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无情,小人物却让它有了一丝温暖

t
tady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四日,大宋丞相文天祥率领一支残兵,败走海丰。 路过广东五陂岭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寒风呼啸。 宋军人困马乏,文天祥下令就地扎营,生火做饭。 望着摇曳地火光,和满营挂彩的伤兵,文天祥一阵出神:事已至此,大宋还有希望吗? “丞相,吃饭吧!” 士兵们打断了他的思绪。 文天祥刚动筷,却听不远处战马嘶鸣。 元军先锋大将张弘正,率军杀来了。 事发突然,宋军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被杀得四散奔逃。 文天祥在亲兵拼死护卫下,且战且走。 只是,他还不知道,正是叛徒的出卖,元军才会及时杀到。 张弘正早已为文天祥布下天罗地网,元军如潮水般涌来。
生死关头,文天祥发小刘子俊大喊一声:“我是文天祥!” 元军一股脑冲上去把他围住,得知不是文天祥后,直接烹杀。 可惜,文天祥还是没有逃脱,又被蒙古人围了起来。 眼见山穷水尽,文天祥取出随身携带的二两冰片,一口凉水,服毒自尽。 这可是条大鱼,元军要的是活的文天祥,不是死的。 抢救过来,严加看管。 七天后,文天祥被押到潮阳。 兵卒在后面粗暴地推着,摁着他的头,让他磕头跪拜大元统帅张弘范。 文天祥始终昂着头,怒目相对:“我能死不能拜,只求速死。” 张弘范却非常客气,命人解绑,称赞文天祥“忠义人也”,并归还了文天祥被俘的亲人。 如此做派,自然是为招降文天祥。 “张弘范,你也是一代人杰,却甘为蒙古人走狗......呸!”

02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率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大战爆发前,张弘范命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冷冷道: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随后,写下千古名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看到最后一句,不由得感叹道,好人,好诗。 然后下令发起猛攻。 文天祥知道,此刻大宋小皇帝、满朝文武都在对面海舟之上,已经不会有奇迹了,宋军必败,神仙难救。 张弘范就是要文天祥亲眼目睹宋朝灭亡。 杀人诛心!


03
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结束,宋军全军覆没,南宋宣告灭亡。 海上都是尸体。 文天祥作诗云:
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 他的心痛如刀割,想要跳海自尽。 可元军早就防着这一手,想自杀,没门。 战后,张弘范在中军大营,举办庆功宴。 这时,副元帅庞钞儿赤醉眼朦胧,站起身,向文天祥劝酒。 文天祥破口大骂,故意激怒庞钞儿赤,只求速死。 庞钞儿赤拔刀就要砍了文天祥。 张弘范拉住了庞钞儿赤,对文天祥好言相劝:“你为宋朝该做的都做了,只要你能投降事元,宰相之位,唾手可得。 文天祥哭道: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张弘范很佩服他的这份爱国之心,将文天祥押往大都(今北京),听候发落。 一路上,文天祥突然安静了下来,不哭不闹,一言不发。 原来北上将经过他的老家庐陵(今江西吉安)。 他暗自算着行程,提前六天开始绝食,准备在第七天饿死在老家。 可到了第八天,文天祥还是没死成......

04
到达大都后,元人开始轮番劝降文天祥。 劝降团队十分豪华,有宰相博罗、中书平章阿合马等蒙古权贵,也有文天祥的同僚,好友,南宋降臣……忽必烈甚至让亲自上场。 文天祥理都不理这些人,除了一个。 他就是大元瀛国公、大宋恭帝——赵㬎! 当文天祥在牢房里看到昔日的大宋皇帝穿着蒙古服饰,他痛哭流涕:
“臣不能保大宋,致使陛下今日,深愧。圣驾请回,圣驾请回!” 
赵㬎无言以对,狼狈而去。 蒙古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文天祥的女儿柳娘写信劝降。 别人的话你不听,你女儿的呢? 只要你投降,你全家四口马上恢复自由,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文天祥表示: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态度就一个——宁死不降!
忽必烈画像
面对这样的硬骨头,忽必烈为难了。 降?他死活不上套; 杀?如他所愿; 放?怎么可能? 那就只有先关着了。

05
大牢的夜,黑暗漫长。 文天祥,心若死灰,却又求死不成。 慢慢地,他的心境开始发生变化。 文天祥的求死诗句越来越少,开始对问道感兴趣。 忽必烈很配合,派道士灵阳子与文天祥时不时一起畅聊。 忽必烈还派南宋琴师汪元量,时不时亲赴大牢,为文天祥演奏《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名曲,讲述的是蔡文姬被匈奴虏获十多年里的凄苦经历。 听到这样的琴声,文天祥百感交集。 这年十月,汪元量再来为文天祥弹琴,文天祥写了一首诗,落款是“浮休道人文山”。 浮休出自《庄子》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意思是圣人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上飘浮,随波逐流;死去犹如疲倦了就去休憩长眠,顺其自然。 此时,文天祥仿佛成了一个道士,不畏惧死亡,却也求死之心顿去。
当好友王积翁再次来劝降文天祥时,文天祥松口了。 他说,如果忽必烈能放了他,让他以道士的身份重归故乡,那他可以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做元朝的顾问;可如果让他做元朝的官,免谈。
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宋史·文天祥传》
王积翁喜出望外赶紧召集谢昌元、程飞卿等十位好友,集体请求忽必烈释放文天祥,让他回家做个道士。 忽必烈乐坏了,释放文天祥只是小事一桩,他不介意向天下人展现自己的宽大为怀。 但关键时刻,另一位南宋降臣站了出来,断了文天祥的生机。

06
这人就大元礼部尚书,前南宋宰相留梦炎。 留梦炎和文天祥非常相似,两人都是状元宰相,都是著名的主战派,也都是南宋清流领袖。 德祐元年(1275年)六月,留梦炎官拜宰相兼枢密使,军政大权一把抓。 论资历和声望,留梦炎还在文天祥之上。 就是这么一位身负朝野厚望的状元宰相,蒙古人来了,他立刻弃官不干,逃到老家衢州。 朝廷两次请他出山,他都闭门不出。 元军攻陷衢州后,他还厚着脸皮,以南宋故相的名义率众投了降。 两人同为大宋宰相,一体两面,文天祥宁死不屈,享誉天下;留梦炎却不战而降,晚节不保。 留梦炎是最想拉文天祥下水投降的人,因为文天祥越不降,他就越卑劣。 因此,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劝忽必烈:
“若杀之,则全彼为万世忠臣;不若活之,徐以术诱其降,庶几郎主可为盛德之主。”
为了劝降文天祥,留梦炎嘴皮子都磨破了,却始终无法劝服文天祥。 当他得知忽必烈有心释放文天祥后,他急了。 为啥? 因为对他来说,文天祥只能有生死两条路: 一,投降元朝,可以活; 二,可以不投降,但必须死。 只要文天祥还活着,世人一提及他,自己就注定是个反面教材。 留梦炎赶紧对忽必烈说:“如果让文天祥复出,他势必召江南起兵抗元!” 忽必烈一想,是这么个理,此事就此作罢。
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 ——《宋史·文天祥传》

07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一个突发事件,将文天祥送上了断头台。 中山县有人自称是宋朝皇帝,召集了一千多人,打出了营救文天祥,起兵复国的旗号。 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给他最后一次机会。
忽必烈劝道:“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文天祥回道:“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忽必烈问:“汝何所愿?” 文天祥答:“愿与一死,足矣。”
事已至此,忽必烈不再强人所难。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城南柴市行刑。 行刑前,文天祥问侩子手:“哪边是南?”然后朝着故国的方向跪拜,大声呼道:
“臣报国至此矣!”
随后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妻子得知丈夫就义的消息后,与两个女儿一起自尽。
海丰方饭亭的文天祥像

08
其实想要文天祥死的,不只是留梦炎,还有南宋相当一部分南宋遗民。 最典型的,是太学生王炎午。 当初文天祥散尽家财,准备起兵反元时,王炎午曾到军中投奔文天祥,大唱赞歌,积极出谋划策。 文天祥很高兴。 可等真去反元救国时,王炎午却以父亲没有安葬,母亲病危为由,跑路了。 这一跑就是三年,三年间,不管文天祥如何浴血奋战,他一心关起门来当孝子。 当文天祥被俘后,他才冒出头,想的却是文天祥什么时候自杀,他好打着文天祥继承者的旗号,营造忠臣义士的人设。 可等来等去,始终没能等到文天祥的死讯。 他便叫上好友刘尧举,写诗一首催文天祥去死。 刘尧举先写了一句:
“天留中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王炎午觉得不给力,改成:
“天留中子继孤竹,谁在西山饭伯夷?”
写诗还不够直接,王炎午又写了篇《生祭文丞相文》,洋洋洒洒,1700多字,开篇就是:
“呜呼,大丞相可死矣。”
详细列举了文天祥必须死的五条原因,并且贴心地为文天祥设计了自杀方式——“人不七日谷则毙”。 然后抄录数十本,张贴在赣州到洪州沿途各地,希望文天祥看到。 ...... 文天祥死后,王炎午以南宋忠臣自居,潜身山野,终身不仕,悠哉悠哉活了41年。
PS: 《宋史》写文天祥想做道士,很多人跳出来说这不是真的。 都只愿接受文天祥的死。 明朝大学士胡广言之凿凿地说,这只是王积翁等人自己的意思,文天祥并无此意。 讽刺的是, 建文帝对胡广委以重任,赐名胡靖。 靖难之役时,他和解缙慷慨陈词,嚷嚷着要自杀殉国。 结果朱棣打进南京后,他和解缙第一时间跑去迎附朱棣。

09
有没有真心为文天祥好的人呢? 有的! 文天祥被俘后,他的发小庐陵人张千载,积极营救。 营救无果,他一路跟随文天祥北上,散尽家财,买通狱卒,只身在大都监狱,暗中照顾文天祥的饮食起居。 3年,他没让文天祥饿过、冷过。 他还偷偷带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词。 正是因为有他,我们才得以那首《正气歌》。 文天祥死后,又是他偷偷替文天祥以及家人收尸,连夜送回庐陵安葬。 历史总是无情,小人物却让它有了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