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事件之后我还以为山东已经没人出来吃烧烤了 cannie 发表于 2023-04-16 11:09
国内干啥都一阵风 老百姓被媒体洗脑 盲目跟风 不会持续很久WIBB 发表于 2023-04-16 11:45
少吃,都是添加剂致癌物,另外食材不新鲜dukenyc125 发表于 2023-04-16 12:10
国内现在, 长沙,武汉,重庆,成都,南京,到处都是排队,人多确实是个财富 minqidev 发表于 2023-04-16 12:12
以前是东北烧烤 现在是山东烧烤 其实好不好吃是一回事儿,最主要的还是便宜才出名的吧? Pangpang 发表于 2023-04-16 12:11
最近,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从“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到“烤炉小饼加蘸料,烧烤灵魂三件套”,多个话题在网络上热度飙升,让淄博成为“网红”城市。天南海北的网友专程坐高铁到淄博感受“滋滋冒油的烟火气”,烧烤店前排起大长龙,也挡不住一定要撸串的热情。 淄博烧烤标志性美食。(新华社发 刘一鸣摄) 淄博烧烤现场有多火爆?14日,新华社记者进行了一场全平台“沉浸式打卡淄博烧烤之旅”直播。随着本周第一波“烧烤专列”的抵达,镜头中的淄博站热闹非凡,人们一出站,就有志愿者和迎宾工作人员热情迎接,还有地方文旅部门送出免费文创产品。 在热门打卡地,大约晚上7点,烧烤店门口排了几百米的长龙,有人带着马扎,还有人带着零食,交警在街头路口维持秩序。来自江苏的游客说:“当地朋友下午2点多就来帮忙排队了,现在终于吃上了。”不一会儿,烧烤店负责人拿起了小喇叭:“手里没菜单的别排队了,店里没肉了。” 4月14日晚,新华社记者正在进行“沉浸式打卡淄博烧烤”直播。图为直播画面动图。 直播现场,热情的淄博人亲自示范教学,把“出圈”的撸串姿势直接安排上,甚至有好客的当地人拎着大包小包的特产,送给远道而来的游客。 4月14日晚,淄博烧烤摊,众人正在吃烧烤。(新华社发 刘一鸣摄) 4月14日,夜幕降临,前来淄博临淄大院吃烧烤的人越来越多。(公共视频截图) 淄博为了烧烤有多拼?以此次烧烤火爆“出圈”为契机,淄博借势全方位推介城市。当地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为了让来吃烧烤的游客们“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走得舒心”,淄博从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擦亮“淄博烧烤”这张新名片: 市场监管部门对烧烤店进行专项检查,“护航”食品安全;公安部门增派执勤人员,加大巡逻密度,提醒文明就餐;文旅局推出数条旅游线路、多种文旅主题产品;人社局推介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就业体验日等就业政策;消防部门加强消防隐患排查,普及消防知识…… 淄博火车站出站口的公交线路指示牌,清晰标明了各线路沿途知名烧烤店。(新华社记者 张超帆摄) 3月,淄博专门为烧烤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不仅成立烧烤协会、发布烧烤地图、开通烧烤公交,还要举办“淄博烧烤节”、打造“淄博烧烤季”、策划“春光正好·淄博烧烤”文旅活动、推出“青春淄博·烧烤季”旅游线路……借着春天出游热潮,淄博将线上热度顺利转化为线下热度,为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助力。 淄博火车站出站口的青年志愿者。(新华社记者 张超帆摄) 淄博烧烤的现象级“出圈”让很多网友感到意外和惊喜,一时间,巨大的流量涌向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都。淄博人的家乡自豪感被点燃,大大方方款待来自大江南北的客人。淄博烧烤的火爆甚至引来了全国各地烧烤申请出战的“战书”。网友热评:“朴素又接地气,可能这就是最好的‘人间烟火气’吧! wwloib 发表于 2023-04-16 11:07
记得那边工业污染严重,是什么大化纤,化工厂之类的搞得,一个月好几天空气里都是特别刺鼻的气味,饮用水也有问题。不知道现在治理得如何了 ashesofrose 发表于 2023-04-16 12:22
济南回民街的烧烤曾经让我眼前一亮,非常好吃,而且羊肉串很小。 呃,说的我又想吃羊肉串了。dngdnhxqs 发表于 2023-04-16 11:14
这个就是当地政府搞的一个活动, 所以全城都有配套服务。看样子搞得不错。 不过烧烤是个没什么门槛的东西, 一个城市很难靠这一张名片持久, 但是如果当地政府借这个机会发展别的东西, 应该也有机会。 国内就是什么都是一阵风, 讲“流量”, 讲“爆款”, “网红”, 谁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点事? yemao 发表于 2023-04-16 12:12
博山化工。 hhmouse 发表于 2023-04-16 14:08
没看懂逻辑,唐山打人为啥山东人不出来吃烧烤?唐山不在山东啊 summerxx719 发表于 2023-04-16 11:38
没看懂,唐山打人了唐山人就不出来吃了?那美国天天各种兔兔美国人还敢上街吗 啥玩意 发表于 2023-04-16 19:56
你是被洗脑了吧 中美这么简单的差别都不知道么 美国是民主法制的社会,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中国是专制集权社会,一切都是政府安排的,政府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wmn 发表于 2023-04-16 20:15
回复 9楼南开阿飞的帖子 认个老乡 多喙 发表于 2023-04-16 21:44
我们博山的好吃的更多。。。。 南开阿飞 发表于 2023-04-16 11:34
要的就是个扎堆气氛,人越多越感觉好吃。 n年前北京西单附近有个烤鸡翅大院,去吃都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蔷薇307 发表于 2023-04-16 15:10
我当年错过了什么?那个酥锅我吃过,卖相实在不咋的,味道确实很好,也很特别。话说山东人确实不会搞宣传,写文章都有点太八股,图片也没几张像样的 齐鲁文明探源 | 因烧烤火遍全网的淄博,又被“博山菜”惊艳到了 山东文旅界面官方城市号 2023年04月05日 23:17 春暖花开逛淄博,不仅是具有坊间烟火气的烧烤,在“中国鲁菜发源地”博山区,别有一番文化的韵味。 文| 陈明一 走红网络的“淄博烧烤”,终究还是让淄博市火出了圈。 然而,谈及美食,烧烤毕竟是寻常料理一般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如果探究深邃的饮食文化,在淄博,博山区却是鲁菜的发源地。 话说,淄博博山与饮食有关的谚语有60多条,歇后语近20条,在为数不多的民谣中,就有6条与饮食有关。而“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算是一句流传最广、叫得最响的博山饮食民谚。 事实上,博山是鲁菜发源地的说法在业内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赵荣光教授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史》中明确提出了博山是鲁菜的发源地,至2016年,经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评审认定,淄博市博山区正式成为中国鲁菜的发源地。 美丽博山五阳湖 齐风鲁韵博山菜 岁月上溯,先秦时期,鲁国先于齐国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淄博作为齐国的核心统治区域,却又是鲁菜的发源地,这听起来着实有些奇怪。 《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下游地区卷》一书提到,“淄博博山是鲁菜的发源地,被称之为鲁中派系,其历史发端于西周齐国之时。博山菜作为淄博菜的代表,既有着一般鲁菜鲜咸脆嫩的特点,又独具特色,自成一格。” 在清代,大多数地域还在使用木柴、草、苇、木炭烧火做饭时,唯有京城几个地方才用得上炭火。 博山煤炭最初开采的是露天煤,主要用来代替木柴用于取暖和做饭。煤炭、陶瓷和琉璃三大业的兴起,博山出现了“家家炭火,昼夜不灭”“茶水随喝即可用开水泡”的景象。充足的煤炭资源,造就了博山菜注重火功、以“爆”见长的特点。 当其他地域还在用中火、小火,甚至微火炒菜时,博山却用微、小火长时间炖煮,能用大火“爆炒”,烹饪技法达32种之多。炭火的使用,对引进宫廷菜创造了条件。由此,博山的菜品就有了本地和宫廷的联系,实现了本地菜同时具备平民化和贵族性的特质。除了菜品,糕点小吃在博山也极为丰富。 博山的菜品,本地菜同时具备平民化和贵族性的特质 听起来热闹,那么,博山菜都有哪些著名的美食呢? 豆腐箱,这道既有故事,又进过宫廷,还广泛传播到各地的菜肴,以其博山的原创和极具宫廷相而成为博山菜的典型代表。 此外,酥鱼锅,属博山节令佳肴,几乎是博山人过年家家必备的一个菜。酥鱼锅,因其大众化,有“穷也酥锅,富也酥锅”“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的说法。其制作食材和方法,与宫廷菜“酥鱼”极其类似,并且做此菜的锅都须用砂锅。 博山菜的出名,不仅在菜品,还有其宴席规制。 “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这是博山另一句脍炙人口的民谚。曾有人如此理解这句民谚的意思——博山的手工业发达,到处都可找到份工作干,能吃上饭。 其实,“吃上饭”和“吃好饭”是两码事,“吃上饭”,是找工作,而“吃好饭”,是说能吃到好的饭食。“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说的是,无论到博山大饭店,还是去街头巷尾的小摊点,甚至在博山人的家里,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从先秦开始,博山就是一个善于烹饪的地方,经过世代厨者的薪火相传,学习交流,博采众长,博山菜成为独具风味特色的品牌,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早已享有盛名,颇受食客们的青睐。 博山菜馔起源于民间,宴席格局上与孔府宴相互渗透,在风情上水乳交融,在格局上一脉相承,故有齐风鲁韵之说,加之与京城宫廷御膳诸多人文的元素,更加丰富了博山宴席的内涵,呈现出京韵鲁味的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博山菜为代表的鲁中菜系,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继承发扬,使已成熟的宴席格局日臻完美。有资料可查的名厨有近百位,老一辈的厨界名宿泰斗,带动促进了博山菜的传承和发展。 博山厨师不仅誉满华夏,走出国门的博山籍名厨大师也大有人在。他们在世界各地从事厨师工作,使以博山菜为代表的鲁菜遍及世界各国,让博山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今天,仍有许多博山籍名厨供职于北京等地,服务于国家高层机构的餐饮活动。更有无数大厨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办起了博山菜馆。博山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鲁菜名城”“中国鲁菜烹饪之乡”“中国鲁菜发源地”。 博山菜的出名,不仅在菜品,还有其宴席规制 一道美食,一个故事。春暖花开逛淄博,不仅是具有坊间烟火气的烧烤,在“中国鲁菜发源地”博山,别有一番文化的韵味。 trends 发表于 2023-04-16 20:59
淄博是重工业城市,以前从青岛坐火车经过淄博总是看到浓浓的工业烟尘,在火车里都能闻到呛鼻的味道。可能现在的政府想实现转型吧!之前的环境真的太差了! 未定的尘埃 发表于 2023-04-17 10:27
淄博烧烤走红是社会荒芜的表现 文章来源: 旧闻评论 于 2023-04-17 01:49:5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21107 次) A- A A+ 淄博烧烤一夜走红,正在大踏步铺陈一副荒诞景象:成群结队的外地人蜂拥前往,烧烤摊前排满长队,市政府正在从各个方面应急建设,以奠基淄博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这是发生在烧烤架边上的沉浸式场景,淄博东北化,而社会加速荒芜化。 这里的社会荒芜并不是指人流量稀少,或街面荒凉,相反,现在的社会荒芜群集、油腻且热闹,尤其是年轻的躯壳无意识地追求整齐划一的动作,以饱满的热情,像吞噬自己灵魂一样咀嚼淄博烧烤的“灵魂三件套”。这样的存在,见证了自己和他人某些部分的死亡。 有人很想探究淄博烧烤走红的成因,罗列各种因素,但都停留在工具的层面,而没有往前更推进一步。这种文旅行业乍起乍落的营销成果,与其说是主政者与流量制造机制的合谋,莫若说是社会荒芜化随机的、空洞的表现。社会病了,烧烤等走红是它的症状。 烧烤网红、文旅局长便装等把戏,让一个地方罩上巨大的滤镜,帮助当局的主管部门从文创思维过渡到视频时代。短视频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名义上附和底层生活方式的精明操作,收割底层的注意力,以规模化的欺骗掩盖社会急速荒芜的日常。 在这种社会日常中,大量更有价值的议题先是与权力脱钩,再与和议题密切相关的人群脱钩。脱钩过程,价值议题遭到了两个方向的捶打:先是被权力遏制与污化,然后再受到民众的嘲笑与抛弃。价值基础的流失近似荒漠化进程,在操作与附和中达致。 似乎还不能将荒芜社会中人视作完全的工具人,他们在烧烤摊前发出快乐的笑声,他们娴熟地使用掺杂字母、异形字的话术在社交媒体上接承接灌输并灌输别人。一时间,他们忘了四面楚歌的失业风险,没有历史感与问题意识,却在畅想下一个乐园。 讽刺的是,年轻世代一边以躺平自诩,排斥多生、奋斗、买房等政策口径,另一边却精力旺盛地参与社会荒芜化的造景运动。社会荒芜提供了一个个飞奔而来又疾驰而去的生活套件,这让虚伪的年轻人损耗尤其明显,也因为被过度地利用,他们病得特别厉害。 短视频及流量经济是局域网的原创,它们借助社会荒芜衍生出塑料花一样的花园。官方的取态非常干脆,它一方面驯化严肃议题的流量呈现,引导阻击它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它又滥用“为我所用”的原则攫取流量利益,以柔化深层次的焦虑。 前段时间,各地文旅局长按照当地的标志性文化,竞相登上由到安全流量组装而成的变装秀场。这些冲着流量变现而去的变装秀,因为没有与之竞的争社会议题,它们长驱直入到类似“淄博烧烤摊”的社会角落,与精神贫乏的受众同频共振。 “淄博烧烤走红”,“文旅局长变装”也许可作为文旅局的业绩,但这种“轻工业”的繁荣无法求解真问题,丝毫不减席卷各地的财政危机,更无助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困境。当然,它们在荒芜社会空间搞出几声官民合唱,兴许可以暂时麻醉神经,遮断望眼。 在社会荒芜化的进程中,“烟火气”这个词得以强调几乎是命中注定,带着某种民族性与悲凉感。它的视觉效果相当可观,为荒芜社会提供了老少皆宜的幻觉,同时钝化了城管严控的街头秩序,令人们获得醉酒般的感受,假如霓虹闪烁,缭绕烟雾,亦可人间万象。 在不久之前,“烟火气”还是装点管控经济门面的修辞,现如今成为官民共识一样的存在。这种上有念叨、下有回声的修辞共鸣,出人意料地掩盖了“烟火气”这个词所象征的权力俯瞰视角,社会的荒芜化不仅蚕食价值议题,也以不知畏惧的憨态吞噬阶级差异。 就像沙漠上的风暴特别强,荒芜社会的注意力也相当有限,注意力经济快速来也会快速去,毕竟荒芜意味着社会成员的生活密度低,他们可以容忍或漠视生活质量,但无法容忍略微时长的钟情。就在淄博烧烤走红的同时,始乱终弃的丁真式命结局就开始倒计时。 有人以为,消除了社会的多元化,就可以消除某些不受待见的隐患。何曾想,社会的荒芜化并不与安全社会划等号,它是风险社会的极端形式之一,只因日夜不停上演的流量剧本被忽视了。流量或许可以驯服,但社会荒芜化却沿着它的逻辑如脱缰之马。 说到底,淄博烧烤走红是非常无聊的事,它既不能真正安慰官方的发展焦虑,也无法减轻大众的生存压力,除非醉生梦死也被定义为积极的生活方式。当然,流量无法为社会的荒芜化负上全部责任,但它在合谋中钝化社会敏感度也是事实,荒芜将警讯紧紧包裹。 laohua001 发表于 2023-04-17 10:38
淄博烧烤现场有多火爆?14日,新华社记者进行了一场全平台“沉浸式打卡淄博烧烤之旅”直播。随着本周第一波“烧烤专列”的抵达,镜头中的淄博站热闹非凡,人们一出站,就有志愿者和迎宾工作人员热情迎接,还有地方文旅部门送出免费文创产品。
在热门打卡地,大约晚上7点,烧烤店门口排了几百米的长龙,有人带着马扎,还有人带着零食,交警在街头路口维持秩序。来自江苏的游客说:“当地朋友下午2点多就来帮忙排队了,现在终于吃上了。”不一会儿,烧烤店负责人拿起了小喇叭:“手里没菜单的别排队了,店里没肉了。”
直播现场,热情的淄博人亲自示范教学,把“出圈”的撸串姿势直接安排上,甚至有好客的当地人拎着大包小包的特产,送给远道而来的游客。
4月14日晚,淄博烧烤摊,众人正在吃烧烤。(新华社发 刘一鸣摄)
淄博为了烧烤有多拼?以此次烧烤火爆“出圈”为契机,淄博借势全方位推介城市。当地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为了让来吃烧烤的游客们“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走得舒心”,淄博从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擦亮“淄博烧烤”这张新名片:
市场监管部门对烧烤店进行专项检查,“护航”食品安全;公安部门增派执勤人员,加大巡逻密度,提醒文明就餐;文旅局推出数条旅游线路、多种文旅主题产品;人社局推介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就业体验日等就业政策;消防部门加强消防隐患排查,普及消防知识……
3月,淄博专门为烧烤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不仅成立烧烤协会、发布烧烤地图、开通烧烤公交,还要举办“淄博烧烤节”、打造“淄博烧烤季”、策划“春光正好·淄博烧烤”文旅活动、推出“青春淄博·烧烤季”旅游线路……借着春天出游热潮,淄博将线上热度顺利转化为线下热度,为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助力。
淄博烧烤的现象级“出圈”让很多网友感到意外和惊喜,一时间,巨大的流量涌向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都。淄博人的家乡自豪感被点燃,大大方方款待来自大江南北的客人。淄博烧烤的火爆甚至引来了全国各地烧烤申请出战的“战书”。网友热评:“朴素又接地气,可能这就是最好的‘人间烟火气’吧!
没看懂逻辑,唐山打人为啥山东人不出来吃烧烤?唐山不在山东啊
还是高华水平高
对我还有点难,如果去那么远排很久的队,只是为了吃烧烤和饼子
淄博烧烤,确实挺好, 济南和青岛都自愧不如,山东烧烤界老大。
不过烧烤是个没什么门槛的东西, 一个城市很难靠这一张名片持久, 但是如果当地政府借这个机会发展别的东西, 应该也有机会。
国内就是什么都是一阵风, 讲“流量”, 讲“爆款”, “网红”, 谁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干点事?
食客多不用担心食材不新鲜,新鲜的都运不过来呢,哪给你找冰冻了或者变质了许久的
国内好吃的好玩的太多了,每个城市都有潜力抓住自己的特色成为网红城市,国民玩乐的爽,也拉动了消费。现在看有淄博烧烤,洛阳汉服节,云南泼水节。。。大家都玩得很嗨
MM说的是淄川肉烧饼?
一看就是淄博人,这是正解
不认同。光便宜但味道差谁会喜欢,又不是傻子
国内烧烤都好吃啊,只要是烧烤店做,都是小块的串,各种食材,料也足,都这样的啊尤其是现在天热了,大家晚上都约着出来喝扎啤吃串串,当年上大学就是这么过的
博山化工。
辛店的齐鲁石化!当地人都叫乙烯(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超大型国企。我小时候坐绿皮火车路过,隔着绿皮火车双层玻璃都臭到不得了。那片很多远房亲戚,好几个妈妈的小学同学去世都是癌症,有好几个年纪都很年轻30-40岁之间。我隐约觉得如果有人去那里做一下环境研究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对!烤羊肉就是要那种串得小小的,特别入味
n年前北京西单附近有个烤鸡翅大院,去吃都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都是一阵风,谁跟谁傻
齐鲁石化.我实习的时候中午总是找个大罐背阴处睡觉。
哟这不是前几天歌颂美国没有人会跪舔老板的那个id么?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909723&fid=398&page=1
烧烤哪儿都有,不稀罕,不过好像当地博山历来对吃的就特别讲究,只是省外没名气,在山东还是很有名的,还带动了周边的饮食。那边不是只有大型工厂,旅游资源也不少,以前齐国所在地,革命老根据地,有山有水、有溶洞、有古迹,也是省外不出名,省内原来就很多人开车去。
加上整个氛围安全、温暖、热情、实在,不用担心被宰,不光是好吃,更重要的吃的舒心,没有任何需要顾虑的地方,这个在国内的旅游环境来说是很难得的。凭烧烤出圈,人气起来以后能保持下去才是关键,以淄博的资源和护持力度,相信应该可以长期持续下去
没看懂,唐山打人了唐山人就不出来吃了?那美国天天各种兔兔美国人还敢上街吗
烧烤节不是实事?怎么也比没事就发几个台湾法案干实事把
照片早找不到了,网上找了几张,都是挑的色调比较朴实、体现真实景色的
不是,我是在顺着那位楼主的逻辑试图理解她的意思 并不是在暗指唐山打人了唐山人都不吃烧烤了
你是被洗脑了吧 中美这么简单的差别都不知道么 美国是民主法制的社会,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中国是专制集权社会,一切都是政府安排的,政府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哈哈,那美国要政府干嘛
带火淄博烧烤的不是淄博人,是济南人。是济南人对本地烧烤自砸牌子的无声抗议。
齐鲁文明探源 | 因烧烤火遍全网的淄博,又被“博山菜”惊艳到了
山东文旅界面官方城市号 2023年04月05日 23:17
春暖花开逛淄博,不仅是具有坊间烟火气的烧烤,在“中国鲁菜发源地”博山区,别有一番文化的韵味。
文| 陈明一 走红网络的“淄博烧烤”,终究还是让淄博市火出了圈。 然而,谈及美食,烧烤毕竟是寻常料理一般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如果探究深邃的饮食文化,在淄博,博山区却是鲁菜的发源地。 话说,淄博博山与饮食有关的谚语有60多条,歇后语近20条,在为数不多的民谣中,就有6条与饮食有关。而“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算是一句流传最广、叫得最响的博山饮食民谚。 事实上,博山是鲁菜发源地的说法在业内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赵荣光教授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史》中明确提出了博山是鲁菜的发源地,至2016年,经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评审认定,淄博市博山区正式成为中国鲁菜的发源地。
在清代,大多数地域还在使用木柴、草、苇、木炭烧火做饭时,唯有京城几个地方才用得上炭火。 博山煤炭最初开采的是露天煤,主要用来代替木柴用于取暖和做饭。煤炭、陶瓷和琉璃三大业的兴起,博山出现了“家家炭火,昼夜不灭”“茶水随喝即可用开水泡”的景象。充足的煤炭资源,造就了博山菜注重火功、以“爆”见长的特点。 当其他地域还在用中火、小火,甚至微火炒菜时,博山却用微、小火长时间炖煮,能用大火“爆炒”,烹饪技法达32种之多。炭火的使用,对引进宫廷菜创造了条件。由此,博山的菜品就有了本地和宫廷的联系,实现了本地菜同时具备平民化和贵族性的特质。除了菜品,糕点小吃在博山也极为丰富。
博山的菜品,本地菜同时具备平民化和贵族性的特质 听起来热闹,那么,博山菜都有哪些著名的美食呢? 豆腐箱,这道既有故事,又进过宫廷,还广泛传播到各地的菜肴,以其博山的原创和极具宫廷相而成为博山菜的典型代表。 此外,酥鱼锅,属博山节令佳肴,几乎是博山人过年家家必备的一个菜。酥鱼锅,因其大众化,有“穷也酥锅,富也酥锅”“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的说法。其制作食材和方法,与宫廷菜“酥鱼”极其类似,并且做此菜的锅都须用砂锅。
博山菜的出名,不仅在菜品,还有其宴席规制。
“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这是博山另一句脍炙人口的民谚。曾有人如此理解这句民谚的意思——博山的手工业发达,到处都可找到份工作干,能吃上饭。 其实,“吃上饭”和“吃好饭”是两码事,“吃上饭”,是找工作,而“吃好饭”,是说能吃到好的饭食。“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说的是,无论到博山大饭店,还是去街头巷尾的小摊点,甚至在博山人的家里,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从先秦开始,博山就是一个善于烹饪的地方,经过世代厨者的薪火相传,学习交流,博采众长,博山菜成为独具风味特色的品牌,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早已享有盛名,颇受食客们的青睐。
博山菜馔起源于民间,宴席格局上与孔府宴相互渗透,在风情上水乳交融,在格局上一脉相承,故有齐风鲁韵之说,加之与京城宫廷御膳诸多人文的元素,更加丰富了博山宴席的内涵,呈现出京韵鲁味的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博山菜为代表的鲁中菜系,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继承发扬,使已成熟的宴席格局日臻完美。有资料可查的名厨有近百位,老一辈的厨界名宿泰斗,带动促进了博山菜的传承和发展。
博山厨师不仅誉满华夏,走出国门的博山籍名厨大师也大有人在。他们在世界各地从事厨师工作,使以博山菜为代表的鲁菜遍及世界各国,让博山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今天,仍有许多博山籍名厨供职于北京等地,服务于国家高层机构的餐饮活动。更有无数大厨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办起了博山菜馆。博山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鲁菜名城”“中国鲁菜烹饪之乡”“中国鲁菜发源地”。
一道美食,一个故事。春暖花开逛淄博,不仅是具有坊间烟火气的烧烤,在“中国鲁菜发源地”博山,别有一番文化的韵味。
怼的好,手工点赞👍
认个老乡
淄博的握手,博山好吃的却是很多,每次回去都要去博山吃饭,既便宜又好吃
啊!这个我去过!变态辣鸡翅,是不是就是那家
如果选一样淄博有代表性的美食,我选酥锅,真的好吃。做起来比较麻烦,其他地方没见过。
A- A A+
淄博烧烤一夜走红,正在大踏步铺陈一副荒诞景象:成群结队的外地人蜂拥前往,烧烤摊前排满长队,市政府正在从各个方面应急建设,以奠基淄博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这是发生在烧烤架边上的沉浸式场景,淄博东北化,而社会加速荒芜化。 这里的社会荒芜并不是指人流量稀少,或街面荒凉,相反,现在的社会荒芜群集、油腻且热闹,尤其是年轻的躯壳无意识地追求整齐划一的动作,以饱满的热情,像吞噬自己灵魂一样咀嚼淄博烧烤的“灵魂三件套”。这样的存在,见证了自己和他人某些部分的死亡。 有人很想探究淄博烧烤走红的成因,罗列各种因素,但都停留在工具的层面,而没有往前更推进一步。这种文旅行业乍起乍落的营销成果,与其说是主政者与流量制造机制的合谋,莫若说是社会荒芜化随机的、空洞的表现。社会病了,烧烤等走红是它的症状。
烧烤网红、文旅局长便装等把戏,让一个地方罩上巨大的滤镜,帮助当局的主管部门从文创思维过渡到视频时代。短视频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名义上附和底层生活方式的精明操作,收割底层的注意力,以规模化的欺骗掩盖社会急速荒芜的日常。 在这种社会日常中,大量更有价值的议题先是与权力脱钩,再与和议题密切相关的人群脱钩。脱钩过程,价值议题遭到了两个方向的捶打:先是被权力遏制与污化,然后再受到民众的嘲笑与抛弃。价值基础的流失近似荒漠化进程,在操作与附和中达致。 似乎还不能将荒芜社会中人视作完全的工具人,他们在烧烤摊前发出快乐的笑声,他们娴熟地使用掺杂字母、异形字的话术在社交媒体上接承接灌输并灌输别人。一时间,他们忘了四面楚歌的失业风险,没有历史感与问题意识,却在畅想下一个乐园。 讽刺的是,年轻世代一边以躺平自诩,排斥多生、奋斗、买房等政策口径,另一边却精力旺盛地参与社会荒芜化的造景运动。社会荒芜提供了一个个飞奔而来又疾驰而去的生活套件,这让虚伪的年轻人损耗尤其明显,也因为被过度地利用,他们病得特别厉害。 短视频及流量经济是局域网的原创,它们借助社会荒芜衍生出塑料花一样的花园。官方的取态非常干脆,它一方面驯化严肃议题的流量呈现,引导阻击它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它又滥用“为我所用”的原则攫取流量利益,以柔化深层次的焦虑。 前段时间,各地文旅局长按照当地的标志性文化,竞相登上由到安全流量组装而成的变装秀场。这些冲着流量变现而去的变装秀,因为没有与之竞的争社会议题,它们长驱直入到类似“淄博烧烤摊”的社会角落,与精神贫乏的受众同频共振。 “淄博烧烤走红”,“文旅局长变装”也许可作为文旅局的业绩,但这种“轻工业”的繁荣无法求解真问题,丝毫不减席卷各地的财政危机,更无助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困境。当然,它们在荒芜社会空间搞出几声官民合唱,兴许可以暂时麻醉神经,遮断望眼。 在社会荒芜化的进程中,“烟火气”这个词得以强调几乎是命中注定,带着某种民族性与悲凉感。它的视觉效果相当可观,为荒芜社会提供了老少皆宜的幻觉,同时钝化了城管严控的街头秩序,令人们获得醉酒般的感受,假如霓虹闪烁,缭绕烟雾,亦可人间万象。 在不久之前,“烟火气”还是装点管控经济门面的修辞,现如今成为官民共识一样的存在。这种上有念叨、下有回声的修辞共鸣,出人意料地掩盖了“烟火气”这个词所象征的权力俯瞰视角,社会的荒芜化不仅蚕食价值议题,也以不知畏惧的憨态吞噬阶级差异。
就像沙漠上的风暴特别强,荒芜社会的注意力也相当有限,注意力经济快速来也会快速去,毕竟荒芜意味着社会成员的生活密度低,他们可以容忍或漠视生活质量,但无法容忍略微时长的钟情。就在淄博烧烤走红的同时,始乱终弃的丁真式命结局就开始倒计时。 有人以为,消除了社会的多元化,就可以消除某些不受待见的隐患。何曾想,社会的荒芜化并不与安全社会划等号,它是风险社会的极端形式之一,只因日夜不停上演的流量剧本被忽视了。流量或许可以驯服,但社会荒芜化却沿着它的逻辑如脱缰之马。 说到底,淄博烧烤走红是非常无聊的事,它既不能真正安慰官方的发展焦虑,也无法减轻大众的生存压力,除非醉生梦死也被定义为积极的生活方式。当然,流量无法为社会的荒芜化负上全部责任,但它在合谋中钝化社会敏感度也是事实,荒芜将警讯紧紧包裹。
淄博城建还行,小姑娘也长的不错
最讨厌这种把什么都上升到意义啥的,老百姓不就是图个乐嘛,这也能批判?
成就一个优质的旅游资源不容易,要毁掉很容易,有的是赚钱宰客、只顾现在不顾长远、自毁口碑的门道,旅游玩的是舒心、放心、安心、享受,淄博全有,店家和百姓厚道,政府尽责,学生去吃都不用担心宰客,不用担心质量,不用担心治安,想吃别的那边也有的是,想玩别的也有很多资源,凭啥看见一个凭烧烤出圈就以为只有烧烤?
也不知道学生吃个烧烤碍着这位大爷什么事了,还是刚去了个稍好点的餐厅就优越感爆棚,自以为精神丰富了,生活有品格了,然后唯恐别人不知道,摆出一副高端优质人类的嘴脸,居高临下绞尽脑汁长篇大论地大批特批烧烤出圈的“荒芜”、“无聊”。言下之意烧烤档次太低了。殊不知世间很多用钱买不到的却往往是更贵的。单凭批评一个小吃就能让作者优越感爆棚的话,也只暴露出来这人的优越感太廉价,既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也没有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和能够享受美好的心境,精神之荒芜,生活之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