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qwewhatever的帖子 That is why I don''''t speak with my wife, because everytime we open the mouth, it goes to argument within 1 second. Even in the beginning there is nothing to argue about, we can always find something to fight about. For example, if I cool food in the morning for kids, it will be ''''why do you always cook the same thing''''When I send kids to school, it will be ''''Why don''''t you ask the teacher''''? If I handyman work, it will be ''''Remember last time you wasted money hiring...?''''When I teach kids outside, it will be ''Why not put on sun screen?'', although she doesn''t do anything just sit there. If your marriage doesn''''t fit and always fight, turn it into a silent marriage. Keep your mouths shut (it is still difficult). Learn to live together as roomate, leave each other alone. thatisnotright 发表于 2023-04-24 20:58
你父母的例子就是王不见王...我还见过其他类型吵了一辈子的婚姻,其实就是在一起吵,离开对方都孤独。你的不幸就是父母把你卷入其中,而你的心又重。我妈也和我爸吵,但只是单向,我一直不明白我爸怎么脾气这么好,当初我姥姥认定我爸就是因为我妈脾气暴躁,窝爸会让着她。他们吵也没影响我婚..但现在我很受不了我妈和我爸吵,我多次跟我妈提出她如果受不了我爸,我支持她离婚..在这里看多了世事沧桑,我觉得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unique random walk,朝为浣纱女,暮为吴王妃,一生不可自决
嘿嘿,secret comfort zone,这种情况是有的,可能还不少。
这个弯拐的有点大,,,,
不管怎样扶苏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点。楼主,你父母用你做借口至死在一起,你可以认为他们相爱相杀,不用替他们太遗憾。你也可以认为他们幼稚,包括我们讨论的自我不完善,不敢于坚持自己,没有同理心,时代的悲剧等等等等,有一点可以肯定,你是不太可能走他们的老路的,因为很显然你不能接受他们这种状态,你会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来防止同样的事发生的,所以不用太紧张。
我感觉大家都不看理论。
楼主的父母,对楼主说,“父母为了你不离婚”。这是一个典型的 dysfunctional family 里面的 scapegoat 替罪羊的角色。
这样抱怨老婆的很多,男方也有责任吧?没有坚持自己的标准,没有对自己的感受负责。男方也可以闹离婚嘛。
扶苏的观点,adult seperation anxiety 引起故意的吵架,这个在恋爱时就不可能 survival 这样的吵架。
我觉得这个理论问题很大。
要区分普通的抱怨,和 chronic complainer 的差别。
我不多些了,这些方面理论都很成熟了。
配偶不知道感恩赞扬,负面情绪太多,真的不爽
华人版前几天有个抱怨,说老公开始不同意旅游,但一旦旅游之后,也挺开心,感觉不能理解。
只能说 chronic complainer 不是普通人群的思维。
其实那个层主就是性别歧视,只是自己没意识到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在说谁对谁错,也不是说谁更错。我单纯是说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感受负责,老婆再错,脚长自己身上,不反抗不跑就是对自己不负责,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如果吐槽的是女性,版上也是这样劝的。
我居然看哭了。
是不够爱。
加一句,不是鼓吹离婚哈。反抗,或者说表达,不惜以离婚为代价的表达,实际上是在要求一个真实平等的对话,如果双方是良善的,最终会在追求真实平等中走向成熟,得到更完善的自我和更好的关系,对双方都好。
你爸应该和你交流他为啥这么选择,the sense of purpose 。
楼主父母的矛盾吵架,由于楼主没有明说,难以看出是谁的责任大。
但楼主母亲从楼主中学时就开始灌输垃圾话,倾倒负面情绪,以及再楼主父亲病危时明知楼主父亲快死了仍然管不住嘴跟楼主父亲歇斯底里大吵,这两件事来看楼主母亲的性格是有重大缺陷的,并且肯定不止是这两件事,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流露。
楼主说楼主母亲后来不再找,真不一定是因为不想再找,如此性格,真无法排除她是被挑剔而找不到下一任的可能性
而且知道及时止损,走出困境
绝对同意 "母亲从楼主中学时就开始灌输垃圾话,倾倒负面情绪" 即便一个老爸十恶不赦或不管干了什么,当妈的都应该在未成年小孩面前说他爸是个好人。
层主第二段的想法,也是 dysfunctional family 里的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 的典型特征之一。是 inflexible 的一种表现。
同意啊,我爸就是后者,而我妈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所以他们明显就过得不够自在幸福。不管男人女人,如果大事小事都要管,真是自己累别人也累。
你妈对你说的话是不客观的是不健康的, 你爸妈吵了一辈子是他们的人生, 你自已可以有自己人生不需听你妈的.
现在分析原生家庭支持个人成长的资源比爸妈那个年代多了很多, 比如萨提亚啊非暴力沟通啊,客观分析找出原因, 然后用好的交流方式,楼主不管是读书上课找心理咨询都可以做起来.
一针见血。根本原因不是夫妻生活不和谐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男人小肚鸡肠,鸡毛蒜皮,真的没法过,除非找个女宰相。
还有在我看来,既然你们都没有原则性恩怨,那么除此之外的一切恩怨,都不足以让一个人明知配偶时日不多了,还在配偶病危时候在医院跟配偶大吵,不肯闭嘴。
无论你有任何理由,记住,是任!何!理!由! 能这么做得人都非常人,极端自私不顾他人是肯定的,对自己情绪没有最基本得控制力,对他人没有最基本的同理心,缺乏最低的善良。
去破口大骂一个并非罪大恶极,甚至连原则性恩怨都没有的临终之人,是丧心病狂的恶行
你这就等于说女的可以肆无忌惮不讲理,本质就是性别歧视。
这是一种病而已,不需要用丧心病狂这个词。
而且华人版这种病真的很多很多,例子就是对青春期困难时期的娃大吼大叫,全然不顾心理健康啊。还说不喊叫就憋的很荒。
其实就是一种疾病,人格障碍。
青春期的娃还有将来弥补的可能性的,临终之人就真的是没机会了。
骂青春期的娃,我不赞同,但相对而言骂并非罪大恶极甚至没有原则恩怨的临终之人,我更无法接受,后者这个病更严重
不把自己的自尊放前面难道事事以对方为先?遇到个好的还好说,遇到个自私的那不就是恶性循环越来越索取无度。而后者才是正常的大多数吧 没有抬杠的意思
听你这话就像不会让着老婆的人。什么叫不讲理,好多男的觉得老婆跟他想法不一样就叫不讲理
婚姻里全是小事,哪里有什么大事。小事最磨人。
我是女的,并不觉得无论男女,谁可以凭借性别就不讲理而要求对方顺着自己。
你这种天天在婚姻里讲道理争对错,这种是内耗的婚姻。我的好几个老美同事说过他们的婚姻里避免无谓的争吵是划分职责范围,而且约定互不挑剔。比如妻子负责屋里的平时琐碎活,做相关决定。丈夫负责屋外的以及屋内大的改装项目。如果两人忙不过来,可以请人做,也相互不挑剔。比如LZ父母这种买酱油付电费根本没得吵。买房的大事两人商量着来。有趣的是有个同事讲他家买家具,他妻子喜欢一套沙发,他喜欢另一套,商量后决定,听丈夫的,但是下次买家具有分歧,无论丈夫多么不喜欢,听妻子的。婚姻里还是需要智慧来经营管理的。就怕的是事事都不放、事事要以自己的意志做决定,大家长制。
家里就有这种忍咋办 哎
鸡毛蒜皮只是表象
对,边界感
好多女的不也是这样啊?
多年经验,凡是遇上一张嘴就是“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以及单方面要求一方必须不论对错对对方宽容的,100%是一开始就不想讲理,只想胡搅蛮缠,PUA别人顺着自己的人,楼主老妈,以及你,都是如此。对这类理论近期最知名的打脸例子,就是各个地方讨论都都极深的超级写实家庭矛盾导致全家悲剧的神片“万箭穿心”里的女主李宝莉。她家自认为完全符合你的边界感,那就是挣钱,社会地位,升职,分房等一切大事都得男人解决,孩子学习由于女主水平太低(小学肄业)无法承担,所以也归男方管,除此之外的其他一切,女主都认为是她的势力范围,包括日常生活,都要由她做主,女主名言:“他马学武(女主老公)就是我的一条狗,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老公儿子谁不顺着她,就不分场合辱骂甚至殴打,还说是对方小事计较。搬家事件女主觉得是自己职权范围,但搞砸了理亏不说清等搬家工人来了发现卡车根本开不进来必须徒手搬200多米出了巷子才能装车,因此要求涨价的时候,女主又怨丈夫不出头跟她一起撒泼骂工人,搬完家之后老公按当时传统给工人派几根烟叫儿子给工人买几瓶汽水,被女主当众歇斯底里骂“贱”,说工人欺负她,她老公不帮着她大骂还讨好工人就是“骨子里贱到家了”
万剑穿心是电影艺术的夸张。
现实世界里,一般就是最终离婚或分居,对方也不一定太惨。
所以我说楼主她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用理性(智慧)在生活
丈夫过世后,她保存着丈夫的遗物(搬家也带着),从不说怀念的话,但和女儿说她爸爸是个好人。
蛛丝马迹,看得出她内心是遗憾的(或者后悔)。
癌症患者特别是到后期性格大多变得很坏,作为健康的家人,就算再不满,一般都尽量理解,尽量忍耐,毕竟,生死事大。 而楼主的妈妈,并没有原则性的仇恨,丈夫病的快要离开人世了,情绪上头还能和病人吵架,这该是有多不理智,多杠的个性啊。
最后楼主爸爸喊出那么一句让人难受的话。 他离开人世后,这句话在楼主还有楼主妈妈心里是不是成为长久的一根刺?
人生不能再重来,重来也许也一样。
艺术源于生活 过得惨的你可能不承认而已,比如楼主爸爸这样的,就算平时吵架各有对错,
但临终在病房里也得不到老婆的温柔相待
也还是有点惨的。
万箭穿心是以“写实”而闻名并获奖的,现实世界里,可能不会有那个巧合,就是男的下岗当天发现是妻子报假警陷害自己导致自己万劫不复丧失前途进而zs的,应该是离婚,但这俩人婚姻经历的这一切,无比现实
不要这么悲观,你一定会拥有幸福的。
想起文革中,多少人是因为舍不得家庭才忍辱熬了过来,自杀的不少是家里也没有了温暖的,比如老舍。
大多数人也得不到啥 “温柔的对待” ,,, 我单纯觉得觉得在意啥 “温柔的对待” 与否,不能算 sense of purpose 或者 meaning of life ,,, nice to have 但没那么重要。
强迫控制人格障碍的后悔没啥用,不值。
我怎么感觉也是,否则也就应该只在一些最原则的问题上和对方有冲突。
而且一般这种情况,男方家里人是要报复的,照样看万箭穿心,人家公婆怎么给孙子洗的脑。楼主这种估计小孩已经成年,又是女儿,男方家就算了。其他只能说有果必有因,不值得同情。
人之将死,而且也不是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年龄。 平时得不到也算了
那种时候也得不到.....
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有些人不具备与真人相处的能力,无法容忍对方有自我。 反而对方死了之后更好做白月光。要是活着得从早挑剔到晚。 例子包括二次元,宅,爱追星的那种。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然而感觉楼主经过常年被她妈洗脑,并不觉得她妈问题的严重,并不觉得她妈是婚姻痛苦的根源,从而对婚姻丧失信心。
万箭穿心我还是深度参与讨论过的,人家公婆那也不是洗脑,李宝莉的儿子是目睹了很多事情的,当时只有一条他不知道,那就是李宝莉隐瞒了他爸真实死因,以至于他8年后还以为他爸是因为出轨羞愧zs或者下岗承受不了打击zs的(可见奶奶也没跟他灌输这方面的内容),8年后他高考前夕是意外发现当年那个情妇照片,找到人面前,一张嘴就是:“你跟我爸出轨害死我爸,你有没有爱过我爸”,情妇才说出他爹死前发生的真实情况的。要说老太太对李宝莉有恨,那是肯定的,谁遭遇这种情况都不可能不恨李宝莉,但要说“洗脑”过了,老太太的退休金也全给这个小家花了,自己也没留着,反倒是李宝莉一口一个:“你们都是考老子养的”,动不动就:“从老子的房子里滚出去”,全然不顾那房子是抚恤性质才把产权给了这家的,等于全是死者的抚恤金,正常合法分配退休老太太跟未成年孩子的份额绝对比李宝莉那个有手有脚的中年配偶份额高,结果李宝莉趁老人孩子悲伤糊弄人家,房子居然写李宝莉一个人名下了。要我说这些现实算计,李宝莉才是给人洗脑的一方,楼主妈也是一样,长期洗脑之下,楼主基本已经忽略她妈的责任了
如果他们曾经感情好过,我觉得问题的根源不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而是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不尊重,弄得双方对对方失去了耐心。这事应该是有比较深层的原因的,只是楼主只是幼小的旁观者,说不出所以然来。
楼主父亲快到生命尽头都在怪别人,说的也不是事实,说明他到生命最后关头也没有成熟。
楼主妈妈在病房外痛苦不一定是爱情,只是生活多年的一种对家人的惦念。
我也觉得… 男性女性不一样,lz爹如果不是责任感,非常容易重娶女人重生孩子,四十多在哪里都没问题,跟lz妈的沉没成本完全不一样。国内前几十年家暴没有啥保护,光靠晃晃拳头就能让老婆安静的多的是,lz爹没有用任何性别上的特权,重病生气都没有改遗嘱之类的下狠手,怎么能跟lz妈比呢。
你说的是小说还是电影,万箭穿心小说和电影不一样。 小说里面房子是公婆要求过到孙子名下了,然后同住的过程中一直非常孤立她,虽然用她的钱,但是生日不带她出去吃饭什么的,强调公婆和儿子才是马家人。她儿子的态度就是你找男人你出去,我们马家不要你的钱,爷爷奶奶我养老送终。
小说最后的结局是她儿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在武汉买了一套别墅,跟她说我要给爷爷奶奶养老,别墅钱要用这套房子抵,没有地方给你住,你可以走了。 她就拿个包走了,开始还完了债的新生活。
你不觉得你说的白人夫妻的相处就是道理吗?夫妻能够沟通彼此达成共识,遵守一系列规则,这就是道理啊。这可都是理性沟通思维产生的结果。
电影比小说逻辑合理,小说自己有好几处很硬的逻辑bug,书本身远不如电影合理写实。 电影展现的就是房产证是李宝莉的名字,是电影最后李宝莉离开家把房产证给了婆婆,才同意改成儿子名字的,此前房子一直是李宝莉的名字,这就是个伏笔,因为按法律按正常情况那房子在马学武死后不可能给李宝莉一个人的,老人孩子的份额都比她大,但居然落到了她一个人名下,这就有意思了,只可能是趁孩子小不懂老人悲伤顾不上钻空子写她自己了。电影里明确台词,李宝莉要借给外面大姐1000块钱回家拿钱,说家里都是靠她养的,婆婆说你别以为就你掏钱养家了,我的退休金也没留着,全花在小宝身上了。
抱抱mm,每个人的生活都要自己慢慢体验,不能因为父辈失败的婚姻就放弃仅有一次的人生体验。 看完其实觉得或许mm的父母也不是不相爱,就像你说的,只是不能好好相处罢了。 真的不爱的就是各过各的相安无事的冷漠吧。
边界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的。
这个楼里缺乏很多基本医学常识。
楼主并不觉得她父亲去世跟长期婚姻压抑以及母亲有关。也许她爹做人实在不行连女儿都不爱他,也许她妈洗脑能力强呗。
当事人怎么想另说,这种四十多英年早逝,又不是七八十岁没社会关系风烛残年的情况,圈子里熟人听到都会问具体怎么回事,问就是夫妻长年不和,那人家自然有人家的判断。
对啊,还是不够爱,如果爱一个人(不管是孩子是老公/老婆,还是父母等)是会心疼对方,真的心疼对方,就不会一味的争个胜负,心疼对方就不想看到他/她伤心。
从楼主的描述里,我看到的是楼主内心是更怨恨她妈妈的。她认为她父亲也许不完美(没有足够让着她妈妈、坚持跟她争吵),但妈妈才是那个更可恨(向幼小的她灌输婚姻的可怕、父亲临死她都不放过他)、可悲(明明父亲死后那么怀念那么痛苦,却一直选择伤害对方伤害自己),又可怜的人(永远失去父亲、孤独的度过下半辈子)。 楼主内心应该是恐惧自己重蹈母亲的覆辙,对婚姻充满不信任。另外,传统心理学上认为女儿跟妈妈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更容易同情甚至共情父亲的角色。 所以我觉得楼主应该告诉自己的是,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人生境遇更是人人不同,这中间变量太多了。不要心理暗示自己有“宿命”这个玩意儿,因为本来也没有。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这又没有情景重现谁知道。 只是觉得都已经到临终病房了还能吵到说是对方气的,简直是积怨已久见面就想互相砍死那种,完全不能算是鸡毛蒜皮。。。。至于吵完了说对方是个好人基本可以忽略了。
除非人有很好涵养情商,即使不爱也可以和睦相处,很多美国人离婚后保持友好关系就是这样,现代社会没必要硬凑活,没有谁离不开谁活不下去的。
当然不是,现实社会比电影更极端夸张的多了去了,老一代打闹相互怨恨了一辈子也没离婚的多的是啊。
的确是,孩子好朋友的爸也是这么说的,包括带孩子参加活动,2人分工,比如其中一人负责夏令营,另一人就服从安排。
夫妻为装修吵架不少,我朋友夫妻为了一个客厅墙颜色选择吵架,相互不妥协,结果用回装修之前的老颜色,后来2人的确也离婚了。
好专业呀! 我建议我的朋友夫妻去看family counselor, .
这个有道理.
还有一点是她父亲明显非常愤怒, 而楼主的态度是吵架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形成了鲜明对比。很可能这种态度来自于她母亲。 而N最擅长的就是通过轻视打压对方,挑起对方的愤怒,N本身从对手的崩溃中获得情绪给养,自己不会有真正的愤怒情绪。
一个朋友,婚姻在离婚的边缘,他们都是要说the last word的人,该如何挽回婚姻呢?!(现在的情况,男的要离,女的不愿意,一谈话,两人就吵,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