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故事说说自己不想海归的原因之一

公用马甲7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先从家族故事说起。
民国年间,太爷爷在县城经商富甲一方,之后到省城发展。太爷爷在省城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跻身于有头有脸的富商之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英租界的最高档住宅区买了一栋小洋楼,高级到连抽水马桶和冷热水都有。
抗战时期,太爷爷,爷爷和另外几个富商一起认捐了数架战斗机。解放前夕,他们买了全家去台湾的机票,种种原因还是没有走。
再之后,小洋楼交公,一家老老小小只让留下了二楼的两间房和三楼的阁楼自住。漂亮的小洋楼搬进了不相干的三户“无产阶级”,厨房厕所沦为公用地盘。
那块地皮处于市中心,那一片小洋楼由于建造的时候材料和质量都非常好,所以一直都在使用。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国内大兴土木的时候。2010年左右,有开发商终于下手了,理由是要保护性修复历史文物,强制腾退了所有的住户。
后来那片小洋楼区修缮完毕,被打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商着手对酒吧咖啡馆等招商,也许就是下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
家里的祖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商用楼。某些人却可以把本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来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强制腾退的确是有补偿,因为交公后自留的面积小,补给郊区的电梯房还要自付一部分钱。
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家族变迁,我也就不想海归了。城市再繁华,也和无数普通人家没有关系。家里的父亲叔叔姑姑那一辈对祖业祖宅一直很忿忿不平。我劝他们,我们讲理也讲不过,耍流氓也耍不过,不如自己看开一点。好在我们小辈们虽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也都能自食其力。我虽然没有运气当个“富四代”哈哈哈,但是应该遗传到了一点点经商头脑,找机会做过几次小打小闹的生意,每次都挣到了钱。自己终究没有祖辈的能力和勇气,还是选择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下次回国会去修缮过后的那一片历史文化街区看看,自己的家族故事何尝不是历史的缩影呢……

 

🔥 最新回帖

i
icespar
483 楼
祖辈跟楼主家的差不多。家里小楼腾给驻军,全家人挤在佣人房里。准备好跑路去香港又因为拖家带口而难以下定决心,上海买了房怕在资本家头衔上罪加一等而不敢住,哪怕是文革结束了都不敢claim所有权,白白便宜了看房人一家。 但我还是准备等孩子自立后回国养老,故土难离,那里有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终归是要回去的。
无欲则刚
482 楼
私有财产没有保障,细思极恐。
a
admire2022
481 楼
三代以内也是抗美援朝捐赠飞机大炮那一批, 倒是保了后代的平安。 没有被整的太惨。
看看整个中国历史,家族能活下来繁衍后代的, 感觉都是奇迹走了狗屎运的。
cannie 发表于 2023-04-25 22:18

家族能活下来的需要多面下注,大部分人在海外。并且能够TG带来大额外汇的。 文革后期,大资本家,能给中国捐外汇,还有捐进口设备的;抄家的房产能返还,还可以当人大代表
y
ynewynew
480 楼
如今,说动迁就动迁,象征性给点动迁费,也是一种掠夺,早就不是当年魔都穷人靠动迁致富的时代了.
i
ihatemylife
479 楼
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本是近亲,制度上的腐化专制都差不多, 苏共要不下台,真不至于打成现在这样,可谓流尽斯拉夫人的血,让全世界笑话
xpinger2017 发表于 2023-04-25 22:09

乌克兰政权一阵子亲俄一阵子亲欧美,还有亲俄总统被赶下台的,司机在俄乌战争前支持率只有30%。我觉得还是挺民主的。这些情况在俄罗斯不可能出现的。

 

🛋️ 沙发板凳

S
Saladin
赞心态
夏日橙汁
有故事的家族,楼主继续讲吧 坐小板凳来听
m
manduka
bless
暖暖的阳光下
喜欢听故事
头文字D
别老是盯着过去愤愤不平,谁祖上没有风光过?我祖上还是鳌拜咧,结果被康熙用不入流的伎俩给抓起来,关闭到死,然后又装模做样部分平反,原来是一等公变成一等男,康熙儿子雍正即位,给了粒糖,全面平反,一等男变回一等公,没过多久,雍正死后,他儿子乾隆又把我鳌祖贬回一等男,他们祖孙三人把我们家族当猴子耍,最后,孙中山的中华民国来了,一切都没了

t
tulipmm
想说我家和我队友家也有类似的故事,所以我俩也是坚定地不归派。
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代都是从富n代刷到社会最底层,父母小时候因为成分问题读书工作都受很大影响,就算后来也对共产党是反感和保持距离的态度,即使有机会加入也不愿意。他俩很支持我不归的想法,尽管我是独生子女。
队友虽然出了国,但有sibling留在国内发展,发展的也不错。所以队友父母虽然经历了家族财富被充公,现在也占到了国家发展的红利,所以时不时流露出希望队友海归的意思。
说到底还是利益说了算
n
nicecool
知足吧,没让被跳楼就很不错了。。。
t
toopooh
我家没有你家这么土豪。但是经历差不多。外公还被斗个半死。
9
99ranch
先从家族故事说起。
民国年间,太爷爷在县城经商富甲一方,之后到省城发展。太爷爷在省城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跻身于有头有脸的富商之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英租界的最高档住宅区买了一栋小洋楼,高级到连抽水马桶和冷热水都有。
抗战时期,太爷爷,爷爷和另外几个富商一起认捐了数架战斗机。解放前夕,他们买了全家去台湾的机票,种种原因还是没有走。
再之后,小洋楼交公,一家老老小小只让留下了二楼的两间房和三楼的阁楼自住。漂亮的小洋楼搬进了不相干的三户“无产阶级”,厨房厕所沦为公用地盘。
那块地皮处于市中心,那一片小洋楼由于建造的时候材料和质量都非常好,所以一直都在使用。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国内大兴土木的时候。2010年左右,有开发商终于下手了,理由是要保护性修复历史文物,强制腾退了所有的住户。
后来那片小洋楼区修缮完毕,被打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商着手对酒吧咖啡馆等招商,也许就是下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
家里的祖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商用楼。某些人却可以把本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来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强制腾退的确是有补偿,因为交公后自留的面积小,补给郊区的电梯房还要自付一部分钱。
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家族变迁,我也就不想海归了。城市再繁华,也和无数普通人家没有关系。家里的父亲叔叔姑姑那一辈对祖业祖宅一直很忿忿不平。我劝他们,我们讲理也讲不过,耍流氓也耍不过,不如自己看开一点。好在我们小辈们虽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也都能自食其力。我虽然没有运气当个“富四代”哈哈哈,但是应该遗传到了一点点经商头脑,找机会做过几次小打小闹的生意,每次都挣到了钱。自己终究没有祖辈的能力和勇气,还是选择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下次回国会去修缮过后的那一片历史文化街区看看,自己的家族故事何尝不是历史的缩影呢……
公用马甲7 发表于 2023-04-24 10:48

人和人境界不同。我的一个海归同学,美国读的研究生。他家在国内一个二线省会城市。爷爷辈是当地名望很高的人士。省会城市的一处著名景观,曾今是他们家院子。后来他爷爷去世,家产充公。跟你一样,曾今的自家财产,变得跟他家毫无关系。他家是一门书香,儿子儿媳后来读书读博。后又公派去某国做研究数年,回来后入职国家最高学府做教授。他自己博士读完就回国了。现在外企白领。人生没有大富贵,但是也幸福美满。 他和他父母辈,从来都是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学识吃饭,从没享受到过爷爷辈的关照,也没有祖上曾富贵的负担,更没有受到什么迫害。爱国爱党。是我见过的最为开朗阳光的人之一。 比你们这种困守在先辈蒙阴的人,内心鄙俗的人,强的太多了。
g
gooog
回复 1楼公用马甲7的帖子
我们那也有你这样的家族。文革受迫害。 但是人家后来鲤鱼翻身了。原因很简单。人家家族人脉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是政协委员。
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天天盯着过去的那点芝麻小事。
w
weiyixia
补偿一般按照面积,或者人口。不管是破房子,还是洋楼。另一个出路是做钉子户,不过拿不到补偿。补偿可是一大笔,家族估计也会有不同意见。从这个角度,那些破房子赚大了。
t
tulipmm
人和人境界不同。我的一个海归同学,美国读的研究生。他家在国内一个二线省会城市。爷爷辈是当地名望很高的人士。省会城市的一处著名景观,曾今是他们家院子。后来他爷爷去世,家产充公。跟你一样,曾今的自家财产,变得跟他家毫无关系。他家是一门书香,儿子儿媳后来读书读博。后又公派去某国做研究数年,回来后入职国家最高学府做教授。他自己博士读完就回国了。现在外企白领。人生没有大富贵,但是也幸福美满。 他和他父母辈,从来都是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学识吃饭,从没享受到过爷爷辈的关照,也没有祖上曾富贵的负担,更没有受到什么迫害。爱国爱党。是我见过的最为开朗阳光的人之一。 比你们这种困守在先辈蒙阴的人,内心鄙俗的人,强的太多了。
99ranch 发表于 2023-04-24 11:13

这个跟境界有关系吗。关键难道不是家人没受过迫害
亲戚家人里逼死几个家破人亡几个再来看心态还阳光不阳光
m
mary的小绵羊
先从家族故事说起。
民国年间,太爷爷在县城经商富甲一方,之后到省城发展。太爷爷在省城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跻身于有头有脸的富商之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英租界的最高档住宅区买了一栋小洋楼,高级到连抽水马桶和冷热水都有。
抗战时期,太爷爷,爷爷和另外几个富商一起认捐了数架战斗机。解放前夕,他们买了全家去台湾的机票,种种原因还是没有走。
再之后,小洋楼交公,一家老老小小只让留下了二楼的两间房和三楼的阁楼自住。漂亮的小洋楼搬进了不相干的三户“无产阶级”,厨房厕所沦为公用地盘。
那块地皮处于市中心,那一片小洋楼由于建造的时候材料和质量都非常好,所以一直都在使用。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国内大兴土木的时候。2010年左右,有开发商终于下手了,理由是要保护性修复历史文物,强制腾退了所有的住户。
后来那片小洋楼区修缮完毕,被打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商着手对酒吧咖啡馆等招商,也许就是下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
家里的祖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商用楼。某些人却可以把本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来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强制腾退的确是有补偿,因为交公后自留的面积小,补给郊区的电梯房还要自付一部分钱。
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家族变迁,我也就不想海归了。城市再繁华,也和无数普通人家没有关系。家里的父亲叔叔姑姑那一辈对祖业祖宅一直很忿忿不平。我劝他们,我们讲理也讲不过,耍流氓也耍不过,不如自己看开一点。好在我们小辈们虽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也都能自食其力。我虽然没有运气当个“富四代”哈哈哈,但是应该遗传到了一点点经商头脑,找机会做过几次小打小闹的生意,每次都挣到了钱。自己终究没有祖辈的能力和勇气,还是选择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下次回国会去修缮过后的那一片历史文化街区看看,自己的家族故事何尝不是历史的缩影呢……
公用马甲7 发表于 2023-04-24 10:48

非常体会你说的讲理讲不过,耍流氓也耍不过。所以楼里说什么后代爱国爱党的翻身派们基本上就是会和党国一样耍流氓的。我们这些正常人还是在正常的美国呆着吧。
M
Moscow79
先从家族故事说起。
民国年间,太爷爷在县城经商富甲一方,之后到省城发展。太爷爷在省城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跻身于有头有脸的富商之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英租界的最高档住宅区买了一栋小洋楼,高级到连抽水马桶和冷热水都有。
抗战时期,太爷爷,爷爷和另外几个富商一起认捐了数架战斗机。解放前夕,他们买了全家去台湾的机票,种种原因还是没有走。
再之后,小洋楼交公,一家老老小小只让留下了二楼的两间房和三楼的阁楼自住。漂亮的小洋楼搬进了不相干的三户“无产阶级”,厨房厕所沦为公用地盘。
那块地皮处于市中心,那一片小洋楼由于建造的时候材料和质量都非常好,所以一直都在使用。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国内大兴土木的时候。2010年左右,有开发商终于下手了,理由是要保护性修复历史文物,强制腾退了所有的住户。
后来那片小洋楼区修缮完毕,被打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商着手对酒吧咖啡馆等招商,也许就是下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
家里的祖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商用楼。某些人却可以把本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来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强制腾退的确是有补偿,因为交公后自留的面积小,补给郊区的电梯房还要自付一部分钱。
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家族变迁,我也就不想海归了。城市再繁华,也和无数普通人家没有关系。家里的父亲叔叔姑姑那一辈对祖业祖宅一直很忿忿不平。我劝他们,我们讲理也讲不过,耍流氓也耍不过,不如自己看开一点。好在我们小辈们虽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也都能自食其力。我虽然没有运气当个“富四代”哈哈哈,但是应该遗传到了一点点经商头脑,找机会做过几次小打小闹的生意,每次都挣到了钱。自己终究没有祖辈的能力和勇气,还是选择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下次回国会去修缮过后的那一片历史文化街区看看,自己的家族故事何尝不是历史的缩影呢……
公用马甲7 发表于 2023-04-24 10:48

要想开一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过去一百年中国各种内战外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死了多少人,和倒霉的比起来,你们一家人没有横死街头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t
transient
这个跟境界有关系吗。关键难道不是家人没受过迫害
亲戚家人里逼死几个家破人亡几个再来看心态还阳光不阳光
tulipmm 发表于 2023-04-24 11:17

楼主家好像没有被逼死人至于“家破人亡”的境地。财产充公这挺普遍的。
t
tgaa
1953-1956年,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过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历史大背景,包括1950-1953年的地主土地无偿分给全国3亿多农民约7亿亩土地改革
如果没有这些改革,社会还是以前的封建社会
楼主应该看开点,虽然对部分人利益有损失,但大多数人还是有了一个平等的起点,这是社会进步
a
amyHuang_99
我妈单位有个同事,他是某大资本家姨太太的孩子。他爹49年后出逃,把他和母亲留在了上海。资本家在上海有套著名的豪宅,被充公成某研究所的所在。当年开始平反后他写了无数信要求补偿都没回应,然后就去研究所打地铺,每天睡那里。后来研究所实在没办法,终于给他分了一套小公寓。我妈一直自叹脸皮不够厚,豁不出去。
e
enginex
嗯 这也是我爸不让我回国的原因 他自己就经历过这些
c
chuckle
楼主家好像没有被逼死人至于“家破人亡”的境地。财产充公这挺普遍的。
transient 发表于 2023-04-24 11:22

小声说,要是现在海归的,万一,我是说万一哈,以后财产被充公,也能心平气和的觉得是平常事,那我服气,否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公用马甲7
人和人境界不同。我的一个海归同学,美国读的研究生。他家在国内一个二线省会城市。爷爷辈是当地名望很高的人士。省会城市的一处著名景观,曾今是他们家院子。后来他爷爷去世,家产充公。跟你一样,曾今的自家财产,变得跟他家毫无关系。他家是一门书香,儿子儿媳后来读书读博。后又公派去某国做研究数年,回来后入职国家最高学府做教授。他自己博士读完就回国了。现在外企白领。人生没有大富贵,但是也幸福美满。 他和他父母辈,从来都是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学识吃饭,从没享受到过爷爷辈的关照,也没有祖上曾富贵的负担,更没有受到什么迫害。爱国爱党。是我见过的最为开朗阳光的人之一。 比你们这种困守在先辈蒙阴的人,内心鄙俗的人,强的太多了。
99ranch 发表于 2023-04-24 11:13

正常留美的人,谁不是靠自己的学识留在这里?你的最后一句话请送给你自己。
公用马甲7
回复 3楼夏日橙汁的帖子
讲完啦,note里编辑好的,一次发完哈哈
z
zokiya
这是哪里啊,上海的话,文革后好像房子都反还给原房主的,但谁是这个原房主,谁有权继承很多时候是有争议的。
b
batgirlding
要看你家是什么位置。你要是进过集中营的日本人,估计要写一篇为什么要海归。
t
tmd_life
这楼里的正义之士康他人之慨的人真多啊!执政的不公,变成了受害者的内心鄙俗……

t
tmd_life
回复 17楼tgaa的帖子
现在又回到以前的封建社会了。财富又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里。真应该再来一次均贫富,真正实现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起来的人
l
lovejames
可以理解, 在美国记得一定住在蓝州, 也期望台海别打起来。普通人命运都是蝼蚁,其实很可怜,命运根本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呵呵笑
先从家族故事说起。
民国年间,太爷爷在县城经商富甲一方,之后到省城发展。太爷爷在省城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跻身于有头有脸的富商之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英租界的最高档住宅区买了一栋小洋楼,高级到连抽水马桶和冷热水都有。
抗战时期,太爷爷,爷爷和另外几个富商一起认捐了数架战斗机。解放前夕,他们买了全家去台湾的机票,种种原因还是没有走。
再之后,小洋楼交公,一家老老小小只让留下了二楼的两间房和三楼的阁楼自住。漂亮的小洋楼搬进了不相干的三户“无产阶级”,厨房厕所沦为公用地盘。
那块地皮处于市中心,那一片小洋楼由于建造的时候材料和质量都非常好,所以一直都在使用。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国内大兴土木的时候。2010年左右,有开发商终于下手了,理由是要保护性修复历史文物,强制腾退了所有的住户。
后来那片小洋楼区修缮完毕,被打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商着手对酒吧咖啡馆等招商,也许就是下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
家里的祖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商用楼。某些人却可以把本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来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强制腾退的确是有补偿,因为交公后自留的面积小,补给郊区的电梯房还要自付一部分钱。
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家族变迁,我也就不想海归了。城市再繁华,也和无数普通人家没有关系。家里的父亲叔叔姑姑那一辈对祖业祖宅一直很忿忿不平。我劝他们,我们讲理也讲不过,耍流氓也耍不过,不如自己看开一点。好在我们小辈们虽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也都能自食其力。我虽然没有运气当个“富四代”哈哈哈,但是应该遗传到了一点点经商头脑,找机会做过几次小打小闹的生意,每次都挣到了钱。自己终究没有祖辈的能力和勇气,还是选择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下次回国会去修缮过后的那一片历史文化街区看看,自己的家族故事何尝不是历史的缩影呢……
公用马甲7 发表于 2023-04-24 10:48

我家豪宅等全被充公,爷爷被迫害,孩子们被送亲戚,你这还算好的
p
pwwq
我家里母亲那边是当地解放前的 比较富裕有影响的, 参与了抗战, 解放后,祖父被整得很惨,最后病死, 那边是个大家族,我的舅舅姨姨很多,我和他们关系不近, 他们大部分受教育的程度都很一般,大专的水平吧, 有个别2个在国内做到名校教授, 这些舅舅姨姨的孩子,我的同辈,大部分教育水平也不行, 经商的头脑都不错,生活经营的还可以, 有1-2个孩子,嫁入了国内企业家的豪门, 总之总体日子过得都不错, 他们的孩子基本都送到了国外


m
mary的小绵羊
1953-1956年,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过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历史大背景,包括1950-1953年的地主土地无偿分给全国3亿多农民约7亿亩土地改革
如果没有这些改革,社会还是以前的封建社会
楼主应该看开点,虽然对部分人利益有损失,但大多数人还是有了一个平等的起点,这是社会进步
tgaa 发表于 2023-04-24 11:23

楼主的家不是地主,被侵占的是自住房,你拿土改做什么例子?而且你既然知道土改,应该知道土改之后的集体公社立刻就把土改分给农民的土地全部收回国有了。所以中共干的事情就是把本来拥有不同数量土地的人全部剥夺土地变为赤贫和政府的奴隶。而且这个过程是用国家机器支持所谓的贫下中农(其实是农村地痞流氓)用暴力消灭残害乡绅阶层。土改死亡100-500万。
q
qqzjqqzj
一听就是编的,你大外宣的人?还书香门第呢,书香门第就算逃过了土改、公私合营、就算逃过了四清三反五反,还能逃得过文革?这些运动你怕都没听说过。还TM境界,但凡有点思考能力的人,也不会有你那个朋友的“境界”。祝福你,幸福的生活在新中国!
slurslur 发表于 2023-04-24 11:31

其实刚解放的时候大学生稀少 所以大学生作为可以教育的对象 没有遭太大的罪,后面就在学校任教了。乡下的地主老娘确实是被吊起来打过 文革没有弄得太厉害,可能是地区原因吧 反正我们家俩都是这个情况
M
Moscow79
一听就是编的,你大外宣的人?还书香门第呢,书香门第就算逃过了土改、公私合营、就算逃过了四清三反五反,还能逃得过文革?这些运动你怕都没听说过。还TM境界,但凡有点思考能力的人,也不会有你那个朋友的“境界”。祝福你,幸福的生活在新中国!
slurslur 发表于 2023-04-24 11:31

re,这个故事其实听起来不太对头。他父辈读博+公派出国那最早最早也是80年代的事情,应该是50后。那正常情况来讲他的祖辈应该是1920年左右出生的,49年建国的时候最多二三十岁。
w
wacxg
看看被种族灭绝的印第安人,美国不能呆了。看看二战时期被种族灭绝的犹太人,欧洲不能呆了。
f
fluker
回复 6楼头文字D的帖子
令祖没有传下来金钟罩铁布衫一身横练的功夫?或者《四十二章经》什么的?哪怕是个鼻烟壶扳指笔架什么的,也是传世珍宝啊。
建国初修地铁,在北师大附近发掘出土了大学士索额图家女儿的坟,在里面有个暗藏的夹层,出土了几件珍宝,现在成了北京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器。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59195925135524360/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03240972688818702/

O
October_wind
没人被逼死,没有家破人亡,还好啦。我小时候我小朋友的奶奶(地主富农婆?)还每天扫大街呢。爷爷那辈男的早年受不了折腾全早逝了。她二叔因为成分高不好找老婆娶了个间歇性精神病,后来病情严重自杀。她大姐小时候怕以后受牵连跟母性,好在后来真考大学的时候不讲这个了。几代人肉体精神都受了巨大打击。 而且据说地主也是无妄之灾,因为在某大城市做生意发财,有故乡情结,就在老家买了地,可以家里没人会种就雇了人,雇工剥削可是铁帽子罪。
F
FannyZheng
我家里母亲那边是当地解放前的 比较富裕有影响的, 参与了抗战, 解放后,祖父被整得很惨,最后病死, 那边是个大家族,我的舅舅姨姨很多,我和他们关系不近, 他们大部分受教育的程度都很一般,大专的水平吧, 有个别2个在国内做到名校教授, 这些舅舅姨姨的孩子,我的同辈,大部分教育水平也不行, 经商的头脑都不错,生活经营的还可以, 有1-2个孩子,嫁入了国内企业家的豪门, 总之总体日子过得都不错, 他们的孩子基本都送到了国外



pwwq 发表于 2023-04-24 11:40

那算幸运结局不错的.我爷爷家算当地首富,建过学校公园体育馆,口碑不错,当时账房伙计就是地下党,也给共产党资助不少. 解放时没去台湾,解放初就把生意交完了,还是要天天和组织开会,压力大脑溢血逝世. 家里孩子五十年代能上大学的都划成右派(学校按名额),后边的基本都因成分问题无法上学参工,跑到外地的还会查成分到老家,胆儿大的跑新疆建设兵团. 基本耽误一代人.
d
doubt
不知为啥想起在迈阿密有一次看到一个有点历史故事的房子,那一大片公寓的地盘以前是属于一个大户,从巴哈马搬到迈阿密去的,在Florida还没加入美国之前,西班牙国王给这家的地,过了也就二十几年吧Florida变成美国的地盘了,美国从法律上这块地认可还是属于那家人,直到很多年之后家族慢慢卖掉了,分割成很多块,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小房子纪念着历史的变迁。
那块地大概几百亩,我这种从小听的是打土豪分田地,也听说过多少石库门或者四合院大院在历史特定时期被分割成几十块,到现在还是拥挤居住的样子,听到这种历史上这种大宗土地和平交接的故事,当时还是有点震惊的。
头文字D
回复 6楼头文字D的帖子
令祖没有传下来金钟罩铁布衫一身横练的功夫?或者《四十二章经》什么的?哪怕是个鼻烟壶扳指笔架什么的,也是传世珍宝啊。
建国初修地铁,在北师大附近发掘出土了大学士索额图家女儿的坟,在里面有个暗藏的夹层,出土了几件珍宝,现在成了北京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器。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59195925135524360/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03240972688818702/


fluker 发表于 2023-04-24 11:47

我爷爷的爷爷为了躲避战乱和清算,隐姓埋名,改成汉姓了
H
Himmelsong
我家也有些类似,我太爷爷上几代都是有功名的,到我太爷爷和爷爷手上,一座县城有超过一半是我家的产业,小时候和大人逛街,几乎每一栋房子后都能说一段我们家的故事。 解放后自然是地主身份,抄家批斗一样都没有逃过,老家村子里,几乎每一家都有我家的家具,我奶奶都偷偷指给我看过。我父亲也是从小在歧视中长大的,他读书非常好但是大学只能去读本地的师范,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不如意,我至今仍记得小时候看见有人指着我爸爸骂地主崽子臭老九。 我外公外婆家也是隔壁县的望族,外婆的弟弟是白崇禧的副官,曾经帮家乡整个县免了车马税,现在还有当地老人说起来,是全县的恩人。外公本人是有点名气的知识分子,解放后是某省立中学的校长,反右尾声时期,抱怨了一句:‘不能再抓右派了,不然没人上课了’,结果成功被打成右派。工资从100多降到11块钱,不久就去世了。
p
pwwq
那算不错的.我爷爷家算当地首富,建过学校体育馆,口碑不错,当时账房伙计就是地下党,也给共产党资助不少. 解放时没去台湾,解放初就把生意交完了,还是要天天和组织开会,压力大脑溢血逝世. 家里孩子五十年代能上大学的都划成右派(学校按名额),后边的基本都因成分问题无法上学参工,跑到外地的还会查成分到老家,胆儿大的跑新疆建设兵团. 基本耽误一代人.
FannyZheng 发表于 2023-04-24 11:54

做了不少善事, 也是有影响, 基本上没有怎么波及到我的舅舅辈的人, 就祖父/外公本人,被收拾得很惨,不是自杀,但是基本上都是她背锅了,
我舅舅辈的,大部分人所谓受的教育也是文革以后补的, 而且都是很水很水的那种学历 除了2个舅舅,就是家里最小的最受照顾的舅舅, 人也聪明,正经读了书,做了教授 孩子嫁入 企业家的,也是这两家的孩子
其他的舅舅姨姨学历水平低 但是人都很decent,南方人, 我小时候也照顾过我,但是我大部分时间在北方长大, 所以我和他们不近




p
puyou
小声说,要是现在海归的,万一,我是说万一哈,以后财产被充公,也能心平气和的觉得是平常事,那我服气,否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chuckle 发表于 2023-04-24 11:29

说到充公,哪边先充公还真不一定呢...
h
huuu
人和人境界不同。我的一个海归同学,美国读的研究生。他家在国内一个二线省会城市。爷爷辈是当地名望很高的人士。省会城市的一处著名景观,曾今是他们家院子。后来他爷爷去世,家产充公。跟你一样,曾今的自家财产,变得跟他家毫无关系。他家是一门书香,儿子儿媳后来读书读博。后又公派去某国做研究数年,回来后入职国家最高学府做教授。他自己博士读完就回国了。现在外企白领。人生没有大富贵,但是也幸福美满。 他和他父母辈,从来都是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学识吃饭,从没享受到过爷爷辈的关照,也没有祖上曾富贵的负担,更没有受到什么迫害。爱国爱党。是我见过的最为开朗阳光的人之一。 比你们这种困守在先辈蒙阴的人,内心鄙俗的人,强的太多了。
99ranch 发表于 2023-04-24 11:13

这个是森么境界?韭菜境界? 被迫害完又爱党,太难理解了
c
coalpilerd
回复 6楼头文字D的帖子
你家这祖上跟LZ祖上提鞋都不配。LZ的祖上是抗击侵略者的爱国者,你家祖上是血债累累的弄权奸臣,官位高顶P用,活该被收拾。
y
yinfei
回复 1楼公用马甲7的帖子
你们说的还是多少年前的了 最近也有啊,比如说我们那个小地方,也有为了修建什么把人家房子强制充公的,而且通过各种方式让赔偿少的可怜
n
nbixxibn
有些人自己没有牛可以捐,就大义凛然的指责别人,你怎么还内心阴暗,不爱国的呢? 真它有几头牛,叫它捐了,不痛哭流涕在地上打滚。。。
i
iammaja
说到充公,哪边先充公还真不一定呢...
puyou 发表于 2023-04-24 12:02

那我支持层主海归避险
n
nbixxibn
回复 6楼头文字D的帖子
你家这祖上跟LZ祖上提鞋都不配。LZ的祖上是抗击侵略者的爱国者,你家祖上是血债累累的弄权奸臣,官位高顶P用,活该被收拾。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3-04-24 12:07

哈哈哈哈哈,这个鳌拜的后代。
头文字D
回复 44楼coalpilerd的帖子 这是wiki对我先祖的评价,你们受鹿鼎记影响太深了,LOL
清朝初期輔政大臣、軍事家、三代元勋,是康熙帝早年輔政的權臣。雖然军功显赫,心懷忠義,但因功高蓋主且桀驁不馴,屢次得罪康熙帝和諸位大臣,而被康熙帝等人設局捉拿,並指控其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把其收押大牢,後因康熙帝念其功勞而免除死罪,改為囚禁死于禁所,不久死去。
历史上就是胜者为王,每个时代的变迁,都是一个阶级被另外一个阶级取代,谁的祖上没取代过人,没被人取代过?
F
FannyZheng
做了不少善事, 也是有影响, 基本上没有怎么波及到我的舅舅辈的人, 就祖父/外公本人,被收拾得很惨,不是自杀,但是基本上都是她背锅了,
我舅舅辈的,大部分人所谓受的教育也是文革以后补的, 而且都是很水很水的那种学历 除了2个舅舅,就是家里最小的最受照顾的舅舅, 人也聪明,正经读了书,做了教授 孩子嫁入 企业家的,也是这两家的孩子
其他的舅舅姨姨学历水平低 但是人都很decent,南方人, 我小时候也照顾过我,但是我大部分时间在北方长大, 所以我和他们不近





pwwq 发表于 2023-04-24 12:01

是的,这里年轻ID不了解,当时就是成分决定一切,被打倒的阶层基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当时送外地长大的姑妈和根正苗红军工厂的姑爹结婚组织上不批准,姑爹闹到调工作才盖章.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可以看看电影芙蓉镇.
w
weiyixia
2010年那会,房价还不是很高。就算是小洋楼,补偿的也不会差太多。谁知道后来的趋势呢?要是放到现在,小洋楼估计是上亿了。这个当年没hold住tesla的股票差不多意思。
b
buyup
人和人境界不同。我的一个海归同学,美国读的研究生。他家在国内一个二线省会城市。爷爷辈是当地名望很高的人士。省会城市的一处著名景观,曾今是他们家院子。后来他爷爷去世,家产充公。跟你一样,曾今的自家财产,变得跟他家毫无关系。他家是一门书香,儿子儿媳后来读书读博。后又公派去某国做研究数年,回来后入职国家最高学府做教授。他自己博士读完就回国了。现在外企白领。人生没有大富贵,但是也幸福美满。 他和他父母辈,从来都是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学识吃饭,从没享受到过爷爷辈的关照,也没有祖上曾富贵的负担,更没有受到什么迫害。爱国爱党。是我见过的最为开朗阳光的人之一。 比你们这种困守在先辈蒙阴的人,内心鄙俗的人,强的太多了。
99ranch 发表于 2023-04-24 11:13

未受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的海归同学大气和你有毛关系啊?你生活中吃点小亏可能就几天几夜气的睡不着觉,网上去说别人内心鄙俗?
l
lovejames
回复 6楼头文字D的帖子
你家这祖上跟LZ祖上提鞋都不配。LZ的祖上是抗击侵略者的爱国者,你家祖上是血债累累的弄权奸臣,官位高顶P用,活该被收拾。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3-04-24 12:07

这,怎么学的历史,鳌拜本人怎么也不能说仅仅是个弄权的奸臣…他的历史评价也不差, 只是挡了年轻皇帝上位的路。
f
fluker
回复 49楼头文字D的帖子
我们都是受周星驰演的《鹿鼎记》影响太深了。
Z
Zhaogu
中国是公有制,是经过社会变革完成的,所以以前的财产被剥夺后无影无踪,不能和承认私有制的美国比。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哪有人人得善终的?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看明朝那些事儿,皇帝不高兴杀死多少大臣?还有诛十族的。只能说这片土地真的灾难深重,从古到今
m
mary的小绵羊
中国是公有制,是经过社会变革完成的,所以以前的财产被剥夺后无影无踪,不能和承认私有制的美国比。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哪有人人得善终的?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看明朝那些事儿,皇帝不高兴杀死多少大臣?还有诛十族的。只能说这片土地真的灾难深重,从古到今
Zhaogu 发表于 2023-04-24 12:29

共产党做的事可是前无古人的。改朝换代哪个是连老百姓的自住房都充公的?
e
elend
跟我公公的经历差不多,老公爷爷留下的黄金地段的大宅子被强占,自己从大少爷一下子变成穷书生,还因为成分问题被发配到小镇工作。文革后总算回了城,房子还了很小一部分,最后拆迁也就拿了一套偏远的小房子。
p
puyou
那我支持层主海归避险
iammaja 发表于 2023-04-24 12:11

借你吉言,风雨来时,希望每个个人都能在自己不可左右的时代巨浪里找到安全的避难所
h
happy3001
华人真奇怪,身边都风雨欲来了,还揪着中国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不放。
l
lazycat12345
回复 1楼公用马甲7的帖子
人不当权,就是鱼肉。 富贵的是大韭菜,屁民是小韭菜。 中国的镰刀比美国狠多了。 还是呆在国外吧。 胆大的,回国捞一把,再跑回来
s
sameusername
这种情况只能向前看了。
O
October_wind
哪边风雨先来也不一定,国内民营企业被政府国企或者官僚资本看中现在正在被吞并,可能自住房还不在计划中。好几年前山东有个赚钱的民营铝业就被国企看上,不同意并购就被整改关门,直到你同意为主。美国不许购房还要通过法律,国内统统不需要,只需要实际上给你穿小鞋让你活不下去就行了。
W
WeIIerism
回复 1楼公用马甲7的帖子
人居世间,忽若吹尘。
i
iammaja
华人真奇怪,身边都风雨欲来了,还揪着中国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不放。
happy3001 发表于 2023-04-24 12:36

半斤八两,解放后的中国政府对国人,二战期间的美国政府对日裔,都是差不多时期的事,最近两拨人都在煽动,制造焦虑。你不焦虑,人家就告诉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x
xiaoyagaga
美国都不许华人买房买地,已经买的到时候被迫卖掉也不是不可能。真以为美国比中国历史好多少,时代的巨浪不知道啥时候就砸到自身上。
a
abmm
上海这样的人家多去了。。
N
Namama

说的好像谁祖上没富过一样。。
我祖父母那辈的证婚人,是孙科,冯玉祥,吴稚晖,翁文灏。。 抗战时期,曾祖父作为江南的民营企业家,行会领袖,领导组织了几千人和几十家制造业,向重庆大规模工业转移。。 到了重庆后,捐款在当地搞教育,陶行知文集里面至今还有一整篇是专门写来赞扬长辈这行为的。。
有这背景,可想而知前30年是啥待遇。。
但那又怎么样呢? 社会大背景就是如此,建国后整个国家一穷二白,又要筹措资金搞建设,钱哪来?所有人都要做贡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别说当时的富人了,就是当时温饱线上挣扎的穷人/底层农民,不也一样通过剪刀差被剥削,来攒出点钱搞建设吗?
家庭个人层面的抗战时期组织工业向重庆转移也好,到了重庆捐钱搞教育也好 国家层面的各方出钱搞建设也好 哪怕更高层面的国共相争,为的是啥?是为了建设国家,为了民族富强。。 前30年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整个70年代回头看,政府确实做到了
最后,不管是中国的富不过三代,还是西方的shirtsleeves to shirtsleeves in three generations, 都是一个道理,自身生活水平还是要靠自己。。 都不说啥70多年来经营是否会出问题了,军阀混战时期被军阀侵占,抗战时期被打烂,日占时期被掠夺,抗战胜利后都有国民党接收团各种私吞瞎搞,这种事情当时实在太多了。。老觉得祖上有多富,如果中共没来自己现在就会如何如何,纯粹是自欺欺人的想法。。

公用马甲7
2010年那会,房价还不是很高。就算是小洋楼,补偿的也不会差太多。谁知道后来的趋势呢?要是放到现在,小洋楼估计是上亿了。这个当年没hold住tesla的股票差不多意思。
weiyixia 发表于 2023-04-24 12:24

你听说过“强制腾退”吗?断水断电砖头封门窗。和没hold住股票一样的道理?
x
xiaoyagaga
回复 62楼October_wind的帖子
还真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美国的法律政客起草下,政客们举手同意几比几通过就行,走个过场而已。就比中国的高贵了?
公用马甲7
华人真奇怪,身边都风雨欲来了,还揪着中国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不放。
happy3001 发表于 2023-04-24 12:36

2010年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听说历史文化街区近期开张挣钱,发发历史变迁的感慨,叫做揪着不放?
N
Namama
回复 62楼October_wind的帖子
还真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美国的法律政客起草下,政客们举手同意几比几通过就行,走个过场而已。就比中国的高贵了?
xiaoyagaga 发表于 2023-04-24 12:49

从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最高税率拉到90%以上。。 一大堆美国富人破产,或者保不住老宅了只能捐掉。。

h
happyTruth
真正的高官是作为统战对象的,关关牛棚、分分财产,未必就会多惨,因为外头有人。我们有亲戚是这样的家庭、运气不错。但是我姥爷家就没有这个运气,就是个勤劳致富的小地主,家里吃的比长工还差,除了一直家庭成份上各种黑,我姥爷人比较硬气只搞业务认死理,文革被批斗自杀差点死了。好在我妈在医院工作给偷偷救了回来。那个时候所谓“畏罪自杀”是不能抢救的。
最惨的是没那么重要,能让人折腾得起,又脾气倔认死理还比较容易出名的。譬如傅雷、张志新、老舍,等等等。
提起那个年代真是一声叹息,分分财产是小事。搞什么血统论、成分论、知识越多越反动,整死了留在大陆的多少老院士、艺术家、作家。这些都不忍读。
还有三反五反、夹边沟等等。多少无辜之人丧命。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也有人说这都是过去,但是新的红宝书,一言堂,全国学习某某主义思想的时候不是又来了吗?
m
mt.everest
亲,你这真的不算糟糕的。我的亲爷爷和亲外公都是三反五反的时候被镇压的。镇压就是找个理由枪毙了。
当然,他们都是给远亲做事情的,远亲做个中不溜的官,逃到台湾去了,过了四十年回来探亲,还感叹呢,怎么就死了。当时还有统战部的过来陪着,介绍一下,希望这俩远亲投资家乡。
所谓窃钩者贼,窃国者侯,再明显没有了。还是混成大官比较爽。
刚看见我贴楼上的帖子,可不是嘛。杜聿明两头下注,投降之后还能混个水利局长做做呢。我爷爷和我外公首鼠两端,但是因为没有筹码在手上,立刻被杀鸡儆猴了。
m
mt.everest
人和人境界不同。我的一个海归同学,美国读的研究生。他家在国内一个二线省会城市。爷爷辈是当地名望很高的人士。省会城市的一处著名景观,曾今是他们家院子。后来他爷爷去世,家产充公。跟你一样,曾今的自家财产,变得跟他家毫无关系。他家是一门书香,儿子儿媳后来读书读博。后又公派去某国做研究数年,回来后入职国家最高学府做教授。他自己博士读完就回国了。现在外企白领。人生没有大富贵,但是也幸福美满。 他和他父母辈,从来都是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学识吃饭,从没享受到过爷爷辈的关照,也没有祖上曾富贵的负担,更没有受到什么迫害。爱国爱党。是我见过的最为开朗阳光的人之一。 比你们这种困守在先辈蒙阴的人,内心鄙俗的人,强的太多了。
99ranch 发表于 2023-04-24 11:13

你这就没意思了。人家该得的,被拿走了,怎么就不能抱怨了。
我还认识一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他叫白求恩,当然他的后人也觉得他不可理喻呢。
公用马甲7
回复 67楼Namama的帖子
对!强制腾退,同一修缮,开发商再招商挣钱,也是为了民族富强,建设国家!这偷梁换柱的逻辑不服不行
l
loveinblack
这个跟境界有关系吗。关键难道不是家人没受过迫害
亲戚家人里逼死几个家破人亡几个再来看心态还阳光不阳光
tulipmm 发表于 2023-04-24 11:17

骂的真好, 手动给你点赞!
M
Moscow79
亲,你这真的不算糟糕的。我的亲爷爷和亲外公都是三反五反的时候被镇压的。镇压就是找个理由枪毙了。
当然,他们都是给远亲做事情的,远亲做个中不溜的官,逃到台湾去了,过了四十年回来探亲,还感叹呢,怎么就死了。当时还有统战部的过来陪着,介绍一下,希望这俩远亲投资家乡。
所谓窃钩者贼,窃国者侯,再明显没有了。还是混成大官比较爽。
刚看见我贴楼上的帖子,可不是嘛。杜聿明两头下注,投降之后还能混个水利局长做做呢。我爷爷和我外公首鼠两端,但是因为没有筹码在手上,立刻被杀鸡儆猴了。

mt.everest 发表于 2023-04-24 12:54

你这属于旧政府官员了,改朝换代杀一批在中国历史上再正常不过,还不算最冤枉的。我家祖辈当年有参加过镇反的,后来跟我们说当时有大学生向党交心,把日记交给组织,结果里面有不该说的话,也稀里糊涂给杀了。
N
Namama
回复 67楼Namama的帖子
对!强制腾退,同一修缮,开发商再招商挣钱,也是为了民族富强,建设国家!这偷梁换柱的逻辑不服不行
公用马甲7 发表于 2023-04-24 12:55

你这也是鬼扯。。。。 在整个社会层面,拆迁致富的才是常态。。。 也不看看现在社会上的拆二代有多少。。
拉面屁兜
人和人境界不同。我的一个海归同学,美国读的研究生。他家在国内一个二线省会城市。爷爷辈是当地名望很高的人士。省会城市的一处著名景观,曾今是他们家院子。后来他爷爷去世,家产充公。跟你一样,曾今的自家财产,变得跟他家毫无关系。他家是一门书香,儿子儿媳后来读书读博。后又公派去某国做研究数年,回来后入职国家最高学府做教授。他自己博士读完就回国了。现在外企白领。人生没有大富贵,但是也幸福美满。 他和他父母辈,从来都是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学识吃饭,从没享受到过爷爷辈的关照,也没有祖上曾富贵的负担,更没有受到什么迫害。爱国爱党。是我见过的最为开朗阳光的人之一。 比你们这种困守在先辈蒙阴的人,内心鄙俗的人,强的太多了。
99ranch 发表于 2023-04-24 11:13

自己奋斗来的私人财产被土工抢去了充公还要求别人爱党爱国,你怕是一直跪着没有站起来过吧?拿着祖辈余荫出国投靠资本主义才是良禽择木而栖的正确做法吧,土共什么面目还没看清么?万一家里后代又出了一个大企业家,说不定还要再被宰一次,上当一次也就算了,继续上当就。。。
公用马甲7
你这也是鬼扯。。。。 在整个社会层面,拆迁致富的才是常态。。。 也不看看现在社会上的拆二代有多少。。

Namama 发表于 2023-04-24 12:59

有人想拆,有人不想拆。不想拆的人就是鬼扯。
r
redjianghu
这样的故事肯定很多。感觉对他们确实是很不公平。我认识好些人不管再苦再难也不愿意回国的。
y
yayapig
回复 67楼Namama的帖子
是这个道理。谁的祖上没富过,华人网这的尤其多。家里老人也会念叨充公的房子,产业,因为成份受得苦。可平心而论,让国民党接着干,社会会更好?家里人还觉得日本人在的时候日子过得更好呢。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这代有能力的小辈也一样过得相当好。现在中美的问题一样,都是阶层固化,没人想干活了。不想将来碰到社会动荡,先解决这个问题先。
F
FanJia
我认识的两个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老一辈在各种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受了很多的苦,所以他们都是打死不考虑海归的。
B
Bestrong2018
回复 1楼公用马甲7的帖子
故宫现在不也是充公了 哪个国家没有个斗争历史。历史的过程中总是要内战外战的。你门能活下来都不错了。 你不回国 国内也不缺你这口人。不用把自己当个人物,国内谁在乎你是谁 你祖上3辈儿是谁。自己炫耀一下就行了,犯不上上纲上线觉得别人欠你的似的。
l
lucyliu8587
回复 62楼October_wind的帖子
还真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美国的法律政客起草下,政客们举手同意几比几通过就行,走个过场而已。就比中国的高贵了?
xiaoyagaga 发表于 2023-04-24 12:49

比一言堂还是高贵多了。
还有这个不让华人买房买地的,层主还是好好去研究一下再说。
木瓜瓜
大家讨论的归宗而一~根本就是国家的社会制度的区别!为祖国前些年的繁荣昌盛而欣喜,但不为当下的美帝渐衰而离去~制度的优越!不是💰的优越! 大家都在说国内微信如何方便…有没有人想过个人行动的fingerprint无时不在严密的监控中? 美国只要不产生独裁总统,就不会有nazi德国的事情发生!日子就不会难过。
b
baobao557
家族跟楼主家有点相像。家族祖辈三个兄弟都是留学美国的,49,50年都纷纷回国报效祖国。老大娶了某大城市首富的女儿,老二娶了某国民党将军的女儿,老三娶了曾国藩家族后代的一个女孩子。老大当年抗日的时候在西南联大还给美军做过翻译官。老二在空军服务过两年。都是对抗日对国家做过贡献的。50-60年代三家都普遍非常惨烈。老大太太,那个首富家的女儿,50年代被迫害去世了,老大也进了牛棚,九死一生。老二夫妻俩不堪折磨双双自杀,留下一小孩子,由老大家的长女帮忙带着。老三带着太太在50年代中的想办法时候逃到香港,后来辗转到美国。但是财富基本损失尽了,孩子也夭折了两个。老大熬到改开后,也被平反了,最后几年还发挥余热做了不少学术贡献。临终前叫了家族第三代的所有孩子过去,嘱咐说将来希望孩子们都出国留学,他留下的一点财产里会赞助每一个孙辈外孙辈孩子一张机票。希望孩子们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和生活,如果能站得住脚,就在外面扎根吧。目前第三代确实都在海外了,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目前老三家的老太太还健在,100+了,每次过去看她,就拉着我的手讲古。老大家夫人,娘家当初是首富,家里的花园占了中心几条街,现在是当地青年打卡的网红圣地,都是最时髦潮流的各种网红餐馆艺术studio之类的。前两年去参观过,还是挺感叹的。
t
transient
小声说,要是现在海归的,万一,我是说万一哈,以后财产被充公,也能心平气和的觉得是平常事,那我服气,否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chuckle 发表于 2023-04-24 11:29

估计很少人遇事当时能做到“心平气和”。我只是说这在当年是挺普遍的现象。
b
baobao557
1953-1956年,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过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历史大背景,包括1950-1953年的地主土地无偿分给全国3亿多农民约7亿亩土地改革
如果没有这些改革,社会还是以前的封建社会
楼主应该看开点,虽然对部分人利益有损失,但大多数人还是有了一个平等的起点,这是社会进步
tgaa 发表于 2023-04-24 11:23

只要你不是损失的那一方,当然说得很轻松。 新冠时候因为封城发生次生灾害去世的人,跟他们说牺牲你们顾全大家性命,所以你们看开点吧。
番茄85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你们不回去没人想你。
C
COA
先从家族故事说起。
民国年间,太爷爷在县城经商富甲一方,之后到省城发展。太爷爷在省城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跻身于有头有脸的富商之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英租界的最高档住宅区买了一栋小洋楼,高级到连抽水马桶和冷热水都有。
抗战时期,太爷爷,爷爷和另外几个富商一起认捐了数架战斗机。解放前夕,他们买了全家去台湾的机票,种种原因还是没有走。
再之后,小洋楼交公,一家老老小小只让留下了二楼的两间房和三楼的阁楼自住。漂亮的小洋楼搬进了不相干的三户“无产阶级”,厨房厕所沦为公用地盘。
那块地皮处于市中心,那一片小洋楼由于建造的时候材料和质量都非常好,所以一直都在使用。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国内大兴土木的时候。2010年左右,有开发商终于下手了,理由是要保护性修复历史文物,强制腾退了所有的住户。
后来那片小洋楼区修缮完毕,被打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商着手对酒吧咖啡馆等招商,也许就是下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
家里的祖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商用楼。某些人却可以把本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来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强制腾退的确是有补偿,因为交公后自留的面积小,补给郊区的电梯房还要自付一部分钱。
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家族变迁,我也就不想海归了。城市再繁华,也和无数普通人家没有关系。家里的父亲叔叔姑姑那一辈对祖业祖宅一直很忿忿不平。我劝他们,我们讲理也讲不过,耍流氓也耍不过,不如自己看开一点。好在我们小辈们虽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也都能自食其力。我虽然没有运气当个“富四代”哈哈哈,但是应该遗传到了一点点经商头脑,找机会做过几次小打小闹的生意,每次都挣到了钱。自己终究没有祖辈的能力和勇气,还是选择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下次回国会去修缮过后的那一片历史文化街区看看,自己的家族故事何尝不是历史的缩影呢……
公用马甲7 发表于 2023-04-24 10:48

如果你家经历了文革只是少了一栋的洋房的话,说实话也还好,很多人不光是丢了钱是还有丢了命或者心理身体遭受巨大的伤害,都不是钱可以衡量的。
B
BeHappy78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你们不回去没人想你。
番茄85 发表于 2023-04-24 13:53

冷血
a
awesomeiris
造成楼主家族变迁的一切因素都还在,跟改朝换代完全不是一回事,没有可比性。不过时移世异,该move on的时候就不要再纠结过去了。
b
bngxn
真可笑 还有人说这叫境界 有那么多爱国爱党的功夫 不如用在亲朋好友 左邻右李 上司下属 甲方乙方身上
c
coalpilerd
回复 49楼头文字D的帖子
呵呵,清朝初年军功显赫,那就是侵略者妥妥的没跑,说血债累累还真没冤枉这货。更别说后来圈地也是强抢老百姓的土地。
l
l4528
时代的沙,不知道何时或怎么砸到普通人,我一直感恩自己生活在有史以来最长期富足和平的年代,未来怎么着都够本认了。
头文字D
回复 49楼头文字D的帖子
呵呵,清朝初年军功显赫,那就是侵略者妥妥的没跑,说血债累累还真没冤枉这货。更别说后来圈地也是强抢老百姓的土地。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3-04-24 14:03

无所谓了,都是过去,血债累累的蒋委员长的孙子今年还当了台北市长咧
不管祖先好的,不好的,地位显赫的,家道中落的,往前看
l
lyksj
看到这个贴在想起一篇以前看过的很老的文章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2/10/30/11929798.html
曲啸是中国1949年以来的三大演说家之一(当时的排名顺序是∶曲啸,李燕杰,彭清一)。八十年代中后期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有一部电影《牧马人》,故事里的主人翁就是曲啸先生。但曲啸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至于早一点来美的留学生不知道曲啸何许人也。当时留学生能否按时回国,是政府担心的大事,便考虑曲啸先生来美国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提高大家的党国热情。
曲啸由国务院刘中海先生陪同来到美国给留学生做巡回演讲。但出乎他本人所料,在美国第一站就发生了令他不得不中断演讲计划的场面。这个事件导致了曲啸教授立刻心理崩溃。曲啸教授回国后也没有休养过来,不久就大脑出了毛病。几年后半身不遂,躺在床上达十好几年,直到去世。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曲啸到底为何突然间大脑出了毛病。而润涛阎本人亲自经历了这个事件,有必要交代一下,虽然有点迟。
一、曲啸求我讲故事 “老阎吗,我今天求你一件事,而且很急。你今晚在家吗?”是我们学校“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会长在跟我通电话。当知道我没有出门的打算后,他接着说:“今天晚上你包饺子吃行不?”我听著有点纳闷,会长不会关心我吃啥吧,便问他是不是馋我做的水饺了。他说他当然想吃,但今天有客人来,是大使馆教育处刚给他打来的电话,说国务院派来到美国到各大学巡回演讲的二位因为吃不惯西餐,提出要求到同学家里吃饭。他问大使馆教育处的领导这二位想吃哪类中国饭,二位说当然水饺最好了,其它也行。只要是中国饭就可以了。另外,二位提出招待的人最好是性格开朗的、好客的,千万别是书呆子类型的,这样,大家可以边吃边聊。
这位会长想了想,还是润涛阎符合这几个条件,尤其是他做的水饺最棒。他就打电话跟我商量这个事。我说,不论是谁,更不管他的观点、党派,只要喜欢吃我做的饭,我就高兴。所以,热烈欢迎。但需要告诉我时间,尤其是吃不吃肉、虾米、白菜、韭菜等具体要求。会长说他再打电话过去问一下,如果没问题就不打电话给我了,我就可以按照我自己的设计而为了。时间是下午3点半到机场,估计4点多一点就可到我家一起包饺子了。
会长没再来电话,我就去采购一些包水饺的猪肉、虾米、韭菜、白菜等原料。4点刚过,面也和好了,馅也准备好了,会长便带领二位看上去非常精明的仪表堂堂的风度翩翩的穿着西装戴着领带蹬着皮鞋拿着文件包的领导模样的年龄属于中年晚期的国务院赴美演讲团团员到了我家。会长说他有急事不能作陪,便离开了。
我的任务是包饺子,就立刻忙着包了起来,还问了一下他们二位是否也愿意一起动手,边干活边聊天。至于他们姓甚名谁,什么职位,对我无关痛痒,也就没问及,只要饭后他们喜欢我的水饺就够了。
倒是二位觉得应该来个介绍,然后再包饺子。所以,其中一位就说∶“会长告诉了我们您的名字是润涛阎,在读博士研究生,因为您这名字比较不常见,我们就记住了。我们也介绍一下吧。我叫刘中海,在国务院工作。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曲啸教授,是心理学教授也是法学院教授,著名的演说家,还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专著。这次国务院派我来,主要是陪同曲教授来美国给中国留学生们做巡回演讲,我只是陪同,做个伴而已。曲教授是中央宣传部调研员。你们出来的早,没听说过他的大名,但在国内,他和李燕杰齐名,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刘中海先生滔滔不绝地介绍了曲啸教授的名气,但我还是满头露水,不明白一个法学院教授怎么会全国出名,刘中海介绍的比我现在能回忆出来的还多很多,印象中他说曲啸是中国政法学院(有没有这么个学院?我不大敢绝对保证一字不差)的副教授,这个副字在前,我敢保证我不会记错。因为我当时想∶一个副的,怎么那么出名?还到美国来做巡回演讲?我在国内,别说研究生了,就是上大学时就有两个一级教授非常喜欢我,那时的一级教授全国也不过百人,可他们也没有成为什么全国人民的良师益友。他一个副教授怎么这么厉害啊?当然,要是看气质,曲啸教授身材魁梧,模样酷似将军胜过学者,一米八几的个头,玉树临风,典型东北汉子形象。而刘中海先生的言谈举止跟周恩来还真有那么一点像,是不是近朱者赤,我就不知道了。
曲啸终于听完了刘中海的介绍,然后他也介绍了刘中海,说刘中海同志可是周恩来总理的秘书,工作经验丰富。
刘中海立刻说∶“阎同学啊,我读书读不过你,但包饺子你就不行了。总理和邓大姐就喜欢我做的水饺。总理总是夸我是包饺子快手。”然后,我们就进入了紧张的包饺子程序。我借助这个机会,便想听听刘中海这位周总理的秘书讲讲周总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而这些故事是在银幕上报纸上看不到的,就是属于名人轶事一类。透过这些跟凡人打交道的小事,才能窥测到伟人的另一面。刘中海还没开口,曲啸就不干了,跟我说∶“我们来到美国可是不容易的,国家外汇很少,拿出来让我俩到美国,我们就要尽最大可能了解美国才对。所以,还是你讲给我们你们在美国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这样我们才有收获。”
看到刘中海也认同般地点头,我说∶“您是法学院教授,那我就讲两个最近发生的案件吧。一个是我们这所大学的校长被法院判决败诉的案子,另一个是北卡州州长败诉给了一个混子的案子。”
曲啸立刻追问:“两个案子的最后结局是怎样呢?”我告诉他:“局都是一样的,就是赔偿损失后辞职。”曲啸愣了一下,然后说很想知道细节。我就把我们大学校长因为开除了橄榄球教练而吃了官司的案子大概说了几句。本来都认为那次比赛一定能赢的,结果那个教练心理压力太大导致胡乱指挥瞎来,结果输得很惨。因为这个教练的合同期还差两年,所以他就拿着校长的开除信找律师告状了。法院当然判决校长败诉,因为合同上没有必须赢球的前提啊。结果,校方赔偿教练100万美元。
曲啸毕竟是学法律的,也是心理学教授,他立刻发现这个案子不合逻辑,因为校长不会明知故犯啊。我告诉他:“您说得对,但校长有他的算盘。他的名声非常好,深受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好评。大家都看了那场球赛,他认为把教练开除,是符合民意的,为大家出气。大不了法院判给那个教练一笔钱,他滚蛋了,那笔钱也就是小事一桩了,因为捐款的人不缺。可万没想到,法院判决赔偿100万美元后,判决书上标明校方不能开除该教练!这下可就麻烦了,本来校友们决定捐款这笔钱的,可知道赔了钱后还是不能开除那个笨蛋,那不等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校长也太无能了,比那个笨蛋教练还笨啊。忍两年,那个教练不就完了吗,这么干还是等两年。这样就没人捐款了,这100万美元就找不到出处,校理事会开会决定换校长。”
曲啸教授立刻给出评论:“从这个事件可看出中美两国的文化心理差异。中国人比较讲究案子是否公平。可美国人更崇拜强者。校长败诉了,反而得不到大家的同情。典型的成者王侯。”从曲啸教授的评论中我发现他是个非常精明之人,喜欢总结规律的人。
曲啸说还想听下一个案子。我就把北卡州发生的大案讲了几句。就是有一条河,河边上本来有个牌子上书《禁止游泳》。可那个牌子被人拔走了,一个无赖无所事事没有工作,就到河里游泳,脚被扎破了,他不看医生,直到脚丫子烂了,才告到法庭。因为他每一步都有照片,照片上有日期,算是证据确凿,法院判决州政府败诉,没及时检查牌子,赔偿那个无赖120万美元。
曲啸一听愣了很久,他说:“那州长就不上诉?就查不出那个牌子就是那个无赖拔走的?”
我告诉他:“州长当然上诉了,但市中级法院维持县法院的判决。他上诉到高级法院,就是州法院,州法院也是维持原判。他就没辄了。另外,即使那个牌子是那个无赖拔走的,也不能免除州政府没有及时发现这一条。”
曲啸一言不发,苦苦思索。过了一段时间,他告诉我:“阎同学,你今天给我上了一堂司法独立的法律课。虽然法院判决太过分,但这个司法独立对政府的约束力太大了。”
刘中海先生听著有点不大乐意,觉得这不符合党的原则。他虽然没有立刻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他几次欲言又止。他在猜测我们这些留学生在这样的大染缸里泡几年,回国一旦掌握权力,就有和平演变的必然。他在思索着这个道理。当我提议让他讲点周恩来的故事时,他似乎脑子没有空间思考往事,继续眯着眼睛索,没有答复我的问话,可能他根本就没听进去我说什么。诚然,刘中海先生包饺子的速度还是可以的。水饺包完了,我在厨房煮,他们在外面客厅的沙发上悄悄谈论着什么。吃饭的时候,刘中海先生就问我一些有关留学生奖学金的数目和开销,访问学者们的生活情况。我便一一作答。
吃完了水饺,在刘中海先生去厕所的空间,曲啸教授悄悄跟我谈:“阎同学,我这次来其实压力很大的。我回去后必须给我的听众们一个交代。但我这么到处演讲,对美国也就是走马观花。你能不能帮我个忙?”我一听立刻明白了,便告诉他绝对没问题。他说:“那太好了,散会后你到我们的旅馆,我们俩谈谈。你把你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美国哪些方面不如中国的例子告诉我一些。我来的时候有个想法,就是说美国的物质生活比较发达,但精神生活不如中国。但我没有例子啊。你给我讲点这方面的例子。你看行不?”
“绝对没问题。你要听多少美国不如中国的例子?”
“越多越好啊,要是很多,那就救了我的命了。”
“那这样好不,反正今天是周六,明天是周日,闲着也是闲着,咱俩就来个通宵。我保证给你讲一夜,而故事没有重复的。”
“真的?那太好了。我还担心找不到同学帮我这个忙呢。不是说不想帮,而是大家找不到例子。咱俩还真是有缘,什么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就是了。”
“你一夜不睡身体顶得住?”
“哈哈,阎同学,论身体我可是不会败给你的。我啥毛病都没有,当真是健壮如牛啊。咱就来个通宵达旦,只要你给我讲我就听。不过,咱俩可是说好了,讲的内容必须是美国哪些地方不如中国。”
“一言为定!”
看看表还有时间,曲啸教授就让我先讲一点美国哪些地方不如中国。我就慢慢地谈了起来。比如,美国虽然没有世袭制度,但个别家族还是代代为官的,比如肯尼迪家族。而中国早就在毛泽东时代结束了世袭制,毛岸英即使活下来毛泽东也不会把江山交给他的。我敢肯定,未来的江山决不会交给高干子弟的。这一点,你回国后可以大胆宣传美国腐朽的变相的世袭制。此时刘中海先生从厕所里出来了也参加了我们的讨论。
刘中海先生说:“周总理多次讲过,我们的政权永远是工农大众的。”曲啸教授立刻让我接着讲。我说,美国虽然科学发达,可还是有矿工到地下挖煤的,你看,去年就发生了矿难,有两人被埋在里边,政府出动了力所能及的力量,连夜打洞,挖出来的俩矿工还是死了。这在中国不会发生的!过去没有过矿难的报导,现在没有矿难,将来也不会有的。曲啸教授说这个很重要,可以告诉国内。刘中海先生说:“周总理一直要求安全第一,所以不会有矿难发生。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追逐利润,怎么会管矿工死活?”曲啸教授很高兴说他回国后要讲这一点。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永远都不会有像美国这样不顾矿工死活的矿难。然后他让我继续讲。我告诉他俩最近报纸上登载了一个案子,是一个保姆遭到了雇主的性侵犯。这种事,在我党领导下根本不需要法院解决,党组织就彻底解决了。把保姆当成第二个老婆,就是变相多妻制,这在我党领导下是不可想像的,这种糜烂现象将来也不会发生。曲啸教授点头赞同,对我对未来的预测非常认同。
看看表,时间到了,我们就开车去听曲啸的演讲了。

左起:李燕杰、彭清一、王光美、曲啸。(本文作者阎润涛/文学城博客)   二、曲啸心理崩溃的前前后后 我开车把二位拉到会议室,令曲啸教授心理崩溃的事件就开始了。
联谊会会长通知大家去听国内来的曲啸教授演讲,但几百人的留学生中只有二三十个人去听了。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曲啸在国内很红,但来到海外的人没几个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另一原因是大家都厌烦了几十年的政治说教,对爱党国教育的说教不怎么感冒。但有两位“爱国华侨”教授参加了。这两位教授是从台湾到美国留学并留下来当教授的,由于他俩恨透了蒋介石的国民党,也就非常热爱共产党。这样,他们俩不参加台湾的联谊会,而专门参加大陆(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的学生学者联谊会。由于他们俩的热情,其中一人便成了联谊会的顾问,仿照当时邓小平给胡耀邦当顾问的格局办理的。也就是说,不论谁被选为会长,他都是深受大家尊重的长者和领导。他的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近代历史学家汪荣祖教授。
事就出在了汪荣祖教授的幡然醒悟。
虽然大家从刘中海先生的开场白里知道了曲啸教授的名字在国内已经响彻云霄,但一开始也觉得刘中海先生在讲大话空话,一个大学教授怎么可能成为全国人民妇孺皆知的人物?估计有点忽悠。
曲啸教授的演讲非常精彩,第一句话就说:“当年我也有跟你们一样出国留学的机会,虽然那时只能是去苏联。可是,我却被打成右派,还进了监狱。”听到这里,大家立刻聚精会神地倾听他的遭遇。曲啸先生绝对有演讲天赋,那声音时而抑,时而扬,时而顿,时而挫,时而高亢,时而柔和,时而激愤,时而婉约,时而高山流水,时而天地含悲。
比如当他讲到当时如果他有200块钱,他就可以给他心爱的女人治病,他的女人就不会离他而去的时候,演讲进入了高潮。高潮一过,他又开始讲一些小事。突然间,又有了更令听者心理震颤的故事,就是因为在劳改农场里一位当地女孩给他送大饼,他后来就娶了那女孩当老婆,也就是他演讲时依然在任上的妻子。
他爸爸让苏军卡车压死了,非但没有给一分钱赔偿,反而把他定为反革命,因为他爸爸被苏军卡车压死了,猜测他心里必然恨苏联,反苏就是反党,就是反革命,坐牢22年。
曲啸的演讲由于是亲身经历,又经过了无数次演讲锻练早已熟记于心,几乎找不到哪怕一点点破绽和前后逻辑不符的地方,甚至连一句病句都很难找到。
对于经历过三年大饥荒、文革动乱的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他的故事虽然震颤,但毕竟他没有我们当年亲自看到的被活活打死的地富反坏右那么悲惨,我们听起来也就是赞叹他的演讲能力,对得起他那法学家兼心理学家的头衔。
坐在我旁边的汪荣祖教授受不了了,他几次想打断曲啸教授的演讲而提问题,可是当时不是在教室演讲,是一个小屋子,汪荣祖教授在曲啸教授的右边靠后,他没看到汪荣祖教授举手提问。汪教授也就不再提问了,也许他要问的问题曲啸教授在他后面的演讲里很快就逐一给出答案了。
当我们听到故事的最后,那就是他被胡耀邦平反一切冤假错案而得到昭雪了,我们以为他的演讲也就结束了,突然间,但听曲啸教授一个“但是”,才知道他的演讲还没完。他后面的演讲应该不算是演讲了,而是对年轻人的教育了。“党就是妈妈,妈妈打错了孩子,孩子是不会也不应该记仇的!”
听到他这句话,大家沉思着。也就明白了曲啸教授来美国巡回演讲的目的了。这也是他开始演讲时我本能地预料到他最后要说的话。我看了一眼刘中海先生,他此时的眼睛仔仔细细观看留学生们的表情。
本来会议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可突然间,汪荣祖教授说他要发言。大家对汪教授要说什么早就知道了,反正每次大家开会他都发言,告诉大家国民党蒋介石是何等独裁何等残忍。对他的发言大家也没有啥反感,早已习惯了,再说了,只要大家有难处的时候,他会尽力帮忙的。
汪荣祖教授脸色通红,跟过去判若两人。他非常震惊的内心世界在他的发言中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我过去只知道蒋介石国民党是如何独裁,如何玩政治,不诚实,专门欺骗台湾人说共产党毛主席是多么独裁,多么血腥,多么残酷地对待不同政见者。对国民党的宣传我从来都反着读,绝不相信国民党的骗子把戏,而真心相信大陆共产党的报纸,因为那些报导都是跟国民党的说法相反的。可是今天,曲啸教授的演讲,当真是血泪的控诉,句句血,声声泪!一个青年学者平白无故就坐牢22年!而这些,我在台湾时也看到过类似的报导,但报导的事件没有这么邪乎,没有这么真切,没有这么令人愤怒。”
听到这里,我看了看刘中海先生,他已经坐不住了,他的脸色苍白,表情显示着后悔、吃惊、恐惧与遗憾。我忍不住去看曲啸教授,他的嘴唇在颤抖,他的腿也在颤抖,突如其来的打击如同晴天霹雳打得他晕头转向。他不知道是该坐下听,还是继续站着等待问问题的讲完后给出回答。
相比之下还是刘中海先生比较镇定自若,在汪荣祖教授停下来的一刹那,便立刻站立起来,想停止汪教授的评论。可汪教授摆手给他往下压的手势,意思是他还没有讲完。他继续着他幡然悔悟的评论:“什么党是亲娘,可如此长期地打自己的孩子,那还是亲娘吗?比后娘都残忍,还有什么资格要求被虐待的孩子忠诚于她?母亲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在任何文明国家都是非法的,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汪教授如此愤怒令我震惊。我震惊的不仅仅是他的愤怒,也不是他的表情,而是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怎么可能如此无知。想来想去是他的偏见造成的。当真是: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但这也表明,汪荣祖教授的内心是真诚的,他是个想说实话的历史学家,而非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政客。
联谊会会长一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汪荣祖教授的继续发言,就在汪教授间歇的一刹那,他立刻站起,说二位刚下飞机,匆匆忙忙从国内来到美国,十分疲劳,明天他们还要赶路呢。会议到此结束。
按照跟曲啸教授谈好了的计划,我还是去了他们的旅馆。把二位送到旅馆后,我有心想离开,可觉得还是需要跟曲啸教授谈谈,看他还需要不需要我给他讲他想听的故事,毕竟言而有信乃做人的基本道德,便跟随着他们进了屋。
刘中海先生把门插好,便看着我和曲啸。我知道他在想什么。曲啸的脸色还是苍白得像白纸,似乎眼球都不转了,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痛苦地挣扎着。
“阎同学,以你的看法,那位所谓的爱国华侨是真的痛恨国民党?而非潜伏到我们留学生内部拉拢同学,在关键时刻不惜暴露了身份?”刘中海先生警惕地探问汪荣祖先生的用意。我实话实说,告诉他汪教授绝对是可靠的历史学家,不是什么特务,他对大陆的不了解产生的误会被突如其来的真实报告给打醒了。
刘中海先生点头认同了我的看法,然后他说:“我认为曲啸先生的巡回演讲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个后果是没有预料到的,但可是在情理之中的。我刚才在车里想,即使在国内也未必没有人跟汪荣祖的观点一致,只是没人说出来而已。所以,曲啸教授的演讲如同一把双刃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实难预料。你认为呢?”曲啸看着刘中海一句话也没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看得出来曲啸教授内心的痛苦已经到了极点。这表明他的演讲生涯结束了。刘中海先生回去后一定会向上级如实汇报在美国发生了什么,因为终止曲啸的巡回演讲他需要跟大使馆教育处商量的。曲啸教授明白他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对这一点,曲啸教授刘中海先生和我三人当时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
我知道曲啸教授此时再也没有必要让我给他讲一夜美国哪里不如中国的故事了,便想跟他们告辞,毕竟下一步他们该如何不是我应该参与的。别把自己太不当外人。“你们好好休息,我回去了。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立刻打电话给我。”我便把电话号码写在桌子上电话旁边的小本子上。刘中海先生问我:“你知道在美国可以更改机票吗?”我便问他更改机票是退票还是更改日期,他说可能要终止巡回演讲,就得把定好去各地的机票退掉。我不知道详情,便提议这个事最好跟大使馆有关人员联系。我便告诉他如何从旅馆里往外打长途,然后我就离开了。跟曲啸教授握手道别时,他还在苦苦思索。
我回家的路上开始担心起曲啸教授来了。按理说他是经历过监牢炼狱的磨练的,应该经得起任何打击的,但文革开始时我们县的县长焦旭臣的例子在我眼前晃动。焦县长可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军人,可文革一挨斗就自杀了。
人,包括焦旭臣甚至很多将军,为何在战争中屡屡受伤竟然挺了过来,而经不起文革挨斗而自杀呢?其实,懂得“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就不难理解了。在战争年代或监狱里,他们是一步步走的,慢慢就有了面对死亡的思想准备了。人,不论是谁,包括死人堆里出来的和炼狱里出来的,都无法战胜没有思想准备的突如其来的打击。
我当时担心曲啸教授的心理崩溃会导致精神崩溃而使身体垮掉是有道理的,他那极端心理崩溃的眼神在苍白的脸上折射着死人般的昏暗,令你感到寒冷和哀凉。那已经不是失望,那是绝望。想必他在来美前已经计划好了回去后大展宏图,继续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然后便是中央委员?由“中央宣传部调研员”升为宣传部部长?这个,可是润涛阎的话,曲啸教授可没这么说。但他在汪荣祖教授没发言前的兴高采烈和对我给他介绍“美国哪里不如中国”故事的期待,可以看出他对此次赴美巡回演讲是何等志在必得。
曲啸回国后基本上不再参加活动了,不久就大脑里得了病,1991年到南通演讲,病倒在演讲台,从此半身不遂,也失去了说话能力。一直靠他“一张大饼换来的婚姻”事里的妻子(他讲这段故事的时候说,他跟她毫无感情基础更无共同语言)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十几年如一日,直到他去世。俺估计那卧床不起的十多年里,他又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是有共同语言的。从他妻子的角度来讲,曲啸教授突然心理崩溃而导致大脑得了病而卧床不起,对她的婚姻来说也许是好事一桩呢。   三、后记 故事里的主人翁只有曲啸教授不在世了,而刘中海先生和汪荣祖教授都在世。
希望他们能看到此文,尤其是刘中海先生,我离开旅馆后曲啸教授是如何度过那段时光的?彻夜未眠?你们二人是立刻回国了,还是在美国旅游了一段时间散散心?曲啸教授在美国是否已经由心理崩溃转成精神崩溃了,还是回国后经历了被冷落的打击才大脑出了毛病?
希望刘中海先生能补充一下后面的故事,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曲啸教授那么健康突然就大脑出了毛病,最后导致半身不遂。毕竟曲啸教授成了那一代知识份子的三个代表,而他早期的经历已经由电影《牧马人》详细介绍了,后边的故事我只能写这么多,剩下的由刘中海先生补充,便是对当年“全国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共和国三大演说家之一”曲啸教授的崇拜者们的一个交代,也解答了他们对“曲啸热”突然冷却下来了的历史疑问。
曲啸教授的故事毕竟拍了电影,平心而论他的经历和演讲能力比李燕杰毫不逊色,但李燕杰就比他幸运多了。下面看看国内网站的名人介绍,李燕杰走遍世界都没有遭遇到一次曲啸经历过的尴尬局面。文章对曲啸也曾到过美国做演讲的历史只字未提,表明国内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来到美国。难道曲啸教授就是悲剧的命运?他干嘛要踫上爱国华侨汪荣祖教授?
我跟曲啸教授只有几个小时的接触,但无论如何也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历经磨难的人,一个不抱怨只感恩的人,一个性格柔软到没有骨头的人,一个可以利用的人,一个可以交谈的人,一个可以交往的人,一个吃了我的水饺后说润涛阎做的水饺好吃的人。同样,汪荣祖教授也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作为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竟然如此天真,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看中国》网站)
天干勿早
祖辈三代贫农的看到这贴忍不住笑出了声。楼主也不用遗憾,这产业也不是你一个人继承的,真到了你手里说不定也就分到一个卫生间。合理的社会分配都是不鼓励继承的,这边很多大富豪的子女也都是捐出了自己财产,这么一想就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