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为什么是多个民族的吉祥物?

b
babyy565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人与猿猴的相感,是古代的一种文化传统。汉代造型艺术呈现过多种猿猴形象,或惹人莞尔或让人回味,更令人惊讶的是猴子这一汉文化中的寻常动物,竟也常见于北方草原文化、西南滇文化等中,被其他民族视作一种吉祥物。
在先秦秦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猴子有什么样的奇妙文化内涵?不同文化圈的猴文化有过哪些精彩的碰撞?产生过哪些令人难忘的艺术品,又留下了怎样烙印在岁月波影深处的动人图像记忆?
汉代以前的猴文化
猿猴是汉文化十二生肖动物中的一员,向来被视作灵敏聪慧的象征。这一文化意识最早见于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日书》甲种中,它是最早较系统地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提到过“环”(音猨,即猿)。先秦文献如《山海经》《尔雅》《楚辞》《埤雅》等也记载过猿猴。
当然猿猴与人类缘起更早,其艺术造型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70年代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出土一批红陶动物,其中有一件陶猴,长6.5、宽2.4厘米。陶猴的两前肢捧一物举在胸前,两后肢分开、以类似箕踞的姿态坐在地上,呈现出早期艺术不拘于礼法的一派天然特色(图1)。

图1 湖北邓家湾遗址出土陶猴
商周玉器、青铜器上也出现过猴子图像。据文焕然先生介绍,甲骨文中记载过猴。
可知汉代以前的文献和造型艺术对猿猴已经多有关注。既然前期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那么汉代的猿猴艺术又有哪些形式上的突破,其含义有哪些拓展呢?
猴形器物
汉代的猴形器物与战国时期的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题材脱胎于战国时期。比如战国的铜猴艺术对汉代艺术有直接影响。
战国艺术突破商周艺术的抽象化,变得具象,虽然流传至今的仍然是贵族才能消费的精致艺术品,可它们已经开始沾染人气,其题材、造型不再遥在云端拒人千里,而与日常生活多了牵连、变得亲近。铜猴艺术亦如是。
战国时期在北方草原地区流行一种骑马青铜饰。有部分学者认为骑马者是人,是西周至战国晚期草原骑士的形象;但邢义田等学者则考证骑马者是猴子。如一件鄂尔多斯搜集的战国青铜带钩,一件钩身浮雕一匹正在奔腾的战马,马背上一勒着缰绳的骑马者侧身正面迎向观者;钩尾狭长(图2)。有研究称之作“胡人骑马形青铜带钩”,但细究骑马者的面部特征,则发现更近似于猿猴的特征:头呈圆形,大眼突吻,所以称之为“猴骑马形青铜带钩”可能更为合适。
图2 鄂尔多斯猴骑马青铜带钩
猴骑马铜饰件流传久远,除了影响汉代,还一直延续到清代。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件南北朝猴骑马铜饰件,通高4.9、长4.7厘米(图3)。马静立,鬃毛丰厚而高扬,马尾根部略向上伸、尾毛下垂;马上骑坐的猴子形象特征明显,圆头、圆眼、突吻,背部弯弓,右前肢持着缰绳,左前肢托腮,后肢跨在马背上。

图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南北朝猴骑马铜饰件(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带钩是一种系结束腰革带的饰品,功能类似于今天的皮带扣。洛阳、曲阜鲁国故城皆出土战国时期的猴形铜带钩。
猴形图像还装饰着当时的灯具。出土于战国中山王厝墓、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一座十五连盏灯,充分展示了当时灯具的最高技艺水平(图4)。

图4 河北省博物馆藏战国十五连盏灯
这种分层装有多枚灯盏的多枝灯,一般为贵族专用。这座十五连盏灯的灯座表面镂空雕夔龙纹,底部有三只衔环的老虎作为器足、托起灯座;灯体中央有一主灯柱,沿着它从下往上分为七层、每层两两相对延展出两条灯枝,十五个灯盘被错落有致地安置在七层分枝与主灯柱顶上。更为有趣的是在灯柱上缠绕着游龙、栖息着飞鸟、攀援着群猴,在此灯枝化作树枝,成为动物的乐园。猴子的数量最多,只见它们在树枝上或是昂首俯身爬行,或是蹲坐着四处打望,或是单臂攀枝身体悬空而挂、尽显其灵活敏捷的身手,它们的姿态各异、生机勃勃。树下灯座上立有两人捧着食物,正向树上抛食戏猴,欲引猴来食。
不难想象,此灯上的15个灯盘一旦被点燃,火苗照耀着灯柱上的动物、人物,仿若给他们注入灵魂、使之有了生命,一时间,观者仿佛可以听到人语、龙吼、鸟啼与猴鸣声交融在一起,声声入耳,韵味悠远有如空谷回音。而灯光上下摇曳、交相辉映,将会灿烂成怎样的一树火花?《初学记》卷二五引傅玄《朝会赋》:“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便是凭借细腻感知力而得到的视觉效果的写照。
中山国的铜猴造像艺术传承下来,如满城一号汉墓中出土一件铜质花形悬猿钩,形象与之相近。此钩通高13.3厘米,设计得非常精巧:钩把设计作一朵倒挂的盛开花朵形状,共有四片花瓣,花瓣与花瓣之间各伸出一个柔曲向上的长钩;而花蕊下还倒悬着一只长臂猿,它的右前肢、右后肢连接在花蕊上,左前肢向下伸探,左后肢抬起,其左臂线条纤长而流畅、自上而下又弯曲作一钩,极富设计感。猿和花蕊可以转动,方便使用(图5)。

图5 满城一号汉墓花形悬猿钩
汉代云南滇文化墓中也常出土铜质猴形器,如铸有猴图像的铜扣饰、兵器和贮贝器。
晋宁石寨山汉墓出土、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件猴柄剑,身长27.3、茎长9.4厘米,茎下部形似铜鼓,铜鼓上蹲踞着一只空心圆雕的猴子(图6)。猴子圆头、大眼、突吻,双乳及腹部下垂,双臂垂下支撑在铜鼓上,后肢蹲踞。
早期有称这种剑上的猴图像为“猎头”或“人”的,可后来的研究多认作为猴,称这种剑为猴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