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越南的贸易也两位数降低是怎么回事? 你看开花堡的这篇文章,讲global demand 萎缩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5-29/vietnam-exports-continue-to-contract-as-global-demand-wanes 从BEA官方网站: 美国第一季度: Imports of goods decreased $2.1 billion to $789.7 billion, Or just Feb: Imports of goods decreased $5.8 billion to $262.2 billion in February. 加一个印度的: India''''s overall exports (Merchandise and Services combined) in May 2023* is estimated to be USD 60.29 Billion, exhibiting a negative growth of (-) 5.99 per cent over May 2022. Overall imports in May 2023* is estimated to be USD 70.64 Billion, exhibiting a negative growth of (-) 7.45 per cent over May 2022.
本文根据辜朝明6月27日在东吴证券(7.410, 0.47, 6.77%)(香港)策略年会发言实录整理 根据他在美国的理论和经验,探讨如何最好地应对日本的经济和银行危机 。今天他的演讲将讲述,日本经济兴衰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这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正如我所介绍的那样,我是在 1984年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调到日本的。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因为那时日本开始进入泡沫时期。日本的泡沫绝对是巨大的。
我从纽约联储转到野村证券的原因是,有一位日本人来到纽约联储,他们想要一个能够告诉日本人,当金融市场自由化时,会发生什么的事,而美国领先日本几年实现了金融自由化,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在那里工作2年。这样,我就可以告诉他们,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日本人可以期待看到什么。
而且我真的没有打算留在日本,因为我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我打算在那里长期工作。但是当我到达日本时,我意识到当时的日本像 5-10 年前的中国一样处于世界之巅,当他们的经济非常强大时,日本公司击败了欧洲公司、美国公司。因为日本公司在产品质量、价格、设计等方面都优越得多。日本人将在世界各地拥有如此多的资产,也许你可能听说过日本人购买的的洛克菲勒中心,高尔夫球场及位于洛杉矶的办公楼等,当然还有美国国债。
作为美联储的人士,我意识到日本人正在美国购买如此多的资产,而这对于执行货币政策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不了解日本人的行为,货币政策有可能会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所以我来到了日本并为野村证券工作。
野村证券是日本最大的投资银行,因此我能够了解很多日本正在发生的事情,我将这些信息传回美国,并认为我将在两年内返回美国。但很快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我留在日本并向美联储提供信息的话,能更好地发挥我的价值,而且我也发现,我可以从美国了解很多,我可以帮助日本更加了解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39 年前,我留在了日本。
因为我的母语实际上是日语,我的父亲是中国台湾人,母亲是上海人,但我在日本出生,就读于日本的小学,所以我的日语很流利,这对我在野村证券工作很有帮助。
那么从这里开始让我们转向中国。 请看下一页。 这显示了北京房价与东京和大阪相比的情况,尽管房价增长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增长的幅度看起来非常相似。所以一旦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恐怕中国将走向资产负债表衰退。因为人们意识到,随着资产价格上涨,负债价值不变,但当资产价格下降,您需要确保减少负债,偿还债务,以便维持您的财务健康程度。 而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许多中国人开始还债,而不是借钱。因为如果房价不持续上涨,你不想背负巨额债务,这才是最合理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开始同时偿还这笔钱,我担心中国会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因此,如果关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比较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那么我的回答是,是的,中国可能会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而这将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完全解决资产负债表问题,人们也需要很多年才能克服这种债务创伤。 但是,中国和日本的情况有一大不同,那就是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这种现象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而 30 年前的日本人并不知道这种现象,不知道他们面对着什么样的问题,我也是被动知道了这些事情。 请看下一页。 这是有人在中文报纸上为我找到的一篇文章,其中特别地提到了我的名字。我名字旁边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我很荣幸与这样一位著名的中国企业家一起出现。这样的文章能够出现在中国报纸上,在我看来,这表明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资产负债表衰退。而且你们邀请我来担任这次会议的演讲人,这就表明中国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了。 我用一位中国教授的话说,现在有近一半的在中国写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整个概念的。好吧,我其实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但如果很多中国学生根据我的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也还不赖。 因此,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政策制定者,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知道如何应对它,也就是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货币政策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结构性改革上,而是应该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财政刺激上以保持经济的运转。这样的话,即使中国正在经历资产负债表衰退,损害也会被降到最小,GDP 不会大幅下降。 如果政策制定得正确的话,也即会有稳定的财政刺激的话,相比日本的 20 年,中国能够更早地走出资产负债表衰退困境,所以这是一个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之间的很大的区别。2008 年后的美国及欧洲,都曾经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非常严重的衰退,但美国人在 2008 年后大约一到两年,才意识到他们正处于资产负债表衰退中。 2008 年之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读了我的书,理解了整个要点,并迅速改变了政策。因此,美国实际上更快地摆脱了资产负债表衰退,但欧洲人拒绝理解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所以他们受了 10 多年的苦,经济表现非常差。因此一旦你知道该怎么做,你实际上可以相对快速地克服这种资产负债表衰退,尽管这对公司来说仍然是痛苦的。 请看下一页。 图表 6,这是同一张图表,这张日本的资金流量图表适用于中国,这里有一条水平线。大于 0 时人们在存钱,低于 0 时人们在借钱。正如你所看到的,红线代表家庭部门,中国家庭和日本家庭一样喜欢存钱,而且他们的储蓄量很大,接近 GDP 的 10%。另一方面,一直到 2015 年左右,企业部门一直在大量借钱。然后我看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那就是中国企业突然开始减少借款。正如你在这里看到的,到 2020 年,这个数字已经约为 0。 我发现这种发展趋势令人极其不安。因为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公司应该借钱,应该扩大他们的工厂,应该扩大他们的业务,增加他们的研发预算等等。因为中国现在还处于工资上涨的阶段,就像八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的日本一样。所以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借钱、扩大业务,然后击败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或其他地方的竞争对手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突然你发现那并没有发生,而且是在泡沫破裂之前。如果泡沫在 2016 年破裂,然后中国企业开始这样运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泡沫到了 2022 年才破裂,但即使在泡沫破灭之前,中国企业就不在借钱,这在很多方面都令人非常不安。
它们的心里在想什么?这就是我真正想知道的。 但事实上,他们不在借钱就意味着,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通货紧缩缺口,因为正如你所看到的,家庭部门正在存钱,如果企业部门不借钱,就必须有人借钱。所以你在这里可以看到,是政府借了钱,出现了财政赤字。当然,当公司不借钱时,这是正确的做法,政府必须借钱。 但事实上,这意味着中国从 2016 年到最近一段时间的经济表现,实际上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支出的支持,它并不完全来自非政府部分,所以政府过去一直在支撑经济。 现在中国正在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之中,正如我所说,资产负债表衰退需要相当大的政府支出来确保 GDP 不崩溃。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在已经很大的财政赤字情况下,继续扩大负债。 这对中国金融行业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你能在金融市场里找到的唯一的东西、唯一的资产就是政府债券。 公司不是在修复资产负债表,就是基本上不借钱,正如您在此图表中看到的那样。那么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泡沫破裂之前就不借钱呢? 这是我们所有人不得不去了解并解决的事情,这样政府就不必借那么多钱来支持未来的经济。所以,中国公司在泡沫破裂前 5 年或前 6 年就停止借贷,这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弄明白这个问题,尤其是一旦你把资产负债表放在你已经看到的状况下。还有一点与日本不同。 请看下一张幻灯片。 相比经历泡沫时期的日本,以及当今的日本和美国,中国建筑(5.780, 0.04, 0.70%)业的占比高达 26%。因此如果建筑行业萎缩 10%,就会影响中国 GDP 大约 2.6%。这是很大一部分可能会丢失的GDP。 就日本而言,尽管在泡沫经济时期,建筑行业占 GDP 的 20%,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许多其他行业仍然很好,比如出口、汽车、相机等,因此,以日本为例,资产价格急剧上涨后又大幅下跌,但实体经济并未直接受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正如你所看到的,从长远来看影响较大,但在短期内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就中国而言,我认为建筑业正在经历非常困难的时期。而且由于这个部门非常大,可能会对中国的其他经济部门产生不小的影响。 所以如果我是中国政府,如果我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财政刺激措施,我肯定会建议已经开始建造的楼盘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造完,因为我觉得这将是利用财政刺激、政府借贷和支出来维持中国经济运转的最有效方式。如果建造停止了,损失将会是巨大的。那些把钱投入这些房子的人将失去他们的资产,并且他们不会得到任何新房,因为房子未完工。建筑业因此遭受损失,GDP 下降。 所以如果让我使用财政刺激措施,我会用财政资金确保所有建造都可以完成。这样至少人们有可以居住的地方,并且继续建造也会把它对 GDP 的损害降到最低。 所以关于建造业,我认为是中国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更加重视。
下一页是关于地缘政治,我们将会讲述“脱钩”的概念。 1990 年,也就是 30 年前日本泡沫破裂的时候,日本和美国之间发生了巨大的贸易摩擦。 我当时也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参与了这件事,但我当时住在日本,为日本公司工作。最近去世的日裔美国驻日本大使、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先生,他让我在所有这些贸易摩擦中代表美国的立场,比如在日本的电视节目上。所以在所有这些日本观众面前我代表的是美国的立场,而且只有我是这样。所以所有这些日本人都在那里等着把我打下来。 我必须向日本人解释为什么日本经济对美国商品开放符合日本的利益。这是一次可怕的经历,但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这基本上都是企业对企业或经济领域内的事情。 但是现在中美之间发生的事情更具地缘政治色彩。如果不控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出口商可能会开始失去西方市场。全球经济的 55%,以及所有富有的客户都在那里。如果中国对西方市场的出口不再增长,那只能增长到这个灰色的部分。非西方国家,只占全球 GDP 的 27%,人均 GDP 与中国差不多。但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商会失去他们富有的客户,对于经济增长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样中国制造商仍然可以出口到西方。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请看下一页。 图表 9 是关于人口统计数据的。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听说过,人口问题对日本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因为日本人口不断减少。但我必须提请你注意,日本人口在 2009 年才开始减少。而那是泡沫破裂的 19 年之后。在泡沫破裂后,日本人口又持续增长了 19 年。所以你无法用人口解释日本经济的突然放缓、通货紧缩,因为人口还在增长。2009 年之后的确有一些影响,但肯定不会在 2009 年之前。 就中国而言,从同一年开始,泡沫破裂和人口问题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尽管人口统计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这仍可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投资者心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我在日本投行工作,所以我与世界各地的很多人谈论过日本股票市场。这些人里有很多的西方投资者、美国投资者,也许几年后就没有日本投资者了。我们为什么要投资日本?这种对话非常普遍。如果同样的情况适用于中国,所有这些人都停止在中国投资,不仅仅是外国人,甚至可能是中国人自己。因为如果他们认为把工厂设立在越南或孟加拉国可以赚更多钱,他们就不会在中国投资,而是在孟加拉国投资,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因此大幅放缓。 请看下一页。 这一页展示了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和在日本工作的实际人数。你可以看到这个数字,略早于 2000 年,符合工作年龄的人口数量开始萎缩。但是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一直很高,很多人只关注顶端,但我们应该关注底端,关注实际工作的人数。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日本女性在这一期间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日本业界的高度赞赏。此外有很多外国工人也开始在日本工作。日本移民已经开放了相当大的程度。40 年前,当我刚来日本,这里对外国人来说认识一个非常封闭的市场。所以像我这样在日本工作并不容易。现在,日本的各种行业到处都是外国工人,他们和其他日本人一样友好、诚实、干净、勤劳。他们很容易被日本社会所接受。这就是当工作人口已经减少的时候,你如何通过让这么多人工作来克服人口问题。因此,政府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抵消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但如果人口减少和资产负债表衰退同时发生的话,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而且,公司在泡沫破裂之前就不再借钱了。那么恐怕挑战将会相当大。 请看下一张幻灯片。 日本当时面临的挑战基本有两个,第一是泡沫破灭,第二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和美日贸易摩擦。而且两个挑战都很艰难。但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这两个问题都能被克服。 中国面临的挑战恐怕要复杂一些,因为中国要同时面临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建筑业衰退,不过中国已经知道如何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了。所以与日本的情况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但是那么多中国公司在泡沫破裂之前都不再借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应该借钱在国内投资。这可能是由于第三点——与西方的地缘政治对抗。如果一家公司的 CEO 们认为市场可能不再那么友好了,也许他们就不投资了。那么这就是政府必须努力的事情。 再接下来会经历人口下降、泡沫破裂、中等收入陷阱等。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所有其他国家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中国对此不十分小心,中国也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其次很多人都在谈论监管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件日本人永远不必担心的事情。但中国政府会在房地产、金融市场、IT 行业、教育部门实施一些监管政策。这些监管不确定性可能会极大地减缓经济发展。 最后,我很担心一件关于新冠的事情。在西方和日本,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支持了许多家庭和公司。因此,当新冠疫情结束时,许多家庭和许多公司实际上都有多余的储蓄可以支出,这就是美国经济保持如此强劲的原因之一。 但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我理解政府并没有捐出那么多钱。因此,大多数家庭和企业必须用自己的金融资源抵御新冠。但如果这表明他们的积蓄在这 3 年期间已经耗尽,许多中国家庭和企业可能觉得现在经济已经复苏,他们想重建他们的储蓄。把他们耗尽的积蓄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甚至超出之前的位置仅这一举动会产生与资产负债表衰退完全相同的效果,因为每个人都将重建他们的积蓄。 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中,负债仍然存在,但资产价格暴跌,因此他们必须减少负债。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正试图重建他们的储蓄,这对经济的影响是一样的。人们储蓄的钱会多于他们的支出。这是重建储蓄的唯一方法,对吗?但如果每个人都试图将自己的积蓄放回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这会对经济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就像资产负债表衰退一样。 综上所述,我的猜测是中国面临的挑战,可能比日本 30 年前面临的挑战更大。 我希望中国决策者能够理解这些挑战并做出决策,因为这可能是中国几十年来达到第一世界生活水平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在这个关头处理这些问题就犯了错误,中国最终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的困境等,这将是非常非常不幸的。 因为中国人仍然非常努力工作,愿意研究非常困难的材料。这是他们应得的,他们应该能够达到第一世界的生活水平,但为此,我在这里提到的这些问题必须克服。我对中国克服这些问题充满信心,因为中国人是非常务实的人。但挑战仍然是巨大的。我希望他们从日本和其他地方的经验中学习。确保克服这些挑战。
中日好像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中日也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
中国有世界第二大(也有说第一大)消费市场,而且他的人工成本还没怎么高,人均GDP才一万多美元,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可以依靠内循环支撑国内大部分企业。
日本没有这个先天优势。
太长 草民不操大国的心
你还是看完了比较好。
海外煞笔 预期天朝房价跌87% ~~~~~~~~~~~~~~~lol
我也想啊,实在是太长了,年纪大了,耐心出奇的差,只好看标题耍个嘴炮。
它里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在疫情以后担心的不是消费,而是试图重建储蓄。
“最后,我很担心一件关于新冠的事情。在西方和日本,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支持了许多家庭和公司。因此,当新冠疫情结束时,许多家庭和许多公司实际上都有多余的储蓄可以支出,这就是美国经济保持如此强劲的原因之一。 但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我理解政府并没有捐出那么多钱。因此,大多数家庭和企业必须用自己的金融资源抵御新冠。但如果这表明他们的积蓄在这 3 年期间已经耗尽,许多中国家庭和企业可能觉得现在经济已经复苏,他们想重建他们的储蓄。把他们耗尽的积蓄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甚至超出之前的位置仅这一举动会产生与资产负债表衰退完全相同的效果,因为每个人都将重建他们的积蓄。”
你们说的啥“经济内循环”,在消费市场长期疲软人口下降的时候,咋个内循环。任何修过一两门经济学课的人都很难想象“内循环”能是一个合理的概念。。
看中国政府怎么做吧。 中国政府智库里的经济学家肯定比你我要更懂经济,他们掌握的数据肯定也更多更详细。
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储蓄率依然很高,只是目前的消费动力不足,投资意愿不强。
中国自己的数据,去年中国的储蓄率增长很快,一直到现在依然是如此。
这个数据,信的人就信,不信的人也无所谓,看结果吧。
中国疫情放开才半年而已,到目前为止各大经济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依旧是百分之五,所以我对中国经济是否会长期疲软持乐观态度。
储蓄额是不少,但是有大额储蓄的人少
内循环差不多跟永动机是一个思路
看懂了
黨 為了維持 GDP 應該更多的借錢
絕不可因為 各地方政府還不出錢 而幫忙還錢
相反的 應該更加借夠多的錢 投入更多的建設與商業 這沒問題
黨 辦得到
黨 聽到 就慘了
美國跟日本 跟
黨 有一個最大的不同
美國跟日本 國家資產擴表 印錢丟出去 可以發明新的 可以換錢的科技
然後換來的錢 補回 國家丟出去的錢
黨 不行
黨 國家資產括表 印錢丟出去 就是被各級 黨官 瓜分光了
想想 蔣尚義 在武漢.....
是的 他的解决方案 感觉都很难被实现。。。
高房价 严重的抑制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一年拼命搞科研 收入不如一个倒卖房地产的 所以有大量的学术马保国 学术妲己等等
不是一直说双循环吧?咋又变成内循环了?不是一直批评天朝只顾出口导向不提高国内市场吗?咋发掘国内市场又不对了?
啊?日本已经走出困境了吗?我咋听说除了原来的困境,就连最傲娇的汽车行业都被中国超车了
辜朝明就是那个建议靠无限量印钱解决经济问题的QE发明者?拿日本做了一次人类经济学世上史无前例的小白鼠。啥天量印钱,负利率都是他想出来的。
外循环可以做大蛋糕,权贵发财,p民喝汤。内循环就要重新打破分配结构,让既得利益集团让利给老百姓,老百姓才有消费能力。老百姓不消费难道是因为不喜欢吗?要知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难多了。
哪个国家最后不都是这样 就好比一个人头痛,你需要去真正的好好休息 但是休息意味着停工 所以最终选择喝咖啡打咖啡 美国政府现在印钱就如同吸毒 上瘾了停不下来 一停,社会各个环节都抽风
这是啥理解?内循环不是应该是西部/北方大开发,经济边疆扩张,需求多元化吗?
嗯,他的主张就是印钱,大量快速天量的印钱,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就印更多钱,央行直接印钱给政府花。最后日本印出了260%gdp的负债。
他 的視角
中國
就是個 十四億人的 村莊
他 還是當年的 村支書
no 内循环需要的是基尼系数降低,普通人有能力消费
不是,内循环的本质是提振内需消费,通过繁荣的内需消费支撑国内工业。 这也是中国工业想要迭代到中高端的唯一办法。 以前的工业主要是靠外贸和投资支撑的,你说的这个大开发,就属于投资。 过度依赖外贸和投资,是会极速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把烂尾楼建完是最好实现的方案了。
中国储蓄增长快,正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提出的致命问题啊,就和当年日本一样,民众在储蓄,而不是消费和投资。
疫情的时候不给进出,一天到晚说“内循环”。到了现在,没有身份证的华人想回去消费也永远被卡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平台上。给人的感受不就是外面的世界不重要了,咱就只管里面的吧。。
民众不是一个人,简单的说中国人日本人储蓄高没有意义。问题是财富分配的问题,拥有财富高储蓄的人和急需消费的人不是同一群人。中日的权贵和老年人拥有大量储蓄却没有消费需求,年轻人有需求却没钱。
集中力量爛大尾
爛成的大尾
要建好 得集中三倍的力量
怎么提振内需消费?就是抓住中国人的需求,特别是西部/北部地区的消费不平衡点,为他们量身定做服务,来激发消费啊。需求多元化,西部/北部开发,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只要有一亿人,甚至几千万有点钱,想消费,就可以启动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了。但是你用江浙世界工厂的做法是满足不了这些人的需求的。完全不一样的需求,而且越来越多元化,细分化。这个需要企业家理解中国人的需求,做出产品和服务,扶持市场。这也是西部/北部大开发啊。
现在有点小钱的人家多的是。但是房子这个消费不行了。其他大家还没找着要做什么,不管投资还是消费。这就是长期的机会。谁能抓住这个机会,就有大发展。举个例子,做餐馆的每一两年有一个网红餐厅。潮人去打卡一次,就够他们赚爆了。还有做养老的,以前辛勤耕耘的现在开始收获了。
养老是个大市场,而且养老消费会越来越贵的
所以要想办法让民众去消费,让资本家去投资。 现在中国不断的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这也是中国和日本的最大区别。 中国只要把消费刺激起来,它的国内市场就足以撑起国内大部分企业,形成经济内循环。
疫情三年,货物贸易是一直在增长的,现在放开了,外贸反而降低了,原因不是国内不做这个生意了,而是外需萎缩了。
这文里说日本能走出来,就是靠无数次的经济刺激的政策。而且还指出了中国政府的刺激政策完全不够,比如说在疫情之中,导致了民众在疫情后都在储蓄。
哈哈哈,外需萎缩。。至今没有任何西方数据表明经济萎缩了,而是三年后放开了,因为中国的地缘政治,很多西方市场已经转移到世界其它地方去做生意了。
你告诉我,内循环人均real gdp咋增长?传说中的永动机吗?
養老是個大市場
問題是 誰給錢?
其實只要 黨 願意印錢負擔 人民的養老需求
經濟自然上去 不用多 一年一百兆人民幣就夠了
那越南的贸易也两位数降低是怎么回事?
你看开花堡的这篇文章,讲global demand 萎缩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5-29/vietnam-exports-continue-to-contract-as-global-demand-wanes
从BEA官方网站: 美国第一季度: Imports of goods decreased $2.1 billion to $789.7 billion,
Or just Feb: Imports of goods decreased $5.8 billion to $262.2 billion in February.
加一个印度的: India''''s overall exports (Merchandise and Services combined) in May 2023* is estimated to be USD 60.29 Billion, exhibiting a negative growth of (-) 5.99 per cent over May 2022. Overall imports in May 2023* is estimated to be USD 70.64 Billion, exhibiting a negative growth of (-) 7.45 per cent over May 2022.
说得比唱的还好听,但是谁信谁傻,说什么降低贫富差距,最终一定会落在共同贫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