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和父母分享烦恼,烦恼加倍。和父母分享快乐,快乐减半。 虾兔听雨 发表于 2023-08-28 16:17
我也是快要放弃,经常这里吐槽我爹。不过上星期给他们买了卤牛肉用的卤料包,他们觉得可好吃了。哈哈哈楼上那个烦恼加倍,快乐减半的评论太传神了。 gemeaux0602 发表于 2023-08-28 16:26
埋怨什么,你自己老了也会这样斤斤计较的。你父母现在的样子就是你自己将来的样子。 chiffongirlx 发表于 2023-08-28 18:03
因为上一辈的人几乎不懂感恩和鼓励,他们总是用激将法来刺激你上进,比如拿隔壁家的孩子来压你,无论你做得多好,总有比你更好的,而且太功利,认为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是浪费,而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多的钱。 catchloe 发表于 2023-08-28 16:59
我父母算是比较宽容的,对我要求也不高,不苛责,经常是夸赞。我就记得有次看电视,有个孩子有种天分,就是一个字看一眼就知道有多少笔画。我爸说 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多厉害。 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我可是巨听话 懂事 勤快 体贴父母 读书好的孩子,自小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当时回答:这本领有什么用处? 你怎么羡慕这种事? 我爸不说话了。 现在我把他们当孩子,买东西也不乱买了,买不到他们心意的。 不要说出门旅游,就是我们出门旅游我妈也要叫我们不要胡乱出去,又累又危险,有啥好玩的! 不过我做了父母,也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我女儿老是想让我听她喜欢的歌 看她喜欢的video 陪她做她喜欢的事等等,也很折磨人。 ecnanif 发表于 2023-08-28 21:56
我们一家五口出去road trip 还在出门的半路上 我妈就跟我娃说 这几天不练琴 回家要好好练琴啦。 😶够不够排名前三扫兴 一朵蘑菇 发表于 2023-08-28 17:41
“扫兴”,仿佛一种顽疾,盘桓在无数中国家庭中。没有人能不渴望来自父母的肯定,因此,扫兴的背后,也是一段又一段充满了无奈与伤痛的中国式家庭关系,读者@夏夏说,每次被父母扫兴,一边难过他们为什么要泼我冷水,一边深悔自己为什么非要分享,然而下一次有喜欢的东西还是会忍不住分享,“亲缘关系的痛苦就是一边受伤害又一边忍不住依赖”。好在,年轻人尽管曾经被扫兴伤害,但已经开始尝试改变。读者@某某 说,每每自己被父母扫兴,难过之余,她也会想,自己的父母也一定是在这样的扫兴中长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他们能给我的,也只是他们拥有的东西。与其一直沉溺于这种伤害之中,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不扫兴的人”。 扫兴重灾区 去餐厅吃饭,出门旅行,观念不同的精神消费,这些都是中国家庭的扫兴重灾区,“不好玩”,“全是佐料”,“不健康”,“浪费钱”……这些最常见的扫兴句式背后,是父母一代曾经贫瘠的物质生活,也是很多人至今贫瘠的精神世界。 @kk 请爸妈吃火锅,然后妈妈说,吃什么火锅呀一天天的就是花钱,我们可不像你这么会享受。 @梦寒 和我爸出去吃饭,他会一道菜一道菜算成本是多少,如果自己在家吃能省多少钱。有一次出去吃饭,因为想吃蔬菜,点了素菜居多,他念叨了一路不划算,说到饭店点素菜是最傻的行为,因为素菜的成本低,被饭店赚得更多。最后结账时非要让老板打折。 @螃蟹女士 爸爸带着全家出来逛逛,想吃夜宵,从来没有吃过小龙虾,爸爸就带我们来到了大排档,妈妈则一直喋喋不休,反复讲着小龙虾的坏处。本来大家兴致都很高,最后饿着肚子憋着气回家了。之后的很多年,我都没有吃过小龙虾,直到去年夏天,小龙虾真的太好吃了!!! @兜兜 23岁生日那天,带爸妈和亲戚朋友去吃一家我自己很喜欢的川菜。上了一道我很喜欢的辣炒牛肉,看到菜,妈妈说:这个菜多少钱啊?牛肉这么少!这个价格我自己买牛肉回家做能做一大碗,也没我做的好吃……你们是不是吃腻了我做的菜,非要到外面吃? 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扫兴,我想大概是——父母总是傲慢的,对不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傲慢,对别人的喜好傲慢,对拥有家长制话语权傲慢。以及不知道占多大比例的节俭。 @昂昂 难得有机会出去旅游,拍了好看的照片,发现好玩的东西分享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不仅不会接住这份喜悦,反而是“这一趟出去又得花不少钱吧”。在他们看来,钱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并不在乎外界事物带来的快乐。 @玉米女士 带他们去大城市,点评说:不就是一点儿高楼吗?带他们去海边,点评说:不就是一点儿水吗?总之,点评所有的一统一句式:不就是一点儿XX吗? 过去贫瘠的物质生活造成了如今贫瘠的精神世界,欣赏不来任何美的东西。 @小灯 朋友邀请我去旅游,他们从旅行的缺点、目的地的缺点说到我的缺点、家庭的缺点,我只是提出旅游请求,在家里像是被判刑。上大学之后,当我说xx电视剧还挺好看的、xx地方挺好玩的,他们说你上学还看电视?你跑学校外面去干什么?当我给他们看我朋友圈里的朋友们在各地旅游,他们看一个地方贬低一个地方……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有着根深蒂固的吃苦观念,不愿意承认享受生活是正向的事。同时,他们认为孩子永远是父母的附属品。 “不要得意忘形” 东亚文化推崇“谦卑”,这也导致无数父母在面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时,表现得极其别扭——他们希望孩子有出息,但又学不会肯定和赞扬,一盆又一盆冷水泼下去之后,是一个又一个深藏在记忆中的伤疤和从此小心翼翼的人生。 @金金 我考全校第二,他们说又不是第一,不要骄傲。 @小p 高考完报志愿选专业的时候,家里来了挺多人帮我看,我当时很想选数学专业,我就说我还挺想学数学的,我妈当着一屋子人的面说我,数学考那么烂还学数学? @啊呜 高考考到省前300(文科),我爹只看见语文没上120,说“我没看出来你语文强在哪儿”。我可以记一辈子。上大学再也没有和家人分享过学习成果。 @Circle 大学努力深耕4年,获得各类奖项,结果在大学毕业那天,我爸和我说,“奖状能卖几块钱?你大学这几年我还不知道,就顾着玩儿了吧。” @波波 申请博士的时候满分100,我的最终成绩是61分刚好压着及格线拿到offer,我特别开心的时候他们就说为什么只考了这么低,为什么别人都能拿到高分,还特别“冷漠”地让我别开心了赶紧去学习。 @小张小张 毕业回家那天,收拾行李时激动地把大学四年的奖状证书拿出来给妈妈看,想表示我四年的努力、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我妈却很生气骂我穷得瑟:“又不是名牌大学,有什么好炫耀的?” 当时就仿佛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尾,内心说不出的难受,自己默默把证书收起来放在杂货屋了。时至今日毕业两年了,每次求职找工作,需要用到相关证书时候就会想起我妈的话,又是一顿难受。 @二二 昨天我侄儿出去旅游了,才到目的地,我就听见我妈发微信,说玩完回来就要收心了,人家这才刚刚开始玩儿呀!我听到就觉得扫兴又气愤。 小时候的我不懂反击,只是潜移默化地受母亲的影响,以至于养成小心翼翼的性格,当我感到极其开心和幸福的时候,脑子里就会冒出来一个说教的声音,好像我根本不配得到快乐和幸福。直到今天,我所有的快乐都暗藏着一层谨慎的底色。 @七七 最近的一次扫兴时刻是,自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很喜欢现在的公司,开心地跟妈妈分享的时候,她撇撇嘴说:“你是不是没见过真正的好公司?”可能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父母只能在子女那里获得一点天生的privilege吧,比如他们不会也不能随便在外面说别人的工作不行,但无论我找到多么好的工作他们都觉得自己永远有资格点评一下。 @777 从小敏感,记事比较早。印象当中,学前班人生第一次拿到奖状,一路蹦蹦跳跳回家,隔老远看见我妈就大喊:“妈妈,我得奖状了……”可走近时,她说:“看你洋洋得意像只洋鸡公……”家门口两口池塘,我一生气,就把奖状扔进了池塘里。 后来我还得过许多奖状,如果是一二名,她会说:“我就知道你会骄傲自满,下次绝对拿不到。”如果是3名开外,她会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了……”即便如此,我还是万分珍视她看到我拿奖时候的一抹笑容,也曾多年为此努力。 遗憾的是,为了这点而读书还是不够,我的逆反心理在高中迎来大爆发,和她吵架、逃学、离家出走等导致转学3次,读的学校一个比一个差……高考后来堪堪上了3本,去读了一个大专。我在自己生了孩子以后,才对这些事释怀。 29岁那年,我同等学历考上了研究生,这次,我为自己读书,不再渴望任何人的夸赞。 尴尬的爱和礼物 扫兴的父母很难接受孩子充满爱的礼物,因为成长在一个紧张的、警惕的、缺乏爱的教育的年代,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会爱也不懂爱,所以也很难感知,且不在意来自孩子的爱。这是父母一代的局限,也是他们最令人心痛的地方,正如@Dora 所说,我能理解,但它对我造成的伤害也是真的。 @lia 给我爸打电话祝他生日快乐,他说“我们(家)不整这些”。 @宝娟 一向和父亲关系不好,今年看到别人都在晒父亲节带爸爸出去玩或者买的礼物,我提起和他说了一句,父亲节快乐,期待着他的回复,结果他说这是西方人过的节日,让我尊重传统文化,迎来一通说教。 @小十一 大概初中那会儿吧,过圣诞节我带回去一套圣诞cos服,因为爷爷是圣诞节的生日,我便突发奇想,认为把爷爷扮成圣诞老人一定很好玩儿。全家人包括姑姑伯伯们都很开心,唯独我的父亲……说我崇洋媚外,对我破口大骂,在饭桌上直接把菜掀了,当时我被吓懵,最后还是爷爷主动扮上,说好玩儿,才缓解了气氛。 @小L 大概是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情人节的时候我跟我爸在街上给我妈买了几朵康乃馨,想着回家给我妈一个惊喜,回家一见到我妈,我跟我爸就很兴奋地递上花,没想到我妈突然变脸,在我家后院把花撕了个粉碎,并开始大声指责我跟我爸不懂节约,乱花钱。 我关于十岁以下的记忆很零碎,但是这件事我真的会记一辈子。 @science 高中的时候心血来潮,趁着爸妈还没回家,到附近的市场买鸡肉、咖喱粉、青菜,想学着菜谱做咖喱鸡。他们回到家后,浅浅地惊叹了我居然会做饭。但随之而来的是我爸爸的“怎么煮这种不三不四的东西(指咖喱鸡)”。 @小雨 大学时用奖学金给我妈在网上买了双鞋,当时我人在学校,她频频微信询问鞋的价格。得知真相后,微信那边的她沉默了几分钟,随后发来一张鞋底部的照片,称鞋有瑕疵,让我找客服退钱,但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瑕疵到底在哪里。 那天我在日记里写:送礼物本是一件让双方都快乐的事,为什么我妈妈会让每个人都不开心。 @九月 当时是第一次挣钱,也赶上爸爸生日,就想着给他买些平时想吃又嫌贵的东西,自己做了菜,还买了蛋糕,本以为我爸会很开心,结果我爸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刻的话,说我不知道节省,还不如直接把钱给他。 在他们成长的年代,个人的欲望是被压制的,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自己不配拥有,也不能拥有。 @Joyce 最近印象最深的是帮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准备了花和蛋糕,我们说要关灯唱歌让妈妈许愿,她说不要不要,快点弄吧。然后让她吹蜡烛,她直接拿了碗把蜡烛盖上。整个过程相当潦草,我不知道爸爸的感受,但我当下真的觉得很扫兴。精心准备的东西被踩了一脚的感觉。 他们这样可能和从小的教育有关,长辈们很愿意为了家庭付出、牺牲,但另一方面,他们似乎不懂如何自然地接受爱。不知道如何回应别人的爱,所以只能破坏它。
分享快乐,自寻烦恼
可能正因为这样,我现在加倍夸奖孩子。有事没事就夸,不夸张的说,两个孩子每天加起来至少夸10次,从不扫孩子的兴
哪个牌子的啊?
前一段说起国内吃的,华人大妈就是这么说的,不健康,重油盐,还不如在家吃。。。
我懂你 我妈一样 给红包给东西 她都生气
我觉得子女会比父母做的好
我父母算是比较宽容的,对我要求也不高,不苛责,经常是夸赞。我就记得有次看电视,有个孩子有种天分,就是一个字看一眼就知道有多少笔画。我爸说 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多厉害。 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我可是巨听话 懂事 勤快 体贴父母 读书好的孩子,自小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当时回答:这本领有什么用处? 你怎么羡慕这种事? 我爸不说话了。
现在我把他们当孩子,买东西也不乱买了,买不到他们心意的。 不要说带他们出门旅游,就是我们出门旅游我妈也要叫我们不要胡乱出去,又累又危险,有啥好玩的! 我们去las vegas旅游,我爸就是坐在hotel 里抽烟,带他去看show,基本上就是不好看不想看。
不过我做了父母,也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我女儿老是想让我听她喜欢的歌 看她喜欢的video 陪她做她喜欢的事等等,也很折磨人。
感恩爸妈。❤️
要不要这么说大实话啊
哈,我爸妈可能是另类。我娃小时候,我有时和爸妈bso娃写的字或画的画,发给他们看。我妈曾经几次评论,说没有我小时候写的或画的好啊。我都被她‘’气‘’乐了,问她,是不是想说她娃比我娃更牛逼?我妈也乐了,说当妈的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不是很正常么🤣
那我爸也是不扫兴的父母。
我小时候喜欢花,我爸看到野花就会给我摘回家。我看电视剧有喜欢的演员,我爸会收集那个演员的信息,献宝一样告诉我;给我买闲书小说(说别的女孩子看这个,也给你看看)。。。。。。
想起来我高一暑假 刚做完手术第二天 我爸就把作业给我带到病房里来了……
我觉得于其抱怨父母,不如警惕自己。不做和父母一样的父母。多感恩别人的付出,而不是挑剔别人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