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完话感觉很舒服,但完了其实也是该干嘛干嘛,当然如果有苦水朋友家人不好倾诉的话你就当找个倾诉对象,别指望有啥根本性解决问题。美国很多事情就是manage it but not solve the problem. Manage pain 啊,manage mental state啊,manage chronic disease啊之类,而且现在他们对个人舒适程度看得太重了,一点不舒服就得除掉,而不是鼓励大家看得远一点忍受暂时的不适去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个说的有道理。 但另一方面,这也解释了,为啥不少高中生,认为心理咨询师主要功能是树洞。 其实就是反过来的例子,也就是客户已经修完了微分几何,但咨询师小学四年级前代数没能及格。 这跟心理咨询师,念了多少书无关。而是 Jean Piaget 的 formal operation 的理论。 很多(aka. 大部分)心理咨询师,其本人的 congitive development stage,停留在 Jean Piaget 理论的 concrete operation 阶段,没法进入 formal operation 阶段,无法理解 it takes a model to beat a model,以及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等等。 当然,这不能否认咨询师们对 concerete thinking 阶段的人群(aka, 没有真正小学四年级毕业,主要靠文凭的 title inflation),或许能有不少帮助。
一个同事小孩说是恐惧学校症,不知道哪个庸医直接开单子让小孩休学在家,目前已经三年了,在家网络课程,我同事已经到了奔溃边缘,我说这种难道不是应该迎难而上吗,越是怕学校越应该直面学校啊,她就说不是啊,这对他心理师负担,不能直面痛苦。BLABLA
我觉得这些心理医生不是来解决问题的,完全是来制造问题的。
🔥 最新回帖
而且有些心理问题是根本治不好的, 比如典型NPD,心理医生都不愿意接那种.
其实回答很简单,狗十段下棋的时候,只是 model 的 inference。这个 generative adverserial network 的 model training,可能是昨晚睡觉做梦的时候,完成的。
而这个 why we dreams,是符合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
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为啥青春期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 (DSPS) 的小孩,容易有心理问题?
如果我们假设是 formal operation 阶段人群的家庭,那么,DSPS 本身,不是心理问题的源头。
娃心理问题的源头,可能是 the maladaptive coping parent。
只是 DSPS 改变了睡眠的时间,de facto 地干扰了睡眠质量(上课睡觉总是比不上晚上睡觉的质量),而干扰了睡眠时对 model 的 training,影响了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所以削弱了对 maladaptive 家庭成员的防御。
而一个侧面的旁证,这种情况下,the lost child 会主动第一时间寻求 the adaptive coping parent 的帮助,即使是青春叛逆期的情况(当然青春期娃不会那么 nice 就是了,即使是 collaborative 也是灰常的 bumpy road)。
而这,并不是传统心理学的 show weakness,而是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这时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个人看法。
或者用狗十段和李九段的历史性围棋会晤作为比方,重要的不是落子无悔,而是决定落子的 model predictive。
只是这个 model predictive,同样可以用到家庭关系的心理学 attachment / detachment 理论上,只是应用于 formal operation 阶段的人群,不适用于 concrete operation 阶段的人群。
这个不可思议的情况,是因为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 / detachment 最终正确的建立。
这个好像说的云里雾里。但简单的比方,对于 model predictive attachment,娃不再是 attach to “父母” 这么一个传统心理学简单的概念,而是 attach 父母两个人的总共二百多种不同的人格,每一种人格好比 model 里的一个参数。(参考 neural network model)。
“离职前有找心理医生的记录杠雇主杠用的。”
这是什么意思?看过心理医生雇主不能随便解雇你?
🛋️ 沙发板凳
我觉得心理医生的作用就是版上说的离职前有找心理医生的记录杠雇主杠用的。
为啥你的家庭医生还兼职心理医生
说错了,心理医生,不是家庭医生
我反正各种心理咨询app都用过,talkspace,betterup,betterhelp,经常怒怼咨询师,感觉我已经上了顾客黑名单,现在match一个咨询师非常慢。
我读博的时候,学校的校医院有几个有名的心理师,我看了四年,纯说话那种,屁用都没有
有心理问题, 最有用的还是朋友。
betterup 是心理咨询吗?我以为是 career advisor
学校些那些对学生免费的, 感觉就是挣个工资而己. 不负责的心理医生很多.
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是有生理原因的,该吃药还是得吃。
他们开的药都是跟安眠药差不多的性质吧
另外很多很多western mind其实也不喜欢咨询师 举例我们附近的老弄 对我看咨询师这件事很看不上眼LOL
说白了同意楼上所说 咨询本身本应该是找到solution 但是它不是唯一solution 现在大部分咨询师也不是帮你找solution呢
这个涉及到精神疾病吧。比如林黛玉这种心理问题也没有药可以吃吧
和教堂里那个木头小屋的作用差不多
类似吧,花钱了服务好点,比如间中来个眼神鼓励,拍拍肩膀,递杯水之类的适时安抚你情绪。
基本上是一群
骗钱的
我自己以前也看过,基本上都是没有用,剖析自己,还有语言文化障碍,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建议,还不如出去玩一下放松或者好好吃一顿。
心理医生要有足够的智慧,智商,同理心,又不能太感性。真正好的肯定少。 想想生活中能为你解悟的人的比例🈶️多少?
如果一个therapist你觉得比你笨,你很想怼她,或者觉得对你有偏见,基本没啥用。
我觉得一至少要有PH.D.,最好再有点经验,二最好是亚裔。三要看缘分。
----
我遇到过有用的。我是有specific的问题。
先是一个博士刚毕业的,特别和善友好,和我聊了一个小时,但是不知所云,我觉得可以放弃了。然后她的导师来了,同样的问题,我问了,她答了。我豁然释怀,再也不用去看第二次。
这个说的靠谱
我看过的就是很真诚的说你应该对自己好,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你已经非常优秀之类的。说的都没错,属于道理都懂,算不算solution就看自己悟到什么程度了。
咨询时自己可以毫无顾忌的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宣泄和理清自己思路,咨询师倾听和点评两句,提两个问题,对解开心结有点帮助,最终还是自己的心结还是要自己解开,咨询师不可能有解药。
比那个猛,但大思路是一样的:治好一个就少一个收入,治不好病人就走了,大概就维持在很有疗效但是没好透那个程度?
说得真好
有的时候也不能常常给朋友诉苦,人家也是有自己的压力。
其他的就不要多指望了。我还是有点怕被他们manipulate. 而且现在光景不好,人家不拖着你,人家怎么养家糊口。
这个是正解!必须是心理学博士而且有经验的才行
题主可能没搞懂心理咨询是干嘛的, 心理师本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 是对来访者做引导以后, 让来访者自己和自己和解的, 咨询师的作用是带领来访者不断挖自己, 认识自己, 从根本解决来访者看待问题的角度, 从而打开心结。
婚姻两个人性格不合适或者grow apart了, 这些是很难靠心理咨询来解决掉的, 最多引导两人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 趋利避害的凑合过吧, 行不行主要还得看当事人。
公司同事开始做自己, 也许是他经过心理咨询后对自己的挖掘, 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整天不能做自己造成的, 所以就放飞自我了。
心理咨询管不管用, 一方面要看和这个咨询师是否契合,一方面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想要改变的决心,双方都要努力和配合,最后才能有效果。 另外我个人之见, 我不觉得一定是学历多么高, 理论知识多么扎实的的科班出身就一定牛批, 有些Ph.D学历很高但说的东西不落地,不接地气的,实际帮助就不大,主要还是看这个人的实战经验,阅历和智慧。 还有你自己的气场是不是和咨询师“相投”, 比如你自己是一个高学历的, 找一个高中毕业拿执照的疗愈师可能就不对味了。 找到合适的咨询师也是咨询的任务之一,不能将就, 感觉不对就要换。
如果搞不清咨询师到底是干嘛的,然后把所有希望压在咨询师解决问题上,大低会失望。
最多只能帮来访者搞清自己真正的想法,认清现状(也得好的咨询师才能做到),行动都是咨询者自己去做的。
像那个婚姻辅导之后还是离婚的,很可能就是通过交流,双方都认清跟这个人在一起待下去再无希望,于是麻溜离婚了。 杀害章莹颖的凶手之前一直心理咨询,很可能就是终于认清,自己就是需要伤害别人来宣泄,不然就只能憋死,然后选择了前者。
一来是对小孩有用,小孩还是有很大可塑性的。当然目标不是去塑造小孩成一个啥样子,而是避免犯错。
二来是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很多时候,成人不一定能改变,至少不容易。但是如果了解科学的认知学,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帮助如何打交道,如果正确阻断不快乐的情绪向自己传播,以及一定程度预测将来。
世上有很多事改变不了,比如天要下雨。但如果能一定程度预测天要下雨,那至少记得带伞。
对,psychologist也有很烂的,方差极大,根本不能光看title。 看过一个老白女,从业很久那种, 妈的看了两三次居然开始有点白人那种优越感judge我了,简直想当场就掀桌骂她。后来换了一个韩裔就不错。
但我觉得,自己永远是很关键的因子,没有之一。
自己主观能动去认知这些,至少是有意义的一步。
同意!
谢谢分享!!!
如果这么想 可以解救自己 似乎也不错 要不然自己老折磨自己 没法活了
看回帖好几个人提到这个观点
她第一二次会问,讲讲这些线。第三四五六次就问,细细讲一下红色的线,蓝色的线,然后这中间我就把线慢慢理清楚了。
理线的人还是我,她不会帮我理线,不会评价我的棉线好还是羊毛线好,也不评价我理线的方法好不好,主要就是听我讲我的线,记笔记,然后时不时问个问题。
个人经验就是不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但帮你理解这个问题,然后可以把思路运用到生活中大部分问题里面。总之我很感激最迷茫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位心理医生。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歧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闲,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 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哈哈哈,确实是:western therapy doesn't work for eastern minds. 以前最最开始就是学这行的,后来学的连自己都不信,就早早改行了,哈哈哈
我觉得没用,就是不爱了,就是没钱,就是太累了,心理咨询师能帮你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么?还浪费时间和金钱
当然以前的那些长老可能都向着男的多一些,现代社会肯定行不通
我家大娃有几个朋友,好像说没啥用。当然,可以听自己树洞。
可以试试精神科医生,先评估一下。
我自己也在走therapist这条路,绝对不是起哄。
好的心理咨询师是在倾听过你的红线蓝线黄线后,一下挑出那根打死结的线,帮你一起想办法打开那个死结,然后乱麻就一下顺了,有用的,就跟中医一样,大多数不行,少数很灵,要找对人不容易,这行水平方差大倒是真的
我自己感觉一要年纪比自己大的,小屁孩一点人生阅历都没有肯定不行,二最好亚裔,语言障碍没什么,文化差异才是难的地方。学历倒无所谓,我遇到的两个好的都只是硕士,感觉咨询师自己的智慧阅历性格比受过的训练重要
更重要的是,首先你得搞明白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人以为婚姻咨询的目的就是让夫妻和好如初,这种人往往会得出 婚姻咨询心理咨询没用的结论,心理咨询婚姻咨询的目的不是帮你解决实际问题,更不是包你不会离婚,而是帮你理清思路学会沟通帮你搞明白你的问题核心是什么以及怎么样才能改善,至于能不能改善能改善多少,全靠当事人自己,接受了婚姻咨询后离婚的,有可能是在咨询的帮助下认识到这段感情没有挽救的可能,所以两个人及时止损开始新生活,这不代表婚姻咨询没有用
自己学学心理学,了解人的思维是怎么运作,我们是怎么被我们implicit bias影响的,运用到生活中还是很有效果的。
前段时间看到版上推荐咨询师陈艺新,我搜了些她讲的心理学技巧看,就很喜欢
做婚姻咨询不是为了不离婚吧,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婚如果是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不能离呢
这个说的有道理。
但另一方面,这也解释了,为啥不少高中生,认为心理咨询师主要功能是树洞。
其实就是反过来的例子,也就是客户已经修完了微分几何,但咨询师小学四年级前代数没能及格。
这跟心理咨询师,念了多少书无关。而是 Jean Piaget 的 formal operation 的理论。
很多(aka. 大部分)心理咨询师,其本人的 congitive development stage,停留在 Jean Piaget 理论的 concrete operation 阶段,没法进入 formal operation 阶段,无法理解 it takes a model to beat a model,以及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等等。
当然,这不能否认咨询师们对 concerete thinking 阶段的人群(aka, 没有真正小学四年级毕业,主要靠文凭的 title inflation),或许能有不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