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理医生真的有用吗?

江湖夜雨十年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或安静或吵闹,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这些不速之客总会找上我们。既然连治疗师都有心魔,也就证明:心理问题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问题。认识了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尝试和自己的心魔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不再非要和内心那个引发困扰的声音争辩出个青红皂白,也不用再依赖酒精、暴饮暴食或是上网来麻痹我们的感受——虽然我的同事们也都把上网看作是“最佳短效非处方类止痛剂”。
心理治疗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帮助人们对自己当前的困境负责。因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且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去建构生活,他们才能放手去改变。然而,人们常常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环境或条件等外在因素。既然问题是由别人或客观因素造成的,是外界的错,那又有什么必要去改变自己呢?毕竟就算自己决心去改变,外界也还是老样子。
这样的狡辩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确实,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难对付的人(或者用约翰的话来说,都是“蠢货”)。我敢打赌,就算要你立刻说出五个你觉得真心难相处的人也不难。这些人里有的你能避则避,有的或许碍于血缘而避之不及。但我们常常不能意识到:有时真正难相处的,是我们自己。
没错,有时自身即地狱。
有时我们就是自己的绊脚石。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从前行的路上挪开,奇迹便会发生。
心理治疗师会为来访者竖立一面镜子,但同时,来访者也是医生的镜子。心理治疗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每一天,来访者带来不同的问题,我们也会在自己身上反思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的反思能帮助来访者更透彻地看清自己,那我们也可以透过他们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样的双向过程发生在我们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治疗的时候,也发生在我们自己接受心理治疗的时候。我们是镜子,反射着对面正在反射我们的镜子,互相照见自己未曾发现过的自己。
来自Lori Guttoleb 的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c
can-can
招一个讲中文的心理医生,我有幸碰到了一个台湾的治疗师,对我帮助很大。
1
1nsb
楼主对执照心理医生偏见这么大,就不要继续找她们了。20几个,没有一个合你的心意的。难以想象。
你不信心理医生,怎么能指望她们救你?
我自己也看过几个心理医生,有的确实有本事,把问题本质指出来了。
laobu 发表于 2023-08-08 06:42

楼主看了二十个心理医生,自己都可以开业了。医生都不如你,谁你都不如意,其实就是个病。
1
1nsb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心理医生无法解决你生命中的问题,只能帮助你改变思考的方式!明白了这一点,还有那么多纠结?
kikichichi 发表于 2023-08-08 15:03

的确是这样,心理学家就是帮你认识自己,找到问题所在,改变还是得靠自己。我看过一次心理医生,当时工作很苦恼。我老板介绍我去看他的一个朋友,老板自己就是一个psychologist, 还教课做研究的。见过一次我回来辞职了,老板说我需要把她炒了,她居然说得让你辞职了,我说不是她的错。她说我该再去一次,我认为不需要了。
1
1nsb
简直满篇胡言乱语,自己缺乏自救能力和悟性,别说二十多个心理医生,二百多个也帮不了你的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3-08-08 16:08

我觉得楼主找个居委会大妈唠嗑就行。不然华人树洞,华人姐妹个个火眼金睛,比心理咨询的厉害。
t
tecitus
小心白医生,有些医生会找蛛丝马迹把你送去psych unit
1
1nsb
我建议你找中式心理医生 命理师 😜 当初家里出事的时候 我就是找算命先生聊天的 先是找了几个 然后最后定了两个聊的好的 算的也比较准的 可比美国心理咨询便宜 我到现在一直感谢那两位师傅 没有他们的开导 估计我当时人都快垮了
total44 发表于 2023-08-08 22:12

哈哈,找个算命先生好,算命也是一种心理治疗。口碑好算准的还不好约。
p
perona
国内文科男性,心理专业水硕在读,行业门边人,google瞎翻点进来,看到贴文引发了点思考,特意注册来说说看法。
对太平洋对岸的规矩、岗位配置等设置不太了解,只能从国内的设置出发交流下。
一般来访者会有一个主诉,不知道贴主的主要诉求是什么呢,个人了解到的像催眠冥想放松暴露等等疗法,按理说应该是能有用的,哪怕是在这种非指导式体验性过程中跟随着引导去思考和训练。
然后ptsd确实也是非常个人的体验,如果太多细节无法被理解,确实存在着信任的问题,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信任危机,而导致排斥治疗师的引导(如果有我如上所说的类似冥想放松认知行为疗法等等的话),最终效果不佳。有这种推测是因为不知道帖主看的“心理医生”是不是只顾“开药”而不做“咨询”。
国内医院设置来说,有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医生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绝大部分这样的医生都是主要负责开药,也有一部分医生考了心理治疗师证。而医院里的治疗师,可以约等于是咨询师,他们大多数都不是学医的,也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没有开药的权利。但他们更加注重“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关注”心理“ 。 
关于文化差异:首先,世界上没有两个人能够完全的同频。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学识,都有自己不同的基因独特的大脑,哪怕对完全相同的知识经验也可能加工出不同的内容,再加上还有时间变量: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时间经历和组织,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总之种种变量叠加,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就是有自己独特的形状,这一点贴主也提到两。生活中我们想要尽可能的找到同频的人相互理解的人,也确实能找到一些人因为成长轨迹相似、生活环境背景相似、或是一起共同经历而自然形成了无须解释就可以拥有的默契。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我个人认为也应该要随时对这一规律保持敏感和敬畏。 
说回来贴主第一点原因提到的“缺乏认同感和文化差异”问题,我认为可以放下一些对差异的关注,不同点和特殊性是找不尽的,但共性和规律才是更好把握和改善的关键抓手,就好像你也在尽可能找华裔。
”女孩子不能xxx“ ”听太多了“ 这里我个人的感觉是你对这观念的不认可,换个人说你是一样反感。 这仍然很正常,涉及到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不同的价值观。不过咨询师这样说确实不妥的地方在于不利于构建咨访信任,你其实完全可以和他们表达你的不认可,按理说咨询师应该是能够在坦然接受这种双方观念冲突的情况下运用咨询技术对你展开帮助的。 
如果找不到完全一样的“夹心饼”,那是不是可能可以尝试一下,把两片饼和夹心各自分开,一边找初代移民的认同感,一边找成长环境的认同感,这世上孤独和流离失所无归属的人很多,还是有很大相似性的。说到这里,或许国内的咨询师你也未尝不可尝试。  
另外关于这个重男轻女的对话,我有一个猜测,提供一个额外变量的视角供参考。从楼主给出的对话来看,至少有这样一种可能:“女生怎么可以xxx“ 不完全代表他“重男轻女” ,可能只是对男女性天生基本生理差异的习惯性认知。比如明明男性生理结构天生在某些体力劳动方面更擅长,从一个“适合“的角度来说”女性怎么能做这种XX“,却可能因为听者的某种敏感而误读为贬低女性/重男轻女。不过仍然可以说例子中举的这个医生有不妥的地方,毕竟咨询师是应该尽可能做到“不评判”的。
针对智商问题这一段我个人想说,咨询和治疗这类实践,可能没有那么需要“聪明“、“智商“,说实话文中无法确认贴主对聪明、智商等等细致理解更靠近什么概念,毕竟学届对智商这个概念还是有一些限制条件的,我这里根据贴文内容大概推测贴主把高智商指作在数理类学科方面出色。说实话STEM这些学科更需要的是形式逻辑,而相当多的文科很需要辩证逻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很看重辩证,在这一点上能不能做好,更需要的是丰富的经历体验、足够开放包容的心态,可以看到津巴多、罗杰斯、艾瑞克森等大师,其实都没有那么侧重形式逻辑,但不影响其实践成果。咨询过程在很多时候,也不一定需要那么详细的分析,说难听点有的时候咨询师只是按照流程提问和把控,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一定能体会到来访者所说,但引导成功让来访者思考感悟和领会到新东西。 毕竟咨询还是一个很看重情绪、感受的东西,很多时候他是在消解纯粹的理性,从感性的层面起作用。
重复模型和知识,这个不是思辨的问题,也不一定是人的问题,而是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存在的目前尚无解的难题。人脑的规律尚难破解把控,现有的心理学,或者说和人类心理相关联的整个学科范围,还无法把这门学科里的绝大部分知识弄得像物理化学公式一样高度量化和强拟合。所以各流派争论不休,自成体系,各有山门,而这些都是前人的积累,是反复使用又相对更有说服力的内容,学习后会了解到其更完整全面的逻辑链条和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会有更多对“外行人不认可的理论”的信任感。
最后一段,说出了心理问题该怎么办,并不是“自己悟”,各流派都有自己五花八门的疗法,好的咨询师是会给行动指南的呀。是否信任,是否照做,执行力度和反馈如何,这些都有影响呀。
然后,这行里,有很多很多从业者是自身经历过很多苦难的(当然,这是也教科书的说法,确实也可以针对性质疑,但我个人相信,且从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观察,我认为没毛病)。更常见的说法是,太多人企图自助而走进来,自助成功后动力缺失而离开了。
喝点酒一通乱说,不对的地方望包容一下。
最后: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苹果出品的美剧 shrinking, 讲咨询师的小故事的,挺有意思贴主可以看个乐子。
t
tomjust
回复 106楼perona的帖子
谢谢分享经验。心理咨询只需要最基本的逻辑和分析(可能8岁小孩的智商就够了),更多的是依赖直觉和感受的能力。 我很喜欢催眠大师米尔顿艾里克森,直击来访者的潜意识层面,不在表层意识兜圈子。他的弟子们比如吉利根正在发扬他的精神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