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了60多年,秦始皇的地下大秦帝国,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d
denole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要说今年文博界的顶流,秦始皇,绝对应该排在第一位。
1月,秦陵博物院发布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立马冲上热搜,再次引爆了那个争论了两千多年的话题:秦始皇帝陵到底是被谁下令焚毁的?发掘迹象表明,秦兵马俑的甬道里的土被人挖开过,土色是发红的,推测有人利用甬道进入俑坑,并且一定是参与了俑坑修建的人。
俑坑内有明显过火痕迹
此后,秦始皇帝陵就一直话题不断,甚至在3月份创下了3天之内上了2次《新闻联播》的纪录。事实上,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发掘在近年来已经不算新闻了,从1962年到2023年,秦始皇帝陵考古工作已经持续了61年,新的发现仍然不断,而你目前读到的故事,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考古,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在当年咸阳城遗址挖掘清理过程中,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领队许卫红老师发现了一块儿较为规整的石块。

与其他石块相比,它石质较好,边棱整齐,打磨光滑。在日记中许老师猜测,石块可能是建筑台阶。她捡拾了几块回驻地,洗刷干净后看了个遍也无任何突破。直到某天,晾晒的石块如神启般显现出了“乐府”“北宫”四字,这个乐府所使用的乐器——石磬才浮出水面。
石磬
石磬声既和且平,关系国家命运。石磬的发现说明秦始皇相信周礼的这套说辞,是重大的学术发现。后世长期误以为“乐府”机构为汉代所创,这个带有“乐府”二字的秦代乐器,印证了秦乐府的存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发掘出石磬的消息经报道后,附近的村民老乡都来看热闹,大家纷纷表示:“就这?俺村以前的砖厂垃圾里有很多啊!”还有很多?考古队听到这消息,眼睛都放光了,当场就拉着考古队去砖厂“翻垃圾”。
600多斤的垃圾,考古队足足翻了4天,不仅翻出了汉唐时期墓葬的筑材榫卯砖和手印砖,还翻出了高级建筑才会用到的龙纹空心砖、柱石、筒瓦和板瓦,甚至还翻出了钱!
钱模残块
准确来说,这些“钱”是秦朝造钱的模具。那时候金属器铸造都是模、范分开说,以模造范,再用范造钱。
简单来说,模是姥姥,范是妈妈,钱是儿子,这次直接把钱姥姥给翻出来了,怪不得人们常说钱能“生”钱。
钱模的发掘明确了秦代造钱工厂的地点、规模以及方法,为秦朝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考古并非看到的那样轻松简单,随手捡拾找到宝贝其实蕴含的是考古人几十年的功力。
30多年前的骊山脚下,一辆公交车扬长而去,只留下飞扬的尘土以及当时风华正茂的许卫红老师。那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并不十分著名,距离临潼县城还有近十公里。荒郊僻壤的狭小的宿舍、不分男女的厕所、每天辘轳吊水的日子和想要而不可得的独立办公桌,艰苦的环境使得很少有大学生能接受这种组织派遣。然而这里却是考古工作者的天堂。
初出茅庐的许卫红,跟随“兵马俑之父”袁仲一先生参与了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三号坑的考古挖掘工作。所有人都知道秦始皇留下了一座城(咸阳城),和八千兵(兵马俑),但这座城与这些兵背后的秘密,依旧隐藏在阴影之中,等待重见天日。

那些年,许卫红老师追随秦帝国留下的踪迹,聆听着出土文物无声的呐喊,尝试破译始皇帝留下的摩斯密码。
如今,已成为秦咸阳城考古发掘活动领队的许卫红老师,将讲述考古生涯中,许多连小说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的趣事,这些都藏在了秦始皇的兵与城之下。比如,八千秦俑皆彩绘,上妆步骤是怎样?先上“底妆”——给眼、鼻孔、唇以生漆作隔离,改善陶俑“肌肤”状态,提高亮度和柔软感,再打一层白色“粉底”遮瑕,而后刷上各种色度的红彩,宛如定妆;

再上“眼妆”——用棕色或红色颜料圈出眼珠,笔尖稍顿,画一个小黑点,表示瞳孔;
最后上“唇妆”——先打底,再涂朱色。如果先上唇彩,会容易手蹭着嘴唇,蹭掉颜色。
看来秦工匠的思路和现代人化妆如出一辙。
许老师正在用手术刀清理彩绘
再比如,秦始皇住的房子到底结构是怎么样的?仔细勘察秦始皇的众多房子之一——一号建筑中,许卫红发现这房子正如今天的“复式小高层”。里面不仅有洗浴室,甚至还装了“浴霸”壁炉、铺了防水层。整个房屋的地平,四周高,水池中心最低,和现代的洗浴房没有差别。宽敞、保暖、防潮、隔水,设计考虑周全,施工一丝不苟。这也体现了小高层的主人,一定拥有优渥、舒适的生活。
一号建筑复原图
实际上,这座1974年发现的秦咸阳城一号宫殿总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总高度接近12米,差不多是现在四层楼的高度。因此,大秦帝国的综合实力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大,如果没有统一的政权做保证,这种建筑规模的人力调度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再比如,项羽真的烧了阿房宫吗?
如果土被火烧过就会变得又红又硬,考古称为“红烧土”,然而在阿房宫遗址上并未发现红烧土,倒是咸阳宫殿出土了大量红烧土,这证明项羽烧的是秦宫室,而非阿房宫。
阿房宫3d复原图
有一次,许卫红和团队在老乡家屋檐下歇息。一村妇开门端着两杯绿豆汤出来,许老师开始和她闲聊:你家周边的地里,庄稼长得好不好?浇地的时候,水下渗程度如何?如果他们说,“庄稼长得不好”“下渗不顺利”,这样的回答对于考古队来说可是个好兆头。这说明地里一定有夯土。
要知道,寻找古代建筑,秘籍就是找夯土。有夯土预示着不是有墓,就是有建筑。夯土对于考古人来说是简直就是珍宝。
就这样从烂土、残砖、碎陶片中,考古人一点点在寻找历史的遗迹。
秦始皇帝陵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始于2009年,至今历时14年。从执行领队到领队,许卫红曾经负责了最初4年的工作。在《考古有意思——走进地下大秦帝国》的第一讲,许老师就结合今年的秦始皇帝陵考古热点,为我们对这个“地下大秦帝国”进行了总体解读。

许老师说,这些成果在她的脑海里是一帧帧具体的场景——不仅仅只有遗物遗迹的样貌,也包括具体发掘过程。比如漆盾,是战车上的防御性装备,这是1974年以来兵马俑坑考古的首次发现,尽管皮胎有些糟朽,但周圈彩绘依旧鲜亮。清理完成时,许老师的心情犹如“三春回暖”,看着纹饰,她眼前甚至浮现出一位画工,他气定神闲,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稳住腕力,描着涂着的纹样。
俑坑中第一面盾牌
还有那件紧握兵器木柄的手,2200多年了,木柄早已成了木渣“条”,但陶俑紧握的手势未改,力量感依然十足。“好了,好了,现在可以松开手哩”。
许卫红的这句话,逗得队友们哈哈大笑。为了保证木柄植物纤维丝不散乱,陶俑手上的彩绘不脱落,她和队友双膝跪地,先用手术刀刮起四周包裹的杂土,再尽量俯下身去用嘴吹,一毫米,一毫米,尽管采取“分段承包”,最终完整清理出来,她们的两腮和膝盖酸痛不已。

这只是秦始皇陵考古工作场景的一个片段,这些成果只是秦始皇陵地下宝藏的冰山一角。也许大家好奇,想了解“秦始皇陵挖掘到了什么程度”。对于这些话题,许老师说,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因为秦始皇陵的概念真的太宽泛了!
另外一个原因,则涉及到了考古工作的本质:考古不是一味地“挖”,考古工作者不是土拨鼠。考古发掘只是考古工作内容中极小的一部分,调查、勘探、发掘以及之后的修复、保护、研究,路漫漫兮其修远。秦始皇陵被誉为是考古学家的天堂。
我们目前已经明确的内容包括整个陵园布局次序以及某些设置的理念。布局次序共计有四层,从内之外分别为:地宫之内各层台阶上、封土内及地宫外封土下、内外城之间、陵园之外四层。前三层属于陵园范围。
陵园布局层次图
内城核心是地宫。两千多年来地宫内没有进水,而且整个墓室也没有坍塌。关中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地宫却完好无损,可见地宫的双层宫墙设置功不可没。考古只能无限接近真相,并不能100%复原真相,有些“为什么”只能是无解。许卫红说,她参加了三座俑坑发掘二十余年,手气不好,只碰到了一些剑的残件。听说这次出土了悬挂在陶俑体侧又没有残断的铜剑,甚至有点“羡慕嫉妒恨”。

不过,俗话说好事难成双,她亲手清理的一件残断剑柄,其价值不亚于这柄剑。这件残断的剑柄,前后宽窄不一,有明显接茬的疤痕,是由两节不同的个体拼凑、焊接而成的。
修缮疤痕
光环笼罩、实力雄厚的大秦帝国,竟然存在兵器的修修补补,这事听起来似乎有点Low,但这事可以有,并且绝对有。
资源节约,环保精神,古今同理。一柄铜剑从采矿到金属冶炼,再到铸造,总是需要耗费财力、物力,修修补补,能用则用,实在修不成,再卖给废品收购站。这个细节突然拉近了大秦帝国和你我的距离。
阿房宫真的存在吗?“手办达人”秦始皇,都陪葬了哪些模拟物?秦国能统一中国,都靠了哪些绝绝子设计?陕西考古博物馆里都有哪些不起眼的“镇馆之宝”?秦始皇帝陵之外,陕西省近年来还有哪些重大考古发现?考古人是怎么看待古装剧的?
i
imim0101
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