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we succeeded in synthesizing the 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Tc ≥ 400 K, 127 ℃) working at ambient pressure with a modified lead apatite (LK-99) structure.
是完全意义上的室温常压超导。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nNnFPJ4Hbcs
这次甚至连高压都不需要了,“常压”即可实现超导。 就在这两天,一篇名为“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论文出现在了arXiv上,马上引发巨大讨论。
所以……这篇论文到底讲了啥? 给出了原子结构和视频论证 论文开头第一句就写道: 我们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临界温度为127℃。 要知道,所谓高温超导,“高温”只是相对于绝对零度来说。 此前21℃实现室温超导已经让物理学界炸裂了,如今127℃的临界值则把超导实现范围变更大了。 这个带来新突破的材料,被研究人员命名为“LK-99”。 论文一共22页,主要讲了该材料的结构、超导原理,并用实验进行论证。 论文展示了LK-99长啥样以及分子结构。
作者还测试了样品的零电阻效应、临界电流和磁场的变化关系等,来论证LK-99具有超导性。
而且他们认为热容结果显示,LK-99不遵循简单的德拜模型,出现热容异常,也能从微观上论证该材料有超导性。
不仅如此,作者还专门上传了一段视频到网络上,拍摄下了材料在磁铁上悬浮的情况。
要知道,能制造出强大的磁体材料或者可行的电力线路,才是室温超导领域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成就。 除了正反两派,也有不少网友整体抱持一种谨慎态度,质疑这会不会又有什么猫腻。 由于这个领域之前乌龙太多,这位已经ptsd的老哥就直接表示:又来??
不过也有人说研究的一位作者论文发了很多文章,而且有高引。
这篇论文的研究团队全部来自韩国,且都与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uantum Energy Research Center)有联系。
其中,论文作者Young-Wan Kwon是高丽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先进材料等。 他在Google Scholar上,有多篇被引用超过100次的论文。
Ji-Hoon Kim是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主要作为样品合成工作的对应作者,通过反应机理研究获得了LK-99样品。 这篇论文在业界引起很大关注,但具体效果是不是和论文叙述的一样,暂且还要等上那么一会儿。 等待之余,此前狂被撤稿的Dias老哥这边又有新瓜可吃了。
One More Thing 最新消息,之前室温超导风波的主人公兰加 · 迪亚斯(Ranga Dias)又一篇论文将被撤稿,有证据表示论文中存在造假行为。
不过虽然有论文又被撤稿,迪亚斯倒是不慌继续搞事。 据Science报道,迪亚斯最近已经为一项新的室温超导材料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