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comeforya的帖子 楼主完全用实例说了我的感想。我就刚看新闻的时候发现这小子撤军了,我就无语了。这不是找死吗。如果干到底,或许还能改朝换代换一线生机。如果撤军,妥妥的不能善终。果然,结果来的这么快。不过楼主的案例找的很细,厉害 whoami1201 发表于 2023-08-27 14:32
转载自 无心镜
01 南北朝时期,刘彧病重,担心自己驾崩后,江安侯王彧会对刘氏江山不利。 就派人送了毒酒,并说:“我们一起打拼多年,我知道你没有罪,可我不能独自去死,你就陪我一起吧。” 仅仅手中有兵权,就已经让人忌惮了。
02 李重俊是唐中宗第三子,被立为太子。 唐中宗本人性格懦弱,朝廷大权被武三思、韦后等人掌握。 韦后因为太子李重俊非自己亲生,对他十分厌恶。 武三思和韦后有奸情,其子武崇训又与安乐公主成婚。 武崇训还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当面凌辱李重俊,呼之为奴。 安乐公主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她想让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 李重俊对武三思、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十分痛恨,决定先下手为强。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率军发动兵变,先冲入武三思的府邸,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又进入皇城,搜寻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 韦后闻变,赶紧簇拥着唐中宗往玄武门逃命。 此时,可以说,李重俊只要下令攻击,基本稳操胜券。 但李重俊看到父皇也在,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李重俊迟疑的时候,城楼上的唐中宗对着叛军士卒喊话道:“你们都是我的卫士,为何要作乱?若能归顺,斩杀叛贼,将长保富贵。" 在这瞬息万变之时,叛军士卒见李重俊迟疑,顿觉不妙,本将身家性命交予你,你却不敢做最后一击,于是有叛军倒戈...... 政变很快宣告失败,李重俊本人也被杀。
03 金军南下,宋高宗赵构在投降派王渊等人护送下,一路南逃。 王渊负责后防,却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士兵失陷敌营。 太监康履等人作威作福,对士兵们动辄打骂。 军中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士兵不满的情绪,发动政变,矛头直指王渊和宦官。 当时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大将在外带兵抗金,苗傅和刘正彦基本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就杀了王渊,把宋高宗围在城楼之上。 苗傅和刘正彦要求宋高宗杀太监。 宋高宗只好把康履等宦官交给叛军杀掉。 叛军又要求高宗退位,皇位传给三岁的儿子,并让皇太后临朝听政。 高宗也只能一一照办。 叛军遂解围而去。 这时,在外的大将韩世忠、张俊等人得知政变,纷纷率大军回援。 苗傅和刘正彦二人吓破了胆,让高宗复位,又向高宗要免死铁券。 高宗在铁券上写下:“除大逆外,余皆不论”。 苗刘二人拿着铁券高兴而去。 不久,被官军剿灭,二人也身首异处。 (@读书人冯学荣)
04 当年张学良发动兵谏,捉蒋。 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都对张学良拍胸口:事后保证你的安全,此事一笔勾销,绝不追究! 杨虎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很多高级将领都认为:不能信。 但张学良同意和平解决,释放蒋。 ...... 张学良被关起来后,宋子文对蒋介石说:我们亲口保证过汉卿(张学良)的安全,现在食言,不好吧? 蒋介石回:我们个人对汉卿失信与否,事关汉卿是否怨恨我们,是小事,而惩戒汉卿与否,事关国家前途,我们不能感情用事。
05
唐朝张光晟临死前说了一句话:
传语后世,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以上都是失败的案例。 有成功的。 比如,李世民、李存瑁......大家都熟,不再细说。 张光晟倒是可以说说。
楼主完全用实例说了我的感想。我就刚看新闻的时候发现这小子撤军了,我就无语了。这不是找死吗。如果干到底,或许还能改朝换代换一线生机。如果撤军,妥妥的不能善终。果然,结果来的这么快。不过楼主的案例找的很细,厉害
普大帝的厨子应该是合谋政变,结果接应的没成功。莫斯科接应的人后续搞砸了,所以普厨子半途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俄国现在国内在搞清洗,应该就是当初合谋的。当时他的部下全部是轻步兵,没有接应,攻不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