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当市长,他跑去“捡破烂”,30年倾家荡产只为……

m
mama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傻子”企业家,他曾是四川最年轻的副市长乃至市长,前程似锦、仕途光明,但他却辞职下海。
在商场纵横10多年,身价数十亿,他宁愿自己穿着鞋头已经脱胶的鞋子,却将钱都砸在收“破烂”上……
有人叫他“樊哈儿”(意即“樊傻子”),但就是这个“傻子”,却做出了让无数人为之佩服、动容的事情。

70多座博物馆、30吨手写资料、40万封书信、两万本日记、百万枚像章、1000余万件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400多件。他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大江南北,甚至走出了国门。他自己倾家荡产,却让无数的先烈因此不被遗忘,让日本的侵略者永远逃不掉历史的审判。
他自称自己是“馆奴”,但他做的事情却收藏了整个民族的苦难和精神。
他叫樊建川,是一个当代传奇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的故事,一个凭一人之力让一群人不被遗忘的故事。



知青、当兵、老师……
他的命运,从来不靠别人施舍
1957年,樊建川出生在四川宜宾市,父母都是军人。
樊建川是个传奇人物,其父亲樊忠义更是。



樊忠义是山西兴县人,按樊家规矩,男孩到了15岁就必须要自谋生路。
也正是15岁那年,樊忠义加入了阎锡山的晋绥军。后来队伍被打散,樊忠义被日本人抓去做了伪军。他不愿做伪军,于是就逃跑,逃了两次,每次都被抓回去。第三次,终于逃跑成功,途中遇到了八路军,八路军给了他几块大洋作为盘缠,让他回家好好过日子。
但在回家路上,樊忠义又被阎匪抢了,于是,樊忠义转头就加入了八路军,从普通战士一路干到炮兵连长,并在解放后转业到了四川宜宾。

而这也是樊建川名字的由来,意即:建设四川。
20世纪60年代末,运动席卷全国,樊建川父亲因曾在阎锡山部队当兵,又被抓去做过“伪军”,成为了被批斗的对象。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被批斗。”
出于愤怒和不解,樊建川开始偷偷收集和父亲有关的书信和传单,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樊建川迷上了收藏,收集报纸、书信等各种东西,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大爱好。
1975年,樊建川高中毕业,跟随当时热潮,成为上山下乡的知青。
尽管是城里来的青年,他却继承了父亲在20年的枪林弹雨中养成的不服输的血性,丝毫没有对粗粝现实的害怕,因为玩命干活,他曾饿晕过两次。
后来,为了改变可能要一直留在农村的命运,樊建川决定去当兵。
但因为喜欢读书,樊建川13岁就近视了,近视眼是不能当兵的。
为此,樊建川耍起了小聪明,在体检前把视力表背了下来,顺利蒙混过关。


但未曾想,很快,樊建川视力有问题的事被揭发出来了。一个生产队只招一个兵,但11个知青都想当兵,竞争激烈,知青们都知根知底,樊建川因此失去了入伍的资格。
“我觉得特别丢人”,但樊建川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也被激发,他跑到另一个部队,找到招兵的副团长说,“我多才多艺,你们就招了我吧”。
说完没等副团长开口,樊建川就展示起了其做文青期间练就的“十八般武艺”:吹笛子、拉二胡、拉手风琴、唱歌、写毛笔字。



看着樊建川那一脸渴望的眼神和卖力的展示,副团长最终被打动,决定将他特招入伍。
命运不靠别人施舍,全凭自己努力争取。
年纪轻轻,樊建川就具备了这种不轻易言弃的态度,这似乎预示着他的人生不会在平淡乏味中度过。
1976年,樊建川被分配到遥远的内蒙古。在内蒙古当兵期间,他不仅成为特等射手,还当上了学雷锋标兵。也因为表现优异,樊建川被提名为连长。
但也就是这时,1977年,一个震动全国的消息传来:恢复高考。
如何抉择?留在部队,有一份保障;参加高考,前途未卜,如果没考上军校,再错过提干,未来可能两手空空。
樊建川想起了有次在自己打架打输了后,父亲对他说的话:做人要有股拼劲!
那就拼一把!
这一拼,让樊建川拼进了西安政治学院,整个六十九军数十人参加考试,只有樊建川一人成功考上。
从军校毕业后,樊建川进入位于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做了老师。
安稳的校园生活,稳定的收入,可以预见的上升通道,无疑令很多人羡慕。但就是这种令很多人羡慕的生活,樊建川在过了8年后就决定不干了,“不能再这样‘虚度’人生了”。
1987年,30岁的樊建川又报考了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


一路干到市长,
他却辞职下海,
只为了这件事
除了不服输、不认命,樊建川还是个特别务实的人。
在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时,为了摸清宜宾的市情,樊建川几乎跑遍了宜宾每个村子,撰写了多个调查报告,并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时任宜宾市委书记的孙文启觉得樊建川是个人才,就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只当了一年,樊建川又被提拔为宜宾市常务副市长。


这一年,樊建川年仅34岁,是当时四川最年轻的常务副市长。
在旁人看来,樊建川可谓春风得意,前途不可限量。
在做副市长之余,樊建川也没有放下以前就有的“收藏”爱好。工作之余,他就骑着辆自行车四处转悠找“破烂”。
和其他人的收藏不一样,别人收藏金银珠宝、古董玉器,樊建川收藏的却是近现代的“抗战历史”。
小到抗战时的报纸、书信、影像、日记,大到钢盔、指挥刀、留声机和军用脸盆,只要能证明抗战历史,没有他樊建川不肯收的。
曾经有一份跟抗战有关的报纸,是从厕所里捡出来的,但樊建川却一点都不觉得脏,清理干净就保存了起来。
在樊建川看来,这些藏品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历史,还能给人警醒:一个民族只有记住历史,才能吸取教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因为这个爱好,樊建川在当地也名气大增,十里八乡都知道宜宾有个“破烂王”副市长;也因为这个爱好,樊建川的家庭生活过得“一地鸡毛”。
在当时,副市长一个月100多块收入,按说可以满足一家人生活,但樊建川把大部分工资花在了收藏品上面,导致家里过得十分拮据。
甚至有一次,看着家里的存款日益减少,老婆有点慌,还提醒他:“建川,我们只有1000块钱了,你买东西的时候注意点。我们一家子还要生活。”
1993年,上级找樊建川谈话:“准备提拔你做市长。”
这种事对其他人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但樊建川却为此失眠了。
“公务员的工资太低了,不能支撑我的收藏梦想,万一我把持不住,贪污了怎么办?”
樊建川和老婆商量:“要不我辞职算了。”
最终,樊建川真就辞职了。
这件事情一传出,樊建川立马得了一个外号:樊哈儿。
用普通话翻译,就是“樊傻子”的意思。
很多人想不明白,堂堂正处级的副市长,仕途一片光明,却不好好做官,辞职下海搞实业,就为了收藏文物?
但樊建川没有做过多解释。
在他看来,历史不能被遗忘。
曾经的革命先烈们毁家纾难、战死沙场,总要有后人,来继承他们的遗志。
1993年,在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第二年,樊建川辞职下海了,那一年,樊建川36岁。



从摆地摊到房地产大王,
汶川地震,他建的房子一栋没塌
1992年,小平南方讲话。这一年,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现代企业元年。
大量的学者、官员纷纷下海经商,有研究者称呼这批人为“九二派”。
客观上来讲,樊建川也属于九二派。只是,他没有像九二派那一批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一样,叱咤商界风雨,留下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商业传奇故事。
刚下海时,樊建川一度只能摆地摊。一家三口挤在出租屋里,女儿没有床睡,只能睡沙发。很多年后女儿还为此跟父亲开玩笑:“我个头不够高,就是因为小时候睡的沙发太短。”
辗转了几次小生意,还是不得起色,樊建川最终决定在银行贷款,凑出个十几万,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建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的宗旨很简单,就4个字:忠义勤信。颇有些江湖味道。
尽管简单,樊建川却始终恪守这4个字。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做房地产的企业家,樊建川本可以借助政策的东风,趁机在地皮上大捞一笔。
但“樊哈儿”,给自家企业定了3条原则:
1. 该赚一块时只赚八毛;
2. 不打广告;
3. 物业管理自己做。
在当时,很多老板建房子都偷工减料,“偷偷”省下那30%的安全系数建设成本,但樊建川却放出话来,“谁敢偷工减料,谁就走人”。
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嘲笑樊建川:这个傻冒,有钱不赚,充什么良心商人。
原则的坚持,这背后的那份价值可能需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才可能被大众所看到,但对短期的销售来说却没有什么作用,相反还可能加大了难度。
樊建川最难的时候,近乎四面楚歌:
合伙人向樊建川问起房屋销售和资金周转,樊建川无言以对。
那时的他背负数百万的贷款,经常在半夜焦虑醒来,妻子和女儿窘迫的生活环境更是让樊建川无比愧疚。
供应商上门要钱,银行上门要钱,职工上门要工资。
靠着以往的关系,樊建川卖出去了几栋,但依旧杯水车薪。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最艰难的时刻,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房改方案,要求单位不再提供福利房,房子将以商品房为主导。
濒临破产的建川实业得以喘了一口气,经过一番努力,奇迹般地实现转亏为盈。
之后凭借过去积累的口碑,2003年,建川实业更是迅速崛起成为四川TOP 5房地产开发商。樊建川的身价也随之暴增,被《福布斯》排在了中国富豪榜300名左右。
最高时,樊建川的身价更是排在了全国富豪榜第20名。
但事实也证明,樊建川配得上这个身价: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别的开发商的房子倒的倒、塌的塌,但樊建川建的房子硬是一栋都没出事。
有业主在小区拉横幅喊话:“感谢樊建川,建这么好的房子。”



变卖所有家产,
他心甘情愿
樊建川终于有钱了,可以去做最初促使自己辞官下海的那件事了。
这一次, 樊建川可以放开手脚来做了。
2000年,某公司准备拍卖一批抗战史料,其中有日本投降时交出的系列公文,上面列着113个驻华部队的名称番号。
拍卖目录刚一公布,很多买家就蜂拥至北京,有一神秘买家甚至放话:“不论多少钱,势在必得。”
樊建川一听急了,万一自己给不上价,被别人买走怎么办?
于是,樊建川发动周围的很多朋友和线人,寻找卖主,经过一个星期的搜寻,终于在天津找到了卖主。
“我与卖主长谈了一宿,用真情与激情打动了他,他愿意撤拍,我以远高于起拍价的价格买下了它。”
除了在国内收集文物,樊建川更是赶赴日本,发动大量线人,不惜血本,来一场抗战文物“大扫荡”。
不管是什么,樊建川见到就买:“仅购买、翻拍的照片,就超过30万张,装进集装箱拉回来,我把市面上能见到的基本都买光了。”
在这些照片中,有一张十分引人瞩目的,是一个15岁的少年。



这个孩子名叫季万方,他两脚立正45度,是非常标准的军人姿势。
没错,他是一名中国军人。
当时正值长沙会战,日军围攻一个村庄,久久没有攻下;等到最终攻破之时,发现其中“顽强抵抗”的,只是3个中国小孩。
季万方就是其中之一。
讲起很多这样的故事,樊建川这样一个粗犷的汉子也忍不住哽咽:“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死了,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难道我们不该纪念一下他们吗?”
其中最令人触动的故事,无疑是装备最差、损失最惨重之一的川军。当年,300万川军穿着草鞋、衣衫褴褛,提着随时可能哑火的土造步枪和手榴弹,步行前往抗日战场。就连川军将领刘湘,最终也是病逝疆场,留下一句饱含血泪的誓言:
“日军一日不退出中国,川军一日不得返川!”



2001年,卢沟桥搞了一个抗战文物展。
得到消息后,樊建川带上自己藏品去凑热闹,没想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看到他的藏品后大吃一惊:“14件可以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比卢沟桥博物馆还多。”
而这也使得樊建川萌生一个想法:“如果只是单纯做收藏,这些宝贝就只能蒙尘,只有建一个博物馆,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它们,惨痛的历史才会被更多人铭记。”
樊建川本想找几位好友一起来修建博物馆,但朋友一听他想做的事,都纷纷摇头拒绝:“明摆着是赔本的买卖,要干你自己干,我们不参与。”
朋友们的拒绝,让樊建川失落过、动摇过。
但每当看着满满一屋子的文物,樊建川就仿佛看见了那个战火硝烟的时代:
老弱妇孺的哭喊声;战士的呐喊声;战斗机在城市上空呼啸而过,炮弹掉落,无数的建筑倒塌,无数的生命消逝……
樊建川做不到充耳不闻。在他看来,自己此生一定要建成抗战博物馆,让人们记住历史、记住那个时代。
如果没有人愿意参与,那就自己单干。
很多地方的负责人一听樊建川要地用来修建博物馆,纷纷表示质疑,是不是打着修博物馆的幌子,圈地骗钱?
多次碰壁后,樊建川没有气馁。
2004年,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政府被樊建川的真诚感动,将安仁的一大片500亩的荒滩划给了他。
樊建川终于有了一块能让他大展拳脚的土地。
从博物馆动工开始,樊建川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9个月,5个馆。
之所有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樊建川要在8月15日前,将第一批博物馆建好。
2005年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的日子,而其时离8月15日仅仅9个月的时间。
为了赶工期保质量,樊建川每天吃住都在工地上,饿了就和工人一起吃大锅饭,困了就睡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这边博物馆还在浇顶,那边樊建川就在组织人装修和摆设文物了。
为了建博物馆,樊建川不仅让自己变成了又黑又瘦的工头,还掏光了所有积蓄,之后樊建川开始变卖自己的资产,房产、加油站、酒店……
终于在2005年8月15日,樊建川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开馆了。
在开馆仪式上,樊建川讲话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但奇怪的是,雨水只是下到博物馆这块地。
樊建川拿起笔在布满雨点的稿子上,写下4个字:苍天有眼!
2007年,曾有机构评估建川博物馆群落:差不多价值80亿元。
有商人想斥资购买这个群落,樊建川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但之后,樊建川却立下遗嘱:
我死后,建川博物馆群落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樊建川说:“我是社会财富的临时看护者,我只是替国家保存记忆,这些东西是我私人收集而来,但它们更属于这个国家。”


宁当“馆奴”:
只是为了让他们不被遗忘
在今天,樊建川的博物馆已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30吨手写资料、40万封书信、两万本日记、百万枚像章、1000余万件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400多件。
每年100多万人次来到这里,几乎又都泪流满面地离开。
樊建川今年已经66岁,博物馆到今天也已建了70多个,但樊建川没有满足,他只希望自己“再干十年”“建100个馆”。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3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是的,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可怕。
先人们已去,但后来者将永远铭记。
有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樊建川还好好地活着,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乃至全世界奔波,苦苦追寻着先烈们存在过、抗战过的证据,并将它们收藏;而在更遥远的未来,他也将永远不会死去。
有人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樊建川只是时代的一粒灰,却铸就了时代的一座山。
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樊建川,认为他是“樊哈儿”。
但樊建川倾家荡产所做之事,也不过被他总结成了4句话: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为了未来,收藏教训;
为了安宁,收藏灾难;
为了传承,收藏民俗。
来源:正和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