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啰嗦啊! abmm 发表于 2023-07-25 23:57
有病才去英国,尤其还是脱欧后的英国。我当年可以拿永居我都懒得呆 layjohns 发表于 2023-07-26 00:46
我觉的对准备run的人满满干货啊,怎么评价这么negative 西岸玫瑰 发表于 2023-07-27 13:18
我就从美国搬到了英国,收入是降了一半还多,没关系还是开心。我不是一个人,在这又认识了好多搬来英国的美国朋友,大家都知道钱上没法跟美国比,不过反正够花,也没有人想搬回美国虽然随时可以回去。 AlwaysHopeful 发表于 2023-07-27 15:02
上篇: https://www.v2ex.com/t/955368 中篇: https://www.v2ex.com/t/956323 下篇: https://www.v2ex.com/t/959091 30 岁从大厂裸辞全家搬往英国的故事(上) 从上海搬来伦敦已经 200 多天了,现在回想 2022 年年初的情景,仿佛是上辈子的事。这些事现在仿佛已经完全消失在空气之中了,但却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做一个决定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天,但是因此产生的波澜却要在今后的人生中长久回荡。所以我还是想讲完它。 整个故事要回溯到 2021 年下半年,在北京学习工作了十年后,我和女友举家搬到了上海。为了带上我们的猫猫还有 65 寸电视以及几十公斤的电钢,在发了几十个德邦之外,我们还租了辆车把猫猫和前述的贵重物品一起拉去了上海。当时国内的形势还是非常稳定的,在上海我们有很多的朋友,然后我当时拿了好几个大厂的 offer ,所以算是有着较为稳定也比较可观的收入。我们俩也分别用留学生和人才引进实现了落户上海,基本上算是朝着所谓“新中产”的人生路径走了过去。坦率地讲,那段时光是很开心的,我们现在仍然觉得上海是一个很棒的城市,满足了我们对于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所有想象。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和朋友聚会、野餐、玩乐,在那个时间点上,我们会选择在上海定居已经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然后日历就翻到了 2022 年春天,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细思恐极的是,当时我们已经在上海看房看了很久了,就在 lockdown 的前一周,我们还相中了其中一套准备和房东见面商谈(算是比较后面的步骤了),房东当时在外地,所以约的下周见面,结果自然也是戛然而止了。 从 3 月到 6 月,有很多个夜晚我们都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为自己为小猫为身边的人们的处境以及可能的未来而感到担忧。这样的生活会持续下去吗?会再来一次吗?那种焦虑感真的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感受到,其实对于上海之外的人们来说,这种痛苦即使你能共情,你能感同身受,但是身处当时当地的人是被这种焦虑无时无刻地萦绕在头顶,并且不知道它们何时才会散去。这些事情已经发生一年多了,我依然无法想象我经历的那些事情,而且是在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城市。我居然会缺米吃,我居然一滴一滴地使用食用油,我居然需要以物易物用盒装奶去换几个鸡蛋,以及从团购的烂菜里捡出一些可食用的部分,真的真的无法想象。 那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一切要到什么时候结束。生活变得非常得悬浮,每天一定要做并且只能做的就是吃饭在家办公下楼做 xx 然后睡觉,今天明天后天都没有一点点儿区别。不能出门没有外卖没有快递,没有一切的外在的接触,生活彻底失去了所有的期待感。 我们想给自己的困顿找一个出口,至少是暂时逃离这种焦虑,就在这些个因为焦虑而冲到卫生间呕吐的夜晚中我们就做出了决定,要不一结束我们就出国吧。像是生活开始有了盼头,虽然其它的一切还在继续,但是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刚好在 5 月,一个朋友给我们转发了英国的 HPI 签证要开启的新闻,这个签证刚好符合我们的条件,签证条件中还需要一个基础的英语成绩,所以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我们开始学习英语背单词刷雅思题,把备考当作生活的重心。然后就是出乎预料地突然上海解禁了。 当我们重新回到了上海这个城市之中时,会有一种虚幻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似乎习惯了被禁足的生活,阳光变得非常刺眼,宽阔的马路让人感到畏惧。我们决定骑上共享单车走得更远一点,一直往上海的市中心骑去,一直骑到了衡山路武康路附近,因为没有什么机动车,整条马路几乎被我们独享,阳光穿透每一片树叶照射在路面上,初夏的暖风吹在脸上,在此时此刻才能感觉到我们是身处在这样的城市之中的。城市中还是有很多异像在讲述刚刚发生的故事,便利店门口堆满了整箱整箱的纯净水,路上的公交空无一人地在行驶着,大部分的店铺都还处于关闭状态并且直到最后也再也没有重新开业。徐家汇天主教堂前面的花园广场上有很多人,小朋友们在疯狂地玩耍着,大人们在适应外面的世界。教堂门前的花园里突然“出现”了很多参天大树。我说这应该是新栽的吧,结果翻了一下相册才发现,这些树一直都在这里,只是这三个月以来,一下子就从初春跳到了夏天,它们也一下子从稀疏的空枝桠变得像雨林一样繁茂。走在树荫下面的时候,我一直在四处张望,视线所及的地方有恢弘的教堂,中式屋顶的楼宇,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闪闪发光的高级住宅和充满人气的老式弄堂。人们从四面八方走了过来,与我擦肩而过,一切似乎都恢复了。 我们的脚步当然没有就此停下,尤其是在 6 月初我们还没有英语成绩而上海的雅思考试又不断被取消的情况下,我们如同下注一般,报考了 6 月份上海所有能报的雅思 A 类、G 类、PSI 、PTE ,最后在申请截止日前 2 天拿到了所有必须的材料递交了申请。并且,三天不到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了下签的通知。另外,我们还想带上我们的猫猫一起去英国,但是因为中英之间还没有合适的动物检疫相关的双边协议,所以带宠物是没有办法进客舱直飞英国。对于小猫来说这是比较艰难的旅程,尤其是我们有一只猫猫胆子很小,又是呼吸系统不太优秀的短鼻猫,所以我们对托运这件事非常担忧。后来我们了解到有些飞往其它国家的航线是可以携带宠物进入客舱的,比如飞往加拿大的加航,飞往美国的美联航以及飞往欧洲的法航、荷航、汉莎等等,既然我们是要去英国,那自然就想着借道欧洲可能是比较方便的。我们最终的路线就是坐法航从上海直飞巴黎,起飞之前猫包需要放在前排座椅的下面,起飞之后就可以把猫包拿出来,甚至可以让猫猫在卫生间出来透透气(经过空乘允许),到巴黎以后包车经过海底隧道陆运去英国,这样猫猫全程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看上去一切就绪对不对,但是实际上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困境。 英国签证贴纸上的入境时间最晚是 10 月 4 日,入境英国所需要的的肺结核检查的有效期到 12 月初,这时已经是 7 月底了,而猫咪血清检查结果出来三个月后才可以入境法国,我们一解封就带猫咪去补了一针狂犬过了一个月以后去做了血清检测(疫苗和检测都要在指定机构),但是最早也要到 10 月中旬才能出发。于是我们需要立刻申请修改我们的英国签证入境时间,同时开始申请申根法签,购买直飞法国的机票,购买宠物进入客舱的机票(每趟航班只有几个名额,因为疫情当时的航班数量非常少),同时还要考虑从法国机场到英国我们的住处这一段包车要如何预定。这一切都必须要在两个月内的时间内完成,并且最终确定下来的行程必须落在大约 2 周的一个时间窗口内,不能早不能晚也不能改。这一切仿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最终我们肯定也是搞定了这一切,英国签证入境时间顺利改到 10 月下旬,拿到签证后机票和宠物舱的事情也都顺利解决,我们也在网上找到一家专门跑巴黎到伦敦这条线路的 pet texi 公司(对于动物检验检疫也比较了解),所以准备工作这样就都完成了。 当初从北京搬来上海的时候,我们寄了十几箱德邦,还租车把一些易碎贵重物品带了过来。而出国的搬家显然要麻烦得多,像是钢琴电视音响这些大件都几乎不可能带走。尤其是我们还有大量的沉重的实体书,我们各自可能寄回家了 5 大箱书。我们的心情是很矛盾的,这些书既不会再出现在我们自己的书橱里,可能短时间也不会再看,让它们在老家的柜子里慢慢变旧真的是有意义的吗?所以很多书我们都低价卖给了多抓鱼(大家都知道多抓鱼收购价格有多低)。 我自己则是要和我的大量黑盒子告别,我之前可能有十几台相机(其中很多是胶片机)还有一整套的 hifi 音响系统,其中的绝大多数我都在二手市场中变卖掉了,它们或许依然可以在别人手中发光发热,顺便我也可以收回一些消费主义给我带来的损失,(我在闲鱼“赚”了 20w 了) 和朋友告别之后,我们把在上海租住的小小的老房子最后一次打扫干净。父母也来到上海送我们去机场,在浦东出境之后扫完最后一个场所码,我们就踏上了这段比想象中更有趣也更艰难的冒险。 [为了使得篇幅不要过长而完全无法阅读(已经很多字了),我把整个经历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国内的故事,第二部分是整个旅程以及初到英国的感受,第三部分则是在英国找工作的经历,不需要关注什么,我会都直接发在 V2EX 上。私心希望大家不要在评论区高强度键政,不然帖子可能要飞去 flamewar 了] 归根结底,我觉得出国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过如果想要了解关于出国工作的可能性,以及已经在海外工作的朋友们想要一起聊聊的话可以加下面两个群组,这次找工作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人的重要性。我自己 DIY 了 HPI 和加拿大的 EE 签证,也算是积攒了大量的直接跨国找工作的经验,希望或许可以帮到大家: tg: https://t.me/+vK8c5WRm2P84Yjhl discord: https://discord.gg/RJ3ucM8RM7 最后放几张在英国拍的美丽照片 第 1 条附言 · 15 天前统一回复几个问题: 1 、这些都是真实的吗:当然 2 、你很有钱吗:并没有,我和伴侣以及我们的原生家庭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我们自己的存款并没有很多。钱当然是个问题,但是那不是阻止我们做出决定的障碍。我觉得,20 万人民币足够重新开始了。 3 、为什么去英国:原因很复杂,英国这个签证很好下,给的时间也久。英国工作比较 chill 。这个世界上应该除了纽约没有另外一个城市可以说自己比伦敦更有趣。至于英国物价、能源什么的,当然挺高的,但是相比平均收入来说,还好,有一些政府补贴。至于英国天气,正在夏天中的我觉得这里简直是天堂,当然冬天确实比较郁闷。但是我目前来说,觉得英国挺好的,这部分我可以在之后的帖子中详细说 4 、父母怎么办:我父母刚退休,目前他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至于以后,那自然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在国内上班的城市也离他们很远。真的到年纪太大需要看护的时候再想办法就好了,不管是回国或者是接出来,总是有选择的。 5 、我有什么 privilege 吗:又有没有。我的学历和经历确实很有帮助,虽然到了英国以后也一定程度被抹平了。这里面有自己的努力,有家人从小的教育和照顾,也有时代发展内卷造成的结果。 fridec2 发表于 2023-07-25 22:27
我也觉得,这里的读者有点太mean了。 一边读一边想现在年轻人真厉害,头脑灵活,行动力强能力也强。去年四月以后才想到出国,没有海外经历,这才一年多,已经拿到身份找到专业的工作,简直顺利到令人发指。 各种看不起英国的,再想想看每年抽H1B的煎熬,熬绿卡的等待。。。 郁闷的树洞 发表于 2023-07-27 15:41
要理解 华人的歧视链文化 😂 这个特征 无论去了哪里住了多少年 都不会变 移民美国的歧视移民英国的。。。 移民英国的歧视移民泰国的。。。 老移民歧视新移民。。。 上海移民歧视东北移民。。。 东北移民歧视河南移民。。。 加州的歧视德州的。。。 湾区的歧视非湾区的。。。 湾区内还有zip code歧视链。。。 年入100万的歧视90万的。。。 90万的歧视贫困线下的。。。 儿女藤校的歧视非藤校的。。。 私立的歧视公立的。。。 有机会歧视就要歧视 没机会歧视也要创造机会歧视 suibianqi 发表于 2023-07-27 16:34
移民美国的从来没见过歧视到伦敦的,湾区的嘲笑伦敦还差不多。 monsterbubble 发表于 2023-07-27 21:02
30 岁从大厂裸辞全家搬往英国的故事(上)
从上海搬来伦敦已经 200 多天了,现在回想 2022 年年初的情景,仿佛是上辈子的事。这些事现在仿佛已经完全消失在空气之中了,但却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做一个决定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天,但是因此产生的波澜却要在今后的人生中长久回荡。所以我还是想讲完它。 整个故事要回溯到 2021 年下半年,在北京学习工作了十年后,我和女友举家搬到了上海。为了带上我们的猫猫还有 65 寸电视以及几十公斤的电钢,在发了几十个德邦之外,我们还租了辆车把猫猫和前述的贵重物品一起拉去了上海。当时国内的形势还是非常稳定的,在上海我们有很多的朋友,然后我当时拿了好几个大厂的 offer ,所以算是有着较为稳定也比较可观的收入。我们俩也分别用留学生和人才引进实现了落户上海,基本上算是朝着所谓“新中产”的人生路径走了过去。坦率地讲,那段时光是很开心的,我们现在仍然觉得上海是一个很棒的城市,满足了我们对于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所有想象。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和朋友聚会、野餐、玩乐,在那个时间点上,我们会选择在上海定居已经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然后日历就翻到了 2022 年春天,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第 1 条附言 · 15 天前统一回复几个问题: 1 、这些都是真实的吗:当然 2 、你很有钱吗:并没有,我和伴侣以及我们的原生家庭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我们自己的存款并没有很多。钱当然是个问题,但是那不是阻止我们做出决定的障碍。我觉得,20 万人民币足够重新开始了。 3 、为什么去英国:原因很复杂,英国这个签证很好下,给的时间也久。英国工作比较 chill 。这个世界上应该除了纽约没有另外一个城市可以说自己比伦敦更有趣。至于英国物价、能源什么的,当然挺高的,但是相比平均收入来说,还好,有一些政府补贴。至于英国天气,正在夏天中的我觉得这里简直是天堂,当然冬天确实比较郁闷。但是我目前来说,觉得英国挺好的,这部分我可以在之后的帖子中详细说 4 、父母怎么办:我父母刚退休,目前他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至于以后,那自然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在国内上班的城市也离他们很远。真的到年纪太大需要看护的时候再想办法就好了,不管是回国或者是接出来,总是有选择的。 5 、我有什么 privilege 吗:又有没有。我的学历和经历确实很有帮助,虽然到了英国以后也一定程度被抹平了。这里面有自己的努力,有家人从小的教育和照顾,也有时代发展内卷造成的结果。
住房: 预计到租房肯定是比较麻烦的,我们提前预定了两周的 Airbnb ,想着这个余量应该够了,但是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困难。首先是 2022 年英国解除了所有针对 Covid 的限制政策,留学生们以及工作党都纷纷回到这里,租房市场供不应求。再次就是我们既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工作,还带着两只猫,简直就是 debuff 叠满。于是我们的选择只剩下:可以养宠物的不带家具的公寓还要一次付 6 个月房租。疲于在 Airbnb 之间搬来搬去,可以接受宠物的房子少之又少,每个能接受 offer 的房子各有问题,在重重压力之下,算是我做决定选了现在我们住的地方。目前住了大半年了,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贵了太贵了。这是一个走路到地铁站 3 分钟,距离城市最中心四站地铁,16 年建成的现代化公寓,套内大约有 47 平,一室一厅。大家可以猜猜价格….
食物: 刚到的半年我们除了偶尔出去在市里逛(专门挑免费的玩),几乎不进行任何食物以外的消费,恩格尔系数直接拉满。有一个月还达成了当月两个人全部开支加总 9000 元人民币的史低,这是我们在上海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通信与交通: 这一块其实蛮简单的,我用的 voxi 的 5G 套餐,12 镑( 108 元)每月,无限通话+短信,社交网站+看视频流量全免,此外还有 20G 流量。在伦敦的话信号马马虎虎,有一些室内场所信号极差,地铁里面是一格信号都没有,认真的,直接就是无服务状态,我现在通勤路上都在听离线播客。 宽带办的是 hyperoptic ,25 镑( 225 一个月),1G 光纤上下行对等,没什么好抱怨的,很爽。
娱乐与其它: 电影的话普通屏幕 7-8 镑( 60-80 ),最好的 IMAX ( BFI IMAX )要 25 镑( 220 )左右,马上要去看 70mm 原始 IMAX 胶片版奥本海默了。
结语: 不知不觉又写了很多,本来想在这一篇里聊一聊整体的感受,看来要放到后面了,设想的三部曲可能要增加篇幅了。下一篇会聊聊英国的美好经历,从展览演出到英超温网到公园和城市,想想我就非常兴奋。
最后再澄清以及回答一些第一篇评论里大家提到的问题: 1 、大家真的很纠结于钱的问题,我们真的没有很有钱,我们老家都是 2.5 线城市,家里没有多套房,没有大官 or 富商。当然我们确实不需要补贴家里,出国的时候双方家里还赞助了一笔钱,小五位数,作为对这一人生决定的重大决定的帮衬。实际上没有这笔“补助”,我们自己的存款也是够在英国无收入用 2 年的,我都工作 5 年了哎,光公积金都攒不少了。 2 、闲鱼“赚”了 20 万指的是使用闲鱼这几年来总共卖出了 21 万,不是说我离开上海后卖二手卖了 20 万,我算了下离开上海时出二手大约回收了 4-5 万人民币,因为我卖的大多都是电子产品,所以进出的价格都很高,这里放个图。
欧洲这边科技公司的面试形式基本都是类似的,流程或长或短,轮次或多或少,但是基本都包含以下模块:
简历筛选(系统的/人工的) HR screen call (打电话来核实下你的身份,简单聊几句,问问你的薪酬期望以及签证的情况,顺便看看你的沟通表达能力,一般来说都可以顺利地约第一轮面试),所以在简历上记得留一个当地电话。 可能有的线上测试(这一块每家都不太一样,有的是那种智商测试题好几十道,有的是数理统计相关的数学题,有的是线上的 coding 测试,但是 DS/DA 对代码的考察大多数要求都不高,我觉得算法方面 lc easy 水平绝对够用了,SQL 增删改查要比较熟,概率统计 ML 相关的概念和实操要熟练掌握) 如果线上测试过了就会进入到第一轮面试,面试官一般就是这个岗位的 hiring manager ,有可能是 team leader 也有可能是大头兵。这一轮会考察过往的经验,以及你对于这个新职位的理解,通常也有一定的技术考察。 再下一轮就是take home assignment,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这个作业形式不一,有的会给你一个 dataset 让你就几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讨论,有的是直接让你 build a model ,有的是那种综合的代码+建模+数据分析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有时候你需要做一个 ppt 来在下次面试中讲述你的整个思路并和面试官进行讨论。坦白地讲,这一轮很花时间,我有时候会在一家公司的作业上花一周最后还被挂掉,就觉得很亏。有的公司明确说他们觉得 take home assignment 是对面试者的一种剥削,所以他们不搞这种东西,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感动。然后他说但是我们有一个四小时的 data samurai ,你必须在限时内在线上完成全部题目,这样就不会耽误你额外的时间 [好坏歹话都让他说了 不同组织架构的公司在这之后可能会有不同的轮次,但是本质上就是不断地去见不同层级的 leader ,比如你的 leader 的 leader 或者 vp 之类的人;还要见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比如你要去见运营团队或者产品团队的人。这后面的几轮就是考察你的综合能力,通常纯技术的面试这里已经结束了,更多是看你对各种业务、团队协作、产品思维等等一切工作相关的事务的理解。这几轮会非常考验你综合能力,包括:英语水平。想象一下,如果你被问到一个崭新的从未想过的问题,你用中文或许可以打打太极,但是使用英文加上有点紧张一时语塞就会面临一些困难。 有的公司在这里还会有一轮价值观面试,类似于“请举例说明你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你可以去到公司官网看看他们的 core value ,然后根据每一条结合自己的经验想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算难,是送分题 最后的谈薪面,这里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留意一下薪资构成、团队架构、公司福利以及是否提供工签,是否提供 relocation 的费用即可。 回到我自己的情况中来,就像刚才说的,在开始投简历之后一个多月的 2 月份我才开始接到第一个面试,还是来自猎头的推荐(后面再说猎头的事)。虽然我觉得这个岗位很适合我,但是还是毫无波澜地挂掉了,有可能是因为刚开始还不太适应高强度的英文面试。在艰难面试的这段时间我没有停止投简历,基本维持在每天 2-3 家的水平,到三四月份的时候,我在面试中的表现更加熟练,有好几家比如 V 电信公司和 J 银行都走到了最后一轮(当然最后还是没有给我 offer ),希望仿佛就在眼前。 我们常常会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用来形容我接下来遇到的一件事非常恰当。我面了 A 支付公司在英国的一个 senior 的分析岗位,聊了四五轮,相谈甚欢,最后 HR 给我打电话发了口头 offer ,我们深入探讨了包裹的价格以及各种公司福利,挂完电话后 HR 发来了 offer 的金额确认以及公司内部 offer 流程审批的启动邮件。这个 package 没有很大,但是我感到终于要和这段痛苦的找工作时光说再见了,那是一个周五,我兴奋地和家人分享了消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为了让大家不走我的弯路,这里分享几个海外找工作 tips:
在最开始就要把如何写一份简历当做找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来完成,当然在求职过程中如果随着面试的深入,觉得自己的简历有问题,一定要立刻完成修改再重新进行投递,大多数工作岗位你都只有一次的投递机会。简历写完后可以找在大厂比较资深的朋友或者直接 linkedin 找人帮忙看看,我也是经过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指点才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写简历(如果你真的找不到人帮忙看简历,又确实想现在就找工作,可以私信我帮你看一下)。我自己采取的是 Key Responsiblities/Key Achivements/Highlight Projects 这种形式来写每一段经历的,注意:请一定在你的工作成果中加入能够显示规模和改变程度的具体数字。 准备一封 Cover letter ,这在国外还是蛮重要的,很多不方便写在简历中的内容都可以放在 coverletter 里,比如你的签证情况,你是否可以立刻开始工作,你有什么具体的技能(在简历中无法展开),跨团队写作的能力、领导项目的能力等等,别忘了最后加上一段对公司的称赞,表达自己的向往。对于大多数岗位,同一个 coverletter 改改关键词就可以,特别心仪的岗位,可以定制部分内容。 海外找工作最重要的平台自然就是 linkedin (海外版),建议每天都投一波。搜索相关岗位,按时间倒序,然后从上往下扫过去。确保在岗位放出的早期就投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知道在岗位公开放出之前就已经有内推和猎头参与其中了。linkedin 上那些 easy apply 的岗位基本没戏,因为投递过于简单,动辄就有几百分申请,HR 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仔细筛选,像我们这种没有 local 经验还需要 sponsorship 的几乎第一时间就会被排除。 3 年以上经验就可以找猎头试试了,但是英国猎头不像国内天天跟你在微信上扯淡。这边基本就是邮件和电话沟通,而且他们会动不动就 ghosting ,发邮件也不回的那种。虽然他们确实给我提供了好几家的面试机会,整体体验其实很糟糕。 使用 chatgpt 。使用 chatgpt 来优化 cv 、coverletter 、邮件这些已经不用说了,我想简单介绍下使用它来准备面试。如果你收到一个面试的机会,你可以先问 chatgpt 是否知道这家公司,再把岗位描述输入进去,然后就可以问它一些和这个工作有关的问题。比如:如果你要进入这家公司担任 SDE 的岗位,你在每天的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你要如何规划你的前 90 天?然后不断就 chatgpt 提出的点进一步拓展。最后从这些信息中归纳总结推演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再结合你个人的经验知识,就可以创建出一个非常有用的面试准备文档。chatgpt 在这个功能中最重要的不是它贡献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知识,而是它能够查漏补缺,几乎面面俱到,并帮助你把知识组织得更有条理,使得我们在面试中能够更有自信。 国外找工作人脉关系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叫做 networking 。这边很流行就是在 linkedin 上找一个不认识的前辈直接私信然后约 coffee chat ,或者直接问能不能内推。我也尝试过,大部分人都会回信,其中大部分国人都会愿意帮忙。你可以直接在 Linkedin 搜索你心仪的公司,然后选择 People ,会给你推荐一些可能与你有关或者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校友啊,或者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看到合适的人选就有礼貌地,脸皮厚一点直接去接触就好了。 事实上我觉得我这次找工作的困难可能是个特殊情况,我们有个 HPI 签证的群,感觉我是在找工作这个过程上花的时间最久的。可能源于我没有留学/外企工作经历,可能是因为 2022 年下半年到 2023 年上半年是科技行业最不景气的时段(当时 FAANG 几乎都冻结招聘了,不过现在很多职位都重开了),可能是因为最开始我的简历写得不好准备得不够充分,也可能是因为我一开始并不清楚我该给面试官展示什么,我对自己的英语表达也不够自信。总之,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会被我所描述的困难吓到,实际上我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是直接在国内面试就拿到英国公司的工签,有的甚至直接给了 5 年(稳拿永居了)。我觉得 SDE 的工作是相对好找很多的,待遇也很不错(虽然和美国比不了,但是平均水平我觉得不必国内差),当然能否真的找到就因人而异了。而且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地区的 WLB 是超乎想象的,早上 10 点陆陆续续到岗,下午四五点陆续有人离开,六点如果你还不走就会被同事催了,leader 自己早就走了,不是会不会加班,而是根本不能加班。然后所有公司都是 hybrid 或者 fullyremote ,所以一周去公司三天在伦敦的 tech 公司中已经是极限了。上班时是忙碌的,但是下班以后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请不要打扰。
只有真粉才看得完,我是来看评论学习的,可惜就两条
哈哈原来我不是唯一觉得boring 的
你人在美国,当然可以这么说
Thanks for sharing. Best wishes for your adventure.
因为华人上的网友大多在美国,润英国的贴没啥受众哇
对国内的人也许有吸引力,但是美国的人怎么看的上英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千万不能靠冲动。。
没孩子就是这么任性
我几年前从英国搬美国,哎,最近又开始有搬回去的冲动,还好抑制住了。英国工资真的是低。。。而且吃喝玩乐没美国那么丰富
我也觉得,这里的读者有点太mean了。 一边读一边想现在年轻人真厉害,头脑灵活,行动力强能力也强。去年四月以后才想到出国,没有海外经历,这才一年多,已经拿到身份找到专业的工作,简直顺利到令人发指。 各种看不起英国的,再想想看每年抽H1B的煎熬,熬绿卡的等待。。。
别的不说,行动力杠杠的 秒杀大部分喊着 要离的,要海归的,要换专业的,要。。。的
理解!我在英美各生活了十年以上,还是更喜欢英国,等娃上大学以后,我可能回搬回英国。
要理解 华人的歧视链文化 😂 这个特征 无论去了哪里住了多少年 都不会变 移民美国的歧视移民英国的。。。 移民英国的歧视移民泰国的。。。 老移民歧视新移民。。。 上海移民歧视东北移民。。。 东北移民歧视河南移民。。。 加州的歧视德州的。。。 湾区的歧视非湾区的。。。 湾区内还有zip code歧视链。。。 年入100万的歧视90万的。。。 90万的歧视贫困线下的。。。 儿女藤校的歧视非藤校的。。。 私立的歧视公立的。。。
有机会歧视就要歧视 没机会歧视也要创造机会歧视
移民美国的从来没见过歧视到伦敦的,湾区的嘲笑伦敦还差不多。
这个比美国便宜,美国同等的大约 $60 - $90
嗯嗯 您说的对 湾区不属于美国 😂 前面那么多看不起英国的 都不在美国 😂 不比人生就没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