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颜色体的是哪个精神病院出来的,还是练功需求,说话语无伦次的 banlisu 发表于 2023-04-13 08:20
睿 天天忽悠在股市上赚了大钱,那现在就推荐一支股票给大家看看,来印证一下 我的本事就是,无论大盘上涨,下跌,推荐股票都能赚钱。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8:25
无论大盘上涨下跌,推荐的股票都能赚钱 只有练过法轮大法的才会 拉黑了吧 jkl1985 发表于 2023-04-13 08:29
就你这种人还在吹自己在股市上能赚钱,滚远一点 2022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下落4位,中国没有增长,其它国家大幅度增长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8:08
一个好好北美华人社区,被二,三个红卫兵,十几个ID搞成现在这样,现在北美华人社区流量只有几年前十分之一了。 国内天涯,猫眼看人全都玩完了,北美华人社区也被你们二,三个红卫兵搞成这样,这二,三个红卫兵是缺德。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8:39
你理解能力怎么这么差 二,三个ID,注册了十几个马甲,天天在这里忽悠,造谣 带风向。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8:51
我本事没那么厉害,不是每个过手的股票都赚钱。既然你怎样在股市里都能赚钱,那你账户应该不小了,亮一下看看有多厉害!?吹牛谁都会,看账户成绩就知道是不是说瞎话了。 看你的贴的质量,不要说股市赚钱了,应该连生活都有困难。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你只是个语无伦次需要心理榜帮助的人。你自己真是不能接受事实而已。 睿 发表于 2023-04-13 08:52
你不是天天吹捧你自己在股市赚了大钱,推荐一支股票给大家看看。 不敢推荐,以后就不要装大神了,就老老实实做一个常人。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8:56
既然您都知道,说说那十几个马甲都是谁呗。。。 VMC 发表于 2023-04-13 08:54
这是我今年做的一支股票赚了近30%,还是走早了,如果现在出,赚的超过 70%。 002281 22.39出的,持有不到三周时间,赚了 6.6万 现在已经涨到 29.68 这就是本事,如果你不信,我现在就能推荐一支股票,现在A股明显要回踩,我推荐股票肯定会上涨,这是本事,不是瞎吹的。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9:08
我不是每个股票能赚钱,不过我的账户一直赚钱。你不是每个股票都赚钱吗?为啥只放了一个股票!?连账户表现都不放?这不是掩耳盗铃,大家都看的明明白白的吗? 随便找一个账户,按人民币算这四个月应该赚了70万了吧,我个人从来都不care的,不过要和你比的话瞬间感觉赚了好多。 睿 发表于 2023-04-13 09:23
呵呵,你家付完房贷银行里一分钱不剩的?再说了,Elon Musk银行里不管存多少钱还能帮你还房贷? 2010年至2021年,中国居民信贷规模从1.27万亿攀升至8.26万亿。其中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房贷)规模累计增长595%,对整体居民债务规模的增长贡献达76.5%。 2012-2021年,我国居民每年还本付息的规模从5万亿元攀升至14万亿元,居民的偿债比率从24.5%上升到28.2%,2021年,我国居民债务收入达124.4%。由于社会贫富分化的缘故,这个数据远低于负债家庭的真实偿债压力。 ILoveEcho 发表于 2023-04-13 03:25
中国经济是好是坏,难道都是盲人摸象吗?没有数据评估吗?要靠吵架决定的吗? carollife 发表于 2023-04-13 09:42
你真是无脑 商场都没人消费,大公园有人,没人消费啊。 工资大幅度下降,消费必然萎缩,这不是常识问题,还要辩论?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2 21:56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10:48
很多店面都关门了,没生意,都不知道人去哪里。 理发店,饭馆,卖衣服都没人。 大商场天天都是工作人员比客户多。 都在问,中国人都去哪里?都窝在家里,没钱消费了。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2 21:03
这些出口数据,红卫兵们,你们高兴就好了。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10:56
2021年全球平均GDP :12479美元,中国GDP 12572美元 2022年全球平均GDP :12875美元,中国GDP 12814美元 中国人均gdp全球排名倒退8位以上。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1:17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 谁信谁傻子 nonames 发表于 2023-04-13 12:33
进出口数据有你美爹把关呢。2023.3 对美出口 46B。 对弯弯进口降 30%,等到清零,加上产业链移回美爹,弯弯就可以回到农业社会了。叫你全世界黑华人,汉奸的下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hoxu 发表于 2023-04-13 16:13
真是缺乏基本概念的经济盲 2022年,在付了首付,付了各种贷款,付了各种日常开销外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看贷款总额的同时看看资产 哪怕不算房产,不算股票等金融资产,只看现金存款 2022年末存款余额264.45万亿元 Namama 发表于 2023-04-13 10:40
这些数据还有多少真实性,就像疫情大爆发,每天上百万人感染,中国官方数字,每天几十个人感染。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3:20
一二月份进出口数据很差,你兴奋的跳出来说中国崩溃了,三月份数据很好你说是造假,你觉得你是不是一个跳梁小丑 游戏人生 发表于 2023-04-13 17:37
五一节这次很爽,像长沙,重庆,南京,武汉这些地方,都是300%预订房和高铁票增长, 北方的更离谱,像淄博,青岛,大连这些都是相比于去年800%增长 minqidev 发表于 2023-04-12 21:23
中国干什么都非常好转舵,因为主要的有关乎民生的都是国有资产,这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没办法做到的 03010103 发表于 2023-04-12 22:03
呵呵,你觉得大家还有钱买房子生孩子你高兴就好,明摆着的事实大家不买房不生小孩有什么好争的呢,你有本事把出生率、房价都涨上去再口high也来得及。 ILoveEcho 发表于 2023-04-13 17:24
这是它的老伎俩了。 数据不好就是崩溃了;数据好就是产党的数据造假。拉黑就对了。 我的黑名单就两人:这个弱智就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是那个p开头的台湾神经病 giver2021 发表于 2023-04-13 17:46
你看,被打脸了就只会撒泼。。 生育率低? 新加坡,韩国的生育率更低,所以他们的经济早崩溃了, 非洲生育率最高,所以他们的经济好到不能再好,是这逻辑吧? 要不说都是些无知无脑小白呢。。 Namama 发表于 2023-04-13 19:05
真心羡慕国内的物价。Fed宝爷把吃屎的力气都使上了,也没能降下来 teena 发表于 2023-04-12 20:55
呵呵,真是恶人先告状啊,我只看到你气急败坏发一个帖子扣一个帽子。既然你都承认了大家不敢买房、不敢生娃那我们还有什么好辩的呢,就如你所愿跟新加坡韩国看齐保持这样的生育率一百年不变,噢不,还要更低才行,这样才是大国自信嘛。 ILoveEcho 发表于 2023-04-13 19:12
你自己先用所谓“六个钱包都被掏空了连孩子都不敢生了“”来证明中国经济有多差 结果被中国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数据打脸。。 至于不敢生孩子=经济差,也被新加坡/韩国的例子打脸。。 真是无知小白欢乐多 和NC讲话真心不是一般的累。。。 Namama 发表于 2023-04-13 19:22
我讲商场都是今年和去年比较 去年那么封城,还有不少人 今年几乎是天天都是工作人员比顾客多 我在苏州地方也算商业中心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3:39
你直接说说是苏州哪个商场?现在逛街出去玩稍微热门点的地方都是人满为患。 fuvriy 发表于 2023-04-13 19:58
日前,央行发布的2022年全年金融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嗯,果然都空了。。 Namama 发表于 2023-04-13 03:11
既然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为啥韭菜们拒绝生娃了? Rangertexas 发表于 2023-04-13 20:08
你又要反驳我说的大家没钱买房生小孩,又要夸奖生育率低是好事,跟你讲话我的确很累,你太有自知之明了。 对你的存款增加的说法,专家也有解读(原文在这里:https://www.sohu.com/a/642416084_120087486)。google和copy paste最简单了,我不是专家,你也别自以为是了。 天量存款的来源及背后的启示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居民存款中有79%是定期存款,2022年持续至今的投资者疯抢大额存单也是存款定期化加深的一大表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无论宏观经济数据或者统计数据是怎么样的,我们要看清楚一个现实,那就是天量存款的增加,并不表示居民储蓄增加,更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而产生大量的储蓄存款。 真相恰好相反,2012至2021年间主要经济体的GDP消费占比结构,中国居民消费率只有38%,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不是老百姓不愿意消费,而是有三分之二的老百姓没钱消费。 因此,从提振消费,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专家们别总是盯着老百姓那并不鼓囊的钱包,应该考虑怎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增强老百姓对未来的信心,人们才有可能敢且愿意消费。 ILoveEcho 发表于 2023-04-13 19:57
谁说过生育率低是好事了? 撒泼打滚不算,还开始疯狂造谣了? 民众持币观望,储蓄率增加。这和你所谓的六个钱包都被掏空了,根本没能力消费,是一回事? 搞半天小学语文都还没毕业?真是无知小白欢乐多, Namama 发表于 2023-04-13 20:32
回复 1楼文学城观光团的帖子 昨天给父母打电话,省会级城市。我妈说,猪肉10几块钱人民币一斤,非常便宜。 pasttybl 发表于 2023-04-12 21:57
这个彩色字体看着好魔怔 受了啥刺激吗? Baohonglin 发表于 2023-04-12 23:46
天天刷抖音小吃 国内吃的不便宜 房价倒是下跌 atypia 发表于 2023-04-13 03:15
你不觉得矛盾吗?最近的股票能够大涨,却经济情况极度下行,那个公司生产的东西往哪里走了?纯粹是炒出来的价格波动吗? bhuahua 发表于 2023-04-13 11:50
这问题你去问问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啊。。 韩国眼看人均GDP都快超过日本了。。 新加坡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了。。 妥妥发达国家高收入,为啥还是不生 也可以问问黑非洲,生育率那么高,是不是当地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Namama 发表于 2023-04-13 20:28
事实胜于雄辩。。。 5种不正常现象”正在考验中国经济,4亿家庭面临抉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高速增长并不能永远持续,当社会经济高速增长时,很多的问题都会被高速增长的大势“繁荣”所掩盖,也就是当潮水汹涌的时候,我们不会发现海水之下的暗礁密布;当潮水退却,才会发现危机来临,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自古以来,炎黄子孙都有节衣缩食的优良传统。同时我国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储蓄大国,储蓄率高达45%,远远超越全球的29%的平均水平。然而,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一、储蓄与负债同向增长,但结构却令人担忧 首先,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依然保持高位,据统计,2021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为103万亿元,按照中国14.13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存款约为7.29万元。这比2019年人均存款的5.87万元高出1.42万元。 然而经历了三年的抗疫奋战,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居民收入受到影响也是必然,但是在这期间我国的储蓄率却是在持续的攀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经计算,较2021年同期多增4.72万亿元。 国民为什么爱“存钱”了? 储蓄增长与我国的经济增速成反向变动,居民储蓄与收入预期、就业预期、存款利率以及其他投资品收益率有关系。首先,受疫情影响,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确定性上升,担忧心理会促进居民储蓄。其次,受到市场影响,房地产下行、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巨大,甚至亏损等因素影响,居民的投资行为受到了限制,同时消费意愿也是持续降低,储蓄自然成了居安思危的避险方式。 什么人群在存款? 根据资料显示,一方面,我国居民存款持续增高,储蓄率达到45%;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总负债超过了200万亿,人均负债规模达到14.7万,负债率也已经从18%飙升到56%,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负债大国。 这种极大的反差,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群在积极储蓄,什么样的人群在负债前行? 下面我们将从时间、地域、年龄三个维度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 近十年国民储蓄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2013年-2019年居民储蓄率中枢在31%附近,2020年受突发事件影响升至38%,随后自然回落。但2022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又重回上升通道,截至上半年,居民储蓄率达36%。虽然低于历史高位但是,但总体来说从短期来看,还是持续增高。 从地域上来看: 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与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毕竟没有高收入就不可能有高额存款。我国的储蓄存款分布也呈现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同步现象。 我国年人均GDP高的区域则同期人均储蓄更高,同时北方居民比南方居民储蓄偏好更高。 这也与我国的区域人口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北方居民总体偏于保守,而南方居民经商意识高于北方,同时南方经济也同比要比北方高,这也许就是明显的反差。 从年龄结构上看: 年龄层次与储蓄存款的关系。据某银行2019年储蓄客户年龄结构分析数据(样本总数超过千万),40岁以上储户占比约55%,不仅在银行储户中占超过一半,而且明显高于此年龄段在总人口中约48%的占比(相关示意图见本文附图六),同时此年龄段客户的人均储蓄余额明显大于40岁以下的。 而30岁以下储蓄客户占比约15%,大大低于此年龄段在总人口中约38%的占比。这意味着30岁以下群体中(包括儿童与青少年)很大部分可能没有储蓄存款,其中有的余额也不多。 整体数据符合相关的规律,正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不断提升,也就意味着进入社会的年龄在不断的推移,40岁之前大部分人都在做最原始的积累,而40岁以后家庭基本已经开始稳定,同时随着工作经验和在职时长的增长,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对应的是收入的增加和稳定,同时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成员布局,也必须做好相应的风险防控,存储自然占比比较重。而60岁以后,收入开始成下降趋势,退休金基本保持平稳,对应收支也相对稳定,存款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相对较慢。 《道德经》中曾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储蓄依然是我们大部分居民抵抗风险最优方案。 二、楼市债务急剧增长,规模令人堪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我国居民房贷总额达到了38.91万亿元,有2亿多房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杠杆率是272%,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全国上下欠的钱等于我们两年8个月的GDP。根据央行数据消息,2020年时,中国家庭负债率已经达到了56.5%,平均户均负债率在51.2万。到了2021年,中国家庭负债率上涨到了62%。 导致家庭负债率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当属房地产。虽然近两年我国城市楼房均价有所下滑,但是总体的房价相对于居民收入依然处于较高位置。 绝大多数的家庭基本没有能力全款买房,基本采取的都是贷款购房,仅仅首付就已经掏空了普通居民几代人的积蓄,同时20-30年的贷款年限,以贷款总额100万计算,基准利率4.9%,30年总还款额度191万,月还款5307元。这样的负担导致很多的家庭基本上已经没有存款的可能。 第三、楼市下行二手交易难,无力还款法拍房数量激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就举步维艰的房奴,又遇到整体经济下行和疫情突发状况的影响,可以说生活越发艰难。 尤其是大多数的普通购房者,本就是掏空了家底购房,一旦遇到无法抵御的风险变动,那么真的是欲哭无泪,楼价下行,原本的楼房已经越发不值钱,即使卖出也是资不抵债。同时二手房交易受到政策和新房市场的冲击也越来越难。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法拍房数量一直是呈攀升的趋势, 2017年全国法拍房数量仅5000套,2019年便增长到50万套,2020年法拍房达到127万套,2021年法拍房高达160多万套,如今2022年法拍房更是急剧暴增已超过300多万套。 法拍房急剧暴增的主要原因:一、受疫情和经济总体下行影响,购房者收入受到影响,虽然努力加持,但是已经无力偿还贷款。二、房价下行,甚至个别地区出现腰斩的情形,房子的价值已经严重缩水,即使出售,不仅赔了首付,甚至还背负巨额债务。房子已经严重的资不抵债,购房者只能选择弃供。 第四、买房难、结婚难,年轻群体背房前行,梦想被禁锢 买房难、结婚难,无数年轻人为了所谓“家”的梦想,过早的就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当前社会年轻群体如果没有上一辈人的支持,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如何在这个社会中打拼?如何成家立业? 可以说上面这些话题已经是社会的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已超过2.4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单身青年?一方面年轻群体的思想意识已经放飞,很多人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独创天下。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因为无奈,没有自己理想的陪伴,渐渐脱离了成家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当前的社会中,相互之间的攀比和物质生活的追求,成家已经是一个用金钱称量的一个标准。首先要有房,于是年轻人为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无奈的选择了背负巨额的债务来实现这个最基础的目标。其次就是结婚不能太寒酸,“彩礼”越来越高,从而也拦住了很多年轻人成家的脚步。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年轻人过早的成为“房奴”,这不仅仅让年轻人背负了巨大压力,同时“房子”也禁锢了年轻人梦想。当你每个月都必须要按时还款,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时候,我们也就失去了尝试的勇气和契机。 前些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实涌现出了大批的青年创业群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创业的热情慢慢消逝。从当前历年“考公”“考研”的大军数量不难看出,从激情闯荡,到寻求安稳已经成为一代年轻人人生规划的转折点。 2019年,考研人数是299万人,比2018年增长了52万人;2020年,考研人数是341万人,增长了42万人;2021年,考研人数是377万人,增长了36万人。2022年,考研人数是457万人,增长了80万人。2023年考研人数预计超500万。 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也是逐年增加,这些数据背后预示着年轻群体择业趋势向稳。所以说压力有些时候是动力,但是超越了承载极限就是彻底的枷锁。 因此建议年轻人不要盲目的买房,量力而行,青春不去搏一搏,也许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第五、超前消费,年轻群体正在被资本奴役 随着经济发展,透支消费也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潮流,物欲横流,缺乏财务管理一时的年轻人正在被资本“消费”和“奴役”。 当我们打开互联网时,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各种信贷广告接种而至,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资本热衷于这样的事业? 关键是暴利,曾经扬言绝不做金融的周鸿祎,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并创立了360数科,2022年11月14日,“红衣教主”周鸿祎旗下的360数科(原360金融),通过港交所聆讯,更新了二次上市的招股书,距离登陆港交所仅一步之遥。 当下各种信用卡、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主要的目标群体就是年青一代。根据《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2020年,90后的平均负债约为12.7万,整体负债和收入的比率为18.5,达到了惊人的1850%。 根据统计2022年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数达到了1500万人。而五年前这个数字仅仅只是5万人。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提前消费虽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繁荣,但是从长远来看,高额的负债率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为,同时当前的金融产品大多数利率较高,年化利率基本在18%-36%之间,而且条款中利率标准很模糊。如果说超前消费是个体行为,那么单个体行为成为普遍现象就是极其可怕的结果。 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超前消费、房地产拉动,更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思路。对于我们个体而言,如何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前行,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同时对于我们的子女教育不仅仅要让他们拥有好的成绩,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他们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同时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因为学会规划人生和财务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ILoveEcho 发表于 2023-04-13 20:41
难道是我误解你举例新加坡韩国对比非洲是想说明生育率高更好? 负债率超过储蓄率,人均负债超过人均储蓄,这不是六个钱包空了是什么? ILoveEcho 发表于 2023-04-13 21:09
还真 tmd 忧国忧民了,一帮人无非是希望中国经济崩溃,最好饿死五亿。象是弯弯名嘴们,最好三峡决坝,天塌下来。一个个尖嘴猴腮的,说得溜的还不就是中文? hoxu 发表于 2023-04-13 23:03
回复 168楼ILoveEcho的帖子 还事实,你知道啥叫事实吗? 为啥去年储蓄率高?因为疫情冲击,消费被压住了。。 这和民众没有钱,完全是两个概念。。 自己去看看美国疫情期间是不是储蓄率也一样暴增。。 明明啥都不懂,鬼扯啥呢 每次回复都要扫盲 Namama 发表于 2023-04-13 23:24
在你眼中只有舔狗媚上拍须遛马才有说话权。中国的房价就是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大山,被割了韭菜还要跪舔圣上英明的就只配继续被割,我们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已。 ILoveEcho 发表于 2023-04-14 00:38
中国问题多多,瞎 bb 谁不会啊,中国大街上随便找个出租车司机都比你强太多。要改变,还得靠人民。 当前美爹的脑残政策,挤压国人生存权,压倒自由民主的诉求,美国国内,也是民粹大革命,核心技术不进则退,仍然依赖 n 十年前的技术,所以说美爹就是中国政府的最好朋友。 hoxu 发表于 2023-04-14 03:08
明明一堆人找不到工作,睡在大街上,这二,三个红卫兵讲现在企业招不到人。 现在明明是通缩,这二,三个红卫兵讲经济一片大好。 一个月前,我就讲过消费要大通缩,身边一堆门面店老板关门,都讲今年没生意难做。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3-04-13 08:42
四五千一平的房子比比皆是,谁让你非得在一二线买。就是苏州也有很多一万出头一平的房子,你非要好地段大房子那肯定压力大。哪个国家年纪轻轻的就买房,租房子这么便宜为什么非要买房 游戏人生 发表于 2023-04-14 04:15
两亿多房奴原来都在一二线买好地段大房子啊。 租房是便宜,可惜学区不算,政府要减轻买房压力让好学区租客也能上学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ILoveEcho 发表于 2023-04-14 08:37
某些大妈语录: CPI上涨,物价暴涨,人民没法生活, CPI下降,物价不涨,人民没法生活, minqidev 发表于 2023-04-12 22:15
捅破了这些红卫兵痛点,天天在这里忽悠的基础没有了。
练法轮大法走火入魔了,不要理它
天天忽悠在股市上赚了大钱,那现在就推荐一支股票给大家看看,来印证一下
我的本事就是,无论大盘上涨,下跌,推荐股票都能赚钱。
无论大盘上涨下跌,推荐的股票都能赚钱 只有练过法轮大法的才会 拉黑了吧
你讲这样话,我见过不少于三次,前二次拉黑了,怎么又有第三次拉黑。
国内天涯,猫眼看人全都玩完了,北美华人社区也被你们二,三个红卫兵搞成这样,这二,三个红卫兵是缺德。
其他国家都大幅增长,看到这里笑了
轮子转多了 ,理解下
奇怪了,既然您觉得变成这样是被“二,三个红卫兵,十几个ID搞成现在这样”,为啥您就只针对那两三个红卫兵,不针对那十几个ID中的(非红卫兵)其他人呢?
说说看,那十几个ID中,不属于那两三个红卫兵的是谁?为啥您对他们避而不谈?
我本事没那么厉害,不是每个过手的股票都赚钱。既然你怎样在股市里都能赚钱,那你账户应该不小了,亮一下看看有多厉害!?吹牛谁都会,看账户成绩就知道是不是说瞎话了。
看你的贴的质量,不要说股市赚钱了,应该连生活都有困难。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你只是个语无伦次需要心理榜帮助的人。你自己真是不能接受事实而已。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afzbR-ksdN4?showinfo=0
既然您都知道,说说那十几个马甲都是谁呗。。。
你不是天天吹捧你自己在股市赚了大钱,推荐一支股票给大家看看。
不敢推荐,以后就不要装大神了,就老老实实做一个常人。
这就是本事,如果你不信,我现在就能推荐一支股票,现在A股明显要回踩,我推荐股票肯定会上涨,这是本事,不是瞎吹的。
数据暴涨23.4%,出口经济太牛了:中国内地3月进出口数据公布
今年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其中:出口21551.9亿元,同比增长23.4%;进口15541.9亿元,同比增长6.1%;贸易顺差6010.1亿元。按美元计价,今年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429.9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31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进口2274.0亿美元,同比下降1.4%;贸易顺差881.9亿美元。 今年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进出口下降7%。2月“由负转正”,当月增长8%,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呈现逐月向好态势。一季度整体增长4.8%,较去年四季度提速2.6个百分点,开局平稳向好。
越南、台湾省、韩国、日本都在大跌,中国内地大涨,竞争力太强了、难怪日韩无可奈何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nciTj5bf734?showinfo=0
此人练了法轮大法的 开了天眼,哈哈
我不是每个股票能赚钱,不过我的账户一直赚钱。你不是每个股票都赚钱吗?为啥只放了一个股票!?连账户表现都不放?这不是掩耳盗铃,大家都看的明明白白的吗?
随便找一个账户,按人民币算这四个月应该赚了70万了吧,我个人从来都不care的,不过要和你比的话瞬间感觉赚了好多。
最后一次回你帖子
我现在做的是600273 是 8.6进仓,过10块就出仓。
600111在2020年,8.5操作,到12就走了,最后一年时间涨到62.
本来不想在这里讲股票的。
还是很感激他用颜色字体,跳过很方便。
真是缺乏基本概念的经济盲
2022年,在付了首付,付了各种贷款,付了各种日常开销外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看贷款总额的同时看看资产 哪怕不算房产,不算股票等金融资产,只看现金存款 2022年末存款余额264.45万亿元
因为这是一个比烂的世界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疫情前比是变差了,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形势最好
尽早屏蔽那个智障就好了
冰冰主任是长期号称李克强会政变习近平上台的主,20大以后就彻底疯了
你第一次知道吗?现在华人上任何事都是靠吵架决定的,谁豁得出去骂人全家谁就赢
因为太多人反中反到脑残
看到负面消息就当成真理,但同一个source放出来的正面消息,就视而不见或者认为数据造假
总之就是意识形态胜过客观事实
大家都网购,又便宜又送货上门。
这次字没弄成蓝色,不好看。。。
可以查询数据的:美国,欧盟,日本,台湾,英国,加拿大衰退。
实体店早就不行吧,大家都网购啊
各人解读还有智商的不同,很容易会有纠纷,这是事实,毕竟网络大了,什么人都有,所以论坛有屏蔽功能,给你选择是否看纠纷吵架
就好比狗等常几十年如一日的看中国崩溃,难道他不看数据的么,不看现实么,不然,人家这是拿钱办事的,自然也就眼睛闭上就是天黑了
您发这么多东西就是为了给那“两三个”红卫兵看的?
一月份 受疫情 影响很正常 看3月份
are you serious? 全球贫困线下的人口你知道是多少吗?欧美的钱能把收入为0的提升到全球平均,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竟然不能把全球1/5的人的平均值提到全球的平均值?我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你不觉得矛盾吗?最近的股票能够大涨,却经济情况极度下行,那个公司生产的东西往哪里走了?纯粹是炒出来的价格波动吗?
我去年12🈷️就讲过,国内股市是赚钱的地方,没想到这厮居然真的跟着我的评论炒股
谁信谁傻子
进出口数据有你美爹把关呢。2023.3 对美出口 46B。
对弯弯进口降 30%,等到清零,加上产业链移回美爹,弯弯就可以回到农业社会了。叫你全世界黑华人,汉奸的下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啥时候回? 有准信不? 攒钱找几个农妇去。
呵呵,你觉得大家还有钱买房子生孩子你高兴就好,明摆着的事实大家不买房不生小孩有什么好争的呢,你有本事把出生率、房价都涨上去再口high也来得及。
三月份中国进出口暴增,你咋不提了
一二月份进出口数据很差,你兴奋的跳出来说中国崩溃了,三月份数据很好你说是造假,你觉得你是不是一个跳梁小丑
这是它的老伎俩了。
数据不好就是崩溃了;数据好就是产党的数据造假。拉黑就对了。
我的黑名单就两人:这个弱智就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是那个p开头的台湾神经病
因为国内放开了,这个好解释吧
这个确实
你是不是也在苏州?跟他在一个城市?
你看,被打脸了就只会撒泼。。
生育率低? 新加坡,韩国的生育率更低,所以他们的经济早崩溃了, 非洲生育率最高,所以他们的经济好到不能再好,是这逻辑吧?
要不说都是些无知无脑小白呢。。
哈哈哈哈,和我一样,关键是这俩货屁话来回捯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呵呵,真是恶人先告状啊,我只看到你气急败坏发一个帖子扣一个帽子。既然你都承认了大家不敢买房、不敢生娃那我们还有什么好辩的呢,就如你所愿跟新加坡韩国看齐保持这样的生育率一百年不变,噢不,还要更低才行,这样才是大国自信嘛。
纸币到处飞,实物没上来,炮鱼也没招啊
你自己先用所谓“六个钱包都被掏空了连孩子都不敢生了“”来证明中国经济有多差
结果被中国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数据打脸。。 至于不敢生孩子=经济差,也被新加坡/韩国的例子打脸。。
真是无知小白欢乐多 和NC讲话真心不是一般的累。。。
你又要反驳我说的大家没钱买房生小孩,又要夸奖生育率低是好事,跟你讲话我的确很累,你太有自知之明了。
对你的存款增加的说法,专家也有解读(原文在这里:https://www.sohu.com/a/642416084_120087486)。google和copy paste最简单了,我不是专家,你也别自以为是了。
天量存款的来源及背后的启示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居民存款中有79%是定期存款,2022年持续至今的投资者疯抢大额存单也是存款定期化加深的一大表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无论宏观经济数据或者统计数据是怎么样的,我们要看清楚一个现实,那就是天量存款的增加,并不表示居民储蓄增加,更不是因为老百姓有钱了,而产生大量的储蓄存款。
真相恰好相反,2012至2021年间主要经济体的GDP消费占比结构,中国居民消费率只有38%,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不是老百姓不愿意消费,而是有三分之二的老百姓没钱消费。
因此,从提振消费,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专家们别总是盯着老百姓那并不鼓囊的钱包,应该考虑怎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增强老百姓对未来的信心,人们才有可能敢且愿意消费。
你直接说说是苏州哪个商场?现在逛街出去玩稍微热门点的地方都是人满为患。
前几天刚去的小商品市场,很冷清,确实是工作人员比顾客多
既然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为啥韭菜们拒绝生娃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 就是增加的存款都在富人口袋里 穷人还是没钱花?
这问题你去问问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啊。。 韩国眼看人均GDP都快超过日本了。。 新加坡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了。。 妥妥发达国家高收入,为啥还是不生
也可以问问黑非洲,生育率那么高,是不是当地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谁说过生育率低是好事了? 撒泼打滚不算,还开始疯狂造谣了?
民众持币观望,储蓄率增加。这和你所谓的六个钱包都被掏空了,根本没能力消费,是一回事? 搞半天小学语文都还没毕业?真是无知小白欢乐多,
事实胜于雄辩。。。
5种不正常现象”正在考验中国经济,4亿家庭面临抉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高速增长并不能永远持续,当社会经济高速增长时,很多的问题都会被高速增长的大势“繁荣”所掩盖,也就是当潮水汹涌的时候,我们不会发现海水之下的暗礁密布;当潮水退却,才会发现危机来临,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自古以来,炎黄子孙都有节衣缩食的优良传统。同时我国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储蓄大国,储蓄率高达45%,远远超越全球的29%的平均水平。然而,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一、储蓄与负债同向增长,但结构却令人担忧 首先,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依然保持高位,据统计,2021年中国居民储蓄总额为103万亿元,按照中国14.13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存款约为7.29万元。这比2019年人均存款的5.87万元高出1.42万元。 然而经历了三年的抗疫奋战,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居民收入受到影响也是必然,但是在这期间我国的储蓄率却是在持续的攀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经计算,较2021年同期多增4.72万亿元。
国民为什么爱“存钱”了? 储蓄增长与我国的经济增速成反向变动,居民储蓄与收入预期、就业预期、存款利率以及其他投资品收益率有关系。首先,受疫情影响,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确定性上升,担忧心理会促进居民储蓄。其次,受到市场影响,房地产下行、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巨大,甚至亏损等因素影响,居民的投资行为受到了限制,同时消费意愿也是持续降低,储蓄自然成了居安思危的避险方式。 什么人群在存款? 根据资料显示,一方面,我国居民存款持续增高,储蓄率达到45%;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总负债超过了200万亿,人均负债规模达到14.7万,负债率也已经从18%飙升到56%,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负债大国。 这种极大的反差,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群在积极储蓄,什么样的人群在负债前行? 下面我们将从时间、地域、年龄三个维度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 近十年国民储蓄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2013年-2019年居民储蓄率中枢在31%附近,2020年受突发事件影响升至38%,随后自然回落。但2022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又重回上升通道,截至上半年,居民储蓄率达36%。虽然低于历史高位但是,但总体来说从短期来看,还是持续增高。 从地域上来看: 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与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毕竟没有高收入就不可能有高额存款。我国的储蓄存款分布也呈现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同步现象。 我国年人均GDP高的区域则同期人均储蓄更高,同时北方居民比南方居民储蓄偏好更高。 这也与我国的区域人口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北方居民总体偏于保守,而南方居民经商意识高于北方,同时南方经济也同比要比北方高,这也许就是明显的反差。
从年龄结构上看: 年龄层次与储蓄存款的关系。据某银行2019年储蓄客户年龄结构分析数据(样本总数超过千万),40岁以上储户占比约55%,不仅在银行储户中占超过一半,而且明显高于此年龄段在总人口中约48%的占比(相关示意图见本文附图六),同时此年龄段客户的人均储蓄余额明显大于40岁以下的。 而30岁以下储蓄客户占比约15%,大大低于此年龄段在总人口中约38%的占比。这意味着30岁以下群体中(包括儿童与青少年)很大部分可能没有储蓄存款,其中有的余额也不多。 整体数据符合相关的规律,正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不断提升,也就意味着进入社会的年龄在不断的推移,40岁之前大部分人都在做最原始的积累,而40岁以后家庭基本已经开始稳定,同时随着工作经验和在职时长的增长,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对应的是收入的增加和稳定,同时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成员布局,也必须做好相应的风险防控,存储自然占比比较重。而60岁以后,收入开始成下降趋势,退休金基本保持平稳,对应收支也相对稳定,存款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相对较慢。 《道德经》中曾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储蓄依然是我们大部分居民抵抗风险最优方案。
二、楼市债务急剧增长,规模令人堪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我国居民房贷总额达到了38.91万亿元,有2亿多房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杠杆率是272%,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全国上下欠的钱等于我们两年8个月的GDP。根据央行数据消息,2020年时,中国家庭负债率已经达到了56.5%,平均户均负债率在51.2万。到了2021年,中国家庭负债率上涨到了62%。 导致家庭负债率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当属房地产。虽然近两年我国城市楼房均价有所下滑,但是总体的房价相对于居民收入依然处于较高位置。 绝大多数的家庭基本没有能力全款买房,基本采取的都是贷款购房,仅仅首付就已经掏空了普通居民几代人的积蓄,同时20-30年的贷款年限,以贷款总额100万计算,基准利率4.9%,30年总还款额度191万,月还款5307元。这样的负担导致很多的家庭基本上已经没有存款的可能。
第三、楼市下行二手交易难,无力还款法拍房数量激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就举步维艰的房奴,又遇到整体经济下行和疫情突发状况的影响,可以说生活越发艰难。 尤其是大多数的普通购房者,本就是掏空了家底购房,一旦遇到无法抵御的风险变动,那么真的是欲哭无泪,楼价下行,原本的楼房已经越发不值钱,即使卖出也是资不抵债。同时二手房交易受到政策和新房市场的冲击也越来越难。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法拍房数量一直是呈攀升的趋势, 2017年全国法拍房数量仅5000套,2019年便增长到50万套,2020年法拍房达到127万套,2021年法拍房高达160多万套,如今2022年法拍房更是急剧暴增已超过300多万套。 法拍房急剧暴增的主要原因:一、受疫情和经济总体下行影响,购房者收入受到影响,虽然努力加持,但是已经无力偿还贷款。二、房价下行,甚至个别地区出现腰斩的情形,房子的价值已经严重缩水,即使出售,不仅赔了首付,甚至还背负巨额债务。房子已经严重的资不抵债,购房者只能选择弃供。
第四、买房难、结婚难,年轻群体背房前行,梦想被禁锢 买房难、结婚难,无数年轻人为了所谓“家”的梦想,过早的就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当前社会年轻群体如果没有上一辈人的支持,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如何在这个社会中打拼?如何成家立业? 可以说上面这些话题已经是社会的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已超过2.4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单身青年?一方面年轻群体的思想意识已经放飞,很多人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独创天下。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因为无奈,没有自己理想的陪伴,渐渐脱离了成家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当前的社会中,相互之间的攀比和物质生活的追求,成家已经是一个用金钱称量的一个标准。首先要有房,于是年轻人为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无奈的选择了背负巨额的债务来实现这个最基础的目标。其次就是结婚不能太寒酸,“彩礼”越来越高,从而也拦住了很多年轻人成家的脚步。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年轻人过早的成为“房奴”,这不仅仅让年轻人背负了巨大压力,同时“房子”也禁锢了年轻人梦想。当你每个月都必须要按时还款,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时候,我们也就失去了尝试的勇气和契机。 前些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实涌现出了大批的青年创业群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创业的热情慢慢消逝。从当前历年“考公”“考研”的大军数量不难看出,从激情闯荡,到寻求安稳已经成为一代年轻人人生规划的转折点。
2019年,考研人数是299万人,比2018年增长了52万人;2020年,考研人数是341万人,增长了42万人;2021年,考研人数是377万人,增长了36万人。2022年,考研人数是457万人,增长了80万人。2023年考研人数预计超500万。 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也是逐年增加,这些数据背后预示着年轻群体择业趋势向稳。所以说压力有些时候是动力,但是超越了承载极限就是彻底的枷锁。 因此建议年轻人不要盲目的买房,量力而行,青春不去搏一搏,也许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第五、超前消费,年轻群体正在被资本奴役 随着经济发展,透支消费也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潮流,物欲横流,缺乏财务管理一时的年轻人正在被资本“消费”和“奴役”。 当我们打开互联网时,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各种信贷广告接种而至,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资本热衷于这样的事业? 关键是暴利,曾经扬言绝不做金融的周鸿祎,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并创立了360数科,2022年11月14日,“红衣教主”周鸿祎旗下的360数科(原360金融),通过港交所聆讯,更新了二次上市的招股书,距离登陆港交所仅一步之遥。 当下各种信用卡、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主要的目标群体就是年青一代。根据《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2020年,90后的平均负债约为12.7万,整体负债和收入的比率为18.5,达到了惊人的1850%。 根据统计2022年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数达到了1500万人。而五年前这个数字仅仅只是5万人。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提前消费虽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繁荣,但是从长远来看,高额的负债率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为,同时当前的金融产品大多数利率较高,年化利率基本在18%-36%之间,而且条款中利率标准很模糊。如果说超前消费是个体行为,那么单个体行为成为普遍现象就是极其可怕的结果。 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超前消费、房地产拉动,更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思路。对于我们个体而言,如何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前行,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同时对于我们的子女教育不仅仅要让他们拥有好的成绩,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他们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同时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因为学会规划人生和财务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难道是我误解你举例新加坡韩国对比非洲是想说明生育率高更好?
负债率超过储蓄率,人均负债超过人均储蓄,这不是六个钱包空了是什么?
这里也是啊,十几块人民币
因为他预测习下台预测失败了,只要习执政期间的所有一切, 他都跳出来看空。
三四线没有工作的小城市跌得已经无人买了。
你这是发着GCD股票上涨的财,嘴里要让某包执政的GCD破产。
他做的A股,A股不能用正常经济理论去解释,确实A股是经济不咋样的时候涨,经济好的时候瘟着或下跌。
韩国日本新家坡都是走下坡路的国家了吧 日本几十年狂印国债经济也不涨 韩国过去五年GDP都是走直线不涨 你确定要去和这些经济发展到头了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比?
还真 tmd 忧国忧民了,一帮人无非是希望中国经济崩溃,最好饿死五亿。象是弯弯名嘴们,最好三峡决坝,天塌下来。一个个尖嘴猴腮的,说得溜的还不就是中文?
负债率 = 负债 / 资产 储蓄率 = 储蓄 / 收入
一个分母是资产,一个是收入,两者就不是一个东西。。 你完全缺乏对这些基本经济概念的理解
还事实,你知道啥叫事实吗?
为啥去年储蓄率高?因为疫情冲击,消费被压住了。。 这和民众没有钱,完全是两个概念。。
自己去看看美国疫情期间是不是储蓄率也一样暴增。。
明明啥都不懂,鬼扯啥呢 每次回复都要扫盲
在你眼中只有舔狗媚上拍须遛马才有说话权。中国的房价就是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大山,被割了韭菜还要跪舔圣上英明的就只配继续被割,我们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已。
好好好,专家讲得都不如你有理,中国人民有钱就是不买房子不生孩子,你又赢了。
現在房價也跌了
百姓的大山也沒移除
百分之百的房屋貸款揹著
台灣這邊是交房才需要 貸款給後面 90%的款項
再怎麼爛尾 屋主也就賠 個 10%
你們那邊的 黨支書 比台灣的資本家還狠啊 真是
萬惡資本家 兆惡黨支書
還沒有
剩上
當年我就說還沒到時候
先知 沒早個25年怎能算先知呢
中国问题多多,瞎 bb 谁不会啊,中国大街上随便找个出租车司机都比你强太多。要改变,还得靠人民。
当前美爹的脑残政策,挤压国人生存权,压倒自由民主的诉求,美国国内,也是民粹大革命,核心技术不进则退,仍然依赖 n 十年前的技术,所以说美爹就是中国政府的最好朋友。
美国政府也不是什么好榜样,左右派都是奇葩,不过麻烦你看清楚我在这个楼里回的第一个帖子就是国内韭菜嘲笑美国韭菜,一百步笑五十步真的很自豪吗?批评政府割韭菜你这么激动,你是姓赵的对号入座吗?
四五千一平的房子比比皆是,谁让你非得在一二线买。就是苏州也有很多一万出头一平的房子,你非要好地段大房子那肯定压力大。哪个国家年纪轻轻的就买房,租房子这么便宜为什么非要买房
剩上 菁英 小將
手上拿到的數據 都不一樣
菁英擔心的是
剩上拿到的數據跟小將一樣
两亿多房奴原来都在一二线买好地段大房子啊。
租房是便宜,可惜学区不算,政府要减轻买房压力让好学区租客也能上学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好学区租客能上学,无非就是把谁能买得起最贵的学区房,变成了谁能租的起最贵的学区房, 这根本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除了进一步推高学区房价格。。
呵呵。。真是说你啥好。。。
人满为患都是大学生,没什么消费能力的,就白逛
红卫兵整天忽悠中国奇迹,都是脑子出问题了。
CPI必须在合理区间内才行,过高过低都不行,这是经济学101。大妈是对的,好好向大妈学习学习吧。