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内很少去医院,最多去体检一次,父母生病家里人都照顾的不错,医院里也没有感觉任何不方便,我家的样本不足以代表全体,略过。 今天听说深圳的社康医院,在深圳的某个社康医院配备超声波检测仪,血液检测设备,医院开到晚上8点多,老百姓随去随看,看完开单拿药,诊断费10元。 很多是大医院的医生轮班坐诊,也有长期坐诊的,据说家就住附近,由于看病的人不算很多,所以医生和病人的交流就比较多,态度也好很多,诊疗费和药费都很低,可以走社保也可以自费,小病看好,基本上就是10-15分钟的时间,简单方便,一般儿童头疼脑热的疾病都很好解决,当然输液打针都可以在社康解决。 有些社康干脆就拉个群,有人问诊直接在群里回复,相当家庭医生了,我觉着这个很不错,只要不牵扯到隐私方面的疾病都可以随时问,随时有人回复。 希望这种好的社康医院能够更多一些,减轻大医院的压力,至于美国的这种预约制确实有一些弊端,当然大家习惯了也就没有所谓。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是香港人,可以享受香港的公立医院,儿子得了疝气,就是一个小手术,预约手术排队要6个月,直接到深圳的医院,2天就能解决问题。 brama 发表于 2023-09-18 00:23
回复 3楼的帖子 那个就是和光刻机工厂用的是同一款 好的医院和台积电用的品牌一样,德国德列夫轨道运输系统 minqidev 发表于 2023-09-18 00:53
我这次回国,陪我妈体检,陪我爸体检,我自己体检,我自己做胃肠镜,我自己做睡眠测试,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各个步骤按部就班,效率很高。就我去的那个大医院,十几层楼,几乎每层楼都有药房,但每层楼都储备药不方便,他们的解决方式是每层楼的药房和总药房之间有传输带,药从传输带运上来,尼玛,象工厂一样,很牛逼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3-09-18 00:32
传送带在美国医院是标配啊。你是对美国医院有多不了解,才觉得这些多年前在美国医院就是标配的设备在中国出现就是很牛? HHW13 发表于 2023-09-18 10:05
有次国内看病,大夫给我开了个单子,我拿着去交费,大夫问你去哪?我说交费,他说单子上有个二维码,你也可以扫。我就当着他面扫了,他在系统里看到,就给我纸上盖了个章,我拿着就去药房取药了。大概因为大家都付过款的,取药的地方人不多,也挺快的。 claireliu 发表于 2023-09-18 10:24
这个社区医院模式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国内叫chinamedicalboard.org)几十年前就有在国内推动, 人家一百多年前键协和。 waidiren 发表于 2023-09-18 10:30
关键得有那么多接受低收入高强度工作并且水平不错病人愿意去看的医生。就跟国内的外卖方便便宜一样,得有足够量愿意送外卖的人。 minijing 发表于 2023-09-18 10:32
是的,不管怎么说,这么些年中国确实借着西方的先进科技把本国各方面在短时间了提升了很大一节,中国人勤劳聪明,一直在追赶,但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就容易多了 03010103 发表于 2023-09-18 10:50
人家说现在中国社区医院看病既便宜又方便,你说百年协和CMB 就像人家提电车,你扯福特这么装B bbmaomao 发表于 2023-09-18 11:02
正因为国内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高效率,老人不能自己操作,都需要年轻人陪伴看病体检,而在美国,老人自己就可以去诊所医院。 任何一个系统每一次upgrade,都需要考虑backward compatiblity,要照顾弱势群体。美国日本欧洲都做的很好。 而在中国是根本不考虑,国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就是FoMO,大卷特卷,看似高效其实简单事情复杂化,cost太高。 hr369 发表于 2023-09-18 11:33
这是进步 社区预防医疗能做好可以大大降低总医疗支出 美国医生数量不高 被医学院和高学费(admin之流浪费)压制 以至于没法大规模推广 🇨🇳仍有很多穷人得病倾家荡产 该模仿印度仿制药模式。另外跨省异地数据整合互通本应是集权社会的优势 还不如英联邦国家做得好 是很讽刺 中国医疗制度应该更靠近欧洲universal care 发挥优势割中产和巨富补贴下层 小病和非疑难慢性病适合回中国看 前提有合适医保 但过度治疗需提防 罕见病需要最新临床研究的适合来美国 不求效率 但求尝试新药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医疗支出过高 outcome 不成比例 很大程度被保险公司PBM之流绑架了 但政府垄断成single payer 不仅涉嫌违宪 民众也未必欢迎大政府的浪费 很难办 Jay2020PA 发表于 2023-09-18 11:25
社区还建档案,定期提醒老人去体检。这点还真是不错。我爸妈在社区医院有信得过的医生,小毛病都去哪,走几步就到了,挺方便的。要做什么大的检查,医生也可以给意见。 Jennyw2017 发表于 2023-09-18 11:54
回复 25楼Jay2020PA的帖子 🇨🇳仍有很多穷人得病倾家荡产 该模仿印度仿制药模式。另外跨省异地数据整合互通本应是集权社会的优势 还不如英联邦国家做得好 是很讽刺 你其他意见我表示赞同,但是你这个说法就是胡扯,现在本省异地数据整合已经完成了,跨省还不行,但是这种现象基本上都是针对疑难杂症,你去异地跨省治疗依然可以事后报销,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你就别往什么集权民主方向带了,英联邦国家彼此之间看病可以认吗?你去英国 加拿大的公立医院预约看一下病试试,要等多久?我知道香港预约开刀一个小孩的疝气要6个月,你看不见这个效率吗? brama 发表于 2023-09-18 11:58
还存在旧时的中国医院吧,老人去医院,门口两个护士就是导医员,她们就可以帮助老人完成这些的。 brama 发表于 2023-09-18 11:59
现在国内老人看病,子女可以找跑腿服务, 服务非常好。 而且,价格合理, 每小时30-50元.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09-18 12:11
这个在哪里找?去医院以后现找还是美团之类的第三方平台? ca563 发表于 2023-09-18 12:21
没说英联邦国家之间, 是内部。我就做这块的 都了解。英国cprd 数据互通一辈子基本不换 中国省级医院数据我看过不少 跨省基本没发harmonize 各自为战 就几个三甲医院 还得靠认识医生院长拿零散数据 患者隐私保护也很不到位 这本就该一声令下 拿出清零本事很快做到的 英联邦看病慢是事实 和数据跨地整合不一样 Jay2020PA 发表于 2023-09-18 12:06
其实国内的社区医院类似于我们这边的医院。但是国内人习惯一有毛病就去三甲 squirrel40 发表于 2023-09-18 12:29
长期在中美两边跑,经过我客观的观察,我觉得长远美国玩不过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太卷了,而且人口还众多 中国人的劣势是创新,就是想不到,哎呀,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美国的优势是创新,但创新的难度大于追赶,一旦美国的创新速度无法保证拉开中国一段长距离,美国就要让位老二了 美国现在的办法是技术封锁,但在现代社会信息流通的情况下,这一招只能短期起作用,长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国人其实并不需要知道具体怎么做,他只要知道可以这么做和大概方向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后者的讯息美国封锁不了。就象ChatGPT 出来了,中国的各种生成式AI的模型也出来了。特斯拉研究自动驾驶了,中国的各种自动驾驶也出来了,而且有些比特斯拉做得还要好 美国在现阶段唯一能保证战胜中国的就是集中全国力量,和中国打一场战争,但这成本美国愿意付吗? 各位,我们到底要不要冷静考虑一下,我们下一代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3-09-18 12:40
社区医院健全是好事, 这样可以大大舒缓综合性三甲医院的流量, 从而降低社会医疗成本。还有很多隐形益处, 国内现在医院巨无霸到处人山人海, 交叉感染不可想象。 那些老弱患者能少去就少去大院, 但事实上是不能不去。 在美国医疗内交叉感染是个大事, 美国政府管理机构有公布医院重大案例调查报告。 一些顶级医院像MGH,Mayor,UCLAmedical等等都榜上有名。 这事不可避免, 那就减少去这些医院的机会。 在美国基本上家庭医生+专科诊所能解决绝大部分就诊需要。 能不用去那些顶级医院是好事。 国内正好相反。 国内大医院都会有个巨大的挂水大厅, 一俩百座位是常事, 流感期间满走廊都是挂水的人。 有次看急诊要挂水, 拿着水带排队扎针。 扎针护士手脚麻利一针一个像似流水作业, 但发现扎针护士带了两层手套从来没换过。 大厅吊水病人有几十位, 俩护士跑来跑去帮助换水调整针位。 也是两层手套从没换过。 这要在美国医院得被罚关门。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 本人不是学医出身, 但给中美医生搬过砖 waidiren 发表于 2023-09-18 12:29
中国人一点都不缺少创新。 只不过鸦片战争开始落后而已。 经过努力追赶,创新会突破的。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09-18 12:52
就是实事求是,还没发生的事情先不说,先说目前能看到的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3-09-18 13:00
于敏算发生过的吧?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09-18 13:04
社康医院国内应该推了好多年,目前正逐渐被人接受了,估计今后会慢慢强制分级医疗,美国为什么不这么做来降低医疗成本,洛克菲勒为什么不在美国建这样的,难道是美国看病便宜吗? brama 发表于 2023-09-18 10:59
那好我对于你说的英联邦的事情是误解了,我错了。 但是你看英联邦内的那几个国家,有几个国家的人口能够比得上中国的一个省,跨省之间的数据交换量,管理的体量还是巨大的,当然了考虑到不同省的医疗收入,跨省的难度还是非常大,这点你不能不承认吧?即使说容易像清零那么简单,不能不考虑不同省份的医疗费用不同吧?富裕省份的医疗费用要比穷省的医疗费用高,如果都去穷的省份看病,这个医疗结算好做,如果都去富裕省份看病,那么穷的省份就可能拿不出结算的钱,当然按照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应该是穷省的人享受到富裕省份的人一样的医疗待遇,但是实际上却做不到,退休金也是一样做不到,物价也不一样,牵扯到的事情太多,这个客观问题你看到吧?我觉着说医疗就说医疗,说什么集权就是带方向了 brama 发表于 2023-09-18 12:31
技术上美国也能做到这样,只是美国的医疗体系势力太大根上烂了,完全没有动力去改善,只想着发天价账单 ljmdtc 发表于 2023-09-18 00:38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国内人多 NJ橘猫 发表于 2023-09-18 12:55
我有朋友在三甲医院做护士,门诊的耳温枪塑料头当着病人的面都是一次性,用完扔在一个纸盒里。但晚上下班前关门把扔掉的重新套起来明天再用,有空会酒精消消毒。中国的问题就是凡事你不能深究或者要求太高,要不然会吐血。 sky54321 发表于 2023-09-18 14:03
还有别扯什么英联邦医院了,我和老婆去澳洲旅游,老婆刚刚怀孕不久,有点流产的迹象,去了公立医院急诊,等了3个小时,一番检查下来,什么仪器都没有用,也没有开药,最后结账,没有澳洲的医保卡,350澳币交了,当然相比美国是便宜,但是相比中国却贵多了,估计中国最多开点保胎药,虽然未必有用,如果是私人花费也就一两百的事情。 brama 发表于 2023-09-18 12:03
晕倒。分级诊疗怎么变成国内的发明了? Idle 发表于 2023-09-18 14:06
非常喜欢国内的医疗,我宁可像生产线上的零件有问题赶紧给看看,也不想头疼预约,然后等,然后像贵宾一样被接待,然后拿个天价账单,想检查啥自己说了还不算,要听保险公司的。 我回国查个胃肠镜,查个所有脏器彩超,癌胚抗原一堆,明码标价,想查啥查啥。我在美国5年都没体检,因为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查这些玩意儿。查个血常规去一个地方,查个影像去另外一个地方,没完没了,我就传送带上走一圈查一遍最好不过。 Dingliguanglang 发表于 2023-09-18 11:40
急诊才花350? 太便宜了。。。 heJJ 发表于 2023-09-18 14:39
你想表达什么?中国不让人去大医院看病了? 早几年大家怎么说?国内都挤三甲医院,大医院忙死,小医院没人去。而美国小病找家庭医生,解决不了再refer给专科。这样资源更有效利用。国内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美国就是这么一个sort of 分级制度,只不过整个成本过高。普通人已经很难见到专科医生了,就已经是极高的成本。现在去看病,经常都是pa,这成本降的。 中国学的就是这种思路,像中国制造一样,发扬光大了。只要社区医院医生水平合格,有通道去解决疑难问题,挺好的。 ytxdz 发表于 2023-09-18 13:15
这个你难得比较理性的 EHR整合技术上的难度对于中国体制根本不算个事 费用支付的可以等 但是临床数据可以先行 和报销不同步也可 会有利于数据研究跟踪和医生临床decision making 拿出清零的力气早做成 不是带方向 医疗制度与medical outcome很大程度就和政治体制相关联 集权体制如搞基建和统筹本就该有的优势如果不发挥对地方就相对分权体制少了优势 研究医保改革的都有类似讨论 另外 你也知道你的例子有多大代表性不确定 你保胎药“可能没用”也开了 就是用效率换取一些过度医疗和不规范性。当然如美国的极度刻板不通融也回耽误病程 板上的朋友在国内的亲友社会阶层享受到这些优质医疗不奇怪 但还需扩大覆盖面给非体制内的。若是真十足好了也不会还有人走线或拒绝治疗回家等着卦 而应该像佛州的去古巴治病一样周边国家走线去中国看病 我知道很多人会骂我鸡蛋里挑骨头 圣母博爱泛滥 随便 指出问题和进步潜力空间总是好的 和肯定中国医疗总体的进步完全不矛盾 Jay2020PA 发表于 2023-09-18 13:22
我觉着以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和GDP来说,要做到普惠所有的人确实难度很大,很大。 我只是觉着你把每个缺点都引申到制度来不可取,而是要看到这种进步的快速性,毕竟还是在进步而且步子迈得也不小,你却总是从制度上来引申这种步子迈得还不够快,还不够大,说老实话这么大的国家,也怕步子迈得太大怕扯了蛋,什么事情不都是一步步地来吗?只是孤立地看他进步速度而不看周围不做对比,你觉着理性吗? 大家都在赛场上跑步,有人领先,有人落后,现在领先的脚步很慢,落后者大踏步地追赶,你一味地说你追赶的脚步不够大不够快,却不从追赶者的身体状态来看,不看追赶者和领先者的速度和其他落后者的速度,就说追赶者如何如何不好,这是理性吗? brama 发表于 2023-09-18 20:20
其实中国人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确实创新不够,但是我觉着今后的创新会越来越多的,因为当基础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较长,我们这个民族善于学习不善于创新,也算是民族特点吧,也可能是缺点,我们不能一味盯着缺点,缺点是我们的本质犹如我们天生的个子矮,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我们善于学习的优点啊。 欧美人天生个子长得高,善于跳高(创新),我们的短处是个子矮,善于长跑,那么我们不如更换赛道去长跑,也没有不好啊。不一定非要求我们一定都得具有创新,我觉着能够在现有的技术或者新技术发扬光大也是创新啊,创新的种类未必都是发明了什么东西,看到别人的发明,我们拿来发扬光大也是优点,像日本人根据美国人的发明创新出复印件,照相机,LCD,LED等等技术,他们发扬光大,我们现在也是发扬光大,后面也就会厚积薄发有些创新了 brama 发表于 2023-09-18 20:32
👍 说得很好 ,有理有据。有的人就是故意的,国内全面的进步都看不到,各种挑毛病去奚落,他的字字句句都是往体制问题上去带的。 mbjing0517 发表于 2023-09-18 20:22
那是因为过去社区医院的设备差, 有个心电图,X光就不错了。 现在社区医院都上CT,B超,MRI, 医生都是硕士博士的。 在社区医院看病的人比以前多多了。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09-18 12:32
今年四月回国照顾生病的老爸时就听国内朋友说现在政府在大力推进名医走进社区医院,让小病在社区医院解决,减轻三甲医院负担。 我妈也说我家附近的社区医院会不定时的有大医院资深专家坐诊,挂号费比在大医院便宜不少,还不太排队。 麻辣烫 发表于 2023-09-18 11:55
我爸妈八十多了,看病自己网上(微信)预约,叫滴滴,打车去看病,非常方便。预约打车都是我回国时手把手教会我妈的。我sibling住的也不远,大病才需要一起去,平时的小病都是老人自己解决。 ca563 发表于 2023-09-18 12:19
改革开放后洛克菲勒基金会重回北京, 当年协和现在高大上, 当年协和二院是今天的301. 他们就致力推动社区医疗体系, 特别是区县级医疗体系的培训。 waidiren 发表于 2023-09-18 11:07
一样一样,微信支付,缴费连队都不用排了,挂号也是,不用排队,不用打电话,医院的公众号上面可以看到每天的空余名额,挂了号,去医院,在微信上点报到,然后医生房间的门口的液晶屏就显示你在队列里的位置 我这次回国,印象最深的就是医院的效率,能电子化的都电子化了,环节丝丝相扣,就是等医生的时候时间有点长,不过这个没办法,医生无法电子化啊,要等医生电子化,估计得等AI看病那天了 以前说老百姓看病难,这次回国给我的感触是,这个问题大大改善了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3-09-18 10:37
回复 45楼brama的帖子 这个我也不知道,在哪里可以约呢? meishan123 发表于 2023-09-18 23:24
希望这种好的社康医院能够更多一些,减轻大医院的压力,至于美国的这种预约制确实有一些弊端,当然大家习惯了也就没有所谓。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是香港人,可以享受香港的公立医院,儿子得了疝气,就是一个小手术,预约手术排队要6个月,直接到深圳的医院,2天就能解决问题。
我这次回国,陪我妈体检,陪我爸体检,我自己体检,我自己做胃肠镜,我自己做睡眠测试,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各个步骤按部就班,效率很高。就我去的那个大医院,十几层楼,几乎每层楼都有药房,但每层楼都储备药不方便,他们的解决方式是每层楼的药房和总药房之间有传输带,药从传输带运上来,尼玛,象工厂一样,很牛逼
那个就是和光刻机工厂用的是同一款
好的医院和台积电用的品牌一样,德国德列夫轨道运输系统,我这回去,长沙只有湘雅附二可以做国际认真的核糖检测,看到之后大为震惊😳
这个不是光刻机工厂,这个是fab。fab里有光刻机。
头哥的要让老人回国养老了吗?
传输带送药这个,美国医院也有,我当时看着觉得挺新鲜好玩的
很方便啊 国内的发展观真的是日新月异
传送带在美国医院是标配啊。你是对美国医院有多不了解,才觉得这些多年前在美国医院就是标配的设备在中国出现就是很牛?
它在十几层楼里面建起来的,通各个楼层,然后电脑控制,你一交完钱就立即显示你拿药的窗口,拿药只需要5分钟,总之各个环节都是流水线,效率很高
美国不管怎样,效率低,不用说了
美国硬件再好,人跟不上,低效拖沓,有什么用?
一样一样,微信支付,缴费连队都不用排了,挂号也是,不用排队,不用打电话,医院的公众号上面可以看到每天的空余名额,挂了号,去医院,在微信上点报到,然后医生房间的门口的液晶屏就显示你在队列里的位置
我这次回国,印象最深的就是医院的效率,能电子化的都电子化了,环节丝丝相扣,就是等医生的时候时间有点长,不过这个没办法,医生无法电子化啊,要等医生电子化,估计得等AI看病那天了
以前说老百姓看病难,这次回国给我的感触是,这个问题大大改善了
社康医院国内应该推了好多年,目前正逐渐被人接受了,估计今后会慢慢强制分级医疗,美国为什么不这么做来降低医疗成本,洛克菲勒为什么不在美国建这样的,难道是美国看病便宜吗?
说什么呢?社康医院的医生要比大医院的医生轻松很多,因为上午基本上没有病人,开门也晚,晚上人多一些,坚持开门到晚上8点半
人家说现在中国社区医院看病既便宜又方便,你说百年协和CMB 就像人家提电车,你扯福特这么装B
是的,而且这种后来者很喜欢采用新技术来改造现在的方式,那些先进发达的国家却不愿意进行改造。
改革开放后洛克菲勒基金会重回北京, 当年协和现在高大上, 当年协和二院是今天的301. 他们就致力推动社区医疗体系, 特别是区县级医疗体系的培训。
小病和非疑难慢性病适合回中国看 前提有合适医保 但过度治疗需提防 罕见病需要最新临床研究的适合来美国 不求效率 但求尝试新药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医疗支出过高 outcome 不成比例 很大程度被保险公司PBM之流绑架了 但政府垄断成single payer 不仅涉嫌违宪 民众也未必欢迎大政府的浪费 很难办
正因为国内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高效率,老人不能自己操作,都需要年轻人陪伴看病体检,而在美国,老人自己就可以去诊所医院。 任何一个系统每一次upgrade,都需要考虑backward compatiblity,要照顾弱势群体。美国日本欧洲都做的很好。 而在中国是根本不考虑,国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就是FoMO,大卷特卷,看似高效其实简单事情复杂化,cost太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要传统模式还是可以的,还是有挂号处,缴费处,排队就是了
盒马鲜生的快递系统就很牛,这里的超市还是靠着代购员推着车一个货架一个货架地找东西,根本就不能比。
从零到一不是老中的强项,从一到一百全世界其它地方加起来都比不过中国,还真就是中国和外国的比较。假以时日,从零到一爆发的时候就是中国真正全面碾压的时候。
🇨🇳仍有很多穷人得病倾家荡产 该模仿印度仿制药模式。另外跨省异地数据整合互通本应是集权社会的优势 还不如英联邦国家做得好 是很讽刺
你其他意见我表示赞同,但是你这个说法就是胡扯,现在本省异地数据整合已经完成了,跨省还不行,但是这种现象基本上都是针对疑难杂症,你去异地跨省治疗依然可以事后报销,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你就别往什么集权民主方向带了,英联邦国家彼此之间看病可以认吗?你去英国 加拿大的公立医院预约看一下病试试,要等多久?我知道香港预约开刀一个小孩的疝气要6个月,你看不见这个效率吗?
还存在旧时的中国医院吧,老人去医院,门口两个护士就是导医员,她们就可以帮助老人完成这些的。
还有别扯什么英联邦医院了,我和老婆去澳洲旅游,老婆刚刚怀孕不久,有点流产的迹象,去了公立医院急诊,等了3个小时,一番检查下来,什么仪器都没有用,也没有开药,最后结账,没有澳洲的医保卡,350澳币交了,当然相比美国是便宜,但是相比中国却贵多了,估计中国最多开点保胎药,虽然未必有用,如果是私人花费也就一两百的事情。
据说还建立了微信群,有病的话可以微信群里问医生。。。真的是方便啊,相当一个家庭医生在身边
没说英联邦国家之间, 是内部。我就做这块的 都了解。英国cprd 数据互通一辈子基本不换 中国省级医院数据我看过不少 跨省基本没发harmonize 各自为战 就几个三甲医院 还得靠认识医生院长拿零散数据 患者隐私保护也很不到位 这本就该一声令下 拿出清零本事很快做到的 英联邦看病慢是事实 和数据跨地整合不一样
现在国内老人看病,子女可以找跑腿服务, 服务非常好。 而且,价格合理, 每小时30-50元.
我爸妈八十多了,看病自己网上(微信)预约,叫滴滴,打车去看病,非常方便。预约打车都是我回国时手把手教会我妈的。我sibling住的也不远,大病才需要一起去,平时的小病都是老人自己解决。
这个在哪里找?去医院以后现找还是美团之类的第三方平台?
美团就有陪诊服务
不过最好找社区, 社区推荐的更靠谱
那好我对于你说的英联邦的事情是误解了,我错了。 但是你看英联邦内的那几个国家,有几个国家的人口能够比得上中国的一个省,跨省之间的数据交换量,管理的体量还是巨大的,当然了考虑到不同省的医疗收入,跨省的难度还是非常大,这点你不能不承认吧?即使说容易像清零那么简单,不能不考虑不同省份的医疗费用不同吧?富裕省份的医疗费用要比穷省的医疗费用高,如果都去穷的省份看病,这个医疗结算好做,如果都去富裕省份看病,那么穷的省份就可能拿不出结算的钱,当然按照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应该是穷省的人享受到富裕省份的人一样的医疗待遇,但是实际上却做不到,退休金也是一样做不到,物价也不一样,牵扯到的事情太多,这个客观问题你看到吧?我觉着说医疗就说医疗,说什么集权就是带方向了
这个牛,我也不知道啊,真的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
那是因为过去社区医院的设备差, 有个心电图,X光就不错了。
现在社区医院都上CT,B超,MRI, 医生都是硕士博士的。 在社区医院看病的人比以前多多了。
中国人的劣势是创新,就是想不到,哎呀,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美国的优势是创新,但创新的难度大于追赶,一旦美国的创新速度无法保证拉开中国一段长距离,美国就要让位老二了
美国现在的办法是技术封锁,但在现代社会信息流通的情况下,这一招只能短期起作用,长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国人其实并不需要知道具体怎么做,他只要知道可以这么做和大概方向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后者的讯息美国封锁不了。就象ChatGPT 出来了,中国的各种生成式AI的模型也出来了。特斯拉研究自动驾驶了,中国的各种自动驾驶也出来了,而且有些比特斯拉做得还要好
美国在现阶段唯一能保证战胜中国的就是集中全国力量,和中国打一场战争,但这成本美国愿意付吗?
各位,我们到底要不要冷静考虑一下,我们下一代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这个确实也不是中国人不善于创新。科学创新是和经济发展相关的,现在国内科学技术发展快,是因为经济上来了,科研基础和大学毕业生多了,加上各种需求,各种卷,最会会有无数创新。
以前没有或者很少,是因为以前基础差没钱,当年为了发展经济,把花钱的科研比如早期的芯片研究都砍了。现在每年中国发的卫星火箭数量和美国差不多了,所以才有手机直接打卫星电话。 可以预见中国制造业的需求会催生更多的创新。
中国人一点都不缺少创新。 只不过鸦片战争开始落后而已。 经过努力追赶,创新会突破的。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国内人多
让娃学好中文吧。
就是实事求是,还没发生的事情先不说,先说目前能看到的
美国打赢了又怎么样?中国就不发展了?
于敏算发生过的吧?
就整体而言
你想表达什么?中国不让人去大医院看病了? 早几年大家怎么说?国内都挤三甲医院,大医院忙死,小医院没人去。而美国小病找家庭医生,解决不了再refer给专科。这样资源更有效利用。国内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美国就是这么一个sort of 分级制度,只不过整个成本过高。普通人已经很难见到专科医生了,就已经是极高的成本。现在去看病,经常都是pa,这成本降的。 中国学的就是这种思路,像中国制造一样,发扬光大了。只要社区医院医生水平合格,有通道去解决疑难问题,挺好的。
这个你难得比较理性的 EHR整合技术上的难度对于中国体制根本不算个事 费用支付的可以等 但是临床数据可以先行 和报销不同步也可 会有利于数据研究跟踪和医生临床decision making 拿出清零的力气早做成 不是带方向 医疗制度与medical outcome很大程度就和政治体制相关联 集权体制如搞基建和统筹本就该有的优势如果不发挥对地方就相对分权体制少了优势 研究医保改革的都有类似讨论 另外 你也知道你的例子有多大代表性不确定 你保胎药“可能没用”也开了 就是用效率换取一些过度医疗和不规范性。当然如美国的极度刻板不通融也回耽误病程 板上的朋友在国内的亲友社会阶层享受到这些优质医疗不奇怪 但还需扩大覆盖面给非体制内的。若是真十足好了也不会还有人走线或拒绝治疗回家等着卦 而应该像佛州的去古巴治病一样周边国家走线去中国看病 我知道很多人会骂我鸡蛋里挑骨头 圣母博爱泛滥 随便 指出问题和进步潜力空间总是好的 和肯定中国医疗总体的进步完全不矛盾
中国人作为个体聪明程度或种族从未有劣势在创新。而是国家层面没用好的制度保障比如产权保护。多数历史都是 学的文武艺 卖给帝王家 没有独立于体制(皇权)的独立科学家和知识分子。这就是为啥文艺复兴与近代工业革命们没在中国而是欧洲 不是偶然 现在技术传播扁平化了当然中国人内卷和数量有很大优势 但除非发生几次工业革命级别的黑科技跨越(是%提升 而不是绝对值)来提高生产力,中国的人均很难和美国比。美华后代大概率还是在美国或加澳新新过着普通日子 掌握中文多一条路可以跟上最新信息没坏处。
技术上当然能做到 医生也住在小区里 但是只收10块钱的话 绝对不会去做
国内第一是人多, 一个省会知名大医院全省人都往那跑, 临近省患者也往那跑, 像成都华西。还有一个是管理机构, 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晕倒。分级诊疗怎么变成国内的发明了?
我去 真的假的啊!那些耗材又不值多少钱吧 何苦
急诊才花350?
太便宜了。。。
实际上并不是你说的这样,并没有一刀切,你不在手机上挂也可以窗口排队挂号。而且每台挂号缴费取号的机器旁边都有一个服务人员,专门帮助不会用机器的老人
我知道美国是家庭医生算是分级诊疗,但是我总觉着一个家庭医生就能懂得所有的医学?给出的建议或者分诊一定正确?社康医生也有内外科之分,而且社康也配备了很多的检查仪器,比一个家庭医生要好不少。
描述准确,形象得很。哈哈哈。
是的,相比美国确实便宜。我当时是欢天喜地地去交钱,因为远远少于我的心里预期,而且医生说基本上没事该干嘛干嘛,从早上去折腾到下午2点,期间医生还带我女儿(当时才10岁)去一个冰箱拿一个冷的三明治吃了,估计没有算在里面。
太先进了👍,真是便民。
我想表达的是目前中国的这种分级诊疗制度还是相当不错的,美国应该建立更广泛的分级诊疗,引入大量的医生,减少医疗费用,目前美国的医疗费用太高了,占GDP的17%,确实太高。
我觉着以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和GDP来说,要做到普惠所有的人确实难度很大,很大。 我只是觉着你把每个缺点都引申到制度来不可取,而是要看到这种进步的快速性,毕竟还是在进步而且步子迈得也不小,你却总是从制度上来引申这种步子迈得还不够快,还不够大,说老实话这么大的国家,也怕步子迈得太大怕扯了蛋,什么事情不都是一步步地来吗?只是孤立地看他进步速度而不看周围不做对比,你觉着理性吗? 大家都在赛场上跑步,有人领先,有人落后,现在领先的脚步很慢,落后者大踏步地追赶,你一味地说你追赶的脚步不够大不够快,却不从追赶者的身体状态来看,不看追赶者和领先者的速度和其他落后者的速度,就说追赶者如何如何不好,这是理性吗?
👍 说得很好 ,有理有据。有的人就是故意的,国内全面的进步都看不到,各种挑毛病去奚落,他的字字句句都是往体制问题上去带的。
其实中国人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确实创新不够,但是我觉着今后的创新会越来越多的,因为当基础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较长,我们这个民族善于学习不善于创新,也算是民族特点吧,也可能是缺点,我们不能一味盯着缺点,缺点是我们的本质犹如我们天生的个子矮,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我们善于学习的优点啊。 欧美人天生个子长得高,善于跳高(创新),我们的短处是个子矮,善于长跑,那么我们不如更换赛道去长跑,也没有不好啊。不一定非要求我们一定都得具有创新,我觉着能够在现有的技术或者新技术发扬光大也是创新啊,创新的种类未必都是发明了什么东西,看到别人的发明,我们拿来发扬光大也是优点,像日本人根据美国人的发明创新出复印件,照相机,LCD,LED等等技术,他们发扬光大,我们现在也是发扬光大,后面也就会厚积薄发有些创新了
楼主总结得太好了。
那位早被我屏蔽了,看一下他的历史发言就知道屁股歪到太平洋了。记得是位岛民
我队友有一次胳膊脱臼,等了七八个小时,疼的直冒冷汗。最后医生来了,一托就装回去了。看医院账单3000多刀
你说的是真的?哪个三甲?曝光一下。晚上捡起来不消毒重复用?好恶心。国内新冠我看用的都是头温枪,重复使用可以的,不需要放人皮肤上,为啥要用耳温接触皮肤的?还需要多花钱买很多耳温套?本来一个头温枪就可以的。
现在社区医院有大三甲过来的专家轮流坐诊,这点很好。我妈一周去扎三次针灸,社区医院中医都有博士学位。
跟我妈说的一样,而且为了吸引大多数人小病去社区医院,60岁以上老人挂号费是0,60岁以下一块钱,大三甲贵10倍挂号费普通挂号医保后10元。
我妈也是,她说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学会现代化东西。不过我妈年轻些,75岁。
是啊,301的肾科陈香美院士就说要大力培养基层医疗,让疾病处于最初阶段,不需要发展到透析最好。也是她很多年前递资料把肾透析弄进医保的,很多年前透析都不在医保里。中国有很多问题,中国也有那么一批人,每天忙着想着怎么让更多人过得更好。
上海10院2017年就引进AI看病了( 这个AI是考过美国执照的)沃森仅用时10秒就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和10余万份临床报告,约10秒钟以后,沃森交出了一份详细的“推荐方案”和“不推荐方案”。 在这10秒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它穿梭进入看不见的网络,跑了趟美国,在庞大的数据库里阅读了3469本医学专著、248000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实验数据、106000份临床报告。 在返回上海之前,它还把自己的诊疗方案部分内容翻译成了中文。 十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介绍,这个“最强大脑”储存了超过300种以上医学专业期刊、250本以上的医学书籍、超过1500万页的资料和临床指南,“它甚至通过了美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评定考试。” 目前,沃森已在全球14个国家进入临床应用,可以支持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和卵巢癌7种癌症的辅助治疗,预计年底还将扩展到8-12种。和中国医生一样,沃森也需要不断“看书”学习新知识。 作者:医哥医哥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的医生
原文标题:《沃森机器人登陆上海十院——医哥聊 AI 对医疗界的冲击》 来源:我是医哥Dr姚(doctor-yige)
这个我也不知道,在哪里可以约呢?
不是盯着缺点,而是正视缺点,有一说一,我们目前的创新能力的确不够,未来的创新进步可期,但也不是说肯定就能成功,但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玩了那么多年了,肯定有其实力和特点的
京东也有陪诊,还有就是我妈说的一进急诊就说我要个护工,人家护士就能帮你找个,目前240一天。现在也有数字陪诊师,看这个“AI+医疗”走进日常,看病有何改变? (youth.cn) youth.cn/tsxq/202308/t20230813_14715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