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有哪些看起来像假文物的文物?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3年4月21日 0点46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c
comeforya
大约 2 年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1983年,故宫博物院受国家文物局之托,要找人鉴定两块上面刻着奇怪文字的马骨化石,说是从前琉璃厂宝古斋的老板薛慎微刚打算捐赠给国家的藏品。
这两块马骨上的文字奇在哪里?长什么样子呢?
看照片:
第1块马骨化石
第2块马骨化石
是的,这两块化石上刻的是楔形文字。
薛慎微当年曾拜“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号雪堂)为师,这也成为了他收藏这两件马骨的契机。
02
据,1985年,薛慎微的回忆录:
薛被罗振玉勾起了寻找楔形文字原本的兴趣,然后于1936年在古董商王栋庭那买到了第一块马骨。
几年后,又在罗振玉另一弟子的遗孀那里购得第二块。
而据王栋庭说,这些马骨化石出自新疆大西北古尔般附近沙滩内。 薛慎微虽然一直保管着它们,却始终不知道上面刻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所以,当他决定将马骨捐给国家后,破译这些楔形文字的任务,就落到了故宫专家的头上。
03
首先参与这项工作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志纯和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王静如。
他们确定马骨上的是楔形文字之后,便让杨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古代史室工作)与吴宇虹(林志纯的博士研究生)两人尝试翻译。 杨炽那时候还在芝加哥大学攻读亚述学博士学位。
1984年6月,他来信说:“从古文字学角度判断应为公元前一千年的阿卡德文书。”杨炽还从铭文中释读出“苏美尔”、“总督”、“四方”几个词语。
不过,以几人的能力,还是不能完整翻译马骨上的楔形文字。
直到两年后,吴宇虹到英国牛津大学进修,顺道向英国的专家们求助。
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卡内教授很快就发现,其中一块马骨上刻的文字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居鲁士泥圆柱上第18-21行的铭文相合。
大英博物馆展厅里的居鲁士泥圆柱
居鲁士泥圆柱发现于1879年,上面的铭文记载的是波斯王居鲁士在公元前539年占领巴比伦的事迹。
居鲁士自诩为和平入城,并下令继续完成了巴比伦的各种城建工事。
随后,居鲁士的种种功绩就被刻在黏土圆柱上,埋入城墙的地基。
04
马骨上的楔形文字翻译如下:
居鲁士泥圆柱的发现者Hormuzd Rassam
吴宇虹在牛津的导师戴雷博士还提出,这篇铭文应该是一个不懂楔形文字的人雕刻的。
因为明显可见他在抄刻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错误,尤其是搞出了很多不完整的单词。
导致不跟原本对照的话,就不可能比较好地翻译出来。
1986年8月,吴宇虹于巴黎召开的第三十三届国际亚述学会议上,宣读了题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居鲁士泥圆柱(第l8-2l行)马骨化石铭文抄本》的论文。
只是可惜的是,另一块马骨上文字至今还没能成功释读。
PS:
捐出这两件文物的薛慎微先生,则在1985年7月逝世。
三个月后,故宫博物院给他颁发了奖状。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1983年,故宫博物院受国家文物局之托,要找人鉴定两块上面刻着奇怪文字的马骨化石,说是从前琉璃厂宝古斋的老板薛慎微刚打算捐赠给国家的藏品。
这两块马骨上的文字奇在哪里?长什么样子呢?
看照片:
是的,这两块化石上刻的是楔形文字。
薛慎微当年曾拜“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号雪堂)为师,这也成为了他收藏这两件马骨的契机。
02
据,1985年,薛慎微的回忆录:
薛被罗振玉勾起了寻找楔形文字原本的兴趣,然后于1936年在古董商王栋庭那买到了第一块马骨。
几年后,又在罗振玉另一弟子的遗孀那里购得第二块。
而据王栋庭说,这些马骨化石出自新疆大西北古尔般附近沙滩内。 薛慎微虽然一直保管着它们,却始终不知道上面刻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所以,当他决定将马骨捐给国家后,破译这些楔形文字的任务,就落到了故宫专家的头上。
03
首先参与这项工作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志纯和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王静如。
他们确定马骨上的是楔形文字之后,便让杨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古代史室工作)与吴宇虹(林志纯的博士研究生)两人尝试翻译。 杨炽那时候还在芝加哥大学攻读亚述学博士学位。
1984年6月,他来信说:“从古文字学角度判断应为公元前一千年的阿卡德文书。”杨炽还从铭文中释读出“苏美尔”、“总督”、“四方”几个词语。
不过,以几人的能力,还是不能完整翻译马骨上的楔形文字。
直到两年后,吴宇虹到英国牛津大学进修,顺道向英国的专家们求助。
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卡内教授很快就发现,其中一块马骨上刻的文字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居鲁士泥圆柱上第18-21行的铭文相合。
居鲁士泥圆柱发现于1879年,上面的铭文记载的是波斯王居鲁士在公元前539年占领巴比伦的事迹。
居鲁士自诩为和平入城,并下令继续完成了巴比伦的各种城建工事。
随后,居鲁士的种种功绩就被刻在黏土圆柱上,埋入城墙的地基。
04
马骨上的楔形文字翻译如下:
吴宇虹在牛津的导师戴雷博士还提出,这篇铭文应该是一个不懂楔形文字的人雕刻的。
因为明显可见他在抄刻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错误,尤其是搞出了很多不完整的单词。
导致不跟原本对照的话,就不可能比较好地翻译出来。
1986年8月,吴宇虹于巴黎召开的第三十三届国际亚述学会议上,宣读了题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居鲁士泥圆柱(第l8-2l行)马骨化石铭文抄本》的论文。
只是可惜的是,另一块马骨上文字至今还没能成功释读。
PS:
捐出这两件文物的薛慎微先生,则在1985年7月逝世。
三个月后,故宫博物院给他颁发了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