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都有问题。 但从 dysfunctional family model 的角度,楼主的父亲更像是 the enabler 角色,而不是 the complainer (the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narcissist) 的角色。 原因是,the adaptive perfectionist / narcissist (the enabler),通常在对方弱势的情况下,比如病重是一种 case,还有 teenager 是另一种 case,会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 所以楼主的妈妈,基本很大概率是 the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 / narcissist 的角色。楼主的爸爸不是很清楚。
那个层主就是合理化的心理动机。
不用和合理化自己的人在网上争论,浪费时间不值得。
指出一下,让大家看得见,就足够了。
哈哈,我知道你说的是哪个id的回帖
她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的,孜孜不倦的,和好几个网友杠着,执着的点评着男女脾气应该在婚姻中如何如何。
算了,看破不说破,性格决定命运。
按目前的认知科学,人格障碍通常随着年龄而加重。
所以是不是再婚,其本人不一定有选择,扎心的说。
为啥要看破不说破嘛,这是网上。
看破说破但不争论,就好了。
说破就是:这位id在不断主观指责楼主父母婚姻不幸是男方造成的时候,内心其实在玩角色扮演,感同身受,把自己放在了楼主妈妈的角色中。
至于为啥她会如此感同身受,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反正楼主妈妈这辈子婚姻不幸福,有很多遗憾。
不知道这位id明不明白,指责楼主爸爸各种错,其实完全不能拯救楼主妈妈的婚姻不幸。
我觉得符合我的帖子的第二章:合理化+萨提亚冰山
https://m.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911518&fid=398
如果不把自尊自我放在首位, 那要把什么放在首位? 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吗? 有自尊自我没问题, 但应该互相尊重。 把自尊自我凌驾于他人之上,没有尊重可言, 那必然是过不下去的
不明白为什么看出了楼主妈妈的问题。 明明是楼主爸爸对妻子说狠话“被妻子气死的” 从哪儿看出楼主妈偏执了?
这两个人都有问题。
但从 dysfunctional family model 的角度,楼主的父亲更像是 the enabler 角色,而不是 the complainer (the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narcissist) 的角色。
原因是,the adaptive perfectionist / narcissist (the enabler),通常在对方弱势的情况下,比如病重是一种 case,还有 teenager 是另一种 case,会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
所以楼主的妈妈,基本很大概率是 the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 / narcissist 的角色。楼主的爸爸不是很清楚。
和我的想法一样!happy wife,happy life。 我觉得这类的婚姻不幸,男的有很大的责任。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拿来吵,完全没有说女的做家务多让她自己决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反过来还要为此争个你死我活, 感觉楼主爸爸更自恋,为我自尊。
这个要看不同的情况。如果老板自己水平可以,而且给出下面的人合理的解释那就没问题,反正大家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最怕就是什么也不说,不解释原因,直接下达命令“你们就得听我的”。估计你爸妈也是同样的情况,吵架只炒我想这样她想那样,但是懒得或者不会给对方提供reasoning。
层主居然没有把我屏蔽?
好吧,继续合理化好了。
应该说那个ID是“假设”楼主爸爸各种错。
因为楼主并没有说吵架的实际内容,也实在看不出来之前的矛盾到底是谁的问题。
但楼主妈在楼主上中学时候开始叨叨垃圾话,毒害楼主,以及在楼主爸病危时候明知对方临死了还要跟对方大吵,控制不住不能闭嘴,无疑说明那个ID指责楼主爸那些话,在楼主爸身上是否成立看不出来,但在楼主妈身上,是每一条都成立而且都很严重的......
我也觉得楼主妈后来不再婚,很扎心得说,未必完全是她自己选择的,这样性格也很可能是被选择无法再婚的....
我那贴只是在开玩笑,哪里有表达我没见过这种男的的意思?
我绝对相信有这种男人。。。
但你不能想象着楼主的例子就是这种男人+一个不是这样的女人。楼主的例子,这儿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这种男人+这种女人”。
不是因为吵架不给理由,而是 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y 的 inflexible 的特征。
当然,我写的理论分析,没有多少人看。大家都乐于灌抱怨坑。
是因为 inflexible,所以没有普通人群这件相互 influence 的试探和互相交流,走一步看一步那种。而是单向输出自己的焦虑和控制欲。
这个其实也就是为啥人格障碍,随着年龄而加重的重要原因。因为普通人群,正因为 influence 的时候,有相互交流,就好比不断动态校准自己的期望值,跟环境一致。
但人格障碍,哪怕是轻症,都不会有互动交流。所以不会跟环境动态校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跟环境越离越远,症状越来越重。
鸡毛蒜皮的事女的做主就行了,为这样的事男的和女的吵了大半辈子,我觉得男的问题一点也不少
"女的做家务多让她自己决定"?从楼主的哪句话能看出她父母是女的做家务多而男的不让女方自己决定?
可不可能是男方做家务多而女方不让男方决定?可不可能是女方做家务多但喜欢抱怨?可不可能是男方做家务多但喜欢抱怨?
其实很简单,不要脑补。。。
普通人群都是通过小事,相互交流校正期望值的。
因为人类冰川期进化要求,不能被老虎猛兽嘎嘣哪怕就一次。
但统计系美女教授会问:如果连一个数据点都没有,如果做 linear regression?
所以,小事确实不重要,但是 simulation。
层主说的,恰恰是焦虑控制人格障碍的特征之一。
没有多少普通家庭连买个酱油付个电费都用来矫正期望值吧。😀
你错了,人与人之间确实从小事,比如打酱油,开始互相校正期望值的。
但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因为普通人群之间,期望值很快就相互校正了,就不需要进一步校正了。
但如果回到娃,从零开始,那还是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相互校正期望值的。
而这个,其实引出了正常人群,如何跟焦虑控制人群相处的问题。
也就是楼主的爸爸当年,如果看到我下一段,也许能一定程度避免。
双方能一直吵,就都有问题。具体非要分谁的问题大的话,楼主提供的信息不够。
另外家里能吵起来的事也不完全是小事谁做主的问题。更常出现的是各种挑毛病。比如看你这个没放好,看你那个不顺眼。。。这些不仅仅限于大家的事,完全可以就挑对方个人的事的毛病。这样的男人女人都存在。
当然,只要任何事情,不管是家里的还是自己的,都由对方做主,而且对方挑刺就认了,那肯定吵不起来。
那么看来你也是小事上处处上心的人,对于买酱油,大多数人是放权的,最多关心一下买了没😂
这个我们见怪不怪。但从物理哲学的角度,就好比根本还没有描述(describe)重力,就能够解释(explain)重力了。
但如果我们拿 star trek 作为比方,普通人群之间,存在类似 telepathy 的机制,其实是 emotional bond,就好比某人说:“我了解(understand)他/她这个人,就这么办“。
这是理论,因为面对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utterly incomprehensible 的发生。
我上贴在解释,还没有解释完。
我觉得如果明白对方没有那个智慧,可以试试让自己先有点智慧,不那么认定事情必须如何做。
买酱油这种我们家都是吃货,要吵绝对能吵起来。但选择吵还是选择不吵,就表示有没有智慧。
不,我在反讽,你没看出来吗? 我不觉得女方就应该在小事上听从男的,也不觉得男的就应该在小事上让着女的。双方应该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做不到也没关系,找到和自己match的伴侣就行。 但是,不是说男的就应该怎样怎样,女的就应该怎样怎样。个人差比性别差异大多了。
一般人是这样的。但楼主父母俩就未必。
另外,就算一方完全放权,买酱油这种事仍然是可以吵起来的。比如,一方去买,买完了抱怨放权的对方怎么懒猪一样不去买。或者,放权的一方去买,买回来对方指责你买的什么烂酱油?
这类情况不少见吧(不是因为具体的事怎么做吵,而是做完了之后对对方不满而吵)?这种事放权有用么?只有觉得对方是神,说的啥都对,咱不敢回嘴,那才不会吵起来吧。。。
我前面类比的 telepathy,其实说的就是 empathy。
但对于哪怕轻微人格障碍,在其人格障碍的范围内,普通人群的 empathy,完全不起作用。
也就是俗话说的,teenager 是很 annoying,但 understandable。
不过有个别部分人群,utterly incomprehensible,俗话就是说:“这完全无法理解图个啥。”
而这时,普通人群常见的错误,是继续用小事去相互校正,最后无法校正一直争吵。
我上贴刚举了个例子。现实就是,只有一方放权,任由另一方决定这种小事该怎么做(就是你说的,不认定一件事必须怎么做),也不能完全避免吵架的。
因为很多时候吵架,并不是因为讨论将要发生的一件事该怎么做,而是某一方对已经做完了的某件事挑毛病指责而导致的。可以接受对方对某件事请的决定,不代表也可以接受对方对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指责。如果还能做到后者(对方怎么指责自己都无所谓),那是不会吵架了。。。
对此,我对普通人群面对轻度焦虑控制型人格障碍时,有一个锦囊,当然不知道有没有用。
第一步:当小事发生时,暂时收回(retract)empathy,也不进行普通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校正。
(这是因为 utterly incomprehensible,这种情况下,empathy do more harm than good)。
第二步:观察(observe)和描述(describe),但不试图解释(explain)。
(如果还是认为 utterly incomprehensible。那么 acknowledge 这个事实)。
第三步:好好睡上一两个晚上。大脑会在晚上做梦时,resolve 这件小事。
第四步:Back to normal。此时大脑已经 re-train 了一次。
天长日久,会逐渐能够部分适应。
楼主太幸运了,这世界上也有人的婚姻是走向坟墓的起点
那也可以说这个人都快死了还不忘吵架。
这两个人就是性格不合适。
太有同感了. 我是在我对孩子的不断让步中认识到我对ld实在是太差了.
但同时在婚姻的坟墓里大声叫床!!!
结婚以后真的不要急着要孩子,婚后男人本性才会暴露,没有孩子可以及时脱身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大多随着年龄而加重的意思,不是说几年时间。
有道理。我来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一对六十的老夫妻和我们聊天说漏嘴了,说起他们为盛碗饭大吵一架的事儿。起因是男的去添饭,顺便就把锅里的全盛上,打算回到桌上拨给女的。但是女的事先说了要自己盛,就生气了。男的也生气了,说你不就是嫌我脏吗?女的说不是。 我明白男的想省女的少站起来一趟,他是那种热情周到爹味浓的。女的烦他替她做主,而且真需要他的时候就没影了。两人都自尊心极强,同时缺乏同理心。他俩这类吵架经常发生,男的气的自打耳光,女的气的想回娘家。
现实是,没有人性格完全相合的。
当然,存在程度差别。
这个例子里,是男的问题。因为他不能 detect 对方的 sense of purpose。
也就是 inflexible 的一种。
至少要退一步,说哎呀我又糊涂了,下次一定注意。
那如果女的还不让步,另说。
每个人都总觉得自己对,不肯让步确实是很难的。
人是不是觉得自己对,跟是不是让步,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觉得自己对就可以不让步,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啊。
不是不够爱,也不是性格。自我的问题是根本问题。
我也觉得男的问题大一点,女的自我比男的完善一点,但是还不够,而且女方也是得了男方“爹味浓”的好处的,生活中被照顾的很好,所以回娘家也只是说说。
这种临时改变或者放弃计划就是一种punish的方式,你不听我的,我就把你期望的东西毁掉,这样不断的punish你,最终的效果是,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是一种情感控制。这也是我家亲戚前夫用过的手段,明明已经订好机票,订好宾馆,因为没有完全按他的要求打理行李,就临出门上飞机的时候放弃旅行,所有的钱打水漂。其实他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打理行李,但是自己不愿意做。妻子做了,还挑刺。真是没有必要。结果大家庭开心的旅行独缺他们两个人。
说起来很惭愧,我怀孕的时候,我老公做饭,炒豆芽的时候按菜谱放了醋来调味,我听了后大发雷霆,觉得豆芽放醋是不知所谓,把他也气的够呛。
这种婚姻里最忌讳,对方做事,不要挑剔。既不做,还挑剔,遇到性格好的可以包容,性格不合的,只有争吵,最终分手。
也不一定,有的时候是为了逃避尴尬或者逃避难受。但是容易被误会成惩罚,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了。我记得版上有过一方说不去了,另一方说也好,大家冷静一下回来再谈,这就是处理的比较好的。
我也有过类似的事。我从小会做饭,但也造成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正根,没外人时会口无遮拦就说出来。其实好好夸一下教一下对方,对我自己更有利,年轻时候傻,样样要自己来,还得罪人。
这种是不是punish可以分辨出来的,如果是避免尴尬,可以让对方去,自己不去,但是也不让对方去,完全放弃计划就是一种punish。而且重复多次的使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一种情感控制。
那是的,同意
但多接触一些人,对自己的需求就会越来越了解。尝试过,不合适也可以再分开,都是可以探索的。
不论怎样,幸福是你决定幸福,就可以幸福的。和有没有伴侣无关。
嗯, 文笔太好了. 我父母也是常吵架, 7/80还在吵, 理论上他们当年应该感情是相当好的, 可能就是感情与现实差距太大吧. 一度也对婚姻不报希望, 然而我自己最后还是过上非常正常的婚姻生活. 大多数人努努力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好文 文笔真好
说啥都不能接受人躺在医院,快要死了,lp还在吵。。。
看来能干的人要求比较高。 我妈就是这样,她做饭我在旁边打下手都会被她骂。 所以后来我都躲远远的。
我跟我老公两个笨人就吵不起来。 什么炒菜放错了调料之类的在我两这就是笑料以后取笑对方可以用的。
跟性格关系更大吧。我不爱一个人,也不会跟他吵。没这个精力。我可能会选择阳奉阴违,先斩后奏哈哈。
就是ego. 念书好的有这个毛病的多, 然后结婚了两人特别容易吵架, 专业还差不多的话就更惨了. 深受其害呀. 身段软一点, 说话好听点, 在生活里能避免多少麻烦. 好在这个东西学起来也不难.
我不知道LZ的父母怎么会在鸡毛蒜皮上吵架的。但是,你如何能assume一定是LZ爸爸挑起的争吵呢?就不能是妈妈主动吵架?
其实很多人是用吵架来发泄和调节情绪的。当学会其他方法调节情绪,就能学会把该说的说完以后闭嘴。这样可以避免所有争吵。
人会变的。确实有年轻时候关系不怎么样的,老了关系好起来了。
我知道一个例子,我好友当年回国期间,看牙发现智齿有一点点出头,但并没有长出来,可是为了避免在外面长出来花费高,,于是就决定抢先拔掉,并且因为时间限制,选得是比较激进的方案,就是每次拔一侧的两颗,下一次去再拔另一侧的两颗。
于是好友她妈陪她去的,打麻药,拔牙,观察,然后回家,出来晕晕乎乎,好友说打车回家,其实她家经济条件不错,但她妈不知犯了那根筋了,就不允许打车,说医院回家就倒一次车,没多远,现在下班高峰时间,打车也堵,就公交吧,公交吧,公交吧,公交吧。
好友开始忍者,等了半天,好像好几条线路都能路过这一段,晕晕乎乎上了一辆公交,她妈一直说坐这趟也一样,就是换乘的站换一下,谁知换乘已经是个有点偏离他们回家路线的站了,下来以后就只能死等一趟车到家附近,不像其他车直接倒小区门口的,当时还是冬春之际,下班时间天阴沉沉,又冷,好友麻药劲没过,冷风一吹,就急了,于是就要打车,她妈就阻止,说又没急事,打车也是堵在路上,为什么非得打车,就阻止就阻止。
好友也急了,抬手拦了辆车,开门要上车,跟她妈说我现在要打车回去,你要是不上你就自己坐公交回去吧。
她妈歇斯底里大骂,说她不懂事,都打车了怎么能还说让她妈坐公交回去,双重浪费。
她妈觉得没急事+本来就是交通拥堵时间=你打着麻药坚持坐公交倒车又怎么了。
这是谁punish谁?谁想情感操控谁?是谁自己不去也破坏别人去?她上车时候看着她妈倔强的样子,知道她妈不会老老实实上出租车的,要么骂一路,索性趁她妈还在路边硬挺的时候关门走了。
同意,有道理
同意,多数人都会觉得后者婚姻会幸福,但其实事实是大多数女性在家和生活方面关注度比较高,两个都注重家里和孩子教育培养的吵的更厉害因为谁都不放手。这是我自己经历和观察其他家庭的结果
楼主父母的婚姻悲剧中没有一个赢家。父母互相伤害至生命最后一刻。父亲的死其实跟不幸的婚姻是息息相关的。楼主提到父亲诊断后快速去世与父亲对于婚姻以及生命的绝望应该有很大的关系。长期的负面情绪影响身体健康。你父亲临死前的呐喊其实就是真相。不过你母亲的基因在战斗中更强大。
只想说:婚姻中的温情和家庭的关爱对于人是良药。
想起了“万箭穿心”的李宝莉,完美打脸了某个ID说得“男的只管大事,小事就都让女人做主怎么了“
李宝莉的老公包办了他家在外挣钱,升职,社会地位,分房,甚至孩子学习等几乎所有大事。李宝莉早早下岗在市场坐着一份不计报酬,但能天天跟三教九流打交道,四处跟人侃大山的替人看摊的活计,不用操心生计,也不用对上班时间认真。管着家里家务, 但李宝莉满足了吗?当然没有。
她老公活着时候她承担的唯一一件相对大点的事,是搬家,约了厂里运输班组当年在外干私活的工人来搬家,结果故意含糊不说请具体情况,等人来了才发现他家在小巷子里卡车根本开不进去,工人得徒手搬家具200多米才能装车,于是要求涨钱,李宝莉大怒,跟工人大吵,她老公看着她一脸泼妇样,又觉得其实自己家也理亏,不想吵,李宝莉大骂老公窝囊,等搬完家,她老公按当时习俗,给工人们派了几根烟,让孩子买几瓶汽水给工人们,李宝莉冲出来当着众人对她老公破口大骂,说她老公就是”贱“,有事时候就躲了,现在倒出来装好人,贱透了. 说她老公要能立得起来,老婆还用变泼妇在外吵架?都是懦弱的老公才会产生泼妇老婆。
按照那个ID的理论,这就成了她老公不宽容,吵起来是男方责任的例子了
女人会为孩子改变自己。 男人不同,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是ego,是缺同理心,这两者是不完全划等号的。不是为我自己的年轻时候辩解,是帮助大家了解家里有类似我年轻时候这样的。我有点男性思维,重事实和逻辑。如果我老公拿点事实出来,或者直接说自己被否定的感受,我是会接受和改正的。偏偏我老公因为童年缺爱,是个讨好型人格,有想法不明讲的。最后我们相互向对方靠近,我说话注意多观察对方一点,他注意多就事论事一点。
不觉得,从小到大,见过的为孩子忍着的男人多了
就像Chris Rock说的,婚姻和谐也极其简单,两件事:fuck and go places,话糙理不糙。问题是不可能一直have sex,年纪大了七老八十没激素了咋办,迟早要分,所以双方都能力还行和经济独立前提下,除了生养后代婚姻的意义在哪里?现在女性教育水平和挣钱水平越来越高,追求自身幸福和有质量的生活,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东亚日本韩国不喜移民老龄化严重,中国也在步后尘,shrinking workforce + growing aging population…不知有啥解决办法
是的,这其实也相当普遍
抱抱楼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是因为你父母的婚姻观不和造成的,不是因为你。楼主要乐观一点,今后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好,不管一个人,还是一家人,开心就好。
针尖对麦芒的那种吵架,情绪波动那么大,手抖心跳,非常消耗精力的,为了自身的健康也不应该长期共同生活。不清楚楼主的父亲为什么那么想不开。
不是有句话叫相爱相杀
我看過不少相愛的人結婚一段時間(有長有短)後,吵得可兇了。 只能說好的婚姻遠遠不是只要相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