力得不到承认和释放。孩子会拼命装的自信,内在却是支离破碎。
好那就学术上讨论:
“假装自己做的足够好就没问题的,只是让自己孩子在社会中承受的压力得不到承认和释放。孩子会拼命装的自信,内在却是支离破碎。”
这个是strawman argument ,我从来没有过类似的观点。孩子为什么要“装”自信? 前面我引用的韩裔的话,是由内而外的真自信,不是装的。
“美国是一个打压中国人的社会”也是assumption ,美国真真实实存在racial discrimination 和sex discrimination (所以Asian Americans 要抱团,不要内部细分搞鄙视链)。特意把Chinese Americans挑出来打压? Not really 。 但是Asian hate期间的确是特意把中国人特意挑出来hate的(版上推崇的川教主功不可没)。
同意你说的,他们分不清Asians。前一阵子在ABC论坛看到一条高赞评论:“大陆打台湾的那一天,大陆人,台湾人,甚至东亚人,都会在(美国)大街上被racists当作Chinese 揍。” 当年Vincent Chen不就是被当作Japanese 打死了吗?Asian hate期间也是各种东亚人躺枪,在街上被揍。
你说的对。另外这边唐人街开中餐馆的很多后代会自卑一些,尤其是女孩子。因为这些开餐馆的福建人把国内重男轻女的那一套带了过来,生个四五个孩子,一定要追到男孩那种。有时候还会把女儿扔到国内长大那种。另外开中餐馆比较忙碌,整天忙着赚钱,也没有心思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爱和培养也不够。还有很多英文不好,跟老师开会都需要带着翻译。感觉有点格格不入。不过好的地方在于这些开中餐馆的老板们现在思想也有所改变了,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重男轻女,但是明显对孩子们的教育投资也要比以前用心一些了。有时候在网球场,音乐表演厅,跳舞Studio也能看到一些开中餐馆的家长的。 在美国,文化程度高的人还是要受尊敬一些的,医生啊律师啊教授啊公司高管什么的还是更有社会地位一些。父母如果有硕士博士学位,在大公司或者大学里工作,熟悉美国的社会规则,英文流利,同事,上司或者下属都是白人黑人这种,自然孩子也就没有那么自卑了。
只要孩子了解美国历史,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自己作为Chinese American只是其中的一员,有主人翁的心态,那么就不会被歧视。另外还要对自己的肤色,长相,自己母族文化有自信。 如果被歧视了可以有力地回击,不要害怕。
这是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美国包括所有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歧视和傲慢态度的根源是一百年前病弱的中国,满大人咪咪眼的形象根深蒂固。 对于二代移民,多看多了解现在中国的情形对他们提升自信,减少困惑是非常有益的。移二代在所有移民里是最特殊的一个群体,移一代父母带来的母国文化还很强大,他们是介于中西方两种文化夹缝里的人,在文化上并不是完全的美国人。尤其在亚裔多的所谓解放区,母国的文化输出对二代影响还是很大的。 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小abc,看着俊男靓女的仙侠剧长大的,可能万圣节都喜欢穿汉服扮古偶的,碰到有人打咪咪眼手势内心会很强大,会觉得对方是小丑,而不是自惭形秽。
年代不同或者没有开化的地区,也不一定是差区
其实层主你看:我并没有说,你说了孩子们得装自信。所以你反驳的 strawman argument 里面的那个 strawman, 其实不存在。
我想表达的是:在一个亚裔被另眼相看(不是褒义)的社会,忽略和不承认这个现实只会让孩子们无法figure out他们不舒服的缘由以及如何应对。当我表达此观点的时候,也绝对没有觉得层主不了解这个事情,或者... 唉,换句话说,虽然我是回复层主你的,但其实想说的并不是针对您的,只是觉得share这些观点可能对版上的姐妹们如何引导孩子有帮助。
一个解决办法是像谷爱凌的妈妈那样,中国美国两个国家带娃。孩子知道两个不同的,但是同样值得她骄傲的自身来源背景。就算现实中的中国不够完美,那唐宋汉商,总有一个能让孩子觉得足够自信的。
还有一个解决办法是学习 香港的 陈启宗,他是非常知道如何在一个白人主流的社会里生存的。具体可以看看他的一些演讲,他的办法就是 忽视并直面。当然他家境巨有钱,也是他可以无所谓的一个原因。但是他的强大心理是可以参考一下的。
有点好奇你说的比较大的ABC论坛是哪个?有链接吗,想去看一下。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每个论坛上都有一点bias, 大家把论坛当成匿名倾诉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各种各样不快乐的人很多,也许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这种感受的人的比例并没有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