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入蔡州,难度有多高?

t
tady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大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初十。 唐州文城栅的官兵在大雪纷飞中出动,前军李祐、李忠义三千精兵;中军元帅李愬三千兵;后军李进诚三千兵。 命令只有一句话:“东进!” 将士们只知道此行是攻打淮西叛军吴元济,至于到哪儿去,除了军队最高层,没人知道。 东行三十里,到达张柴村,大雪天,守军无备,烽火台侦察兵根本来不及发出警报,被全歼。 吃过干粮,留五百士兵守卫,继续东进。 大家问:我们到底要到哪去啊? 司令李愬的命令传下来:袭击蔡州,捉拿吴元济! 将士们大惊失色!蔡州是淮西军的老巢,守卫森严,雪大路远,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 但军令如山,只有向蔡州前进。 下半夜,雪更大了,北风怒号,军旗都被风吹裂,人马艰难向蔡州悬瓠城挺进。

02
行军三十五里,抵达蔡州首府悬瓠城郊外,有养鹅鸭场,李愬下令,敲打这些呆头鹅,让他们乱叫,掩饰部队行进的声音。 蔡州割据几十年,从来没有中央唐军来到悬瓠城城下,蔡州守军警惕性非常低。 凌晨二点,前军到达城下,李祐军挖通城墙,钻进城。 雪大天冷,守军都躲在哨所里大睡,全在梦中砍了头,只留下打更人,让他们继续打更。 打开城门,放大军进来。 同样拿下内城,前锋直趋吴元济宅外院。 吴元济赖在床上不肯起来,萧着说“肯定是犯人闹事,等我睡个回笼觉再起来收拾他们。” 又有人来报:“内城都被攻下了!” 老吴披衣起来说:“慌什么,肯定是洄曲那边派人来讨要寒衣的。”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院子里面喊,“常侍传令!”(常侍是李祐的官职)。 答应的声音如雷鸣响起,上万人的声势! 这时候老吴才害怕起来,带了一群亲信爬到墙头去负隅顽抗。 李愬早有判断:“吴元济还反抗,是想前线董重质的精兵回来救他!”亲自拜访董家,超级优待,派董家儿子到前线去送信给老董,董重质单骑前来归降李愬。 十二日,穷途末路的吴元济投降。 此战役,是大唐中期的最高光时刻,高中语文课《李愬雪夜入蔡州》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03
其实这个成功的奇袭战役,并不像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 前期的调查摸底,扫清障碍等准备工作,李愬同学和他的上司——宰相斐度,做足了功课。 安史之乱后,手中有兵有地盘的节度使军阀,各自割据,自成一体,在他们的辖区,征收税钱,任命官员,都是节度史说了算,不鸟中央。 史称藩镇割据。 从唐代宗开始,中央想尽办法要革除这个弊端,但财力军力有限,按下葫芦冒起瓢,没能打下藩镇的气焰。 淮西就是藩镇跋扈的典型。 最早节度使叫李希烈,唐德宗时反叛朝廷,称过“楚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作为朝廷特使,被他杀了。
784年形势图
与朝廷的争斗中,被手下大将陈仙奇杀掉,老陈自称淮西节度使,朝廷没办法,同意。 陈仙奇又被大将吴少诚杀掉,吴少诚自封节度使,朝廷照旧认帐。 吴少诚死,义弟吴少阳杀掉他儿子,抢了位子,朝廷认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 这时长安龙位上的皇帝是唐宪宗,宰相武元衡、裴度,都坚决认定要切除藩镇这个毒瘤,不然,大唐没有出路。 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吴少阳死去,儿子吴元济一边隐瞒消息,一边向朝廷申请继位淮西节度使。 宪宗等班子坚决不同意。 于是吴元济一边派兵骚扰附近,一边联络河北强大的藩镇承德王承宗、淄青李师道,一起向朝廷施压。 最猖狂是李师道,派人入京城,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刺伤副相裴度。 朝野大哗,宪宗震怒,坚决要把藩镇消灭掉,调集各地兵马,进攻淮西。 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争展开了。

04
开头进攻淮西并不顺利。 西路唐军司令高霞寓,轻敌中伏,被吴元济打得大败,接任的袁滋又是怕死鬼,毫无建树。 淮西军更加骄傲猖獗。 北路唐将李颜光打得凶,淮西军主力董质重率军与之相抗,双方胶着不相上下。 裴度等人推举光禄大夫李愬为司令,这是西路唐军第三次换帅了。 李愬原先是地方官,没带过兵,但他是将门之子,父亲李晟,是大唐当年著名的一流将军。 淮西军却不大注意这个人,给李愬留下奇袭大本营蔡州的可能性。 李愬上任接手的是一支连战连败,士气低落、害怕打仗的队伍,他干脆扮猪吃老虎,对士兵们说:“皇帝知道我懦弱,能忍,才让我来管辖你们。打仗进攻,不是我的事。”将士们放下心来,这是个好领导。 李愬开始一步步改造这支队伍,改造前线的战争条件,让这一切,慢慢转向有利于中央军的方向。 这时是元和十二年(817年)年正月。


敦煌壁画中的唐朝武备 
05
大唐举全国之力进攻淮西,虽然不少阻力,但整体实力上是占上风,李愬在西线,厚待士兵,休养生息,军队渐渐恢复元气。 他采取的是零敲牛皮糖的打法。 二月,活捉敌将丁士良,丁士良归正,表示自己本来不是淮西人,打败被吴元济收容,今天碰上中央大军,愿意反正。 三月,丁士良献计拿下淮西军桥头堡文城栅。 唐军即以此地为前军新司令部,向东推进。 这儿离蔡州孤悬城六十五里,为奇袭创造了可能性。 又借机收降了敌将李祐,将士们怀疑李祐诈降,导演一出双簧,把李祐送到京城由皇帝处置,皇帝放了他回军效力,大家没话说。 李愬把李祐置于左右,商议军国大事到天亮,最精锐的部队交给李祐指挥,一点也不防备。 李祐感激涕零,死心塌地为他服务。 渐渐拿下宜阳栅、冶炉城等各点,与北边李光颜的战线连城一片,对淮西形成包围。 这时离淮西开战,已经近四年,中央钱粮的供应吃力的很,宰相裴度亲自上前线督战。 他带来的好政策中有一条:让每支部队的太监监军撤回,由司令统一指挥。 一下子解放了将军们的手脚。

06
李愬开始迷惑战术。 进攻淮西军的朗山据点,打不下来,进攻的将士们都有点恼羞,李愬却说:“不急,正和我预料的一样!” 后来他解释说,这是再次示弱,让淮西军以为李愬还是不会打仗。 进攻吴房城,打下外城,但内城坚固,退兵;淮西军反冲锋,李愬下马坐在一边:“后退者斩!” 将士们奋战,敌军败回内城;大家要一鼓作气进攻,李愬却阻止:“这不是我想要的!” 原因:留住吴房,防止淮西兵集中到孤悬城。 从正月准备到十月,时机一到,秘密请示斐度,雪夜出兵,孤军深入,有进无退,终于完成名垂千古的奇袭,在中外军事史上被人广为津津乐道。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计篇
李愬用他的实际行动,将《孙子兵法》的理论与现实完美结合。

07
这次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 横海节度使程权“自愿”到京城为官,辖区沧、景二州归中央; 卢龙刘总同款; 嘚瑟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先献出部分地盘,接着病死,弟弟全军归顺中央。 接着进攻李师道,李愬十一连胜,打得李师道满地找牙,被杀,平定了平卢。 至此大唐真正再次雄起,中央权威大振。 只可惜老天不祐,宪宗没多久“暴卒”,传说是吃仙丹死去,李愬将军也于49岁的壮年去世。 大唐再次沦陷在新一轮藩镇割据中。 只留下李愬雪夜入蔡州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