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青春期的娃,DSPS 到一定程度,总是会降低 social ranking。 所以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就是 social 里的 step down。这个不是太简单,因为 step down 不是 completely giving up。 而且 step down 要在合适的程度,也就是撤退之后,还可能将来某一天,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毕竟是娃,年轻是本钱。
而在这里,我提出一个 formal operation 阶段人群的家庭关系的猜想 --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 / detachment 也就是说,在 formal operation 阶段人群的家庭关系里,不存在通常心理学认为的简单僵化的 the primary triad -- 父亲、母亲、小孩。而是代之以那句著名的 it take a model to beat a model ,还有那句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这就是 model predictive attachement / detachement 的家庭关系。
这不是说,简单的 the primary triad 父、母、娃,不存在。而是说,在小孩进入 formal operation 之后,简单的 the primary triad 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 the maladaptive coping parent the adaptive coping parent the lost child the golden child 的家庭模型。 而在这个家庭模型里,成员之间的互动的基础,是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 / detachment。父母的性别差别,都相当程度被淡化。
在这个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 / detachment 里,互相建模时,三个最基本的 model 是 the explosive model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the competitive model 对于传统心理学,最最关注的 the explosive model,在 formal operation 阶段的人群,如果有足够的认知学知识,那么 the explosive model 反而是最最不重要的。 因为那是人类进化的人性弱点而已,也就是过激反应。一般 20 分钟,最多一小时,就过去了。对于大方面的决定,没啥影响。 重要的,是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the competitive model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Jean Piaget 的 conservation test,并不是通常的考卷测试一些 fixed 的问题。而是更像图灵测试,是儿医动态问答观察。
Jean Piaget 只是提出了 formal operation 的概念。
就是心理系和心理咨询师。
不是 100%,但有可能是大部分。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反向的图灵测试,客户是 formal operation 阶段,而咨询师是 concrete operation 阶段。
Jean Piaget 关于 formal operation 的年龄 11 岁,只是一个推测,因为跟 concrete operation 的 Jean Piaget 水杯 conservation 测试不同,Jean Piaget 没有可靠的 formal operation 的测试。
而目前也有部分猜想,认为不是所有人都会进入 formal operation 阶段。
但这也不是根本解决,而是暂时缓解一下焦虑几年。
几年后一般会复发,而且更严重。
这就是一般心理学观察到的,personality disorder 一般没得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不过另一个角度,暂时缓解,比没有,也是要来的好。
这是个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说,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范畴里,没得治别浪费药了。
而所谓的 narcissism 还是 perfectionism,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里说,男人需要解决问题才感觉放松,女人需要倾诉才感觉放松。
而层主给的这个例子非常好。
因为这个例子,既不是 NPD 也不是 OCPD,其实就是 maladapative perfectionist / narcissist。
但这个例子很隐蔽的是,他们/她们是在 formal operation stage 而不是 concrete operation stage。
或者说,区别于心理学教科书里的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 的区别是,他们/她们 formal operation 阶段,或者说 formal thinker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 / narcissist。
而买房子,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这不同于 1+1=2,这是一个 formal operation 的例子。
个人觉得这些书,主要说的是 concrete operation stage 的,而不是 formal operation stage 的。
formal thinking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 ,很可能不是在倾诉,而是在 maladaptive manipulation ,用 formal operation 的 coping strategy 。
或者可以这么说,formal operation 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 。
上面用词太复杂,简单的比方,一个 toxically stressed seasoned chess player ,也可以是一个 formidable chess player ,至少在当时。
这个问题不在于 toxically stressed ,而是在于 seasoned 。也就是 being in formal operation stage, gives human unparalleled survival advantage, even when using 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
其实也没啥问题,可能就是年龄大了以后会比较 alone 一些。
(精确用词,alone ,不一定是 lonely。)
见过一两个例子。
猜测的可能原因,尽管他们/她们是 formidable ,但他们/他们 are not great team players。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她们最接近的 subgroup ,formal operation adaptive narcissist / perfectionist,会逐渐跟他们/她们保持一定距离。
因为毕竟情绪稳定的价值,变得更重要一些。而这个 subgroup 本来也能 detect 对方的 formal operation coping strategies 。
而且 NPD 和 OCPD ,常常也不是 formal operation stage ,没那么复杂。
最后一句有点那个啥 ,,,
不过有一定道理,也就是为啥都说要 “做自己”。
取决于具体上下文,有的时候真正的意思,是没得治就别浪费药了。
这,,这 不是怂恿犯罪吗?
这个例子比较极端。
但大部分情况,如果确实没的治,但后果也不是那么可怕,比如后果就是比较 alone,那么自我认知也是一种办法。
就好比说,抽烟真的没法戒掉的话,就何必折腾自己。保持在一定适度范围就好了。
说的直接点,人都是会百年的,就是早点晚点的差别。快乐的过自己可以过的日子,比纠结治不好还浪费药。层主觉得选择哪个更好一些?
那是精神病医生,不是心理医生
不是我要找茬,我觉得这个水沟的例子,充分说了心理咨询师可能没有哪怕一个在 Jean Piaget 的 formal operation stage 的。
真的,我说一句真心话。我觉得这都属于 sensorimotor stage 了,,, 单纯的走路掉水沟难道不是 sensorimotor stage 的比喻?
不是说比喻不应该,而是说,extrapolation is dangerous。无论是薛定谔的猫,还是爱因斯坦的手套,这些比喻都是有很多的限制条件的,所以 applicable。
如果我们稍微认真的讨论,用 formal operation 阶段的思考方式(而不是 sensorimotor 阶段),那我们可以用一个实例的比方,teenager 阶段的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当然,DSPS 干扰了睡眠,削弱了大脑对心理问题的 defense mechanism。
另外,DSPS 导致跟不上学校和社会的作息时间,导致成绩下滑等等,进一步导致 social ranking 的下降,有可能引起 social 方面的问题,而引发 stress 方面的问题。
但在这里,我先不说 DSPS。我在下贴说,真正有心理问题,并且非常隐蔽,到发现时已经可能是晚期的情况:
the formal operation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这个华人版的高赞回帖,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大概率的揭示了 the formal operation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这个问题不在于 western vs estern,而是在 解决问题的 solution。
而这个,就是 formal operation maladaptive 的隐蔽性。
也就是说,这不像 concrete operation maladaptive 一开始就一哭二闹三上吊,那种简单直接的 maladaptive。
而是用 解决问题的 solution 这种相当高级的 formal operation 方式,隐藏 maladaptive 的动机。
因为魔鬼在于细节,继续上面这个线程,有没有让 teenager 的 DSPS 简单走上作息时间表的 solution?
比如对于前面这个 “有没有让 teenager 的 DSPS 简单走上作息时间表的 solution”,formal operation maladaptive 会巧妙的利用 trial and error,以 adaptive 的外表,达到 maladaptive 的目的。
也就是说,不管 trial and error 是不是成功,只要一直按照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的要求 trial and error,就达到了 maladaptive 的目的,用 formal oepration 的手段。
不是说绝对的算了就别浪费药了,但不是那么容易的。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回到 formal opertaion adaptive coping strategy 的 teenager ,如何对付 DSPS 的问题的。
首先第一点,formal operation adaptive coping 的娃,会主动在第一时间寻求帮助。
当然,肯定有人会问,为啥我没有知道 ~~~ 除了特别轴的娃谁也不说,一般而言,我想我不用太扎心了吧。
所以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就是 social 里的 step down。这个不是太简单,因为 step down 不是 completely giving up。
而且 step down 要在合适的程度,也就是撤退之后,还可能将来某一天,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毕竟是娃,年轻是本钱。
我们必须承认,formal operation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是如此的有效,以至于意识到的时候,跟娃不同的是,不是十八岁,而是八十岁。
而且,青春期的娃,虽然表面叛逆,但 adaptive coping 的,还是会合作。
但 formal operation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虽然表面上会合作,但潜意识里也许是相反。或者说,潜意识里是不是相反,没人能够确切知道。
合理程度的 step down,都是必须的。只是跟 teenager 娃不一样的是,也许不能过多 step down,因为可能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了。Live happily on whatever they can get.
那我可能不是女的,我觉得问题一遍遍说太烦了,耽误时间,没什么实质性帮助。比如家人缺钱,我觉得直接给她张支票比花一个小时听她哭有用。。。
如果缺五百万块小钱,谁开支票?
有一定道理
确实存在 conflict of interest
我看了一下萨提亚的理论方法,谢谢信息。
我觉得有很大道理。但另一方面,我个人觉得,我们大部分的心理分析,可能是针对 Jean Piaget 的 Concrete Operation 阶段的人群,对于 Formal Operation 很难适用。
我贴个图
我们看一下 formal opertion 阶段的人群:
而在前面萨提亚专家举的那个老板的例子里,没有任何 hypothesis testing 的存在,也就是说,建立一个老板的 model,用 hythothetical deductive reasoning,来 simulation 自己和老板各种可能的互动,并且给每一种情况标记上 probablitiy,最后决定自己的行为。
但问题是,大部分理论,是行为模式照抄有毒原生家里时的情况,完全忽略了 Jean Piaget 的定义,小时候是 concrete operation 阶段,大了以后是 formal operation 的阶段。
当然,这个有可能侧面揭示了,Jean Piaget 为啥没有能给出 formal operation 的测试方法。
而根据对我们心理系流行的理论观察,有可能大部分成人,并没有进入 formal operation 阶段,而是停留在 concrete opeartion 的阶段。
如果要给这个 “大部分” 一个确切的衡量,那么周星驰说:“整个心理系,上下一万年”
不觉得心理咨询有什么用处。人都是要自我救赎的,指望外力是不可能的。 古人的闭关49天是有用的,可是现代人不可能有这个时间。
我们来看一个假想的著名案例:李世石九段和阿发狗十段的历史性对话,以围棋的方式。
最后的结果,是狗十段的模型,更胜一筹。
当然,这里不是心理问题,是基于模型的计算机博弈论问题。
但是 arguable 的,formal operation 人群的心理,跟基于计算机博弈论进行建模预测,两者紧密相联,最终表现为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在 formal operation 阶段人群的家庭关系里,不存在通常心理学认为的简单僵化的 the primary triad -- 父亲、母亲、小孩。而是代之以那句著名的 it take a model to beat a model ,还有那句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这就是 model predictive attachement / detachement 的家庭关系。
the maladaptive coping parent the adaptive coping parent the lost child the golden child
的家庭模型。
而在这个家庭模型里,成员之间的互动的基础,是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 / detachment。父母的性别差别,都相当程度被淡化。
正解
Tidewater是心理专业的吗?
the explosive model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the competitive model
对于传统心理学,最最关注的 the explosive model,在 formal operation 阶段的人群,如果有足够的认知学知识,那么 the explosive model 反而是最最不重要的。
因为那是人类进化的人性弱点而已,也就是过激反应。一般 20 分钟,最多一小时,就过去了。对于大方面的决定,没啥影响。
重要的,是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the competitive model
不是心理专业。
我高中时,是学校的物理竞赛种子,属于物理系未遂人群。
而这个 the weakened collaborative model,不是在 concrete operation 范畴,而是在 formal operation 范畴,导致存在没有解决方案的可能,因为好比有毒原生家庭里 learned congitive disability。
因为家庭关系的 model,是小时候原生家庭所 learned。而工作关系,更可能是在学校 learned。
而有毒原生家庭,并不等于有毒原生中小学。
所以这个传统心理学很难解释的现象,为啥家庭关系跟工作关系完全不一样,用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 / detachment ,就很容易解释。
家庭关系的 modeling,和工作关系的 modeling,本来就是风牛马不相及。
“离职前有找心理医生的记录杠雇主杠用的。”
这是什么意思?看过心理医生雇主不能随便解雇你?
这个不可思议的情况,是因为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 / detachment 最终正确的建立。
这个好像说的云里雾里。但简单的比方,对于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娃不再是 attach to “父母” 这么一个传统心理学简单的概念,而是 attach 父母两个人的总共二百多种不同的人格,每一种人格好比 model 里的一个参数。(参考 neural network model)。
或者用狗十段和李九段的历史性围棋会晤作为比方,重要的不是落子无悔,而是决定落子的 model predictive。
只是这个 model predictive,同样可以用到家庭关系的心理学 attachment / detachment 理论上,只是应用于 formal operation 阶段的人群,不适用于 concrete operation 阶段的人群。
其实回答很简单,狗十段下棋的时候,只是 model 的 inference。这个 generative adverserial network 的 model training,可能是昨晚睡觉做梦的时候,完成的。
而这个 why we dreams,是符合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
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为啥青春期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 (DSPS) 的小孩,容易有心理问题?
如果我们假设是 formal operation 阶段人群的家庭,那么,DSPS 本身,不是心理问题的源头。
娃心理问题的源头,可能是 the maladaptive coping parent。
只是 DSPS 改变了睡眠的时间,de facto 地干扰了睡眠质量(上课睡觉总是比不上晚上睡觉的质量),而干扰了睡眠时对 model 的 training,影响了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所以削弱了对 maladaptive 家庭成员的防御。
而一个侧面的旁证,这种情况下,the lost child 会主动第一时间寻求 the adaptive coping parent 的帮助,即使是青春叛逆期的情况(当然青春期娃不会那么 nice 就是了,即使是 collaborative 也是灰常的 bumpy road)。
而这,并不是传统心理学的 show weakness,而是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这时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个人看法。
而且有些心理问题是根本治不好的, 比如典型NPD,心理医生都不愿意接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