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是身体在保护你,但建议你做好3件事

S
Stevish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一个易过敏的人,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食物、灰尘、细菌、昆虫、烟雾,甚至是阳光和空气,都可能暗藏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20%~30%的人有过敏症状,而国内过敏的发病率高达27%。也就是说,大约每3人中,就有一位过敏患者。
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分析过敏是怎么发生的,并教你怎么躲避它的伤害。
人体为什么会过敏
过敏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一种表现。免疫系统有免疫防御、免疫调控、免疫监视三种功能,分别负责抵抗外界病菌、维护身体内部平衡、清除异常细胞等。
当接触致敏物质时,免疫防御功能就会启动,将其视为“入侵者”,产生反应物以抵抗入侵,这些反应物一旦过量,就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过敏。

在专家们看来,无论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是荨麻疹、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都在不断增加,但我国过敏患者就诊率只有5%。
过敏本质就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导致人们易过敏原因有以下几个:
1、“入侵者”越来越多
室外的汽车尾气、雾霾、沙尘暴,室内的甲醛和苯、空气清新剂、香水、衣物挥发的洗涤香味,很多看不见的物质,如微塑料颗粒,都易诱发过敏。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花粉和螨虫过敏;宠物毛发过敏;食物过敏,如海鲜、芒果等。
2、免疫力越来越“弱”
免疫是“用进废退”的。常过敏者的免疫系统碰到“入侵”就会冲上去,不常过敏者的免疫系统知道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放松,反而会取得好的效果。


城市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更易过敏就是这个原因。前者的生活环境过于“干净”,后者长期在大自然中摸爬滚打,接触泥土、昆虫等,免疫系统在较早时就被锻炼,遇到“入侵”时能从容应对。
3、“定力”越来越差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不断变化、重建的。免疫功能的发挥与身体整体状态息息相关。

情绪也会影响过敏反应,临床中不少患者都是上班族,长期工作导致压力大、疲惫,经常熬夜或失眠,情绪也不太稳定,极易诱发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
基因也会影响过敏的发生。研究发现,父母一方患过敏性疾病,子女患病可能性约30%;父母双方都患过敏性疾病,子女患病可能性高达50%。
过敏了到底什么样
过敏有5个常见的明显信号:
①鼻子痒、流鼻涕、打喷嚏
②咳嗽、气喘、胸闷
③起皮疹
④不明原因休克,经常需要抢救
⑤食物过敏主要信号是吃东西之后嘴巴红肿、痒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易被忽视的症状:
长时间鼻塞
感冒往往伴随发烧,全身疼痛,咳嗽时有黄痰等,鼻塞通常一周就会好,若持续时间过久,很可能是过敏所致。
黑眼圈重
黑眼圈与过敏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台湾大学研究发现,67%的过敏性鼻炎儿童有黑眼圈,且下眼袋颜色较黑,面积较大。
经常犯困

若睡眠充足,白天还是易犯困,就要警惕是否是过敏了。如果居住或办公环境较封闭,空气流通差,平时环境中的尘螨、烟草、香水等都会“累积”,让人过敏。
眼睛发痒
过敏性结膜炎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症状,如眼痒、充血、水肿、流泪、有水样分泌物等,其中眼痒为最主要症状。

肠胃不适
消化道症状的发生范围囊括了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胃食管反流、腹痛、腹胀、血便、便秘等,既有可能表现为胃肠道出血等黏膜损害症状,也有可能表现为肠绞痛等胃肠动力紊乱的症状。
皮肤变粗糙
如果孩子皮肤变得粗糙、经常不停地抓挠,不让抱,不愿穿衣服,晚上哭闹,有可能是小儿湿疹的表现。
易过敏人群能做些什么
如果不能改变生活或工作环境。可以尝试去慢慢适应,并采取一些干预措施。
重视规范治疗
出现过敏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检测过敏原。
能测出过敏原的话,要注意日常远离致敏环境,尽量控制病情;如果测不出,也要保持好心态,对症治疗,将症状控制住。
如果就近医院没有变态反应科,可根据自身症状、受到负累的器官,去相应科室进行规范治疗,如皮肤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免疫科等。
注意正确用药
过敏患者确诊后应遵医嘱用药,常用的有抗组胺类、激素类等口服药物。如果是过敏性鼻炎,还可用鼻喷式药物。
千万别在过敏后吃感冒药了,吃多了有副作用,甚至会加重过敏程度,增加药物过敏的频率。
此外,所有人都需要在家中常备一些过敏用药,如氯雷他定、维生素C等,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使用。


长期做好预防
有过敏史或正在过敏的人,都要做好日常预防:
注意隔绝环境如果对花粉过敏,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换个环境生活,实在没办法远离,就需要采取一些隔离措施,例如,在家里安装新风系统,将门窗紧闭;出门时佩戴口罩。
改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都有助于让免疫系统保持在良好状态;尽量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但不要追求极致干净,也能减少过敏的发生。
家长可以在周末、假期里,多带孩子到郊区、公园、农村走走,摸摸泥土、晒晒太阳、放松身心,提高免疫力。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