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香港真的需要转型 -- 過往的成功模式(賣地賺錢)可能已经行不通了

E
EvenOdd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可能, 政治上 香港(中国)并不比 经济上 香港(深圳)更好 ???>
Q 先說第一個問題:香港過往的成功模式,還能保證香港繼續成功嗎?
香港過往成功的要素:一靠香港有普通法和國際仲裁的遊戲框架,令到全球資金願意扎堆香港,因為資金自由進出,資金可靠,能賺到錢應是第一誘因。二靠香港有一批深諳西方運作規則和勤力做事的中產人才,尤其有一批中西合璧的貿易、法律和醫學方面的應用型人才。如今,我們關起門來,可否檢討下,香港的優勢還在嗎?
原文網址: 來稿|深圳都在變,香港怎麼辦?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8902?
深圳每年收稅收到手軟,這種賺錢模式,怎麼說都好過香港賣地賺取財政收入要強很多。做生意的人都知,有流水,好過沒有流水。前者銀行天天追著你跑,後者則是一錘子買賣,過去了就結束了。何況香港是個低稅制的特區,未來若沒有現金流的大企業,再過幾年,怕是沒有資格和深圳PK了。
UQ
E
EvenOdd
<回應民意>?
Q
發展局去年底公布「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方案,最新估價造價增至5,800億,公眾諮詢將於周五(31日)結束。綠色和平今日(29日)聯同經濟學者、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發表《明日大嶼對香港的公共財政危機》報告,指即使交椅洲人工島的賣地收入符合政府預期並成功發債融資,庫房亦會耗盡,最快5年便會被掏空,而發債融資的債務更有可能在2041年滾存至逾7萬億元。
關焯照警告,此舉或會影響到本港公共財政的穩健性,影響聯繫匯率,甚至危及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綠色和平促請政府回應民意,撤回明日大嶼,並優先發展棕地作替代方案。
原文網址: 明日大嶼|環團引學者研究料最快5年掏空庫房 發展局:流於武斷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82708? UQ
E
EvenOdd
<少了32萬人>
或许,可以为一些香港老年人开发位于深圳的退休村(超大型的小香港),以换取他们目前在香港的住所。 或鼓励香港青年北上發展。

Q 政府基於近年樓宇及土地價格出現調整,決定下調人工島的土地收益是在意料之中,但土地收益的下調幅度是否足夠?這是值得大家作進一步探討,特別是在過去幾年的移民潮,香港人口於2022年年底已下跌至733萬人,較政府統計處所推算的765萬人,少了32萬人,而這種高估人口狀況會隨著時間過去而變得更嚴重。從房屋需求的角度來看,政府高估未來人口增長亦可能同時高估房屋需求,為善用公帑,長期的房屋需求必須要有準確的估算。
原文網址: 關焯照|交椅洲人工島是否物有所值呢?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3759? UQ
||
同时也可以彻底消除三無大廈
Q 三無大廈埋隱患 危機重重難解決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要聞港聞/odn-20230409-0409_00190_225/三無大廈埋隱患--危機重重難解決
原文網址:三無大廈埋隱患 危機重重難解決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409-0409_00190_225/ UQ
E
EvenOdd
<位于深圳的退休村(超大型的小香港)> <發展局去年底公布「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方案,最新估價造價增至5,800億,>
「人才公寓」 - 或许可以利用<深圳小香港>的一部分,通过专项出租的方式,吸引大量海外国际人才到港企工作。
Q 當局亦提出「人才公寓」概念,預計予10%的創科員工入住;而創科以外的土地,將圍繞擬建的新田站興建,2031年起提供約5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
原文網址: 新田科技城|300公頃地予創科發展或直接向企業批地 設人才公寓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9480?
||

對於吸引人才方面,陳茂波稱,本港大學在人工智能(AI)、大數據與生命健康醫療科技的科研能力都是強項,大灣區中,只有香港擁有世界百強大學,一國兩制優勢,比較容易及有利吸引國際級人才來港。他說,國際環境及地緣政治下,外國對華裔人才未必太客氣,令這些人才有更大誘因來港發展,香港可滙聚本地、內地及國際科研人才。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hongkong/article/3461498/陳茂波%3A港要與大灣區城市互補優勢拓展創科中心 UQ
E
EvenOdd

<可能, 政治上 香港(中国)并不比 经济上 香港(深圳)更好 ???> <發展局去年底公布「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方案,最新估價造價增至5,800億,>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 Amalgamation? 必须制定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

Q 便利港資走入深圳
最近一場「深圳創投日」活動在龍華區舉辦,10個分會場中,就有一場是香港專場路演。據記者觀察,在至今舉辦的7場「深圳創投日」活動中,類似的香港元素頻繁出現,在創投日走進南山、福田、羅湖、坪山與龍華等區的活動中,均可見到香港企業項目或投資機構參與路演,可見大灣區融合態勢明顯加快。
...
深圳也在多方面便利香港元素走入深圳創投業。在最近舉辦的深圳國際創投節上,前海管理局副局長文娉表示已經開始面向香港,開展跨境雙向股權投資便利化試點,包括降低香港投資者的准入門檻、簡化申辦流程、拓展投資範圍,以及在額度內靈活自主的配置和更換投資項目等。同時,前海還將進一步提升QFLP試點的含金量,支持科創產業發展,助力深圳風投創投集聚區的建設。
豐富的香港元素頻繁出現 深圳創投:灣區科創引擎 http://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3/05/18/content_1400605.html
||
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方式在大灣區科學論壇「粵港澳科創新發展」分論壇致詞,他表示,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將成為香港最大的創科平台,並與深圳科創園區共同組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合作區將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滙聚全球人才,為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貢獻。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current/article/3461501/李家超%3A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將成最大創科平台 UQ
E
EvenOdd
Q 陳鳳馨分享從粵港澳大灣區參訪:重新思考公共政策及產業政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_LfTiIlxcM

lei wang 2 hours ago 凤馨姐的最后几个字,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客气的说应该是中国的强项。记得看过一个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好像是Cyrus Jessen,谈他的感受。其中一条就是,很多中国人都是很强的problem solver。记得克林顿前总统也谈到过类似的内容,他所见过的中共领导人,对于他当面提出来的问题,都能够很快的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用外交辞令搪塞过去。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反而不自知,大概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吧。

魏良芬 4 hours ago ⋯⋯唉!看了鳳馨的分享真的很感慨~~~30多年前的中山、珠海都只是廣東沿岸的一般城市!相對而言深圳因為更為接近香港而且有捷運直通所以是當時比較繁華的城市!時至今日真有種錯過的時光時不我予的感覺!我們再這樣用政治來耗損經濟發展我們的未來真的只剩下用腳投票嗎?!我愛我們成長的家鄉希望它可以有它更美好的未來!就像我小時候雖然那時大部份的人都不是很有錢甚至還挺窮的!但!大家對未來充滿希望信心都相信我們的日子ㄧ定會愈來愈好!孩子只要認真讀書ㄧ定會有好的發展前途!而今安在?心!好沈重!
UQ
E
EvenOdd

<可能, 政治上 香港(中国)并不比 经济上 香港(深圳)更好 ???>
我可能是错的,但我目前的观点是,香港应该实施并专注于上述以深圳为基础的政策(成本效益高),以便更快地转型成为一个更好的香港。



E
EvenOdd
Q
香港的经济正在复苏,它的未来在于不仅仅是另一个中国城市。 它将通过保留其独特之处(其法律和会计专业知识以及作为金融中心的作用)继续为大陆增加价值,但这些都得到了对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以及创新和技术新产业的政策支持的支持。
但最大的新机会是巩固其与中国大陆特别是大湾区的超级连接地位,大湾区是中国南部 11 个城市的集群,人口 8600 万,经济总量与澳大利亚相当 未来几年,随着亚洲的活力不断增强,香港很可能不仅会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桥梁,还会成为整个亚洲的商业和贸易中心。
https://www.afr.com/policy/foreign-affairs/australia-must-collaborate-with-china-to-unlock-the-green-economy-20230510-p5d76u Australia must collaborate with China to unlock the green economy The need to be in, engage and learn from China was the chief lesson learned by the visiting Australian business delegation this month.
David Olsson is the national president of the Australia China Business Council and an international director of King & Wood Mallesons. UQ
E
EvenOdd
<香港貧富懸殊情況遠較新加坡、美國等已發展地區嚴重> ? <「三無大廈」>
Q
都市貧窮】繁華香港背後的悲哀 原文網址: 【周五心意‧都市貧窮】繁華香港背後的悲哀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395180?



5個港人一個窮。 根據政府2018年公佈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2017年全港貧窮人口接近138萬,即平均每5名港人便有一人屬貧窮人口,人數創9年新高;更有團體調查指出,香港貧富懸殊情況遠較新加坡、美國等已發展地區嚴重,2016年的堅尼系數更創45年新高。可見在繁華背後,不少基層正在生活邊緣中掙扎。

||
有調查發現香港是全球最過度勞累城市,有打工仔每周工作逾75小時,也有人連踩20多日;63歲的倒樓清潔工友祥哥更是5年沒有放假,每天行幾千級樓梯,為唐樓住戶和餐廳倒垃圾,只為賺取較最低工資略高的薪水。以每日工作12小時計算,祥哥已經連續開工近2.2萬小時,但又有誰知道他背後的辛酸呢?
原文網址: 清潔工悲歌|日行幾千級樓梯倒樓 5年冇放假 工友:我冇話事權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3920?
祥哥形容,在清潔工種裏,倒樓是最辛苦的,尤其是他主要為「三無大廈」工作,沒有升降機,只能靠雙腳沿樓梯走上走落。記者憑觀察去粗略估計,以他每日清倒7幢唐樓計算,每幢約10層高,加上部分大廈要一日倒兩趟垃圾,等於每天要行超過150層樓、約3千多級樓梯。在悶熱的梯間,祥哥汗如雨下。
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