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为什么牛奶宁愿倒掉,也不送给穷人?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3年7月3日 0点12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c
comeforya
一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黄牛为什么少了也不卖? 为什么黄牛禁不掉? 背后是经济学原理。 这里不细说,只说一点: 你以为的黄牛——跟你一样用抢票软件,多抢了几张票在门口卖。 实际的黄牛——演出公司内部直接拿票,赚了钱一块儿分。 无关道德,本质是利益。
今天说下更贴近大众的—— 2021年《青春有你》节目组鼓励粉丝以购买合作品牌牛奶的方式为偶像投票,并将投票二维码设置在了牛奶盖上。 疯狂追星的粉丝们为了给偶像投票,购买了大量牛奶,喝不完就聘请大叔大婶全部倒入下水道。 仅一次打投,就能倒掉整整27万瓶牛奶,以小包装每瓶250毫升算,也超过了67吨。
要知道很多偏远山区很多孩子还喝不上牛奶。 某些厂商也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免费送给穷人。 这是为什么呢? 宏观上,这是一道宏观经济入门问题,而且是一道很经典、很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02
首先说下古典经济学,也就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那一套。 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并使其达到最优,而政府干预则会使得市场在某种程度扭曲,从而降低市场效率,所以政府管的越少越好。 这在上个世纪大萧条之前,是经济学界主流观点,也广泛被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接受。 然而,市场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家假设的那样,是可以达到完全竞争的。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因素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结果就是资源错配。 资本家卖不出去牛奶不得不倒掉的同时,穷人买不起食物不得不挨饿,这就是资源错配的结果。 市场失灵也是一个很基础的经济学名词。这里我就不掉书袋了,想了解自己查一下。 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上都很清楚。 老王讲一下“牛奶倒掉也不免费送人”的资源错配的机理。
1929年美国奶农倒牛奶
03
首先,大家要知道现实中市场有一个缺点,就是滞后性。 假设,今年猪肉价格很高,大家都动心了,但你即使现在立马开始养猪,那也至少要等几个月之后猪才能长大。 而几个月后的市场行情,绝对不是现在的市场行情了。 大萧条之前的美国经济是怎样的? 是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或者说过热期)。 各个产业都很繁荣,工人工资得以保障,消费水平上涨,那对牛奶等消费的需求就会程上升趋势。 所以,奶农有扩大生产的动机。 但大萧条来临的时候,其他产业出现问题,股票暴跌,工人失业,对牛奶的需求降低,牛奶价格暴跌。 奶农短期之内,无法对即时市场做出反应,就算现在立马减少生产(卖牛或者杀牛),也要等几个月之后才能降下来产量。 那调整产量用的这几个月呢?牛奶生产出来了,然后呢? 这就涉及到市场不完备的另一个特点了——
04
市场还有个缺点,就是交易成本。 大家注意,在高度资本化和高度分工化的社会中,奶厂是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 消费者直接端着碗去养牛人那里打奶,那是小农经济,跟我们讲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半毛钱关系。 牛奶从奶厂到消费者手里面,是有中间渠道和成本的。 即使牛奶是免费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免费拿到牛奶。 牛奶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贩卖,都需要成本。 这些成本,都是加到最后要付的价格里面去的。 牛奶免费,运输免费,售货员甚至都不要工资,那包装盒总要钱的吧?储存总要钱的吧?运输车的汽油总要钱的吧? 所以,大萧条的时候,社会是怎样的呢? 工人普遍失业,没钱; 就算奶厂白送牛奶,经过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贩卖这一系列程序,牛奶到商店里的价格,工人仍然买不起; 工人买不起商店牛奶,那么商店就卖不出去(这是句废话); 商店卖不出去牛奶,就不会进货; 商店不进货,奶厂的牛奶就卖不出去; 奶厂的牛奶卖不出去,就只能存着; 储存需要电(低温),需要消毒,需要雇佣工人操作,都要钱的。 (而且存着也卖不出去,只会越存越多)… 所以,牛奶只能倒掉。 这就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滞后性和交易成本)导致的资源错配的典型案例。 所以,牛奶宁愿倒掉也不免费送人,是由于自由市场不完备造成的市场失灵的结果。 说白了就是,奶厂的牛奶免费送人,工人也买不起,所以只能倒掉。 这跟资本家阴谋、为了维持价格宁愿不卖也要倒掉、万恶的资本主义、人性的丑恶没有一毛钱关系…
1929年美国奶农倒牛奶
05
再多讲一点。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之父)以及他的后继者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里不多展开,仅针对牛奶的问题)? 资源错配的根源,就是市场不完备,那就让政府去解决市场不完备的问题。 首先,市场滞后性。 对此,政府要出面,给奶农前瞻性的信息,让奶农知道,今年牛奶大涨价,并不能盲目扩大生产,否则明年大家都生产很多牛奶,奶价大跌,大家都受损。 这里又涉及复杂社会心理层面的博弈问题。 比如,政府是否有足够高的信誉。 要是政府本身就没啥信用,那么调控就会出问题——你不让我们扩大生产,是不是就让你小姨子小舅子二姐夫三舅妈的厂子扩大生产,明年就便宜你们家亲戚了。 调控还可以是另一种形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商店牛奶不是卖不出去吗?我政府花钱全买了,发给公务员加餐也好,发给穷人当福利也好,给学校当营养餐也罢。 哪怕是政府买了倒掉也好,至少奶厂不会倒闭,奶农和工人不会破产。 这就要求政府要强。 该拿就得拿得出来。 (经济危机中牛奶真的是不值一提,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政府公信力和财力不够真的撑不下去。) 只要政府想办法帮奶农度过这一时期,接下来就好办了。 其次,市场交易成本问题。 这个也是政府可以操控的。 消毒、包装、储存、运输、售卖...等等,一环一环给它补贴,让整个环节流通起来,让交易成本降下来,自然而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说白了,都是要花钱的。
06
有人说了,工人失业买不起牛奶,为啥不给工人发钱让他们买得起牛奶,尽给资本家补贴了?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 大家先别急着骂~ 工人为啥买不起牛奶?因为他失业了; 工人为啥失业?因为工厂倒闭了; 工厂为啥倒闭?因为东西卖不出去。 所以资本家老板只能缩减生产,大幅裁员。 奶厂,就是社会生产的一环。 只要政府能让奶厂这个环正常运转,那么奶农和奶厂工人就不会失业,他们就有工资拿,有工资拿就消费得起其他商品。 同样,工人买不起牛奶,重要的不是通过补贴让他们买得起牛奶,而是让他们所在的行业环运转起来,这样工厂就不会减产裁员,工人就有工资拿,他们自然就买得起牛奶。 所以,宏观调控,就是对由于市场本身出问题而转不动的各行各业进行调控和补贴。 让各个环都转起来,经济就会正常运转。 以上就是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释这个问题。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黄牛为什么少了也不卖? 为什么黄牛禁不掉? 背后是经济学原理。 这里不细说,只说一点: 你以为的黄牛——跟你一样用抢票软件,多抢了几张票在门口卖。 实际的黄牛——演出公司内部直接拿票,赚了钱一块儿分。 无关道德,本质是利益。
今天说下更贴近大众的—— 2021年《青春有你》节目组鼓励粉丝以购买合作品牌牛奶的方式为偶像投票,并将投票二维码设置在了牛奶盖上。 疯狂追星的粉丝们为了给偶像投票,购买了大量牛奶,喝不完就聘请大叔大婶全部倒入下水道。 仅一次打投,就能倒掉整整27万瓶牛奶,以小包装每瓶250毫升算,也超过了67吨。
要知道很多偏远山区很多孩子还喝不上牛奶。 某些厂商也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免费送给穷人。 这是为什么呢? 宏观上,这是一道宏观经济入门问题,而且是一道很经典、很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02
首先说下古典经济学,也就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那一套。 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并使其达到最优,而政府干预则会使得市场在某种程度扭曲,从而降低市场效率,所以政府管的越少越好。 这在上个世纪大萧条之前,是经济学界主流观点,也广泛被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接受。 然而,市场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家假设的那样,是可以达到完全竞争的。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因素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结果就是资源错配。 资本家卖不出去牛奶不得不倒掉的同时,穷人买不起食物不得不挨饿,这就是资源错配的结果。 市场失灵也是一个很基础的经济学名词。这里我就不掉书袋了,想了解自己查一下。 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上都很清楚。 老王讲一下“牛奶倒掉也不免费送人”的资源错配的机理。
1929年美国奶农倒牛奶
03
首先,大家要知道现实中市场有一个缺点,就是滞后性。 假设,今年猪肉价格很高,大家都动心了,但你即使现在立马开始养猪,那也至少要等几个月之后猪才能长大。 而几个月后的市场行情,绝对不是现在的市场行情了。 大萧条之前的美国经济是怎样的? 是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或者说过热期)。 各个产业都很繁荣,工人工资得以保障,消费水平上涨,那对牛奶等消费的需求就会程上升趋势。 所以,奶农有扩大生产的动机。 但大萧条来临的时候,其他产业出现问题,股票暴跌,工人失业,对牛奶的需求降低,牛奶价格暴跌。 奶农短期之内,无法对即时市场做出反应,就算现在立马减少生产(卖牛或者杀牛),也要等几个月之后才能降下来产量。 那调整产量用的这几个月呢?牛奶生产出来了,然后呢? 这就涉及到市场不完备的另一个特点了——
04
市场还有个缺点,就是交易成本。 大家注意,在高度资本化和高度分工化的社会中,奶厂是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 消费者直接端着碗去养牛人那里打奶,那是小农经济,跟我们讲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半毛钱关系。 牛奶从奶厂到消费者手里面,是有中间渠道和成本的。 即使牛奶是免费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免费拿到牛奶。 牛奶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贩卖,都需要成本。 这些成本,都是加到最后要付的价格里面去的。 牛奶免费,运输免费,售货员甚至都不要工资,那包装盒总要钱的吧?储存总要钱的吧?运输车的汽油总要钱的吧? 所以,大萧条的时候,社会是怎样的呢? 工人普遍失业,没钱; 就算奶厂白送牛奶,经过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贩卖这一系列程序,牛奶到商店里的价格,工人仍然买不起; 工人买不起商店牛奶,那么商店就卖不出去(这是句废话); 商店卖不出去牛奶,就不会进货; 商店不进货,奶厂的牛奶就卖不出去; 奶厂的牛奶卖不出去,就只能存着; 储存需要电(低温),需要消毒,需要雇佣工人操作,都要钱的。 (而且存着也卖不出去,只会越存越多)… 所以,牛奶只能倒掉。 这就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滞后性和交易成本)导致的资源错配的典型案例。 所以,牛奶宁愿倒掉也不免费送人,是由于自由市场不完备造成的市场失灵的结果。 说白了就是,奶厂的牛奶免费送人,工人也买不起,所以只能倒掉。 这跟资本家阴谋、为了维持价格宁愿不卖也要倒掉、万恶的资本主义、人性的丑恶没有一毛钱关系…
1929年美国奶农倒牛奶
05
再多讲一点。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之父)以及他的后继者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里不多展开,仅针对牛奶的问题)? 资源错配的根源,就是市场不完备,那就让政府去解决市场不完备的问题。 首先,市场滞后性。 对此,政府要出面,给奶农前瞻性的信息,让奶农知道,今年牛奶大涨价,并不能盲目扩大生产,否则明年大家都生产很多牛奶,奶价大跌,大家都受损。 这里又涉及复杂社会心理层面的博弈问题。 比如,政府是否有足够高的信誉。 要是政府本身就没啥信用,那么调控就会出问题——你不让我们扩大生产,是不是就让你小姨子小舅子二姐夫三舅妈的厂子扩大生产,明年就便宜你们家亲戚了。 调控还可以是另一种形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商店牛奶不是卖不出去吗?我政府花钱全买了,发给公务员加餐也好,发给穷人当福利也好,给学校当营养餐也罢。 哪怕是政府买了倒掉也好,至少奶厂不会倒闭,奶农和工人不会破产。 这就要求政府要强。 该拿就得拿得出来。 (经济危机中牛奶真的是不值一提,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政府公信力和财力不够真的撑不下去。) 只要政府想办法帮奶农度过这一时期,接下来就好办了。 其次,市场交易成本问题。 这个也是政府可以操控的。 消毒、包装、储存、运输、售卖...等等,一环一环给它补贴,让整个环节流通起来,让交易成本降下来,自然而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说白了,都是要花钱的。
06
有人说了,工人失业买不起牛奶,为啥不给工人发钱让他们买得起牛奶,尽给资本家补贴了?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 大家先别急着骂~ 工人为啥买不起牛奶?因为他失业了; 工人为啥失业?因为工厂倒闭了; 工厂为啥倒闭?因为东西卖不出去。 所以资本家老板只能缩减生产,大幅裁员。 奶厂,就是社会生产的一环。 只要政府能让奶厂这个环正常运转,那么奶农和奶厂工人就不会失业,他们就有工资拿,有工资拿就消费得起其他商品。 同样,工人买不起牛奶,重要的不是通过补贴让他们买得起牛奶,而是让他们所在的行业环运转起来,这样工厂就不会减产裁员,工人就有工资拿,他们自然就买得起牛奶。 所以,宏观调控,就是对由于市场本身出问题而转不动的各行各业进行调控和补贴。 让各个环都转起来,经济就会正常运转。 以上就是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释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