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9楼此地无银三千两的帖子 小孩马上要上学,你叫她去拼事业提高自己的排名?你知道拼事业要多少年吗?需要什么投入?你知道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个lifetime thing?Are you kidding me? Stop talking shit and being so useless. 正确的是买个小的远的,这个升值比你拼个事业来钱快多了。你也许可以拼事业涨工资,但是等你涨上去后你还是买不起。他们已经说了下了好几个offer了。
回复 29楼此地无银三千两的帖子 小孩马上要上学,你叫她去拼事业提高自己的排名?你知道拼事业要多少年吗?需要什么投入?你知道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个lifetime thing?Are you kidding me? Stop talking shit and being so useless. 正确的是买个小的远的,这个升值比你拼个事业来钱快多了。你也许可以拼事业涨工资,但是等你涨上去后你还是买不起。他们已经说了下了好几个offer了。 thatisnotright 发表于 2023-05-24 10:28
🔥 最新回帖
对呀,你又不见grocery 车价跌回80年去,为啥房价要跌回去?而且美元越来越毛,东西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如果双赢有何不可呢。让别人赚钱未必就自己吃亏。
天真了。这位层主是不是00后啊?
现在超过40几岁的人应该很清楚2000年前后就是一大堆人抱怨房价贵,比1960年房价高10倍。你找不到一个人说房价便宜的。
1960年的人抱怨房价比1920年涨10倍。
基本上就是美联储建立以后每40年加一个0。现在房价在这个轨迹上完全正常。
🛋️ 沙发板凳
抱抱MM,我也是刚需,正在买房。 从上面30年美国房屋贷款的图,你就能看出,现在的利率虽然涨了,但还没有到1990-2008的水平。自我安慰一下吧。 刚需,真的不要想那么多。 另外,多问几家贷款公司,多比较一下。
如果能涨回1990-2008的水平,房价就不会那么高了。
美国没有学区房,上学名额这些事,租房有租房的优点。
如果赌一把利率会降的话,可以咬牙先上船,以后refinance
你可太会聊天了
That is the point.
老百姓抱怨房价高,所以要让你们购买力下降,房价才有可能下降啊。如果让你下岗,10年都找不到工作,那房价应该会有实质性下降。
她确实太会聊天了。
楼主也不需要气馁,我年轻的时候也觉得房子遥不可及,看着单位老阿姨几个小房子收租羡慕不已,现在我也变成老阿姨了,也有自己的房子了还不错。
可能正在吃吧
你的意思是,当时还不如不换工作了是吗?呆在原地,然后到处裁员,房价就降了?
考虑稍微偏一点的地方或近一点的地方小一点。这是唯一的方法。 托鲍威尔的福。
我居然看笑了,理解中年人有时候会不管不顾的一通乱秀
不要这么着急BSO吧。
笑死了
你可真会讨人嫌啊
确实是,几万块钱一套的应该还有很多,等到降到1万块钱你可以买几十套了。
想起前几天这网上转过的贴子,说一个单亲妈妈贴每天为孩子准备的虽然简单但是精心准备的食物,可以看出生活很拮据但是很积极努力了,结果一大堆在下面贴自己或孩子吃饕餮大餐的图片。现在一些人不在网上找点优越感在现实中恐怕会死的。
小孩马上要上学,你叫她去拼事业提高自己的排名?你知道拼事业要多少年吗?需要什么投入?你知道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个lifetime thing?Are you kidding me? Stop talking shit and being so useless.
正确的是买个小的远的,这个升值比你拼个事业来钱快多了。你也许可以拼事业涨工资,但是等你涨上去后你还是买不起。他们已经说了下了好几个offer了。
危机的时候要在大城市周边,被裁可以找下一个工作比较快。
房价贵的地方,收入高的还真不一定资产多。
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在talking shit?你怎么知道买个小的远的就能升值? 美国很多偏远的地方房产还没从2008年恢复过来呢,你也有可能在害人啊 孩子马上要上学和买房子有啥关系?不买房子就不能去上学了? 他已经下了好几个offer都没中,明显说明他愿意花的钱和他对房子的期望不匹配 要不就降低期望,要不就把自己的欲望压一压,等有钱了再来买 要我就不看这些破烂agent和房托的贴,好好租个好学区,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房价低的地方也一样,收入高是因为喜欢在职场和别人卷,不能代表给自己积累资产的意愿。很多国男给老板那是卖命,回家连401k都懒得放满,买个房要老婆摔杯子才答应。😄
其他地方没在涨,但是库存巨少,房价也并没跌,然后利率还高,出来一个房子都是秒没。 现在有刚需的真是非常非常难。
房价不一定降但是当年很多foreclosure房子
5%-7.5%才是正常区间,前两年2%-3%才是不正常的史底,大家也别锤那个现金ID了,现在买房的人里确实有1/3不到点儿是cash offer,浮钱还是多,fed打通胀有得打了。
等购买力上去了就开始觉得当初看中的非买不可的所谓dream house简直就是破烂
房子地域性太强 同意不要依赖这里的意见 但我这里如果学龄小孩家庭不想租两室公寓,那三室th一年租金就5万了,租个三四年15-20万就没了 就普通sfh租金基本在4000-5000往上 这个租金对本来就bid不到房子的还在攒首付的人并不友好
我觉得换我是楼主确实会差不多先买一个好学区th住着 问题是我们这里好学区th也是秒没,有大地主囤房,出来一套几天成交,一周内挂出来出租
也不见得。很多人认为过去10年的超低利率是不正常的,可能不会再回到从前
我们也是换了两次工作,收入刚好翻倍,然后发现不如房子涨得快 👻
按照你能承受的最高最好给offer。回头看都是deal
有过同样经历 lz如果还年轻 其实后面还是买得起的
问题在于利率高了房价没怎么降,所以很难
现在大家的购买力下降,好学区的th需求大,走的很快
哈哈哈😂一定要发朋友圈再秀一遍哦,要不然可把你憋坏了
我07年看过一个断供房,阳光明媚的秋天,进去一阵阴凉的感觉,每个屋子都画了不知道什么符号,客卧墙上加粗红笔写着rest in peace 那以后没看过断供房
有很多好一点的学区,出租的房源很少,家里孩子急着上学,这就是刚需呀。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大量可以出租的房子的。
先上车,坐不了软卧坐硬卧,坐不了硬卧坐货舱,坐不了货舱坐车顶。先上去,再慢慢往前移。 你不上车想要靠跑步就跑到软卧上很难。
好学区租房的房源也很少啊,老破小6000,基本都要付agent fee + deposit + 房租才能签约,这一下子两万就打了水漂。然后进去住十年旧的地板和90年代的浴室。。。哈哈哈
哪里啊
那个现金买房的就是一个bt土大妈,不用理会,应该就是过嘴瘾,好贱
我们这里开春之后房源就对了多了很多很多 成交价没有在要价之上的 120-160w的房子很多降了7-10w
房东不是搞慈善的,多个房东,头上就多把镰刀
别处不知道,弯曲租一个好学区房的SFH是非常非常贵的,一年几万就打了水漂,downpay更攒不起来了
汗,那个头像那么小清新,我以为是20+的妹子,记得她之前还来问跳槽的事情。。。
租房有一些概率会频繁搬家,想装修一下啥的都担心便宜了别人。
想得美
这样的房子不好找啊……flipper一把就抢走了
楼主我只想说,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一步步来哈,个人例子,每次买房或者换房都撑到了极致。。。 第一次买完银行直接要清零,老公死都下不去手签那个offer, 驴拉磨一样在屋子里面转圈圈 agent实在看不下去了, 说算了,我给你500块钱credit好吧,这样你不会账号清零 老公才签。 后来数次小换大房子用这个agent, 让她赚了很多钱,我一直笑说你那个500投资太英明了
第二次又是,签完合同银行只剩下1000块钱余额 第三次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是一路换过去现在很满意了, 可以安心了
不知道下半年还会不会这么涨下去
是呀,我是在回那个说租房也没问题的人。
我看到的好学区的勉强能上车的小破房,都是秒没。
那真的还比较宜居了,我知道的东西岸中国人多的地方,连出租房都在抢。。。。。
其实大家都很难。最实际的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实现最小的目标。在买房子这事上,不要想着买到在自己实力以内最好的房子,那是不现实的。
这种房子最后只有flipper敢买吧?
好多人一辈子租房的,你愿意也可以
睁眼看看洛杉矶、尔湾涨了多少吧 只知道个湾区吗
所以你这个回贴的意义是?与楼主的问题有半毛钱关系?好了,大家都知道你很有钱可以退下了
认识附近一家国内过来的,一边租房一边看房,好几个月了,上周跟我说看中了120万左右的房子,加价6万,最后还是没成。可见还是挺火爆的,我以为汇率这么高买房的热情会下降,可见很多持币的有钱人并不在乎。
不报zip code 都是刷流氓
难道在好学区,in sale的房子比in rent的房子还要多吗? 所以,是租不到,所以要去买了?
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把买房的钱,比如说50万的downpayment放进银行,一年利息都有差不多2万了 再考虑下property tax啥的,真的租房的开销还大吗?
你以为就你买得起底特律那一刀一套的几套房?
利息要交税,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主要是房子涨太快,让人觉得再也买不起了。和国内前些年一样。疫情期间很多地方涨了超过50%,再加上利率上升,月供翻倍都不止,房租也涨了很多。收入涨得肯定没有这个快
唉 你说的很对 我就是这个原因 今年年初买的 娃马上秋天开学就上K了 租公寓太小了 TH或者SFH租金也很贵 咬咬牙买了
50万就有两万?? 怎么做到的?
好学区地产税高,现金流一般,大家更倾向于买卖而不是出租。 很多出租的都是豪宅出租个地下室suit,或者downsize 自己住guest cottage 把房子出租,反正大部分有点不理想。
那个回复可真是满满的一股中老年人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